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1小题,其中1-10题每题1分,11-21题每题2分,共32分。)1.(2019九上·诸暨月考)胡适说:“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含在‘孝’里,这种学说流弊百出……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这集中体现了胡适主张( )A.提倡民主 B.提倡新文学 C.提倡科学 D.提倡新道德2.(2019九上·吴兴期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指的是(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3.(2019九上·吴兴期中)今井武夫在《支那事变的回想》中写道“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思想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事变”是指九一八事变B.“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事变”引发了美日关系破裂D.淞沪会战导致了日本“白日梦的消逝”4.(2019九上·吴兴期中)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A.张学良通电“改易旗帜” B.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C.消灭军阀吴佩孚孙传芳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5.(2019九上·吴兴期中)民国初年的国歌唱到:“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对此歌词理解正确的是( )A.“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B.“揖美追欧”指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政体C.“旧邦新造”指推翻清政府,建立南京国民政府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6.(2019九上·吴兴期中)某老师为反映某一时期东亚地区的形势,画了一幅示意图,图中将日本领域分别以黑色及灰色标示。由图推测下列年份最有可能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1871年 B.1905年 C.1935年 D.1946年7.(2019九上·吴兴期中)周恩来(1898年-1976年)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下列关于周恩来的革命经历描述正确的是( )A.26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成为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积极参加了北伐战争B.29岁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他领导了武昌起义C.37岁参加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他当选为红军主要军事指挥者之D.38岁积极发动西安事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作出杰出的贡献8.(2019九上·吴兴期中)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始终没有倒下。其根本原因是(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9.(2019九上·吴兴期中)“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可以指人们心中的梦。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梦”是( )A.独立梦 B.小康梦 C.强国梦 D.幸福梦10.(2019九上·吴兴期中)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微笑嘴形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如图)。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这就要求我们( )A.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引进来”“走出去”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C.用创新之手激活改革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D.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扩大生产与制造业的规模11.(2019九上·吴兴期中)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影响之间逻辑关系成立的有( )史实 影响①1940年7月,不列颠之战 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②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结成轴心国军事同盟 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③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④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2019九上·吴兴期中)陈独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人物、语言学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下列对其功绩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②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③在上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④发表《新纪元》,宣传马克思主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3.(2019九上·吴兴期中)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①秋收起义失败——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②五次反围剿遭受失败——红军长征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利——五四运动④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4.(2019九上·吴兴期中)学习历史需要正确地区分史实与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歼灭日本军队一万多人 ②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③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5.(2019九上·吴兴期中)下列有关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根本原因是超前消费、股票暴跌 ②爆发于美国,很快席卷整个世界③德、意、日由此建立法西斯专政 ④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解了危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6.(2019九上·吴兴期中)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与之相关的事件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辛亥革命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 ④国民革命运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7.(2019九上·吴兴期中)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进分子梦想建立西方的政治制度。下列探索活动是为了实现这一梦想的有(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5题,共48分)18.(2019九上·吴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不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道路了……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一—辛亥革命》材料二:“中国青年运动有良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是永远奋斗。”——毛泽东(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理解。(3)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的作用。请再例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则史实印证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观点。19.(2019九上·吴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抵现在共党之政策,专在蛊惑下层贫民,故所到之处废一切国地税,并倡言分配土地……——1931年12月摘自大公报《共党问题之严重》材料二: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没有照搬俄国模式,施以技巧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中国这个病人复生。——《毛泽东传》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过去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言听计从……这次会议上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中国红军长征记》(1)材料中的“共党之政策”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中毛泽东“施以技巧和灵活性”为中国革命开出的“药剂”指的是什么 举两例史实说明在此探索过程中他作出的重要贡献。(3)联系材料三谈谈对共产党成长的理解。20.(2019九上·吴兴期中)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1924-1949年,国共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夫人宋庆龄问:“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时,孙中山回答说:“囯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材料二:下面是1924-1949年间的部分图片资料材料三:国共两党关系思维导图(1)孙中山“为国民党注入新血液”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图片中属于国共两党分裂时期的有 ;属于国共两党合作时期的有 (填字母)(3)结合所学,完善思维导图。21.(2019九上·吴兴期中)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不忘国耻·反思历史”的主题探究活动,收集并制作了相关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献资料(译文)“俘虏全遭杀害;日军的暴行扩大,一般市民亦遭屠戮;美国大使馆遭袭击;蒋介石战术拙劣,守军将校逃跑,致使首都失陷……”材料二:工具制作。材料三:以下是某同学自学时所做的读书笔记(节选)时间:1931年至1945年,是苏联、美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3.5倍结果:中国战场毙伤和俘获日军155万余人,占日军在二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75%以上;中国军民伤亡3587.9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1)新闻是记录历史的载体。《纽约时报》记录了哪一历史事件 (2)年代尺是认识历史的工具。请根据小组成员们制作的抗日战争年代尺,试探索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必然性。(3)数据是铭记历史的印痕。请结合所学综述材料三的观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胡适说:“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含在‘孝’里,这种学说流弊百出……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这集中体现了胡适主张提倡新道德。D项提倡新道德是题干材料集中体现的胡适的主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2.【答案】C【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忆秦娥娄山关》其中的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反映了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AB两项不符合题意,南昌起义、进军井冈山发生在1927年;C项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是其中“从头越”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D项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不符合题意,长征最终胜利在1936年10月;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知道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答案】B【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A项“事变”是指九一八事变说法错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与题干“白日梦”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说法正确,“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与题干“白日梦”相符,符合题意;C项“事变”引发了美日关系破裂说法错误,美日关系彻底破裂应该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与在中国的事变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淞沪会战导致了日本“白日梦的消逝”说法错误,淞沪会战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与长沙会战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以日本今井武夫的《支那事变的回想》为内容考查抗日战争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七七”事变相关知识的掌握。知道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4.【答案】A【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从此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A项张学良通电“改易旗帜”是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东北易帜的影响的准确识记。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张学良“东北易帜”的意义解答即可。5.【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A项“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理解不正确,“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文化,宣扬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旨,不符合题意;B项“揖美追欧”指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政体理解正确,“揖美追欧”主要指仿效美国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符合题意;C项“旧邦新造”指推翻清政府,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理解不正确,“旧邦新造”是指中华民国的建立,不符合题意;D项“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理解不正确,中华民国成立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是中华民国第一面法定国旗。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时期使用的国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比例为5:8.红、黄、蓝、白、黑分别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所选用的五色为五个民族传统上所喜爱的颜色。解答本题要掌握中华民国五色旗的内涵,考查了根据所学辨别史实的能力。6.【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A项1871年东三省还未被侵占,不符合题意;B项1905年东北还未分裂,不符合题意;C项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1931年中共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1935年伪满洲国已经成立了,符合题意;D项1946年抗日战争已经胜利,中国已经收回东北,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以图片形式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出现的三个政权,考查学生图表分析的能力。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1931年中共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至此形成国共两个政权对峙局面。1932年日本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政权。7.【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红军长征;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A项26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成为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积极参加了北伐战争描述错误,1898+26=1924,依据所学知识,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战争,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的先锋,首先开赴湖南、湖北战场。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猛攻武昌城,为其所在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不符合题意;B项29岁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他领导了武昌起义描述错误,1898+29=1927,依据所学知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不符合题意;C项37岁参加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他当选为红军主要军事指挥者之一描述正确,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898+37=1935,依据所学知识,符合题意;D项38岁积极发动西安事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作出杰出的贡献描述错误,1936年12月,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周恩来的革命经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8.【答案】D【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的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ABC三项都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始终没有倒下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D项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始终没有倒下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9.【答案】C【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目标是新中国成立100年的目标;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项强国梦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准确识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10.【答案】B【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由“产业微笑曲线”可以看出,要想获利最多,就必须加强产品的研发和营销,而我国的这两方面恰恰比较低,因此我们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国家应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增强科技竞争能力。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AC两项选项图表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B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观点正确,符合题意;D项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扩大生产与制造业的规模没有理解图表的实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教兴国战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战略决策。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科教兴国战略,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11.【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①1940年7月,不列颠之战——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逻辑关系不成立,莫斯科保卫战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破产,不符合题意;②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结成轴心国军事同盟——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逻辑关系不成立,1933年,德国希特勒上台,称为国家元首,希特勒上台后,建立法西斯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不符合题意;③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逻辑关系成立,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动了突然的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符合题意;④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逻辑关系成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符合题意;D项③④逻辑关系成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建议学生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结束标志、主要事件与时间。12.【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①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叙述不正确,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符合题意;②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叙述不正确,蔡元培于1916——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使得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符合题意;③在上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叙述不正确,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是由陈独秀等发起,在上海首先建立的符合题意;④发表《新纪元》,宣传马克思主义叙述不正确,李大钊1919年发表了《新纪元》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不符合题意;C项①②④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陈独秀的功绩。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日军罪行【解析】【分析】①秋收起义失败——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符合题意,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开始时,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②五次反围剿遭受失败——红军长征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不符合题意,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指挥失误,使得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利——五四运动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符合题意,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遭到了拒绝,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五四运动爆发;④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受到侵华日军威胁,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自料南京无法坚守,为坚持长期抗战,遂决定依照既定方针,作出了迁国民政府于重庆办公的重大决定;A项①③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4.【答案】D【知识点】大战的转折【解析】【分析】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观点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①②属于史实,而③④则很显然带有作者的感彩,属于观点。D项③④属于“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和观点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史实和观点的相关史实。15.【答案】A【知识点】30年代的大危机【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起法西斯统治,对外侵略扩张,转嫁危机,意大利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是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消除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实施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步走出了危机。A项①②③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大危机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经济大危机的史实。16.【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①②符合题意。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1945年;④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1924—1927年;和题干中的时间“1912—1919年”不符,应排除。A项①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相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识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特别注意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及表现。17.【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进分子梦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为条了实现这一梦想,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和文化。B项②③梦想建立西方的政治制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进分子梦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及重要历史事件。18.【答案】(1)辛亥革命极大推动力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2)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1935年,北平青年学生发起了一二 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道路了……”,可知: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探索救国的新道路,这正是五四运动产生的思想基础;根据材料一中的“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可知: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2)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故答案为:(1)辛亥革命极大推动力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2)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1935年,北平青年学生发起了一二 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9.【答案】(1)土地革命。(2)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秋收起义后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土地革命,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一“共党之政策,专在蛊惑下层贫民,故所到之处废一切国地税,并倡言分配土地”可知,“共党之政策”与农民、土地等有关,因此,材料中的“共党之政策”指的是土地革命。(2)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等的探索,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施以技巧和灵活性’为中国革命开出了‘药剂’”并结合所学,可从八七会议毛泽东主张、湘赣边秋收起义及其失败之后毛泽东调整措施等阐述。(3)本题考查联系所学,需要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及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等方面分析即可。联系所学,需要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及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等方面分析即可。故答案为:(1)土地革命。(2)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秋收起义后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遵义会议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0.【答案】(1)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2)BC;AD(3)①北伐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内战时期)。③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败。(从两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以判断“为国民党注入新血液”指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共产党员李大钊林伯渠等人出席了会议,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2) 攻占贺胜桥发生在北伐战争中,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井冈山会师发生在1928年,属于国共两党分裂时期;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属于国共两党分裂时期;平型关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属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两大主要成果是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1927-1937年属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 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启示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可知,国共合则民族兴,国共分则战乱生等。故答案为:(1)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2)BC;AD。(3)①北伐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内战时期)。③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败。(从两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两党的关系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影响的相关基础知识。21.【答案】(1)南京大屠杀。(2)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军队开辟敌后战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抗战。(3)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亚洲战场牵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日军罪行【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根据材料“1937年12月”“首都失陷”,可知是南京大屠杀。(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①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展开了多次会战,消灭了大量日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一整套正确的作战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抗击和牵制着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④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苏联红军、美英盟军在欧洲、太平洋地区各个战场痛击德、意、日法西斯,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3)本题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的抗战牵制了了大量的日军,有力地配合了盟军的作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二战”亚洲主战场,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故答案为:(1)南京大屠杀。(2)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军队开辟敌后战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抗战。(3)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亚洲战场牵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需要准确识记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1 / 1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1小题,其中1-10题每题1分,11-21题每题2分,共32分。)1.(2019九上·诸暨月考)胡适说:“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含在‘孝’里,这种学说流弊百出……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这集中体现了胡适主张( )A.提倡民主 B.提倡新文学 C.提倡科学 D.提倡新道德【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胡适说:“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含在‘孝’里,这种学说流弊百出……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这集中体现了胡适主张提倡新道德。D项提倡新道德是题干材料集中体现的胡适的主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2.(2019九上·吴兴期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指的是(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答案】C【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忆秦娥娄山关》其中的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反映了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AB两项不符合题意,南昌起义、进军井冈山发生在1927年;C项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是其中“从头越”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D项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不符合题意,长征最终胜利在1936年10月;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知道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2019九上·吴兴期中)今井武夫在《支那事变的回想》中写道“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思想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事变”是指九一八事变B.“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事变”引发了美日关系破裂D.淞沪会战导致了日本“白日梦的消逝”【答案】B【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A项“事变”是指九一八事变说法错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与题干“白日梦”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说法正确,“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与题干“白日梦”相符,符合题意;C项“事变”引发了美日关系破裂说法错误,美日关系彻底破裂应该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与在中国的事变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淞沪会战导致了日本“白日梦的消逝”说法错误,淞沪会战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与长沙会战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以日本今井武夫的《支那事变的回想》为内容考查抗日战争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七七”事变相关知识的掌握。知道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4.(2019九上·吴兴期中)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A.张学良通电“改易旗帜” B.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C.消灭军阀吴佩孚孙传芳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答案】A【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从此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A项张学良通电“改易旗帜”是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东北易帜的影响的准确识记。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张学良“东北易帜”的意义解答即可。5.(2019九上·吴兴期中)民国初年的国歌唱到:“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对此歌词理解正确的是( )A.“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B.“揖美追欧”指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政体C.“旧邦新造”指推翻清政府,建立南京国民政府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A项“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理解不正确,“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文化,宣扬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旨,不符合题意;B项“揖美追欧”指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政体理解正确,“揖美追欧”主要指仿效美国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符合题意;C项“旧邦新造”指推翻清政府,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理解不正确,“旧邦新造”是指中华民国的建立,不符合题意;D项“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理解不正确,中华民国成立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是中华民国第一面法定国旗。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时期使用的国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比例为5:8.红、黄、蓝、白、黑分别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所选用的五色为五个民族传统上所喜爱的颜色。解答本题要掌握中华民国五色旗的内涵,考查了根据所学辨别史实的能力。6.(2019九上·吴兴期中)某老师为反映某一时期东亚地区的形势,画了一幅示意图,图中将日本领域分别以黑色及灰色标示。由图推测下列年份最有可能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1871年 B.1905年 C.1935年 D.1946年【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A项1871年东三省还未被侵占,不符合题意;B项1905年东北还未分裂,不符合题意;C项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1931年中共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1935年伪满洲国已经成立了,符合题意;D项1946年抗日战争已经胜利,中国已经收回东北,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以图片形式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出现的三个政权,考查学生图表分析的能力。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1931年中共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至此形成国共两个政权对峙局面。1932年日本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政权。7.(2019九上·吴兴期中)周恩来(1898年-1976年)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下列关于周恩来的革命经历描述正确的是( )A.26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成为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积极参加了北伐战争B.29岁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他领导了武昌起义C.37岁参加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他当选为红军主要军事指挥者之D.38岁积极发动西安事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作出杰出的贡献【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红军长征;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A项26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成为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积极参加了北伐战争描述错误,1898+26=1924,依据所学知识,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战争,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的先锋,首先开赴湖南、湖北战场。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猛攻武昌城,为其所在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不符合题意;B项29岁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他领导了武昌起义描述错误,1898+29=1927,依据所学知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不符合题意;C项37岁参加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他当选为红军主要军事指挥者之一描述正确,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898+37=1935,依据所学知识,符合题意;D项38岁积极发动西安事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作出杰出的贡献描述错误,1936年12月,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周恩来的革命经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8.(2019九上·吴兴期中)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始终没有倒下。其根本原因是(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答案】D【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的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ABC三项都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始终没有倒下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D项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始终没有倒下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9.(2019九上·吴兴期中)“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可以指人们心中的梦。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梦”是( )A.独立梦 B.小康梦 C.强国梦 D.幸福梦【答案】C【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目标是新中国成立100年的目标;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项强国梦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准确识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10.(2019九上·吴兴期中)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微笑嘴形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如图)。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这就要求我们( )A.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引进来”“走出去”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C.用创新之手激活改革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D.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扩大生产与制造业的规模【答案】B【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由“产业微笑曲线”可以看出,要想获利最多,就必须加强产品的研发和营销,而我国的这两方面恰恰比较低,因此我们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国家应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增强科技竞争能力。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AC两项选项图表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B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观点正确,符合题意;D项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扩大生产与制造业的规模没有理解图表的实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教兴国战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战略决策。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科教兴国战略,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11.(2019九上·吴兴期中)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影响之间逻辑关系成立的有( )史实 影响①1940年7月,不列颠之战 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②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结成轴心国军事同盟 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③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④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①1940年7月,不列颠之战——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逻辑关系不成立,莫斯科保卫战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破产,不符合题意;②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结成轴心国军事同盟——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逻辑关系不成立,1933年,德国希特勒上台,称为国家元首,希特勒上台后,建立法西斯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不符合题意;③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逻辑关系成立,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动了突然的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符合题意;④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逻辑关系成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符合题意;D项③④逻辑关系成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建议学生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结束标志、主要事件与时间。12.(2019九上·吴兴期中)陈独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人物、语言学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下列对其功绩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②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③在上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④发表《新纪元》,宣传马克思主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①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叙述不正确,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符合题意;②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叙述不正确,蔡元培于1916——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使得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符合题意;③在上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叙述不正确,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是由陈独秀等发起,在上海首先建立的符合题意;④发表《新纪元》,宣传马克思主义叙述不正确,李大钊1919年发表了《新纪元》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不符合题意;C项①②④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陈独秀的功绩。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2019九上·吴兴期中)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①秋收起义失败——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②五次反围剿遭受失败——红军长征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利——五四运动④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日军罪行【解析】【分析】①秋收起义失败——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符合题意,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开始时,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②五次反围剿遭受失败——红军长征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不符合题意,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指挥失误,使得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利——五四运动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符合题意,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遭到了拒绝,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五四运动爆发;④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受到侵华日军威胁,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自料南京无法坚守,为坚持长期抗战,遂决定依照既定方针,作出了迁国民政府于重庆办公的重大决定;A项①③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4.(2019九上·吴兴期中)学习历史需要正确地区分史实与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歼灭日本军队一万多人 ②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③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识点】大战的转折【解析】【分析】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观点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①②属于史实,而③④则很显然带有作者的感彩,属于观点。D项③④属于“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和观点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史实和观点的相关史实。15.(2019九上·吴兴期中)下列有关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根本原因是超前消费、股票暴跌 ②爆发于美国,很快席卷整个世界③德、意、日由此建立法西斯专政 ④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解了危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30年代的大危机【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起法西斯统治,对外侵略扩张,转嫁危机,意大利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是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消除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实施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步走出了危机。A项①②③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大危机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经济大危机的史实。16.(2019九上·吴兴期中)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与之相关的事件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辛亥革命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 ④国民革命运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①②符合题意。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1945年;④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1924—1927年;和题干中的时间“1912—1919年”不符,应排除。A项①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相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识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特别注意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及表现。17.(2019九上·吴兴期中)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进分子梦想建立西方的政治制度。下列探索活动是为了实现这一梦想的有(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进分子梦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为条了实现这一梦想,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和文化。B项②③梦想建立西方的政治制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进分子梦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及重要历史事件。二、非选择题(5题,共48分)18.(2019九上·吴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不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道路了……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一—辛亥革命》材料二:“中国青年运动有良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是永远奋斗。”——毛泽东(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理解。(3)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的作用。请再例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则史实印证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观点。【答案】(1)辛亥革命极大推动力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2)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1935年,北平青年学生发起了一二 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道路了……”,可知: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探索救国的新道路,这正是五四运动产生的思想基础;根据材料一中的“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可知: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2)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故答案为:(1)辛亥革命极大推动力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2)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1935年,北平青年学生发起了一二 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9.(2019九上·吴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抵现在共党之政策,专在蛊惑下层贫民,故所到之处废一切国地税,并倡言分配土地……——1931年12月摘自大公报《共党问题之严重》材料二: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没有照搬俄国模式,施以技巧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中国这个病人复生。——《毛泽东传》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过去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言听计从……这次会议上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中国红军长征记》(1)材料中的“共党之政策”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中毛泽东“施以技巧和灵活性”为中国革命开出的“药剂”指的是什么 举两例史实说明在此探索过程中他作出的重要贡献。(3)联系材料三谈谈对共产党成长的理解。【答案】(1)土地革命。(2)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秋收起义后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土地革命,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一“共党之政策,专在蛊惑下层贫民,故所到之处废一切国地税,并倡言分配土地”可知,“共党之政策”与农民、土地等有关,因此,材料中的“共党之政策”指的是土地革命。(2)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等的探索,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施以技巧和灵活性’为中国革命开出了‘药剂’”并结合所学,可从八七会议毛泽东主张、湘赣边秋收起义及其失败之后毛泽东调整措施等阐述。(3)本题考查联系所学,需要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及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等方面分析即可。联系所学,需要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及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等方面分析即可。故答案为:(1)土地革命。(2)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秋收起义后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遵义会议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0.(2019九上·吴兴期中)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1924-1949年,国共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夫人宋庆龄问:“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时,孙中山回答说:“囯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材料二:下面是1924-1949年间的部分图片资料材料三:国共两党关系思维导图(1)孙中山“为国民党注入新血液”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图片中属于国共两党分裂时期的有 ;属于国共两党合作时期的有 (填字母)(3)结合所学,完善思维导图。【答案】(1)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2)BC;AD(3)①北伐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内战时期)。③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败。(从两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以判断“为国民党注入新血液”指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共产党员李大钊林伯渠等人出席了会议,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2) 攻占贺胜桥发生在北伐战争中,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井冈山会师发生在1928年,属于国共两党分裂时期;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属于国共两党分裂时期;平型关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属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两大主要成果是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1927-1937年属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 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启示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可知,国共合则民族兴,国共分则战乱生等。故答案为:(1)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2)BC;AD。(3)①北伐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内战时期)。③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败。(从两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两党的关系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影响的相关基础知识。21.(2019九上·吴兴期中)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不忘国耻·反思历史”的主题探究活动,收集并制作了相关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献资料(译文)“俘虏全遭杀害;日军的暴行扩大,一般市民亦遭屠戮;美国大使馆遭袭击;蒋介石战术拙劣,守军将校逃跑,致使首都失陷……”材料二:工具制作。材料三:以下是某同学自学时所做的读书笔记(节选)时间:1931年至1945年,是苏联、美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3.5倍结果:中国战场毙伤和俘获日军155万余人,占日军在二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75%以上;中国军民伤亡3587.9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1)新闻是记录历史的载体。《纽约时报》记录了哪一历史事件 (2)年代尺是认识历史的工具。请根据小组成员们制作的抗日战争年代尺,试探索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必然性。(3)数据是铭记历史的印痕。请结合所学综述材料三的观点。【答案】(1)南京大屠杀。(2)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军队开辟敌后战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抗战。(3)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亚洲战场牵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日军罪行【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根据材料“1937年12月”“首都失陷”,可知是南京大屠杀。(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①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展开了多次会战,消灭了大量日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一整套正确的作战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抗击和牵制着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④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苏联红军、美英盟军在欧洲、太平洋地区各个战场痛击德、意、日法西斯,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3)本题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的抗战牵制了了大量的日军,有力地配合了盟军的作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二战”亚洲主战场,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故答案为:(1)南京大屠杀。(2)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军队开辟敌后战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抗战。(3)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亚洲战场牵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需要准确识记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