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临海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临海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临海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8九上·临海期末)某同学在课堂上用图表法归纳了中同近代史上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
  历史时期 时代特征   历史时期 时代特征
① 1919年-1927年 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② 1927年-1936年 国共对峙,走向合作
③ 1931后-1945年 统一战绩,抗日烽火 ④ 1946年-1949年 民主科学,走向胜利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2.(2018九上·临海期末)宋庆龄曾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所说的内部条件中,最重要的是(  )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
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党派
3.(2018九上·临海期末)某班同学为南昌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的是(  )
A.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4.(2018九上·临海期末)2018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据此请回答下面小题。
(1)周恩来曾回忆说:赴法剧前,我读过了《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这些书都是由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所编印的。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与其有关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中共一大 D.辛亥革命
(2)周恩来同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下列历史事件和其有关的是(  )
①领导武昌起义 ②倡导新文化运动
③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④参与重庆谈判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5.(2018九上·临海期末)2018年7月11日,刘振华将军去世,享年97岁,刘振华将军一生经历了哪些政权(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②清政府
③南京临时政府 ④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8九上·临海期末)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千里跃进大别山”“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进程 B.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C.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7.(2018九上·临海期末)下列会议内容或影响反映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历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③讨论和平建国等问题 ④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②③④①
8.(2018九上·临海期末)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须……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这里的“特殊的旗帜”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
C.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D.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9.(2018九上·临海期末)1943年2月,罗斯福就某战役的胜利致苏联斯大林贺信:“是你们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某战役”指(  )
A.中途岛战役 B.攻克柏林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非选择题
10.(2018九上·临海期末)读图析史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请根据以下图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1)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请结合图一和图二相关史实论述其观点。
(2)图五被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起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请结合图三、图四及所学知识,从两个角度论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11.(2018九上·临海期末)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80周年,战争已逝,但历史仍需铭记。以下是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的同学收集的资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一起参与。
材料一:
二战各国伤亡情况统计表(部分)
国名 死亡 受伤 合计死伤
苏联 2680万 3300万 6000万
中国 1800万 1700万 3500万
美国 38万 150万 190万
英国 40万 120万 160万
材料二:该兴趣小组同学摘录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文件内容:
摘录1: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摘自1935年12月在《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摘录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我们的总方针应是……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1936年9月1日《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摘录3:根据资产阶级及国民党内部开始向着抗日救国方向的变化,本党从一九三六年八月印发了《致国民党书》,提出了为“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而斗争的总目标。在这一总目标下。我们主张“联蒋抗日”。
一一摘自1937年4月15日《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
材料三:《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1)据材料一年代尺中a的起止时间,请写出其战争名称。并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说说你获取的信息有哪些。
(2)比较摘录1、2、3,请说说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有何变化,并分析其转变的客观原因。
(3)签署宣言的国家是怎样“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请各举一个典型事例。
(4)综合材料二、三,请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919年—1927年是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近代中国史,开天辟地,是指中共成立;实现共和是指辛亥革命,所以①是错误的。1927年—1936年是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争时期,国共对峙,是指国共内战;走向合作,是指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②是正确的。1937年—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所以③正确。1946年—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所以④错误。
A项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了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并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国共两党合作的重大事件有: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这里的“内部条件”。
ACD三项不是最重要的内部条件,不符合题意;
B项“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宋庆龄所说的最重要的内部条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宋庆龄的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教材基础知识,“内部条件”的解题关键。
3.【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据选项“八一枪响,军旗升起”结合所学可知,是对南昌起义的描述。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ABD三项和南昌起义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八一枪响,军旗升起适用为南昌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某班同学设计的下列历史名片宣传语”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南昌起义的内容与影响。
4.【答案】(1)B
(2)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1) 根据题干中的“这些书都是由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所编印的”,联系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来《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大旗,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新文化运动与题干材料有关,符合题意;
(2)武昌起义是蒋翊武、孙武、刘公等革命党人领导的,故①不符合题意。倡导新文化运动的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资产阶级激进派,故②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故③符合题意。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故④符合题意。
D项③④和周恩来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情况、内容以及意义。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周恩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贡献的相关史实。需要准确识记周恩来的重大贡献。
5.【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2018年7月11日,刘振华将军去世,享年97岁”,可知,刘振华将军出生在2018-97=1921年,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③④发生在刘振华将军出生之前,因此刘振华将军一生不可能经历。
A项①④是刘振华将军一生经历的政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算出刘振华将军出生的时间。
6.【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8--1949年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又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以上事件都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
ABD三项和题干中的“千里跃进大别山”“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复习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7.【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935年遵义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等问题,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所以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④②①③。
B项④②①③排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历程的重大事件的识记能力。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8.【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会议提出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特殊旗帜”是指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国民党的特殊之处。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通过武装斗争的形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国共两党的共同诉求,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显著不同之处。
ABD三项不是题干材料中“特殊的旗帜”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项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是题干材料中“特殊的旗帜”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革命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知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解答的关键。
9.【答案】D
【知识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根据罗斯福致贺信给斯大林可以判断当时获得胜利的苏联方面,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
A项中途岛战役是美国和日本之间发生的战役,不符合题意;
B项攻克柏林战役发生在1945年,不符合题意;
C项诺曼底登陆是在1944年,不符合题意;
D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题干材料中“某战役”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正确分析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10.【答案】(1)1919年北京各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广场集合举行示威游行,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迎来新中国的成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后改在浙江嘉兴南湖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3)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领部队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土地改革;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发起了”五四“爱国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城楼庄严宣告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为了避开密探跟踪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画舫上继续进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审度时势,国民党在城市兵力集中,因此放弃了城市中心论,率部转战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了土地政策,实行了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获得了土地,他们积极支持解放战争,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故答案为:(1)1919年北京各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广场集合举行示威游行,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迎来新中国的成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后改在浙江嘉兴南湖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3)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领部队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五幅图片为依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1)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
(2)从单纯的下层统一战线到实行上、下层结合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客观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政治上:美、英、苏召开雅尔塔会议。军事上:诺曼底登陆(或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4)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开始,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根据材料一中年代尺可以看出中国战场的抗战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根据材料一中表格可以看出中国战场的抗战伤亡最大。
(2)从摘录1中的“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可见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单纯的下层统一战线;根据摘录2中的“……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和摘录3中的“……联蒋抗日……”可见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日本侵略者又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了华北,中日民族矛盾正式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因此,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策略的变化的原因,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也正是适应了这个要求而建立起来的。
(3)材料三中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世界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展开的军事、政治合作的史实:政治:1942年中美英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1945年2月英美苏召开雅尔塔会议:1945年7月发表《波茨坦公告》,军事:1944年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1945年柏林战役: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中国抗日战争。
故答案为:(1)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
(2)从单纯的下层统一战线到实行上、下层结合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客观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政治上:美、英、苏召开雅尔塔会议。军事上:诺曼底登陆(或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 / 1浙江省临海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8九上·临海期末)某同学在课堂上用图表法归纳了中同近代史上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
  历史时期 时代特征   历史时期 时代特征
① 1919年-1927年 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② 1927年-1936年 国共对峙,走向合作
③ 1931后-1945年 统一战绩,抗日烽火 ④ 1946年-1949年 民主科学,走向胜利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919年—1927年是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近代中国史,开天辟地,是指中共成立;实现共和是指辛亥革命,所以①是错误的。1927年—1936年是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争时期,国共对峙,是指国共内战;走向合作,是指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②是正确的。1937年—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所以③正确。1946年—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所以④错误。
A项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2.(2018九上·临海期末)宋庆龄曾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所说的内部条件中,最重要的是(  )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
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党派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了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并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国共两党合作的重大事件有: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这里的“内部条件”。
ACD三项不是最重要的内部条件,不符合题意;
B项“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宋庆龄所说的最重要的内部条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宋庆龄的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教材基础知识,“内部条件”的解题关键。
3.(2018九上·临海期末)某班同学为南昌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的是(  )
A.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据选项“八一枪响,军旗升起”结合所学可知,是对南昌起义的描述。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ABD三项和南昌起义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八一枪响,军旗升起适用为南昌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某班同学设计的下列历史名片宣传语”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南昌起义的内容与影响。
4.(2018九上·临海期末)2018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据此请回答下面小题。
(1)周恩来曾回忆说:赴法剧前,我读过了《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这些书都是由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所编印的。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与其有关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中共一大 D.辛亥革命
(2)周恩来同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下列历史事件和其有关的是(  )
①领导武昌起义 ②倡导新文化运动
③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④参与重庆谈判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1)B
(2)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1) 根据题干中的“这些书都是由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所编印的”,联系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来《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大旗,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新文化运动与题干材料有关,符合题意;
(2)武昌起义是蒋翊武、孙武、刘公等革命党人领导的,故①不符合题意。倡导新文化运动的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资产阶级激进派,故②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故③符合题意。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故④符合题意。
D项③④和周恩来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情况、内容以及意义。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周恩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贡献的相关史实。需要准确识记周恩来的重大贡献。
5.(2018九上·临海期末)2018年7月11日,刘振华将军去世,享年97岁,刘振华将军一生经历了哪些政权(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②清政府
③南京临时政府 ④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2018年7月11日,刘振华将军去世,享年97岁”,可知,刘振华将军出生在2018-97=1921年,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③④发生在刘振华将军出生之前,因此刘振华将军一生不可能经历。
A项①④是刘振华将军一生经历的政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算出刘振华将军出生的时间。
6.(2018九上·临海期末)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千里跃进大别山”“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进程 B.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C.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8--1949年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又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以上事件都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
ABD三项和题干中的“千里跃进大别山”“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复习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7.(2018九上·临海期末)下列会议内容或影响反映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历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③讨论和平建国等问题 ④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②③④①
【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935年遵义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等问题,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所以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④②①③。
B项④②①③排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历程的重大事件的识记能力。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8.(2018九上·临海期末)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须……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这里的“特殊的旗帜”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
C.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D.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会议提出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特殊旗帜”是指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国民党的特殊之处。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通过武装斗争的形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国共两党的共同诉求,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显著不同之处。
ABD三项不是题干材料中“特殊的旗帜”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项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是题干材料中“特殊的旗帜”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革命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知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解答的关键。
9.(2018九上·临海期末)1943年2月,罗斯福就某战役的胜利致苏联斯大林贺信:“是你们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某战役”指(  )
A.中途岛战役 B.攻克柏林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D
【知识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根据罗斯福致贺信给斯大林可以判断当时获得胜利的苏联方面,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
A项中途岛战役是美国和日本之间发生的战役,不符合题意;
B项攻克柏林战役发生在1945年,不符合题意;
C项诺曼底登陆是在1944年,不符合题意;
D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题干材料中“某战役”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正确分析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10.(2018九上·临海期末)读图析史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请根据以下图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1)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请结合图一和图二相关史实论述其观点。
(2)图五被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起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请结合图三、图四及所学知识,从两个角度论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答案】(1)1919年北京各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广场集合举行示威游行,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迎来新中国的成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后改在浙江嘉兴南湖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3)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领部队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土地改革;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发起了”五四“爱国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城楼庄严宣告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为了避开密探跟踪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画舫上继续进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审度时势,国民党在城市兵力集中,因此放弃了城市中心论,率部转战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了土地政策,实行了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获得了土地,他们积极支持解放战争,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故答案为:(1)1919年北京各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广场集合举行示威游行,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迎来新中国的成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后改在浙江嘉兴南湖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3)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领部队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五幅图片为依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18九上·临海期末)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80周年,战争已逝,但历史仍需铭记。以下是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的同学收集的资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一起参与。
材料一:
二战各国伤亡情况统计表(部分)
国名 死亡 受伤 合计死伤
苏联 2680万 3300万 6000万
中国 1800万 1700万 3500万
美国 38万 150万 190万
英国 40万 120万 160万
材料二:该兴趣小组同学摘录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文件内容:
摘录1: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摘自1935年12月在《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摘录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我们的总方针应是……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1936年9月1日《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摘录3:根据资产阶级及国民党内部开始向着抗日救国方向的变化,本党从一九三六年八月印发了《致国民党书》,提出了为“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而斗争的总目标。在这一总目标下。我们主张“联蒋抗日”。
一一摘自1937年4月15日《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
材料三:《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1)据材料一年代尺中a的起止时间,请写出其战争名称。并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说说你获取的信息有哪些。
(2)比较摘录1、2、3,请说说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有何变化,并分析其转变的客观原因。
(3)签署宣言的国家是怎样“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请各举一个典型事例。
(4)综合材料二、三,请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
【答案】(1)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
(2)从单纯的下层统一战线到实行上、下层结合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客观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政治上:美、英、苏召开雅尔塔会议。军事上:诺曼底登陆(或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4)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开始,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根据材料一中年代尺可以看出中国战场的抗战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根据材料一中表格可以看出中国战场的抗战伤亡最大。
(2)从摘录1中的“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可见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单纯的下层统一战线;根据摘录2中的“……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和摘录3中的“……联蒋抗日……”可见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日本侵略者又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了华北,中日民族矛盾正式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因此,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策略的变化的原因,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也正是适应了这个要求而建立起来的。
(3)材料三中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世界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展开的军事、政治合作的史实:政治:1942年中美英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1945年2月英美苏召开雅尔塔会议:1945年7月发表《波茨坦公告》,军事:1944年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1945年柏林战役: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中国抗日战争。
故答案为:(1)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
(2)从单纯的下层统一战线到实行上、下层结合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客观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政治上:美、英、苏召开雅尔塔会议。军事上:诺曼底登陆(或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