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8八上·西湖期末)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是原始农业聚落时期半坡聚落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故A不符合题意;
B是商朝时期的甲骨文,故B不符合题意;
C是商朝时的司母戊鼎,是商朝是青铜器物的代表,故C符合题意;
D是秦朝时的兵马俑,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的文物,属于容易题,解题是抓住商朝、青铜即可。
2.(2018八上·西湖期末)“(曹)参为汉国相,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可见,汉初的治国思想来自于(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和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经济凋敞.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无为政策。恢复社会经济,这属于道家思想,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主要观点,难度适中,需要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3.(2018八上·西湖期末)从“小国寡民的城邦“”执政官克里斯提尼“”陶片放逐法“”崇尚武力的贵族统治”这些关键同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亚非大河文明 B.苏美尔文明
C.西方文明的摇篮 D.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答案】C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小国寡民的城邦”“克里斯提尼”、“桃片放逐法”体现的是古代雅典的特征;“崇尚武力的贵族统治”是古代罗马的特点。两者同属于古代西方文明。故排除了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古代西方文明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抓住核心词解答即可。
4.(2018八上·西湖期末)某博物馆收藏了一件秦秤砣.上面刻有“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陔文物作为史料有助于研究 (  )
①皇帝制度的建立 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③秦朝灭亡的原因 ④郡县制的设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该史料记载的“立号皇帝”,说明秦朝创立了皇帝制度;“明壹”“法度量”说明秦朝统一度量衡,巩固统一。故①和②符合题意,③和④材料未体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史料的理解,难度适中。需要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
5.(2018八上·西湖期末)某班同学排演一场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以下片段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农民阿毛仅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汉文帝命人仿照秦始皇陵修建陵墓
C.城门口张贴着文帝最新诏令:废除肉刑
D.某县令因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
【答案】B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秦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文帝在位时期,减轻赋税和徭役。A、C、D体现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根据题意选择不符合该政策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汉初统治者的实施休养生息,属于简单题。
6.(2018八上·西湖期末)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就设立了专门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这个机构一直延续两千多年。出现在汉代的同类机构(制度)是(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 D.节度使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是汉代同类机构。
A是秦朝,故A不符合题意;
B为了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的监督,武帝建立了刺史制度,故B符合题意;
C门下省是唐朝负责对诏令的内容进行审核,故C不符合题意;
D唐朝时设立了节度使,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古代的政治机构相关知识,属于简单题,能区分不同朝代设立不同的政治机构即可。
7.(2018八上·西湖期末)读图,下列对该图所示路线表述正确的是(  )
①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都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②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
③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西到达西亚
A.①②④ B.①②⑧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21年汉朝击败匈奴。公元前119年为加强与西域的联系,汉武帝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故①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采用排除法解答即可,属于简单题。
8.(2018八上·西湖期末)汉朝时,中国与朝鲜半岛、日本的交往日益密切。下列属于传人朝鲜的技术有(  )
①铸铜 ②铸铁 ③凿井 ④制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汉族的铸铁、凿井技术传入西域。汉朝的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了朝鲜。故本题选择铸铜和制漆。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汉朝时对外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
9.(2018八上·西湖期末)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下列属于他的医学成就有(  )
①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②发明了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
③著有《伤寒杂病沦》 ④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题干涉及华佗的医学成就,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秦汉文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采用排除法即可。
10.(2018八上·西湖期末)《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地广野丰”,繁荣昌盛,百姓勤劳,努力耕作……。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有(  )
①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②江南地区战争相对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③当地民众与移民的辛勤劳动 ④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依据所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属于简单题,采用排除法即可。
11.(2018八上·西湖期末)小程同学正在准备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素材可以人选的有(  )
①迁都长安 ②改用汉姓 ③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④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
A.①⑦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之一是迁都洛阳,故①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属于容易题,采用排除法即可。
12.(2018八上·西湖期末)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下列对大运河开凿特点概括正确的是(  )
A.为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
C.利用天然水道和已有的人工运河开凿,贯穿南北
D.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答案】D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大运河开凿的特点是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D。
【点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集百万民工,从605年开始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自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成为沟通南北交通的大动,贯穿南北。大运河的开通,有力的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3.(2018八上·西湖期末)“史实”“史论”是历史学习中两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沦或科学结论。下列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科举制始创于隋朝
B.唐朝时每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多达千人
C.科举制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D.唐朝的科举制影响到邻国,一些外围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答案】C
【知识点】区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是“史论”。
A、B、D均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是对科举制度评价,属于史论,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史论和史实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理解史论和史实的概念即可。
14.(2018八上·西湖期末)与以下示意图中“?”相关的史实是(  )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C.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崇文抑武,高度集权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关键信息的获取,需要正确把握历史朝代的更替。依据图表信息。隋朝灭亡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出现繁荣的景象,被称为贞观之治,后来的唐玄宗时期,唐朝达到鼎盛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故C符合题意。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南北朝;定都建康,开发江南是在东晋。在南北朝以前;崇文抑武,高度集权指的是宋朝,在五代十国以后,可见其他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毒。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关键信息的获取,需要正确把握历史朝代的更替,属于容易题。
15.(2018八上·西湖期末)穿越是指某人从所在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物理学上也称为“时间旅行”或“时空旅行”。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盛唐时期,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使用曲辕犁耕地 B.在“瓦子”里听书
C.用筒车灌溉 D.在长安城东市贩卖货物
【答案】B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选择非盛唐时期的现象。
唐朝时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是当时的主要代表,故A和C不符合题意;唐朝长安城内坊和市,市为商业区,故D不符合题意;B宋元时期出现了作为文化娱乐场所的“瓦子”,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盛唐气象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本题需要正确掌握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不同历史现象,可采用排除法解答。
16.(2018八上·西湖期末)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隋朝 ②秦朝 ③西晋 ④元朝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隋的兴亡;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公元266年西晋建立;1271元朝建立。故根据时间先后依次为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需要识记重要朝代建立的时间。
17.(2018八上·西湖期末)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贡献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司马迁一一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B.祖冲之——把同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C.玄奘——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
D.关汉卿——创作了著名的元杂剧《宴娥冤》
【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选择搭配错误的选项。C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的是鉴真,故C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需要识记不同杰出人物不同的历史贡献。
二、非选择题
18.(2018八上·西湖期末)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中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汉初多用武力有功之臣……不在六经.及武帝用董子之言,表彰六艺……不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于是而孔教之根址乃定。
——《梁启超全集》
(1)材料一中的“封建领主制”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指哪一政权
(2)该图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什么政策 有何作用?
(3)材料王中,“ 董子 ”是指哪一历史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董子之言”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这一措施有何深远的影响。
【答案】(1)分封制。秦朝。
(2)推恩令。王国逐渐被分为许多小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3)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统一人们的思想,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早期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是分封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根据图示诸侯权力的削弱,可以推断是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王国逐渐被分成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抗衡了,加强了中央集权。
(3)根据材料三的信息,可推断汉武帝采纳的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了中央集权,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
故答案为:(1)分封制;秦朝
(2)推恩令。王国逐渐被分为许多小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3)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统一人们的思想,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
【点评】本题考查秦汉大一统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需要正确理解史料信息。
19.(2018八上·西湖期末)罗马帝国与元朝都是当时疆域广袤的帝国,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项目 罗马帝国 元朝
地方制度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管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元朝)……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樊树志《国史概要》
法律建设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适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吴于屣、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成吉思汗时代…···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直至元朝建立=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编》,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摘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归纳罗马帝国与元朝在巩固帝国统治方面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指出罗马帝国和元朝法律形式发展演变的趋势。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元朝实行的地方制度的历史作用。
【答案】(1)相似之处:都是在征服了广大区域和多个民族之后设立的。
(2)演变趋势: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影响: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3)有利于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罗马向海外扩张”、“元朝…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可知,两者均进行了对外扩张,征服了其他地区和民族。罗马“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元朝行省“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可知两者在地方上都实行了行省制度。罗马《十二铜表法》和元朝《至元新编》说明两者都制定了法律。
(2)依据材料“《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元朝“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直至…编成《至元新编》,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可知两者的法律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罗马法的影响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3)元朝实行的地方制度行省制度根据课本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1)都是在征服了广大区域和多个民族之后设立的
(2)演变趋势: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影响: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3)有利于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点评】本题实际考查东西方古代政治文明的相关知识。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教材有描述,难度不大。罗马和元朝的比较,需要把握材料概括。
20.(2018八上·西湖期末)宋元时期,农牧文化逐渐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先进的科学技术、频繁的中外交流,都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契丹和党项占领了中原王朝的部分领土之后,“役中国(指中原)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夫,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谓,皆与中国等”。
——摘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教材
【历史解释】
材料二:
【历史评判】
材料三:宋元时期,中国在科学技术发明、运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1)两宋时期,曾先后出现了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请完成下图中字母代表的政权名称:A   ;B   ;C   。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契丹和党项建立政权后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体现了这个时代的哪一特征。
(3)“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请你结合材料二提供的图片资料加以证明。
(4)请列举宋元时期一项科技成果,并说说其有何突出贡献。
【答案】(1)辽;金;南宋
(2)契丹建立的辽为了有效管理境内各民族.在中央设南、北面官;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选拔人才。党项建立的西夏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也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农牧文化交融。
(3)商业都市很多如开封和杭州,国内外商客往来不绝;北宋时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会子出现。
(4)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指南针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一点即可)
【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1)北宋时期,契丹族在北方地区建立了辽政权。后辽金作战中,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建立。
(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契丹建立的辽为了有效管理境内各民族.在中央设南、北面官;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选拔人才。党项建立的西夏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也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这说明当时多元文化(农牧文化)碰撞交融。
(3)要求用史实证明宋代商业的繁荣。材料二中的图片有交子、商标等,这是北宋时商业繁荣带来的新事物。《货郎图》反映了宋代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国内外的客商络绎不绝。
(4)根据题目要求,宋元时期科技及其贡献,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1)辽、金、南宋
(2)契丹建立的辽为了有效管理境内各民族.在中央设南、北面官;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选拔人才。党项建立的西夏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也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农牧文化交融。
(3)商业都市很多如开封和杭州,国内外商客往来不绝;北宋时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会子出现。
(4)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指南针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一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文化及特征,难度适中。需要理解农牧文化的交融、宋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都是这一时期文明高度发展的体现。
1 / 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8八上·西湖期末)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A. B. C. D.
2.(2018八上·西湖期末)“(曹)参为汉国相,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可见,汉初的治国思想来自于(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2018八上·西湖期末)从“小国寡民的城邦“”执政官克里斯提尼“”陶片放逐法“”崇尚武力的贵族统治”这些关键同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亚非大河文明 B.苏美尔文明
C.西方文明的摇篮 D.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4.(2018八上·西湖期末)某博物馆收藏了一件秦秤砣.上面刻有“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陔文物作为史料有助于研究 (  )
①皇帝制度的建立 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③秦朝灭亡的原因 ④郡县制的设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2018八上·西湖期末)某班同学排演一场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以下片段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农民阿毛仅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汉文帝命人仿照秦始皇陵修建陵墓
C.城门口张贴着文帝最新诏令:废除肉刑
D.某县令因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
6.(2018八上·西湖期末)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就设立了专门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这个机构一直延续两千多年。出现在汉代的同类机构(制度)是(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 D.节度使
7.(2018八上·西湖期末)读图,下列对该图所示路线表述正确的是(  )
①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都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②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
③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西到达西亚
A.①②④ B.①②⑧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8八上·西湖期末)汉朝时,中国与朝鲜半岛、日本的交往日益密切。下列属于传人朝鲜的技术有(  )
①铸铜 ②铸铁 ③凿井 ④制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2018八上·西湖期末)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下列属于他的医学成就有(  )
①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②发明了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
③著有《伤寒杂病沦》 ④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18八上·西湖期末)《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地广野丰”,繁荣昌盛,百姓勤劳,努力耕作……。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有(  )
①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②江南地区战争相对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③当地民众与移民的辛勤劳动 ④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2018八上·西湖期末)小程同学正在准备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素材可以人选的有(  )
①迁都长安 ②改用汉姓 ③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④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
A.①⑦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18八上·西湖期末)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下列对大运河开凿特点概括正确的是(  )
A.为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
C.利用天然水道和已有的人工运河开凿,贯穿南北
D.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3.(2018八上·西湖期末)“史实”“史论”是历史学习中两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沦或科学结论。下列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科举制始创于隋朝
B.唐朝时每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多达千人
C.科举制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D.唐朝的科举制影响到邻国,一些外围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14.(2018八上·西湖期末)与以下示意图中“?”相关的史实是(  )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C.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崇文抑武,高度集权
15.(2018八上·西湖期末)穿越是指某人从所在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物理学上也称为“时间旅行”或“时空旅行”。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盛唐时期,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使用曲辕犁耕地 B.在“瓦子”里听书
C.用筒车灌溉 D.在长安城东市贩卖货物
16.(2018八上·西湖期末)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隋朝 ②秦朝 ③西晋 ④元朝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17.(2018八上·西湖期末)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贡献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司马迁一一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B.祖冲之——把同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C.玄奘——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
D.关汉卿——创作了著名的元杂剧《宴娥冤》
二、非选择题
18.(2018八上·西湖期末)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中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汉初多用武力有功之臣……不在六经.及武帝用董子之言,表彰六艺……不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于是而孔教之根址乃定。
——《梁启超全集》
(1)材料一中的“封建领主制”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指哪一政权
(2)该图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什么政策 有何作用?
(3)材料王中,“ 董子 ”是指哪一历史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董子之言”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这一措施有何深远的影响。
19.(2018八上·西湖期末)罗马帝国与元朝都是当时疆域广袤的帝国,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项目 罗马帝国 元朝
地方制度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管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元朝)……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樊树志《国史概要》
法律建设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适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吴于屣、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成吉思汗时代…···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直至元朝建立=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编》,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摘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归纳罗马帝国与元朝在巩固帝国统治方面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指出罗马帝国和元朝法律形式发展演变的趋势。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元朝实行的地方制度的历史作用。
20.(2018八上·西湖期末)宋元时期,农牧文化逐渐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先进的科学技术、频繁的中外交流,都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契丹和党项占领了中原王朝的部分领土之后,“役中国(指中原)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夫,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谓,皆与中国等”。
——摘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教材
【历史解释】
材料二:
【历史评判】
材料三:宋元时期,中国在科学技术发明、运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1)两宋时期,曾先后出现了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请完成下图中字母代表的政权名称:A   ;B   ;C   。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契丹和党项建立政权后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体现了这个时代的哪一特征。
(3)“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请你结合材料二提供的图片资料加以证明。
(4)请列举宋元时期一项科技成果,并说说其有何突出贡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是原始农业聚落时期半坡聚落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故A不符合题意;
B是商朝时期的甲骨文,故B不符合题意;
C是商朝时的司母戊鼎,是商朝是青铜器物的代表,故C符合题意;
D是秦朝时的兵马俑,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的文物,属于容易题,解题是抓住商朝、青铜即可。
2.【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和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经济凋敞.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无为政策。恢复社会经济,这属于道家思想,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主要观点,难度适中,需要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3.【答案】C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小国寡民的城邦”“克里斯提尼”、“桃片放逐法”体现的是古代雅典的特征;“崇尚武力的贵族统治”是古代罗马的特点。两者同属于古代西方文明。故排除了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古代西方文明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抓住核心词解答即可。
4.【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该史料记载的“立号皇帝”,说明秦朝创立了皇帝制度;“明壹”“法度量”说明秦朝统一度量衡,巩固统一。故①和②符合题意,③和④材料未体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史料的理解,难度适中。需要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
5.【答案】B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秦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文帝在位时期,减轻赋税和徭役。A、C、D体现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根据题意选择不符合该政策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汉初统治者的实施休养生息,属于简单题。
6.【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是汉代同类机构。
A是秦朝,故A不符合题意;
B为了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的监督,武帝建立了刺史制度,故B符合题意;
C门下省是唐朝负责对诏令的内容进行审核,故C不符合题意;
D唐朝时设立了节度使,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古代的政治机构相关知识,属于简单题,能区分不同朝代设立不同的政治机构即可。
7.【答案】D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21年汉朝击败匈奴。公元前119年为加强与西域的联系,汉武帝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故①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采用排除法解答即可,属于简单题。
8.【答案】A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汉族的铸铁、凿井技术传入西域。汉朝的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了朝鲜。故本题选择铸铜和制漆。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汉朝时对外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
9.【答案】A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题干涉及华佗的医学成就,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秦汉文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采用排除法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依据所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属于简单题,采用排除法即可。
11.【答案】B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之一是迁都洛阳,故①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属于容易题,采用排除法即可。
12.【答案】D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大运河开凿的特点是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D。
【点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集百万民工,从605年开始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自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成为沟通南北交通的大动,贯穿南北。大运河的开通,有力的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3.【答案】C
【知识点】区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是“史论”。
A、B、D均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是对科举制度评价,属于史论,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史论和史实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理解史论和史实的概念即可。
14.【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关键信息的获取,需要正确把握历史朝代的更替。依据图表信息。隋朝灭亡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出现繁荣的景象,被称为贞观之治,后来的唐玄宗时期,唐朝达到鼎盛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故C符合题意。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南北朝;定都建康,开发江南是在东晋。在南北朝以前;崇文抑武,高度集权指的是宋朝,在五代十国以后,可见其他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毒。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关键信息的获取,需要正确把握历史朝代的更替,属于容易题。
15.【答案】B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选择非盛唐时期的现象。
唐朝时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是当时的主要代表,故A和C不符合题意;唐朝长安城内坊和市,市为商业区,故D不符合题意;B宋元时期出现了作为文化娱乐场所的“瓦子”,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盛唐气象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本题需要正确掌握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不同历史现象,可采用排除法解答。
16.【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隋的兴亡;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公元266年西晋建立;1271元朝建立。故根据时间先后依次为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需要识记重要朝代建立的时间。
17.【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选择搭配错误的选项。C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的是鉴真,故C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需要识记不同杰出人物不同的历史贡献。
18.【答案】(1)分封制。秦朝。
(2)推恩令。王国逐渐被分为许多小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3)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统一人们的思想,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早期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是分封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根据图示诸侯权力的削弱,可以推断是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王国逐渐被分成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抗衡了,加强了中央集权。
(3)根据材料三的信息,可推断汉武帝采纳的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了中央集权,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
故答案为:(1)分封制;秦朝
(2)推恩令。王国逐渐被分为许多小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3)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统一人们的思想,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
【点评】本题考查秦汉大一统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需要正确理解史料信息。
19.【答案】(1)相似之处:都是在征服了广大区域和多个民族之后设立的。
(2)演变趋势: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影响: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3)有利于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罗马向海外扩张”、“元朝…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可知,两者均进行了对外扩张,征服了其他地区和民族。罗马“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元朝行省“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可知两者在地方上都实行了行省制度。罗马《十二铜表法》和元朝《至元新编》说明两者都制定了法律。
(2)依据材料“《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元朝“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直至…编成《至元新编》,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可知两者的法律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罗马法的影响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3)元朝实行的地方制度行省制度根据课本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1)都是在征服了广大区域和多个民族之后设立的
(2)演变趋势: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影响: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3)有利于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点评】本题实际考查东西方古代政治文明的相关知识。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教材有描述,难度不大。罗马和元朝的比较,需要把握材料概括。
20.【答案】(1)辽;金;南宋
(2)契丹建立的辽为了有效管理境内各民族.在中央设南、北面官;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选拔人才。党项建立的西夏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也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农牧文化交融。
(3)商业都市很多如开封和杭州,国内外商客往来不绝;北宋时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会子出现。
(4)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指南针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一点即可)
【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1)北宋时期,契丹族在北方地区建立了辽政权。后辽金作战中,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建立。
(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契丹建立的辽为了有效管理境内各民族.在中央设南、北面官;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选拔人才。党项建立的西夏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也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这说明当时多元文化(农牧文化)碰撞交融。
(3)要求用史实证明宋代商业的繁荣。材料二中的图片有交子、商标等,这是北宋时商业繁荣带来的新事物。《货郎图》反映了宋代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国内外的客商络绎不绝。
(4)根据题目要求,宋元时期科技及其贡献,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1)辽、金、南宋
(2)契丹建立的辽为了有效管理境内各民族.在中央设南、北面官;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选拔人才。党项建立的西夏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也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农牧文化交融。
(3)商业都市很多如开封和杭州,国内外商客往来不绝;北宋时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会子出现。
(4)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指南针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一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文化及特征,难度适中。需要理解农牧文化的交融、宋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都是这一时期文明高度发展的体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