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江山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A.古印度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答案】D【知识点】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产生于印度河流域,中国文明产生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要是因为这些大河流域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故选D。【点评】 掌握早期古代文明的发源地。2.(2018八上·江山期末)某班级要表演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他们采用的台词最有可能的是( )A.“你打瞎我的一只眼睛,作为惩罚,我也打瞎你的一只眼睛。”B.“别看我只是一介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C.“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D.“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答案】B【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就是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将社会上的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其中刹帝利中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ACD三项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B项“别看我只是一介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符合印度的种姓制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种姓制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需要熟记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并逐一分析其它选项。3.(2018八上·江山期末)《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据“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及所学知识可知,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礼乐制度以维护严格的社会等级,即分封制和宗法制,这种礼制有着严格的规定,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天子和诸侯的服饰、住宅、车架等都有清晰严格的限制。ABD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C项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周人“尊礼”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周人“尊礼”的相关史实。4.(2018八上·江山期末)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答案】A【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由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得知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百家争鸣。A项百家争鸣最能体现题干特征,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能体现题干特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5.(2018八上·江山期末)中国象棋被誉为“纵横之智慧,浓缩之历史”。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楚河汉界”源于秦国某年的历史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秦始皇C.“围魏救赵”的战术思想源于战国D.“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元代【答案】C【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战国时期,公元前354年,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前往救援。孙膑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庞涓得知消息,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设下埋伏,当庞涓率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世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A项“楚河汉界”源于秦国某年的历史说法不符合史实,“楚河汉界”源于秦末汉初的楚汉之争,不符合题意;B项“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秦始皇说法不符合史实,废除丞相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不符合题意;C项“围魏救赵”的战术思想源于战国说法符合史实,符合题意;D项“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元代说法不符合史实,唐朝时中国发明了火药,所“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唐朝,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象棋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历史的有关知识及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注意识记相关基础知识。6.(2018八上·江山期末)某同学要编写一份题为“辉煌的阿拉伯文明”的手抄报。下列素材中适合人选的包括( )①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②伊德里斯绘制世界地图③伊斯兰教与《古兰经》 ④拉齐斯写有《医典》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医学是阿拉伯人最感兴趣的一门科学。阿拉伯医学家在吸收东西方古代医学成果的基础上,对世界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阿拉伯医生拉齐斯写有《医学集成》一书,总结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知识,增添了许多新的医学成就,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依本·西拿著有《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结晶,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医学著作。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A项①②③适合入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文化,要求识记相关史实。7.(2018八上·江山期末)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法兰克王同 B.查理曼帝国C.西方古典文明 D.西欧中世纪【答案】D【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题干左边图片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中间的图片反映的是西欧的庄园,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右图反映了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西欧中世纪。ABC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西欧中世纪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幅图片为依托,考查西欧中世纪及学生的归纳归纳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西欧中世纪的相关史实。8.(2019八上·江山期中)史学巨著《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巨著的体例是( )A.编年体通史 B.编年体断代史C.纪传体通史 D.纪传体断代史【答案】C【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昌盛的秦汉文化中史学成就的相关知识。《史记》 重点考查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因文笔生动,史料翔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点评】了解《史记》编写格式,即体例,区别纪传体,编年体,通史,断代史。9.(2018八上·江山期末)马镫见证了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公元前3世纪,中国人已铸造金属马镫B.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兵的发展进入新时期C.金属马镫的传播路线:中国→萨珊波斯人→突厥人→北欧、西欧→东欧、东罗马帝国D.战国时期的骑兵马具中已经出现马镫【答案】B【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乘用的马具的完备,使得骑兵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有了完善的马具,骑兵就更容易控制和驯服马匹,使骑兵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复杂的战术动作和训练变得更容易了,能够充分发挥甲胄和兵器的效能,为重装甲骑兵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条件。A项公元前3世纪,中国人已铸造金属马镫说法不正确,中国人已铸造金属马镫是北魏时期,不符合题意;B项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兵的发展进入新时期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项金属马镫的传播路线:中国→萨珊波斯人→突厥人→北欧、西欧→东欧、东罗马帝国说法不正确,首先传播到朝鲜,后来又传播到土耳其、伊朗,再传播到古罗马帝国,不符合题意;D项战国时期的骑兵马具中已经出现马镫说法不正确,骑兵马具中已经出现马镫大约是在东晋时期,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镫的相关史实。识记与灵活掌握马镫的相关史实。10.(2018八上·江山期末)“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诗体现了( )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 B.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C.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 D.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答案】D【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解析】【分析】据题干“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的这首诗《登科后》体现的是科举制的公平与机会均等。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ABC三项和题干诗句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符合题干诗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的有关内容及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科举制相关知识。11.(2018八上·江山期末)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对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a、b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B.c、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C.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答案】C【知识点】贞观之治【解析】【分析】分析可知,a、b、c、d四朝分别为隋、唐、北宋、元。A项a、b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描述不正确,隋文帝杨坚于589年灭陈,使得南北归于统一。但北宋与各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并未统一全国,不符合题意;B项c、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描述不正确,唐朝的政治制度都是继承自隋朝而来,未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而元朝则开创了行省制,不符合题意;C项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描述正确,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唐太宗采取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来到长安,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符合题意;D项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描述不正确,“杯酒释兵权”是指宋太祖赵匡胤在即位后通过召集大将喝酒的方式迫使他们交出兵权,从而加强中央集权,这不但没有加强反而削弱了北宋军力,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各朝代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朝代顺序与各朝特征的掌握能力。12.(2018八上·江山期末)下面是我同古代不同时期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一览表,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朝代 南方地区(长江流域) 北方地区(黄河流域)人口(万户) 占有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有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 247 19.8% 998 80.2%唐朝 392 43.2% 515 56.8%北宋 1124 62.9% 662 37.1%①唐朝以前南方人口少,经济重心在北方 ②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③北宋时南方农业的发展是人口增加的重要原因 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分析题文图表,可以看出西汉时期,北方人口远远超过南方;唐代时,北方人口减少.南方人口增加;北宋时期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民南迁,带去了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时还需要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时间在南宋。可见表述中②是不正确的。C项①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以我同古代不同时期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一览表为切入点,考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图片以及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二、非选择题13.(2018八上·江山期末)电视台拍摄专题片《文明之路》.寻找西方文明的源头,见证地中海文明的辉煌。【第一集】《光荣属于希腊》材料一:如下图【第二集】《伟大属于罗马》材料二:历史学家耶林说过:“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们思想进步、科学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的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第三集】《中世纪的欧洲》材料三:随着基督教传播的日益广泛和统治阶级的承认乃至推崇,基督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到了中世纪,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教会的权力可以说是无限的。(1)请用事实说明材料一图中两位人物代表光荣属于希腊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请你分别谈谈对罗马第一次和第三次征服世界的认识。(3)材料三中“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伯里克利执政期间,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进入古代雅典的黄金时代。由荷马加工整理的《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2)第一次是指古罗马帝国军事力量征服周边国家,长期对外扩张。第三次是指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3)基督教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神学思想,教会的势力不断膨胀,垄断教育和文化,并控制人们的思想。【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及《荷马史诗》,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中人物“伯里克利”,并联系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称为古代希腊的黄金时代;根据图片中人物“荷马”,并联系所学可知,荷马整理而成的《荷马史诗》,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2)本题考查古罗马的相关史实,要求具备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第一次以武力”“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并联系所学可知,通过发动战争,罗马在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根据材料二“第三次以法律”“唯有法律的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并联系所学可知, 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3)材料三中“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意思是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故答案为:(1)伯里克利执政期间,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进入古代雅典的黄金时代。由荷马加工整理的《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2)第一次是指古罗马帝国军事力量征服周边国家,长期对外扩张。第三次是指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3)基督教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神学思想,教会的势力不断膨胀,垄断教育和文化,并控制人们的思想。【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材料和图片为切入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西欧封建制度的相关知识。要求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帝国、西欧封建制度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能力。14.(2018八上·江山期末)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一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材料二: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三:中国的政治体制创新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那是开始于公元646年的一次国家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就是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1)请列举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并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2)说说唐朝和元朝在政治体制方面各有怎样的创新与发展,并依据材料二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3)请问材料三中这次改革的名称是什么 列举其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答案】(1)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统一的国家和政权.一致的思想。(2)唐: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元:创立行省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3)大化改新。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科举制的创立;大化改新;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要求具备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可知,秦统治者开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根据“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即可概括出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2)本题考查唐朝和元朝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隋朝调整了中央机构,设立三省六部制,唐朝得以进一步完善;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实行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行省制度的建立,不仅加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而且对明清以及后来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的行省规模和行政区域的划分。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本题考查大化改新。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故答案为:(1)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统一的国家和政权,一致的思想。(2)唐: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元:创立行省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3)大化改新。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5.(2018八上·江山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1-1500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材料二:·…“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东西方和平合作、开放包客、互学互鉴、文化往来。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摘自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材料三: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宋代的科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2)材料二中“凿空之旅”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例举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互学互鉴”的两例史实。(3)请运用史实印证材料三中李约瑟博士观点的正确性。【答案】(1)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张骞出使西域。如:玄奘西行到天竺学习佛教;中国的养蚕抽丝的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亚和欧洲。(其他符合题意的回答也可)(3)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北宋时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认识。分析材料中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2)根据材料“汉代”“从长安出发”“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西汉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史实可以是具体事件也可以是文化技术的交流,如玄奘西行、马可·波罗来华、四大发明外传等等。(3)本题考查对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掌握情况。依据材料中观点,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列举的只要是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即可。故答案为:(1)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张骞出使西域。如:玄奘西行到天竺学习佛教;中国的养蚕抽丝的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亚和欧洲。(其他符合题意的回答也可)(3)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北宋时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张骞出使西域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1 / 1浙江省江山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A.古印度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2.(2018八上·江山期末)某班级要表演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他们采用的台词最有可能的是( )A.“你打瞎我的一只眼睛,作为惩罚,我也打瞎你的一只眼睛。”B.“别看我只是一介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C.“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D.“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3.(2018八上·江山期末)《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4.(2018八上·江山期末)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5.(2018八上·江山期末)中国象棋被誉为“纵横之智慧,浓缩之历史”。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楚河汉界”源于秦国某年的历史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秦始皇C.“围魏救赵”的战术思想源于战国D.“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元代6.(2018八上·江山期末)某同学要编写一份题为“辉煌的阿拉伯文明”的手抄报。下列素材中适合人选的包括( )①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②伊德里斯绘制世界地图③伊斯兰教与《古兰经》 ④拉齐斯写有《医典》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2018八上·江山期末)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法兰克王同 B.查理曼帝国C.西方古典文明 D.西欧中世纪8.(2019八上·江山期中)史学巨著《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巨著的体例是( )A.编年体通史 B.编年体断代史C.纪传体通史 D.纪传体断代史9.(2018八上·江山期末)马镫见证了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公元前3世纪,中国人已铸造金属马镫B.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兵的发展进入新时期C.金属马镫的传播路线:中国→萨珊波斯人→突厥人→北欧、西欧→东欧、东罗马帝国D.战国时期的骑兵马具中已经出现马镫10.(2018八上·江山期末)“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诗体现了( )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 B.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C.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 D.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11.(2018八上·江山期末)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对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a、b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B.c、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C.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12.(2018八上·江山期末)下面是我同古代不同时期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一览表,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朝代 南方地区(长江流域) 北方地区(黄河流域)人口(万户) 占有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有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 247 19.8% 998 80.2%唐朝 392 43.2% 515 56.8%北宋 1124 62.9% 662 37.1%①唐朝以前南方人口少,经济重心在北方 ②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③北宋时南方农业的发展是人口增加的重要原因 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3.(2018八上·江山期末)电视台拍摄专题片《文明之路》.寻找西方文明的源头,见证地中海文明的辉煌。【第一集】《光荣属于希腊》材料一:如下图【第二集】《伟大属于罗马》材料二:历史学家耶林说过:“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们思想进步、科学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的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第三集】《中世纪的欧洲》材料三:随着基督教传播的日益广泛和统治阶级的承认乃至推崇,基督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到了中世纪,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教会的权力可以说是无限的。(1)请用事实说明材料一图中两位人物代表光荣属于希腊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请你分别谈谈对罗马第一次和第三次征服世界的认识。(3)材料三中“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4.(2018八上·江山期末)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一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材料二: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三:中国的政治体制创新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那是开始于公元646年的一次国家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就是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1)请列举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并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2)说说唐朝和元朝在政治体制方面各有怎样的创新与发展,并依据材料二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3)请问材料三中这次改革的名称是什么 列举其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15.(2018八上·江山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1-1500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材料二:·…“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东西方和平合作、开放包客、互学互鉴、文化往来。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摘自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材料三: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宋代的科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2)材料二中“凿空之旅”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例举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互学互鉴”的两例史实。(3)请运用史实印证材料三中李约瑟博士观点的正确性。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产生于印度河流域,中国文明产生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要是因为这些大河流域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故选D。【点评】 掌握早期古代文明的发源地。2.【答案】B【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就是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将社会上的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其中刹帝利中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ACD三项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B项“别看我只是一介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符合印度的种姓制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种姓制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需要熟记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并逐一分析其它选项。3.【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据“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及所学知识可知,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礼乐制度以维护严格的社会等级,即分封制和宗法制,这种礼制有着严格的规定,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天子和诸侯的服饰、住宅、车架等都有清晰严格的限制。ABD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C项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周人“尊礼”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周人“尊礼”的相关史实。4.【答案】A【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由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得知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百家争鸣。A项百家争鸣最能体现题干特征,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能体现题干特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5.【答案】C【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战国时期,公元前354年,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前往救援。孙膑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庞涓得知消息,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设下埋伏,当庞涓率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世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A项“楚河汉界”源于秦国某年的历史说法不符合史实,“楚河汉界”源于秦末汉初的楚汉之争,不符合题意;B项“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秦始皇说法不符合史实,废除丞相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不符合题意;C项“围魏救赵”的战术思想源于战国说法符合史实,符合题意;D项“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元代说法不符合史实,唐朝时中国发明了火药,所“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唐朝,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象棋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历史的有关知识及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注意识记相关基础知识。6.【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医学是阿拉伯人最感兴趣的一门科学。阿拉伯医学家在吸收东西方古代医学成果的基础上,对世界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阿拉伯医生拉齐斯写有《医学集成》一书,总结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知识,增添了许多新的医学成就,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依本·西拿著有《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结晶,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医学著作。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A项①②③适合入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文化,要求识记相关史实。7.【答案】D【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题干左边图片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中间的图片反映的是西欧的庄园,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右图反映了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西欧中世纪。ABC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西欧中世纪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幅图片为依托,考查西欧中世纪及学生的归纳归纳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西欧中世纪的相关史实。8.【答案】C【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昌盛的秦汉文化中史学成就的相关知识。《史记》 重点考查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因文笔生动,史料翔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点评】了解《史记》编写格式,即体例,区别纪传体,编年体,通史,断代史。9.【答案】B【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乘用的马具的完备,使得骑兵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有了完善的马具,骑兵就更容易控制和驯服马匹,使骑兵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复杂的战术动作和训练变得更容易了,能够充分发挥甲胄和兵器的效能,为重装甲骑兵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条件。A项公元前3世纪,中国人已铸造金属马镫说法不正确,中国人已铸造金属马镫是北魏时期,不符合题意;B项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兵的发展进入新时期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项金属马镫的传播路线:中国→萨珊波斯人→突厥人→北欧、西欧→东欧、东罗马帝国说法不正确,首先传播到朝鲜,后来又传播到土耳其、伊朗,再传播到古罗马帝国,不符合题意;D项战国时期的骑兵马具中已经出现马镫说法不正确,骑兵马具中已经出现马镫大约是在东晋时期,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镫的相关史实。识记与灵活掌握马镫的相关史实。10.【答案】D【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解析】【分析】据题干“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的这首诗《登科后》体现的是科举制的公平与机会均等。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ABC三项和题干诗句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符合题干诗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的有关内容及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科举制相关知识。11.【答案】C【知识点】贞观之治【解析】【分析】分析可知,a、b、c、d四朝分别为隋、唐、北宋、元。A项a、b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描述不正确,隋文帝杨坚于589年灭陈,使得南北归于统一。但北宋与各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并未统一全国,不符合题意;B项c、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描述不正确,唐朝的政治制度都是继承自隋朝而来,未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而元朝则开创了行省制,不符合题意;C项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描述正确,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唐太宗采取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来到长安,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符合题意;D项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描述不正确,“杯酒释兵权”是指宋太祖赵匡胤在即位后通过召集大将喝酒的方式迫使他们交出兵权,从而加强中央集权,这不但没有加强反而削弱了北宋军力,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各朝代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朝代顺序与各朝特征的掌握能力。12.【答案】C【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分析题文图表,可以看出西汉时期,北方人口远远超过南方;唐代时,北方人口减少.南方人口增加;北宋时期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民南迁,带去了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时还需要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时间在南宋。可见表述中②是不正确的。C项①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以我同古代不同时期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一览表为切入点,考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图片以及材料,获取有效信息。13.【答案】(1)伯里克利执政期间,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进入古代雅典的黄金时代。由荷马加工整理的《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2)第一次是指古罗马帝国军事力量征服周边国家,长期对外扩张。第三次是指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3)基督教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神学思想,教会的势力不断膨胀,垄断教育和文化,并控制人们的思想。【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及《荷马史诗》,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中人物“伯里克利”,并联系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称为古代希腊的黄金时代;根据图片中人物“荷马”,并联系所学可知,荷马整理而成的《荷马史诗》,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2)本题考查古罗马的相关史实,要求具备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第一次以武力”“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并联系所学可知,通过发动战争,罗马在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根据材料二“第三次以法律”“唯有法律的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并联系所学可知, 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3)材料三中“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意思是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故答案为:(1)伯里克利执政期间,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进入古代雅典的黄金时代。由荷马加工整理的《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2)第一次是指古罗马帝国军事力量征服周边国家,长期对外扩张。第三次是指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3)基督教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神学思想,教会的势力不断膨胀,垄断教育和文化,并控制人们的思想。【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材料和图片为切入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西欧封建制度的相关知识。要求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帝国、西欧封建制度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能力。14.【答案】(1)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统一的国家和政权.一致的思想。(2)唐: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元:创立行省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3)大化改新。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科举制的创立;大化改新;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要求具备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可知,秦统治者开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根据“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即可概括出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2)本题考查唐朝和元朝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隋朝调整了中央机构,设立三省六部制,唐朝得以进一步完善;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实行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行省制度的建立,不仅加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而且对明清以及后来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的行省规模和行政区域的划分。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本题考查大化改新。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故答案为:(1)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统一的国家和政权,一致的思想。(2)唐: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元:创立行省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3)大化改新。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5.【答案】(1)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张骞出使西域。如:玄奘西行到天竺学习佛教;中国的养蚕抽丝的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亚和欧洲。(其他符合题意的回答也可)(3)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北宋时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认识。分析材料中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2)根据材料“汉代”“从长安出发”“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西汉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史实可以是具体事件也可以是文化技术的交流,如玄奘西行、马可·波罗来华、四大发明外传等等。(3)本题考查对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掌握情况。依据材料中观点,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列举的只要是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即可。故答案为:(1)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张骞出使西域。如:玄奘西行到天竺学习佛教;中国的养蚕抽丝的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亚和欧洲。(其他符合题意的回答也可)(3)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北宋时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张骞出使西域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江山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江山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