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12月独立作业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12月独立作业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12月独立作业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八上·柯桥月考)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下列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基础的是(  )
A. B.
C. D.
2.(2019八上·柯桥月考)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B.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C.雅典民主制度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3.(2019八上·柯桥月考)绍兴是一座古城,最早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这一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可能分别处于(  )
A.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
B.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罗马帝国时期
C.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
D.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罗马帝国时期
4.(2019八上·柯桥月考)古希腊和古罗马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的分别是(  )
A.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 B.哲学思想和建筑艺术
C.海外殖民和武力扩张 D.小国寡民和辽阔版图
5.(2019八上·柯桥月考)史学者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6.(2019八上·柯桥月考)“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9八上·柯桥月考)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宋元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与开疆拓土
B.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8.(2019八上·柯桥月考)从下图出土文物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  )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 ②封泥上的文字是小篆字体
③秦朝实行丞相制度 ④ 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9八上·柯桥月考)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期的影响。下列能反映这一影响的史实有(  )
①西汉——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轻徭薄赋
③北宋——杯酒释兵权 ④明朝——改土归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19八上·柯桥月考)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汉代也受到高度重视,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官职有(  )
①刺史 ②郡守 ③司隶校尉 ④三司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1.(2019八上·柯桥月考)读下图,对相关朝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
B.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C.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
D.b朝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清明,国力逐步增强
二、非选择题
12.(2019八上·柯桥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德鲁是雅典郊区的一个农民,今年(公元前430年)30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他要去参加公民大会,这虽然有些安德鲁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在通往公
民大会的路上,安德鲁看到了交通禁行标志,见图1。
材料二:见图2
材料三: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百人团会议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由两人担任,任期一年,退职后进入元老院,主持国家行政。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行。
材料四:法制是文明的标志之一,它有着很强的传承性和影响力。
(1)安德鲁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当时的执政者是谁?安德鲁为什么愿意参加公民大会?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这句话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三分析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4)请将图示补充完整,并联系图示谈谈所填内容的历史意义。
13.(2019八上·柯桥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生问题是我国每年“两会”的焦点,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提出:“民生工作要面广量大,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要坚持不懈,一件接着一件办。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优化医疗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放大投入效应……”
材料三:儒家学说从创立到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1)材料一最能体现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的思想?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青睐?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该学派受到青睐的原因。
(3)请运用史实印证材料三观点的正确性。
14.(2019八上·柯桥月考)【国宝证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12月,中央电视台以“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为主题的新栏目《国家宝藏》受到广泛关注,国宝鉴赏成为网络新热点。
(1)阅读地图,判断地图所示的朝代并说明理由。
(2)根据所学,哪一国宝符合地图所示朝代,它反映了什么史实,两件国宝共同体现了哪一历史发展的主题?
(3)两件国宝代表的两个朝代既迎来了中国古代的封建盛世,也出现过内部混乱。请你列表比较相关史实印证这一结论。(朝代名称以国宝一和国宝二代替表示。没有表格形式,不得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美洲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腓尼基文字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形成了22个字母,为以后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A项是中国的甲骨文,不符合题意;
B项为埃及的象形文字,不符合题意;
C项为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腓尼基语的一套字母,被认为是当今所有字母的祖先,符合题意;
D项为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分明的楔形文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世界古代文明成就的认识,要求具备读图识图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公元前453年,伯里克利时期的民主只有少数人享有的民主,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ACD三项都不是考察团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不符合题意;
B项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是考察团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克利斯提尼在公元前525~前524年任雅典首席执政官。公元前506年,他联合平民通过公民大会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结束王政时代,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制。屋大维大权在握成为事实上的皇帝,建立了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宣告结束。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处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前770一前476年)。
A项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目所给时间不符合, 从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每年连选连任雅典最重要的官职——首席将军,完全掌握国家政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西事件时间的对比,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古希腊以民主程度高而出名,古罗马以法律完善而出名,所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分别是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
A项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分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的,符合题意;
B项哲学思想和建筑艺术不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不符合题意;
C项海外殖民和武力扩张错误,古希腊并不崇尚海外殖民扩张,所以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并不是海外扩张,不符合题意;
D项小国寡民和辽阔版图错误,古希腊虽然小国林立, 但是各邦之间联系密切,古希腊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并不指的是小国寡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古罗马对世界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可知,这段话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轻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张、著书立说,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ABC三项在题干中均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百家争鸣的原因是史学者王国维意在说明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读懂材料是关键。
6.【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涉及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涉及到了行省制,题目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和郡县制,行省制。
B项①②④是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7.【答案】B
【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宋元时期,农牧文化逐渐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极盛的传统科技,频繁的中外交流,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宋元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多元文化的碰撞和文明高度发展
A项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夏商周秦汉时期,不符合题意;
B项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符合题意;
C项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元的基本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特征。
8.【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由封泥信息“右丞相印”可知秦朝实行丞相制度,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从题干信息中无从得出秦朝统一度、量、衡;实行推恩令的是汉武帝。
C项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②唐朝——轻徭薄赋不属于秦朝开创中央集权的措施,秦朝暴政没有轻徭薄赋,故排除②。
AB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不符合题意;
C项①③④能反映题干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根据课本所学可知,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则分区域各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故①③符合题意。
C项①③是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官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着重考查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官职。熟记并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分析可知,a、b、c、d四朝分别为隋、唐、北宋、元。
A项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隋文帝杨坚于589年灭陈,使得南北归于统一,但北宋与各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并未统一全国;
B项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唐朝的政治制度都是继承自隋朝而来,未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而元朝则开创了行省制;
C项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杯酒释兵权”是指宋太祖赵匡胤在即位后通过召集大将喝酒的方式迫使他们交出兵权,从而加强中央集权,这不但没有加强反而削弱了北宋军力;
D项b朝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清明,国力逐步增强描述正确,符合题意,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他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各朝代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朝代顺序与各朝特征的掌握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1)伯里克利。原因:城邦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2)“最狭隘”:图1反映了奴隶、妇女、外邦人和未成年男子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图2反映了只有9%的公民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说明雅典的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的,真正能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最充实”:安德鲁这样的农民都能经常参加公民大会,说明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
(3)“罗马的最高行政长官在奴隶主贵族中产生”体现了贵族政治;“有百人团会议选举产生,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得付诸实行”体现了民主政治;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4)略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伯里克利改革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题,依据材料“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故可以得出伯里克利的结论。第二小问题原因,依据图片信息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为鼓励和保证公民积极参政,城邦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2)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要求具备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主基础上,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狭隘——指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仅是占居民比例9%的公民群体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专政。最充实——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体现人民主权,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3)本题考查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材料三中的“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百人团会议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体现了贵族政治;材料三中的“……由两人担任,任期一年……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行” 体现了民主政治;所以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特点: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
(4)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被现代法律所采用,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答案为:(1)伯里克利。原因:城邦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2)“最狭隘”:图1反映了奴隶、妇女、外邦人和未成年男子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图2反映了只有9%的公民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说明雅典的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的,真正能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最充实”:安德鲁这样的农民都能经常参加公民大会,说明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
(3)“罗马的最高行政长官在奴隶主贵族中产生”体现了贵族政治;“有百人团会议选举产生,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得付诸实行”体现了民主政治;
(4)罗马法;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3.【答案】(1)儒家。“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优化医疗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放大投入效应”;现了孔子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的主张或孟子仁政的主张。
(2)图3或韩非子。原因:当时社会是一个动荡和变革的时代,需要严刑峻法及中央集权思想来维护统治。
(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青睐或推崇;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知识点】百家争鸣;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要求具备解读材料、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优化医疗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放大投入效应……”可以看出,材料一最能体现出儒家思想;材料体现出了孔子提出统治者应体贴民情、爱惜民力,或孟子提出仁政。
(2)本题考查法家思想,要求具备对材料和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以得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在当时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青睐;根据所学知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去分析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获取、解读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以举出三个阶段,如春秋战国时期、秦朝、西汉、宋代、明清时期的地位即可。
故答案为:(1)儒家。“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优化医疗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放大投入效应”;现了孔子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的主张或孟子仁政的主张。
(2)图3或韩非子。原因:当时社会是一个动荡和变革的时代,需要严刑峻法及中央集权思想来维护统治。
(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青睐或推崇;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百家争鸣的史实。
14.【答案】(1)西汉;都城在长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
(2)国宝一: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主题:民族交融(民族融合、民族交流、民族关系)。
(3)
  封建盛世 乱世
国宝一 文景之治 七国之乱
国宝二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西汉疆域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该地图的西汉疆域图。地图上有“长安”——西汉都城;“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这就是《汉书·郑吉传》中所称的“汉之号令班西域矣!”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本题考查分析判断相关历史事件及其反映的主题。马踏匈奴是陕西省兴平市境内,是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它反映了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史实。蓝釉胡服女陶俑,高:25厘米,所处时期:唐。唐代女子不仅一度时兴着男装,而且也效仿其他民族着装,特别好胡服、胡帽。胡服、胡帽,这些是唐代以前从西域地区传入中原的一种北方游牧民族的常用服饰,一般采用皮毛或毛毡材料制成。国宝一: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关系;国宝二反映了唐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流。所以,两件国宝共同体现的历史发展的主题是:民族交融(民族融合、民族交流、民族关系)
(3)本题考查列表比较相关史实。两个朝代分别是西汉与唐朝。关键词是“盛世”和“混乱”。西汉的“盛世”:文景之治;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西汉的“混乱”:七国之乱;唐朝的“混乱”:安史之乱。
故答案为:(1)西汉;都城在长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
(2)国宝一: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主题:民族交融(民族融合、民族交流、民族关系)。
(3)
  封建盛世 乱世
国宝一 文景之治 七国之乱
国宝二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朝的民族关系及学生的列表比较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西汉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1 /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12月独立作业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八上·柯桥月考)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下列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基础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中美洲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腓尼基文字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形成了22个字母,为以后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A项是中国的甲骨文,不符合题意;
B项为埃及的象形文字,不符合题意;
C项为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腓尼基语的一套字母,被认为是当今所有字母的祖先,符合题意;
D项为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分明的楔形文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世界古代文明成就的认识,要求具备读图识图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2.(2019八上·柯桥月考)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B.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C.雅典民主制度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答案】B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公元前453年,伯里克利时期的民主只有少数人享有的民主,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ACD三项都不是考察团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不符合题意;
B项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是考察团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
3.(2019八上·柯桥月考)绍兴是一座古城,最早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这一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可能分别处于(  )
A.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
B.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罗马帝国时期
C.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
D.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罗马帝国时期
【答案】A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克利斯提尼在公元前525~前524年任雅典首席执政官。公元前506年,他联合平民通过公民大会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结束王政时代,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制。屋大维大权在握成为事实上的皇帝,建立了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宣告结束。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处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前770一前476年)。
A项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目所给时间不符合, 从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每年连选连任雅典最重要的官职——首席将军,完全掌握国家政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西事件时间的对比,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4.(2019八上·柯桥月考)古希腊和古罗马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的分别是(  )
A.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 B.哲学思想和建筑艺术
C.海外殖民和武力扩张 D.小国寡民和辽阔版图
【答案】A
【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古希腊以民主程度高而出名,古罗马以法律完善而出名,所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分别是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
A项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分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的,符合题意;
B项哲学思想和建筑艺术不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不符合题意;
C项海外殖民和武力扩张错误,古希腊并不崇尚海外殖民扩张,所以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并不是海外扩张,不符合题意;
D项小国寡民和辽阔版图错误,古希腊虽然小国林立, 但是各邦之间联系密切,古希腊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并不指的是小国寡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古罗马对世界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5.(2019八上·柯桥月考)史学者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可知,这段话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轻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张、著书立说,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ABC三项在题干中均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百家争鸣的原因是史学者王国维意在说明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读懂材料是关键。
6.(2019八上·柯桥月考)“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涉及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涉及到了行省制,题目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和郡县制,行省制。
B项①②④是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7.(2019八上·柯桥月考)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宋元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与开疆拓土
B.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B
【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宋元时期,农牧文化逐渐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极盛的传统科技,频繁的中外交流,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宋元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多元文化的碰撞和文明高度发展
A项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夏商周秦汉时期,不符合题意;
B项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符合题意;
C项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元的基本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特征。
8.(2019八上·柯桥月考)从下图出土文物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  )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 ②封泥上的文字是小篆字体
③秦朝实行丞相制度 ④ 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由封泥信息“右丞相印”可知秦朝实行丞相制度,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从题干信息中无从得出秦朝统一度、量、衡;实行推恩令的是汉武帝。
C项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2019八上·柯桥月考)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期的影响。下列能反映这一影响的史实有(  )
①西汉——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轻徭薄赋
③北宋——杯酒释兵权 ④明朝——改土归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②唐朝——轻徭薄赋不属于秦朝开创中央集权的措施,秦朝暴政没有轻徭薄赋,故排除②。
AB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不符合题意;
C项①③④能反映题干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019八上·柯桥月考)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汉代也受到高度重视,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官职有(  )
①刺史 ②郡守 ③司隶校尉 ④三司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根据课本所学可知,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则分区域各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故①③符合题意。
C项①③是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官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着重考查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官职。熟记并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2019八上·柯桥月考)读下图,对相关朝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
B.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C.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
D.b朝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清明,国力逐步增强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分析可知,a、b、c、d四朝分别为隋、唐、北宋、元。
A项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隋文帝杨坚于589年灭陈,使得南北归于统一,但北宋与各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并未统一全国;
B项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唐朝的政治制度都是继承自隋朝而来,未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而元朝则开创了行省制;
C项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杯酒释兵权”是指宋太祖赵匡胤在即位后通过召集大将喝酒的方式迫使他们交出兵权,从而加强中央集权,这不但没有加强反而削弱了北宋军力;
D项b朝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清明,国力逐步增强描述正确,符合题意,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他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各朝代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朝代顺序与各朝特征的掌握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非选择题
12.(2019八上·柯桥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德鲁是雅典郊区的一个农民,今年(公元前430年)30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他要去参加公民大会,这虽然有些安德鲁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在通往公
民大会的路上,安德鲁看到了交通禁行标志,见图1。
材料二:见图2
材料三: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百人团会议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由两人担任,任期一年,退职后进入元老院,主持国家行政。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行。
材料四:法制是文明的标志之一,它有着很强的传承性和影响力。
(1)安德鲁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当时的执政者是谁?安德鲁为什么愿意参加公民大会?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这句话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三分析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4)请将图示补充完整,并联系图示谈谈所填内容的历史意义。
【答案】(1)伯里克利。原因:城邦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2)“最狭隘”:图1反映了奴隶、妇女、外邦人和未成年男子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图2反映了只有9%的公民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说明雅典的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的,真正能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最充实”:安德鲁这样的农民都能经常参加公民大会,说明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
(3)“罗马的最高行政长官在奴隶主贵族中产生”体现了贵族政治;“有百人团会议选举产生,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得付诸实行”体现了民主政治;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4)略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伯里克利改革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题,依据材料“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故可以得出伯里克利的结论。第二小问题原因,依据图片信息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为鼓励和保证公民积极参政,城邦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2)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要求具备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主基础上,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狭隘——指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仅是占居民比例9%的公民群体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专政。最充实——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体现人民主权,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3)本题考查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材料三中的“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百人团会议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体现了贵族政治;材料三中的“……由两人担任,任期一年……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行” 体现了民主政治;所以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特点: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
(4)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被现代法律所采用,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答案为:(1)伯里克利。原因:城邦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2)“最狭隘”:图1反映了奴隶、妇女、外邦人和未成年男子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图2反映了只有9%的公民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说明雅典的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的,真正能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最充实”:安德鲁这样的农民都能经常参加公民大会,说明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
(3)“罗马的最高行政长官在奴隶主贵族中产生”体现了贵族政治;“有百人团会议选举产生,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得付诸实行”体现了民主政治;
(4)罗马法;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3.(2019八上·柯桥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生问题是我国每年“两会”的焦点,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提出:“民生工作要面广量大,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要坚持不懈,一件接着一件办。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优化医疗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放大投入效应……”
材料三:儒家学说从创立到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1)材料一最能体现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的思想?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青睐?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该学派受到青睐的原因。
(3)请运用史实印证材料三观点的正确性。
【答案】(1)儒家。“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优化医疗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放大投入效应”;现了孔子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的主张或孟子仁政的主张。
(2)图3或韩非子。原因:当时社会是一个动荡和变革的时代,需要严刑峻法及中央集权思想来维护统治。
(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青睐或推崇;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知识点】百家争鸣;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要求具备解读材料、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优化医疗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放大投入效应……”可以看出,材料一最能体现出儒家思想;材料体现出了孔子提出统治者应体贴民情、爱惜民力,或孟子提出仁政。
(2)本题考查法家思想,要求具备对材料和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以得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在当时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青睐;根据所学知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去分析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获取、解读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以举出三个阶段,如春秋战国时期、秦朝、西汉、宋代、明清时期的地位即可。
故答案为:(1)儒家。“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优化医疗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放大投入效应”;现了孔子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的主张或孟子仁政的主张。
(2)图3或韩非子。原因:当时社会是一个动荡和变革的时代,需要严刑峻法及中央集权思想来维护统治。
(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青睐或推崇;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百家争鸣的史实。
14.(2019八上·柯桥月考)【国宝证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12月,中央电视台以“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为主题的新栏目《国家宝藏》受到广泛关注,国宝鉴赏成为网络新热点。
(1)阅读地图,判断地图所示的朝代并说明理由。
(2)根据所学,哪一国宝符合地图所示朝代,它反映了什么史实,两件国宝共同体现了哪一历史发展的主题?
(3)两件国宝代表的两个朝代既迎来了中国古代的封建盛世,也出现过内部混乱。请你列表比较相关史实印证这一结论。(朝代名称以国宝一和国宝二代替表示。没有表格形式,不得分)
【答案】(1)西汉;都城在长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
(2)国宝一: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主题:民族交融(民族融合、民族交流、民族关系)。
(3)
  封建盛世 乱世
国宝一 文景之治 七国之乱
国宝二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西汉疆域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该地图的西汉疆域图。地图上有“长安”——西汉都城;“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这就是《汉书·郑吉传》中所称的“汉之号令班西域矣!”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本题考查分析判断相关历史事件及其反映的主题。马踏匈奴是陕西省兴平市境内,是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它反映了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史实。蓝釉胡服女陶俑,高:25厘米,所处时期:唐。唐代女子不仅一度时兴着男装,而且也效仿其他民族着装,特别好胡服、胡帽。胡服、胡帽,这些是唐代以前从西域地区传入中原的一种北方游牧民族的常用服饰,一般采用皮毛或毛毡材料制成。国宝一: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关系;国宝二反映了唐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流。所以,两件国宝共同体现的历史发展的主题是:民族交融(民族融合、民族交流、民族关系)
(3)本题考查列表比较相关史实。两个朝代分别是西汉与唐朝。关键词是“盛世”和“混乱”。西汉的“盛世”:文景之治;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西汉的“混乱”:七国之乱;唐朝的“混乱”:安史之乱。
故答案为:(1)西汉;都城在长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
(2)国宝一: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主题:民族交融(民族融合、民族交流、民族关系)。
(3)
  封建盛世 乱世
国宝一 文景之治 七国之乱
国宝二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朝的民族关系及学生的列表比较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西汉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