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衢州市六校联谊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衢州市六校联谊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衢州市六校联谊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019九上·衢州期中)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行事的参考依据。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D.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人示威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故“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与史实不符。
ACD三项与史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B项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的几个场景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需要准确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2.(2019九上·衢州期中)刘伯承元帅在《回顾长征》中写道:“________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横线处应填写的最恰当的历史事件是(  )
A.长征开始 B.渡过湘江
C.遵义会议 D.突破四道封锁线
【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然后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ABD三项填写在横线处不恰当,不符合题意;
C项遵义会议填写在横线处最恰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关知识的认识,要正确把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此题根据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和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中战术灵活多变直至取得胜利的史实解答。
3.以下代表人物及其历史贡献搭配正确的是(  )
①陈独秀——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李大钊——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③蒋介石——北伐总司令
④丘吉尔——领导法国人民抵抗侵略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是李大钊发表的,①对应不正确,④丘吉尔是英国人,领导英国人民抵抗侵略,不是法国,排除含有这两项的ACD。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史上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贡献。
4.古城南京是我国历史的一位特殊的“见证者”,它见证了(  )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红军长征的起步
③日军大屠杀
④蒋家王朝的覆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日军罪行;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1937年日军在南京进行大屠杀,1949年4月渡江战役胜利后,南京解放。①③④都与南京有关。②红军长征的起步在江西瑞金,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C项①③④都与南京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史实成为哪一运动的导火线?(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由图片“沮丧的德国人”离开,“得意的日本人”站在“山东省”可知,漫画反映了日本攫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根据所学,1919年初,英美等国操纵巴黎和会,拒绝中国提出的收回德国在山东特权等正义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激发了郁积在人们心中的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内容,是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性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6.(2019九上·衢州期中)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是民族前途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
②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发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④促成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西安事变;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放弃围剿红军,共同抗日,可见该事件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谈判,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为期十年的国共内战基本结束和团结抗日新局面即将到来;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因此③都发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和④促成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说法错误,西安事变发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重庆谈判发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促成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适用于西安事变,不适用于重庆谈判。
A项①②是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相似之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相同之处。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本题需要经过两次排除。
7.“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这句“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能体现(  )
①井冈山经济富裕,交通便利
②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适应了当时的中国基本国情
④由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带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项②③④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为背景,考查中国革命道路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并识记与俄国革命道路的不同。
8.“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1964年董必武同志题诗)。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在(  )
A.上海 B.嘉兴 C.北京 D.武汉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共一大本来在上海召开,由于被侦探发现,改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所以地点改为嘉兴,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结合一大的基本史实回答。
9.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答案】B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由材料“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可知,料中涉及的第二次反思开始于政治制度方面探索。题干材料给出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指的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这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失败是其必然结果。在对洋务运动失败的反思后,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尝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项政治制度方面探索是在第二次反思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史学家陈旭麓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10.(2019九上·衢州期中)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枪杆子里出政权”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枪杆子里出政权”是毛泽东在1927年8月7 “八七”会议上结合中国当时国情提出的;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体现了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出现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时期;所以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②①③。
C项④②①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七会议、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注意掌握标语口号中的史实。
11.(2019九上·衢州期中)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这一举措凸显出(  )
①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③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
④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 这一举措凸显出③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④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③④符合题意。①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开始全面侵华说法错误,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说法正确,但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故①②不符合题意。
B项③④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识记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掌握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12.(2019九上·衢州期中)中国近代史上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其共同点是(  )
A.都是共产党领导的 B.运动中心都在北京
C.都是反帝爱国运动 D.主力军始终都是学生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五四运动、一二 九运动这两次运动起先都由爱国学生带头兴起,都是发生在北京(北平)的运动;都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
A项都是共产党领导的说法错误,五四运动发生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不符合题意;
B项运动中心都在北京说法错误,五四运动前期运动中心在北京,后期转移到上海,不符合题意;
C项都是反帝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D项主力军始终都是学生说法错误,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军是学生,后期的主力军是工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一二 九运动是1935年抗日救国的示威游行,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本题掌握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相关知识。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13.(2019九上·衢州期中)胡珠生《温州近代史》中写道:“抗日战争时期温州侨胞在东南亚和欧洲艰苦谋生,创业之余仍关心祖国命运,宣传抗日救亡,从事募捐活动,作出不朽贡献。”由此可以推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中国战略得当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C.国共两党携手抗敌 D.海内外中华儿女同仇敌忾
【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由题干“抗日战争时期温州侨胞在东南亚和欧洲艰苦谋生,创业之余仍关心祖国命运,宣传抗日救亡,从事募捐活动……并投身……斗争行列”可得侨胞在海外宣传救亡,关心祖国,并投身斗争
ABC三项所述内容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但不符合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
D项海内外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是题干材料体现的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胜利,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4.(2019九上·衢州期中)假如你是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摄影记者,你拍摄了许多国家的城市遭受法西斯攻击的照片。在这些照片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
A.英国伦敦 B.苏联莫斯科 C.美国华盛顿 D.中国南京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英国的伦敦、苏联的莫斯科、中国的南京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法西斯的侵略,英国的伦敦遭受德军空袭,苏联的莫斯科遭到德军的进攻,而中国的南京当时遭到日军的侵略。只有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处于中立状态,珍珠港事件后参加对日作战,但其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未遭到攻击。
ABD三项在照片中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
C项美国华盛顿在照片中不可能看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二战的战争的所在地的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二战的相关史实。
15.(2019九上·衢州期中)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很多会议经常被大国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下列会议能体现这一色彩的有(  )
①巴黎和会 ②慕尼黑会议 ③开罗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919年巴黎和会无视中国主权,把山东的主权由德国直接转让给了日本,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①符合题意;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召开,主要内容是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②符合题意;开罗会议没有涉及到大国强权政治的内容,③不符合题意; 1945年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时美国、苏联在损害中国的利益前提下达成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的协议,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和利益,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④符合题意。①②④符合题意。
D项①②④能体现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体现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国际会议。重点识记巴黎和会、慕尼黑会议、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16.(2019九上·衢州期中)列表总结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历史知识总结正确的是(  )
选项 历史事件 影响
A 德国突袭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莫斯科战役 希特勒发动战争以来遭受第一次重大挫折
C 诺曼底登陆 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D 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A项德国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总结不正确,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不符合题意;
B项莫斯科战役——希特勒发动战争以来遭受第一次重大挫折总结不正确,不列颠空战是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以来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不符合题意;
C项诺曼底登陆——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总结不正确,1944年6月6日,经过长期准备,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盟国武装力量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第二世界大战进入了粉碎的过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不符合题意;
D项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总结正确,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二战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准确识记二战的重大事件。
17.(2019九上·衢州期中)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其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国民党20多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解题关键是知道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18.(2019九上·衢州期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几经转移,下列转移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B.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
C.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
D.瑞金、上海、西柏坡、延安、北平
【答案】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中共中央刚开始在上海,后来转移到了南方根据地的瑞金,以后转移到了延安,解放战争时期,转移到了西北坡,最后转移到北平。
A项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共中央所在地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史实。
19.(2019九上·衢州期中)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一大片船只结束。”“大片船只”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是1919-1949年,而共产党是1921年建立的。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指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游船成立的这件事;“到一片船只结束”这的是1949年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ABC三项与题干主旨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D项渡江战役是题干材料中“大片船只”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与理解能力。应重点记忆渡江战役的成果。
20.(2019九上·衢州期中)对下面年代尺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西安事变;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据年代轴上的中共成立、南昌起义、西安事变、中共七大、新中国成立及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一步步取得胜利的过程。
ABD三项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对题干年代尺理解最准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1.(2019九上·衢州期中)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下图。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共和体制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二反映的变革发生于材料一中的哪一阶段?(填字母)为什么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2)材料一中图的B段中,由青年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3)从B段转为C段“升出一片光明”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什么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B;因为它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让军阀混战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整个社会。
(2)五四运动。
作用: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重要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文艺复兴”是指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促进了思想的空前解放;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北京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门集会、示威、游行,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极大地促进思想解放,猛烈地冲击和荡涤着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
(3)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故答案为:(1)B;因为它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让军阀混战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整个社会。
(2)五四运动。
作用: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重要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史实。
22.(2019九上·衢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材料二: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材料三:(见下图)
(1)据材料一,“新纪元”是指什么?
(2)读材料二,孙中山为了实现最终“梦想”,在1912年和1924年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政治探索?
(3)结合材料三提供的图片,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答案】(1)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3)历史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军阀长年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知识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分析材料能力。 “新纪元”是指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本题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依据所学,1912年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
(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要求具备地图识图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图1“皇帝倒了,辫子剪了”反映出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 图2“北伐军阀统治下的饥民惨状”反映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人民生活依然艰辛,尤其是辛亥革命失败之后陷入军阀混战割据的乱象。据此联系所学从辛亥革命的积极和局限性两个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3)历史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军阀长年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3.(2019九上·衢州期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我们又有国际的援助。在这里,亡国论者与悲观主义者喃喃发出其“抗战必亡”的胡说。我们相反,我们要根据过去15个月经验中已经证明了的东西,向全党全国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与我们战争的长处与短处,……克服自己的短处与不利条件,为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材料三: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的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1)运用材料一中史实说明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说说为什么毛泽东认为“抗战必亡”“再战必亡”是胡说?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罗斯福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评价?
【答案】(1)台儿庄战役体现了国民党领导的军队担负着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百团大战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担负着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两个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军的战略态势。
(2)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②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进行援助;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3)理解:①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国有效削弱和牵制日本法西斯,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材料二中的“我们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我们又有国际的援助”等足以说明“抗战必亡”“再战必亡”是胡说。
(3)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四的核心观点是强调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因此由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世界意义: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击了大部分日军;阻止了世界法西斯势力的全面联合;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增强国际合作。
故答案为:(1)台儿庄战役体现了国民党领导的军队担负着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百团大战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担负着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两个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军的战略态势。
(2)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②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进行援助;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3)理解:①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国有效削弱和牵制日本法西斯,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对学生的答题要求较高。
24.(2019九上·衢州期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战旗方队100面荣誉旗帜整齐列阵,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1)【军旗升起】一声枪响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两万多人举行起义。从此耀眼的红色旗帜在中国大地上空飘扬,不朽的革命丰碑永远在世间巍峨耸立。——《走进周恩来》
材料见证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简要说明其影响。
(2)【战旗荣光】百面战旗,代表着我军在不同时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辉煌战绩。100面战旗背后都有故事。
请运用解放战争期间的史实说明我军所取得的辉煌战绩。
(3)【精神传承】“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百面战旗昭示着我军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我们红色江山后继有人。
中学生应该传承人民解放军的哪些精神?
【答案】(1)南昌起义。
影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辉煌战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精神:对党的忠诚,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勇于战斗。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由材料“军旗升起”“…… 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两万多人举行起义”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2)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南昌起义。
影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辉煌战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精神:对党的忠诚,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勇于战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解放战争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5.(2019九上·衢州期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为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伟大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部分)》
(注:图中开辟的道路①延续至1949年)
材料二: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集中在大城市,而农村是反动势力统治薄弱的地方。此外,广大农村以自然经济为主,可自给自足而不依赖于城市,广大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摘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图册》
材料三:“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人民日报社论》(1949年10月1日)
(1)依据材料一图,将序号①②内容填写完整。
(2)结合材料二说说材料一图中①的道路的合理性。
(3)材料三体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的过程,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1)①开辟中国特色革命的新道路;②全面抗战时期。
(2)合理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反动势力在农村薄弱,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影响: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4)感想:坚持党的领导,结合中国的国情,勇于探索。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土地改革;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执着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科学方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的新道路。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
(2)材料二中的“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村是反动势力统治薄弱的地方……广大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足以说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的新道路的合理性。
(3)依据材料中的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等信息可知,材料三体现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①开辟中国特色革命的新道路;②全面抗战时期。
(2)合理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反动势力在农村薄弱,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影响: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4)感想:坚持党的领导,结合中国的国情,勇于探索。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浙江省衢州市六校联谊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019九上·衢州期中)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行事的参考依据。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D.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人示威
2.(2019九上·衢州期中)刘伯承元帅在《回顾长征》中写道:“________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横线处应填写的最恰当的历史事件是(  )
A.长征开始 B.渡过湘江
C.遵义会议 D.突破四道封锁线
3.以下代表人物及其历史贡献搭配正确的是(  )
①陈独秀——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李大钊——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③蒋介石——北伐总司令
④丘吉尔——领导法国人民抵抗侵略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古城南京是我国历史的一位特殊的“见证者”,它见证了(  )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红军长征的起步
③日军大屠杀
④蒋家王朝的覆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史实成为哪一运动的导火线?(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6.(2019九上·衢州期中)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是民族前途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
②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发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④促成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这句“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能体现(  )
①井冈山经济富裕,交通便利
②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适应了当时的中国基本国情
④由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1964年董必武同志题诗)。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在(  )
A.上海 B.嘉兴 C.北京 D.武汉
9.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10.(2019九上·衢州期中)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枪杆子里出政权”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11.(2019九上·衢州期中)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这一举措凸显出(  )
①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③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
④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2.(2019九上·衢州期中)中国近代史上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其共同点是(  )
A.都是共产党领导的 B.运动中心都在北京
C.都是反帝爱国运动 D.主力军始终都是学生
13.(2019九上·衢州期中)胡珠生《温州近代史》中写道:“抗日战争时期温州侨胞在东南亚和欧洲艰苦谋生,创业之余仍关心祖国命运,宣传抗日救亡,从事募捐活动,作出不朽贡献。”由此可以推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中国战略得当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C.国共两党携手抗敌 D.海内外中华儿女同仇敌忾
14.(2019九上·衢州期中)假如你是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摄影记者,你拍摄了许多国家的城市遭受法西斯攻击的照片。在这些照片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
A.英国伦敦 B.苏联莫斯科 C.美国华盛顿 D.中国南京
15.(2019九上·衢州期中)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很多会议经常被大国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下列会议能体现这一色彩的有(  )
①巴黎和会 ②慕尼黑会议 ③开罗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2019九上·衢州期中)列表总结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历史知识总结正确的是(  )
选项 历史事件 影响
A 德国突袭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莫斯科战役 希特勒发动战争以来遭受第一次重大挫折
C 诺曼底登陆 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D 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
A.A B.B C.C D.D
17.(2019九上·衢州期中)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其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18.(2019九上·衢州期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几经转移,下列转移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B.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
C.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
D.瑞金、上海、西柏坡、延安、北平
19.(2019九上·衢州期中)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一大片船只结束。”“大片船只”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2019九上·衢州期中)对下面年代尺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1.(2019九上·衢州期中)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下图。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共和体制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二反映的变革发生于材料一中的哪一阶段?(填字母)为什么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2)材料一中图的B段中,由青年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3)从B段转为C段“升出一片光明”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什么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
22.(2019九上·衢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材料二: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材料三:(见下图)
(1)据材料一,“新纪元”是指什么?
(2)读材料二,孙中山为了实现最终“梦想”,在1912年和1924年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政治探索?
(3)结合材料三提供的图片,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23.(2019九上·衢州期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我们又有国际的援助。在这里,亡国论者与悲观主义者喃喃发出其“抗战必亡”的胡说。我们相反,我们要根据过去15个月经验中已经证明了的东西,向全党全国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与我们战争的长处与短处,……克服自己的短处与不利条件,为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材料三: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的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1)运用材料一中史实说明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说说为什么毛泽东认为“抗战必亡”“再战必亡”是胡说?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罗斯福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评价?
24.(2019九上·衢州期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战旗方队100面荣誉旗帜整齐列阵,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1)【军旗升起】一声枪响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两万多人举行起义。从此耀眼的红色旗帜在中国大地上空飘扬,不朽的革命丰碑永远在世间巍峨耸立。——《走进周恩来》
材料见证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简要说明其影响。
(2)【战旗荣光】百面战旗,代表着我军在不同时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辉煌战绩。100面战旗背后都有故事。
请运用解放战争期间的史实说明我军所取得的辉煌战绩。
(3)【精神传承】“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百面战旗昭示着我军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我们红色江山后继有人。
中学生应该传承人民解放军的哪些精神?
25.(2019九上·衢州期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为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伟大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部分)》
(注:图中开辟的道路①延续至1949年)
材料二: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集中在大城市,而农村是反动势力统治薄弱的地方。此外,广大农村以自然经济为主,可自给自足而不依赖于城市,广大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摘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图册》
材料三:“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人民日报社论》(1949年10月1日)
(1)依据材料一图,将序号①②内容填写完整。
(2)结合材料二说说材料一图中①的道路的合理性。
(3)材料三体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的过程,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故“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与史实不符。
ACD三项与史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B项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的几个场景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需要准确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然后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ABD三项填写在横线处不恰当,不符合题意;
C项遵义会议填写在横线处最恰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关知识的认识,要正确把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此题根据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和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中战术灵活多变直至取得胜利的史实解答。
3.【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是李大钊发表的,①对应不正确,④丘吉尔是英国人,领导英国人民抵抗侵略,不是法国,排除含有这两项的ACD。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史上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贡献。
4.【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日军罪行;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1937年日军在南京进行大屠杀,1949年4月渡江战役胜利后,南京解放。①③④都与南京有关。②红军长征的起步在江西瑞金,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C项①③④都与南京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由图片“沮丧的德国人”离开,“得意的日本人”站在“山东省”可知,漫画反映了日本攫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根据所学,1919年初,英美等国操纵巴黎和会,拒绝中国提出的收回德国在山东特权等正义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激发了郁积在人们心中的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内容,是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性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6.【答案】A
【知识点】西安事变;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放弃围剿红军,共同抗日,可见该事件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谈判,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为期十年的国共内战基本结束和团结抗日新局面即将到来;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因此③都发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和④促成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说法错误,西安事变发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重庆谈判发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促成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适用于西安事变,不适用于重庆谈判。
A项①②是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相似之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相同之处。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本题需要经过两次排除。
7.【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带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项②③④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为背景,考查中国革命道路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并识记与俄国革命道路的不同。
8.【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共一大本来在上海召开,由于被侦探发现,改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所以地点改为嘉兴,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结合一大的基本史实回答。
9.【答案】B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由材料“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可知,料中涉及的第二次反思开始于政治制度方面探索。题干材料给出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指的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这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失败是其必然结果。在对洋务运动失败的反思后,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尝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项政治制度方面探索是在第二次反思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史学家陈旭麓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10.【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枪杆子里出政权”是毛泽东在1927年8月7 “八七”会议上结合中国当时国情提出的;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体现了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出现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时期;所以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②①③。
C项④②①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七会议、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注意掌握标语口号中的史实。
11.【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 这一举措凸显出③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④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③④符合题意。①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开始全面侵华说法错误,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说法正确,但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故①②不符合题意。
B项③④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识记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掌握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12.【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五四运动、一二 九运动这两次运动起先都由爱国学生带头兴起,都是发生在北京(北平)的运动;都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
A项都是共产党领导的说法错误,五四运动发生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不符合题意;
B项运动中心都在北京说法错误,五四运动前期运动中心在北京,后期转移到上海,不符合题意;
C项都是反帝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D项主力军始终都是学生说法错误,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军是学生,后期的主力军是工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一二 九运动是1935年抗日救国的示威游行,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本题掌握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相关知识。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13.【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由题干“抗日战争时期温州侨胞在东南亚和欧洲艰苦谋生,创业之余仍关心祖国命运,宣传抗日救亡,从事募捐活动……并投身……斗争行列”可得侨胞在海外宣传救亡,关心祖国,并投身斗争
ABC三项所述内容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但不符合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
D项海内外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是题干材料体现的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胜利,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4.【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英国的伦敦、苏联的莫斯科、中国的南京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法西斯的侵略,英国的伦敦遭受德军空袭,苏联的莫斯科遭到德军的进攻,而中国的南京当时遭到日军的侵略。只有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处于中立状态,珍珠港事件后参加对日作战,但其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未遭到攻击。
ABD三项在照片中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
C项美国华盛顿在照片中不可能看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二战的战争的所在地的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二战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919年巴黎和会无视中国主权,把山东的主权由德国直接转让给了日本,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①符合题意;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召开,主要内容是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②符合题意;开罗会议没有涉及到大国强权政治的内容,③不符合题意; 1945年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时美国、苏联在损害中国的利益前提下达成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的协议,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和利益,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④符合题意。①②④符合题意。
D项①②④能体现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体现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国际会议。重点识记巴黎和会、慕尼黑会议、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16.【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A项德国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总结不正确,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不符合题意;
B项莫斯科战役——希特勒发动战争以来遭受第一次重大挫折总结不正确,不列颠空战是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以来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不符合题意;
C项诺曼底登陆——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总结不正确,1944年6月6日,经过长期准备,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盟国武装力量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第二世界大战进入了粉碎的过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不符合题意;
D项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总结正确,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二战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准确识记二战的重大事件。
17.【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国民党20多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解题关键是知道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18.【答案】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中共中央刚开始在上海,后来转移到了南方根据地的瑞金,以后转移到了延安,解放战争时期,转移到了西北坡,最后转移到北平。
A项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共中央所在地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史实。
19.【答案】D
【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是1919-1949年,而共产党是1921年建立的。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指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游船成立的这件事;“到一片船只结束”这的是1949年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ABC三项与题干主旨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D项渡江战役是题干材料中“大片船只”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与理解能力。应重点记忆渡江战役的成果。
20.【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西安事变;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据年代轴上的中共成立、南昌起义、西安事变、中共七大、新中国成立及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一步步取得胜利的过程。
ABD三项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对题干年代尺理解最准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的相关史实。
21.【答案】(1)B;因为它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让军阀混战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整个社会。
(2)五四运动。
作用: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重要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文艺复兴”是指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促进了思想的空前解放;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北京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门集会、示威、游行,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极大地促进思想解放,猛烈地冲击和荡涤着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
(3)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故答案为:(1)B;因为它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让军阀混战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整个社会。
(2)五四运动。
作用: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重要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史实。
22.【答案】(1)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3)历史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军阀长年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知识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分析材料能力。 “新纪元”是指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本题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依据所学,1912年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
(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要求具备地图识图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图1“皇帝倒了,辫子剪了”反映出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 图2“北伐军阀统治下的饥民惨状”反映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人民生活依然艰辛,尤其是辛亥革命失败之后陷入军阀混战割据的乱象。据此联系所学从辛亥革命的积极和局限性两个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3)历史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军阀长年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3.【答案】(1)台儿庄战役体现了国民党领导的军队担负着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百团大战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担负着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两个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军的战略态势。
(2)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②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进行援助;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3)理解:①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国有效削弱和牵制日本法西斯,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材料二中的“我们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我们又有国际的援助”等足以说明“抗战必亡”“再战必亡”是胡说。
(3)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四的核心观点是强调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因此由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世界意义: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击了大部分日军;阻止了世界法西斯势力的全面联合;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增强国际合作。
故答案为:(1)台儿庄战役体现了国民党领导的军队担负着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百团大战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担负着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两个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军的战略态势。
(2)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②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进行援助;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3)理解:①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国有效削弱和牵制日本法西斯,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对学生的答题要求较高。
24.【答案】(1)南昌起义。
影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辉煌战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精神:对党的忠诚,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勇于战斗。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由材料“军旗升起”“…… 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两万多人举行起义”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2)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南昌起义。
影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辉煌战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精神:对党的忠诚,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勇于战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解放战争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5.【答案】(1)①开辟中国特色革命的新道路;②全面抗战时期。
(2)合理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反动势力在农村薄弱,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影响: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4)感想:坚持党的领导,结合中国的国情,勇于探索。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土地改革;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执着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科学方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的新道路。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
(2)材料二中的“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村是反动势力统治薄弱的地方……广大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足以说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的新道路的合理性。
(3)依据材料中的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等信息可知,材料三体现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①开辟中国特色革命的新道路;②全面抗战时期。
(2)合理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反动势力在农村薄弱,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影响: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4)感想:坚持党的领导,结合中国的国情,勇于探索。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