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18九上·上城期末)如果把辛亥革命分成“构想其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四个阶段,下列史实归类和表述正确的是( ) 阶段 史实 地点A 构想共和 中国同盟会成立 夏威夷B 浴血共和 新军工程营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武昌C 缔造共和 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D 维护共和 孙中山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北京A.A B.B C.C D.D2.(2018九上·上城期末)近代中国,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的革命运动。这一革命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3.(2018九上·上城期末)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行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关于五四运动的信息是( )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学生的爱国热情已遍及全国C.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D.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4.(2018九上·上城期末)学习历史,要注重剖析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者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B.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思想基础C.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优秀人才D.中国共产党诞生,领导五四运动取得胜利5.(2018九上·上城期末)电视剧《楼外楼》20]8年在中央台热播。下列剧情所对应的历史背景,描述正确的是( ) 剧情 历史背景A 洪家柱在广州长跪在黄埔军校门口,请求参加革命 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B 国民革命军打响长沙战役,洪家柱回杭州策反夏超反对孙传芳 北伐战争期间C 笕桥机场的飞行员在楼外楼吃饭,洪家柱听说他们就是昨天在天上和日本人打战的飞行员,亲自前来敬酒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 日军进驻杭州城,将杭州花港的锦鲤抓来吃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A.A B.B C.C D.D6.(2018九上·上城期末)习近平再“五个创造性地解决”总结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D.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7.(2018九上·上城期末)下图是浙江大学1937年一1945年西迁路线图。直接导致1937年9月浙大开始迁徙之路的原因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淞沪会战的爆发C.南京大屠杀 D.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8.(2018九上·上城期末)“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研究,中共中央决定( )A.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B.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C.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D.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9.(2018九上·上城期末)下列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照片,共同的主题是( )A.同舟共济,全民抗敌 B.正面战场,浴血奋战C.得道多助,国际支持 D.港澳同胞,力援救国10.(2018九上·上城期末)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B.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C.彭德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D.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1.(2018九上·上城期末)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其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依据国情提出。下列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②停止内战,一致对外③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④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A.④③②①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12.(2018九上·上城期末)习近平主席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下列论述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周历史的新纪元④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3.(2018九上·上城期末)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于1928年来华,1942年离开中国.期间撰写《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材料二:埃德加·斯诺在(北平)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时,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材料三:埃德加·斯诺:“它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1)材料一中“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它的最终解决在当时有何意义?(2)埃德加·斯诺的质问针对的日军侵华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后,中国的抗战进人哪一新的阶段?(3)材料中的“人类伟大史诗”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哪些革命精神?14.(2018九上·上城期末)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体现了农民和农业问题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欲解决土地问题,我国今日正一极佳时期也。趁此资本来发达,地价未加增之时,先行解决,较之欧美其难易有未可同日以语。——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材料二: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法,不必管他。……兄弟所信的是定地价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材料三:“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会见斯诺时的讲话材料四: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农业调整法》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2300万头牛,640万头猪,减少了300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400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年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摘编自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主张如何解决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孙中山的这一主张能否满足农民的基本要求,为什么?(2)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土地问题,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共同的作刚是什么?(3)根据材料四,概括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措施及特点。这些措施,实施的效果如何?15.(2018九上·上城期末)请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学科基本技能.完成下列各题。【文献史料】1914年,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摘自《全球通史》【图像史料】(1)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材料中“联盟体系”的具体名称分别是什么?(2)图一、图二中的国际会议有何共同之处?(3)图一、图二中的国际会议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A项史实归类和表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B项史实归类和表述正确,符合题意,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经过一夜血战,占领武昌城,取得武昌起义胜利;C项史实归类和表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政府;D项史实归类和表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需要准确识记辛亥革命的史实。2.【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从材料信息看,这场运动主要是在文化领域,且具有爱国、反帝、否定中国旧文化的特点,新文化运动具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弊端。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文化运动是题干描述的革命运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依据题干“1919年5月5日,昨日之游街大会”可知是五四运动,依据题干“曹汝霖宅之焚烧,章宗祥大受夷伤”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口号“内惩国贼”,依据题干“青岛问题之力争”反映的是“外争国权”。A项“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是从题干标题中能获得关于五四运动的信息,符合题意;BC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识记基础知识、理解题干是解题的关键。4.【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1919年巴黎和会上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一条款无视中国人民的主权,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因此五四运动爆发是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ABC三项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中国共产党诞生,领导五四运动取得胜利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5.【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A项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重要成果;B项描述正确,“国民革命军”“孙传芳”可知是北伐战争的事件,符合史实,符合题意;C项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和日本人打战”可知是抗日战争,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D项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日军进驻杭州”是抗日战争时期,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国共合作和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6.【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党在成立之初,对革命形势判断的并不十分精准、对革命规律的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所以在革命初期党也自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广州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利,使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步解决了大规模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道路。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题干里的“革命道路”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掌握井冈山道路是解题的关键。7.【答案】B【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的战争;8月“淞沪战役”失利,民国政府西迁陪都重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火弥浸中华半壁河山;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著名地理气象学家在著名地理气象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校长率领下,怀着“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理想,踏上漫漫西迁路程。A项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于1931年,和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淞沪会战的爆发直接导致1937年9月浙大开始迁徙之路,符合题意;CD两项都不是直接导致1937年9月浙大开始迁徙之路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淞沪会战的影响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答案】B【知识点】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的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是1945年毛泽东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中共中央的决定,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的知识。解答本题要熟记重庆谈判的有关知识。9.【答案】A【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依据图片信息 “民族企业积极内迁”“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抗日回民支队”“藏族同胞支援抗战”,可知四幅图片都反映了一个主题,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A项同舟共济,全民抗敌是题干历史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符合题意;BCD三项概括片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10.【答案】D【知识点】三大战役【解析】【分析】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人民群众大力支前、人民群众的支援是人民解放军打胜仗,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陈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发起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被陈毅司令员评价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说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与题干材料意思最为相近,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11.【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①避免内战,和平建国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提出的;②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提出的;③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是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的;④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3年6月12 20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来的。所以,按提出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A项④③②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掌握。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12.【答案】D【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②说法错误,应排除含②的选项。D项①③④能印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为依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3.【答案】(1)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3)长征。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等等。【知识点】西安事变;红军长征;“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联系所学知识,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西安事变发生后,为了全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本题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二中的“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联系所学知识,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3)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据材料三“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撤退……”可知,“行军”是指长征。红军长征诠释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故答案为:(1)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3)长征。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等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为切入点,考查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红军长征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识记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红军长征等相关知识。14.【答案】(1)平均地权。不能,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是难以实现的。(2)土地革命;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从而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3)措施: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效果:农业生产有所恢复,经济开始复苏。【知识点】辛亥革命;罗斯福新政;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欲解决土地问题……”和材料二中的“夺富人之田为己有……”,等信息可知孙中山主张平均地权。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主张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要求,因为他没有直接把土地分给农民,土地产权没有真正归农民,而是国有的,因此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是难以实现的。(2)1927年7月,随着国共合作的完全破裂,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已经进入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 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这些措施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根据材料三“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农业调整法》(193年5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可知,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措施鼓励农民减产并予以补贴,反映了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特点。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美国农业生产有所恢复,经济开始复苏。故答案为:(1)平均地权。不能,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是难以实现的。(2)土地革命;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从而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3)措施: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效果:农业生产有所恢复,经济开始复苏。【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调整、土地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以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理解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调整、土地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15.【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协约国。(2)都是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会议;都有大国主宰世界的色彩;都重新确立了战后亚欧政治版图;都有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内容;都有损害主权的做法。(3)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引发中国五四运动,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雅尔塔会议牺牲了中国的利益,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知识点】凡尔赛体系【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1914年,当战争爆发时……”根据所学可知,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较量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或同盟国和协约国)。(2)图一反映的是巴黎和会,图二反映的是雅尔塔会议。191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巴黎和会,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会议由英、法、美操纵,决定建立国际联盟,最后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惩罚和限制,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正当要求,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会后形成了凡尔赛体系;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确定了对德国军事占领,彻底打败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苏联提出了包括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等,形成了雅尔塔体系。(3)1919年初,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决议规定:在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内,苏联有条件地对日作战,这个条件有损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故答案为:(1)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协约国。(2)都是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会议;都有大国主宰世界的色彩;都重新确立了战后亚欧政治版图;都有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内容;都有损害主权的做法。(3)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引发中国五四运动,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雅尔塔会议牺牲了中国的利益,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灵活运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的史实。1 / 1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18九上·上城期末)如果把辛亥革命分成“构想其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四个阶段,下列史实归类和表述正确的是( ) 阶段 史实 地点A 构想共和 中国同盟会成立 夏威夷B 浴血共和 新军工程营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武昌C 缔造共和 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D 维护共和 孙中山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北京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A项史实归类和表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B项史实归类和表述正确,符合题意,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经过一夜血战,占领武昌城,取得武昌起义胜利;C项史实归类和表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政府;D项史实归类和表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需要准确识记辛亥革命的史实。2.(2018九上·上城期末)近代中国,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的革命运动。这一革命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从材料信息看,这场运动主要是在文化领域,且具有爱国、反帝、否定中国旧文化的特点,新文化运动具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弊端。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文化运动是题干描述的革命运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2018九上·上城期末)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行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关于五四运动的信息是( )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学生的爱国热情已遍及全国C.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D.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依据题干“1919年5月5日,昨日之游街大会”可知是五四运动,依据题干“曹汝霖宅之焚烧,章宗祥大受夷伤”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口号“内惩国贼”,依据题干“青岛问题之力争”反映的是“外争国权”。A项“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是从题干标题中能获得关于五四运动的信息,符合题意;BC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识记基础知识、理解题干是解题的关键。4.(2018九上·上城期末)学习历史,要注重剖析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者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B.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思想基础C.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优秀人才D.中国共产党诞生,领导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1919年巴黎和会上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一条款无视中国人民的主权,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因此五四运动爆发是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ABC三项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中国共产党诞生,领导五四运动取得胜利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5.(2018九上·上城期末)电视剧《楼外楼》20]8年在中央台热播。下列剧情所对应的历史背景,描述正确的是( ) 剧情 历史背景A 洪家柱在广州长跪在黄埔军校门口,请求参加革命 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B 国民革命军打响长沙战役,洪家柱回杭州策反夏超反对孙传芳 北伐战争期间C 笕桥机场的飞行员在楼外楼吃饭,洪家柱听说他们就是昨天在天上和日本人打战的飞行员,亲自前来敬酒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 日军进驻杭州城,将杭州花港的锦鲤抓来吃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A项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重要成果;B项描述正确,“国民革命军”“孙传芳”可知是北伐战争的事件,符合史实,符合题意;C项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和日本人打战”可知是抗日战争,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D项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日军进驻杭州”是抗日战争时期,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国共合作和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6.(2018九上·上城期末)习近平再“五个创造性地解决”总结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D.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党在成立之初,对革命形势判断的并不十分精准、对革命规律的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所以在革命初期党也自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广州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利,使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步解决了大规模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道路。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题干里的“革命道路”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掌握井冈山道路是解题的关键。7.(2018九上·上城期末)下图是浙江大学1937年一1945年西迁路线图。直接导致1937年9月浙大开始迁徙之路的原因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淞沪会战的爆发C.南京大屠杀 D.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答案】B【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的战争;8月“淞沪战役”失利,民国政府西迁陪都重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火弥浸中华半壁河山;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著名地理气象学家在著名地理气象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校长率领下,怀着“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理想,踏上漫漫西迁路程。A项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于1931年,和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淞沪会战的爆发直接导致1937年9月浙大开始迁徙之路,符合题意;CD两项都不是直接导致1937年9月浙大开始迁徙之路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淞沪会战的影响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2018九上·上城期末)“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研究,中共中央决定( )A.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B.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C.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D.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答案】B【知识点】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的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是1945年毛泽东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中共中央的决定,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的知识。解答本题要熟记重庆谈判的有关知识。9.(2018九上·上城期末)下列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照片,共同的主题是( )A.同舟共济,全民抗敌 B.正面战场,浴血奋战C.得道多助,国际支持 D.港澳同胞,力援救国【答案】A【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依据图片信息 “民族企业积极内迁”“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抗日回民支队”“藏族同胞支援抗战”,可知四幅图片都反映了一个主题,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A项同舟共济,全民抗敌是题干历史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符合题意;BCD三项概括片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10.(2018九上·上城期末)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B.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C.彭德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D.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答案】D【知识点】三大战役【解析】【分析】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人民群众大力支前、人民群众的支援是人民解放军打胜仗,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陈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发起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被陈毅司令员评价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说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与题干材料意思最为相近,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11.(2018九上·上城期末)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其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依据国情提出。下列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②停止内战,一致对外③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④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A.④③②①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①避免内战,和平建国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提出的;②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提出的;③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是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的;④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3年6月12 20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来的。所以,按提出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A项④③②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掌握。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12.(2018九上·上城期末)习近平主席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下列论述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周历史的新纪元④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②说法错误,应排除含②的选项。D项①③④能印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为依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非选择题13.(2018九上·上城期末)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于1928年来华,1942年离开中国.期间撰写《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材料二:埃德加·斯诺在(北平)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时,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材料三:埃德加·斯诺:“它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1)材料一中“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它的最终解决在当时有何意义?(2)埃德加·斯诺的质问针对的日军侵华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后,中国的抗战进人哪一新的阶段?(3)材料中的“人类伟大史诗”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哪些革命精神?【答案】(1)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3)长征。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等等。【知识点】西安事变;红军长征;“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联系所学知识,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西安事变发生后,为了全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本题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二中的“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联系所学知识,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3)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据材料三“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撤退……”可知,“行军”是指长征。红军长征诠释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故答案为:(1)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3)长征。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等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为切入点,考查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红军长征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识记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红军长征等相关知识。14.(2018九上·上城期末)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体现了农民和农业问题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欲解决土地问题,我国今日正一极佳时期也。趁此资本来发达,地价未加增之时,先行解决,较之欧美其难易有未可同日以语。——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材料二: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法,不必管他。……兄弟所信的是定地价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材料三:“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会见斯诺时的讲话材料四: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农业调整法》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2300万头牛,640万头猪,减少了300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400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年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摘编自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主张如何解决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孙中山的这一主张能否满足农民的基本要求,为什么?(2)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土地问题,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共同的作刚是什么?(3)根据材料四,概括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措施及特点。这些措施,实施的效果如何?【答案】(1)平均地权。不能,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是难以实现的。(2)土地革命;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从而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3)措施: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效果:农业生产有所恢复,经济开始复苏。【知识点】辛亥革命;罗斯福新政;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欲解决土地问题……”和材料二中的“夺富人之田为己有……”,等信息可知孙中山主张平均地权。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主张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要求,因为他没有直接把土地分给农民,土地产权没有真正归农民,而是国有的,因此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是难以实现的。(2)1927年7月,随着国共合作的完全破裂,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已经进入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 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这些措施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根据材料三“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农业调整法》(193年5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可知,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措施鼓励农民减产并予以补贴,反映了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特点。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美国农业生产有所恢复,经济开始复苏。故答案为:(1)平均地权。不能,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是难以实现的。(2)土地革命;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从而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3)措施: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效果:农业生产有所恢复,经济开始复苏。【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调整、土地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以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理解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理解与识记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调整、土地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15.(2018九上·上城期末)请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学科基本技能.完成下列各题。【文献史料】1914年,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摘自《全球通史》【图像史料】(1)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材料中“联盟体系”的具体名称分别是什么?(2)图一、图二中的国际会议有何共同之处?(3)图一、图二中的国际会议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协约国。(2)都是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会议;都有大国主宰世界的色彩;都重新确立了战后亚欧政治版图;都有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内容;都有损害主权的做法。(3)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引发中国五四运动,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雅尔塔会议牺牲了中国的利益,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知识点】凡尔赛体系【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1914年,当战争爆发时……”根据所学可知,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较量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或同盟国和协约国)。(2)图一反映的是巴黎和会,图二反映的是雅尔塔会议。191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巴黎和会,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会议由英、法、美操纵,决定建立国际联盟,最后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惩罚和限制,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正当要求,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会后形成了凡尔赛体系;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确定了对德国军事占领,彻底打败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苏联提出了包括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等,形成了雅尔塔体系。(3)1919年初,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决议规定:在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内,苏联有条件地对日作战,这个条件有损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故答案为:(1)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协约国。(2)都是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会议;都有大国主宰世界的色彩;都重新确立了战后亚欧政治版图;都有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内容;都有损害主权的做法。(3)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引发中国五四运动,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雅尔塔会议牺牲了中国的利益,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灵活运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的史实。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