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宋诏桥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12月段性考试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宋诏桥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12月段性考试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宋诏桥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12月段性考试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鄞州月考)今年是2019年,新的历史坐标,下列这些时间节点有误的是(  )
A.五四运动100周年 B.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C.澳门回归20周年 D.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2019九上·鄞州月考)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对下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推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1919年6月12 日
A.这场运动在上海爆发
B.运动是由学生最早发起的
C.运动后期的主力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
D.这场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3.(2019九上·鄞州月考)口号或主张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口号或主张按提出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五族共和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变法图强 ④文学革命
A.②④①③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2019九上·鄞州月考)下列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提供史料支撑的有(  )
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华人华侨回国作战 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9九上·鄞州月考)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作出的突出贡献有(  )
①找到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领导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④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9九上·鄞州月考)运用图表能有效归纳历史信息,下列表中对四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
  历 史 阶 段 时 代 特 征
① 1919—1927 开天辟地  实现共和
② 1927—1936 国共对峙  走向合作
③ 1937—1945 统一战线  抗日烽火
④ 1946—1949 民主科学  走向胜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9九上·鄞州月考)如果要追寻土地革命战争时的足迹,应选择以下红色旅游景点中的(  )
①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汉口
③梦想起航的地方:南湖 ④革命圣地:延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9九上·鄞州月考)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完全被消灭
B.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德国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
D.平型关大捷——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9.(2019九上·鄞州月考)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包括(  )
①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③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④蒋家王朝的灭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0.(2019九上·鄞州月考)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1939-2019)。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年代尺
材料二: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9日,丘吉尔致电蒋介石:“我等向为良友,现则同对一敌共同奋斗矣!”16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在重庆、新加坡、莫斯科三地分别召开军事会议,筹设永久性机构,“以设计及指挥我等共同之努力”。
——杨天石《抗战与战后中国》
(1)根据年代尺,说明“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史实依据。根据材料二,分析D阶段中1941年二战局势的变化趋势。
(2)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目的是什么?试比较年代尺上A、D两段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程,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由于被敌人发现,会议改在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2019-1921=98年。
AC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有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求准确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2.【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界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6月3日以后,工人成为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中国代表拒绝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了三个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体现了中国人民怀揣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
A项这场运动在上海爆发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过程与意义。
3.【答案】B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新文化运动;“五族共和”;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五族共和是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口号。鸦片战争后,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口号。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明确提出的。因此按提出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①④。
B项②③①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重要的口号。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4.【答案】D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①错误,美苏等国协同作战是外援; ②正确,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③正确,华人华侨归国参战,体现全民族抗战;④正确,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体现民族团结。所以,②③④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D项②③④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提供史料支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理解。要求具备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我国的民主革命时期结束于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 ①在民主革命探索时期,毛泽东在1927年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故①项正确;②毛泽东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人民民主的新中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②项正确;③1935年遵义会议后确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此后,毛泽东带领全党全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故③项正确。④新中国建立后,经三大改造后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说,从1949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一时期属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不属于民主革命阶段故④项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A项①②③是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作出的突出贡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的贡献,要求学生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919年—1927年是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近代中国史,开天辟地,是指中共成立;实现共和是指辛亥革命,所以①是错误的。
1927年—1936年是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争时期,国共对峙,是指国共内战;走向合作,是指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②是正确的。
1937年—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所以③正确。
1946年—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所以④错误。
C项②③归纳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其中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毛泽东在湖北汉口党的“八七”会议上结合中国当时国情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即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国情特点决定的。故①②符合题意。南湖是中共诞生的重要地点,是土地革命之前,故③不符合题意。延安是在土地革命之后,故排除④。
A项①②是追寻土地革命战争时的足迹可以选择的红色旅游景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地点,要求具备题干理解与知识识记的能力。
8.【答案】B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A项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完全被消灭搭配不正确,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不符合题意;
B项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搭配正确,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中,以加速法西斯灭亡的进程,符合题意;
C项德国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搭配不正确,1945年5月8日午夜,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宣告二战欧洲战场战事结束;1945年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终,不符合题意;
D项平型关大捷——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搭配不正确,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日军,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战役、二战、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大战役、二战、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9.【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是在南京签订的;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192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蒋家王朝在大陆22年的统治覆灭。由此分析可知①②④均发生在南京。而国共双方在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与南京无关。
D项①②④是站在南京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
10.【答案】(1)史实依据:1931九一八事变—1945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变化趋势:二战进一步扩大(最大规模);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或:为联合奠定基础)
(2)目的: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或推动全民族持久抗战;结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3)中国全民族持久抗战,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互援,共同抗击法西斯;法西斯侵略的非正义性等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十四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面对共同的敌人,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逐渐走向联合。
(2)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客观分析了中日双方的特点,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推动全民族持久抗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由此可见: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持久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2年成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相互支持,共同对敌。
故答案为:(1)史实依据:1931九一八事变—1945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变化趋势:二战进一步扩大(最大规模);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或:为联合奠定基础)。
(2)目的: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或推动全民族持久抗战。结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3)中国全民族持久抗战,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互援,共同抗击法西斯;法西斯侵略的非正义性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 /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宋诏桥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12月段性考试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鄞州月考)今年是2019年,新的历史坐标,下列这些时间节点有误的是(  )
A.五四运动100周年 B.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C.澳门回归20周年 D.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由于被敌人发现,会议改在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2019-1921=98年。
AC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有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求准确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2.(2019九上·鄞州月考)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对下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推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1919年6月12 日
A.这场运动在上海爆发
B.运动是由学生最早发起的
C.运动后期的主力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
D.这场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界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6月3日以后,工人成为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中国代表拒绝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了三个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体现了中国人民怀揣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
A项这场运动在上海爆发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过程与意义。
3.(2019九上·鄞州月考)口号或主张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口号或主张按提出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五族共和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变法图强 ④文学革命
A.②④①③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新文化运动;“五族共和”;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五族共和是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口号。鸦片战争后,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口号。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明确提出的。因此按提出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①④。
B项②③①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重要的口号。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4.(2019九上·鄞州月考)下列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提供史料支撑的有(  )
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华人华侨回国作战 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①错误,美苏等国协同作战是外援; ②正确,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③正确,华人华侨归国参战,体现全民族抗战;④正确,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体现民族团结。所以,②③④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D项②③④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提供史料支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理解。要求具备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5.(2019九上·鄞州月考)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作出的突出贡献有(  )
①找到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领导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④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我国的民主革命时期结束于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 ①在民主革命探索时期,毛泽东在1927年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故①项正确;②毛泽东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人民民主的新中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②项正确;③1935年遵义会议后确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此后,毛泽东带领全党全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故③项正确。④新中国建立后,经三大改造后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说,从1949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一时期属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不属于民主革命阶段故④项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A项①②③是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作出的突出贡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的贡献,要求学生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
6.(2019九上·鄞州月考)运用图表能有效归纳历史信息,下列表中对四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
  历 史 阶 段 时 代 特 征
① 1919—1927 开天辟地  实现共和
② 1927—1936 国共对峙  走向合作
③ 1937—1945 统一战线  抗日烽火
④ 1946—1949 民主科学  走向胜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919年—1927年是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近代中国史,开天辟地,是指中共成立;实现共和是指辛亥革命,所以①是错误的。
1927年—1936年是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争时期,国共对峙,是指国共内战;走向合作,是指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②是正确的。
1937年—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所以③正确。
1946年—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所以④错误。
C项②③归纳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7.(2019九上·鄞州月考)如果要追寻土地革命战争时的足迹,应选择以下红色旅游景点中的(  )
①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汉口
③梦想起航的地方:南湖 ④革命圣地:延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其中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毛泽东在湖北汉口党的“八七”会议上结合中国当时国情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即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国情特点决定的。故①②符合题意。南湖是中共诞生的重要地点,是土地革命之前,故③不符合题意。延安是在土地革命之后,故排除④。
A项①②是追寻土地革命战争时的足迹可以选择的红色旅游景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地点,要求具备题干理解与知识识记的能力。
8.(2019九上·鄞州月考)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完全被消灭
B.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德国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
D.平型关大捷——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A项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完全被消灭搭配不正确,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不符合题意;
B项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搭配正确,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中,以加速法西斯灭亡的进程,符合题意;
C项德国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搭配不正确,1945年5月8日午夜,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宣告二战欧洲战场战事结束;1945年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终,不符合题意;
D项平型关大捷——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搭配不正确,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日军,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战役、二战、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大战役、二战、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9.(2019九上·鄞州月考)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包括(  )
①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③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④蒋家王朝的灭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是在南京签订的;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192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蒋家王朝在大陆22年的统治覆灭。由此分析可知①②④均发生在南京。而国共双方在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与南京无关。
D项①②④是站在南京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
二、非选择题
10.(2019九上·鄞州月考)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1939-2019)。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年代尺
材料二: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9日,丘吉尔致电蒋介石:“我等向为良友,现则同对一敌共同奋斗矣!”16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在重庆、新加坡、莫斯科三地分别召开军事会议,筹设永久性机构,“以设计及指挥我等共同之努力”。
——杨天石《抗战与战后中国》
(1)根据年代尺,说明“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史实依据。根据材料二,分析D阶段中1941年二战局势的变化趋势。
(2)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目的是什么?试比较年代尺上A、D两段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程,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答案】(1)史实依据:1931九一八事变—1945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变化趋势:二战进一步扩大(最大规模);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或:为联合奠定基础)
(2)目的: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或推动全民族持久抗战;结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3)中国全民族持久抗战,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互援,共同抗击法西斯;法西斯侵略的非正义性等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十四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面对共同的敌人,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逐渐走向联合。
(2)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客观分析了中日双方的特点,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推动全民族持久抗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由此可见: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持久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2年成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相互支持,共同对敌。
故答案为:(1)史实依据:1931九一八事变—1945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变化趋势:二战进一步扩大(最大规模);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或:为联合奠定基础)。
(2)目的: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或推动全民族持久抗战。结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3)中国全民族持久抗战,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互援,共同抗击法西斯;法西斯侵略的非正义性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