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诸暨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18八上·诸暨期末)英国近代诗人雪莱曾说:“我们都是希腊人。”这一说法的主要寓意是( )A.希腊人是英国人的祖先 B.英国人和希腊人习惯一样C.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D.希腊人普经统治过英国人2.(2018八上·诸暨期末)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大都诞生在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关于世界文明古国的场景描述合理的是( )①在恒河南岸驻足,欣赏印度古城的异域风光②沿尼罗河而上,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③赏地中海迷人风光,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④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感受汉谟拉比石柱的古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8八上·诸暨期末)年代尺有助于我们把握历史时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这一诗句描写的历史事件,应该出现在以下年代尺中的时段是( )A.A B.B C.C D.D4.(2018八上·诸暨期末)“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应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5.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这一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6.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和中国发明的造纸术、指南针,都由“他”传到了欧洲。因传播和传承世界文化,“他”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这里的“他”是指( )A.希腊人 B.苏美尔人 C.罗马人 D.阿拉伯人7.(2018八上·诸暨期末)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公元7世纪,日本在学习中国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是( )A.明治维新 B.孝文帝改革 C.商鞅变法 D.大化改新8.(2018八上·诸暨期末)如图所示,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9.(2018八上·诸暨期末)下列史实与“古代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这一主题相符合的选项是( )①丝绸之路的开通②玄奘西行③日本遣唐使来华④岳飞抗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18八上·诸暨期末)“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材料反映我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人才选拔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二、综合题11.(2018八上·诸暨期末)公元前5世纪前后,西方的希腊城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文明发展交相辉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典乡间的居民步行进城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近郊居民至少要提前一小时动身,远郊居民需提前六七小时。……雅典有几万常住外来移民,为雅典人提供税收但却没有政治权利。……雅典约有7万到9万奴隶,毫无权利和地位可言。……雅典的妇女也没有政治权利。——摘自岳麓版教材材料二: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君主应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威势,以巩固地位。这一思想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青睐。为后来秦朝开创大一统局面的基业奠定了思想基础。嬴政灭六国后.自称“始皇帝”、“独制于天下”,“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种统治模式在中国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摘编自《史记》(1)材料一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 (2)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而中国只有皇帝一个人知道自由。”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12.(2018八上·诸暨期末)阅读材料.回答小题。材料一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材料二:注:海外贸易的繁荣,增加了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宋高宗末年,市舶司岁入达200万贯,是北宋治平年间岁入63万贯的三倍多。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当时航海“其势诚险……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口出现的变化。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经济怎样的发展特点 (2)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南宋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13.(2018八上·诸暨期末)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中华文明》材料二:(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日:‘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资治通鍪》材料三: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史·地理志》(1)请结合所学史实,从政治和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阐述汉武帝是怎样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2)材料二体现唐太宗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 除材料二所述史实外,请再举一例加以印证。(3)材料兰中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有何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伯里克利当政时,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被看作是现代民主政治源头。希腊文明对现代西方的文明也有着深刻的影响。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是“我们都是希腊人。”这一说法的主要寓意,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希腊文明对欧洲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是材料式选择题,通过材料内容考查古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这一内容。“我们都是希腊人。”主要考查希腊文明对欧洲的影响。对于材料式选择题要仔细阅读材料,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2.【答案】B【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③赏地中海迷人风光,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说法错误,中华文明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排除含③的选项。B项①②④描述合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世界文明古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世界文明古国的相关史实。3.【答案】A【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它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公元前221年应处于公元前3世纪。A项A公元前3世纪是公元前221年所处的时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注意掌握秦朝建立的相关知识。4.【答案】B【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A项亚历山大帝国在公元前4世纪中后期建立并迅速灭亡,与材料“把自己的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罗马帝国统治处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4世纪,与汉帝国统治时间相吻合,且统治长久并较为稳固,与上述材料相符,符合题意;C项西罗马帝国存在于公元395年至公元476年,此时汉帝国已不复存在,不符合题意;D项法兰克王国统治开始于公元5世纪后期,与汉帝国不同时存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帝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罗马帝国的相关内容。5.【答案】C【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自治权。琅城市民争取自治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6.【答案】D【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创造了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ABC三项均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阿拉伯人是题干里的“他”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注意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的识记。7.【答案】D【知识点】大化改新【解析】【分析】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ABC三项不是题干描述的改革,不符合题意;D项大化改新是公元7世纪,日本在学习中国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日本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的时间与影响。8.【答案】B【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解析】【分析】根据图片“赤壁,孙权、刘备军,曹操军”可知图片为赤壁之战形势图,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A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官渡之战,不符合题意;B项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的是赤壁之战,符合题意;C项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222年孙权称王,不符合题意;D项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的是西晋建立后统一全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赤壁之战形势图为切入点,考查赤壁之战及学生的识图能力。准确识别图片内容是解题的关键。9.【答案】A【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分析选项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反映的是汉朝的中西交往;玄奘西行、日本遣唐使来华反映的唐朝的对外交往;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岳飞抗金是民族的对抗,反映的是民族关系,故②不符合题意。A项①②③与“古代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这一主题相符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10.【答案】C【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解析】【分析】“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它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科举制是题干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人才选拔制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为依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11.【答案】(1)材料一:雅典城邦民主制度;材料二:中央集权官僚制度。(2)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指的是雅典城邦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材料一反映,雅典占人口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民主的人只占少数,这种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度基础上的。“中国只有皇帝一个人知道自由”,这是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或君主专制政体)的体现。材料二反映,秦朝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创建了中央集权官僚制度,这套制度对之后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1)材料中“奁民大会”可知是雅典城邦民主制度;材料中“独制于天下”“皆决于上”可知是中央集权官僚制度。(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不同的政治体制,具体对两种政治制度进行评价即可。故答案为:(1)材料一:雅典城邦民主制度;材料二:中央集权官僚制度。(2)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指的是雅典城邦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材料一反映,雅典占人口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民主的人只占少数,这种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度基础上的。“中国只有皇帝一个人知道自由”,这是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或君主专制政体)的体现。材料二反映,秦朝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创建了中央集权官僚制度,这套制度对之后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城邦民主制度和古中国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立足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答案】(1)唐朝和北宋时,南万人口数量及占全国比例持续上升并超过北方。反映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或对峙,原有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碍;南宋政治中心南移。设置市舶司,重视海外贸易的管理;南宋造船技术领先,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显示,西汉唐代我国人口分布北方多于南方,尤其是西汉时期明显北方人口比例多于南方人口比例,唐代北方仍然多于南方人口,但是南方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到了北宋时期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迅速减少,南方人口超过北方。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结合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我国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高度发达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北方少数民族的兴起阻隔陆上贸易,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故答案为:(1)唐朝和北宋时,南方人口数量及占全国比例持续上升并超过北方。反映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或对峙,原有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碍;南宋政治中心南移。设置市舶司,重视海外贸易的管理;南宋造船技术领先,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表格材料和图片材料为依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宋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答案】(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王国被分成许多小侯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思想上:采取“罢黜百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儒家学说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2)开明的民族政策。示例:唐太宗把文成套主嫁给松赞干布,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3)保障了元朝交通畅通,便利政治上的管理,促进各地区、民族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1)汉武帝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即加强政治上与思想上的集权,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每州部派刺史监视地方官吏。为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封建正统思想。(2)据材料一“贞观年间”、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唐朝时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太宗时期的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3)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驿站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故答案为:(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王国被分成许多小侯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思想上:采取“罢黜百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儒家学说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2)开明的民族政策。示例: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3)保障了元朝交通畅通,便利政治上的管理,促进各地区、民族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元朝巩固国家统一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元朝巩固国家统一的相关知识。1 / 1浙江省诸暨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18八上·诸暨期末)英国近代诗人雪莱曾说:“我们都是希腊人。”这一说法的主要寓意是( )A.希腊人是英国人的祖先 B.英国人和希腊人习惯一样C.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D.希腊人普经统治过英国人【答案】C【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伯里克利当政时,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被看作是现代民主政治源头。希腊文明对现代西方的文明也有着深刻的影响。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是“我们都是希腊人。”这一说法的主要寓意,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希腊文明对欧洲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是材料式选择题,通过材料内容考查古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这一内容。“我们都是希腊人。”主要考查希腊文明对欧洲的影响。对于材料式选择题要仔细阅读材料,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2.(2018八上·诸暨期末)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大都诞生在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关于世界文明古国的场景描述合理的是( )①在恒河南岸驻足,欣赏印度古城的异域风光②沿尼罗河而上,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③赏地中海迷人风光,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④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感受汉谟拉比石柱的古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③赏地中海迷人风光,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说法错误,中华文明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排除含③的选项。B项①②④描述合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世界文明古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世界文明古国的相关史实。3.(2018八上·诸暨期末)年代尺有助于我们把握历史时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这一诗句描写的历史事件,应该出现在以下年代尺中的时段是( )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它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公元前221年应处于公元前3世纪。A项A公元前3世纪是公元前221年所处的时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注意掌握秦朝建立的相关知识。4.(2018八上·诸暨期末)“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应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答案】B【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A项亚历山大帝国在公元前4世纪中后期建立并迅速灭亡,与材料“把自己的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罗马帝国统治处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4世纪,与汉帝国统治时间相吻合,且统治长久并较为稳固,与上述材料相符,符合题意;C项西罗马帝国存在于公元395年至公元476年,此时汉帝国已不复存在,不符合题意;D项法兰克王国统治开始于公元5世纪后期,与汉帝国不同时存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帝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罗马帝国的相关内容。5.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这一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答案】C【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自治权。琅城市民争取自治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6.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和中国发明的造纸术、指南针,都由“他”传到了欧洲。因传播和传承世界文化,“他”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这里的“他”是指( )A.希腊人 B.苏美尔人 C.罗马人 D.阿拉伯人【答案】D【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创造了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ABC三项均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阿拉伯人是题干里的“他”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注意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的识记。7.(2018八上·诸暨期末)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公元7世纪,日本在学习中国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是( )A.明治维新 B.孝文帝改革 C.商鞅变法 D.大化改新【答案】D【知识点】大化改新【解析】【分析】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ABC三项不是题干描述的改革,不符合题意;D项大化改新是公元7世纪,日本在学习中国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日本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的时间与影响。8.(2018八上·诸暨期末)如图所示,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答案】B【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解析】【分析】根据图片“赤壁,孙权、刘备军,曹操军”可知图片为赤壁之战形势图,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A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官渡之战,不符合题意;B项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的是赤壁之战,符合题意;C项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222年孙权称王,不符合题意;D项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的是西晋建立后统一全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赤壁之战形势图为切入点,考查赤壁之战及学生的识图能力。准确识别图片内容是解题的关键。9.(2018八上·诸暨期末)下列史实与“古代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这一主题相符合的选项是( )①丝绸之路的开通②玄奘西行③日本遣唐使来华④岳飞抗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分析选项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反映的是汉朝的中西交往;玄奘西行、日本遣唐使来华反映的唐朝的对外交往;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岳飞抗金是民族的对抗,反映的是民族关系,故②不符合题意。A项①②③与“古代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这一主题相符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10.(2018八上·诸暨期末)“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材料反映我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人才选拔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答案】C【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解析】【分析】“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它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科举制是题干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人才选拔制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为依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二、综合题11.(2018八上·诸暨期末)公元前5世纪前后,西方的希腊城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文明发展交相辉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典乡间的居民步行进城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近郊居民至少要提前一小时动身,远郊居民需提前六七小时。……雅典有几万常住外来移民,为雅典人提供税收但却没有政治权利。……雅典约有7万到9万奴隶,毫无权利和地位可言。……雅典的妇女也没有政治权利。——摘自岳麓版教材材料二: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君主应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威势,以巩固地位。这一思想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青睐。为后来秦朝开创大一统局面的基业奠定了思想基础。嬴政灭六国后.自称“始皇帝”、“独制于天下”,“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种统治模式在中国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摘编自《史记》(1)材料一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 (2)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而中国只有皇帝一个人知道自由。”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答案】(1)材料一:雅典城邦民主制度;材料二:中央集权官僚制度。(2)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指的是雅典城邦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材料一反映,雅典占人口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民主的人只占少数,这种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度基础上的。“中国只有皇帝一个人知道自由”,这是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或君主专制政体)的体现。材料二反映,秦朝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创建了中央集权官僚制度,这套制度对之后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1)材料中“奁民大会”可知是雅典城邦民主制度;材料中“独制于天下”“皆决于上”可知是中央集权官僚制度。(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不同的政治体制,具体对两种政治制度进行评价即可。故答案为:(1)材料一:雅典城邦民主制度;材料二:中央集权官僚制度。(2)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指的是雅典城邦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材料一反映,雅典占人口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民主的人只占少数,这种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度基础上的。“中国只有皇帝一个人知道自由”,这是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或君主专制政体)的体现。材料二反映,秦朝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创建了中央集权官僚制度,这套制度对之后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城邦民主制度和古中国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立足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2018八上·诸暨期末)阅读材料.回答小题。材料一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材料二:注:海外贸易的繁荣,增加了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宋高宗末年,市舶司岁入达200万贯,是北宋治平年间岁入63万贯的三倍多。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当时航海“其势诚险……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口出现的变化。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经济怎样的发展特点 (2)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南宋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答案】(1)唐朝和北宋时,南万人口数量及占全国比例持续上升并超过北方。反映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或对峙,原有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碍;南宋政治中心南移。设置市舶司,重视海外贸易的管理;南宋造船技术领先,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显示,西汉唐代我国人口分布北方多于南方,尤其是西汉时期明显北方人口比例多于南方人口比例,唐代北方仍然多于南方人口,但是南方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到了北宋时期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迅速减少,南方人口超过北方。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结合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我国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高度发达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北方少数民族的兴起阻隔陆上贸易,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故答案为:(1)唐朝和北宋时,南方人口数量及占全国比例持续上升并超过北方。反映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或对峙,原有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碍;南宋政治中心南移。设置市舶司,重视海外贸易的管理;南宋造船技术领先,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表格材料和图片材料为依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宋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2018八上·诸暨期末)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中华文明》材料二:(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日:‘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资治通鍪》材料三: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史·地理志》(1)请结合所学史实,从政治和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阐述汉武帝是怎样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2)材料二体现唐太宗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 除材料二所述史实外,请再举一例加以印证。(3)材料兰中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有何作用 【答案】(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王国被分成许多小侯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思想上:采取“罢黜百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儒家学说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2)开明的民族政策。示例:唐太宗把文成套主嫁给松赞干布,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3)保障了元朝交通畅通,便利政治上的管理,促进各地区、民族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1)汉武帝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即加强政治上与思想上的集权,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每州部派刺史监视地方官吏。为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封建正统思想。(2)据材料一“贞观年间”、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唐朝时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太宗时期的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3)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驿站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故答案为:(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王国被分成许多小侯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思想上:采取“罢黜百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儒家学说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2)开明的民族政策。示例: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3)保障了元朝交通畅通,便利政治上的管理,促进各地区、民族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元朝巩固国家统一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元朝巩固国家统一的相关知识。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诸暨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诸暨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