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阶段测试(一)试卷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1.(2019九上·金华月考)1919年4月底,美国哲学家杜威应胡适、蔡元培等邀请来华讲学,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 省市高校讲演100余场,历时1年零3个月。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报纸上刊登了白话文作品B.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C.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D.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1919年4月底”,结合所学可知,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因而1919年4月底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ACD三项杜威在华巡讲期间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B项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杜威在华巡讲为依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分析能力。2.(2019九上·金华月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不包括( )A.凡尔登战役 B.南京大屠杀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斯大林格勒战役【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转折;日军罪行【解析】【分析】A项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期间的著名战役,符合题意;BCD三项南京大屠杀、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时期的相关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识记一战中的著名战役。注意区分一战和二战的主要历史事迹。3.(2019九上·金华月考)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答案】C【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在中国使用了化学武器、细菌武器等一切最为残酷的手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ABD三项都不能反映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特征,不符合题意;C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最能反映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特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对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的识记。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4.(2019九上·金华月考)下方示意图,反映了某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①一战时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掠夺 ②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队中国经济的掠夺;辛亥革命的冲击作用,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正是由于上述由于,我国的民族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A项①②③是造成题干图片这种情况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比较落后,且地区与行业发展不平衡。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5.(2019九上·金华月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这主要是指该时期( )①军阀割据混战 ②人民生活困苦 ③社会秩序混乱 ④人民思想开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民国初年,由于袁世凯恢复帝制,国内爆发内战即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后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人民思想解放与“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不符,综上,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民众思想解放是正面的,不是糟糕的现象,故排除④。A项①②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国初年的社会状况,要求具备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6.(2019九上·金华月考)蒋介石一生曾先后10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1942年6月《时代》的封面,这一封面的文字标题最有可能是( )A.“在孙中山陨落之后逐渐升起”B.“八年抗战后,和平正经受挑战”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扭转形式”D.“挺过了艰苦五年,以后会更艰苦”【答案】D【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42年,联系所学知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不久,中国抗日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之一,而“挺过了艰苦的五年”即20世纪30年代,因全面抗战是从1937年开始的。A项“在孙陨落之后升起”应是在20世纪20年代,不符合题意;B项“八年抗战后,和平正经受挑战” 应是在1945年以后,不符合题意;C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扭转形式” 当属中国共产党的功劳最大,不符合题意;D项“挺过了艰苦五年,以后会更艰苦” 最有可能是这一封面的文字标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与理解能力。识记抗日战争的时间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解题主要是从时间上判断。7.(2019九上·金华月考)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答案】B【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36岁”可以推断出张学良36岁时正是1936年。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B项西安事变是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的准确认识。重点掌握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8.(2019九上·金华月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的标志是签署了(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答案】B【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三国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耦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项《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成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内容及影响。9.(2019九上·金华月考)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反映了1942年中国军队在境外与日军作战的故事。下列与这个历史背景相关的最有可能的是( )A.中国远征军赴缅甸 B.阿拉曼战役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答案】A【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解析】【分析】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讲述的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的故事;所谓“我的团长我的团”其实就是中国远征军。1942年,中国人民出于反法西斯斗争的需要,先后派出22个师的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配合美英盟军打击日本侵略军。A项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最有可能与《我的团长我的团》历史背景相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远征军赴缅甸的史实。了解《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情梗概是解题的关键。1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题干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说明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说明了中国抗日军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中国抗日战争没有直接抗击德、意法西斯,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并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C项①③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相关知识。11.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到:“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40年秋天、拔电杆,拆铁轨,拔据点”等相关信息,可以推断出该事件是百团大战,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二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发起了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日军据点为目标的百团大战,这场战役给日军沉重地打击。故本题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百团大战的相关内容 。12.(2019九上·金华月考)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凶恶残暴,在中国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有关其论述正确的是( )①南京大屠杀 ②731部队的细菌战和毒气战③对后方城市进行轰炸封锁 ④对国统区展开“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D【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中国后方城市进行轰炸封锁;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统治者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研究中心。①②③论述正确;④对国统区展开“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论述错误。D项①②③论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日军罪行的掌握,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13.(2019九上·金华月考)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久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取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开始施行。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久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准确识记能力。准确识记理解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4.(2015九上·宁波期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依据所学,一战前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意奥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一战后,奥匈帝国分裂为匈地利和匈牙利两个国家,据此得出答案。A项只有奥匈帝国一个国家,符合题意。B项有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国家,不符合题意。C项有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国家,不符合题意。D项有奥地利这个国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15.(2019九上·金华月考)有专家说:“就像1914年时那样,一起小事件就能够触发同盟义务,引发一场覆盖面更广的战争。”这起“小事件”是( )A.克里木战争 B.英俄签订军事协约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据“就像1914年那样,一起小事件就能触发同盟义务,引发一场覆盖面更广的战争。”可知,这起小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年仅17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开枪刺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就是这样的一个偶发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C项萨拉热窝事件是题干材料描述的“小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萨拉热窝事件以及学生的解读题干信息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16.(2019九上·金华月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A.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D.帝国主义试图扼杀苏维埃政权【答案】B【知识点】凡尔赛体系【解析】【分析】据题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结合所学可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实际上使得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通过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新秩序。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只是缓和了列强间相互争夺的尖锐矛盾,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B项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新秩序。重点识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及影响。17.(2015九上·萧山期中)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所学,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没有民主主义,因此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18.(2019九上·金华月考)在20近代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依次是学习西方的( )A.军事技术—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B.军事技术—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C.君主立宪制—军事技术—民主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技术【答案】B【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中国近代化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的探索.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辛亥革命中,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主张学习西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的知识分子主张学生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想文化;因此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反映出中国近代化历程依次是学习西方的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政治制度(首先学习君主立宪制,后学习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ACD三项说法都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军事技术—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是20近代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化探索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注意理清和理解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以及特点。19.(2019九上·金华月考)揭示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存在因果联系的是( )①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 ②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③不抵抗政策—南京沦陷 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答案】D【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①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因果联系不正确,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是1900年,戊戌变法是1898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②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因果联系正确;③不抵抗政策﹣南京沦陷,因果联系不正确,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的沦陷;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因果联系正确,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D项②④存在因果联系,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外历史上重要事件的因果联系。20.(2019九上·金华月考)在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A.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B.实现三民主义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案】C【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ABD三项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符合题意;C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梦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21.(2019九上·金华月考)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9月,《关于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指导意见》印发。9月12日上午,东阳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市行政中心召开。市委书记傅显明主持会议并作动员部署。傅显明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把牢坚定信仰这个出发点,确保理论学习有收获;把牢对党忠诚这个关键点,确保思想政治受洗礼;……(1)材料中傅书记提到“坚定信仰”,根据所学知识,这个信仰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请列举两个为宣传这个信仰所做出的贡献的人物及其主要宣传事迹。(2)材料中傅书记还提到“对党忠诚”,请结合史实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答案】(1)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湘江评论》;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2)近代以来,中国在探索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终究失败,需要一个新的力量,新的阶级来领导中国革命;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奠定了阶级基础,上海、北京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好了准备,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关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中傅书记提到“坚定信仰”是马克思主义。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介绍。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2)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近代中国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为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内忧外患之下各阶层的仁人志士发起了各种救亡图存行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但均告失败。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让国人进一步认清了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真实面貌,掀起了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并展现出强大的力量。此后,马克思主义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并且中国工人运动密切结合,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建立。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故答案为:(1)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湘江评论》;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2)近代以来,中国在探索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终究失败,需要一个新的力量,新的阶级来领导中国革命;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奠定了阶级基础,上海、北京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好了准备,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灵活掌握基础知识。22.(2019九上·金华月考)为了更好的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9月24日上午,共青团东阳市委员会组织二十一届团市委委员、团市委机关党员干部、基层团干部等50余人来到横店镇,开启一场“初心之行”。通过探访烈士陵园,重走长征路等方式,用革命先烈们的榜样力量感染自己,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团市委一行首先来到金佛庄烈士陵园,在金佛庄故居,大家仔细参观金佛庄出生时的厢房、墙上的旧照、玻璃柜中的资料等,感受金佛庄一生的戎马岁月。金佛庄 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良渡村1915年考入东阳中学(与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是同班同学),就在这一年,因一事使他大受震动,痛心疾首,决心舍去科学研究而从军报国。1918年,考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成为党在浙江建立的第一个地方组织——中共杭州小组最初的三个成员之一。1923年,参加中共三大。1924年,参与军校的创建,被任命为上尉队长。1926年,率军北伐,升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团少将团长。1926年11月8日,北伐军攻克南昌,为了争取北伐战争的早日胜利,主动提出回浙江,上海等地秘密策动浙军部队起义。1926年12月12日,由于叛徒出卖而被军阀抓捕,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雨花台。(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在1915年发生的让金佛庄“大受震动”的事情会是什么?当时是什么政府统治时期?(2)1924年,参与创建的学校是什么?请例举相关史实,说明北伐目的的实现情况。(3)根据材料分析,金佛庄烈士是被哪个军阀杀害的?【答案】(1)袁世凯与日本秘密签订《二十一条》(也可以是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爆发)北洋政府统治。(2)黄埔军校。北伐军进入汉口英租界,体现了打倒列强;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体现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但是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3)孙传芳。【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1)日本为了扩大侵略权益,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为了把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于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为了复辟帝制,寻求日本支持,袁世凯主动接受“二十一条”。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即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时期。(2)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北伐战争中由于国民革命军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头部队,率先北上;北伐军迅速占领湖南、湖北,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后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随后北伐军沿长江东下,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国民革命战争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由合作走向分裂的局面。(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中的“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雨花台”这一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北伐战争时期,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江西五省基本在孙传芳控制范围内,兵力号称二十万;因此金佛庄烈士是被军阀孙传芳杀害的。故答案为:(1)袁世凯与日本秘密签订《二十一条》(也可以是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爆发) 北洋政府统治。(2)黄埔军校。北伐军进入汉口英租界,体现了打倒列强;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体现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但是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3)孙传芳。【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基础知识。23.(2019九上·金华月考)随后,团市委一行来到邵飘萍纪念馆,感受革命志士“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战斗精神。邵飘萍的故乡在东阳市南市街道紫溪村。1986年,紫溪小学更名为飘萍小学,以弘扬飘萍精神、传承飘萍遗风。1918年10月,他创办《京报》,写下“铁肩辣手”四字挂在报社墙上,与办报同仁共勉。《京报》关注国家命运、人民疾苦,成为当时国内积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的进步报刊之一。1918年10月,蔡元培聘邵飘萍为导师,促成北大成立了新闻研究会,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毛泽东曾于1919年2月出席该会,并获得“听讲半年”的证明书。1919年4月底,邵飘萍接连撰写了《国家对待外交之准备勿以空言塞责》等尖锐有力的评论文章,痛斥腐败政府的卖国行径,呼吁国民奋起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5月中旬,东阳中学学生声援北京学生的义举。其间,邵飘萍将《京报》和许多抨击封建文化的文章寄回东阳,为当时闭塞的东阳吹来了新文化的春风,使广大进步青年充满活力。1920年,邵飘萍写成了《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两书。前者介绍西方流行的各种社会政治学说,并较多介绍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后者专门介绍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1926年,奉系军阀对邵飘萍使用威胁、收买等手段均遭失败后将其逮捕,于4月26日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将其杀害。(1)为什么蔡元培会聘请邵飘萍为导师?(2)东阳中学学生“声援北京学生的义举”,此义举指什么?并指出爆发的原因。(3)邵飘萍在其最后一篇文章《飘萍启事》中写道:“鄙人至现在止,尚无党籍(将来不敢予定),既非国民党,更非共产党。”请结合材料,尝试说说他和中国共产党的联系。【答案】(1)蔡元培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任教;邵飘萍创办《京报》,积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2)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3)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20世纪初期,蔡元培对北京大学革新时,提出并实施了具有指导作用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而邵飘萍创办《京报》的关注国家命运、人民疾苦,成为当时国内积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的进步报刊之一。所以蔡元培会聘请邵飘萍为导师。(2)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19年……5月中旬……声援北京学生的义举”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3)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20年,邵飘萍写成了《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两书。前者介绍西方流行的各种社会政治学说,并较多介绍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后者专门介绍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可知,邵飘萍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故答案为:(1)蔡元培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任教;邵飘萍创办《京报》,积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2)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3)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邵飘萍”的经历为线索,考查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4.(2019九上·金华月考)材料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红军广场,面对鲜艳的党旗,团市委书记赵炜带领大家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最后,团市委一行从长征简史馆出发,经“瑞金城、于都河、第一道封锁线、道州城、第四道封锁线、湘江”,重走了“长征路”。材料二: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到达了极点。材料三: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1)“党的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2)团市委一行重走了“长征路”请说出长征路的起止地点及原因。(3)写出红军攻克黔北重镇后召开的会议的名称。结合材料二,说说这次会议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原因。(4)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1)中共一大。(2)江西瑞金到甘肃会宁;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3)遵义会议;大量红军战士的牺牲导致军队对指挥层的不满,进而在会议中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4)湘江战役的惨胜,直接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从瑞金出发进行长征。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的会宁,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3)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 湘江战役惨胜之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深刻反思,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历史从此进入转折点。故答案为:(1)中共一大。(2)江西瑞金到甘肃会宁;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3)遵义会议;大量红军战士的牺牲导致军队对指挥层的不满,进而在会议中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4)湘江战役的惨胜,直接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红军长征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掌握是中共一大、红军长征的史实。25.(2019九上·金华月考)材料一:上有部署,下有行动。“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李宅初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一位参加学习的党员教师说道:“1935年5月2日,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畅想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材料二:“嗄!那矮矮的恶魔,拿出一把屠刀来了!做什么?呸!恶魔!你敢割我们母亲的肉?你想杀死她?咳哟!不好了!一刀!拍的一刀!好大胆的恶魔,居然向我们母亲的左肩上砍下去!母亲的左壁,连着耳朵到颈,直到胸膛,都被砍下来了!砍下了身体的那么一大块——五分之一的那么一大块!母亲的血在涌流出来,她不能哭出声来,她的嘴唇只是在那里一张一张的动,她的眼泪和血在竞着涌流!朋友们!兄弟们!救救母亲呀!母亲快要死去了!”——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节选(1)国歌的原名是什么?创作于什么时期?(2)材料二指什么事件?其影响是什么?(3)方志敏所期待的光明中国在十年后显示了民族觉醒的巨大力量,写出这个事件。并指出该事件能实现的根本原因。(4)据悉,该校党支部也计划在未来的三个月里也进行一次“初心之行”,请为这次初心之行推荐一个日期,并说明理由。【答案】(1)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战争时期。(2)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3)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的抗战。(4)12月9日,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牢记历史,坚定初心;10月19日,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国歌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2)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及影响。根据材料二的描述,联系所学知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抵抗;事变后日军占领了沈阳城;随后日军只用四个多月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进行全民族抗战。(3)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方志敏《可爱的中国》写于1935年,十年后即1945年,联系所学知识,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4)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12月9日,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牢记历史,坚定初心;10月19日,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故答案为:(1)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战争时期。(2)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3)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的抗战。(4)12月9日,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牢记历史,坚定初心;10月19日,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准确识记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1 / 1浙江省金华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阶段测试(一)试卷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1.(2019九上·金华月考)1919年4月底,美国哲学家杜威应胡适、蔡元培等邀请来华讲学,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 省市高校讲演100余场,历时1年零3个月。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报纸上刊登了白话文作品B.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C.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D.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2.(2019九上·金华月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不包括( )A.凡尔登战役 B.南京大屠杀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斯大林格勒战役3.(2019九上·金华月考)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4.(2019九上·金华月考)下方示意图,反映了某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①一战时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掠夺 ②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2019九上·金华月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这主要是指该时期( )①军阀割据混战 ②人民生活困苦 ③社会秩序混乱 ④人民思想开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19九上·金华月考)蒋介石一生曾先后10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1942年6月《时代》的封面,这一封面的文字标题最有可能是( )A.“在孙中山陨落之后逐渐升起”B.“八年抗战后,和平正经受挑战”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扭转形式”D.“挺过了艰苦五年,以后会更艰苦”7.(2019九上·金华月考)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8.(2019九上·金华月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的标志是签署了(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9.(2019九上·金华月考)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反映了1942年中国军队在境外与日军作战的故事。下列与这个历史背景相关的最有可能的是( )A.中国远征军赴缅甸 B.阿拉曼战役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1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1.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到:“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12.(2019九上·金华月考)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凶恶残暴,在中国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有关其论述正确的是( )①南京大屠杀 ②731部队的细菌战和毒气战③对后方城市进行轰炸封锁 ④对国统区展开“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3.(2019九上·金华月考)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久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14.(2015九上·宁波期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A. B.C. D.15.(2019九上·金华月考)有专家说:“就像1914年时那样,一起小事件就能够触发同盟义务,引发一场覆盖面更广的战争。”这起“小事件”是( )A.克里木战争 B.英俄签订军事协约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16.(2019九上·金华月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A.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D.帝国主义试图扼杀苏维埃政权17.(2015九上·萧山期中)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18.(2019九上·金华月考)在20近代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依次是学习西方的( )A.军事技术—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B.军事技术—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C.君主立宪制—军事技术—民主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技术19.(2019九上·金华月考)揭示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存在因果联系的是( )①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 ②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③不抵抗政策—南京沦陷 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20.(2019九上·金华月考)在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A.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B.实现三民主义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21.(2019九上·金华月考)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9月,《关于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指导意见》印发。9月12日上午,东阳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市行政中心召开。市委书记傅显明主持会议并作动员部署。傅显明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把牢坚定信仰这个出发点,确保理论学习有收获;把牢对党忠诚这个关键点,确保思想政治受洗礼;……(1)材料中傅书记提到“坚定信仰”,根据所学知识,这个信仰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请列举两个为宣传这个信仰所做出的贡献的人物及其主要宣传事迹。(2)材料中傅书记还提到“对党忠诚”,请结合史实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22.(2019九上·金华月考)为了更好的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9月24日上午,共青团东阳市委员会组织二十一届团市委委员、团市委机关党员干部、基层团干部等50余人来到横店镇,开启一场“初心之行”。通过探访烈士陵园,重走长征路等方式,用革命先烈们的榜样力量感染自己,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团市委一行首先来到金佛庄烈士陵园,在金佛庄故居,大家仔细参观金佛庄出生时的厢房、墙上的旧照、玻璃柜中的资料等,感受金佛庄一生的戎马岁月。金佛庄 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良渡村1915年考入东阳中学(与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是同班同学),就在这一年,因一事使他大受震动,痛心疾首,决心舍去科学研究而从军报国。1918年,考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成为党在浙江建立的第一个地方组织——中共杭州小组最初的三个成员之一。1923年,参加中共三大。1924年,参与军校的创建,被任命为上尉队长。1926年,率军北伐,升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团少将团长。1926年11月8日,北伐军攻克南昌,为了争取北伐战争的早日胜利,主动提出回浙江,上海等地秘密策动浙军部队起义。1926年12月12日,由于叛徒出卖而被军阀抓捕,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雨花台。(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在1915年发生的让金佛庄“大受震动”的事情会是什么?当时是什么政府统治时期?(2)1924年,参与创建的学校是什么?请例举相关史实,说明北伐目的的实现情况。(3)根据材料分析,金佛庄烈士是被哪个军阀杀害的?23.(2019九上·金华月考)随后,团市委一行来到邵飘萍纪念馆,感受革命志士“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战斗精神。邵飘萍的故乡在东阳市南市街道紫溪村。1986年,紫溪小学更名为飘萍小学,以弘扬飘萍精神、传承飘萍遗风。1918年10月,他创办《京报》,写下“铁肩辣手”四字挂在报社墙上,与办报同仁共勉。《京报》关注国家命运、人民疾苦,成为当时国内积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的进步报刊之一。1918年10月,蔡元培聘邵飘萍为导师,促成北大成立了新闻研究会,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毛泽东曾于1919年2月出席该会,并获得“听讲半年”的证明书。1919年4月底,邵飘萍接连撰写了《国家对待外交之准备勿以空言塞责》等尖锐有力的评论文章,痛斥腐败政府的卖国行径,呼吁国民奋起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5月中旬,东阳中学学生声援北京学生的义举。其间,邵飘萍将《京报》和许多抨击封建文化的文章寄回东阳,为当时闭塞的东阳吹来了新文化的春风,使广大进步青年充满活力。1920年,邵飘萍写成了《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两书。前者介绍西方流行的各种社会政治学说,并较多介绍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后者专门介绍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1926年,奉系军阀对邵飘萍使用威胁、收买等手段均遭失败后将其逮捕,于4月26日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将其杀害。(1)为什么蔡元培会聘请邵飘萍为导师?(2)东阳中学学生“声援北京学生的义举”,此义举指什么?并指出爆发的原因。(3)邵飘萍在其最后一篇文章《飘萍启事》中写道:“鄙人至现在止,尚无党籍(将来不敢予定),既非国民党,更非共产党。”请结合材料,尝试说说他和中国共产党的联系。24.(2019九上·金华月考)材料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红军广场,面对鲜艳的党旗,团市委书记赵炜带领大家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最后,团市委一行从长征简史馆出发,经“瑞金城、于都河、第一道封锁线、道州城、第四道封锁线、湘江”,重走了“长征路”。材料二: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到达了极点。材料三: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1)“党的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2)团市委一行重走了“长征路”请说出长征路的起止地点及原因。(3)写出红军攻克黔北重镇后召开的会议的名称。结合材料二,说说这次会议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原因。(4)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关系?25.(2019九上·金华月考)材料一:上有部署,下有行动。“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李宅初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一位参加学习的党员教师说道:“1935年5月2日,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畅想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材料二:“嗄!那矮矮的恶魔,拿出一把屠刀来了!做什么?呸!恶魔!你敢割我们母亲的肉?你想杀死她?咳哟!不好了!一刀!拍的一刀!好大胆的恶魔,居然向我们母亲的左肩上砍下去!母亲的左壁,连着耳朵到颈,直到胸膛,都被砍下来了!砍下了身体的那么一大块——五分之一的那么一大块!母亲的血在涌流出来,她不能哭出声来,她的嘴唇只是在那里一张一张的动,她的眼泪和血在竞着涌流!朋友们!兄弟们!救救母亲呀!母亲快要死去了!”——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节选(1)国歌的原名是什么?创作于什么时期?(2)材料二指什么事件?其影响是什么?(3)方志敏所期待的光明中国在十年后显示了民族觉醒的巨大力量,写出这个事件。并指出该事件能实现的根本原因。(4)据悉,该校党支部也计划在未来的三个月里也进行一次“初心之行”,请为这次初心之行推荐一个日期,并说明理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1919年4月底”,结合所学可知,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因而1919年4月底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ACD三项杜威在华巡讲期间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B项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杜威在华巡讲为依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分析能力。2.【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转折;日军罪行【解析】【分析】A项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期间的著名战役,符合题意;BCD三项南京大屠杀、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时期的相关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识记一战中的著名战役。注意区分一战和二战的主要历史事迹。3.【答案】C【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在中国使用了化学武器、细菌武器等一切最为残酷的手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ABD三项都不能反映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特征,不符合题意;C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最能反映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特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对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的识记。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4.【答案】A【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队中国经济的掠夺;辛亥革命的冲击作用,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正是由于上述由于,我国的民族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A项①②③是造成题干图片这种情况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比较落后,且地区与行业发展不平衡。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5.【答案】A【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民国初年,由于袁世凯恢复帝制,国内爆发内战即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后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人民思想解放与“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不符,综上,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民众思想解放是正面的,不是糟糕的现象,故排除④。A项①②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国初年的社会状况,要求具备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6.【答案】D【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42年,联系所学知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不久,中国抗日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之一,而“挺过了艰苦的五年”即20世纪30年代,因全面抗战是从1937年开始的。A项“在孙陨落之后升起”应是在20世纪20年代,不符合题意;B项“八年抗战后,和平正经受挑战” 应是在1945年以后,不符合题意;C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扭转形式” 当属中国共产党的功劳最大,不符合题意;D项“挺过了艰苦五年,以后会更艰苦” 最有可能是这一封面的文字标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与理解能力。识记抗日战争的时间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解题主要是从时间上判断。7.【答案】B【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36岁”可以推断出张学良36岁时正是1936年。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B项西安事变是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的准确认识。重点掌握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8.【答案】B【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三国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耦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项《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成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内容及影响。9.【答案】A【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解析】【分析】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讲述的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的故事;所谓“我的团长我的团”其实就是中国远征军。1942年,中国人民出于反法西斯斗争的需要,先后派出22个师的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配合美英盟军打击日本侵略军。A项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最有可能与《我的团长我的团》历史背景相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远征军赴缅甸的史实。了解《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情梗概是解题的关键。10.【答案】C【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题干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说明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说明了中国抗日军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中国抗日战争没有直接抗击德、意法西斯,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并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C项①③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相关知识。11.【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40年秋天、拔电杆,拆铁轨,拔据点”等相关信息,可以推断出该事件是百团大战,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二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发起了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日军据点为目标的百团大战,这场战役给日军沉重地打击。故本题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百团大战的相关内容 。12.【答案】D【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中国后方城市进行轰炸封锁;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统治者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研究中心。①②③论述正确;④对国统区展开“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论述错误。D项①②③论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日军罪行的掌握,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13.【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取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开始施行。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久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准确识记能力。准确识记理解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4.【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依据所学,一战前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意奥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一战后,奥匈帝国分裂为匈地利和匈牙利两个国家,据此得出答案。A项只有奥匈帝国一个国家,符合题意。B项有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国家,不符合题意。C项有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国家,不符合题意。D项有奥地利这个国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15.【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据“就像1914年那样,一起小事件就能触发同盟义务,引发一场覆盖面更广的战争。”可知,这起小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年仅17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开枪刺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就是这样的一个偶发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C项萨拉热窝事件是题干材料描述的“小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萨拉热窝事件以及学生的解读题干信息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16.【答案】B【知识点】凡尔赛体系【解析】【分析】据题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结合所学可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实际上使得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通过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新秩序。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只是缓和了列强间相互争夺的尖锐矛盾,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B项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新秩序。重点识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及影响。17.【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所学,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没有民主主义,因此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18.【答案】B【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中国近代化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的探索.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辛亥革命中,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主张学习西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的知识分子主张学生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想文化;因此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反映出中国近代化历程依次是学习西方的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政治制度(首先学习君主立宪制,后学习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ACD三项说法都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军事技术—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是20近代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化探索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注意理清和理解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以及特点。19.【答案】D【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①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因果联系不正确,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是1900年,戊戌变法是1898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②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因果联系正确;③不抵抗政策﹣南京沦陷,因果联系不正确,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的沦陷;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因果联系正确,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D项②④存在因果联系,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外历史上重要事件的因果联系。20.【答案】C【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ABD三项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符合题意;C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梦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21.【答案】(1)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湘江评论》;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2)近代以来,中国在探索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终究失败,需要一个新的力量,新的阶级来领导中国革命;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奠定了阶级基础,上海、北京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好了准备,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关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中傅书记提到“坚定信仰”是马克思主义。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介绍。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2)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近代中国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为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内忧外患之下各阶层的仁人志士发起了各种救亡图存行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但均告失败。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让国人进一步认清了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真实面貌,掀起了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并展现出强大的力量。此后,马克思主义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并且中国工人运动密切结合,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建立。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故答案为:(1)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湘江评论》;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2)近代以来,中国在探索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终究失败,需要一个新的力量,新的阶级来领导中国革命;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奠定了阶级基础,上海、北京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好了准备,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灵活掌握基础知识。22.【答案】(1)袁世凯与日本秘密签订《二十一条》(也可以是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爆发)北洋政府统治。(2)黄埔军校。北伐军进入汉口英租界,体现了打倒列强;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体现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但是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3)孙传芳。【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1)日本为了扩大侵略权益,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为了把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于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为了复辟帝制,寻求日本支持,袁世凯主动接受“二十一条”。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即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时期。(2)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北伐战争中由于国民革命军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头部队,率先北上;北伐军迅速占领湖南、湖北,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后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随后北伐军沿长江东下,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国民革命战争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由合作走向分裂的局面。(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中的“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雨花台”这一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北伐战争时期,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江西五省基本在孙传芳控制范围内,兵力号称二十万;因此金佛庄烈士是被军阀孙传芳杀害的。故答案为:(1)袁世凯与日本秘密签订《二十一条》(也可以是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爆发) 北洋政府统治。(2)黄埔军校。北伐军进入汉口英租界,体现了打倒列强;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体现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但是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3)孙传芳。【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基础知识。23.【答案】(1)蔡元培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任教;邵飘萍创办《京报》,积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2)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3)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20世纪初期,蔡元培对北京大学革新时,提出并实施了具有指导作用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而邵飘萍创办《京报》的关注国家命运、人民疾苦,成为当时国内积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的进步报刊之一。所以蔡元培会聘请邵飘萍为导师。(2)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19年……5月中旬……声援北京学生的义举”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3)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20年,邵飘萍写成了《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两书。前者介绍西方流行的各种社会政治学说,并较多介绍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后者专门介绍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可知,邵飘萍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故答案为:(1)蔡元培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任教;邵飘萍创办《京报》,积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2)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3)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邵飘萍”的经历为线索,考查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4.【答案】(1)中共一大。(2)江西瑞金到甘肃会宁;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3)遵义会议;大量红军战士的牺牲导致军队对指挥层的不满,进而在会议中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4)湘江战役的惨胜,直接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从瑞金出发进行长征。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的会宁,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3)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 湘江战役惨胜之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深刻反思,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历史从此进入转折点。故答案为:(1)中共一大。(2)江西瑞金到甘肃会宁;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3)遵义会议;大量红军战士的牺牲导致军队对指挥层的不满,进而在会议中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4)湘江战役的惨胜,直接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红军长征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掌握是中共一大、红军长征的史实。25.【答案】(1)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战争时期。(2)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3)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的抗战。(4)12月9日,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牢记历史,坚定初心;10月19日,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国歌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2)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及影响。根据材料二的描述,联系所学知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抵抗;事变后日军占领了沈阳城;随后日军只用四个多月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进行全民族抗战。(3)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方志敏《可爱的中国》写于1935年,十年后即1945年,联系所学知识,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4)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12月9日,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牢记历史,坚定初心;10月19日,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故答案为:(1)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战争时期。(2)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3)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的抗战。(4)12月9日,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牢记历史,坚定初心;10月19日,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准确识记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阶段测试(一)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阶段测试(一)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