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学 校:成都市田家炳中学教材版本:新课标人教版必修教材学 科:语 文年 级:高一年级课 题:必修一第三单元《小狗包弟》执教老师: 刘君梅指导教师:王华美评课教师:王华美、虞尚源、张 颖、张红娟《小狗包弟》教学设计课题选自: 新课标人教版 (版本) 高 一 (年级) 必修一第三单元 (章、单元)一、教材分析《小狗包弟》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一“阅读与鉴赏”模块第三单元的一篇叙事散文。它讲述的是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以及它的遭遇留给作者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表达了作者对小狗深深的怀念与歉意。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有两个方面:第一、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革”中人性扭曲的社会现实,从而产生文本的认识价值。第二、人文教育价值,巴金老人对自己深刻的反省和无情的解剖,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拷问与反思,对善良温暖人性的呼唤和坚守,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人格和道德情操。二、学生分析第一、学生对散文文体特点比价熟悉,积累了一定的散文阅读体验。把握文本内容不是难事。第二、学生对文革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因此难以做深入的思考。第三、 当今孩子普遍缺乏反省意识,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判断分析是非的能力,若能被事实真相震撼,学生反省忏悔意识定会被唤醒,理性思维定会被激活。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学习拈取生活中的小事行文,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②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来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② 挖掘文本,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严于自责的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 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②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四、教学重、难点设计1、 教学重点:领悟作家深刻思想和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2、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五、教学方法设计1、情境式阅读。以情激情、入情披文、深情诵读。2、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情景氛围,强化重难点 。3、问题讨论、合作探究。设置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注重随时点拨、启发,适当板书。六、教学媒体设计制作课件。精心选取十年“文革”中有代表性的一组照片、文字和数据资料,触目惊心穿插于授课中,方便学生走进历史,了解“文革”现实,同时激发学生思维,深刻理解文本主旨。七、教学过程设计项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导入: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师:请大家知道这是写给哪位文化名人的颁奖词吗?(巴金)巴金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宦家庭,2005年一代文学巨匠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巴金走了,但他的文章像灯塔一样照耀着我们,他的精神向路标一样指引着我们。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小狗包弟》 。 齐声诵读颁奖词 导语设计主要是激趣和导向作用。这则颁奖词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突出了巴金的成就,明确了作者崇高的品质,伟大的人格,为下面理解文本主题作铺垫。目标达成环节目标达成环节目标达成环节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问题1:文章以“小狗包弟”为标题,那么包弟是条怎样的狗?问题2:小狗包弟的结局怎么样?明确:包弟—— 聪明伶俐、有情有义/ 忠诚。 结局——文革时,被作者送到医院解剖了。 速读2---5自然段,筛选勾画出描写小狗包弟的句子。 设计问题主要针对小狗包弟的形象和遭遇。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同时强化阅读习惯,了解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初步把握。二、文本研读、品文品人 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送走包弟?明确:文革开始后,红卫兵开始抄“四旧”。小狗成了一个大包袱。作者害怕狗叫声会把红卫兵引到家里来。出于自保,逼不得已而送走了小狗包弟。作者也想过把包弟转送他人,可是在这时节没有人愿意接受这种烫手山芋。问题2:你怎么看待巴金对小狗始爱终弃的行为?课堂预设:第一,巴金的行为可以理解;第二,巴金的行为是自私的。“文革”资料链接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态度的转变是以“文革”为背景和分水岭的。通过一些图片和文字数据资料来回溯“文革”那段沉痛的历史记忆。问题3:巴金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 明确:怀念与歉意(板书) 活动一:学生跳读课本6—9段,筛选圈点勾画关键信息。学生活动二:前后四个人为一组,交流讨论,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活动三:学生进入创设情境,了解“文革”背景知识。学生活动四:品读10—13段,勾画关键语句,进行批注。自由发言。 问题指向主要是分析讨论巴金舍弃小狗的动机、结果以及他的怀念与自责。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探究主旨,体验情感。三文本迁移、拓展探究 探究一:巴金的忏悔与自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什么启示?(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言)教师思考:巴金老人解剖自己的真诚与勇气,勇于自省的精神是我们民族所缺少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当中,能引发更多普通民众的深思与自省,唤醒了善良温暖的人性,同时也企盼一种理性、人性的社会的回归。问责自己、拷问世人、呼唤良知 、铭记历史……(板书)探究问题二: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的追问与思考。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半左右,广东佛山街上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面包车撞到2岁女童小悦悦后逃逸,接着又有一辆小型货车从其身上碾压而过。车祸发生后的7分钟内,相继后有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默认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10月21日凌晨32分,小悦悦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问:佛山小悦悦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想?点拨:问题的根源在哪?如何避免悲剧重演?教师思考: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全国乃至国外媒体的关注,人们不断在拷问:“中国人到底怎么了?”当重重的车轮碾过小悦悦柔弱的身体,同时也碾碎了冷漠路人的良知。小悦悦事件暴露出人性的弱点,反映了道德的滑坡,同时揭示了制度的不完善。如今肇事司机已被公安机关批捕,那18名路人也被媒体和民众推上了风口浪尖。我们在谴责他们冷漠无情的同时,更应该思考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如何避免悲剧一幕幕重演?在一个缺乏温暖、缺乏良知与自省的时代,我们如何自我救赎,重塑道德?我们还是要回到民族文化经典中去,拯救社会的良方也许就藏在这些经典里面。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投影) 学生活动一:前后四人为一组,交流探究。教师引导点拨。学生活动二:前后四人为一组,交流探究。教师引导点拨。 探究活动一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探究能力。《小狗包弟》收在《探索集》中,正如文集的标题一样,“探索”“文革”灾难发生的根源是它的主旨。作为一个受害者,作者严于解剖自己、深刻反省、自我拷问、敢于说真话的沉重探索,具有警醒人心的力量:而作者深广的忧思,更给后人留下了沉重的思考与启示。探究活动二设计思想:语文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就是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始终渗透树立“育人”意识,激励学生追求人生价值,关注社会、历史,关注人生、人性。这一事件比较典型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病态——人性的自私、冷漠,缺乏自省精神。选择这则材料,意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深刻体会巴金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以及他对人性弱点的反思,弘扬一种温暖善良的人性,拒绝冷漠。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四、教师寄语、课堂小结 教师寄语:一个人只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历史上的过失,才能远离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和文明。 人类唯有忏悔自己,才能和谐共处、互存互进。唯有忏悔的人类,才能走向大同的美好世界。巴金用他的真诚忏悔,深刻自省,温暖了中国的历史。希望巴金先生贯穿于文字中的真诚、勇敢、良知、自省、忧患能点亮我们灵魂的灯塔,叩响我们心灵的大门,照亮我们社会和民族前行的道路。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表达我们对巴金老人的敬仰与怀念。“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夜里,我们放心了!” 学生齐读课堂寄语。 营造教学情境,以情激情,深化课堂教学效果。练习设计 课后练习 课外拓展阅读《怀念萧珊》(巴金)选做题 (在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就“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事件,在班级博客发表你的感想。博客地址:blog..cn/u/2495162400请以最坦诚的心灵,在随笔本上写下自己的忏悔,向那些自己曾经伤害过的人表示诚挚的歉意。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 巴金狗对人:不离不弃 问责自己人对狗:始爱终弃 拷问世人 怀念与歉意 (情感) 坚守良知8、 教后反思启 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6张PPT)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2003 年感动中国人物——巴金(1904---2005)整体感知■ 包弟是一条怎样的狗?要求:跳读 2--5段,圈点勾画出描写小狗包弟的句子。■ 包弟的结局怎么样?【跳读课文】文本研读■ 作者为什么要送走包弟?■ 如何看待巴金对包弟始爱终弃的行为?资料链接游 行批 斗万人批斗大会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资料链接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持续了整整十年,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资料链接■ 巴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的?文本研读研读要求:品读10—13段,勾画关键语句,进行批注。拓展探究■ 探究1:巴金的忏悔与自责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我的思考:① 彰显勇于解剖自己,深刻自省的精神② 唤醒世人问责自己,拷问良知③ 呼吁世人珍爱生命,回归温暖善良的人性铭记历史,企盼理性、人性的社会……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半左右,广东佛山街上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面包车撞到2岁女童小悦悦后逃逸,接着又有一辆小型货车从其身上碾压而过。车祸发生后的7分钟内,相继有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默然离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10月21日凌晨32分,小悦悦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探究2:佛山小悦悦事件的追问与反思【事件回放】【追问反思】问题的根源在哪?如何避免悲剧重演?在一个缺乏温暖、缺乏良知与自省的时代,我们如何自我救赎,重塑道德?我们还是要回到民族文化经典中去,拯救社会的良方也许就藏在这些经典里面。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我的思考■一个人只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历史上的过失,才能远离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和文明。■人类唯有忏悔自己,才能和谐共处、互存互进。■ 唯有忏悔的人类,才能走向大同的美好世界。课堂寄语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夜里,我们放心了!■ 必做题 (见印发的资料)课外拓展阅读《怀念萧珊》(巴金)■ 选做题 (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个)就“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在班级博客上发表你的看法。地址:blog..cn/u/24951624002. 请以最坦诚的心灵,在随笔本上写下自己的忏悔,向那些自己曾经伤害过的人表示诚挚的歉意。课后作业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小狗包弟》说课稿成都田家炳中学 刘君梅1、 说教材1、说教材特点①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一“阅读与鉴赏”模块第三单元的一篇叙事散文。它讲述的是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以及它的遭遇留给作者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表达了作者对小狗深深的怀念与忏悔之情。②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有两个方面:第一,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革”中人性扭曲的社会现实,从而产生文本的认识价值;第二、人文教育价值,巴金老人对自己深刻的反省和无情的解剖,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拷问与反思,对善良温暖人性的呼唤和坚守,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人格和道德情操。2、新课标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① 能独立阅读,注重个性化的解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促进人的精神成长;②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③ 能初步把握作品的艺术特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二、说学情第一、学生对散文文体特点比较熟悉,积累了一定的散文阅读体验。把握文本内容不是难事。第二、学生对文革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因此难以做深入的思考。第三、当今孩子普遍缺乏反省意识。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判断分析是非的能力,若能被事实真相震撼,学生反省忏悔意识定会被唤醒,理性思维定会被激活。3、 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 学习拈取生活中的小事行文,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② 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来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② 挖掘文本,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严于自责的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 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②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4、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领悟作家深刻思想和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2、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5、 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1情境式阅读。以情激情、入情披文、深情诵读。2、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情境氛围,强化重难点 。3、问题讨论、合作探究。设置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注重随时点拨、启发,适当板书。(二)说学法1、学生现状① 对散文样式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散文阅读经验积累。② 对“文革”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缺乏反省意识,难以做深入的思考。2、学法指导课堂模式采用“以学定教”的基本模式。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①自主阅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②探究交流,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③ 主题探究,实现精神成长和能力提升。六、说教学流程课堂教学分成六个环节:课前准备、自主阅读———营造情境、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文本研读、品文品人————本迁移、拓展探究———教师寄语、课堂小结1、课前准备① 课前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文革”和巴金等方面的知识。② 反复诵读文本,标记疑难问题,以便课堂讨论,突破重难点。设计思想:第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尊重阅读规律和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2、营造情境、导入新课由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引入新课。“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问:大家知道这是写给哪位文化名人的颁奖词吗?(巴金)巴金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宦家庭,2005年一代文学巨匠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巴金走了,但他的文章像灯塔一样照耀着我们,他的精神向路标一样指引着我们。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小狗包弟》 。设计思想:导语设计主要是激趣和导向作用。这则颁奖词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突出了巴金的成就,明确了作者崇高的品质,伟大的人格,为下面理解文本主题作铺垫。3、检查预习、整体感知问题1:文章以“小狗包弟”为标题,那么包弟是条怎样的狗?速读2---5自然段,筛选勾画出描写小狗包弟的句子。问题2:小狗包弟的结局怎么样?设计思想:设计的问题主要针对小狗包弟的形象和遭遇。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同时强化阅读习惯,了解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初步把握。4、文本研读、品文品人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送走包弟?问题2:你怎么看待巴金对小狗始爱终弃的行为?(插入资料链接:用一组照片、文字、数据资料介绍文革背景。)问题3:巴金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要求:品读10—13段,勾画关键语句,进行批注。设计思想:问题指向主要是分析讨论巴金舍弃小狗的动机、结果以及他的怀念与自责。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探究主旨,体验情感;再出示一些事前准备好的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探究。5、文本迁移、拓展探究探究一:巴金的忏悔与自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什么启示?(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言)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探究能力。《小狗包弟》收在《探索集》中,正如文集的标题一样,“探索”“文革”灾难发生的根源是它的主旨。作为一个受害者,作者严于解剖自己、深刻反省、自我拷问、敢于说真话的沉重探索,具有警醒人心的力量,而作者深广的忧思,更给后人留下了沉重的思考与启示。探究二: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的追问与思考。(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言)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半左右,广东佛山街上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面包车撞到2岁女童小悦悦后逃逸,接着又有一辆小型货车从其身上碾压而过。车祸发生后的7分钟内,相继后有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默认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10月21日凌晨32分,小悦悦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设计思想:语文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就是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始终渗透树立“育人”意识,激励学生追求人生价值,关注社会、历史,关注人生、人性。这一事件比较典型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病态——人性的自私、冷漠,缺乏自省精神。选择这则材料,意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深刻体会巴金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以及他对人性弱点的反思,弘扬一种温暖善良的人性,拒绝冷漠,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6、教师寄语、课堂小结课堂寄语:■ 一个人只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 一个民族只有忏悔历史上的过失,才能远离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和文明。■ 人类唯有忏悔自己,才能和谐共处、互存互进。■ 唯有忏悔的人类,才能走向大同的美好世界。巴金用他的真诚忏悔,深刻自省,温暖了中国的历史。希望巴金先生贯穿于文字中的真诚、勇敢、良知、自省、忧患能点亮我们灵魂的灯塔,叩响我们心灵的大门,照亮我们社会和民族前行的道路。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表达我们对巴金老人的敬仰与怀念。“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夜里,我们放心了!”七、说课综述以上是我对《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为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受到了教育。总之课堂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交流中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获得心灵的启迪!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刘君梅 小狗包弟.flv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doc 小狗包弟说课稿.doc 小狗包弟课件(2011田家炳第四稿).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