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一、单选题1.(2019九上·石屏月考)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煤的燃烧 B. 火箭发射C. 酸雨侵蚀 D. 风力发电2.(2018九上·腾冲期末)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体积极小 D.分子间有空隙3.(2019九上·石屏月考)最近在我国河北省的海陆交界处发现了大储量的油田。油田中的石油属于(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4.(2019九上·石屏月考)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属于单质 B.元素组成不同C.硬度相同 D.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5.“神舟六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反应中是()A.反应物 B.生成物C.催化剂 D.消毒剂6.(2017九上·扶沟期末)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7.(2019九上·石屏月考)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 加热液体B. 量筒读数C. 向试管中加固体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8.(2019九上·石屏月考)房屋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其主要目的是( )A.隔绝空气B.隔绝可燃物C.改变可燃物性质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9.(2019九上·石屏月考)下列做法或认识科学的是( )A.厨房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B.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效果好C.垃圾经分类回收处理可转化为资源D.防煤气中毒,煤炉上放一盆水10.(2018·云南)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相同的球表示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11.(2019九上·石屏月考)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D.一氧化碳可以于冶炼金属,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12.(2018九上·吉安月考)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A.分别测定气体的密度 B.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C.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D.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13.(2018九下·哈尔滨开学考)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14.(2019九上·石屏月考)下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Fe+3O2 2Fe2O3B.高温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Fe2O 3 2Fe+3CO2C.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验证质守恒定律:2P+O2=P2O5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O2+Ca(OH)2 =CaCO3↓+H2O.15.(2017·雅安)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3Hg②Fe3+③SO3④3H2O.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C.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16.(2019九上·石屏月考)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力。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虾青素是一种氧化物B.虾青素是由96个原子构成C.虾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96D.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52:417.(2019九上·宁城期末)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们所需能量,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6O2=6CO2+6H2O,则葡萄糖的分子式为( )A.C6H12 B.C6H10O C.C5H6O2 D.C6H12O618.(2019九上·罗甸期末)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实验。BGO是锗酸铋(化学式Bi4Ge3O12)的简称。已知BGO中的锗(Ge)化合价为+4价,则在BGO中铋(Bi)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519.(2019九上·石屏月考)某学生在实验室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把食盐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称得食盐质量为15.6g (1g以下用游码)。如果正确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A.14.4g B.15.6g C.15.0g D.14.0g20.(2016九上·兰陵期中)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物质 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6.4 14.0 3.2 1.0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0.0 7.2 x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 B.x=3.2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d一定是催化剂二、填空题21.(2019九上·石屏月考)请用化学用语表示(1)3个二氧化硫分子 ;(2)氧离子 ;(3)氦气 ;(4)硫酸根离子 ;(5)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22.(2019九上·石屏月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镁在氧气中燃烧 ,(2)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3)在氧气中点燃铁丝 ,(4)红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6)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017·南宁模拟)如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X= (3) A,B,C, 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24.(2019九上·石屏月考)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b中产生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3)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推断题25.(2019九上·石屏月考)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B和E组成元素相同,请根据信息和图示回答问题(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1)E的化学式 ,B的化学式 。(2)写出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题26.(2019九上·石屏月考)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A装置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B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时,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五、科学探究题27.(2019九上·石屏月考)在学习过程中,小雨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也有多种可能吗 ”[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①只有CO2;②只有CO;③既有CO2,又有CO。[查阅资料]浸有磷钥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雨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钥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根据小雨的设想,请你完成填空。(1)若试纸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CO2。若试纸 ,澄清石灰水 ,则只有CO。若试纸 ,澄清石灰水 ,则既有CO2,又有CO。(2)[实验验证]经过思考之后,小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②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结论]小雨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③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反思与评价]①该实验开始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 ;②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的不完善之处: 。六、计算题28.(2019九上·石屏月考)某同学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充分加热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2.04克。(1)求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 (2)求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煤的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B、火箭发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酸雨侵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D、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2.【答案】A【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犬是一种嗅觉很灵敏的动物,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就更是了,它能嗅出毒品是因为构成毒品中的分子会运动到空气中.说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A.3.【答案】A【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其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沥青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A.【分析】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沥青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就属于混合物.4.【答案】A【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石墨质地柔软;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酸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答案为:A【分析】碳单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使得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据此分析5.【答案】C【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NiFe2O4促进了反应的发生,但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符合催化剂的定义,属于催化剂。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6.【答案】C【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7.【答案】A【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解析】【解答】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A符合题意。B、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应该平时凹液面最低处,B不符合题意。C、试管中填装固体药品时,应平放试管,然后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中,C不符合题意。D、烧杯中的玻璃导管有气泡产生,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C、根据药品的取用原则分析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8.【答案】D【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不能隔绝空气;A不符合题意。B、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并没有撤离可燃物;B不符合题意。C、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没有改变可燃物的性质;C不符合题意。D、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效果;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9.【答案】C【知识点】硬水与软水;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厨房煤气泄漏,不能打开用电装置,应该开窗通风;A不符合题意。B、硬水降低肥皂的洗涤效果,应该用软水洗涤衣物效果好;B不符合题意。C、垃圾经分类回收处理可转化为资源;C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气体不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中毒;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开启排气扇的瞬间会产生电火花分析B、根据硬水会降低肥皂的作用分析C、根据垃圾分类的好处分析D、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10.【答案】D【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 CO+H2,故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A不符合题意;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B不符合题意;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C不符合题意;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观察反应后的物质即可得出答案,B、反应为原子与分子生成分子的反应,可以知道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D、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11.【答案】D【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A不符合题意。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C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可以于冶炼金属,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铜的导电性分析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D、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12.【答案】B【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解析】【解答】O2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CO2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空气使燃着的木条保持不变的状态。因为O2 能助燃CO2不支持燃烧【分析】物质鉴别原则:熟悉常见物质(或离子)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依据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特征,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1)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水溶性等,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2)化学方法:利用物质的特殊化学性质或者离子的特征反应,抓住反应时产生的特征现象,如产生气体、产生沉淀或颜色改变等,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13.【答案】D【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解答】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纯净物,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中都有氧元素,但它们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三物质都是纯净物,都含有氧元素,不含氧气,故B错误;C、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三物质不含氧气,故不含氧分子,故C错误;D、三物质都含氧元素,所以可用于制取氧气,故D正确.故选D.【分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制取氧气的物质中必须含有氧元素.14.【答案】D【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3Fe+2O2 Fe3O4;A不符合题意。B、高温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2Fe+3CO2;B不符合题意。C、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验证质守恒定律,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原理:4P+5O2 2P2O5;C不符合题意。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O2+Ca(OH)2 =CaCO3↓+H2O;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是遵循客观事实,即能反应且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要配平,三是反应条件要书写好,四是反应的箭头要搭配恰当15.【答案】B【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解:A、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③SO3中的“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②中的“3”分别表示1个铁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C、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④3H2O中的3表示水分子的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D、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①3Hg中的3表示汞原子的个数为3个,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分析】A、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C、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D、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16.【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虾青素(C40H52O4)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纯净物);A不符合题意。B、虾青素(C40H52O4)是由虾青素分子构成的;B不符合题意。C、虾青素(C40H52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40+52+16×4=596;C符合题意。D、虾青素(C40H52O4)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0:52:4;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B、根据虾青素的化学式分析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D、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17.【答案】D【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若R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6O2=6CO2+6H2O,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1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6个碳原子、 12个氢原子、18个氧原子,所以一个R的分子中有6个氧原子、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R的化学式为C6H12O6,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种类、数目保持不变;准确计算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总数,是解题的关键;18.【答案】B【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解析】【解答】锗(Ge)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设铋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x+(+4)×3+(-2)×12=0,则x=+3。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19.【答案】A【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解析】【解答】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原理:左盘(药品质量)=右盘(砝码质量)+游码刻度,食盐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则左盘(15g砝码)=右盘(药品质量)+游码刻度(0.6g),药品质量=15g-0.6g=14.4g。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20.【答案】C【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a质量增加了10﹣6.4g=3.6克,是生成物;b质量减少了14g﹣7.2g=6.8克,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生成物还少3.2克,所以c是生成物,所以反应后物质c的质量为3.2g+3.2g=6.4g,反应物是b,生成物是a、c,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A、反应物是b,生成物是a、c,错误;B、反应后物质c的质量为3.2g+3.2g=6.4g,x=6.4,错误;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D、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a质量增加了10﹣6.4g=3.6克,是生成物;b质量减少了14g﹣7.2g=6.8克,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生成物还少3.2克,所以c是生成物,所以反应后物质c的质量为3.2g+3.2g=6.4g,反应物是b,生成物是a、c,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从而可以解答.21.【答案】(1)3SO2(2)O2-(3)He(4)SO42-(5)【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1)分子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3个二氧化硫分子:3SO2;(2)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O2-;(3)氦气是氮原子分子:He;(4)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SO42-;(5)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 。【分析】认清化学用语表示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元素还是化合价,在正确的化学用语前或者其他位置添加适当的数字表示正确的含义,据此分析22.【答案】(1)2Mg+O2 2MgO(2)2KClO3 2KCl+3O2↑(3)3Fe+2O2 Fe3O4(4)4P+5O2 2P2O5(5)CO+CuO Cu+CO2(6)C2H5OH+3O2 2CO2+3H2O【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镁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原理:2Mg+O2 2MgO;(2)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反应原理:2KClO3 2KCl+3O2↑;(3)在氧气中点燃铁丝的反应原理:3Fe+2O2 Fe3O4;(4)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原理:4P+5O2 2P2O5;(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原理:CO+CuO Cu+CO2;(6)酒精燃烧的反应原理:C2H5OH+3O2 2CO2+3H2O。【分析】(1)根据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分析(2)根据就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分析(3)根据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分析(4)根据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分析(5)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分析(6)根据就酒精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析23.【答案】(1)19.00;20(2)8(3)BC(4)B【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据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可知,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18=2+8+X,X=8.(3)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B、C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与其相同的是B.故答案为:(1)19.00;20;(2)8;(3)BC;(4)B.【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小格信息进行分析。24.【答案】(1)2:1;O2(2)C(3)2H2O 2H2↑+O2↑【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解析】【解答】(1)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b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A、水是纯净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错误;B、水是直接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才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 2H2↑+O2↑。【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分析(2)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分析(3)根据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25.【答案】(1)CO2;CO(2)CO2+Ca(OH)2=CaCO3↓+H2O【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E的化学式:CO2;B的化学式:CO;(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Ca(OH)2=CaCO3↓+H2O。【分析】B和E组成元素相同,E与木炭反应能生成B,则E是二氧化碳,B是一氧化碳;A是碳,在氧气充足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可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26.【答案】(1)酒精灯(2)C;E或F;(3)CaCO3+2HCl=CaCl2+H2O+CO2↑(4)变浑浊【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1)仪器a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条件写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发生装置的选择如果是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A,如果是固-固加热型,则选择装置B,因为反应物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收集装置是利用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则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易溶于水,确定所选用的收集装置为E或F。故填:C;E或F;2KMnO4 K2MnO4+MnO2+O2↑;(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现象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变浑浊。【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3)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容物碳酸钙分析27.【答案】(1)变蓝色;无明显现象;变蓝色;变浑浊(2)C+2CuO 2Cu+CO2↑;C+CO2 2CO(3)将装置中空气排尽,防止干扰实验;缺少尾气吸收装置【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1)方案设计:由题干信息可知:浸有磷钥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若试纸变蓝色,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则只有CO。若试纸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既有CO2,又有CO。结论:确认猜想③是正确的,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又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碳和氧化铜反应原理:C+2CuO 2Cu+CO2↑;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再次遇到高温条件下的碳,发生反应:C+CO2 2CO;(3)反思与评价①该实验开始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除干净,防止干扰实验;因为空气中的氧气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②实验中有一氧化碳气体产生,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防止污染空气;从环保的角度,该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分析】(1)根据磷钥酸溶液遇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2)根据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分析(3)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28.【答案】(1)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气质量,则氧气质量为:3.0g-2.04g=0.96g(2)解:设: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解之得:x=2.45g答: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得出氧气的质量,利用氧气的质量结合氯酸钾分解的方程式得出氧气的质量1 / 1云南省红河州石屏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一、单选题1.(2019九上·石屏月考)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煤的燃烧 B. 火箭发射C. 酸雨侵蚀 D. 风力发电【答案】D【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煤的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B、火箭发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酸雨侵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D、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2.(2018九上·腾冲期末)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体积极小 D.分子间有空隙【答案】A【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犬是一种嗅觉很灵敏的动物,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就更是了,它能嗅出毒品是因为构成毒品中的分子会运动到空气中.说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A.3.(2019九上·石屏月考)最近在我国河北省的海陆交界处发现了大储量的油田。油田中的石油属于(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答案】A【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其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沥青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A.【分析】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沥青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就属于混合物.4.(2019九上·石屏月考)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属于单质 B.元素组成不同C.硬度相同 D.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答案】A【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石墨质地柔软;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酸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答案为:A【分析】碳单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使得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据此分析5.“神舟六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反应中是()A.反应物 B.生成物C.催化剂 D.消毒剂【答案】C【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NiFe2O4促进了反应的发生,但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符合催化剂的定义,属于催化剂。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6.(2017九上·扶沟期末)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答案】C【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7.(2019九上·石屏月考)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 加热液体B. 量筒读数C. 向试管中加固体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答案】A【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解析】【解答】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A符合题意。B、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应该平时凹液面最低处,B不符合题意。C、试管中填装固体药品时,应平放试管,然后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中,C不符合题意。D、烧杯中的玻璃导管有气泡产生,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C、根据药品的取用原则分析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8.(2019九上·石屏月考)房屋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其主要目的是( )A.隔绝空气B.隔绝可燃物C.改变可燃物性质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答案】D【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不能隔绝空气;A不符合题意。B、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并没有撤离可燃物;B不符合题意。C、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没有改变可燃物的性质;C不符合题意。D、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效果;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9.(2019九上·石屏月考)下列做法或认识科学的是( )A.厨房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B.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效果好C.垃圾经分类回收处理可转化为资源D.防煤气中毒,煤炉上放一盆水【答案】C【知识点】硬水与软水;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厨房煤气泄漏,不能打开用电装置,应该开窗通风;A不符合题意。B、硬水降低肥皂的洗涤效果,应该用软水洗涤衣物效果好;B不符合题意。C、垃圾经分类回收处理可转化为资源;C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气体不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中毒;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开启排气扇的瞬间会产生电火花分析B、根据硬水会降低肥皂的作用分析C、根据垃圾分类的好处分析D、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10.(2018·云南)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相同的球表示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D【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 CO+H2,故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A不符合题意;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B不符合题意;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C不符合题意;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观察反应后的物质即可得出答案,B、反应为原子与分子生成分子的反应,可以知道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D、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11.(2019九上·石屏月考)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D.一氧化碳可以于冶炼金属,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答案】D【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A不符合题意。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C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可以于冶炼金属,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铜的导电性分析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D、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12.(2018九上·吉安月考)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A.分别测定气体的密度 B.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C.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D.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答案】B【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解析】【解答】O2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CO2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空气使燃着的木条保持不变的状态。因为O2 能助燃CO2不支持燃烧【分析】物质鉴别原则:熟悉常见物质(或离子)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依据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特征,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1)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水溶性等,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2)化学方法:利用物质的特殊化学性质或者离子的特征反应,抓住反应时产生的特征现象,如产生气体、产生沉淀或颜色改变等,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13.(2018九下·哈尔滨开学考)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答案】D【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解答】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纯净物,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中都有氧元素,但它们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三物质都是纯净物,都含有氧元素,不含氧气,故B错误;C、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三物质不含氧气,故不含氧分子,故C错误;D、三物质都含氧元素,所以可用于制取氧气,故D正确.故选D.【分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制取氧气的物质中必须含有氧元素.14.(2019九上·石屏月考)下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Fe+3O2 2Fe2O3B.高温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Fe2O 3 2Fe+3CO2C.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验证质守恒定律:2P+O2=P2O5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O2+Ca(OH)2 =CaCO3↓+H2O.【答案】D【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3Fe+2O2 Fe3O4;A不符合题意。B、高温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2Fe+3CO2;B不符合题意。C、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验证质守恒定律,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原理:4P+5O2 2P2O5;C不符合题意。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O2+Ca(OH)2 =CaCO3↓+H2O;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是遵循客观事实,即能反应且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要配平,三是反应条件要书写好,四是反应的箭头要搭配恰当15.(2017·雅安)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3Hg②Fe3+③SO3④3H2O.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C.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答案】B【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解:A、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③SO3中的“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②中的“3”分别表示1个铁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C、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④3H2O中的3表示水分子的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D、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①3Hg中的3表示汞原子的个数为3个,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分析】A、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C、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D、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16.(2019九上·石屏月考)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力。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虾青素是一种氧化物B.虾青素是由96个原子构成C.虾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96D.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52:4【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虾青素(C40H52O4)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纯净物);A不符合题意。B、虾青素(C40H52O4)是由虾青素分子构成的;B不符合题意。C、虾青素(C40H52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40+52+16×4=596;C符合题意。D、虾青素(C40H52O4)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0:52:4;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B、根据虾青素的化学式分析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D、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17.(2019九上·宁城期末)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们所需能量,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6O2=6CO2+6H2O,则葡萄糖的分子式为( )A.C6H12 B.C6H10O C.C5H6O2 D.C6H12O6【答案】D【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若R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6O2=6CO2+6H2O,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1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6个碳原子、 12个氢原子、18个氧原子,所以一个R的分子中有6个氧原子、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R的化学式为C6H12O6,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种类、数目保持不变;准确计算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总数,是解题的关键;18.(2019九上·罗甸期末)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实验。BGO是锗酸铋(化学式Bi4Ge3O12)的简称。已知BGO中的锗(Ge)化合价为+4价,则在BGO中铋(Bi)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5【答案】B【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解析】【解答】锗(Ge)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设铋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x+(+4)×3+(-2)×12=0,则x=+3。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19.(2019九上·石屏月考)某学生在实验室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把食盐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称得食盐质量为15.6g (1g以下用游码)。如果正确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A.14.4g B.15.6g C.15.0g D.14.0g【答案】A【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解析】【解答】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原理:左盘(药品质量)=右盘(砝码质量)+游码刻度,食盐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则左盘(15g砝码)=右盘(药品质量)+游码刻度(0.6g),药品质量=15g-0.6g=14.4g。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20.(2016九上·兰陵期中)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物质 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6.4 14.0 3.2 1.0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0.0 7.2 x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 B.x=3.2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d一定是催化剂【答案】C【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a质量增加了10﹣6.4g=3.6克,是生成物;b质量减少了14g﹣7.2g=6.8克,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生成物还少3.2克,所以c是生成物,所以反应后物质c的质量为3.2g+3.2g=6.4g,反应物是b,生成物是a、c,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A、反应物是b,生成物是a、c,错误;B、反应后物质c的质量为3.2g+3.2g=6.4g,x=6.4,错误;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D、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a质量增加了10﹣6.4g=3.6克,是生成物;b质量减少了14g﹣7.2g=6.8克,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生成物还少3.2克,所以c是生成物,所以反应后物质c的质量为3.2g+3.2g=6.4g,反应物是b,生成物是a、c,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从而可以解答.二、填空题21.(2019九上·石屏月考)请用化学用语表示(1)3个二氧化硫分子 ;(2)氧离子 ;(3)氦气 ;(4)硫酸根离子 ;(5)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1)3SO2(2)O2-(3)He(4)SO42-(5)【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1)分子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3个二氧化硫分子:3SO2;(2)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O2-;(3)氦气是氮原子分子:He;(4)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SO42-;(5)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 。【分析】认清化学用语表示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元素还是化合价,在正确的化学用语前或者其他位置添加适当的数字表示正确的含义,据此分析22.(2019九上·石屏月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镁在氧气中燃烧 ,(2)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3)在氧气中点燃铁丝 ,(4)红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6)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2Mg+O2 2MgO(2)2KClO3 2KCl+3O2↑(3)3Fe+2O2 Fe3O4(4)4P+5O2 2P2O5(5)CO+CuO Cu+CO2(6)C2H5OH+3O2 2CO2+3H2O【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镁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原理:2Mg+O2 2MgO;(2)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反应原理:2KClO3 2KCl+3O2↑;(3)在氧气中点燃铁丝的反应原理:3Fe+2O2 Fe3O4;(4)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原理:4P+5O2 2P2O5;(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原理:CO+CuO Cu+CO2;(6)酒精燃烧的反应原理:C2H5OH+3O2 2CO2+3H2O。【分析】(1)根据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分析(2)根据就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分析(3)根据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分析(4)根据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分析(5)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分析(6)根据就酒精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析23.(2017·南宁模拟)如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X= (3) A,B,C, 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答案】(1)19.00;20(2)8(3)BC(4)B【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据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可知,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18=2+8+X,X=8.(3)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B、C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与其相同的是B.故答案为:(1)19.00;20;(2)8;(3)BC;(4)B.【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小格信息进行分析。24.(2019九上·石屏月考)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b中产生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3)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2:1;O2(2)C(3)2H2O 2H2↑+O2↑【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解析】【解答】(1)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b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A、水是纯净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错误;B、水是直接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才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 2H2↑+O2↑。【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分析(2)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分析(3)根据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三、推断题25.(2019九上·石屏月考)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B和E组成元素相同,请根据信息和图示回答问题(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1)E的化学式 ,B的化学式 。(2)写出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CO2;CO(2)CO2+Ca(OH)2=CaCO3↓+H2O【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E的化学式:CO2;B的化学式:CO;(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Ca(OH)2=CaCO3↓+H2O。【分析】B和E组成元素相同,E与木炭反应能生成B,则E是二氧化碳,B是一氧化碳;A是碳,在氧气充足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可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四、实验题26.(2019九上·石屏月考)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A装置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B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时,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答案】(1)酒精灯(2)C;E或F;(3)CaCO3+2HCl=CaCl2+H2O+CO2↑(4)变浑浊【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1)仪器a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条件写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发生装置的选择如果是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A,如果是固-固加热型,则选择装置B,因为反应物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收集装置是利用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则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易溶于水,确定所选用的收集装置为E或F。故填:C;E或F;2KMnO4 K2MnO4+MnO2+O2↑;(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现象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变浑浊。【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3)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容物碳酸钙分析五、科学探究题27.(2019九上·石屏月考)在学习过程中,小雨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也有多种可能吗 ”[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①只有CO2;②只有CO;③既有CO2,又有CO。[查阅资料]浸有磷钥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雨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钥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根据小雨的设想,请你完成填空。(1)若试纸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CO2。若试纸 ,澄清石灰水 ,则只有CO。若试纸 ,澄清石灰水 ,则既有CO2,又有CO。(2)[实验验证]经过思考之后,小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②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结论]小雨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③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反思与评价]①该实验开始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 ;②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的不完善之处: 。【答案】(1)变蓝色;无明显现象;变蓝色;变浑浊(2)C+2CuO 2Cu+CO2↑;C+CO2 2CO(3)将装置中空气排尽,防止干扰实验;缺少尾气吸收装置【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1)方案设计:由题干信息可知:浸有磷钥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若试纸变蓝色,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则只有CO。若试纸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既有CO2,又有CO。结论:确认猜想③是正确的,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又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碳和氧化铜反应原理:C+2CuO 2Cu+CO2↑;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再次遇到高温条件下的碳,发生反应:C+CO2 2CO;(3)反思与评价①该实验开始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除干净,防止干扰实验;因为空气中的氧气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②实验中有一氧化碳气体产生,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防止污染空气;从环保的角度,该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分析】(1)根据磷钥酸溶液遇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2)根据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分析(3)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六、计算题28.(2019九上·石屏月考)某同学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充分加热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2.04克。(1)求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 (2)求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1)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气质量,则氧气质量为:3.0g-2.04g=0.96g(2)解:设: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解之得:x=2.45g答: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得出氧气的质量,利用氧气的质量结合氯酸钾分解的方程式得出氧气的质量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