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9七上·新昌期中)读下图社区平面图,回答以下各题。
(1)要判断图中方向,我们应该用(  )
A.一般定向法 B.指向标定向法
C.经纬网定向法 D.指南针定向法
(2)根据选择的正确定向法,初中在医院的(  )
A.西北方 B.正南方 C.正西方 D.东北方
(3)从图中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社区功能是(  )
A.政治功能、文化功能 B.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C.管理功能、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经济功能
【答案】(1)B
(2)D
(3)B
【知识点】方向;社区功能
【解析】【分析】(1)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使用这种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读图可知,该图右上角有指向标,所以我们应该用指向标定向法,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读图可知,指向标所指方向为正北方向,所以图中初中在医院的东北方向,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3)读图可知,该社区有中小学幼儿园等,体现了社区的文化功能,有饭店餐馆和商业区等,体现了社区的经济功能,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中方向的判读一般采用以下三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经纬网。根据图中给出的方向,即可判断区某地需要朝那个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2.(2019七上·新昌期中)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
A.1:2000000 B.图上2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千米
C.十万分之一 D.
【答案】A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以上四个比例尺中,1:2000000是最小的,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比例尺是个分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较分式的大小,分母越大,分式越小,说明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分式越大,比例尺越大。
3.(2019七上·新昌期中)下列关于比例尺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同一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
③比例尺1:2000000可以理解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千米
④比例尺可以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线段式表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简略,①错误;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②错误;比例尺1:2000000可以理解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千米,③错误;比例尺可以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线段式表示,④正确;综上可知,错误的是①②③,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4.关于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知识错误的是(  )
A.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B.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几乎是同时出现的
C.生活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D.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主要从事种植业
【答案】B
【知识点】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 生活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主要从事种植业等农业生产活动;先有乡村,后有城市,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故B项错误。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乡村聚落既成为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主要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乡村聚落基础上,达到了一定的人口数量、经济水平、规模程度而建立的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更高级的聚落形式。
5.(2019七上·新昌期中)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一般为(  )
A.陡坡 B.鞍部 C.缓坡 D.山脊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一般为坡度较缓,等高线比较密集的地方一般为坡度较陡,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6.(2019七上·新昌期中)下列四幅地图,大小同展开4版报纸那么大,其中比例尺最小的一幅(  )
A.湖州市图 B.浙江省图 C.中国地图 D.世界地图
【答案】D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上实地距离,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范围越小,所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际范围越大,所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简略,四个选项中湖州市地图是实地范围最小的,比例尺最大,世界地图是实地范围最大的,比例尺最小,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的比较相关知识,图幅相同的前提下,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是需要识记。
7.一艘油轮正航行在这样的地方: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该油轮所在的位置是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经纬网
【解析】【分析】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可以判断出本图纬度是南纬度和北纬度,经度是西经度。可以确定①②③④点的地理坐标,其中,①②东侧以东是东半球,①②西侧是西半球,排除③④。符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的点是①,即是在赤道上,排除②。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
8.(2019七上·新昌期中)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划分的起点
B.纬线又叫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C.所有的经线都等长,都指示南北方向,且都汇于南北两极点
D.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南北半球各划分90度
【答案】B
【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划分的起点,A正确;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的圆圈,赤道是最长的纬线,B错误;
所有的经线都等长,都指示南北方向,且都汇于南北两极点,C正确;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南北半球各划分90度,D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因此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同时它也是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9.一位同学说:“将世界上所有的陆地都搬来都填不满一个大洋。”你认为该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答案】A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 太平洋的面积约是1.8亿平方千米,地球所有的陆地的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1.8亿>1.49亿。因此,该大洋是太平洋。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上的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世界上的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该纬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中非洲和南美洲被赤道穿过的是大陆部位.
10.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所对应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①地中海气候 B.②热带沙漠气候
C.③热带草原气候 D.④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B
【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地理位置可知①非洲北部,热带沙漠气候,②为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③为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④我国东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主要气候类型都有分布.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长年如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西伯利亚东部,一年中有7个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而东北部的小镇奥伊米亚康,曾观测到-71℃的低温纪录,是北半球的“寒极“.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年降水量差异显著.这里既有降水丰沛的世界“雨极”,也有终年少雨的干旱地带.总体上看,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11.关于亚洲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地表起伏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
C.地势中间高,四周较低
D.地形类型比较单一,以高原为主
【答案】D
【知识点】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的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表起伏大, 地势高低相差悬殊;总体表现为中间高,四周低,多为大河的源头。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亚洲地域辽阔,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中部高、四周低。
12.小红看一个纪录片,里面描述了这样一个地方:当地气候终年炎热多雨,在这片世界最大的热带丛林中有许多珍稀动物,世界上水量最丰富的河流穿过丛林……这个地方可能是(  )
A.撒哈拉沙漠 B.刚果盆地 C.巴西高原 D.亚马孙平原
【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这里气候终年炎热,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说明该地是巴西的亚马孙平原。题中还提到有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也就是巴西的亚马孙河,所以,这个地方是亚马孙平原。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西接安第斯山,东滨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四国领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国领土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密布,植物种类繁多并富特有种;动物种类亦很丰富,尤多树栖动物。
13.中国著名的《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和“经”分别对应(  )
A.西亚——伊斯兰教 B.阿拉伯半岛——基督教
C.耶路撒冷——回教 D.古印度——佛教
【答案】D
【知识点】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僧取经去的西天是古印度,取经取的是佛经,信仰的是佛教。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14.李明想利用暑假同父母一起出国旅游,到气候干爽、阳光明媚且有沙滩的地方观光。请问下列哪项安排最符合他们的要求(  )
A.地中海“风情八日游” B.日本“主题乐园七日游”
C.英国“探索假期八日游” D.印尼“欢乐之行八日游”
【答案】A
【知识点】自然景观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少雨,地中海沿岸有阳光明媚的沙滩和海岸,符合所有条件;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气候不可能干燥;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空气湿度相当大,经常不见太阳;印尼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所以称为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地中海气候全年的降水较少,而且高温季节雨量甚少。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最显著的特征。
15.(2019七上·新昌期中)湄公河平原地区水稻生产影响着(  )
①人口分布
②生产效率
③人际关系
④日常饮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由于人口聚居和兴修水量需要全村协作,邻里关系和睦,团结互助,关爱弱者,由此可见,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另外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人们喜食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湄公河平原地区水稻生产不能影响着生产效率,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湄公河平原地区水稻生产对生产生活等事物的影响。湄公河平原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环境,以及稻作生产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湄公河平原,当地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种植精细耕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人口密集。
16.(2019七上·新昌期中)下列各项与湄公河平原人们生产、生活风俗不符的是(  )
A.插秧和收割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B.这里有渠道、河流、大片的稻田和村庄,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
C.村民们彼此相隔较远,各干各的
D.这里的许多文化活动,如水上木偶戏,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
【答案】C
【知识点】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根据湄公河平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特点,进行分析解答。湄公河平原地区气候湿热,可以看大插秧和收割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这里有渠道、河流、大片的稻田和村庄,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村民们彼此相隔较近,互帮互助,这里的许多文化活动,如水上木偶戏,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湄公河平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特点。湄公河平原地处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由河流冲积而成,湄公河平原地处热带,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主要河流是湄公河。整个平原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降水集中在5~10月份。
17.(2019七上·新昌期中)下列有关美国自然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部分国土都在温带
B.平原面积广,耕地面积大
C.年降水量东部多,西部少
D.河流、湖泊很少,内河航运不发达
【答案】D
【知识点】美国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本土纬度在北纬25度到北纬49度之间,由此可知,其大部分的国土在北温带。故A项叙述正确。
美国的中部大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密西西比河及其各支流流经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所以美国耕地面积广大。故B项叙述正确。
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没有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高大,使得大西洋的水汽可以越过山脉到达中部大平原,为其带来降水。且阿巴拉契亚山脉东部山麓地带是迎风坡,因而降水多。而科迪勒拉山系由于地势高峻,来自太平洋的水汽无法越过山脉,所以美国西部地区整体降水较少。故C项叙述正确。
美国有五大湖区,五大湖不仅彼此相连,而且还有许多天然水道与运河同海洋连通。流经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南北航运的大动脉,多条运河使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及其他水系相连,构成巨大的水运网。故D项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并且实现了农业生产专门化,机械化水平高,效率高,产量大。
18.(2019七上·新昌期中)美国大农场农业的特点有(  )
①人均产量低
②机械化作业
③生产效率高
④商品性农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美国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农业的特点,试题难度较易。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农业发达,大农场农业专业化程度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从业人员较少,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高,商品率高,为商品性农业;所以②③④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大农场处于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域辽阔, 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 ,必须依靠机械化来完成,所以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高,人少地多,所生产的农产品大部分要作为商品卖出去,商品率高,是典型的商品性农业。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
19.(2019七上·新昌期中)连连看
(1)请将河流与其注入的海洋连起来。
(2)将下列重要通道与其地理位置连起来。
【答案】(1)
(2)
【知识点】世界主要河流与湖泊名称与特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大洲与大洋。(1)长江位于东亚地区,最终流入太平洋;刚果河位于非洲中部,最终流入大西洋;勒拿河位于西伯利亚地区,最终流入北冰洋;印度河位于南亚地区,最终流入印度洋。(2)苏伊士运河位于中东地区,是亚洲和非洲交界处;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区,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交界处;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
【点评】各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20.(2019七上·新昌期中)读图,完成有关要求。
(1)A点的经度是   ,纬度是   。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地,有阳光直射的是   地。
(3)按照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①地属于   带,②地属于   带。
(4)判断:③地在④地的   方向,②地在④地的   方向。
【答案】(1)90°E;60°N
(2)①;④
(3)北寒;北温
(4)正北;西北
【知识点】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经纬网
【解析】【分析】(1)东西经度的判断:度数向东变大是东经,向西变大时西经,南北纬度的判断:度数向北变大是北纬,向南变大是南纬,故A点坐标是90°E;60°N。
(2)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故位于西半球的是①,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故有阳光直射的是④。
(3)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以北、以南地区为寒带,故②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又位于北半球,故②位于北温带,①位于北极圈以北地区,位于北寒带,故①位于北寒带,②位于北温带。
(4)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故③在④的正北方向,②在④的西北方向。
【点评】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为界,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为西半球;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属于南半球;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定方向,无论经、纬线如何弯曲,经线永远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永远指示东西方向。
21.(2019七上·新昌期中)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所示的海洋分别是:①   ,②   ,③   。三海洋中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   (填海洋名称)。
(2)图中字母A,B,C,D,E,F,G,M,N代表的气候类型中,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M和   (地中海气候);B,   和   (   气候);A和   (   气候)。
(3)图中A~G气候类型所处的温度带大部分都在   带。
(4)F处气候类型不同于C处的原因是   。
【答案】(1)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印度洋、地中海
(2)N;D;F;热带草原;E;热带沙漠
(3)热
(4)地处东非高原,海拔高,热对流减弱,缺乏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故为热带草原气候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非洲,试题难度一般。(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所以①为大西洋,②为印度洋,③为地中海;三海洋中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印度洋和地中海。
(2)非洲气候类型是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读图可知,图中A为热带沙漠气候,B为热带草原气候,C为热带雨林气候,D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原气候,E为热带沙漠气候,F为热带草原气候,G为热带草原气候,M为地中海气候,N为地中海气候,所以气候类型相同的有M和N的地中海气候,B,D,F和G的热带草原气候,A和E的热带沙漠气候。
(3)读图可知,图中A~G气候类型所处的温度带大部分都在热带。
(4)F处气候类型不同于C处的原因是因为F地处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对流运动减弱,缺乏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故为热带草原气候。
【点评】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地区,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从赤道向南北依次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又被称为“热带大陆”,该洲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22.(2019七上·新昌期中)暑假里,王舒和爸爸妈妈去北方旅游,他们看到了如下图景观。
(1)根据图片推断,王舒一家最有可能去了哪里?当地的特色民居是什么?
(2)从聚落角度来看,图片反映的聚落属于哪一类型?
(3)请你再举一例有特色的民居;并说明影响该民居建筑特色的因素。
【答案】(1)陕北;窑洞。
(2)乡村聚落。
(3)云南傣族的竹木搭建的楼房。
影响因素:气候潮湿,竹木搭建可以防潮、散热等。
或北极冰屋。
影响因素:气候严寒,纬度高。
【知识点】乡村聚落;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聚落相关知识,需要识记的是聚落的分类、以及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1)根据图片推断,王舒一家最有可能去陕北,当地的特色民居是冬暖夏凉的窑洞。
(2)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从聚落角度来看,该聚落为低矮、分布较稀疏的乡村聚落。
(3)自然环境会影响传统民居,比如云南傣族的竹木搭建的楼房,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潮湿,竹木搭建可以防潮、散热等。北极冰屋: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严寒,纬度高。
【点评】聚落的位置、形态和建筑特点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在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因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利用当地黄土特性,就地取材,修建窑洞;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冰雪覆盖,当地人利用冰雪修建了冰屋;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房屋坡度大,便于排水,多采用双层竹楼,避免潮湿的环境。
23.(2019七上·新昌期中)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和图表内容,回答问题。
(1)亚、非、欧三大洲中,人口密度较大,而且分布较为均匀的是   洲。
(2)亚洲的   部和   部人口稠密。非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人口密度较   (填“大”或“小”),主要原因是   。
(3)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表明欧洲的总人口呈   (填“增多”或“减少”)的趋势。
(4)从图中可知,世界人口分布   (填“均匀”或“不均匀”)。能否用迁移的方法,使世界人口均匀分布?   ,原因是   。
【答案】(1)欧
(2)东;南;小;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3)增多
(4)不均匀;不能;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
【知识点】人口密度;世界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亚、非、欧三大洲中,人口密度较大,而且分布较为均匀的是C所在的地区,为欧洲。
(2)读图可知,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非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全年炎热干燥,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不适宜人口居住。
(3)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大于0,说明欧洲的总人口呈增多的趋势。
(4)从图中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因为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所以不能用迁移的方法,使世界人口均匀分布。
【点评】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适合人类居住。
1 / 1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9七上·新昌期中)读下图社区平面图,回答以下各题。
(1)要判断图中方向,我们应该用(  )
A.一般定向法 B.指向标定向法
C.经纬网定向法 D.指南针定向法
(2)根据选择的正确定向法,初中在医院的(  )
A.西北方 B.正南方 C.正西方 D.东北方
(3)从图中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社区功能是(  )
A.政治功能、文化功能 B.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C.管理功能、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经济功能
2.(2019七上·新昌期中)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
A.1:2000000 B.图上2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千米
C.十万分之一 D.
3.(2019七上·新昌期中)下列关于比例尺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同一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
③比例尺1:2000000可以理解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千米
④比例尺可以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线段式表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关于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知识错误的是(  )
A.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B.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几乎是同时出现的
C.生活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D.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主要从事种植业
5.(2019七上·新昌期中)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一般为(  )
A.陡坡 B.鞍部 C.缓坡 D.山脊
6.(2019七上·新昌期中)下列四幅地图,大小同展开4版报纸那么大,其中比例尺最小的一幅(  )
A.湖州市图 B.浙江省图 C.中国地图 D.世界地图
7.一艘油轮正航行在这样的地方: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该油轮所在的位置是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8.(2019七上·新昌期中)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划分的起点
B.纬线又叫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C.所有的经线都等长,都指示南北方向,且都汇于南北两极点
D.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南北半球各划分90度
9.一位同学说:“将世界上所有的陆地都搬来都填不满一个大洋。”你认为该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0.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所对应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①地中海气候 B.②热带沙漠气候
C.③热带草原气候 D.④热带季风气候
11.关于亚洲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地表起伏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
C.地势中间高,四周较低
D.地形类型比较单一,以高原为主
12.小红看一个纪录片,里面描述了这样一个地方:当地气候终年炎热多雨,在这片世界最大的热带丛林中有许多珍稀动物,世界上水量最丰富的河流穿过丛林……这个地方可能是(  )
A.撒哈拉沙漠 B.刚果盆地 C.巴西高原 D.亚马孙平原
13.中国著名的《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和“经”分别对应(  )
A.西亚——伊斯兰教 B.阿拉伯半岛——基督教
C.耶路撒冷——回教 D.古印度——佛教
14.李明想利用暑假同父母一起出国旅游,到气候干爽、阳光明媚且有沙滩的地方观光。请问下列哪项安排最符合他们的要求(  )
A.地中海“风情八日游” B.日本“主题乐园七日游”
C.英国“探索假期八日游” D.印尼“欢乐之行八日游”
15.(2019七上·新昌期中)湄公河平原地区水稻生产影响着(  )
①人口分布
②生产效率
③人际关系
④日常饮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19七上·新昌期中)下列各项与湄公河平原人们生产、生活风俗不符的是(  )
A.插秧和收割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B.这里有渠道、河流、大片的稻田和村庄,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
C.村民们彼此相隔较远,各干各的
D.这里的许多文化活动,如水上木偶戏,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
17.(2019七上·新昌期中)下列有关美国自然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部分国土都在温带
B.平原面积广,耕地面积大
C.年降水量东部多,西部少
D.河流、湖泊很少,内河航运不发达
18.(2019七上·新昌期中)美国大农场农业的特点有(  )
①人均产量低
②机械化作业
③生产效率高
④商品性农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
19.(2019七上·新昌期中)连连看
(1)请将河流与其注入的海洋连起来。
(2)将下列重要通道与其地理位置连起来。
20.(2019七上·新昌期中)读图,完成有关要求。
(1)A点的经度是   ,纬度是   。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地,有阳光直射的是   地。
(3)按照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①地属于   带,②地属于   带。
(4)判断:③地在④地的   方向,②地在④地的   方向。
21.(2019七上·新昌期中)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所示的海洋分别是:①   ,②   ,③   。三海洋中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   (填海洋名称)。
(2)图中字母A,B,C,D,E,F,G,M,N代表的气候类型中,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M和   (地中海气候);B,   和   (   气候);A和   (   气候)。
(3)图中A~G气候类型所处的温度带大部分都在   带。
(4)F处气候类型不同于C处的原因是   。
22.(2019七上·新昌期中)暑假里,王舒和爸爸妈妈去北方旅游,他们看到了如下图景观。
(1)根据图片推断,王舒一家最有可能去了哪里?当地的特色民居是什么?
(2)从聚落角度来看,图片反映的聚落属于哪一类型?
(3)请你再举一例有特色的民居;并说明影响该民居建筑特色的因素。
23.(2019七上·新昌期中)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和图表内容,回答问题。
(1)亚、非、欧三大洲中,人口密度较大,而且分布较为均匀的是   洲。
(2)亚洲的   部和   部人口稠密。非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人口密度较   (填“大”或“小”),主要原因是   。
(3)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表明欧洲的总人口呈   (填“增多”或“减少”)的趋势。
(4)从图中可知,世界人口分布   (填“均匀”或“不均匀”)。能否用迁移的方法,使世界人口均匀分布?   ,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D
(3)B
【知识点】方向;社区功能
【解析】【分析】(1)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使用这种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读图可知,该图右上角有指向标,所以我们应该用指向标定向法,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读图可知,指向标所指方向为正北方向,所以图中初中在医院的东北方向,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3)读图可知,该社区有中小学幼儿园等,体现了社区的文化功能,有饭店餐馆和商业区等,体现了社区的经济功能,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中方向的判读一般采用以下三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经纬网。根据图中给出的方向,即可判断区某地需要朝那个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2.【答案】A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以上四个比例尺中,1:2000000是最小的,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比例尺是个分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较分式的大小,分母越大,分式越小,说明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分式越大,比例尺越大。
3.【答案】A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简略,①错误;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②错误;比例尺1:2000000可以理解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千米,③错误;比例尺可以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线段式表示,④正确;综上可知,错误的是①②③,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4.【答案】B
【知识点】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 生活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主要从事种植业等农业生产活动;先有乡村,后有城市,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故B项错误。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乡村聚落既成为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主要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乡村聚落基础上,达到了一定的人口数量、经济水平、规模程度而建立的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更高级的聚落形式。
5.【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一般为坡度较缓,等高线比较密集的地方一般为坡度较陡,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6.【答案】D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上实地距离,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范围越小,所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际范围越大,所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简略,四个选项中湖州市地图是实地范围最小的,比例尺最大,世界地图是实地范围最大的,比例尺最小,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的比较相关知识,图幅相同的前提下,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是需要识记。
7.【答案】A
【知识点】经纬网
【解析】【分析】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可以判断出本图纬度是南纬度和北纬度,经度是西经度。可以确定①②③④点的地理坐标,其中,①②东侧以东是东半球,①②西侧是西半球,排除③④。符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的点是①,即是在赤道上,排除②。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
8.【答案】B
【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划分的起点,A正确;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的圆圈,赤道是最长的纬线,B错误;
所有的经线都等长,都指示南北方向,且都汇于南北两极点,C正确;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南北半球各划分90度,D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因此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同时它也是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9.【答案】A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 太平洋的面积约是1.8亿平方千米,地球所有的陆地的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1.8亿>1.49亿。因此,该大洋是太平洋。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上的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世界上的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该纬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中非洲和南美洲被赤道穿过的是大陆部位.
10.【答案】B
【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地理位置可知①非洲北部,热带沙漠气候,②为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③为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④我国东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主要气候类型都有分布.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长年如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西伯利亚东部,一年中有7个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而东北部的小镇奥伊米亚康,曾观测到-71℃的低温纪录,是北半球的“寒极“.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年降水量差异显著.这里既有降水丰沛的世界“雨极”,也有终年少雨的干旱地带.总体上看,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11.【答案】D
【知识点】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的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表起伏大, 地势高低相差悬殊;总体表现为中间高,四周低,多为大河的源头。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亚洲地域辽阔,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中部高、四周低。
12.【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这里气候终年炎热,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说明该地是巴西的亚马孙平原。题中还提到有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也就是巴西的亚马孙河,所以,这个地方是亚马孙平原。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西接安第斯山,东滨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四国领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国领土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密布,植物种类繁多并富特有种;动物种类亦很丰富,尤多树栖动物。
13.【答案】D
【知识点】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僧取经去的西天是古印度,取经取的是佛经,信仰的是佛教。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14.【答案】A
【知识点】自然景观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少雨,地中海沿岸有阳光明媚的沙滩和海岸,符合所有条件;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气候不可能干燥;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空气湿度相当大,经常不见太阳;印尼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所以称为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地中海气候全年的降水较少,而且高温季节雨量甚少。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最显著的特征。
15.【答案】C
【知识点】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由于人口聚居和兴修水量需要全村协作,邻里关系和睦,团结互助,关爱弱者,由此可见,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另外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人们喜食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湄公河平原地区水稻生产不能影响着生产效率,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湄公河平原地区水稻生产对生产生活等事物的影响。湄公河平原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环境,以及稻作生产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湄公河平原,当地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种植精细耕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人口密集。
16.【答案】C
【知识点】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根据湄公河平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特点,进行分析解答。湄公河平原地区气候湿热,可以看大插秧和收割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这里有渠道、河流、大片的稻田和村庄,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村民们彼此相隔较近,互帮互助,这里的许多文化活动,如水上木偶戏,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湄公河平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特点。湄公河平原地处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由河流冲积而成,湄公河平原地处热带,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主要河流是湄公河。整个平原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降水集中在5~10月份。
17.【答案】D
【知识点】美国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本土纬度在北纬25度到北纬49度之间,由此可知,其大部分的国土在北温带。故A项叙述正确。
美国的中部大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密西西比河及其各支流流经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所以美国耕地面积广大。故B项叙述正确。
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没有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高大,使得大西洋的水汽可以越过山脉到达中部大平原,为其带来降水。且阿巴拉契亚山脉东部山麓地带是迎风坡,因而降水多。而科迪勒拉山系由于地势高峻,来自太平洋的水汽无法越过山脉,所以美国西部地区整体降水较少。故C项叙述正确。
美国有五大湖区,五大湖不仅彼此相连,而且还有许多天然水道与运河同海洋连通。流经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南北航运的大动脉,多条运河使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及其他水系相连,构成巨大的水运网。故D项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并且实现了农业生产专门化,机械化水平高,效率高,产量大。
18.【答案】D
【知识点】美国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农业的特点,试题难度较易。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农业发达,大农场农业专业化程度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从业人员较少,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高,商品率高,为商品性农业;所以②③④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大农场处于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域辽阔, 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 ,必须依靠机械化来完成,所以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高,人少地多,所生产的农产品大部分要作为商品卖出去,商品率高,是典型的商品性农业。
19.【答案】(1)
(2)
【知识点】世界主要河流与湖泊名称与特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大洲与大洋。(1)长江位于东亚地区,最终流入太平洋;刚果河位于非洲中部,最终流入大西洋;勒拿河位于西伯利亚地区,最终流入北冰洋;印度河位于南亚地区,最终流入印度洋。(2)苏伊士运河位于中东地区,是亚洲和非洲交界处;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区,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交界处;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
【点评】各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20.【答案】(1)90°E;60°N
(2)①;④
(3)北寒;北温
(4)正北;西北
【知识点】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经纬网
【解析】【分析】(1)东西经度的判断:度数向东变大是东经,向西变大时西经,南北纬度的判断:度数向北变大是北纬,向南变大是南纬,故A点坐标是90°E;60°N。
(2)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故位于西半球的是①,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故有阳光直射的是④。
(3)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以北、以南地区为寒带,故②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又位于北半球,故②位于北温带,①位于北极圈以北地区,位于北寒带,故①位于北寒带,②位于北温带。
(4)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故③在④的正北方向,②在④的西北方向。
【点评】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为界,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为西半球;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属于南半球;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定方向,无论经、纬线如何弯曲,经线永远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永远指示东西方向。
21.【答案】(1)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印度洋、地中海
(2)N;D;F;热带草原;E;热带沙漠
(3)热
(4)地处东非高原,海拔高,热对流减弱,缺乏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故为热带草原气候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非洲,试题难度一般。(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所以①为大西洋,②为印度洋,③为地中海;三海洋中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印度洋和地中海。
(2)非洲气候类型是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读图可知,图中A为热带沙漠气候,B为热带草原气候,C为热带雨林气候,D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原气候,E为热带沙漠气候,F为热带草原气候,G为热带草原气候,M为地中海气候,N为地中海气候,所以气候类型相同的有M和N的地中海气候,B,D,F和G的热带草原气候,A和E的热带沙漠气候。
(3)读图可知,图中A~G气候类型所处的温度带大部分都在热带。
(4)F处气候类型不同于C处的原因是因为F地处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对流运动减弱,缺乏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故为热带草原气候。
【点评】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地区,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从赤道向南北依次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又被称为“热带大陆”,该洲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22.【答案】(1)陕北;窑洞。
(2)乡村聚落。
(3)云南傣族的竹木搭建的楼房。
影响因素:气候潮湿,竹木搭建可以防潮、散热等。
或北极冰屋。
影响因素:气候严寒,纬度高。
【知识点】乡村聚落;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聚落相关知识,需要识记的是聚落的分类、以及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1)根据图片推断,王舒一家最有可能去陕北,当地的特色民居是冬暖夏凉的窑洞。
(2)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从聚落角度来看,该聚落为低矮、分布较稀疏的乡村聚落。
(3)自然环境会影响传统民居,比如云南傣族的竹木搭建的楼房,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潮湿,竹木搭建可以防潮、散热等。北极冰屋: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严寒,纬度高。
【点评】聚落的位置、形态和建筑特点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在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因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利用当地黄土特性,就地取材,修建窑洞;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冰雪覆盖,当地人利用冰雪修建了冰屋;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房屋坡度大,便于排水,多采用双层竹楼,避免潮湿的环境。
23.【答案】(1)欧
(2)东;南;小;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3)增多
(4)不均匀;不能;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
【知识点】人口密度;世界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亚、非、欧三大洲中,人口密度较大,而且分布较为均匀的是C所在的地区,为欧洲。
(2)读图可知,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非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全年炎热干燥,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不适宜人口居住。
(3)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大于0,说明欧洲的总人口呈增多的趋势。
(4)从图中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因为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所以不能用迁移的方法,使世界人口均匀分布。
【点评】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适合人类居住。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