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18八上·婺城期末)”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答案】C【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可得知无论出身贫穷与高贵,都只能通过读书考试的方式进入官场。结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相关所学内容分析即可知,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科举制。ABD三项均与题中描述不相符合,不符合题意;C项科举制与材料相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知识迁移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明确立意,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2.(2018八上·婺城期末)有学者将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道、墨、法 B.墨、法、道 C.儒、法、墨 D.道、法、墨【答案】D【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道家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所以,“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指道家思想。法家强调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所以,“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是指法家思想。墨家强调“兼爱”“非攻”。 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动以大欺小,所以,“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是指墨家思想。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道、法、墨和题干材料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要求具备识记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下列有关史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督教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神学思想B.《荷马史诗》是阿拉伯文学的不朽之作C.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成熟马镫的使用标志骑兵的发展进入新时期【答案】B【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大化改新;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相传它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在公元前9-前8世纪,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故它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ACD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要求准确识记《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4.(2018八上·婺城期末)“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主义的强化 B.丞相的权力和地位逐渐下降C.中央集权的建立 D.皇权面前丞相丧失基本人格【答案】A【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从材料中汉代开始到宋,大臣面对皇帝从起到坐到跪,即可概括汉至宋君臣相见的礼节的演变过程。可见皇权独尊,君主专制逐渐走向极端。A项专制主义的强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趋势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5.(2018八上·婺城期末)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生机盎然。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宋崇文抑武的策略,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②“澶渊之盟”,宋辽维持了100多年的相对和平③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用于战争,后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④南宋,全国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的转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从唐朝中晚期开始,由于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好,政府比较重视农业和手工业,南方的经济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A项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元时期的历史。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6.(2018八上·婺城期末)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下列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 ②赤壁之战 ③回族形成 ④郾城大捷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解析】【分析】①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②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③回族形成是在元朝,④郾城大捷发生在北宋时期。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②④③。C项①②④③排序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相关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掌握。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7.(2018八上·婺城期末)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以下图文组合中,属于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的是( )①图甲: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五铢钱 ②图乙:秦铜量是统一量器的标准器具③图丙:将秦的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④图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曲辕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经济上统一货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军事上北筑长城、南修灵渠;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②③正确。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货币,①错误;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④错误。B项②③属于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2018八上·婺城期末)2018年11月11日,法国政府在巴黎雄伟的凯旋门前举行仪式,隆重纪念( )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 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100周年C.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D.《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2018年11月11日,法国政府在巴黎雄伟的凯旋门前举行仪式,隆重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二、非选择题9.(2018八上·婺城期末)阅读以下三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表示哪一早期文明?公元前后.连接A和F区域的重要通道是什么?该通道的开辟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2)图2、图3表示的内容分别属于哪个文明区域(写字母) 这两者所承载的信息共同反映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哪一项标志 (3)图1中E区域是哪一宗教的创始地 唐朝时为该宗教的传播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古罗马文明。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2)图2-D-国家的出现。图3-E-阶级的分化。(3)佛教。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古代印度及佛教;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1)图1中A表示古罗马文明。F表示中国,依据所学知识,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到达西亚,最后到达欧洲的大秦。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的使者和商人来往频繁,互通有无,这样就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2)图2是《汉谟拉比法典》,它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颁布的,图中D区域即为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承载的信息反映了国家的出现。图2是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而形成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图中E区域即为古印度,种姓制度承载的信息反映了阶级的分化。(3)图1中E区域是古印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社会矛盾尖锐,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在印度出现了佛教。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唐朝高僧鉴真排除千难万险,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中国的医药和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结论言之有理即可,如: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故答案为:(1)古罗马文明。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2)图2-D-国家的出现。图3-E-阶级的分化。(3)佛教。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东西方文明、丝绸之路、佛教、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10.(2018八上·婺城期末)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是民族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益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北宋《萍洲可谈》材料三:“……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郭沫若(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 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认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该时期的哪一项科技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结合所学,从历史和现实的影响角度谈谈你对郭沫若所说的历史盛况的理解。【答案】(1)三省六部制。这种制度使得各部门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2)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中。活字印刷术。(3)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知识点】百家争鸣;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就是设立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中书省、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三省长官共同定令立法,参决军国大政;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2)从材料二中的信息"舟师识地理"、"阴晦观指南针"可知,指南针已经开始应用于航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人们发明了指南针,并很快应用到航海事业上;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将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 该技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为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故答案为:(1)三省六部制。这种制度使得各部门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2)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中。活字印刷术。(3)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省六部制、四大发明、百家争鸣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11.(2018八上·婺城期末)治国之道的探寻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话体现了哪位皇帝的什么民族政策 他在位期间出现的繁盛局面称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汉武帝推行什么政策 材料三体现了元朝的什么首创制度 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的历史地图,选①或者②,举例说明元朝是如何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的,并分析其共同作用。【答案】(1)唐太宗采取的开明的民族政策。贞观之治。(2)推恩令。行省制度。加强中央统治。(3)选①: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以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或选②:在中央设王宣政院,以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并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作用: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贞观之治;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1)材料中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依据所学,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唐对回纥、南诏首领的册封等,都加强了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2)图中可知关键词“封地”,土地继承时变小可知是汉武帝时采取的推恩令。材料三中关键词“行省”可知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这些政策都是古代帝王为了巩固其统治,维护国家统一所推行的。(3)本题有时间“元朝”、地点“西藏或台湾”、角度“边疆管理”的要求,结合课本中元朝对这两个地方的管理政策回答即可。故答案为:(1)唐太宗采取的开明的民族政策。贞观之治。(2)推恩令。行省制度。加强中央统治。(3)选①: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以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或选②:在中央设王宣政院,以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并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作用: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贞观之治、推恩令、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1 / 1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18八上·婺城期末)”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2.(2018八上·婺城期末)有学者将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道、墨、法 B.墨、法、道 C.儒、法、墨 D.道、法、墨3.下列有关史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督教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神学思想B.《荷马史诗》是阿拉伯文学的不朽之作C.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成熟马镫的使用标志骑兵的发展进入新时期4.(2018八上·婺城期末)“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主义的强化 B.丞相的权力和地位逐渐下降C.中央集权的建立 D.皇权面前丞相丧失基本人格5.(2018八上·婺城期末)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生机盎然。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宋崇文抑武的策略,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②“澶渊之盟”,宋辽维持了100多年的相对和平③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用于战争,后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④南宋,全国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的转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18八上·婺城期末)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下列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 ②赤壁之战 ③回族形成 ④郾城大捷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7.(2018八上·婺城期末)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以下图文组合中,属于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的是( )①图甲: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五铢钱 ②图乙:秦铜量是统一量器的标准器具③图丙:将秦的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④图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曲辕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2018八上·婺城期末)2018年11月11日,法国政府在巴黎雄伟的凯旋门前举行仪式,隆重纪念( )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 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100周年C.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D.《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二、非选择题9.(2018八上·婺城期末)阅读以下三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表示哪一早期文明?公元前后.连接A和F区域的重要通道是什么?该通道的开辟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2)图2、图3表示的内容分别属于哪个文明区域(写字母) 这两者所承载的信息共同反映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哪一项标志 (3)图1中E区域是哪一宗教的创始地 唐朝时为该宗教的传播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0.(2018八上·婺城期末)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是民族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益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北宋《萍洲可谈》材料三:“……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郭沫若(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 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认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该时期的哪一项科技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结合所学,从历史和现实的影响角度谈谈你对郭沫若所说的历史盛况的理解。11.(2018八上·婺城期末)治国之道的探寻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话体现了哪位皇帝的什么民族政策 他在位期间出现的繁盛局面称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汉武帝推行什么政策 材料三体现了元朝的什么首创制度 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的历史地图,选①或者②,举例说明元朝是如何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的,并分析其共同作用。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可得知无论出身贫穷与高贵,都只能通过读书考试的方式进入官场。结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相关所学内容分析即可知,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科举制。ABD三项均与题中描述不相符合,不符合题意;C项科举制与材料相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知识迁移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明确立意,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2.【答案】D【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道家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所以,“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指道家思想。法家强调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所以,“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是指法家思想。墨家强调“兼爱”“非攻”。 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动以大欺小,所以,“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是指墨家思想。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道、法、墨和题干材料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要求具备识记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答案】B【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大化改新;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相传它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在公元前9-前8世纪,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故它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ACD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要求准确识记《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4.【答案】A【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从材料中汉代开始到宋,大臣面对皇帝从起到坐到跪,即可概括汉至宋君臣相见的礼节的演变过程。可见皇权独尊,君主专制逐渐走向极端。A项专制主义的强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趋势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5.【答案】A【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从唐朝中晚期开始,由于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好,政府比较重视农业和手工业,南方的经济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A项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元时期的历史。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6.【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解析】【分析】①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②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③回族形成是在元朝,④郾城大捷发生在北宋时期。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②④③。C项①②④③排序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相关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掌握。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7.【答案】B【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经济上统一货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军事上北筑长城、南修灵渠;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②③正确。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货币,①错误;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④错误。B项②③属于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2018年11月11日,法国政府在巴黎雄伟的凯旋门前举行仪式,隆重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9.【答案】(1)古罗马文明。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2)图2-D-国家的出现。图3-E-阶级的分化。(3)佛教。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古代印度及佛教;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1)图1中A表示古罗马文明。F表示中国,依据所学知识,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到达西亚,最后到达欧洲的大秦。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的使者和商人来往频繁,互通有无,这样就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2)图2是《汉谟拉比法典》,它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颁布的,图中D区域即为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承载的信息反映了国家的出现。图2是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而形成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图中E区域即为古印度,种姓制度承载的信息反映了阶级的分化。(3)图1中E区域是古印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社会矛盾尖锐,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在印度出现了佛教。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唐朝高僧鉴真排除千难万险,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中国的医药和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结论言之有理即可,如: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故答案为:(1)古罗马文明。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2)图2-D-国家的出现。图3-E-阶级的分化。(3)佛教。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东西方文明、丝绸之路、佛教、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10.【答案】(1)三省六部制。这种制度使得各部门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2)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中。活字印刷术。(3)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知识点】百家争鸣;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就是设立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中书省、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三省长官共同定令立法,参决军国大政;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2)从材料二中的信息"舟师识地理"、"阴晦观指南针"可知,指南针已经开始应用于航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人们发明了指南针,并很快应用到航海事业上;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将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 该技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为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故答案为:(1)三省六部制。这种制度使得各部门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2)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中。活字印刷术。(3)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省六部制、四大发明、百家争鸣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11.【答案】(1)唐太宗采取的开明的民族政策。贞观之治。(2)推恩令。行省制度。加强中央统治。(3)选①: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以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或选②:在中央设王宣政院,以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并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作用: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贞观之治;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1)材料中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依据所学,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唐对回纥、南诏首领的册封等,都加强了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2)图中可知关键词“封地”,土地继承时变小可知是汉武帝时采取的推恩令。材料三中关键词“行省”可知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这些政策都是古代帝王为了巩固其统治,维护国家统一所推行的。(3)本题有时间“元朝”、地点“西藏或台湾”、角度“边疆管理”的要求,结合课本中元朝对这两个地方的管理政策回答即可。故答案为:(1)唐太宗采取的开明的民族政策。贞观之治。(2)推恩令。行省制度。加强中央统治。(3)选①: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以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或选②:在中央设王宣政院,以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并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作用: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贞观之治、推恩令、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