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嘉兴市平湖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嘉兴市平湖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嘉兴市平湖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平湖期中)“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战役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双方先后投入了近百万人,激战数月,结果法军成功地抵挡看德军的进攻。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用以形容战争的残酷性。
A项凡尔登战役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凡尔登战役的识记能力。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双方先后投入了近百万人,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重点识记战役的残酷性。
2.(2019九上·平湖期中)
2019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4周年。孙中山先生“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据此回答问题。
(1)下列对于孙中山的评价,最恰当的是(  )
A.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B.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C.抵抗外来侵略的先行者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终结者
(2)下列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关的是(  )
①创办了兴中会 ②成立了光复会 ③创办了黄埔军校 ④领导了北伐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B
(2)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是陈独秀,清朝的爱国官兵就已经开始抵御外敌,中国封建制度的终结者是中国共产党。
ACD三项评价不恰当,不符合题意;
B项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评价最恰当,符合题意;
(2)兴中会是中国国民党最早的前身,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①符合题意;光复会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冬季,王嘉伟、蒋尊簋、陶成章、魏兰、龚宝铨等人在东京酝酿协商,次年初又经陶成章、魏兰回上海与蔡元培商议,至同年11月,以龚宝铨组织的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为基础,在上海正式成立,与孙中山无关,②不符合题意;孙中山于1924年创办了黄埔军校,③符合题意;北伐战争于1926年爆发,孙中山先生已经于1925年逝世,④不符合题意。
B项①③与孙中山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B。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知道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主要事迹。需要准确识记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3.(2019九上·青田月考)甘地提出了“不合作”一词,作为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补充和完善。这种“不合作”的矛头主要指向(  )
A.宗教冲突 B.印度政府
C.英国殖民统治 D.印度国大党
【答案】C
【知识点】印度的觉醒
【解析】【分析】圣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而在这场运动中印度国民大会党逐渐成为了领导者,并从1947年开始在印度的长期以来的统治。
C项英国殖民统治是“不合作”的矛头指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旨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准确识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史实。
4.(2019九上·平湖期中)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
①游行学生焚烧曹汝霖住宅
②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
③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工
④上海出现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①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游行学生焚烧曹汝霖住宅;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1927年,②错误;1919年五四运动,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运动,③正确;上海出现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8月,④错误。①③正确。
D项①③1919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发生在1919年的历史事件。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019九上·平湖期中)2019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纪念日。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作为板报内容不恰当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D.国民党一大召开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1)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2)国内条件: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组织基础: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国民党一大召开,是在1924年,而中国共产党已经于1921年成立。
ABC三项作为板报内容都恰当,不符合题意;
D项国民党一大召开作为板报内容不恰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
6.(2017·杭州模拟)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关键词示意图有利于我们了解(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B.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历程
C.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D.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历程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公车上书”是维新运动的内容,“武汉光复”是辛亥革命的内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所以这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历程。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7.(2019九上·平湖期中)某小组确定学习主题是“新文化运动”。下列所选图片与该学习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①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打倒“孔家店”的主张;③是鲁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④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对北京大学优良学风的形成与发展,影响至为深远。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与“新文化运动”的主题不符合,故排除②。
D项①③④与“新文化运动”学习主题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题干信息提取与知识识记的能力。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的史实。
8.(2019九上·台州月考)1927年8月,毛泽东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定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该思想(  )
A.是毛泽东在国民革命运动期间提出
B.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指导思想
C.表明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从此开辟
D.利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广东是大城市,山上是农村,毛泽东认为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利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故答案为:D。
【点评】从题干材料中不难看出,毛泽东指出的是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
9.(2019九上·柯桥月考)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
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D.德意日结为轴心国同盟
【答案】B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B项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
10.(2019九上·平湖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2 年以前,武汉地区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只有八家, 1904 年至 1911 年七八年间,先后开办的工厂共三十三家…… “庚子以后,湖北筹款之多,甲于天下。”物价日益上涨。天灾人祸 连年不断。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湖北革命党人)认为:“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行伍不可。”许多革命党人投身新军,积极活动,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
——摘自《中国近代史纲》(下册)
材料二:1912 年2 月13 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同,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且袁君富于经验,……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
——《中华革命纪事》
(1)有学者认为:1911 年武昌首义,决不是偶然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是指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为什么要推荐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答案】(1)正确。①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较快,为起义提供了阶级基础;②武汉地区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为起义的发动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③革命党人深入新军,进行了比较深入扎实的工作,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
(2)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清朝覆亡,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3)①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②革命力量不够强大,革命派不够团结;③帝国主义的压力;④袁世凯的实力和政治骗术。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武昌起义的原因。原因: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的增加——①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较快,为起义提供了阶级基础;物价日益上涨。天灾人祸 连年不断。反抗斗争不断发生——②武汉地区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为起义的发动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许多革命党人投身新军,积极活动,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革命党人深入新军,进行了比较深入扎实的工作,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
(2)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成果的了解。“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清朝覆亡,这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3)本题考查分析孙中山推荐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原因。原因: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袁世凯的实力;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同,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且袁君富于经验——袁世凯的政治骗术;革命党节节败退,武汉三镇已被袁世凯北洋军攻下两镇——革命力量不够强大,革命派不够团结;英美等国支持袁世凯——帝国主义的压力等。
故答案为:(1)正确。①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较快,为起义提供了阶级基础;②武汉地区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为起义的发动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③革命党人深入新军,进行了比较深入扎实的工作,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
(2)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清朝覆亡,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3)①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②革命力量不够强大,革命派不够团结;③帝国主义的压力;④袁世凯的实力和政治骗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1.(2019九上·平湖期中)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国都开始追求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化,但国情不同,最终选择的发展道路也各不相同。
材料一: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材料二: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紧急救助署关注在挣扎的人们;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的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
材料三:多年以后,毛泽东对外国朋友说,我们原先都不是拿枪的,都是爱和平的人,有种地的、有做工的、有当教员的、有做生意的,我是当小学教员的,我没有准备拿枪去打仗。毛泽东将武装革命形容成“逼上梁山”。
——摘自纪录片《复兴之路》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对“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的理解。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所推行的新政的特点是什么?新政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结合材料三,说说毛泽东指出的“武装革命”是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历程?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各国不同发展道路的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模式
(2)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发展,鼓舞了美国人民,经济慢慢复苏,人们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强,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失败,于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但由于蒋介石等人的叛变,国民大革命失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各国所选择的发展道路是由各国的国情决定的;我们应当历史地认识不同的发展道路。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意义及学生的理解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据材料关键词”1933年“这一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他实施了新政,改变对经济发展自由放任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经济缓慢发展起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3)本题考查武装革命经历的探索历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失败,1924年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共同领导了北伐战争。1927年,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工农红军,建立起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各国所选择的发展道路是由各国的国情决定的;我们应当历史地认识不同的发展道路。
故答案为:(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模式。
(2)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发展,鼓舞了美国人民,经济慢慢复苏,人们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强,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失败,于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但由于蒋介石等人的叛变,国民大革命失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各国所选择的发展道路是由各国的国情决定的;我们应当历史地认识不同的发展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十月革命、罗斯福新政、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武装革命经历的探索历程等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2.(2019九上·平湖期中)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走向觉醒、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尝二百兆以后始也……乃上万言书,力陈变法之不可缓。
——梁启超《戊戌政变》
材料二: 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少年中国学会的宗旨是:“振作少年精神,研究学说,发展社会事业。”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说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和新知识。青年学生所组建的进步团体和创办的新式刊物,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材料三: (公车上书运动)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影响……(而五四运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间的有什么关系?
(3)根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1)向西方学习,戊戌变法向西方学习制度,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文化。
(2)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解放进一步深入。
(3)①规模更大。五四运动席卷全国20多个省,突破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
②影响深远。 理由: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
、看世界。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要求具备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对其归纳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乃上万言书,力陈变法之不可缓”“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说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和新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戊戌变法还是新文化运动,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前者主张向西方学习制度,后者却主张向西方学习文化。
(2)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二“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说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和新知识。青年学生所组建的进步团体和创办的新式刊物,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并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关系需要双向阐述,即可从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解放进一步深入等方面分析。
(3)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及对其论证,要求具备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从规模更大、影响深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需要从五四运动影响及马克思主义对人们解放思想等维度加以阐述。
故答案为:(1)向西方学习,戊戌变法向西方学习制度,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文化。
(2)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解放进一步深入。
(3)①规模更大。五四运动席卷全国20多个省,突破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
②影响深远。 理由: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 、看世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五四运动等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 / 1浙江嘉兴市平湖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平湖期中)“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战役
2.(2019九上·平湖期中)
2019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4周年。孙中山先生“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据此回答问题。
(1)下列对于孙中山的评价,最恰当的是(  )
A.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B.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C.抵抗外来侵略的先行者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终结者
(2)下列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关的是(  )
①创办了兴中会 ②成立了光复会 ③创办了黄埔军校 ④领导了北伐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019九上·青田月考)甘地提出了“不合作”一词,作为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补充和完善。这种“不合作”的矛头主要指向(  )
A.宗教冲突 B.印度政府
C.英国殖民统治 D.印度国大党
4.(2019九上·平湖期中)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
①游行学生焚烧曹汝霖住宅
②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
③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工
④上海出现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5.(2019九上·平湖期中)2019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纪念日。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作为板报内容不恰当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D.国民党一大召开
6.(2017·杭州模拟)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关键词示意图有利于我们了解(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B.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历程
C.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D.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历程
7.(2019九上·平湖期中)某小组确定学习主题是“新文化运动”。下列所选图片与该学习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019九上·台州月考)1927年8月,毛泽东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定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该思想(  )
A.是毛泽东在国民革命运动期间提出
B.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指导思想
C.表明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从此开辟
D.利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9.(2019九上·柯桥月考)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
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D.德意日结为轴心国同盟
二、非选择题
10.(2019九上·平湖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2 年以前,武汉地区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只有八家, 1904 年至 1911 年七八年间,先后开办的工厂共三十三家…… “庚子以后,湖北筹款之多,甲于天下。”物价日益上涨。天灾人祸 连年不断。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湖北革命党人)认为:“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行伍不可。”许多革命党人投身新军,积极活动,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
——摘自《中国近代史纲》(下册)
材料二:1912 年2 月13 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同,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且袁君富于经验,……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
——《中华革命纪事》
(1)有学者认为:1911 年武昌首义,决不是偶然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是指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为什么要推荐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1.(2019九上·平湖期中)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国都开始追求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化,但国情不同,最终选择的发展道路也各不相同。
材料一: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材料二: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紧急救助署关注在挣扎的人们;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的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
材料三:多年以后,毛泽东对外国朋友说,我们原先都不是拿枪的,都是爱和平的人,有种地的、有做工的、有当教员的、有做生意的,我是当小学教员的,我没有准备拿枪去打仗。毛泽东将武装革命形容成“逼上梁山”。
——摘自纪录片《复兴之路》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对“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的理解。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所推行的新政的特点是什么?新政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结合材料三,说说毛泽东指出的“武装革命”是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历程?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各国不同发展道路的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
12.(2019九上·平湖期中)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走向觉醒、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尝二百兆以后始也……乃上万言书,力陈变法之不可缓。
——梁启超《戊戌政变》
材料二: 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少年中国学会的宗旨是:“振作少年精神,研究学说,发展社会事业。”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说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和新知识。青年学生所组建的进步团体和创办的新式刊物,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材料三: (公车上书运动)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影响……(而五四运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间的有什么关系?
(3)根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双方先后投入了近百万人,激战数月,结果法军成功地抵挡看德军的进攻。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用以形容战争的残酷性。
A项凡尔登战役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凡尔登战役的识记能力。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双方先后投入了近百万人,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重点识记战役的残酷性。
2.【答案】(1)B
(2)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是陈独秀,清朝的爱国官兵就已经开始抵御外敌,中国封建制度的终结者是中国共产党。
ACD三项评价不恰当,不符合题意;
B项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评价最恰当,符合题意;
(2)兴中会是中国国民党最早的前身,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①符合题意;光复会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冬季,王嘉伟、蒋尊簋、陶成章、魏兰、龚宝铨等人在东京酝酿协商,次年初又经陶成章、魏兰回上海与蔡元培商议,至同年11月,以龚宝铨组织的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为基础,在上海正式成立,与孙中山无关,②不符合题意;孙中山于1924年创办了黄埔军校,③符合题意;北伐战争于1926年爆发,孙中山先生已经于1925年逝世,④不符合题意。
B项①③与孙中山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B。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知道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主要事迹。需要准确识记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3.【答案】C
【知识点】印度的觉醒
【解析】【分析】圣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而在这场运动中印度国民大会党逐渐成为了领导者,并从1947年开始在印度的长期以来的统治。
C项英国殖民统治是“不合作”的矛头指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旨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准确识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史实。
4.【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①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游行学生焚烧曹汝霖住宅;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1927年,②错误;1919年五四运动,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运动,③正确;上海出现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8月,④错误。①③正确。
D项①③1919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发生在1919年的历史事件。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1)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2)国内条件: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组织基础: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国民党一大召开,是在1924年,而中国共产党已经于1921年成立。
ABC三项作为板报内容都恰当,不符合题意;
D项国民党一大召开作为板报内容不恰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公车上书”是维新运动的内容,“武汉光复”是辛亥革命的内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所以这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历程。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7.【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①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打倒“孔家店”的主张;③是鲁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④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对北京大学优良学风的形成与发展,影响至为深远。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与“新文化运动”的主题不符合,故排除②。
D项①③④与“新文化运动”学习主题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题干信息提取与知识识记的能力。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的史实。
8.【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广东是大城市,山上是农村,毛泽东认为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利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故答案为:D。
【点评】从题干材料中不难看出,毛泽东指出的是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
9.【答案】B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B项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10.【答案】(1)正确。①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较快,为起义提供了阶级基础;②武汉地区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为起义的发动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③革命党人深入新军,进行了比较深入扎实的工作,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
(2)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清朝覆亡,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3)①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②革命力量不够强大,革命派不够团结;③帝国主义的压力;④袁世凯的实力和政治骗术。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武昌起义的原因。原因: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的增加——①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较快,为起义提供了阶级基础;物价日益上涨。天灾人祸 连年不断。反抗斗争不断发生——②武汉地区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为起义的发动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许多革命党人投身新军,积极活动,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革命党人深入新军,进行了比较深入扎实的工作,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
(2)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成果的了解。“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清朝覆亡,这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3)本题考查分析孙中山推荐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原因。原因: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袁世凯的实力;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同,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且袁君富于经验——袁世凯的政治骗术;革命党节节败退,武汉三镇已被袁世凯北洋军攻下两镇——革命力量不够强大,革命派不够团结;英美等国支持袁世凯——帝国主义的压力等。
故答案为:(1)正确。①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较快,为起义提供了阶级基础;②武汉地区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为起义的发动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③革命党人深入新军,进行了比较深入扎实的工作,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
(2)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清朝覆亡,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3)①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②革命力量不够强大,革命派不够团结;③帝国主义的压力;④袁世凯的实力和政治骗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1.【答案】(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模式
(2)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发展,鼓舞了美国人民,经济慢慢复苏,人们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强,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失败,于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但由于蒋介石等人的叛变,国民大革命失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各国所选择的发展道路是由各国的国情决定的;我们应当历史地认识不同的发展道路。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意义及学生的理解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据材料关键词”1933年“这一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他实施了新政,改变对经济发展自由放任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经济缓慢发展起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3)本题考查武装革命经历的探索历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失败,1924年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共同领导了北伐战争。1927年,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工农红军,建立起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各国所选择的发展道路是由各国的国情决定的;我们应当历史地认识不同的发展道路。
故答案为:(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模式。
(2)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发展,鼓舞了美国人民,经济慢慢复苏,人们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强,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失败,于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但由于蒋介石等人的叛变,国民大革命失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各国所选择的发展道路是由各国的国情决定的;我们应当历史地认识不同的发展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十月革命、罗斯福新政、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武装革命经历的探索历程等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2.【答案】(1)向西方学习,戊戌变法向西方学习制度,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文化。
(2)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解放进一步深入。
(3)①规模更大。五四运动席卷全国20多个省,突破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
②影响深远。 理由: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
、看世界。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要求具备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对其归纳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乃上万言书,力陈变法之不可缓”“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说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和新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戊戌变法还是新文化运动,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前者主张向西方学习制度,后者却主张向西方学习文化。
(2)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二“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说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和新知识。青年学生所组建的进步团体和创办的新式刊物,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并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关系需要双向阐述,即可从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解放进一步深入等方面分析。
(3)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及对其论证,要求具备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从规模更大、影响深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需要从五四运动影响及马克思主义对人们解放思想等维度加以阐述。
故答案为:(1)向西方学习,戊戌变法向西方学习制度,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文化。
(2)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解放进一步深入。
(3)①规模更大。五四运动席卷全国20多个省,突破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
②影响深远。 理由: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 、看世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五四运动等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