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共11题;共24分)
1.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公司,而命名的灵感来自于一部阿拉伯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这部义学著作是(???
)
A.?《天方夜谭》?????????B.?《雅典学院》?????????C.?《荷马史诗》?????????D.?《掷铁饼者》
【答案】
A
【考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依题干“‘阿里巴巴’最初是阿拉伯一部文学著作中的人物”结合所学可知这部文学著作是《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均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A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著作,符合题意;
B项《雅典学院》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创作的一幅壁画作品,不符合题意;
C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不符合题意;
D项《掷铁饼者》是古希腊的雕刻艺术成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天方夜谭》,要求具备识记知识的能力。
2.如图所示建筑物是世界著名历史遗迹之一,它反映的是古代(???
)
A.?西亚文明??????????????????B.?埃及文明??????????????????C.?印度文明??????????????????D.?中国文明
【答案】
B
【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题干图片是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B项埃及文明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金字塔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非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
3.日本历史上通过三次“开国”事件,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其中使它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
)
A.?遣唐使留学?????????????????B.?鉴真东渡?????????????????C.?宫廷政变?????????????????D.?大化改新
【答案】
D
【考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改新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故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大化改新。?
ABC三项都没有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符合题意;
D项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注意大化改新的内容与意义的识记。
4.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②阶段所处的时期是(???
)
A.?罗马帝国???????????????B.?罗马共和国???????????????C.?西罗马帝国???????????????D.?东罗马帝国
【答案】
A
【考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罗马城逐渐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476年;西罗马被日耳曼所灭;1453年,东罗马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A项罗马帝国是②阶段所处的时期,符合题意;
B项罗马共和国是①阶段所处的时期,不符合题意;
C项西罗马帝国是③阶段所处的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东罗马帝国是④阶段所处的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帝国的建立,要求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5.汉初,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统一铸造货币?????????B.?实行推恩之策?????????C.?推行儒学教育?????????D.?统一盐铁经营
【答案】
B
【考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为巩固统治,分封了许多诸侯国。到汉武帝时,诸侯国势力很大,威胁中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实行推恩之策是汉武帝为解决题干问题,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6.丝绸是丝绸之路运输的主要商品之一,片罗马人都以能穿上中国的丝绸服装为荣。下列事件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B.?设置司隶校尉?????????C.?佛教传人中国?????????D.?完善驿站系统
【答案】
A
【考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依题干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是张骞通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A项张骞出使西域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张骞通西域,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以下改革有助于加速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
)
A.?齐国的管仲改革
B.?秦国的商鞅变法
C.?楚国的吴起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
D
【考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ABC三项都没有加速我国北方民族交融,不符合题意;
D项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助于加速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8.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某地举办“中国历代文物精品展”,精心布置各个历史时期的展馆并绘制了场馆分布图(左下图)。据此回答问题。
(1)如果按照朝代先后顺序游览,依次进入的场馆应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2)如图展板最适合放置的场馆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D
【考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中国王朝更迭顺序口诀为:夏商与西周,东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两晋(西晋和东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因此正确顺序是④①②③。
D项④①②③应是依次进入的场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首航夷洲即台湾,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统治者,该时期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项④是题干图片展板最适合放置的场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卫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图片信息的解读能力。读懂图片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9.“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是宋朝《神童诗》部分内容。这反映了宋朝社会(??
?)
A.?等级森严??????????????????B.?商业繁荣??????????????????C.?重视文人??????????????????D.?重农抑商
【答案】
C
【考点】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由题干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里面说到读书人的地位很高,联系所学可知:宋朝文官政治地位较高,控制政治、军事大权,而武将地位受到很大抑制、地位较低,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重视文人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朝的重文轻武的政策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理解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两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元世祖建立了(???
)
A.?郡县制???????????????????????B.?行省制???????????????????????C.?禅让制???????????????????????D.?世袭制
【答案】
B
【考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可知,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管辖大都及周围的在片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A项郡县制是秦朝的,不符合题意;
B项行省制是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元世祖建立的,符合题意;
C项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不符合题意;
D项世袭制是自夏朝开始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元朝的行省制度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行省制。
11.如图示意图主要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发展?????????B.?耕地面积增加?????????C.?海外贸易兴起?????????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
D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汉代的主要经济区在北方,宋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成为主要的经济区。
ABC三项不符合图片主旨,不符合题意;
D项经济重心南移是题干示意图主要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26分)
12.某校计划组织一次“感悟湖州”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准备工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识历史地图,明悠久历史
【活动二】律诲料卡片,传湖州文化
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湖州
湖州钱三漾遗址出土了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丝织品。1292年,旅居中国多年的意大利旅行家①(人物)到湖州,写道:“这里居民温文尔雅,衣绫罗绸缎,恃工商为活。”
宋代,湖州是全国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②”的谚语。
湖州还是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蔡院,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
【活动三】读湖州历史,晓湖学发展
1042年起,北宋教育家胡瑗主持湖州州学。他主张“明体迭用”,提倡仁义礼乐等封建伦理纲常和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并强调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他主张“因材施教”,开启我国分科教学之先河,他的学说被世人誉为“湖学”。
(1)湖州筑城之初属于哪一诸侯国管辖?图中诸侯国林立的局势与哪制度的实行有关?
(2)完善上面资料卡中空白的内容。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3)有人认为:胡瑗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答案】
(1)楚国。分封制。
(2)马可·波罗;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
(3)他主张的明体选用继承孔子的“仁”,沿用孔子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的主张;同时他又强调实用性。他所主张的因材施教是符合孔子发现和总结的教育规律的,同时他又首开先河提出分科教学。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百家争鸣,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图片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战国后期形势图”和“春申君黄歇”可知湖州筑城之初属于楚国管辖;图示所示反映的是分封制的实行。
(2)本题考查宋朝经济发展和马可·波罗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根据材料“1292年,旅居中国多年的意大利旅行家”可知这指的是马可·波罗;根据材料“宋代......民间流传着......”可知,这体现了湖州在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下经济的发展,这个谚语指的是“苏湖熟,天下足”。
(3)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与理解能力。首先紧扣题意并结合所学对“胡瑗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判断,这个观点有道理(或正确的);其次结合汉武帝儒家成为正统和孔子的教育理念等进行简要的评析即可,如:?政治角度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胡瑗主张“明体达用”,提倡仁义礼乐等封建伦理纲常和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这属于儒家学说的思想范畴,体现了孔子“仁”“克己复礼”的思想。教育角度:胡瑗主张“因材施教”,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潜心研究教学,总结了很多教育规律和方法,提出了“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所以胡瑗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有道理。
故答案为:(1)楚国。分封制。
(2)①马可·波罗。②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
(3)他主张的明体选用继承孔子的“仁”,沿用孔子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的主张;同时他又强调实用性。他所主张的因材施教是符合孔子发现和总结的教育规律的,同时他又首开先河提出分科教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分封制、宋朝经济发展、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的有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3.某校学生开展“画漫画,学历史”的探究活动,并绘编了以下漫画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答案】
(1)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加大地方豪强势力,澄清吏治,发展经济.并打败突厥,稳固后方,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秦朝创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隋朝创立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都起到了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秦朝修筑长城,隋朝开凿了京杭大运河,都是举世闻名的工程。
【考点】隋的兴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第一小问,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南方的陈统一中国;第二小问,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澄清吏治,消除民族对立的因素,发展经济,并打败突厥,稳固了后方;隋文帝励精图治,爱护百姓,提倡节俭。
(2)本题考查唐朝盛世,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唐朝盛世历史。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了唐朝,定都长安;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712年唐玄宗即位称帝,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本题考查隋、秦两朝的对比,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朝制度创新和工程建设。嬴政和杨坚作为秦朝与隋朝的建立者,这两个朝代在历史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角度一:两个朝代都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的制度有: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角度二:都有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秦朝在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基础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修建了阿旁宫、骊山墓等。隋朝开挖了涿郡到余杭的大运河。
故答案为:(1)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加大地方豪强势力,澄清吏治,发展经济.并打败突厥,稳固后方,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秦朝创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隋朝创立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都起到了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秦朝修筑长城,隋朝开凿了京杭大运河,都是举世闻名的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唐朝盛世,隋、秦两朝的对比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品读中外经典,沉淀智慧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本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
根源篇(11本)
《孙子兵法》《黄帝内经》……创变篇(9本)《史记》……维新篇(10本)
材料三:西方文化主要产生于欧洲,但它从来就不是绝对排他的。它的最初的根基在西南亚和北非。此外,印度和中国的影响,也起了作用。
——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
(1)“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些重要的发明?
(2)根据所学知识,简要介绍材料二中所罗列的书目(任选一本)。
(3)运用相关史实,对材料三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论述。
【答案】
(1)印刷术和造纸术。
(2)《孙子兵法》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的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西汉时期编订的《黄帝内经》.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这本书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或《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
(3)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起源;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印度的糖、稻米和棉花等传入欧洲。
【考点】百家争鸣,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与改进。
(2)本题考查《孙子兵法》、《黄帝内经》和《史记》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简要介绍《孙子兵法》、《黄帝内经》和《史记》即可。如:《孙子兵法》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所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思想就是出自这本书。《黄帝内经》西汉时期编制,最早技术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史记》西汉时期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成为我国历代编写史书的范例。文笔生动,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3)本题考查中西文化的交流联系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知识的识记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围绕题意“西方文化主要产生于欧洲,但它从来就不是绝对排他的。它的最初的根基在西南亚和北非。此外,印度和中国的影响,也起了作用”,可从中选取任意角度。如:角度一: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所以西方文化主要产生于欧洲;角度二:古代西亚地区诞生的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来演变为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角度三:历史上,西方文明与其他区域文明之间有过很多的接触等等等,其次分别结合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的史实进行简要的论述即可。
故答案为:(1)印刷术和造纸术。
(2)《孙子兵法》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的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西汉时期编订的《黄帝内经》.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这本书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或《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
(3)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起源;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印度的糖、稻米和棉花等传入欧洲。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造纸术、印刷术,《孙子兵法》、《黄帝内经》、《史记》的有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共11题;共24分)
1.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公司,而命名的灵感来自于一部阿拉伯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这部义学著作是(???
)
A.?《天方夜谭》?????????B.?《雅典学院》?????????C.?《荷马史诗》?????????D.?《掷铁饼者》
2.如图所示建筑物是世界著名历史遗迹之一,它反映的是古代(???
)
A.?西亚文明??????????????????B.?埃及文明??????????????????C.?印度文明??????????????????D.?中国文明
3.日本历史上通过三次“开国”事件,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其中使它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
)
A.?遣唐使留学?????????????????B.?鉴真东渡?????????????????C.?宫廷政变?????????????????D.?大化改新
4.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②阶段所处的时期是(???
)
A.?罗马帝国???????????????B.?罗马共和国???????????????C.?西罗马帝国???????????????D.?东罗马帝国
5.汉初,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统一铸造货币?????????B.?实行推恩之策?????????C.?推行儒学教育?????????D.?统一盐铁经营
6.丝绸是丝绸之路运输的主要商品之一,片罗马人都以能穿上中国的丝绸服装为荣。下列事件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B.?设置司隶校尉?????????C.?佛教传人中国?????????D.?完善驿站系统
7.以下改革有助于加速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
)
A.?齐国的管仲改革
B.?秦国的商鞅变法
C.?楚国的吴起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8.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某地举办“中国历代文物精品展”,精心布置各个历史时期的展馆并绘制了场馆分布图(左下图)。据此回答问题。
(1)如果按照朝代先后顺序游览,依次进入的场馆应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2)如图展板最适合放置的场馆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是宋朝《神童诗》部分内容。这反映了宋朝社会(??
?)
A.?等级森严??????????????????B.?商业繁荣??????????????????C.?重视文人??????????????????D.?重农抑商
10.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两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元世祖建立了(???
)
A.?郡县制???????????????????????B.?行省制???????????????????????C.?禅让制???????????????????????D.?世袭制
11.如图示意图主要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发展?????????B.?耕地面积增加?????????C.?海外贸易兴起?????????D.?经济重心南移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26分)
12.某校计划组织一次“感悟湖州”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准备工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识历史地图,明悠久历史
【活动二】律诲料卡片,传湖州文化
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湖州
湖州钱三漾遗址出土了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丝织品。1292年,旅居中国多年的意大利旅行家①(人物)到湖州,写道:“这里居民温文尔雅,衣绫罗绸缎,恃工商为活。”
宋代,湖州是全国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②”的谚语。
湖州还是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蔡院,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
【活动三】读湖州历史,晓湖学发展
1042年起,北宋教育家胡瑗主持湖州州学。他主张“明体迭用”,提倡仁义礼乐等封建伦理纲常和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并强调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他主张“因材施教”,开启我国分科教学之先河,他的学说被世人誉为“湖学”。
(1)湖州筑城之初属于哪一诸侯国管辖?图中诸侯国林立的局势与哪制度的实行有关?
(2)完善上面资料卡中空白的内容。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3)有人认为:胡瑗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13.某校学生开展“画漫画,学历史”的探究活动,并绘编了以下漫画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品读中外经典,沉淀智慧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本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
根源篇(11本)
《孙子兵法》《黄帝内经》……创变篇(9本)《史记》……维新篇(10本)
材料三:西方文化主要产生于欧洲,但它从来就不是绝对排他的。它的最初的根基在西南亚和北非。此外,印度和中国的影响,也起了作用。
——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
(1)“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些重要的发明?
(2)根据所学知识,简要介绍材料二中所罗列的书目(任选一本)。
(3)运用相关史实,对材料三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论述。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
A
【考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依题干“‘阿里巴巴’最初是阿拉伯一部文学著作中的人物”结合所学可知这部文学著作是《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均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A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著作,符合题意;
B项《雅典学院》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创作的一幅壁画作品,不符合题意;
C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不符合题意;
D项《掷铁饼者》是古希腊的雕刻艺术成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天方夜谭》,要求具备识记知识的能力。
2.【答案】
B
【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题干图片是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B项埃及文明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金字塔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非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
3.【答案】
D
【考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改新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故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大化改新。?
ABC三项都没有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符合题意;
D项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注意大化改新的内容与意义的识记。
4.【答案】
A
【考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罗马城逐渐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476年;西罗马被日耳曼所灭;1453年,东罗马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A项罗马帝国是②阶段所处的时期,符合题意;
B项罗马共和国是①阶段所处的时期,不符合题意;
C项西罗马帝国是③阶段所处的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东罗马帝国是④阶段所处的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帝国的建立,要求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5.【答案】
B
【考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为巩固统治,分封了许多诸侯国。到汉武帝时,诸侯国势力很大,威胁中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实行推恩之策是汉武帝为解决题干问题,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6.【答案】
A
【考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依题干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是张骞通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A项张骞出使西域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张骞通西域,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
D
【考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ABC三项都没有加速我国北方民族交融,不符合题意;
D项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助于加速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8.【答案】
(1)D
(2)D
【考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中国王朝更迭顺序口诀为:夏商与西周,东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两晋(西晋和东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因此正确顺序是④①②③。
D项④①②③应是依次进入的场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首航夷洲即台湾,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统治者,该时期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项④是题干图片展板最适合放置的场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卫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图片信息的解读能力。读懂图片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
C
【考点】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由题干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里面说到读书人的地位很高,联系所学可知:宋朝文官政治地位较高,控制政治、军事大权,而武将地位受到很大抑制、地位较低,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重视文人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朝的重文轻武的政策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理解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
B
【考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可知,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管辖大都及周围的在片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A项郡县制是秦朝的,不符合题意;
B项行省制是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元世祖建立的,符合题意;
C项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不符合题意;
D项世袭制是自夏朝开始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元朝的行省制度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行省制。
11.【答案】
D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汉代的主要经济区在北方,宋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成为主要的经济区。
ABC三项不符合图片主旨,不符合题意;
D项经济重心南移是题干示意图主要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12.【答案】
(1)楚国。分封制。
(2)马可·波罗;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
(3)他主张的明体选用继承孔子的“仁”,沿用孔子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的主张;同时他又强调实用性。他所主张的因材施教是符合孔子发现和总结的教育规律的,同时他又首开先河提出分科教学。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百家争鸣,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图片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战国后期形势图”和“春申君黄歇”可知湖州筑城之初属于楚国管辖;图示所示反映的是分封制的实行。
(2)本题考查宋朝经济发展和马可·波罗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根据材料“1292年,旅居中国多年的意大利旅行家”可知这指的是马可·波罗;根据材料“宋代......民间流传着......”可知,这体现了湖州在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下经济的发展,这个谚语指的是“苏湖熟,天下足”。
(3)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与理解能力。首先紧扣题意并结合所学对“胡瑗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判断,这个观点有道理(或正确的);其次结合汉武帝儒家成为正统和孔子的教育理念等进行简要的评析即可,如:?政治角度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胡瑗主张“明体达用”,提倡仁义礼乐等封建伦理纲常和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这属于儒家学说的思想范畴,体现了孔子“仁”“克己复礼”的思想。教育角度:胡瑗主张“因材施教”,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潜心研究教学,总结了很多教育规律和方法,提出了“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所以胡瑗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有道理。
故答案为:(1)楚国。分封制。
(2)①马可·波罗。②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
(3)他主张的明体选用继承孔子的“仁”,沿用孔子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的主张;同时他又强调实用性。他所主张的因材施教是符合孔子发现和总结的教育规律的,同时他又首开先河提出分科教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分封制、宋朝经济发展、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的有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3.【答案】
(1)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加大地方豪强势力,澄清吏治,发展经济.并打败突厥,稳固后方,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秦朝创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隋朝创立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都起到了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秦朝修筑长城,隋朝开凿了京杭大运河,都是举世闻名的工程。
【考点】隋的兴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第一小问,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南方的陈统一中国;第二小问,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澄清吏治,消除民族对立的因素,发展经济,并打败突厥,稳固了后方;隋文帝励精图治,爱护百姓,提倡节俭。
(2)本题考查唐朝盛世,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唐朝盛世历史。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了唐朝,定都长安;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712年唐玄宗即位称帝,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本题考查隋、秦两朝的对比,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朝制度创新和工程建设。嬴政和杨坚作为秦朝与隋朝的建立者,这两个朝代在历史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角度一:两个朝代都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的制度有: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角度二:都有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秦朝在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基础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修建了阿旁宫、骊山墓等。隋朝开挖了涿郡到余杭的大运河。
故答案为:(1)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加大地方豪强势力,澄清吏治,发展经济.并打败突厥,稳固后方,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秦朝创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隋朝创立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都起到了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秦朝修筑长城,隋朝开凿了京杭大运河,都是举世闻名的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唐朝盛世,隋、秦两朝的对比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
(1)印刷术和造纸术。
(2)《孙子兵法》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的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西汉时期编订的《黄帝内经》.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这本书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或《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
(3)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起源;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印度的糖、稻米和棉花等传入欧洲。
【考点】百家争鸣,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与改进。
(2)本题考查《孙子兵法》、《黄帝内经》和《史记》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简要介绍《孙子兵法》、《黄帝内经》和《史记》即可。如:《孙子兵法》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所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思想就是出自这本书。《黄帝内经》西汉时期编制,最早技术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史记》西汉时期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成为我国历代编写史书的范例。文笔生动,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3)本题考查中西文化的交流联系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知识的识记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围绕题意“西方文化主要产生于欧洲,但它从来就不是绝对排他的。它的最初的根基在西南亚和北非。此外,印度和中国的影响,也起了作用”,可从中选取任意角度。如:角度一: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所以西方文化主要产生于欧洲;角度二:古代西亚地区诞生的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来演变为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角度三:历史上,西方文明与其他区域文明之间有过很多的接触等等等,其次分别结合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的史实进行简要的论述即可。
故答案为:(1)印刷术和造纸术。
(2)《孙子兵法》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的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西汉时期编订的《黄帝内经》.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这本书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或《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
(3)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起源;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印度的糖、稻米和棉花等传入欧洲。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造纸术、印刷术,《孙子兵法》、《黄帝内经》、《史记》的有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