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慈溪市附海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月考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慈溪市附海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月考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慈溪市附海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月考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慈溪月考)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2.(2019九上·慈溪月考)下列有关抗日战争说法正确的有(  )
①“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②彭德怀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③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④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9九上·慈溪月考)“新”相较于“旧”而存在,历史总是在新旧交替中前行。距今100多前,一批知识分子就曾经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伐旧倡新的运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胡适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这种死的语言并不能产生有活力的文学。为此,他认为新文化运动要(  )
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 C.提倡白话文 D.提倡新道德
(2)如果在较长的历史视域中审视这场思想文化界的剧烈变革,那么与此前泱泱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相比,这场以反传统为旗帜的文化运动主要“新”在(  )
A.追求民族独立 B.宣传民主共和
C.提倡民主科学 D.主张暴力革命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①交战的双方是帝国主义国家 ②战争深层次的原因是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③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瓜分世界 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2019九上·温岭期中)1945年8月,毛泽东飞抵重庆。众多媒体纷纷赞誉“好像在阴暗的天空中忽然放出来一道光明”,是“历史和人民的喜讯”。这表明当时(  )
①国内格局依然动荡不安
②国民党真诚求合作
③共产党实力强于国民党
④人民迫切期盼和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9九上·慈溪月考)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是民主革命时期两次典型的学生运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C.都是针对当时的形势开展的 D.青年学生都起了先锋作用
7.(2019九上·慈溪月考)孙中山曾说:“我们中国先是误于说我中国四千年来的文明很好,不肯改革,于今也都晓得不能用,定要取法于人。我们绝不要随天演的变更,定要为人事的变更,其进步方速。”下列体现孙中山“取法于人”、促进中国“进步方速”的作为有(  )
①提出三民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的政府 ②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③促成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主张民主革命,实行民主共和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
8.(2019九上·慈溪月考)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序号 时间 毛泽东年谱(部分)
① 1920年11月间 应陈独秀函约,创建长沙共产主义组织
② 1921年7月23日-8月初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③ 1927年8月7日 出席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④ 1928年11月25日 代表中共红四军前委给中央写报告,全面地总结井冈山斗争的革命经验
材料二: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没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
——摘编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我们的先人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949年)
(1)阅读年谱,指出佐证“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事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总结的井冈山斗争的革命经验”。
(3)结合材料三,运用相关史实证明“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一观点。
(4)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毛泽东的言行突出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9.(2019九上·慈溪月考)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已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影片截取了几十年动荡变迁的史实,从白鹿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中提示了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白鹿原》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鹿三:皇粮被抢了。 嘉轩:被谁抢了?
鹿三:当兵的。 子霖:皇帝都没了,皇粮交给谁呀,清家完了!
嘉轩:新皇帝年号叫啥? 子霖:叫大总统,年号民国。
根据对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话中的“皇帝”指的是哪位皇帝?“清家”指的是哪个朝代?
(2)对话中的的临时“大总统”是谁?这年间发生的革命及其标志分别是什么?
(3)这次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材料反映了这次革命有何重要意义?
10.(2019九上·慈溪月考)图片是另一种历史语言,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抗战时期民众的什么心声? 图二所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这次战事对中国的抗日有什么影响?
(2)概括指出图三中炮火中的阅兵式出现的背景。这次红场阅兵有何意义?
(3)图四《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组织的建立?此后,签署宣言的国家加强了政治上的互相合作,军事上的互相配合。请各举一史实。
(4)以上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学技术”指的是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制度”指的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以变法图强为口号,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学思想”指的是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的先后顺序应该为④③②①。
B项④③②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知识。题干中“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七七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从此开始,①错误;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②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③正确;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④正确。
D项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1)C
(2)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 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概念,主张新文学,提倡使用白话文。
ABD三项不是胡适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C项提倡白话文是胡适的主张,符合题意;
(2)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追求民族独立、民主共和和主张暴力革命的都是辛亥革命
ABD三项不是新文化运动“新”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C项提倡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新”的表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性质的理解。
5.【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人民迫切期盼和平,当时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国内格局依然动荡不安。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为了在政治上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重庆谈判是国共双方在谈判桌上的政治较量。共产党在谈判中,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下,做出了一定的让步。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终于迫使蒋介石在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选项①④符合题意;国民党真诚求合作、共产党实力强于国民党,不符合史实;可排除选项②③;因此只有选项①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题干信息“1945年8月,毛泽东飞抵重庆。众多媒体纷纷赞誉‘好像在阴暗的天空中忽然放出来一道光明’,是‘历史和人民的喜讯’”可知与重庆谈判相关。
6.【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华北事变
【解析】【分析】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一二 九运动是1935年抗日救国的示威游行,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所以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
ACD三项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表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要求具备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孙中山1925年逝世, 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所以②说法错误;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1937年,所以③说法错误。
D项①④能体现孙中山“取法于人”、促进中国“进步方速”的作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功绩。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的方法。
8.【答案】(1)①②。
(2)经验: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
(3)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旧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毛泽东,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材料能力。根据所学可知,①②反映了共产主义组织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况,共产主义组织为一大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诞生,故①②能够佐证“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2)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材料能力。根据材料“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可知工农武装割据;“没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体现了开展土地革命。
(3)本题考查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概况能力。结合新民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结束了旧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4)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毛泽东的言行突出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1)①②。
(2)经验: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
(3)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旧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爱国主义精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围绕“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综合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工农武装割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9.【答案】(1)溥仪(宣统帝);清朝。
(2)孙中山;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体现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背景知识。分析材料得知,此对话发生在辛亥革命后,所以,当时的皇帝是溥仪(宣统帝)。辛亥革命前是清朝,“清家”指的是清朝。
(2)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相关知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标志性事件。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性质及意义的理解。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故答案为:(1)溥仪(宣统帝);清朝。
(2)孙中山;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体现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1)心声:军民联合抗战(或“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等符合图片主题即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它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2)德国突袭苏联,逼近莫斯科。振奋士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3)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政治上:召开雅尔塔会议或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军事上:诺曼底登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4)反抗法西斯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由图一文字“军”“民”“抗战力量”可以看出,漫画反映了军民联合抗战的史实。根据图二中的“北平”,联系所学知识,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突袭苏联,苏德战争全面爆发,德军很快逼近莫斯科,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首都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3)依据图三“《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紧扣题意“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结合所学列举出相关典型事例:政治上: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军事上:诺曼底登陆(或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或柏林战役中英、美、苏三军配合等)。
(4)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反映了反抗法西斯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主题。
故答案为:(1)心声:军民联合抗战(或“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等符合图片主题即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它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2)德国突袭苏联,逼近莫斯科。振奋士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3)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政治上:召开雅尔塔会议或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军事上:诺曼底登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4)反抗法西斯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 / 1浙江省慈溪市附海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月考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慈溪月考)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学技术”指的是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制度”指的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以变法图强为口号,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学思想”指的是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的先后顺序应该为④③②①。
B项④③②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知识。题干中“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2.(2019九上·慈溪月考)下列有关抗日战争说法正确的有(  )
①“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②彭德怀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③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④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七七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从此开始,①错误;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②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③正确;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④正确。
D项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2019九上·慈溪月考)“新”相较于“旧”而存在,历史总是在新旧交替中前行。距今100多前,一批知识分子就曾经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伐旧倡新的运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胡适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这种死的语言并不能产生有活力的文学。为此,他认为新文化运动要(  )
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 C.提倡白话文 D.提倡新道德
(2)如果在较长的历史视域中审视这场思想文化界的剧烈变革,那么与此前泱泱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相比,这场以反传统为旗帜的文化运动主要“新”在(  )
A.追求民族独立 B.宣传民主共和
C.提倡民主科学 D.主张暴力革命
【答案】(1)C
(2)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 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概念,主张新文学,提倡使用白话文。
ABD三项不是胡适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C项提倡白话文是胡适的主张,符合题意;
(2)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追求民族独立、民主共和和主张暴力革命的都是辛亥革命
ABD三项不是新文化运动“新”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C项提倡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新”的表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①交战的双方是帝国主义国家 ②战争深层次的原因是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③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瓜分世界 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性质的理解。
5.(2019九上·温岭期中)1945年8月,毛泽东飞抵重庆。众多媒体纷纷赞誉“好像在阴暗的天空中忽然放出来一道光明”,是“历史和人民的喜讯”。这表明当时(  )
①国内格局依然动荡不安
②国民党真诚求合作
③共产党实力强于国民党
④人民迫切期盼和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人民迫切期盼和平,当时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国内格局依然动荡不安。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为了在政治上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重庆谈判是国共双方在谈判桌上的政治较量。共产党在谈判中,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下,做出了一定的让步。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终于迫使蒋介石在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选项①④符合题意;国民党真诚求合作、共产党实力强于国民党,不符合史实;可排除选项②③;因此只有选项①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题干信息“1945年8月,毛泽东飞抵重庆。众多媒体纷纷赞誉‘好像在阴暗的天空中忽然放出来一道光明’,是‘历史和人民的喜讯’”可知与重庆谈判相关。
6.(2019九上·慈溪月考)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是民主革命时期两次典型的学生运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C.都是针对当时的形势开展的 D.青年学生都起了先锋作用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华北事变
【解析】【分析】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一二 九运动是1935年抗日救国的示威游行,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所以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
ACD三项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表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要求具备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
7.(2019九上·慈溪月考)孙中山曾说:“我们中国先是误于说我中国四千年来的文明很好,不肯改革,于今也都晓得不能用,定要取法于人。我们绝不要随天演的变更,定要为人事的变更,其进步方速。”下列体现孙中山“取法于人”、促进中国“进步方速”的作为有(  )
①提出三民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的政府 ②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③促成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主张民主革命,实行民主共和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孙中山1925年逝世, 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所以②说法错误;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1937年,所以③说法错误。
D项①④能体现孙中山“取法于人”、促进中国“进步方速”的作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功绩。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的方法。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
8.(2019九上·慈溪月考)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序号 时间 毛泽东年谱(部分)
① 1920年11月间 应陈独秀函约,创建长沙共产主义组织
② 1921年7月23日-8月初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③ 1927年8月7日 出席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④ 1928年11月25日 代表中共红四军前委给中央写报告,全面地总结井冈山斗争的革命经验
材料二: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没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
——摘编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我们的先人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949年)
(1)阅读年谱,指出佐证“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事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总结的井冈山斗争的革命经验”。
(3)结合材料三,运用相关史实证明“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一观点。
(4)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毛泽东的言行突出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答案】(1)①②。
(2)经验: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
(3)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旧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毛泽东,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材料能力。根据所学可知,①②反映了共产主义组织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况,共产主义组织为一大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诞生,故①②能够佐证“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2)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材料能力。根据材料“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可知工农武装割据;“没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体现了开展土地革命。
(3)本题考查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概况能力。结合新民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结束了旧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4)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毛泽东的言行突出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1)①②。
(2)经验: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
(3)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旧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爱国主义精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围绕“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综合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工农武装割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9.(2019九上·慈溪月考)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已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影片截取了几十年动荡变迁的史实,从白鹿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中提示了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白鹿原》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鹿三:皇粮被抢了。 嘉轩:被谁抢了?
鹿三:当兵的。 子霖:皇帝都没了,皇粮交给谁呀,清家完了!
嘉轩:新皇帝年号叫啥? 子霖:叫大总统,年号民国。
根据对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话中的“皇帝”指的是哪位皇帝?“清家”指的是哪个朝代?
(2)对话中的的临时“大总统”是谁?这年间发生的革命及其标志分别是什么?
(3)这次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材料反映了这次革命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溥仪(宣统帝);清朝。
(2)孙中山;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体现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背景知识。分析材料得知,此对话发生在辛亥革命后,所以,当时的皇帝是溥仪(宣统帝)。辛亥革命前是清朝,“清家”指的是清朝。
(2)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相关知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标志性事件。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性质及意义的理解。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故答案为:(1)溥仪(宣统帝);清朝。
(2)孙中山;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体现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019九上·慈溪月考)图片是另一种历史语言,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抗战时期民众的什么心声? 图二所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这次战事对中国的抗日有什么影响?
(2)概括指出图三中炮火中的阅兵式出现的背景。这次红场阅兵有何意义?
(3)图四《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组织的建立?此后,签署宣言的国家加强了政治上的互相合作,军事上的互相配合。请各举一史实。
(4)以上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1)心声:军民联合抗战(或“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等符合图片主题即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它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2)德国突袭苏联,逼近莫斯科。振奋士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3)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政治上:召开雅尔塔会议或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军事上:诺曼底登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4)反抗法西斯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由图一文字“军”“民”“抗战力量”可以看出,漫画反映了军民联合抗战的史实。根据图二中的“北平”,联系所学知识,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突袭苏联,苏德战争全面爆发,德军很快逼近莫斯科,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首都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3)依据图三“《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紧扣题意“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结合所学列举出相关典型事例:政治上: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军事上:诺曼底登陆(或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或柏林战役中英、美、苏三军配合等)。
(4)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反映了反抗法西斯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主题。
故答案为:(1)心声:军民联合抗战(或“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等符合图片主题即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它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2)德国突袭苏联,逼近莫斯科。振奋士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3)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政治上:召开雅尔塔会议或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军事上:诺曼底登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4)反抗法西斯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