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诸暨市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2019五上·诸暨期末)树上的苹果往下落,水往低处流是因为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答案】正确【知识点】重力【解析】【解答】苹果和流水的运动都是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任何物体在地球上上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2.(2019五上·诸暨期末)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但是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答案】错误【知识点】草地中的生物与环境【解析】【解答】环境影响生物,生物的各种活动也会影响周围的环境。【分析】环境对生物具有选择作用,生物对环境也有一定的作用。3.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一个光源。( )【答案】错误【解析】【解答】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它是反射太阳光,所以不是光源。【分析】本题考查光源的例子。4.(2019五上·诸暨期末)在大自然中,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多种生物。( )【答案】正确【知识点】生物多样性【解析】【解答】每一种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就是保护生态系统。【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5.(2019五上·诸暨期末)“形影不离”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答案】正确【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解答】“形影不离”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光是研制现场传播的,当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的背面形成影子。6.(2019五上·诸暨期末)给小车装上动力时,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运动得也越快。( )【答案】正确【知识点】弹力【解析】【解答】给小车装上动力时,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运动得也越快。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橡皮筋的弹性形变越大,小车受到的弹力就越大。7.(2019五上·诸暨期末)如果在一个瓶子里装上水,然后放入田螺、小鱼、小虾,这样就做好了一个生态瓶。( )【答案】错误【知识点】制作生态瓶;生态瓶的应用【解析】【解答】一个生态瓶中不能只有动物,还需要一定数量的植物。【分析】植物是生态中的生产者,是最关键的环节。8.(2019五上·诸暨期末)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答案】正确【知识点】风化【解析】【解答】岩石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破碎的现象叫做风化。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9.在做物体滑动和滚动摩擦力大小对比实验中,物体的重量应该保持不变。( )【答案】正确【解析】【解答】滑动和滚动摩擦力大小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一个滑动,一个滚动,其他条件不变,重量应该要保持不变。【分析】本题考查滑动和滚动摩擦力大小对比实验。10.(2019五上·诸暨期末)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核运动有关。( )【答案】错误【知识点】地壳的运动【解析】【解答】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分析】火山活动与地核运动无关。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1.(2019五上·诸暨期末)蚯蚓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中。A.阴暗潮湿 B.阴暗明亮 C.干燥明亮【答案】A【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解析】【解答】蚯蚓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A现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蚯蚓属于环节类动物,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12.(2019五上·诸暨期末)增加生态瓶中小鱼的数量,单位时间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这是因为( )。A.水中的食物减少 B.水中的温度升高了 C.水中的氧气不够了【答案】C【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维护生态平衡【解析】【解答】水中小鱼数量增加,需要的氧气量也增加,水中溶解的氧气不足,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分析】小鱼上浮是因为生态瓶中的氧气数目较少。13.(2017五上·罗湖期末)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我们可以写出食物链: ( )A.螳螂→蝉→黄雀B.蝉→螳螂→黄雀C.树→蝉→螳螂→黄雀【答案】C【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并且在生态系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根据它们在能量和物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归纳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类。(注意,食物链中不含有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14.(2019五上·诸暨期末)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B.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C.沙尘暴经常出现在我国的南方,影响人们的生活【答案】C【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解答】沙尘暴经常出现在我国的北方。【分析】沙尘暴是沙暴 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15.(2019五上·诸暨期末)不能把光线会聚起来的是(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答案】A【知识点】放大镜;凸透镜;光的反射【解析】【解答】平面镜只有反射光线的作用,没有会聚作用。【分析】凹面镜和凸透镜都具有汇聚光线的作用。16.(2019五上·诸暨期末)在灯光下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姿态,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墙靠拢时,在墙上的手影将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答案】B【知识点】影子【解析】【解答】光源距离物体越远,影子就越小。B现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影子的大小与光源的距离有关。17.(2019五上·诸暨期末)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适合的是(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答案】C【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解答】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逃离,而不应在窗边呼救。C现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18.(2019五上·诸暨期末)我们在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时,盒子的盖用了一层塑料薄膜覆盖,其主要目的是( )。A.方便观看里面的情况B.减少盒内的热量向外辐射C.美观【答案】B【知识点】太阳能【解析】【解答】盒子的盖用了一层塑料薄膜覆盖的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B现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物体的导热能力越差散热能力保温能力就越强。19.(2019五上·诸暨期末)如果世界上不存在一切摩擦,那么下列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A.拿不住筷子B.运动着的汽车停不下来C.物体将飘浮在空中【答案】C【知识点】摩擦力【解析】【解答】物体失去重力会飘浮在空中。【分析】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0.(2019五上·诸暨期末)种子发芽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现象是( )。A.长出嫩芽 B.种子膨大 C.种皮破裂【答案】B【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解析】【解答】种子发芽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现象是种子鹏达。B现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种子在发芽之前会泡在水中,体积就会胀大。21.(2019五上·诸暨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食物网B.北方沙尘暴增多与人类活动无关C.保护动植物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措施之一【答案】B【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解答】沙尘暴增多与人类过度开发有关。【分析】沙尘暴的形成以及近年来增大的现象是主要是人类的行为造成的。22.(2019五上·诸暨期末)关于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B.缓坡处水流速度较大C.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答案】C【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解析】【解答】陡坡处,土壤容易被侵蚀;缓坡处的水流速度较小。【分析】流水对土壤具有冲刷和腐蚀的作用。23.(2019五上·诸暨期末)( )河床一般会堆积了许多的鹅卵石。A.上游 B.中游 C.下游【答案】B【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解析】【解答】河流上游一般会有大石块,中游会有许多鹅卵石,下游沉积着细沙。【分析】流水对岩石具有冲刷作用。24.(2019五上·诸暨期末)诸暨主要属于下列哪种地形特点( )。A.丘陵 B.高原 C.山地【答案】A【知识点】地形、地貌【解析】【解答】诸暨主要属于丘陵。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丘陵,为世界五大陆地基本地形之一,是指地球岩石圈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 ,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25.(2019五上·诸暨期末)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 )牛。A.5N B.0.5N C.50N【答案】B【知识点】重力【解析】【解答】鸡蛋的重力约为0.5N。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大小有关。26.(2019五上·诸暨期末)2018年11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网组卫星。火箭发射时,是靠( )向前运动的。A.摩擦力 B.重力 C.反冲力【答案】C【知识点】反冲力【解析】【解答】火箭内部燃料燃烧,向下喷气,火箭上升,说明火箭是靠反冲力运动的。【分析】一个物体喷出气体、液体或者固体时,被喷出的物体就会产生一个反方向的推力,这个推力就叫做反冲力。三、连线画图题(共10分)27.(2019五上·诸暨期末)植物与环境【答案】【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解析】【解答】松树是针叶,生长在山地;仙人掌是叶刺,生长在沙漠。【分析】不同的生物为适宜环境所以进化出不同的特征。28.(2019五上·诸暨期末)连接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英国科学家牛顿 红外线英国科学家赫歇耳 七色光德国物理学家约翰·里特尔 紫外线万有引力【答案】【知识点】力的概念;光与热【解析】【解答】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和七色光;英国科学家赫歇尔大限了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约翰里特尔发现了紫外线。【分析】科学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为我们做出来伟大的贡献。29.(2019五上·诸暨期末)请画出潜望镜的光线传播示意图:【答案】【知识点】制作潜望镜【解析】【解答】潜望镜的光线是从一个镜子传播到另一个镜子。【分析】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其构造与普通地上望远镜相同,唯另加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潜望镜常用于潜水艇,坑道和坦克内用以观察敌情。四、实验探究题(共38分)30.(2019五上·诸暨期末)如图是小明在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中的实验计划。实验计划 问题: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相同条件:水分,空气,数量和大小相同的两组绿豆种子等不同条件:……实验方法:一组种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组种子放在黑暗的地方。(1)实验计划中,不同的条件是________。A.阳光 B.空气 C.水(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组种子不能少于_________。A.1粒 B.3粒 C.50粒(3)如果本次实验成功,小明可以发现_________。A.种子发芽需要水分B.种子发芽需要阳光C.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4)小明又做了其他实验,总结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_________。A.水分和空气 B.水分、空气、温度 C.水分和阳光【答案】(1)A(2)B(3)C(4)B【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解答】(1)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阳关;(2)为使种子能够发芽,应该放至少3粒种子;(3)如果实验成功,会出现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的结论;(4)小明又做了其他实验,总结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水分、空气、温度 。【分析】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以及氧气和养料等。31.(2019五上·诸暨期末)小刚把不同颜色的纸对折做成纸袋状,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在阳光下,记录下每隔两分钟的温度,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温度℃ 纸的种类 0分钟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黑色 21 23 25 26 27 28红色 21 22 23 23 24 24白色 21 21 22 22 23 23(1)小刚研究的是( )对吸热能力的影响。A.物体的颜色B.物体的摆放方式C.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2)在实验中我们发现:10分钟内升温最快的是 色纸袋,升温最慢的是 色纸袋。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深色物体吸热能力 ,反光能力 (填“强”或“弱”)。(3)如果要让纸袋升温更快,应该怎么放?( )A.与地面平行 B.与地面垂直 C.与阳光垂直【答案】(1)A(2)黑;白;强;弱(3)C【知识点】光与热【解析】【解答】(1)小刚研究的是颜色对物体吸热能力的影响;(2)黑色升温的速度最快,白色升温的速度是最慢的;(3)要让纸袋升温更快,应该将物体与阳光垂直放置。【分析】物体吸热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颜色以及与阳光的放置角度有关。32.(2019五上·诸暨期末)“爱迪生”科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土地坡度对侵蚀的影响”的模拟实验。首先,他们用土壤在塑料盒上分别建造有平缓斜面和陡峭悬崖的地形,塑料盒一端倾斜,下面各用脸盆接水。然后用喷水器在两种坡度上分别喷洒相同的水,进行观察。请回答下列问题:(1)模拟实验中流入脸盆的水很浑浊,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 )。A.石块 B.土壤生物 C.泥沙(2)在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土地坡度对侵蚀的影响是怎样的?( )。A.缓坡陡坡对侵蚀影响差不多B.土地坡度大,侵蚀较严重C.土地坡度小,侵蚀较严重(3)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下列哪种地形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 )。A.山地 B.平原 C.盆地(4)在对“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的探究中,除了本次实验研究的“土地坡度大小”因素外,我们还可以猜测 和 等因素也会影响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答案】(1)C(2)B(3)A(4)有无植被;降水量大小【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土壤的作用【解析】【解答】(1)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所以脸盆中的水会浑浊;(2)土地坡度大,流水对土壤侵蚀较严重 ;(3)山地坡度大,流水对土壤侵蚀较严重;(4)有无植被以及降水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土地的侵蚀程度。【分析】流水对土壤具有冲刷和沉积的作用。33.(2019五上·诸暨期末)“力学”探索小组同学在测量放有钩码的木盒在不同的接触面(光滑桌面上与毛巾上)匀速拉动时摩擦力的大小,做法如图所示,数据记录见表格,请回答下列问题。接触面光滑程度 摩擦力大小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光滑的桌面 0.7N 0.7N 0.7N毛巾 1.2N 1.2N 1.2N(1)上图中,拉动木盒向右匀速运动时,木盒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有( )。①重力 ②拉力 ③摩擦力 ④反冲力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2)在上述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B.手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C.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从实验数据中发现,接触面越粗糙,拉动木盒时的摩擦力( )。A.越大 B.越小 C.不变(4)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在木盒上再减少钩码,测得的摩擦力会( )。A.增大 B.减小 C.不变(5)本次试验中,应选用下列哪一个量程的弹簧测力计( )。A.2.5N B.5N C.10N(6)有三位同学在争论关于“摩擦力”的问题,你认为谁的看法是正确的?( )。A.小强说:“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都是有利的。”B.小红说:“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都是有害的。”C.小丁说:“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既有利的一面,又有害的一面。”【答案】(1)A(2)B(3)A(4)B(5)A(6)C【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解析】【解答】(1)拉动木盒向右匀速运动时,木盒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有拉力和摩擦力;(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该水平拉测力计;(3)接触面越粗糙,拉动木盒时的摩擦力越大;(4)如果在木盒上再减少钩码,测得的摩擦力会减少;(5)选用的量程越接近物体的力,测得的误差就越小;(6)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既有利的一面,又有害的一面。【分析】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滚动摩擦、滑动摩擦三种。1 / 1浙江省诸暨市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2019五上·诸暨期末)树上的苹果往下落,水往低处流是因为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2.(2019五上·诸暨期末)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但是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3.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一个光源。( )4.(2019五上·诸暨期末)在大自然中,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多种生物。( )5.(2019五上·诸暨期末)“形影不离”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6.(2019五上·诸暨期末)给小车装上动力时,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运动得也越快。( )7.(2019五上·诸暨期末)如果在一个瓶子里装上水,然后放入田螺、小鱼、小虾,这样就做好了一个生态瓶。( )8.(2019五上·诸暨期末)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9.在做物体滑动和滚动摩擦力大小对比实验中,物体的重量应该保持不变。( )10.(2019五上·诸暨期末)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核运动有关。(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1.(2019五上·诸暨期末)蚯蚓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中。A.阴暗潮湿 B.阴暗明亮 C.干燥明亮12.(2019五上·诸暨期末)增加生态瓶中小鱼的数量,单位时间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这是因为( )。A.水中的食物减少 B.水中的温度升高了 C.水中的氧气不够了13.(2017五上·罗湖期末)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我们可以写出食物链: ( )A.螳螂→蝉→黄雀B.蝉→螳螂→黄雀C.树→蝉→螳螂→黄雀14.(2019五上·诸暨期末)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B.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C.沙尘暴经常出现在我国的南方,影响人们的生活15.(2019五上·诸暨期末)不能把光线会聚起来的是(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16.(2019五上·诸暨期末)在灯光下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姿态,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墙靠拢时,在墙上的手影将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17.(2019五上·诸暨期末)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适合的是(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18.(2019五上·诸暨期末)我们在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时,盒子的盖用了一层塑料薄膜覆盖,其主要目的是( )。A.方便观看里面的情况B.减少盒内的热量向外辐射C.美观19.(2019五上·诸暨期末)如果世界上不存在一切摩擦,那么下列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A.拿不住筷子B.运动着的汽车停不下来C.物体将飘浮在空中20.(2019五上·诸暨期末)种子发芽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现象是( )。A.长出嫩芽 B.种子膨大 C.种皮破裂21.(2019五上·诸暨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食物网B.北方沙尘暴增多与人类活动无关C.保护动植物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措施之一22.(2019五上·诸暨期末)关于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B.缓坡处水流速度较大C.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23.(2019五上·诸暨期末)( )河床一般会堆积了许多的鹅卵石。A.上游 B.中游 C.下游24.(2019五上·诸暨期末)诸暨主要属于下列哪种地形特点( )。A.丘陵 B.高原 C.山地25.(2019五上·诸暨期末)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 )牛。A.5N B.0.5N C.50N26.(2019五上·诸暨期末)2018年11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网组卫星。火箭发射时,是靠( )向前运动的。A.摩擦力 B.重力 C.反冲力三、连线画图题(共10分)27.(2019五上·诸暨期末)植物与环境28.(2019五上·诸暨期末)连接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英国科学家牛顿 红外线英国科学家赫歇耳 七色光德国物理学家约翰·里特尔 紫外线万有引力29.(2019五上·诸暨期末)请画出潜望镜的光线传播示意图:四、实验探究题(共38分)30.(2019五上·诸暨期末)如图是小明在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中的实验计划。实验计划 问题: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相同条件:水分,空气,数量和大小相同的两组绿豆种子等不同条件:……实验方法:一组种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组种子放在黑暗的地方。(1)实验计划中,不同的条件是________。A.阳光 B.空气 C.水(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组种子不能少于_________。A.1粒 B.3粒 C.50粒(3)如果本次实验成功,小明可以发现_________。A.种子发芽需要水分B.种子发芽需要阳光C.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4)小明又做了其他实验,总结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_________。A.水分和空气 B.水分、空气、温度 C.水分和阳光31.(2019五上·诸暨期末)小刚把不同颜色的纸对折做成纸袋状,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在阳光下,记录下每隔两分钟的温度,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温度℃ 纸的种类 0分钟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黑色 21 23 25 26 27 28红色 21 22 23 23 24 24白色 21 21 22 22 23 23(1)小刚研究的是( )对吸热能力的影响。A.物体的颜色B.物体的摆放方式C.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2)在实验中我们发现:10分钟内升温最快的是 色纸袋,升温最慢的是 色纸袋。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深色物体吸热能力 ,反光能力 (填“强”或“弱”)。(3)如果要让纸袋升温更快,应该怎么放?( )A.与地面平行 B.与地面垂直 C.与阳光垂直32.(2019五上·诸暨期末)“爱迪生”科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土地坡度对侵蚀的影响”的模拟实验。首先,他们用土壤在塑料盒上分别建造有平缓斜面和陡峭悬崖的地形,塑料盒一端倾斜,下面各用脸盆接水。然后用喷水器在两种坡度上分别喷洒相同的水,进行观察。请回答下列问题:(1)模拟实验中流入脸盆的水很浑浊,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 )。A.石块 B.土壤生物 C.泥沙(2)在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土地坡度对侵蚀的影响是怎样的?( )。A.缓坡陡坡对侵蚀影响差不多B.土地坡度大,侵蚀较严重C.土地坡度小,侵蚀较严重(3)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下列哪种地形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 )。A.山地 B.平原 C.盆地(4)在对“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的探究中,除了本次实验研究的“土地坡度大小”因素外,我们还可以猜测 和 等因素也会影响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33.(2019五上·诸暨期末)“力学”探索小组同学在测量放有钩码的木盒在不同的接触面(光滑桌面上与毛巾上)匀速拉动时摩擦力的大小,做法如图所示,数据记录见表格,请回答下列问题。接触面光滑程度 摩擦力大小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光滑的桌面 0.7N 0.7N 0.7N毛巾 1.2N 1.2N 1.2N(1)上图中,拉动木盒向右匀速运动时,木盒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有( )。①重力 ②拉力 ③摩擦力 ④反冲力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2)在上述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B.手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C.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从实验数据中发现,接触面越粗糙,拉动木盒时的摩擦力( )。A.越大 B.越小 C.不变(4)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在木盒上再减少钩码,测得的摩擦力会( )。A.增大 B.减小 C.不变(5)本次试验中,应选用下列哪一个量程的弹簧测力计( )。A.2.5N B.5N C.10N(6)有三位同学在争论关于“摩擦力”的问题,你认为谁的看法是正确的?( )。A.小强说:“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都是有利的。”B.小红说:“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都是有害的。”C.小丁说:“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既有利的一面,又有害的一面。”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正确【知识点】重力【解析】【解答】苹果和流水的运动都是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任何物体在地球上上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2.【答案】错误【知识点】草地中的生物与环境【解析】【解答】环境影响生物,生物的各种活动也会影响周围的环境。【分析】环境对生物具有选择作用,生物对环境也有一定的作用。3.【答案】错误【解析】【解答】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它是反射太阳光,所以不是光源。【分析】本题考查光源的例子。4.【答案】正确【知识点】生物多样性【解析】【解答】每一种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就是保护生态系统。【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5.【答案】正确【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解答】“形影不离”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光是研制现场传播的,当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的背面形成影子。6.【答案】正确【知识点】弹力【解析】【解答】给小车装上动力时,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运动得也越快。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橡皮筋的弹性形变越大,小车受到的弹力就越大。7.【答案】错误【知识点】制作生态瓶;生态瓶的应用【解析】【解答】一个生态瓶中不能只有动物,还需要一定数量的植物。【分析】植物是生态中的生产者,是最关键的环节。8.【答案】正确【知识点】风化【解析】【解答】岩石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破碎的现象叫做风化。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9.【答案】正确【解析】【解答】滑动和滚动摩擦力大小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一个滑动,一个滚动,其他条件不变,重量应该要保持不变。【分析】本题考查滑动和滚动摩擦力大小对比实验。10.【答案】错误【知识点】地壳的运动【解析】【解答】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分析】火山活动与地核运动无关。11.【答案】A【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解析】【解答】蚯蚓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A现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蚯蚓属于环节类动物,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12.【答案】C【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维护生态平衡【解析】【解答】水中小鱼数量增加,需要的氧气量也增加,水中溶解的氧气不足,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分析】小鱼上浮是因为生态瓶中的氧气数目较少。13.【答案】C【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并且在生态系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根据它们在能量和物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归纳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类。(注意,食物链中不含有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14.【答案】C【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解答】沙尘暴经常出现在我国的北方。【分析】沙尘暴是沙暴 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15.【答案】A【知识点】放大镜;凸透镜;光的反射【解析】【解答】平面镜只有反射光线的作用,没有会聚作用。【分析】凹面镜和凸透镜都具有汇聚光线的作用。16.【答案】B【知识点】影子【解析】【解答】光源距离物体越远,影子就越小。B现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影子的大小与光源的距离有关。17.【答案】C【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解答】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逃离,而不应在窗边呼救。C现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18.【答案】B【知识点】太阳能【解析】【解答】盒子的盖用了一层塑料薄膜覆盖的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B现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物体的导热能力越差散热能力保温能力就越强。19.【答案】C【知识点】摩擦力【解析】【解答】物体失去重力会飘浮在空中。【分析】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0.【答案】B【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解析】【解答】种子发芽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现象是种子鹏达。B现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种子在发芽之前会泡在水中,体积就会胀大。21.【答案】B【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解答】沙尘暴增多与人类过度开发有关。【分析】沙尘暴的形成以及近年来增大的现象是主要是人类的行为造成的。22.【答案】C【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解析】【解答】陡坡处,土壤容易被侵蚀;缓坡处的水流速度较小。【分析】流水对土壤具有冲刷和腐蚀的作用。23.【答案】B【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解析】【解答】河流上游一般会有大石块,中游会有许多鹅卵石,下游沉积着细沙。【分析】流水对岩石具有冲刷作用。24.【答案】A【知识点】地形、地貌【解析】【解答】诸暨主要属于丘陵。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丘陵,为世界五大陆地基本地形之一,是指地球岩石圈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 ,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25.【答案】B【知识点】重力【解析】【解答】鸡蛋的重力约为0.5N。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大小有关。26.【答案】C【知识点】反冲力【解析】【解答】火箭内部燃料燃烧,向下喷气,火箭上升,说明火箭是靠反冲力运动的。【分析】一个物体喷出气体、液体或者固体时,被喷出的物体就会产生一个反方向的推力,这个推力就叫做反冲力。27.【答案】【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解析】【解答】松树是针叶,生长在山地;仙人掌是叶刺,生长在沙漠。【分析】不同的生物为适宜环境所以进化出不同的特征。28.【答案】【知识点】力的概念;光与热【解析】【解答】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和七色光;英国科学家赫歇尔大限了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约翰里特尔发现了紫外线。【分析】科学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为我们做出来伟大的贡献。29.【答案】【知识点】制作潜望镜【解析】【解答】潜望镜的光线是从一个镜子传播到另一个镜子。【分析】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其构造与普通地上望远镜相同,唯另加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潜望镜常用于潜水艇,坑道和坦克内用以观察敌情。30.【答案】(1)A(2)B(3)C(4)B【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解答】(1)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阳关;(2)为使种子能够发芽,应该放至少3粒种子;(3)如果实验成功,会出现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的结论;(4)小明又做了其他实验,总结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水分、空气、温度 。【分析】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以及氧气和养料等。31.【答案】(1)A(2)黑;白;强;弱(3)C【知识点】光与热【解析】【解答】(1)小刚研究的是颜色对物体吸热能力的影响;(2)黑色升温的速度最快,白色升温的速度是最慢的;(3)要让纸袋升温更快,应该将物体与阳光垂直放置。【分析】物体吸热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颜色以及与阳光的放置角度有关。32.【答案】(1)C(2)B(3)A(4)有无植被;降水量大小【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土壤的作用【解析】【解答】(1)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所以脸盆中的水会浑浊;(2)土地坡度大,流水对土壤侵蚀较严重 ;(3)山地坡度大,流水对土壤侵蚀较严重;(4)有无植被以及降水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土地的侵蚀程度。【分析】流水对土壤具有冲刷和沉积的作用。33.【答案】(1)A(2)B(3)A(4)B(5)A(6)C【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解析】【解答】(1)拉动木盒向右匀速运动时,木盒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有拉力和摩擦力;(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该水平拉测力计;(3)接触面越粗糙,拉动木盒时的摩擦力越大;(4)如果在木盒上再减少钩码,测得的摩擦力会减少;(5)选用的量程越接近物体的力,测得的误差就越小;(6)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既有利的一面,又有害的一面。【分析】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滚动摩擦、滑动摩擦三种。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诸暨市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诸暨市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