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道法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道法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道法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长兴期中)19世纪末,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这段材料可用来论证(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
B.三国同盟形成的必要性
C.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D.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的原因
2.(2019九上·长兴期中)钱玄同,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民国六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他提出“文神学之用真(典故)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据此回答问题。
(1)判断出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的时间是(  )
A.1916年 B.1917年 C.1918年 D.1919年
(2)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与当时社会上正在兴起的主张一致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近代以来,上海始终处于中国发展的前沿。她也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变迁。以下内容与上海有关的是(  )
①辛亥革命的开始 ②五四运动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红军长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2019九上·长兴期中)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奥情。”此电文的背景是(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革命根据地在农村纷纷建立
C.新文化运动广泛开展 D.武昌起义后各省份反清独立
5.(2019九上·长兴期中)珍贵的照片给我们留下了历史的记忆。下列照片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③①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6.(2016九下·萧山月考)有人说“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英法争夺殖民霸权
B.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军事同盟
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赛
D.一战期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7.有一首歌中唱到:“……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这一歌词内容反映的史实是(  )
A.北伐战争,击溃军阀 B.会师陕甘,长征胜利
C.国共合作,合力抗日 D.渡江战役,南京解放
8.(2019九上·长兴期中)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昌起义的发动 B.土地革命和红色政权的建立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红军长征的胜利
9.(2019九上·长兴期中)新文化运动被誉为“思想文化领域的辛亥革命”“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就是因为它(  )
①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②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根基
③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④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0.(2019九上·长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二:民国旱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阙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急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材料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 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2)根据材料,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为实现农民“耕者有其田”采取的举措。
11.(2019九上·长兴期中)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团结统一才能推动中国革命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洪流中的合作】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我们应该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势力集中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深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的决议案》
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危机下的转向】
材料三: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国共两党有着怎样的共同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了哪一军事行动
(3)材料三“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 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4)请以“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相关史实,全面论证“团结统一推动中国革命胜利”的结论。
12.(2019九上·长兴期中)近代中国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掀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党前的青年毛泽东
●1919年7月,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指明民众的大联合就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所有被压迫者的联合。
●1919年12月,在北京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接触,收集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书籍。
●1920年11月,在长沙创建共产党主义小组。
材料二: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观点。
时间 著作或观点
1927年2月 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的中坚
1927年8月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
1929年4月 在《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
1930年1月 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
(1)从毛泽东的活动中,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已具备了哪些成熟条件
(2)结合上述著作或观点,归纳出中国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表明了德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故A符合题意,排除了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的性质,难度适中。根据皮洛夫的观点理解战争的侵略性。
2.【答案】(1)B
(2)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六年是1917年。
(2)“普通应用之文……老妪能解”说明当时主张平易、新鲜、通俗的文学。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需要学会纪年法之间的转换,识记新文化的内容。
3.【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五四运动中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②③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开始是武昌起义;红军长征开始于瑞金,结束于甘肃会宁,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4.【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实渴望共和政体”,可知描述的是辛亥革命前的国内情况。1911年武昌起义后一个多月,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迅速崩溃。
A国民革命运动是在国民党一大召开后,故A不符合题意;
B1927年毛泽东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后,各地共产党员纷纷领导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故B不符合题意;
C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了政治混乱的局面,1915年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属于容易题。理解辛亥革命主张学习民主共和制,抓住材料中的“共和政体”即可。
5.【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相关事件的时间,难度适中,理清时间即可。
6.【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一战中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关知识。一战前夕,英法俄组成了三国协约,德意奥组成了三国同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当时协约国发现如果想要控制巴尔干半岛和非洲,那就必须要控制住地中海地区。这个时候意大利也就成为了协约国大力拉拢的目标,而且还许诺在战争获胜之后意大利可以获得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权,这对于刚刚兴起的意大利来说是一个无法拒绝的诱惑,所以意大利毫不犹豫的舍弃了自己的盟友,和协约国站在了一起。由此看出,意大利的倒戈证明了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一战中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关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从材料看出,“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反映的是红军在陕北吴起镇的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
B项会师陕甘,长征胜利是题干歌词内容反映的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红军长征的史实。
8.【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A1927年南昌起义,故A不符合题意;
B1927年毛泽东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后,各地共产党员领导武装起义在农村纷纷建立革命根据地。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共产党在各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党员人数迅速增加,故B符合题意;
C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故C不符合题意;
D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队伍扩大的原因,难度适中。根据题目时间信息采用排除法即可。
9.【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故①正确;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反对封建礼教,故②正确;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故③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难度适中,尤其是③容易误选。
10.【答案】(1)民族、民权;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还宣告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1915年,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
(3)1927-1936年(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各根据地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即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宣告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故而说实现了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
(2)问题指向的主体是新知识分子,因而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号,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是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3)1927年毛泽东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后,各地共产党员纷纷领导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广泛开展起来。中国共产党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各根据地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故答案为:(1)民族、民权;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还宣告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1915年,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
(3)1927-1936年(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各根据地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的社会阶层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开展民主革命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需要理解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在近代仁人志士的奋斗中逐步完成的。
11.【答案】(1)从保持独立,不建立关系到与国民党建立合作关系(2分)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北伐战争
(3)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4)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从“采取独立的攻击态度”到中国共产党遵行“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的决议,体现了国共两党保持独立,不建立关系到与国民党合作。“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可知,当时共产党力量不够强大,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说明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可见当时合作的共同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为此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蒋介石率领国民革命军进军北伐。
(3)“刚刚成立六年的中国共产党”“被征服、被杀绝”指的是1927年蒋介石等人在上海发动政变,屠杀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并没有被吓到,1927年周恩来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4)本题要求全面论证,即从正反两面证明观点。国共两党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北伐顺利进军,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国内军阀,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合作破裂,导致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故答案为:(1)从保持独立,不建立关系到与国民党建立合作关系(2分)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北伐战争。
(3)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4)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学会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属于困难题。
12.【答案】(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依靠工农群众,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基本国情出发。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1919年提出“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所有被压迫者的联合”说明当时的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1919毛泽东收集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书籍,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1920年创建共产主义小组,说明有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组织基础。
(2)“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中的中坚”、《土地法》说明要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发动人民群众。“枪杆子里出政权”、“建立和发展红军”等体现了要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和发展根据地,表明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这些都是符合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的。
故答案为:(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依靠工农群众,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基本国情出发。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及开辟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相关知识。(1)难度适中,考查识记知识。(2)小题需要材料把握理解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原因。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道法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长兴期中)19世纪末,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这段材料可用来论证(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
B.三国同盟形成的必要性
C.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D.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的原因
【答案】A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表明了德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故A符合题意,排除了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的性质,难度适中。根据皮洛夫的观点理解战争的侵略性。
2.(2019九上·长兴期中)钱玄同,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民国六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他提出“文神学之用真(典故)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据此回答问题。
(1)判断出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的时间是(  )
A.1916年 B.1917年 C.1918年 D.1919年
(2)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与当时社会上正在兴起的主张一致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答案】(1)B
(2)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六年是1917年。
(2)“普通应用之文……老妪能解”说明当时主张平易、新鲜、通俗的文学。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需要学会纪年法之间的转换,识记新文化的内容。
3.近代以来,上海始终处于中国发展的前沿。她也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变迁。以下内容与上海有关的是(  )
①辛亥革命的开始 ②五四运动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红军长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五四运动中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②③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开始是武昌起义;红军长征开始于瑞金,结束于甘肃会宁,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4.(2019九上·长兴期中)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奥情。”此电文的背景是(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革命根据地在农村纷纷建立
C.新文化运动广泛开展 D.武昌起义后各省份反清独立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实渴望共和政体”,可知描述的是辛亥革命前的国内情况。1911年武昌起义后一个多月,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迅速崩溃。
A国民革命运动是在国民党一大召开后,故A不符合题意;
B1927年毛泽东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后,各地共产党员纷纷领导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故B不符合题意;
C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了政治混乱的局面,1915年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属于容易题。理解辛亥革命主张学习民主共和制,抓住材料中的“共和政体”即可。
5.(2019九上·长兴期中)珍贵的照片给我们留下了历史的记忆。下列照片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③①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相关事件的时间,难度适中,理清时间即可。
6.(2016九下·萧山月考)有人说“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英法争夺殖民霸权
B.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军事同盟
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赛
D.一战期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一战中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关知识。一战前夕,英法俄组成了三国协约,德意奥组成了三国同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当时协约国发现如果想要控制巴尔干半岛和非洲,那就必须要控制住地中海地区。这个时候意大利也就成为了协约国大力拉拢的目标,而且还许诺在战争获胜之后意大利可以获得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权,这对于刚刚兴起的意大利来说是一个无法拒绝的诱惑,所以意大利毫不犹豫的舍弃了自己的盟友,和协约国站在了一起。由此看出,意大利的倒戈证明了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一战中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关知识。
7.有一首歌中唱到:“……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这一歌词内容反映的史实是(  )
A.北伐战争,击溃军阀 B.会师陕甘,长征胜利
C.国共合作,合力抗日 D.渡江战役,南京解放
【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从材料看出,“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反映的是红军在陕北吴起镇的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
B项会师陕甘,长征胜利是题干歌词内容反映的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红军长征的史实。
8.(2019九上·长兴期中)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昌起义的发动 B.土地革命和红色政权的建立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红军长征的胜利
【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A1927年南昌起义,故A不符合题意;
B1927年毛泽东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后,各地共产党员领导武装起义在农村纷纷建立革命根据地。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共产党在各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党员人数迅速增加,故B符合题意;
C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故C不符合题意;
D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队伍扩大的原因,难度适中。根据题目时间信息采用排除法即可。
9.(2019九上·长兴期中)新文化运动被誉为“思想文化领域的辛亥革命”“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就是因为它(  )
①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②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根基
③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④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故①正确;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反对封建礼教,故②正确;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故③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难度适中,尤其是③容易误选。
二、非选择题
10.(2019九上·长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二:民国旱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阙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急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材料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 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2)根据材料,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为实现农民“耕者有其田”采取的举措。
【答案】(1)民族、民权;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还宣告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1915年,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
(3)1927-1936年(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各根据地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即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宣告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故而说实现了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
(2)问题指向的主体是新知识分子,因而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号,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是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3)1927年毛泽东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后,各地共产党员纷纷领导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广泛开展起来。中国共产党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各根据地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故答案为:(1)民族、民权;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还宣告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1915年,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
(3)1927-1936年(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各根据地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的社会阶层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开展民主革命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需要理解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在近代仁人志士的奋斗中逐步完成的。
11.(2019九上·长兴期中)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团结统一才能推动中国革命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洪流中的合作】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我们应该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势力集中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深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的决议案》
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危机下的转向】
材料三: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国共两党有着怎样的共同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了哪一军事行动
(3)材料三“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 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4)请以“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相关史实,全面论证“团结统一推动中国革命胜利”的结论。
【答案】(1)从保持独立,不建立关系到与国民党建立合作关系(2分)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北伐战争
(3)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4)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从“采取独立的攻击态度”到中国共产党遵行“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的决议,体现了国共两党保持独立,不建立关系到与国民党合作。“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可知,当时共产党力量不够强大,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说明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可见当时合作的共同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为此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蒋介石率领国民革命军进军北伐。
(3)“刚刚成立六年的中国共产党”“被征服、被杀绝”指的是1927年蒋介石等人在上海发动政变,屠杀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并没有被吓到,1927年周恩来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4)本题要求全面论证,即从正反两面证明观点。国共两党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北伐顺利进军,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国内军阀,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合作破裂,导致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故答案为:(1)从保持独立,不建立关系到与国民党建立合作关系(2分)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北伐战争。
(3)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4)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学会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属于困难题。
12.(2019九上·长兴期中)近代中国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掀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党前的青年毛泽东
●1919年7月,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指明民众的大联合就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所有被压迫者的联合。
●1919年12月,在北京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接触,收集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书籍。
●1920年11月,在长沙创建共产党主义小组。
材料二: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观点。
时间 著作或观点
1927年2月 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的中坚
1927年8月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
1929年4月 在《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
1930年1月 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
(1)从毛泽东的活动中,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已具备了哪些成熟条件
(2)结合上述著作或观点,归纳出中国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
【答案】(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依靠工农群众,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基本国情出发。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1919年提出“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所有被压迫者的联合”说明当时的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1919毛泽东收集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书籍,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1920年创建共产主义小组,说明有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组织基础。
(2)“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中的中坚”、《土地法》说明要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发动人民群众。“枪杆子里出政权”、“建立和发展红军”等体现了要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和发展根据地,表明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这些都是符合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的。
故答案为:(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依靠工农群众,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基本国情出发。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及开辟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相关知识。(1)难度适中,考查识记知识。(2)小题需要材料把握理解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原因。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