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社会、道德与法治12月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社会、道德与法治12月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社会、道德与法治12月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8九上·宁波月考)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其母校是“思想的试验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新知识的探索者”,能够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史实包括 (  )
①辛亥革命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北伐战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其母校是“思想的试验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新知识的探索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能够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史实有②新文化运动③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为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做出了贡献,而五四运动就是由北京大学的学生引领的。
C项②③能够为题干观点提供依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其母校是“思想的试验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新知识的探索者”为切入点,考查北京大学在中国近代史上所起的带头作用。
2.(2019九上·宁波月考)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是(  )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②霹雳一声天地动,赣湘暴动筑高楼
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是指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等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和湘南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就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
②霹雳一声天地动,赣湘暴动筑高楼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是指1919年的五四运动,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未成立。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说的是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B项①②④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要求具备识记历史史实能力。
3.(2019九上·宁波月考)“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
①秋收起义失败——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五次反围剿遭受失败——红军长征
③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④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的情况下,他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于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开辟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①对应正确。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被迫长征,②对应不正确。
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③对应不正确。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④对应正确。
D项②③对应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要求具备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4.(2019九上·宁波月考)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
①北伐战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②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百团大战——---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西安事变;红军长征;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①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了历史舞台。
②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C项②③搭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本题掌握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相关知识。
5.(2019九上·宁波月考)史学家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以下中国参与的行动能体现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有(  )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诺曼底登陆 ③开罗会议 ④赴缅远征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中国参与的行动能体现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有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开罗会议、赴缅远征军。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中国并未参与行动。故②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要求掌握诺曼底登录、开罗会议、赴缅远征军的相关内容,及《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时间和作用
6.(2019九上·宁波月考)法西斯对人类文明犯下了滔天罪行。以下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的有(  )
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②七三一细菌部队用中国人活体做试验
③“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④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日本法西斯的残暴行为有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细菌部队用中国人活体做试验、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等;①②④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国法西斯的罪行,③不能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
B项①②④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法西斯的残暴本性。掌握日本法西斯侵略行为的相关知识。
7.(2018九上·余姚月考)我国历史上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有(  )
①《双十协定》
②《共同纲领》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中国土地法大纲》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政治协商会议
【解析】【分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1949年颁布的新中国的施政纲领,起代宪法的作用,在五四宪法前起代行宪法的作用;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双十协定》和《中国土地法大纲》不具有宪法的性质,①④不符合题意。
A项②③有宪法性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同纲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
8.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的第二次全体会议。毛泽东明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D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的识记能力。
二、非选择题
9.(2019九上·宁波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今年的阅兵有着诸多首次,如:党旗、国旗、军旗首次在阅兵式上同时通过天安门。又如护卫着各个历史时期的100面战旗的战旗方队首次亮相。(注:战旗是荣誉的象征、胜利的标志。“铁军”“大渡河连”“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塔山英雄团”……战旗方队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一部战旗就是一部史诗。)
(1)党旗、军旗升起见证了哪些历史事件?并说说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
(2)请运用解放战争期间的史实说明我军所取得的辉煌战绩。
(3)对材料中阅兵式上出现的两个首次谈谈感想
【答案】(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辉煌战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牢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和英雄;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2)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魯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
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牢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和英雄;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故答案为:(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辉煌战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牢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和英雄;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昌起义、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昌起义、解放战争的史实。
10.(2019九上·宁波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李宅初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一位参加学习的党员教师说道:“1935年5月2日,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畅想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
材料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松花江上》
材料三: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的专著《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二战》出版,在西方世界引起极大反响,纷纷认为中国是不应该被遗忘的盟友。
(1)国歌的原名是什么?创作于什么时期?
(2)方志敏所期待的光明中国在十年后显示了民族觉醒的巨大力量,写出这个事件。并指出该事件能实现的根本原因。
(3)材料二指什么事件?其影响是什么?
(4)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说说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述“中国是不应该被遗忘的盟友”?
【答案】(1)《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战争时期。
(2)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的抗战。
(3)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的抗日战争之际,歌声很快传遍中华大地,鼓舞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抗日热情。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临时被定为国歌,后又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根据材料中的“1935年5月2日,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十年后”应是1945年,联系所学知识,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是实现了全民族共同抗战,建立了坚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材料二出自《松花江上》,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争,牵住了日本大量的兵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作出了巨大贡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故答案为:(1)《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战争时期。
(2)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的抗战。
(3)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1.(2019九上·宁波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三班某开展了关于“孙中山、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的综合探究活动。
孙中山 毛泽东
①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 ②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③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 ④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⑤1915年发动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 ⑥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 …… ①1919年主编《湘江评论》,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1921年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③1927年参加“八七会议”提出____A重要论断 ④1949年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
评价:孙中山是____B 评价: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
材料二: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1)在表格A、B两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A    B   
(2)请选用上表中的一个史实说明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的未成事业。
(3)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和革命任务角度,谈谈孙中山与毛泽东的革命活动有何共同点?
(4)上述材料,对我们新时代的发展有什么启迪?
【答案】(1)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④1949年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完成了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遗志。
(3)社会实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4)要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孙中山、毛泽东相关史实。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说:“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明确指出枪杆子取政权,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根据材料,说明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2)本题考查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完成了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遗志。
(3)本题考查分析孙中山与毛泽东的革命活动有何共同点。社会实际:中国近代最大的社会实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故答案为:(1)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④1949年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完成了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遗志。
(3)社会实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4)要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毛泽东的革命历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社会、道德与法治12月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8九上·宁波月考)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其母校是“思想的试验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新知识的探索者”,能够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史实包括 (  )
①辛亥革命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北伐战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9九上·宁波月考)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是(  )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②霹雳一声天地动,赣湘暴动筑高楼
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9九上·宁波月考)“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
①秋收起义失败——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五次反围剿遭受失败——红军长征
③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④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2019九上·宁波月考)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
①北伐战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②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百团大战——---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5.(2019九上·宁波月考)史学家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以下中国参与的行动能体现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有(  )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诺曼底登陆 ③开罗会议 ④赴缅远征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9九上·宁波月考)法西斯对人类文明犯下了滔天罪行。以下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的有(  )
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②七三一细菌部队用中国人活体做试验
③“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④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8九上·余姚月考)我国历史上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有(  )
①《双十协定》
②《共同纲领》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中国土地法大纲》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8.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二、非选择题
9.(2019九上·宁波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今年的阅兵有着诸多首次,如:党旗、国旗、军旗首次在阅兵式上同时通过天安门。又如护卫着各个历史时期的100面战旗的战旗方队首次亮相。(注:战旗是荣誉的象征、胜利的标志。“铁军”“大渡河连”“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塔山英雄团”……战旗方队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一部战旗就是一部史诗。)
(1)党旗、军旗升起见证了哪些历史事件?并说说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
(2)请运用解放战争期间的史实说明我军所取得的辉煌战绩。
(3)对材料中阅兵式上出现的两个首次谈谈感想
10.(2019九上·宁波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李宅初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一位参加学习的党员教师说道:“1935年5月2日,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畅想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
材料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松花江上》
材料三: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的专著《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二战》出版,在西方世界引起极大反响,纷纷认为中国是不应该被遗忘的盟友。
(1)国歌的原名是什么?创作于什么时期?
(2)方志敏所期待的光明中国在十年后显示了民族觉醒的巨大力量,写出这个事件。并指出该事件能实现的根本原因。
(3)材料二指什么事件?其影响是什么?
(4)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说说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述“中国是不应该被遗忘的盟友”?
11.(2019九上·宁波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三班某开展了关于“孙中山、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的综合探究活动。
孙中山 毛泽东
①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 ②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③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 ④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⑤1915年发动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 ⑥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 …… ①1919年主编《湘江评论》,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1921年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③1927年参加“八七会议”提出____A重要论断 ④1949年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
评价:孙中山是____B 评价: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
材料二: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1)在表格A、B两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A    B   
(2)请选用上表中的一个史实说明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的未成事业。
(3)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和革命任务角度,谈谈孙中山与毛泽东的革命活动有何共同点?
(4)上述材料,对我们新时代的发展有什么启迪?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其母校是“思想的试验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新知识的探索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能够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史实有②新文化运动③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为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做出了贡献,而五四运动就是由北京大学的学生引领的。
C项②③能够为题干观点提供依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其母校是“思想的试验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新知识的探索者”为切入点,考查北京大学在中国近代史上所起的带头作用。
2.【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是指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等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和湘南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就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
②霹雳一声天地动,赣湘暴动筑高楼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是指1919年的五四运动,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未成立。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说的是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B项①②④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要求具备识记历史史实能力。
3.【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的情况下,他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于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开辟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①对应正确。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被迫长征,②对应不正确。
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③对应不正确。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④对应正确。
D项②③对应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要求具备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西安事变;红军长征;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①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了历史舞台。
②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C项②③搭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本题掌握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相关知识。
5.【答案】C
【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中国参与的行动能体现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有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开罗会议、赴缅远征军。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中国并未参与行动。故②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要求掌握诺曼底登录、开罗会议、赴缅远征军的相关内容,及《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时间和作用
6.【答案】B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日本法西斯的残暴行为有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细菌部队用中国人活体做试验、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等;①②④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国法西斯的罪行,③不能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
B项①②④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法西斯的残暴本性。掌握日本法西斯侵略行为的相关知识。
7.【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政治协商会议
【解析】【分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1949年颁布的新中国的施政纲领,起代宪法的作用,在五四宪法前起代行宪法的作用;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双十协定》和《中国土地法大纲》不具有宪法的性质,①④不符合题意。
A项②③有宪法性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同纲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的第二次全体会议。毛泽东明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D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的识记能力。
9.【答案】(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辉煌战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牢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和英雄;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2)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魯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
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牢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和英雄;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故答案为:(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辉煌战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牢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和英雄;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昌起义、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昌起义、解放战争的史实。
10.【答案】(1)《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战争时期。
(2)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的抗战。
(3)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的抗日战争之际,歌声很快传遍中华大地,鼓舞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抗日热情。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临时被定为国歌,后又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根据材料中的“1935年5月2日,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十年后”应是1945年,联系所学知识,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是实现了全民族共同抗战,建立了坚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材料二出自《松花江上》,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争,牵住了日本大量的兵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作出了巨大贡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故答案为:(1)《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战争时期。
(2)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的抗战。
(3)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1.【答案】(1)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④1949年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完成了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遗志。
(3)社会实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4)要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孙中山、毛泽东相关史实。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说:“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明确指出枪杆子取政权,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根据材料,说明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2)本题考查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完成了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遗志。
(3)本题考查分析孙中山与毛泽东的革命活动有何共同点。社会实际:中国近代最大的社会实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故答案为:(1)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④1949年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完成了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遗志。
(3)社会实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4)要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毛泽东的革命历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