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世界文明古国都有其独特的文明象征。万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作为最古老的非洲国家,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是( )A.尼罗河 B.金字塔 C.狮身人面像 D.木乃伊【答案】B【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最著名的遗产是金字塔,它是古代埃及国王的坟墓,也是当时人们高超的建筑艺术和独特审美情趣的体现。因此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ACD三项都不是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不符合题意;B项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准确识记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2.在史学界,有文字记载且有出土文物印证的历史被称为“信史”,即较为翔实可信的历史。据此,我国的“信史”开始于( )A.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时代 B.夏朝C.商朝 D.西周【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和宫殿遗址,是我国信史的开端。AB两项在商朝之前,不符合题意;C项商朝是我国 “信史”的开始,符合题意;D项西周在商朝之后,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骨文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识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湘湖边越王城山关于越王勾践馈鱼退兵的传说,建基于对“春秋五霸”的其中一种说法。这一说法中的“五霸”,除了越王和吴王,其余的三个霸主为( )A.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B.齐桓公、宋襄公、楚庄王C.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 D.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展开了争霸战争,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还有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A项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为其余的三个霸主,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春秋五霸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五霸。4.“城门立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商鞅如此做法的直接目的是( )A.绿化环境 B.加固城门 C.加强君权 D.推行新法【答案】D【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时期的城门立木做法主要是为了确立变法的公信力,推行变法。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推行新法是商鞅“城门立木”的直接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商鞅变法的史实。5.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张对我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广泛和深入的影响。下列文化精华,属于孔子思想内涵的有( )①关心爱护他人②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③加强个人修养④以“德”教化人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 “以德治国”, ①③④均是孔子思想核心的内涵;老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②不符合题意。C项①③④属于孔子的思想内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掌握情况。识记并区分诸子百家的主张。6.古代希腊的政治体制属于城邦民主制,为鼓励和保证全体男性成年公民积极参政,城邦采取的主要举措包括( )①给予每个公民投票权②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③发放“观剧津贴”接受教育④让参政公民家属参与国家政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古代雅典,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是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等一系列大事,妇女、奴隶、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力。④让参政公民家属参与国家政治说法错误,应排除含④的选项。A项①②③是城邦采取的主要举措,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具备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运用能力。识记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7.古代罗马历史悠久,疆域广阔。右图所示的疆域应该属于古罗马哪一个时期?( )A.罗马共和国时期 B.2世纪罗马帝国时期C.西罗马帝国时期 D.东罗马帝国时期【答案】B【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AC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2世纪罗马帝国时期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帝国的建立与扩张。需要准确识记罗马帝国的扩张和疆域。8.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社会变迁 ②思想言论自由 ③全体公民参政议政 ④文字趋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社会瓦解,封建制社会形成时期,社会等级森严,因此③全体公民参政议政的说法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D项①②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现象出现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现象出现的原因。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9.阿拉伯人改造的从0到9的十个数字及其计数法,发明者为( )A.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埃及人C.古代中国人 D.古代印度人【答案】D【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D项古代印度人发明了从0到9的十个数字及其计数法,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阿拉伯数字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10.《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下列各项中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答案】B【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所以与此密切相关的史实是春秋争霸。A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春秋争霸与题干信息相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诗经 卫风 木瓜》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11.“当中国出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时候,那里也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当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哲人的思想光芒”。这句话中的“那里”是指(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罗马 D.古代希腊【答案】D【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哲人”及所学可知,题干中的“那里”指的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依据“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及所学可知,孔子、老子诞生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哲人也正处于这一时期。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中的“那里”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古代希腊是题干材料中的“那里”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希腊古典文化,要求具备具备识记历史知识和准确解读题干的能力。12.公元7世纪日本推行的一场重要改革,把日本历史推入了一个新时代。这场改革仿效的是( )A.古代希腊政制 B.古代罗马政制C.中国汉代政制 D.中国唐代政制【答案】D【知识点】大化改新【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隋唐时期的制度,进行大化改新。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中国唐代政制是日本大化改新仿效的对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注意识记大化改新内容及影响。13.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封建庄园、丕平献土、城市兴起等。这堂课正在探究的主题是(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C.亚洲封建国家 D.欧洲封建国家【答案】D【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封建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经济单位,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单位。公元756年,丕平把他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地区,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10世纪西欧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城市兴起,封建主加紧对城市市民的剥削,一些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进行了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封建庄园、丕平献土、城市兴起都反映的是欧洲封建国家的史实。ABC三项和“封建庄园、丕平献土、城市兴起”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欧洲封建国家是历史活动课正在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封建国家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记忆。14.今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目前已知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新疆最早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答案】B【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这是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B项西汉时期新疆地区最早隶属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西汉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学生需准确识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15.(史记中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的记载,这些举措对国家的发展具有的主要意义为( )A.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B.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文明的发展D.为西汉王朝的全盛奠定了基础【答案】C【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采取明法度、统一度量衡、书同文和车同轨等措施,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服务的。AB两项不属于材料中措施的意义,不符合题意;C项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文明的发展是“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举措的主要意义,符合题意;D项为西汉王朝的全盛奠定了基础说法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是秦朝推行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识记基础史实的能力。16.“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两句中的相关历史人物指的是( )A.项羽和刘邦 B.陈胜与吴广 C.项羽与勾践 D.商鞅与刘邦【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是指秦朝末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指春秋后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项羽与勾践是“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两句中的相关历史人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秦末农民起义和春秋末年诸侯争霸的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干的能力。理解对联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7.在《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中国的下列帝王名列前茅,请判断下列帝王与其加强统治所采取措施相符合的是( )①嬴政——建立中央集权官僚制度,将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③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④宋太祖——“杯酒释兵权”;⑤成吉思汗——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西藏地区的事务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贞观之治;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汉武帝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与汉武帝无关,故②不相符;排除含②的选项。D项①③④相符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帝王与其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18.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D【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秧马是两宋时期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反映了两宋农业的发展;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反映的是商铺商业的发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汴河两岸经济的繁荣;北宋时期出现的纸币交子,反映了商业的繁荣,总起来看反映了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ABC三项都与图表述的内容不一致,不符合题意;D项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他们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与理解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19.民族的交融与国家的统一是历史主流。下列能印证游牧民族和汉族交流融合特点的有( )①黄道婆在松江地区传播先进的棉纺织技术②女真皇帝金熙宗“已失女真之本态”,“宛然汉家少年”③西夏掌握先进鼓风技术,所铸兵器锋利无比,被誉为“天下第一”④辽统治者效仿中原制度,在10世纪中期呈现出“耕垦千余里”的兴旺景象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C【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解析】【分析】黄道婆使松江成为“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中心,强调的是元代科技的发展,①不符合题意。女真皇帝金熙宗已“失女真之本态”,“宛然一汉家少年”——说明女真族深受汉文化影响,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②符合题意。西夏所铸兵器锋利无比,被誉为“天下第一”,说明西夏兵器制造业发达,属于科技发展,③不符合题意。辽是契丹族的政权,契丹族是游牧民族。辽统治地区已呈现出“耕垦千余里”的兴旺景象,说明契丹族学习汉族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古代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2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重大发明 B.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C.“瓦子”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答案】D【知识点】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活字印刷术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的“极为神速”是指印刷技术的高超,主要得益于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活字印刷术的了解。21.自夏朝以来,我国古代王朝更替延续,展现着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下列统治者按其朝代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③⑤①④② D.③④①⑤②【答案】D【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①武则天是唐朝时期的,②忽必烈是元朝时期的,③光武帝是汉朝时期的,④孝文帝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⑤赵匡胤是北宋时期的,因此按其朝代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③④①⑤②。D项③④①⑤②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帝王。解题的关键关键是识记基础知识。22.东汉时,汉匈文化交流频繁,一些匈奴习俗也逐渐传到汉地。下列体育活动,原先属于匈奴习俗的是①马拉松跑②2)摔跤③赛马④掷铁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东汉时,匈奴贵族派子弟到洛阳就学,回去后传播汉朝文化;匈奴仿制汉式铜器和铁器;汉人从匈奴引进重要畜力——驴、骡、骆驼;匈奴的乐器、歌舞传到汉地;摔跤、赛马等体育活动也源于匈奴的习俗。D项②③原先属于匈奴习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东汉与匈奴的关系。需要准确识记东汉与匈奴的关系。2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属于( )A.春秋末期 B.西汉早期 C.东汉末期 D.宋代中期【答案】B【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我国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西汉末期,能够制造出纤维分布均匀、质地比较细白的纸。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B项西汉早期我国发明了纸,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纸的发明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24.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璀璨夺目,许多成就领先于世界很多年。其中,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从而领先世界千年的成就出现于我国( )A.秦朝 B.汉朝 C.南北朝 D.唐朝【答案】C【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解析】【分析】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成就,最突出的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C项南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祖冲之的科技成就,要求具备基础的识记能力。2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齐民要术》 B.《大唐西域记》C.《金刚经》 D.《论语》【答案】C【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解析】【分析】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唐朝已经发明雕版印刷术,最著名的是《金刚经》。《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C项《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雕版印刷品《金刚经》的相关史实。理解与识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的相关史实。二、非选择题(26题4分;27题8分;28题12分;29题12分;30题14分;共50分)26.连线题,将下列古代文明成就与对应地区连上线。腓尼基字母文字 古马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中国佛教 古代黎马嫩地区后母戊鼎 古代印度【答案】【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现在的世界,使用字母系统文字的国家最多,这些最初的字母通常说是腓尼基人发明的。腓尼基人最初大致在现今的黎巴嫩一带,后来迁移到北非的迦太基;后来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等,都是从腓尼基字母而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制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中国商朝青铜器的精品,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故答案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腓尼基字母文字、《汉谟拉比法典》、佛教、后母戊鼎的相关知识。需要准确识记腓尼基字母文字、《汉谟拉比法典》、佛教、后母戊鼎的相关知识。27.连线题,将中间所列古代统治者与左右两边的文治武功举措及其作川连上线。出兵东征 周武王 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纽带统一文字 亚历山大 立权威、拓边疆,成世界最大国实行分封制 秦始皇 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建立刺史制度 汉武帝 建立地跨亚非三大洲帝国【答案】【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解析】【分析】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分封制;周武王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开始了亚历山大东征;历时十年,经过伊苏斯之战、高加米拉战役、吉达斯普河战役,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巩固了统治,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汉武帝时为监察地方,设置刺史制度,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设一个刺史,监督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故答案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统治者及事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是学习、探究历史的重要载体。八年级学生以古希腊罗为例,开展了一场以“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 ”为主题的合作讨论,请你完成相关问题。古希腊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确立了 。后来希腊因城邦体制衰落而被北方兴起的 王国所来。伴随着亚瑟历山大的东征,希腊文化对外传播开来。古罗马 公元前6世纪末,古罗马的 是当时共和权力最大的国家机构。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公元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但是罗马文化却对外传播开来。材料一:拉丁语及其衍生的主要语种有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材料二:(1)完成表格内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的空白处内容(2)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体制在本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谈谈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在哪些方面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结合本次讨论的主题,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雅典民主制度;马其顿;元老院;476年(2)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政治(3)文化:文字上的贡献;体育盛会:现代奥运会;法律:西方近现代法律体系;政治:民主政治(4)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1)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后来希腊因城邦体制衰落而被北方兴起的马其顿王国所灭。公元前6世纪末,古罗马的元老院是共和国权力最大的国家机构。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2)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古希腊之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前罗马共和国也在发展民主政治,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国家没有国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职是执政官。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体制在本质上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特点。(3)图一美国国会反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成为现代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起源。图二里约奥运会反映了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世界性盛会等。(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结合本次讨论的主题“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可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故答案为:(1)雅典民主制度;马其顿;元老院;476年。(2)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政治。(3)文化:文字上的贡献;体育盛会:现代奥运会;法律:西方近现代法律体系;政治:民主政治。(4)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生产技术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材料二:《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繁荣昌盛,民户越来越多,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材料三:唐朝《通典》记载,西晋灭亡后,大量文士避难南方。南方的文学、艺术、儒学一下子兴盛起来。(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从汉朝到南北朝,江南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2)从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人技术等方面,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指出,除人口和生产技术外,北民南迁还给南方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案】(1)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水平提高。(2)自然条件南方气侯适宜,资源丰富。社会环境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人口、技术大量北方人迁徙到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把中原文化传播到了南方,如儒学、艺术、宗教等。【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1)根据根据材料一“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生产技术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可知,西汉时期,江南地区荒凉落后;根据材料二“南朝前期江南繁荣昌盛,民户越来越多,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可知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富庶。说明从汉朝到南北朝,江南地区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水平提高。(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的原因有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为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3)从材料三中“南方的文学、艺术、儒学一下子兴盛起来”可以判断出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文学、艺术、宗教等。故答案为:(1)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水平提高。(2)自然条件南方气侯适宜,资源丰富。 社会环境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人口、技术大量北方人迁徙到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把中原文化传播到了南方,如儒学、艺术、宗教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0.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高帝纪下》材料二: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 东晋南朝 隋 唐 北宋比例 4% 17.2%24.5%46.1%材料三:“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1)材料一所述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个少数民族 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2)根据表格分析中国古代统治阶层中出现的重要趋势,结合所学说明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政治原因。(3)材料三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指的是什么 为加强对超越“汉、隋、唐、宋”幅员辽阔疆域的有效治理,元朝统治者设置了相应的机构进行管理。请你举1例说明。【答案】(1)鲜卑族;穿汉服,说汉话;作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北方民族交融步伐,使传统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2)统治阶层基础不断扩大(或答成“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渐增大”);原因: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打破门第限制,为读书人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唐朝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北宋赵匡胤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使士人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3)秦朝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西藏(答成“藏族地区"也可)行政,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答成“台湾地区"也可)【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北方的民族融合;科举制的创立;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其措施,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二“革衣服之制……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及其出处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从穿汉服、说汉话方面说明其措施。孝文帝的改革,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2)根据表格可见中国古代统治阶层中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渐增大。为了扩大统治的需要,隋唐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举制度确立,门阀制度渐渐解体,到了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科举制得到完善和发展,科举制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3)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故答案为:(1)鲜卑族;穿汉服,说汉话;作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北方民族交融步伐,使传统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2)统治阶层基础不断扩大(或答成“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渐增大”);原因: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打破门第限制,为读书人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唐朝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北宋赵匡胤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使士人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3)秦朝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西藏(答成“藏族地区"也可)行政,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答成“台湾地区"也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孝文帝改革、科举制、郡县制、行省制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世界文明古国都有其独特的文明象征。万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作为最古老的非洲国家,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是( )A.尼罗河 B.金字塔 C.狮身人面像 D.木乃伊2.在史学界,有文字记载且有出土文物印证的历史被称为“信史”,即较为翔实可信的历史。据此,我国的“信史”开始于( )A.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时代 B.夏朝C.商朝 D.西周3.湘湖边越王城山关于越王勾践馈鱼退兵的传说,建基于对“春秋五霸”的其中一种说法。这一说法中的“五霸”,除了越王和吴王,其余的三个霸主为( )A.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B.齐桓公、宋襄公、楚庄王C.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 D.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4.“城门立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商鞅如此做法的直接目的是( )A.绿化环境 B.加固城门 C.加强君权 D.推行新法5.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张对我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广泛和深入的影响。下列文化精华,属于孔子思想内涵的有( )①关心爱护他人②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③加强个人修养④以“德”教化人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古代希腊的政治体制属于城邦民主制,为鼓励和保证全体男性成年公民积极参政,城邦采取的主要举措包括( )①给予每个公民投票权②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③发放“观剧津贴”接受教育④让参政公民家属参与国家政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古代罗马历史悠久,疆域广阔。右图所示的疆域应该属于古罗马哪一个时期?( )A.罗马共和国时期 B.2世纪罗马帝国时期C.西罗马帝国时期 D.东罗马帝国时期8.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社会变迁 ②思想言论自由 ③全体公民参政议政 ④文字趋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阿拉伯人改造的从0到9的十个数字及其计数法,发明者为( )A.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埃及人C.古代中国人 D.古代印度人10.《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下列各项中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11.“当中国出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时候,那里也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当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哲人的思想光芒”。这句话中的“那里”是指(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罗马 D.古代希腊12.公元7世纪日本推行的一场重要改革,把日本历史推入了一个新时代。这场改革仿效的是( )A.古代希腊政制 B.古代罗马政制C.中国汉代政制 D.中国唐代政制13.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封建庄园、丕平献土、城市兴起等。这堂课正在探究的主题是(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C.亚洲封建国家 D.欧洲封建国家14.今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目前已知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新疆最早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15.(史记中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的记载,这些举措对国家的发展具有的主要意义为( )A.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B.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文明的发展D.为西汉王朝的全盛奠定了基础16.“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两句中的相关历史人物指的是( )A.项羽和刘邦 B.陈胜与吴广 C.项羽与勾践 D.商鞅与刘邦17.在《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中国的下列帝王名列前茅,请判断下列帝王与其加强统治所采取措施相符合的是( )①嬴政——建立中央集权官僚制度,将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③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④宋太祖——“杯酒释兵权”;⑤成吉思汗——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西藏地区的事务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18.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9.民族的交融与国家的统一是历史主流。下列能印证游牧民族和汉族交流融合特点的有( )①黄道婆在松江地区传播先进的棉纺织技术②女真皇帝金熙宗“已失女真之本态”,“宛然汉家少年”③西夏掌握先进鼓风技术,所铸兵器锋利无比,被誉为“天下第一”④辽统治者效仿中原制度,在10世纪中期呈现出“耕垦千余里”的兴旺景象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重大发明 B.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C.“瓦子”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21.自夏朝以来,我国古代王朝更替延续,展现着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下列统治者按其朝代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③⑤①④② D.③④①⑤②22.东汉时,汉匈文化交流频繁,一些匈奴习俗也逐渐传到汉地。下列体育活动,原先属于匈奴习俗的是①马拉松跑②2)摔跤③赛马④掷铁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2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属于( )A.春秋末期 B.西汉早期 C.东汉末期 D.宋代中期24.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璀璨夺目,许多成就领先于世界很多年。其中,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从而领先世界千年的成就出现于我国( )A.秦朝 B.汉朝 C.南北朝 D.唐朝2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齐民要术》 B.《大唐西域记》C.《金刚经》 D.《论语》二、非选择题(26题4分;27题8分;28题12分;29题12分;30题14分;共50分)26.连线题,将下列古代文明成就与对应地区连上线。腓尼基字母文字 古马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中国佛教 古代黎马嫩地区后母戊鼎 古代印度27.连线题,将中间所列古代统治者与左右两边的文治武功举措及其作川连上线。出兵东征 周武王 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纽带统一文字 亚历山大 立权威、拓边疆,成世界最大国实行分封制 秦始皇 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建立刺史制度 汉武帝 建立地跨亚非三大洲帝国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是学习、探究历史的重要载体。八年级学生以古希腊罗为例,开展了一场以“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 ”为主题的合作讨论,请你完成相关问题。古希腊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确立了 。后来希腊因城邦体制衰落而被北方兴起的 王国所来。伴随着亚瑟历山大的东征,希腊文化对外传播开来。古罗马 公元前6世纪末,古罗马的 是当时共和权力最大的国家机构。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公元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但是罗马文化却对外传播开来。材料一:拉丁语及其衍生的主要语种有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材料二:(1)完成表格内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的空白处内容(2)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体制在本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谈谈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在哪些方面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结合本次讨论的主题,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生产技术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材料二:《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繁荣昌盛,民户越来越多,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材料三:唐朝《通典》记载,西晋灭亡后,大量文士避难南方。南方的文学、艺术、儒学一下子兴盛起来。(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从汉朝到南北朝,江南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2)从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人技术等方面,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指出,除人口和生产技术外,北民南迁还给南方带来了什么影响 30.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高帝纪下》材料二: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 东晋南朝 隋 唐 北宋比例 4% 17.2%24.5%46.1%材料三:“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1)材料一所述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个少数民族 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2)根据表格分析中国古代统治阶层中出现的重要趋势,结合所学说明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政治原因。(3)材料三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指的是什么 为加强对超越“汉、隋、唐、宋”幅员辽阔疆域的有效治理,元朝统治者设置了相应的机构进行管理。请你举1例说明。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最著名的遗产是金字塔,它是古代埃及国王的坟墓,也是当时人们高超的建筑艺术和独特审美情趣的体现。因此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ACD三项都不是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不符合题意;B项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准确识记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2.【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和宫殿遗址,是我国信史的开端。AB两项在商朝之前,不符合题意;C项商朝是我国 “信史”的开始,符合题意;D项西周在商朝之后,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骨文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识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展开了争霸战争,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还有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A项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为其余的三个霸主,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春秋五霸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五霸。4.【答案】D【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时期的城门立木做法主要是为了确立变法的公信力,推行变法。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推行新法是商鞅“城门立木”的直接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商鞅变法的史实。5.【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 “以德治国”, ①③④均是孔子思想核心的内涵;老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②不符合题意。C项①③④属于孔子的思想内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掌握情况。识记并区分诸子百家的主张。6.【答案】A【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古代雅典,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是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等一系列大事,妇女、奴隶、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力。④让参政公民家属参与国家政治说法错误,应排除含④的选项。A项①②③是城邦采取的主要举措,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具备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运用能力。识记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7.【答案】B【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AC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2世纪罗马帝国时期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帝国的建立与扩张。需要准确识记罗马帝国的扩张和疆域。8.【答案】D【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社会瓦解,封建制社会形成时期,社会等级森严,因此③全体公民参政议政的说法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D项①②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现象出现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现象出现的原因。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9.【答案】D【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D项古代印度人发明了从0到9的十个数字及其计数法,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阿拉伯数字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10.【答案】B【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所以与此密切相关的史实是春秋争霸。A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春秋争霸与题干信息相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诗经 卫风 木瓜》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11.【答案】D【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哲人”及所学可知,题干中的“那里”指的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依据“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及所学可知,孔子、老子诞生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哲人也正处于这一时期。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中的“那里”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古代希腊是题干材料中的“那里”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希腊古典文化,要求具备具备识记历史知识和准确解读题干的能力。12.【答案】D【知识点】大化改新【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隋唐时期的制度,进行大化改新。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中国唐代政制是日本大化改新仿效的对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注意识记大化改新内容及影响。13.【答案】D【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封建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经济单位,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单位。公元756年,丕平把他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地区,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10世纪西欧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城市兴起,封建主加紧对城市市民的剥削,一些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进行了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封建庄园、丕平献土、城市兴起都反映的是欧洲封建国家的史实。ABC三项和“封建庄园、丕平献土、城市兴起”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欧洲封建国家是历史活动课正在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封建国家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记忆。14.【答案】B【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这是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B项西汉时期新疆地区最早隶属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西汉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学生需准确识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15.【答案】C【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采取明法度、统一度量衡、书同文和车同轨等措施,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服务的。AB两项不属于材料中措施的意义,不符合题意;C项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文明的发展是“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举措的主要意义,符合题意;D项为西汉王朝的全盛奠定了基础说法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是秦朝推行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识记基础史实的能力。16.【答案】C【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是指秦朝末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指春秋后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项羽与勾践是“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两句中的相关历史人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秦末农民起义和春秋末年诸侯争霸的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干的能力。理解对联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7.【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贞观之治;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汉武帝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与汉武帝无关,故②不相符;排除含②的选项。D项①③④相符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帝王与其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18.【答案】D【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秧马是两宋时期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反映了两宋农业的发展;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反映的是商铺商业的发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汴河两岸经济的繁荣;北宋时期出现的纸币交子,反映了商业的繁荣,总起来看反映了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ABC三项都与图表述的内容不一致,不符合题意;D项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他们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与理解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19.【答案】C【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解析】【分析】黄道婆使松江成为“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中心,强调的是元代科技的发展,①不符合题意。女真皇帝金熙宗已“失女真之本态”,“宛然一汉家少年”——说明女真族深受汉文化影响,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②符合题意。西夏所铸兵器锋利无比,被誉为“天下第一”,说明西夏兵器制造业发达,属于科技发展,③不符合题意。辽是契丹族的政权,契丹族是游牧民族。辽统治地区已呈现出“耕垦千余里”的兴旺景象,说明契丹族学习汉族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古代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20.【答案】D【知识点】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活字印刷术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的“极为神速”是指印刷技术的高超,主要得益于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活字印刷术的了解。21.【答案】D【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①武则天是唐朝时期的,②忽必烈是元朝时期的,③光武帝是汉朝时期的,④孝文帝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⑤赵匡胤是北宋时期的,因此按其朝代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③④①⑤②。D项③④①⑤②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帝王。解题的关键关键是识记基础知识。22.【答案】D【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东汉时,匈奴贵族派子弟到洛阳就学,回去后传播汉朝文化;匈奴仿制汉式铜器和铁器;汉人从匈奴引进重要畜力——驴、骡、骆驼;匈奴的乐器、歌舞传到汉地;摔跤、赛马等体育活动也源于匈奴的习俗。D项②③原先属于匈奴习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东汉与匈奴的关系。需要准确识记东汉与匈奴的关系。23.【答案】B【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我国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西汉末期,能够制造出纤维分布均匀、质地比较细白的纸。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B项西汉早期我国发明了纸,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纸的发明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24.【答案】C【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解析】【分析】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成就,最突出的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C项南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祖冲之的科技成就,要求具备基础的识记能力。25.【答案】C【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解析】【分析】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唐朝已经发明雕版印刷术,最著名的是《金刚经》。《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C项《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雕版印刷品《金刚经》的相关史实。理解与识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的相关史实。26.【答案】【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现在的世界,使用字母系统文字的国家最多,这些最初的字母通常说是腓尼基人发明的。腓尼基人最初大致在现今的黎巴嫩一带,后来迁移到北非的迦太基;后来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等,都是从腓尼基字母而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制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中国商朝青铜器的精品,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故答案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腓尼基字母文字、《汉谟拉比法典》、佛教、后母戊鼎的相关知识。需要准确识记腓尼基字母文字、《汉谟拉比法典》、佛教、后母戊鼎的相关知识。27.【答案】【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解析】【分析】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分封制;周武王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开始了亚历山大东征;历时十年,经过伊苏斯之战、高加米拉战役、吉达斯普河战役,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巩固了统治,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汉武帝时为监察地方,设置刺史制度,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设一个刺史,监督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故答案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统治者及事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8.【答案】(1)雅典民主制度;马其顿;元老院;476年(2)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政治(3)文化:文字上的贡献;体育盛会:现代奥运会;法律:西方近现代法律体系;政治:民主政治(4)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知识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1)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后来希腊因城邦体制衰落而被北方兴起的马其顿王国所灭。公元前6世纪末,古罗马的元老院是共和国权力最大的国家机构。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2)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古希腊之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前罗马共和国也在发展民主政治,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国家没有国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职是执政官。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体制在本质上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特点。(3)图一美国国会反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成为现代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起源。图二里约奥运会反映了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世界性盛会等。(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结合本次讨论的主题“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可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故答案为:(1)雅典民主制度;马其顿;元老院;476年。(2)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政治。(3)文化:文字上的贡献;体育盛会:现代奥运会;法律:西方近现代法律体系;政治:民主政治。(4)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9.【答案】(1)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水平提高。(2)自然条件南方气侯适宜,资源丰富。社会环境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人口、技术大量北方人迁徙到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把中原文化传播到了南方,如儒学、艺术、宗教等。【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1)根据根据材料一“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生产技术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可知,西汉时期,江南地区荒凉落后;根据材料二“南朝前期江南繁荣昌盛,民户越来越多,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可知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富庶。说明从汉朝到南北朝,江南地区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水平提高。(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的原因有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为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3)从材料三中“南方的文学、艺术、儒学一下子兴盛起来”可以判断出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文学、艺术、宗教等。故答案为:(1)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水平提高。(2)自然条件南方气侯适宜,资源丰富。 社会环境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人口、技术大量北方人迁徙到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把中原文化传播到了南方,如儒学、艺术、宗教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0.【答案】(1)鲜卑族;穿汉服,说汉话;作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北方民族交融步伐,使传统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2)统治阶层基础不断扩大(或答成“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渐增大”);原因: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打破门第限制,为读书人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唐朝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北宋赵匡胤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使士人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3)秦朝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西藏(答成“藏族地区"也可)行政,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答成“台湾地区"也可)【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北方的民族融合;科举制的创立;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其措施,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二“革衣服之制……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及其出处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从穿汉服、说汉话方面说明其措施。孝文帝的改革,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2)根据表格可见中国古代统治阶层中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渐增大。为了扩大统治的需要,隋唐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举制度确立,门阀制度渐渐解体,到了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科举制得到完善和发展,科举制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3)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故答案为:(1)鲜卑族;穿汉服,说汉话;作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北方民族交融步伐,使传统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2)统治阶层基础不断扩大(或答成“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渐增大”);原因: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打破门第限制,为读书人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唐朝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北宋赵匡胤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使士人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3)秦朝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西藏(答成“藏族地区"也可)行政,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答成“台湾地区"也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孝文帝改革、科举制、郡县制、行省制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