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区片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12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区片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12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区片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12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九上·萧山月考)人类迄今共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请回答下面小题。
(1)帕麦斯顿指出,国家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战期间,其行为与此最吻合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2)二战最终以同盟国的胜利而结束,其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率先发明并使用原子弹
B.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C.诺曼底登陆成功,德国面临两线作战
D.同盟国战士英勇作战
(3)下面对于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引发的
B.战后都对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C.都是由代表正义的一方取得胜利
D.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财产损失
【答案】(1)D
(2)B
(3)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前,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了三国同盟集团,一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ABC三项的行为与题干不吻合,不符合题意;
D项意大利的行为与题干最吻合,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英、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国际反法两斯联盟的建立是二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ACD三项都不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建立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对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具有正义性。
ABD三项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都是由代表正义的一方取得胜利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知识点。解答本题要熟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有关内容,把握一战前后意大利的有关知识。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3)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
2.(2019九上·萧山月考)孙中山先生一直致力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与实践。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有关孙中山先生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收集了下面四幅图片,请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选项最有可能反映四幅图片的主题是 (  )
A.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 B.孙中山与国共合作
C.孙中山与国民革命运动 D.袁世凯复辟之路
(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领导五四运动,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协助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国民革命骨干
③推动北伐战争,取得国民革命胜利 ④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A
(2)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创办同盟会刊物民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起义胜利后,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图片反映的内容都与孙中山有关,反映的重大事件是辛亥革命,是探索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确定的主题是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
A项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最有可能反映四幅图片的主题,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故①错误;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失败了,故③错误;第一国共合作时共产党协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国民革命骨干;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故②④正确。
D项②④能证明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学生的识图和归纳能力。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的掌握能力。
3.(2019九上·萧山月考)钱玄同,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民国六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他提出“文学之文,用典(典故)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请回答下面小题。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的时间是(  )
A.1911年 B.1917年 C.1919年 D.1921年
(2)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与当时社会正在兴起的主张一致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答案】(1)B
(2)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民国年份加上1911就是公元年份,民国六年即公元1911加6等于1917年。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1917年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依据题干“文学之文,用典(典故)己为下乘”说明钱玄同反对旧文学;“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说明钱玄同提倡新文学。
ACD三项在题干中均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一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历史时间换算,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4.(2019九上·萧山月考)2019年10月1日,我国举行了隆重的国庆阅兵仪式,人民军队成为北京长安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请答下面小题。
(1)此次国庆阅兵式新增了向三面旗帜行注目礼环节,如右图所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就是其中之一。“五角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八一”二字是为了纪念(  )
A.秋收起义 B.北伐战争 C.中共成立 D.南昌起义
(2)“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段歌词描述的是(  )
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B.长征时期红军的艰苦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3)民政部曾公布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
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C.军人英勇作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1)D
(2)C
(3)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南昌起义,把8月1日定为建军节。
ABC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D项南昌起义是“八一”二字为了纪念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锐的板垣师团主力在平型关遭到了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的八路军的全力攻击,在此一役歼灭日军近千人。
ABD三项与题干歌词描述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是题干歌词描述的对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A项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认识正确,从图表中可知,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中,八路军占32%,国民党陆军占29%,新四军占9%,东北抗联占7%,党政工人员10%,外籍人员0.02%,其他群体13%,这充分说明了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符合题意;
B项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认识不正确,图表反映的是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的构成,不能说明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不符合题意;
C项军人英勇作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认识不正确,图表反映了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阶层参与的全民族的抗战,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不正确,图表没有涉及中国抗战与世界抗战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要求具备题干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平型关战役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对知识点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3)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5.(2019九上·萧山月考)年代尺是认识历史的工具。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简易年代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年代尺中①②③④所示时间节点发生的历史事件与下列主题词相对应的是(  )
A.开天辟地 军旗升起 星火燎原 翻身作主
B.军旗升起 翻身作主 开天辟地 星火燎原
C.开天辟地 翻身作主 星火燎原 军旗升起
D.军旗升起 开天辟地 翻身作主 星火燎原
(2)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解放北平 D.辽沈战役
(3)通过该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________主要历程。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C.国民大革命时期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答案】(1)A
(2)B
(3)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土地改革;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分析简易年代尺可知,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②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③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④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A项开天辟地 军旗升起 星火燎原 翻身作主与年代尺中①②③④所示时间节点相对应,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大江”指长江;“金陵”指南京;“换人间”指推翻国民政府。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
ACD三项均与题中描述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B项渡江战役是题干诗句描写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题干给出的这个年代尺中开始时间为1921年,这一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结束时间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据此可知这个年代尺反映的主题应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题干年代尺相符,符合题意;
B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指的是1931-1945年间,不符合题意;
C项国民大革命时期是1925-1927年,不符合题意;
D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渡江战役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与理解能力。
(3)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共产党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
6.(2019九上·萧山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
时间 事件 影响或意义
1931年9月8日 九一八事变 日本入侵东北
1937年7月7日 ① 日本全面侵华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二战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 ②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夏-1943年春 ③ 二战的转折点
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2月 ④ 二战最重要一次会议
1945年5月8日 德国投降 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9月2日 日本投降 二战结束
(1)把材料一表格中标序号的内容补充完整
(2)“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请指出二战爆发在思想方面的原因。
(3)运用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证明周恩来的观点。
【答案】(1)①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②日本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件);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雅尔塔会议。
材料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文字镌刻着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材料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936年12月17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会见张学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他指出:“如果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起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于被日灭亡,争取一个好的前途。”
(2)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盛行(纳粹主义);英法对德采取绥靖主义;美国采取孤立主义;民众中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流行。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
【知识点】西安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相关历史事件的掌握。①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中国全面抗战开始;②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③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二战的转折点;④雅尔塔会议是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是二战最重要一次会议。(2)本题考查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德、意、日三国都迫切希望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打起了贸易壁垒战,严重依赖美国的德国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都无法通过自身内部经济政策的调整来摆脱危机,只能借助原有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疯狂对外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英、法、美“祸水东引”战略以及“绥靖政策”和苏联的“祸水西指”,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3)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要求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论证观点的能力。该题需要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和抗战时期正面、敌后两个战场任务及作用加以阐述。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此后,国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担负着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有效牵制了日军的兵力。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钳制、消灭日军大量兵力。空前的民族团结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故答案为:(1)①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②日本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件);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雅尔塔会议。
(2)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盛行(纳粹主义);英法对德采取绥靖主义;美国采取孤立主义;民众中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流行。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
7.(2019九上·萧山月考)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首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不懈的斗争,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前赴后继,执着求索,实现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
材料一:
材料二:毛泽东放弃了攻打长沙,在他看来这无异于以卵击石,他的部队在云遮雾罩的井冈山扎了营。军阀相互争夺地盘时,便不可能同时控制中国边远地区的区域性农业经济。
材料三:
图3:1927年党员总人数为1万多 图4:1928年党员总人数上升为12万左右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图1,图2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图1与图2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选定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的理由。
(3)从图3到图4,党员数量和主体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答案】(1)图1:宣传马克思主义文章成为主流;图2:中国共产党成立;联系: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地理位置偏僻(地理环境角度,“云遮雾罩的井冈山”);国民党统治薄弱地区。
(3)从以工人为主转变为以农名为主;原因: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或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开始进入土地革命时期。)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求具备解答图片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1919—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发表的各种主题文章的数量统计”“介绍马克思主义……”可以得出图1反映了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以后主要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依据“ 中共‘一大’会址”可以得出图2反映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联系: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图1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图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2)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军阀相互争夺地盘时,便不可能同时控制中国边远地区的区域性农业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国民党敌人在城市的力量强大,对边远农村控制力弱。
(3)本题主要考查革命根据地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工人53.8%……农民76,6%”可以得出党员数量大增,农民成为党员的主体。原因:依据命题要求,结合土地革命的基本史实,可以得出:1928年秋始,中国共产党建立起十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大批翻身农民加入了革命队伍和中共队伍。
故答案为:(1)图1:宣传马克思主义文章成为主流;图2:中国共产党成立;联系: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地理位置偏僻(地理环境角度,“云遮雾罩的井冈山”);国民党统治薄弱地区。
(3)从以工人为主转变为以农名为主;原因: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或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开始进入土地革命时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要求具备解答图片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区片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12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九上·萧山月考)人类迄今共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请回答下面小题。
(1)帕麦斯顿指出,国家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战期间,其行为与此最吻合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2)二战最终以同盟国的胜利而结束,其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率先发明并使用原子弹
B.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C.诺曼底登陆成功,德国面临两线作战
D.同盟国战士英勇作战
(3)下面对于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引发的
B.战后都对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C.都是由代表正义的一方取得胜利
D.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财产损失
2.(2019九上·萧山月考)孙中山先生一直致力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与实践。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有关孙中山先生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收集了下面四幅图片,请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选项最有可能反映四幅图片的主题是 (  )
A.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 B.孙中山与国共合作
C.孙中山与国民革命运动 D.袁世凯复辟之路
(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领导五四运动,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协助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国民革命骨干
③推动北伐战争,取得国民革命胜利 ④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9九上·萧山月考)钱玄同,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民国六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他提出“文学之文,用典(典故)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请回答下面小题。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的时间是(  )
A.1911年 B.1917年 C.1919年 D.1921年
(2)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与当时社会正在兴起的主张一致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2019九上·萧山月考)2019年10月1日,我国举行了隆重的国庆阅兵仪式,人民军队成为北京长安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请答下面小题。
(1)此次国庆阅兵式新增了向三面旗帜行注目礼环节,如右图所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就是其中之一。“五角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八一”二字是为了纪念(  )
A.秋收起义 B.北伐战争 C.中共成立 D.南昌起义
(2)“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段歌词描述的是(  )
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B.长征时期红军的艰苦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3)民政部曾公布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
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C.军人英勇作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5.(2019九上·萧山月考)年代尺是认识历史的工具。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简易年代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年代尺中①②③④所示时间节点发生的历史事件与下列主题词相对应的是(  )
A.开天辟地 军旗升起 星火燎原 翻身作主
B.军旗升起 翻身作主 开天辟地 星火燎原
C.开天辟地 翻身作主 星火燎原 军旗升起
D.军旗升起 开天辟地 翻身作主 星火燎原
(2)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解放北平 D.辽沈战役
(3)通过该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________主要历程。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C.国民大革命时期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二、非选择题
6.(2019九上·萧山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
时间 事件 影响或意义
1931年9月8日 九一八事变 日本入侵东北
1937年7月7日 ① 日本全面侵华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二战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 ②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夏-1943年春 ③ 二战的转折点
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2月 ④ 二战最重要一次会议
1945年5月8日 德国投降 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9月2日 日本投降 二战结束
(1)把材料一表格中标序号的内容补充完整
(2)“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请指出二战爆发在思想方面的原因。
(3)运用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证明周恩来的观点。
7.(2019九上·萧山月考)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首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不懈的斗争,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前赴后继,执着求索,实现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
材料一:
材料二:毛泽东放弃了攻打长沙,在他看来这无异于以卵击石,他的部队在云遮雾罩的井冈山扎了营。军阀相互争夺地盘时,便不可能同时控制中国边远地区的区域性农业经济。
材料三:
图3:1927年党员总人数为1万多 图4:1928年党员总人数上升为12万左右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图1,图2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图1与图2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选定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的理由。
(3)从图3到图4,党员数量和主体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D
(2)B
(3)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前,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了三国同盟集团,一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ABC三项的行为与题干不吻合,不符合题意;
D项意大利的行为与题干最吻合,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英、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国际反法两斯联盟的建立是二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ACD三项都不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建立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对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具有正义性。
ABD三项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都是由代表正义的一方取得胜利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知识点。解答本题要熟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有关内容,把握一战前后意大利的有关知识。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3)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
2.【答案】(1)A
(2)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创办同盟会刊物民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起义胜利后,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图片反映的内容都与孙中山有关,反映的重大事件是辛亥革命,是探索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确定的主题是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
A项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最有可能反映四幅图片的主题,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故①错误;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失败了,故③错误;第一国共合作时共产党协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国民革命骨干;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故②④正确。
D项②④能证明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学生的识图和归纳能力。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的掌握能力。
3.【答案】(1)B
(2)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民国年份加上1911就是公元年份,民国六年即公元1911加6等于1917年。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1917年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依据题干“文学之文,用典(典故)己为下乘”说明钱玄同反对旧文学;“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说明钱玄同提倡新文学。
ACD三项在题干中均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一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历史时间换算,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4.【答案】(1)D
(2)C
(3)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南昌起义,把8月1日定为建军节。
ABC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D项南昌起义是“八一”二字为了纪念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锐的板垣师团主力在平型关遭到了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的八路军的全力攻击,在此一役歼灭日军近千人。
ABD三项与题干歌词描述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是题干歌词描述的对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A项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认识正确,从图表中可知,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中,八路军占32%,国民党陆军占29%,新四军占9%,东北抗联占7%,党政工人员10%,外籍人员0.02%,其他群体13%,这充分说明了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符合题意;
B项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认识不正确,图表反映的是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的构成,不能说明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不符合题意;
C项军人英勇作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认识不正确,图表反映了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阶层参与的全民族的抗战,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不正确,图表没有涉及中国抗战与世界抗战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要求具备题干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平型关战役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对知识点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3)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5.【答案】(1)A
(2)B
(3)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土地改革;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分析简易年代尺可知,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②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③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④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A项开天辟地 军旗升起 星火燎原 翻身作主与年代尺中①②③④所示时间节点相对应,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大江”指长江;“金陵”指南京;“换人间”指推翻国民政府。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
ACD三项均与题中描述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B项渡江战役是题干诗句描写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题干给出的这个年代尺中开始时间为1921年,这一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结束时间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据此可知这个年代尺反映的主题应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题干年代尺相符,符合题意;
B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指的是1931-1945年间,不符合题意;
C项国民大革命时期是1925-1927年,不符合题意;
D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渡江战役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与理解能力。
(3)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共产党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
6.【答案】(1)①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②日本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件);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雅尔塔会议。
材料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文字镌刻着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材料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936年12月17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会见张学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他指出:“如果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起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于被日灭亡,争取一个好的前途。”
(2)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盛行(纳粹主义);英法对德采取绥靖主义;美国采取孤立主义;民众中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流行。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
【知识点】西安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相关历史事件的掌握。①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中国全面抗战开始;②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③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二战的转折点;④雅尔塔会议是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是二战最重要一次会议。(2)本题考查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德、意、日三国都迫切希望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打起了贸易壁垒战,严重依赖美国的德国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都无法通过自身内部经济政策的调整来摆脱危机,只能借助原有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疯狂对外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英、法、美“祸水东引”战略以及“绥靖政策”和苏联的“祸水西指”,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3)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要求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论证观点的能力。该题需要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和抗战时期正面、敌后两个战场任务及作用加以阐述。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此后,国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担负着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有效牵制了日军的兵力。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钳制、消灭日军大量兵力。空前的民族团结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故答案为:(1)①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②日本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件);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雅尔塔会议。
(2)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盛行(纳粹主义);英法对德采取绥靖主义;美国采取孤立主义;民众中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流行。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
7.【答案】(1)图1:宣传马克思主义文章成为主流;图2:中国共产党成立;联系: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地理位置偏僻(地理环境角度,“云遮雾罩的井冈山”);国民党统治薄弱地区。
(3)从以工人为主转变为以农名为主;原因: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或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开始进入土地革命时期。)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求具备解答图片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1919—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发表的各种主题文章的数量统计”“介绍马克思主义……”可以得出图1反映了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以后主要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依据“ 中共‘一大’会址”可以得出图2反映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联系: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图1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图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2)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军阀相互争夺地盘时,便不可能同时控制中国边远地区的区域性农业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国民党敌人在城市的力量强大,对边远农村控制力弱。
(3)本题主要考查革命根据地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工人53.8%……农民76,6%”可以得出党员数量大增,农民成为党员的主体。原因:依据命题要求,结合土地革命的基本史实,可以得出:1928年秋始,中国共产党建立起十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大批翻身农民加入了革命队伍和中共队伍。
故答案为:(1)图1:宣传马克思主义文章成为主流;图2:中国共产党成立;联系: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地理位置偏僻(地理环境角度,“云遮雾罩的井冈山”);国民党统治薄弱地区。
(3)从以工人为主转变为以农名为主;原因: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或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开始进入土地革命时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要求具备解答图片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