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共20题;共40分)
1.下图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关于这部法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B.?它在当时维护了全体居住者利益
C.?它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悠久????????????D.?从中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答案】
B
【考点】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一部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悠久;从中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它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的,而不是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ACD三项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它在当时维护了全体居住者利益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知识。知道《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
2.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下列不属于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人类文明成就的是(???

A.?太阳历????????????????B.?金字塔????????????????C.?《汉谟拉比法典》????????????????D.?象形文字
【答案】
C
【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人类文明是古埃及,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和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文明的产物。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埃及古王国时期,国王开始修建金字塔形的巨大建筑作为自己的陵墓。。
ABD三项太阳历、金字塔和象形文字都属于古埃及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
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成就,不属于古埃及,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
?
3.扑克牌中的黑桃K是以公元前4世纪一位建立了空前庞大的帝国的君主为原型的,这位君主是(
???)
A.?凯撒???????????????????????B.?亚历山大???????????????????????C.?汉谟拉比???????????????????????D.?胡夫
【答案】
B
【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
世纪,亚历山大率军东征,他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从而建立起一个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大帝国。
A项凯撒是罗马帝国的奠基人,不符合题意;
B项亚历山大是题干描述的君主,符合题意;
C项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为维护封建主的利益,他颁布了现存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不符合题意;
D项胡夫是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他曾为埃及作出过许多贡献,是埃及最伟大的法老之一。胡夫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修建者是胡夫法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历山大东征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
4.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

A.?新兴地主??????????????????B.?富裕农民??????????????????C.?无产阶级??????????????????D.?资产阶级
【答案】
D
【考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资产阶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需要准确识记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史实。
5.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A.?大和统一日本???????????B.?德川幕府统治时期???????????C.?明治维新???????????D.?大化改新
【答案】
D
【考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ABC三项大和统一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明治维新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大化改新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识记能力。要求掌握基础史实。
6.亚历山大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曾对世界造成重大影响。它们的共同点有(???

①都是通过武力向外扩张
②都发展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③都诞生了世界性的宗教
④都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考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是通过武力向外扩张,因此①是两者的共同点;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定都巴比伦。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因此是②是两者的共同点;阿拉伯帝国诞生了世界性的宗教伊斯兰教,而亚历山大帝国没有,因此③不是两者的共同点;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因此④是两者的共同点。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
B项①②④是亚历山大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历山大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共同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抓住关键词“共同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可采用排除法。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这一世界性宗教,而亚历山大帝国没有创立世界性宗教,因此③不是亚历山大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共同点,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因此可以排除ACD三项。
?
7.一本历史书中对某帝国有以下描述:“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有可能是(???

A.?阿拉伯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D.?罗马帝国
【答案】
A
【考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首都巴格达”,联系所学知识,阿拉伯帝国是8世纪兴起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其首都巴格达。
A项阿拉伯帝国最有可能是题干描述的国家,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阿拉伯帝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解读材料和知识识记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统一的相关史实。
8.《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商汤灭夏
②商鞅变法
③巨鹿之战
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A
【考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①商汤灭夏发生于商朝初建时期、②商鞅变法属于战国时期、③巨鹿之战发生了秦末,都在从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范畴内,因此A正确。东汉在汉武帝之后,因此④不能在书中查到。
A项①②③可以从书中查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记》的内容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史记》的内容。
?
9.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这样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提供借口????????B.?罗马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C.?罗马是一个酷爱侵略的国家???????????????????D.?罗马法适合所征服的地区
【答案】
B
【考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法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法影响的识记。
10.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
【答案】
C
【考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太尉掌管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A项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不符合题意;
B项太尉掌管军事,不符合题意;
C项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符合题意;
D项郡守是地方上郡的长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11.了解历史发展的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图中序号相对应的朝代依次是(???

A.?东汉、吴、蜀、南朝?????????????????????????????B.?东汉、蜀、吴、东晋
C.?西汉、吴、蜀、南朝?????????????????????????????D.?西汉、蜀、吴、东晋
【答案】
B
【考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当时南方对应的政权是东晋。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东汉、蜀、吴、东晋与图中序号相对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示意图综合考查了朝代与政权的顺序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朝代的先后顺序。
12.古人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你认为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方便了隋炀帝下江南
C.?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答案】
C
【考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南北经济、文化、政治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A项巩固了隋朝的统治错误,不符合题意,大运河由于“急政”的原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隋朝的社会矛盾;
B项方便了隋炀帝下江南错误,不符合题意,方便隋炀帝下江南是其直接作用,但从历史发展整体来看微不足道,不是主要作用;
C项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符合题意;
D项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错误,不符合题意,加速隋朝的灭亡是他的客观影响,不是主要作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内容。解题关键是知道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相关知识。
?
13.下图是某校为应邀来访的学者设计的讲座海报,符合该主题内容的有(???

①华佗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②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③祖冲之编写《九章算术》,为我国数学领域取得成就
④张仲景编定《黄帝内经》,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考点】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重要科技成果的有关知识。根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章算术》的作者不是祖冲之,③说法不正确;《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张仲景,④说法不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重要科技成果的识记。
14.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答案】
C
【考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南下的曹军迅速前进,刘备见曹军人数众多,便联合孙权抗曹。双方组成五万人的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为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赤壁之战的识记。
15.据下表可知(
???)
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答案】
B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由表中可以看出,由西汉至唐代再至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数不断增加。联系所学可知,北方人口的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AC两项对材料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
B项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说法错误,回族形成是元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关键是掌握古代江南经济的开发的史实。
16.西晋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究其“短命”的原因,不包括下列的(???

A.?统治阶级非常腐朽,皇帝昏庸无能
B.?西晋统治者内部不团结
C.?晋惠帝是一个暴君,实行暴政
D.?内迁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尖锐
【答案】
C
【考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究其“短命”的原因,不包括下列的晋惠帝是一个暴君,实行暴政。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ABD三项都是西晋灭亡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晋惠帝是一个暴君,实行暴政不是西晋灭亡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晋灭亡的原因。需要全面分析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
?
17.某小组整理笔记时,整理出“征服意大利半岛”、“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恺撒夺取政权”这些关键词,他们可能在学习的主题是(???

A.?两河流域古老文明的兴起??????????????????????B.?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C.?希腊文明的繁荣????????????????????????????????????D.?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答案】
D
【考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征服意大利半岛”、“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恺撒夺取政权”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通过三次布匿战争,灭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行官和地方总督的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夺取政权,由此可知,题干描述的事件是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ABC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事件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可能是学习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共和国及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
18.有人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其“狭隘”之处体现在: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

A.?成年男性公民????????B.?妇女、外邦人????????C.?城邦上层贵族????????D.?五百人会议成员
【答案】
A
【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据学可知,雅典全体公民享有民主,但奴隶,外邦人和妇女没有公民权。只有成年男性真正享有民主权利。
A项成年男性公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符合题意;
B项妇女、外邦人、儿童不具备民主权利,不符合题意;
C项城邦上层贵族错误,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平民可以参政议政、而不是贵族政治,不符合题意;
D项五百人会议成员是在雅典成年男性公民中选拔出来,不能代表全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
?
19.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答案】
D
【考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概括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出现了北方的食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民族融合导致北方的饮食文化也随之带到了南方。
AB两项南方人口增多、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北人南迁的影响不是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不符合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
D项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是出现题干现象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口南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掌握人口南迁影响的相关知识。
?
20.公元前27年,屋大维接受了罗马元老院赠予的尊号“Augustus(奥古斯都)”,公历8月(August)即由此演变而来。屋大维是(??
?)
A.?罗马帝国的建立者?????????????????????????????????B.?罗马共和国的建立者
C.?罗马城的建立者????????????????????????????????????D.?拉丁字母的发明者
【答案】
A
【考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共和进入帝国时代。屋大维是公元前30年掌权的,然后在公元前27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就标志着罗马的帝国时代到来。
A项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屋大维,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罗马帝国的建立,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
二、综合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共5题;共60分)
21.看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①②③④相对应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
(2)这些文明古国分别有哪些著名的文明成就?
(3)古代东西方文明之间交流促进融合,请写出两种主要交流方式?举2例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
【答案】
(1)①埃及古;②古巴比伦;③古印度;④古中国。
(2)①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法。②楔形文字,《汉穆拉比法典》。③阿拉伯数字,佛教。④汉字,四大发明。
(3)战争与和平把阿拉伯数字传到世界,把中国四大发明传到欧洲。
【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布在非洲大陆上的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分布在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分布在南亚上的文明古国是古印度,最后位于黄河流域的是古中国。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主要是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法;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汉穆拉比法典》;古印度:阿拉伯数字,佛教;古中国:甲骨文、青铜器、长城。
(3)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文明交流方式包括暴力交流与和平交流。第二问: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的使者,他把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播到欧洲,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带到欧洲,推动欧洲文明向前发展。
故答案为:(1)①埃及古;②古巴比伦;③古印度;④古中国。
(2)①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法。②楔形文字,《汉穆拉比法典》。③阿拉伯数字,佛教。④汉字,四大发明。
(3)战争与和平把阿拉伯数字传到世界,把中国四大发明传到欧洲。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古代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阿拉伯国家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公元前212年,因为有儒生方士说秦始皇“天性刚愎自用,贪于权势”等,结果460个儒生方士在咸阳被坑杀。
材料二: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大学,以儒家的经典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思想家
主张
与其相应的现代理念
孔子
________
以德治国
孟子
________
以人为本
老子
“自然”“无为”
道法自然
韩非子
法治
依法治国
(2)材料一反映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消极作用?
(3)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推行的哪一政策?该政策产生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什么选官制度?这一制度的正式确立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答案】
(1)仁;仁政
(2)焚书坑儒。
消极作用: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一状况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4)科举制。
历史影响:科举制度
确立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提高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考点】百家争鸣,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孟是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子核心主张是仁,孟子主张施行仁政。
(2)根据材料焚烧书籍坑杀儒生等关键信息可知,该事件是焚书坑儒。第二问:虽然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是摧毁了许多文化典籍,毁灭了许多宝贵的先秦文化、钳制了人民思想,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焚书坑儒结果:是对文化的一次重大破坏,使儒学的发展遭受了打击。
(3)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政策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4)第一问:根据“金榜”这一关键词可知,指的是科举制。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等。
故答案为:(1)仁;仁政。
(2)焚书坑儒。消极作用: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一状况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4)科举制。历史影响:科举制度
确立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提高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秦始皇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科举制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百家争鸣、秦始皇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23.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鞅)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实行“这道法令”的作用是什么?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又首创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图1与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2制度的优越性。
【答案】
(1)历史事件:商鞅变法。
改革措施:郡县制。
(2)推恩令,刺史制度,司隶校尉。
(3)图1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图2:三省六部制。
优越性: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由材料“(鞅)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建立县制的措施,即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由材料“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推恩令的颁布,解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解决了王国问题。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首创了刺史制度。
(3)图1是秦朝行政制度示意图,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图2是三省六部制度示意图,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中,各机构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能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等。
故答案为:(1)历史事件:商鞅变法。改革措施:郡县制。
(2)推恩令,刺史制度,司隶校尉。
(3)图1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图2:三省六部制。优越性: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和三省六部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和三省六部制的有关知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从西来。”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拔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材料三:藏北草原流传一首民歌:“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给西藏的粮食打下坚实的基础。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手工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材料一体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作用?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这一改革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文成公主入藏有什么积极意义?
(4)材料四表明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他为什么?
【答案】
(1)作用: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或物品交流。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2)北魏孝文帝改革。
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3)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对促进汉藏两族经济文化交流、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一视同仁的开放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考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北方的民族融合,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从西来”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或物品交流。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在位时,进行了改革。规定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元。这一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3)根据材料“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给西藏的粮食打下坚实的基础。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手工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经济文化交流、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可知唐太宗实行。正因为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称他为“天可汗”。
故答案为:(1)作用: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或物品交流。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2)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3)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对促进汉藏两族经济文化交流、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一视同仁的开放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唐朝的民族关系等知识。掌握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唐朝的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重点分析材料内容。
?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日,《长安十二时辰》上热搜,该剧高度还原了“大唐盛景”,重现了“世界的中心”长安的热闹与繁华。粟特人在“靖安司”当职,西域小贩向长安贵妇出售表悲石,袄教、景教等同驻长安…繁荣的唐朝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二首》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四;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唐·杜甫在《壮游》
(1)综合材料一,你认为唐朝具有一种怎样的时代特点?
(2)材料二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3)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为后世留下的关于西域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是什么?
(4)杜甫的诗艺术高超,他被人们尊称什么?你知道还有哪些古代名人在美丽的新昌留下了足迹。
【答案】
(1)时代特点:开放,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
(2)唐玄宗。
措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重用贤能。
(3)玄奘;《大唐西域记》。
(4)诗圣;王羲之、谢灵运、李白、白居易。
【考点】开元盛世,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1)“粟特人在‘靖安司’当职,西域小贩向长安贵妇出售表悲石,袄教、景教等同驻长安……”说明唐长安是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反映出唐朝开放兼容,中西融合,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中“开元”可知,描绘的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玄宗政治经验丰富,他整顿吏治,重用贤臣。大力发展经济等。
(3)根据西行取经可知他是玄奘。他的著作是《大唐西域记》。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被称为诗圣。在美丽的新昌留下足迹的还有王羲之、谢灵运、李白、白居易。
故答案为:(1)时代特点:开放,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
(2)唐玄宗。措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重用贤能。
(3)玄奘;《大唐西域记》。
(4)诗圣;王羲之、谢灵运、李白、白居易。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时代特点、开元盛世、玄奘西行、唐诗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共20题;共40分)
1.下图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关于这部法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B.?它在当时维护了全体居住者利益
C.?它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悠久????????????D.?从中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2.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下列不属于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人类文明成就的是(???

A.?太阳历????????????????B.?金字塔????????????????C.?《汉谟拉比法典》????????????????D.?象形文字
3.扑克牌中的黑桃K是以公元前4世纪一位建立了空前庞大的帝国的君主为原型的,这位君主是(
???)
A.?凯撒???????????????????????B.?亚历山大???????????????????????C.?汉谟拉比???????????????????????D.?胡夫
4.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

A.?新兴地主??????????????????B.?富裕农民??????????????????C.?无产阶级??????????????????D.?资产阶级
5.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A.?大和统一日本???????????B.?德川幕府统治时期???????????C.?明治维新???????????D.?大化改新
6.亚历山大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曾对世界造成重大影响。它们的共同点有(???

①都是通过武力向外扩张
②都发展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③都诞生了世界性的宗教
④都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一本历史书中对某帝国有以下描述:“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有可能是(???

A.?阿拉伯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D.?罗马帝国
8.《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商汤灭夏
②商鞅变法
③巨鹿之战
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这样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提供借口????????B.?罗马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C.?罗马是一个酷爱侵略的国家???????????????????D.?罗马法适合所征服的地区
10.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
11.了解历史发展的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图中序号相对应的朝代依次是(???

A.?东汉、吴、蜀、南朝?????????????????????????????B.?东汉、蜀、吴、东晋
C.?西汉、吴、蜀、南朝?????????????????????????????D.?西汉、蜀、吴、东晋
12.古人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你认为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方便了隋炀帝下江南
C.?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13.下图是某校为应邀来访的学者设计的讲座海报,符合该主题内容的有(???

①华佗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②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③祖冲之编写《九章算术》,为我国数学领域取得成就
④张仲景编定《黄帝内经》,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15.据下表可知(
???)
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16.西晋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究其“短命”的原因,不包括下列的(???

A.?统治阶级非常腐朽,皇帝昏庸无能
B.?西晋统治者内部不团结
C.?晋惠帝是一个暴君,实行暴政
D.?内迁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尖锐
17.某小组整理笔记时,整理出“征服意大利半岛”、“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恺撒夺取政权”这些关键词,他们可能在学习的主题是(???

A.?两河流域古老文明的兴起??????????????????????B.?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C.?希腊文明的繁荣????????????????????????????????????D.?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18.有人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其“狭隘”之处体现在: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

A.?成年男性公民????????B.?妇女、外邦人????????C.?城邦上层贵族????????D.?五百人会议成员
19.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20.公元前27年,屋大维接受了罗马元老院赠予的尊号“Augustus(奥古斯都)”,公历8月(August)即由此演变而来。屋大维是(??
?)
A.?罗马帝国的建立者?????????????????????????????????B.?罗马共和国的建立者
C.?罗马城的建立者????????????????????????????????????D.?拉丁字母的发明者
二、综合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共5题;共60分)
21.看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①②③④相对应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
(2)这些文明古国分别有哪些著名的文明成就?
(3)古代东西方文明之间交流促进融合,请写出两种主要交流方式?举2例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公元前212年,因为有儒生方士说秦始皇“天性刚愎自用,贪于权势”等,结果460个儒生方士在咸阳被坑杀。
材料二: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大学,以儒家的经典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思想家
主张
与其相应的现代理念
孔子
________
以德治国
孟子
________
以人为本
老子
“自然”“无为”
道法自然
韩非子
法治
依法治国
(2)材料一反映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消极作用?
(3)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推行的哪一政策?该政策产生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什么选官制度?这一制度的正式确立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23.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鞅)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实行“这道法令”的作用是什么?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又首创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图1与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2制度的优越性。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从西来。”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拔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材料三:藏北草原流传一首民歌:“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给西藏的粮食打下坚实的基础。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手工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材料一体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作用?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这一改革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文成公主入藏有什么积极意义?
(4)材料四表明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他为什么?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日,《长安十二时辰》上热搜,该剧高度还原了“大唐盛景”,重现了“世界的中心”长安的热闹与繁华。粟特人在“靖安司”当职,西域小贩向长安贵妇出售表悲石,袄教、景教等同驻长安…繁荣的唐朝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二首》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四;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唐·杜甫在《壮游》
(1)综合材料一,你认为唐朝具有一种怎样的时代特点?
(2)材料二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3)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为后世留下的关于西域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是什么?
(4)杜甫的诗艺术高超,他被人们尊称什么?你知道还有哪些古代名人在美丽的新昌留下了足迹。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答案】
B
【考点】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一部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悠久;从中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它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的,而不是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ACD三项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它在当时维护了全体居住者利益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知识。知道《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
2.【答案】
C
【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人类文明是古埃及,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和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文明的产物。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埃及古王国时期,国王开始修建金字塔形的巨大建筑作为自己的陵墓。。
ABD三项太阳历、金字塔和象形文字都属于古埃及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
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成就,不属于古埃及,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
?
3.【答案】
B
【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
世纪,亚历山大率军东征,他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从而建立起一个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大帝国。
A项凯撒是罗马帝国的奠基人,不符合题意;
B项亚历山大是题干描述的君主,符合题意;
C项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为维护封建主的利益,他颁布了现存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不符合题意;
D项胡夫是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他曾为埃及作出过许多贡献,是埃及最伟大的法老之一。胡夫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修建者是胡夫法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历山大东征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
4.【答案】
D
【考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资产阶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需要准确识记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史实。
5.【答案】
D
【考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ABC三项大和统一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明治维新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大化改新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识记能力。要求掌握基础史实。
6.【答案】
B
【考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是通过武力向外扩张,因此①是两者的共同点;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定都巴比伦。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因此是②是两者的共同点;阿拉伯帝国诞生了世界性的宗教伊斯兰教,而亚历山大帝国没有,因此③不是两者的共同点;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因此④是两者的共同点。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
B项①②④是亚历山大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历山大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共同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抓住关键词“共同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可采用排除法。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这一世界性宗教,而亚历山大帝国没有创立世界性宗教,因此③不是亚历山大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共同点,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因此可以排除ACD三项。
?
7.【答案】
A
【考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首都巴格达”,联系所学知识,阿拉伯帝国是8世纪兴起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其首都巴格达。
A项阿拉伯帝国最有可能是题干描述的国家,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阿拉伯帝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解读材料和知识识记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统一的相关史实。
8.【答案】
A
【考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①商汤灭夏发生于商朝初建时期、②商鞅变法属于战国时期、③巨鹿之战发生了秦末,都在从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范畴内,因此A正确。东汉在汉武帝之后,因此④不能在书中查到。
A项①②③可以从书中查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记》的内容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史记》的内容。
?
9.【答案】
B
【考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法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法影响的识记。
10.【答案】
C
【考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太尉掌管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A项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不符合题意;
B项太尉掌管军事,不符合题意;
C项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符合题意;
D项郡守是地方上郡的长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11.【答案】
B
【考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当时南方对应的政权是东晋。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东汉、蜀、吴、东晋与图中序号相对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示意图综合考查了朝代与政权的顺序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朝代的先后顺序。
12.【答案】
C
【考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南北经济、文化、政治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A项巩固了隋朝的统治错误,不符合题意,大运河由于“急政”的原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隋朝的社会矛盾;
B项方便了隋炀帝下江南错误,不符合题意,方便隋炀帝下江南是其直接作用,但从历史发展整体来看微不足道,不是主要作用;
C项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符合题意;
D项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错误,不符合题意,加速隋朝的灭亡是他的客观影响,不是主要作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内容。解题关键是知道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相关知识。
?
13.【答案】
A
【考点】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重要科技成果的有关知识。根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章算术》的作者不是祖冲之,③说法不正确;《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张仲景,④说法不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重要科技成果的识记。
14.【答案】
C
【考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南下的曹军迅速前进,刘备见曹军人数众多,便联合孙权抗曹。双方组成五万人的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为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赤壁之战的识记。
15.【答案】
B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由表中可以看出,由西汉至唐代再至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数不断增加。联系所学可知,北方人口的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AC两项对材料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
B项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说法错误,回族形成是元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关键是掌握古代江南经济的开发的史实。
16.【答案】
C
【考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究其“短命”的原因,不包括下列的晋惠帝是一个暴君,实行暴政。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ABD三项都是西晋灭亡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晋惠帝是一个暴君,实行暴政不是西晋灭亡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晋灭亡的原因。需要全面分析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
?
17.【答案】
D
【考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征服意大利半岛”、“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恺撒夺取政权”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通过三次布匿战争,灭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行官和地方总督的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夺取政权,由此可知,题干描述的事件是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ABC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事件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可能是学习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共和国及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
18.【答案】
A
【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据学可知,雅典全体公民享有民主,但奴隶,外邦人和妇女没有公民权。只有成年男性真正享有民主权利。
A项成年男性公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符合题意;
B项妇女、外邦人、儿童不具备民主权利,不符合题意;
C项城邦上层贵族错误,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平民可以参政议政、而不是贵族政治,不符合题意;
D项五百人会议成员是在雅典成年男性公民中选拔出来,不能代表全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
?
19.【答案】
D
【考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概括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出现了北方的食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民族融合导致北方的饮食文化也随之带到了南方。
AB两项南方人口增多、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北人南迁的影响不是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不符合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
D项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是出现题干现象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口南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掌握人口南迁影响的相关知识。
?
20.【答案】
A
【考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共和进入帝国时代。屋大维是公元前30年掌权的,然后在公元前27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就标志着罗马的帝国时代到来。
A项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屋大维,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罗马帝国的建立,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
二、>综合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21.【答案】
(1)①埃及古;②古巴比伦;③古印度;④古中国。
(2)①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法。②楔形文字,《汉穆拉比法典》。③阿拉伯数字,佛教。④汉字,四大发明。
(3)战争与和平把阿拉伯数字传到世界,把中国四大发明传到欧洲。
【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布在非洲大陆上的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分布在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分布在南亚上的文明古国是古印度,最后位于黄河流域的是古中国。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主要是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法;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汉穆拉比法典》;古印度:阿拉伯数字,佛教;古中国:甲骨文、青铜器、长城。
(3)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文明交流方式包括暴力交流与和平交流。第二问: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的使者,他把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播到欧洲,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带到欧洲,推动欧洲文明向前发展。
故答案为:(1)①埃及古;②古巴比伦;③古印度;④古中国。
(2)①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法。②楔形文字,《汉穆拉比法典》。③阿拉伯数字,佛教。④汉字,四大发明。
(3)战争与和平把阿拉伯数字传到世界,把中国四大发明传到欧洲。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古代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阿拉伯国家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答案】
(1)仁;仁政
(2)焚书坑儒。
消极作用: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一状况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4)科举制。
历史影响:科举制度
确立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提高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考点】百家争鸣,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孟是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子核心主张是仁,孟子主张施行仁政。
(2)根据材料焚烧书籍坑杀儒生等关键信息可知,该事件是焚书坑儒。第二问:虽然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是摧毁了许多文化典籍,毁灭了许多宝贵的先秦文化、钳制了人民思想,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焚书坑儒结果:是对文化的一次重大破坏,使儒学的发展遭受了打击。
(3)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政策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4)第一问:根据“金榜”这一关键词可知,指的是科举制。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等。
故答案为:(1)仁;仁政。
(2)焚书坑儒。消极作用: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一状况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4)科举制。历史影响:科举制度
确立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提高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秦始皇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科举制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百家争鸣、秦始皇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23.【答案】
(1)历史事件:商鞅变法。
改革措施:郡县制。
(2)推恩令,刺史制度,司隶校尉。
(3)图1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图2:三省六部制。
优越性: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由材料“(鞅)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建立县制的措施,即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由材料“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推恩令的颁布,解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解决了王国问题。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首创了刺史制度。
(3)图1是秦朝行政制度示意图,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图2是三省六部制度示意图,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中,各机构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能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等。
故答案为:(1)历史事件:商鞅变法。改革措施:郡县制。
(2)推恩令,刺史制度,司隶校尉。
(3)图1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图2:三省六部制。优越性: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和三省六部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和三省六部制的有关知识。
24.【答案】
(1)作用: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或物品交流。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2)北魏孝文帝改革。
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3)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对促进汉藏两族经济文化交流、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一视同仁的开放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考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北方的民族融合,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从西来”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或物品交流。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在位时,进行了改革。规定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元。这一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3)根据材料“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给西藏的粮食打下坚实的基础。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手工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经济文化交流、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可知唐太宗实行。正因为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称他为“天可汗”。
故答案为:(1)作用: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或物品交流。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2)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3)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对促进汉藏两族经济文化交流、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一视同仁的开放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唐朝的民族关系等知识。掌握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唐朝的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重点分析材料内容。
?
25.【答案】
(1)时代特点:开放,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
(2)唐玄宗。
措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重用贤能。
(3)玄奘;《大唐西域记》。
(4)诗圣;王羲之、谢灵运、李白、白居易。
【考点】开元盛世,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1)“粟特人在‘靖安司’当职,西域小贩向长安贵妇出售表悲石,袄教、景教等同驻长安……”说明唐长安是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反映出唐朝开放兼容,中西融合,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中“开元”可知,描绘的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玄宗政治经验丰富,他整顿吏治,重用贤臣。大力发展经济等。
(3)根据西行取经可知他是玄奘。他的著作是《大唐西域记》。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被称为诗圣。在美丽的新昌留下足迹的还有王羲之、谢灵运、李白、白居易。
故答案为:(1)时代特点:开放,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
(2)唐玄宗。措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重用贤能。
(3)玄奘;《大唐西域记》。
(4)诗圣;王羲之、谢灵运、李白、白居易。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时代特点、开元盛世、玄奘西行、唐诗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