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江山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18九上·江山期末)叶圣陶的日记:“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黄花岗起义爆发 B.清政府已被推翻C.起义的革命军占领了武昌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2018九上·江山期末)1926年11月,胡适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作了《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演讲。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胡适在英国演讲时,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英方所称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是指(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三民主义(2)在与英国友人的交流中,关于这一年中国革命形势的讨论,胡适可能提及的是( )A.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挤走孙先生,当上了民国总统B.北伐战争顺利推进,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已经胜利在望C.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我们希望得到英国朋友支持D.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领导北伐,形式上统一全国3.(2018九上·江山期末)如图中所示,导致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4.(2018九上·江山期末)“一旦强掳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这首军歌应出自( )A.八路军 B.中国工农红军C.新四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5.(2018九上·江山期末)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共产党人在五四运动中领导学生进行罢工斗争B.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军队在正面战场消极抗战C.国民革命时期国统区通货膨胀经济崩溃D.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6.(2018九上·江山期末)图中1958年的数据反映了(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D.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7.(2018九上·江山期末)中共十九大报告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党的八大也曾对当时的主要矛盾作出分析。对这两次会议理解正确的是( )A.都根据具体国情作出了正确分析B.都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都基于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探索D.都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8.(2018九上·江山期末)下表所列的邓小平的重要讲话,体现的意图是( )1977年7月,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重申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8年6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1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A.抵制错误,解放思想 B.整顿党风,统一思想C.经济改革,主导市场 D.力挽狂澜,结束内乱二、非选择题9.(2018九上·江山期末)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从此中国革命和建设发生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的决定,也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吃了苦头总结出来的经验。——邓小平(1984年)(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都吃过苦头,请各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成功的共同经验是什么。这一经验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分别有什么重大作用?10.(2018九上·江山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及战后格局演变历程(部分)材料二:中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正是在那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1)根据材料一,说明二战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哪次会议对这一格局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2)材料二中“中国参与战争不仅仪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你是如何理解的?(3)请列举一例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中“东西方一起抗击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概述这段历史对当今世界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借鉴意义。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关键信息是“武昌已为革 (命)党所据,新军起而相应”,由此可知当时革命党人已经占领武昌,并得到各地新军的响应。AB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C项起义的革命军占领了武昌是从题干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武昌起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2.【答案】(1)C(2)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1) 依据题干“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判断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在陈独秀的倡导下,李大钊、胡适等人,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ABD三项所述均与题干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文化运动是英方所称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 依据上一题中捉到的事件为1926年,角度为中国革命形势。1926年为了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在短短10个月内,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A项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挤走孙先生,当上了民国总统为1912年,不符合题意;B项北伐战争顺利推进,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已经胜利在望可能提及,符合题意;C项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我们希望得到英国朋友支持,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时间为1931-1945年;D项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领导北伐,形式上统一全国,不符合题意,孙中山于1925年病逝;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和20世纪中国格局的变化情况,要求具备准确识记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答案】B【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在1927年——1934年之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鼓舞和动员了农民阶级,以及实行土地革命保障农民阶级的利益有关.A项五四运动的发生在1919年,不符合题意;B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导致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符合题意;C项抗日战争的爆发与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变化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在1945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要求具备读图识图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关键时间信息“1927到1934年”。4.【答案】A【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从“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即可看出指的是八路军军歌。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1937年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山西平型关开进,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A项八路军军歌“一旦强掳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符合题意;B项中国工农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军队,不符合题意;C项新四军是南方的游击队,不符合题意;D项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军队,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中北方的军队是八路军。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首战平型关”。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抗日战争时期的特征,还要搞清楚中共军队不同时期的称呼特点。5.【答案】D【知识点】三大战役【解析】【分析】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人民群众大力支前、人民群众的支援是人民解放军打胜仗,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陈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发起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被陈毅司令员评价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说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ABC三项不能体现题干观点,不符合题意;D项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能体现题干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6.【答案】C【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1958年,我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所以图中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农村出现了浮夸风。ABD三项说法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是题干图中1958年的数据反映的问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运动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7.【答案】A【知识点】中共八大【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2017年10月召开的十九大分析了国情,对我国发展给予了新的定位。A项都根据具体国情作出了正确分析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项都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与十九大不符,不符合题意;C D两项与八大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十九大和党的八大的共同点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答案】A【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解析】【分析】1977年7月,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重申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揭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抵制错误,解放思想。A项抵制错误,解放思想是题干表格所列的邓小平的重要讲话体现的意图,符合题意;BCD三项不能体现题干表格所列的邓小平的重要讲话的意图,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9.【答案】(1)图6:中IN共产党诞生(或中共一大的召开);图7:新中国的成立(或开国大典);图8: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革命时期: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因“左”倾错误领导,致使第五班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给中国革命带来重大损失。)建设初期:“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或“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3)共同经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自己的路;革命方面:中国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设方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建设初期的经验和教训,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依据年代足的上给出的时间提示,可知为中国诞生、新中国威立、十一届三中全会。(2)根据材料要求可知是需要寻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挫折,回答时分时间段,并说明事件和影响。(3)依据材料“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可知经验为结合国情制定具体政策、制度等。从这一角度可得出第二问为回答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故答案为:(1)图6:中IN共产党诞生(或中共一大的召开);图7:新中国的成立(或开国大典);图8: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革命时期: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因“左”倾错误领导,致使第五班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给中国革命带来重大损失。)建设初期:“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或“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3)共同经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自己的路;革命方面:中国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设方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建设初期的经验和教训,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0.【答案】(1)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或者两极对抗);雅尔塔会议。(2)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取得平型关大捷、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发动百团大战等,都是为了国家的尊严和生存,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次的胜利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民牵制了大量日军,为同盟国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3)史实并分析: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牵制日军,有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抗战;②美国飞虎队支援中国战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为中国战场提供了战略物资;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抗战胜利的到来等。借鉴:世界各国合作才能共赢;只有世界和平才能促进世界发展。【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相关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这次会议为战后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和各种矛盾的冲突埋下了祸根,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依据。(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要求具备材料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围绕题干“中国参与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可知,本题需要结合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作答。(3)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美国向中国提供贷款6.9亿美元,陈纳德将军率飞虎队为中国提供空军支援。苏联为中国提供2.5亿美元贷款,飞机1235架,炸弹215万颗,派3665名航空队员来中国参战,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进攻日本关东军。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世界各国合作才能共赢;只有世界和平才能促进世界发展。故答案为:(1)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或者两极对抗);雅尔塔会议。(2)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取得平型关大捷、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发动百团大战等,都是为了国家的尊严和生存,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次的胜利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民牵制了大量日军,为同盟国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3)史实并分析: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牵制日军,有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抗战;②美国飞虎队支援中国战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为中国战场提供了战略物资;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抗战胜利的到来等。借鉴:世界各国合作才能共赢;只有世界和平才能促进世界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 / 1浙江省江山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18九上·江山期末)叶圣陶的日记:“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黄花岗起义爆发 B.清政府已被推翻C.起义的革命军占领了武昌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关键信息是“武昌已为革 (命)党所据,新军起而相应”,由此可知当时革命党人已经占领武昌,并得到各地新军的响应。AB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C项起义的革命军占领了武昌是从题干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武昌起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2.(2018九上·江山期末)1926年11月,胡适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作了《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演讲。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胡适在英国演讲时,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英方所称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是指(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三民主义(2)在与英国友人的交流中,关于这一年中国革命形势的讨论,胡适可能提及的是( )A.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挤走孙先生,当上了民国总统B.北伐战争顺利推进,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已经胜利在望C.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我们希望得到英国朋友支持D.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领导北伐,形式上统一全国【答案】(1)C(2)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1) 依据题干“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判断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在陈独秀的倡导下,李大钊、胡适等人,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ABD三项所述均与题干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文化运动是英方所称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 依据上一题中捉到的事件为1926年,角度为中国革命形势。1926年为了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在短短10个月内,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A项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挤走孙先生,当上了民国总统为1912年,不符合题意;B项北伐战争顺利推进,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已经胜利在望可能提及,符合题意;C项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我们希望得到英国朋友支持,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时间为1931-1945年;D项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领导北伐,形式上统一全国,不符合题意,孙中山于1925年病逝;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和20世纪中国格局的变化情况,要求具备准确识记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2018九上·江山期末)如图中所示,导致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答案】B【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在1927年——1934年之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鼓舞和动员了农民阶级,以及实行土地革命保障农民阶级的利益有关.A项五四运动的发生在1919年,不符合题意;B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导致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符合题意;C项抗日战争的爆发与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变化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在1945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要求具备读图识图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关键时间信息“1927到1934年”。4.(2018九上·江山期末)“一旦强掳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这首军歌应出自( )A.八路军 B.中国工农红军C.新四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答案】A【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从“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即可看出指的是八路军军歌。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1937年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山西平型关开进,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A项八路军军歌“一旦强掳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符合题意;B项中国工农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军队,不符合题意;C项新四军是南方的游击队,不符合题意;D项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军队,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中北方的军队是八路军。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首战平型关”。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抗日战争时期的特征,还要搞清楚中共军队不同时期的称呼特点。5.(2018九上·江山期末)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共产党人在五四运动中领导学生进行罢工斗争B.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军队在正面战场消极抗战C.国民革命时期国统区通货膨胀经济崩溃D.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答案】D【知识点】三大战役【解析】【分析】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人民群众大力支前、人民群众的支援是人民解放军打胜仗,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陈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发起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被陈毅司令员评价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说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ABC三项不能体现题干观点,不符合题意;D项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能体现题干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6.(2018九上·江山期末)图中1958年的数据反映了(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D.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答案】C【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1958年,我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所以图中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农村出现了浮夸风。ABD三项说法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是题干图中1958年的数据反映的问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运动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7.(2018九上·江山期末)中共十九大报告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党的八大也曾对当时的主要矛盾作出分析。对这两次会议理解正确的是( )A.都根据具体国情作出了正确分析B.都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都基于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探索D.都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答案】A【知识点】中共八大【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2017年10月召开的十九大分析了国情,对我国发展给予了新的定位。A项都根据具体国情作出了正确分析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项都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与十九大不符,不符合题意;C D两项与八大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十九大和党的八大的共同点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2018九上·江山期末)下表所列的邓小平的重要讲话,体现的意图是( )1977年7月,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重申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8年6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1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A.抵制错误,解放思想 B.整顿党风,统一思想C.经济改革,主导市场 D.力挽狂澜,结束内乱【答案】A【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解析】【分析】1977年7月,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重申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揭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抵制错误,解放思想。A项抵制错误,解放思想是题干表格所列的邓小平的重要讲话体现的意图,符合题意;BCD三项不能体现题干表格所列的邓小平的重要讲话的意图,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二、非选择题9.(2018九上·江山期末)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从此中国革命和建设发生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的决定,也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吃了苦头总结出来的经验。——邓小平(1984年)(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都吃过苦头,请各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成功的共同经验是什么。这一经验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分别有什么重大作用?【答案】(1)图6:中IN共产党诞生(或中共一大的召开);图7:新中国的成立(或开国大典);图8: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革命时期: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因“左”倾错误领导,致使第五班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给中国革命带来重大损失。)建设初期:“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或“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3)共同经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自己的路;革命方面:中国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设方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建设初期的经验和教训,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依据年代足的上给出的时间提示,可知为中国诞生、新中国威立、十一届三中全会。(2)根据材料要求可知是需要寻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挫折,回答时分时间段,并说明事件和影响。(3)依据材料“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可知经验为结合国情制定具体政策、制度等。从这一角度可得出第二问为回答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故答案为:(1)图6:中IN共产党诞生(或中共一大的召开);图7:新中国的成立(或开国大典);图8: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革命时期: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因“左”倾错误领导,致使第五班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给中国革命带来重大损失。)建设初期:“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或“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3)共同经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自己的路;革命方面:中国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设方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建设初期的经验和教训,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0.(2018九上·江山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及战后格局演变历程(部分)材料二:中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正是在那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1)根据材料一,说明二战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哪次会议对这一格局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2)材料二中“中国参与战争不仅仪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你是如何理解的?(3)请列举一例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中“东西方一起抗击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概述这段历史对当今世界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借鉴意义。【答案】(1)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或者两极对抗);雅尔塔会议。(2)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取得平型关大捷、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发动百团大战等,都是为了国家的尊严和生存,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次的胜利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民牵制了大量日军,为同盟国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3)史实并分析: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牵制日军,有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抗战;②美国飞虎队支援中国战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为中国战场提供了战略物资;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抗战胜利的到来等。借鉴:世界各国合作才能共赢;只有世界和平才能促进世界发展。【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相关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这次会议为战后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和各种矛盾的冲突埋下了祸根,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依据。(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要求具备材料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围绕题干“中国参与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可知,本题需要结合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作答。(3)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美国向中国提供贷款6.9亿美元,陈纳德将军率飞虎队为中国提供空军支援。苏联为中国提供2.5亿美元贷款,飞机1235架,炸弹215万颗,派3665名航空队员来中国参战,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进攻日本关东军。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世界各国合作才能共赢;只有世界和平才能促进世界发展。故答案为:(1)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或者两极对抗);雅尔塔会议。(2)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取得平型关大捷、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发动百团大战等,都是为了国家的尊严和生存,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次的胜利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民牵制了大量日军,为同盟国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3)史实并分析: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牵制日军,有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抗战;②美国飞虎队支援中国战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为中国战场提供了战略物资;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抗战胜利的到来等。借鉴:世界各国合作才能共赢;只有世界和平才能促进世界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江山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江山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