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永康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道法月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永康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道法月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永康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道法月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九下·永康月考)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实现了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理想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A项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项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不符合题意,同盟会是在辛亥革命发生之前成立的;
C项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题干材料中“胜利”所指的主要内容,符合题意;
D项实现了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理想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2.(2019九下·永康月考)口号、民谣、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民谣、 诗词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振兴中华”
③“打到列强,除军阀” ④“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④①③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发生在1934--1936年的长征中;“振兴中华”最早是孙中山先生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提出来的;“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26年北伐战争的口号;在1911年保路运动中提出“路存与存,路亡与亡”,口号、民谣、诗词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③①。
B项②④③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口号、民谣、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口号、民谣、诗词按其先后顺序的正确排列。理解并识记口号、民谣、诗词的相关史实。
3.(2018九上·金华月考)1921年胡适的诗歌《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因其平易、通俗而广为传唱。这诗与新文化运动内容有直接联系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分析此材料内容,是属于文学方面的,所以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有直接联系的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与题干中诗歌没有直接联系,不符合题意;
B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题干中诗歌有直接联系,符合题意;
C项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与题干中诗歌没有直接联系,不符合题意;
D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与题干中诗歌没有直接联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4.(2019九下·永康月考)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
图一 黄埔军校 图二 南昌起义 图三 重庆谈判 图四 大决战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国共关系的变化
C.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D.毛泽东思想形成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成果,图二南昌起义反映的是国共两党十年对峙局面的开始,图三重庆谈判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共谋和平建国,图四大决战反映的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军事斗争。四幅图反映了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AC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国共关系的变化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学习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分析能力。重点掌握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5.(2019九上·宁波月考)史学家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以下中国参与的行动能体现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有(  )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诺曼底登陆 ③开罗会议 ④赴缅远征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中国参与的行动能体现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有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开罗会议、赴缅远征军。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中国并未参与行动。故②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要求掌握诺曼底登录、开罗会议、赴缅远征军的相关内容,及《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时间和作用
6.(2019九下·永康月考)历史是基于时空坐标上的人类活动,历史事件彼此关联、相互影响。按逻辑关系推导,下列与二战有关的历史事件,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雅尔塔会议召开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③日军偷袭珍珠港 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A.①④②③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答案】C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①雅尔塔会议召开是在1945年2月;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在1943年;③日军偷袭珍珠港是在1941年12月;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是在1942年1月。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④②①。
C项③④②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注意准确识记相关史实发生的时间。排序型题目需要准确识记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7.(2019九下·永康月考)“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军事行动依次是 (  )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是指辽沈战役;“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是指平津战役;“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是指渡江战役。
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依次是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军事行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决战、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8.(2019九下·永康月考)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  )
A.反帝反封建 B.强国富民 C.共同富裕 D.改革创新
【答案】B
【知识点】改革新阶段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等原因,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ACD三项都不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不符合题意;
B项强国富民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识记即可。
二、非选择题
9.(2019九下·永康月考)为了探究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901班学习小组绘制了如下年代尺。
(1)说说与“新面貌”、“ 新道路”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影响。
(2)分别说明“新纪元”和“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并说说你对新纪元的理解。
(3)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本世纪中叶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
【答案】(1)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10月,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找到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新纪元: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新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根据年代尺中“新面貌”、“ 新道路”对应的时间,联系所学知识,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的情况下,他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于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开辟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根据年代尺中“新纪元”和“新时期”对应的时间,联系所学知识,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做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故答案为:(1)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10月,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找到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新纪元: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新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年代尺为依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019九下·永康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抗日战争重大事件年代尺
材料二:抗日战争简表
消灭日军 军民伤亡 经济损失(按 1937 年比值折算)
150 多万人
3500 多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1000 多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5000 多亿美元
材料三:……20 世纪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建中,中国逐渐主动参与,成为新的世界秩序的受益者。一战中国主动参战,表明了其成为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的愿望,并恢复了部分国权;二战中国则从世界政治舞台的边缘跃入中心地带,抓住了机遇,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并在其中获得了重要地位。 ——摘编自王建朗《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
(1)依据年代尺,请写出相关字母中有“揭开序幕”之说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并说说分别揭开了什么序幕?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一战后中国为“恢复部分国权”做了怎样的努力,其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分析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变化,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原因。
【答案】(1)A: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从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2)一战后: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收回在一战中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多项正当要求;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正当要求被拒绝,国内掀起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3)中国从一个毫无地位受列强支配的弱国转变成初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点】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具备题干信息准确解读与知识运用的能力。紧扣“中国抗日战争重大事件年代尺”中的时间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AC分别反映的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和平符合“揭开序幕”的题意,故联系所学说明作答。
(2)本题考查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战中国主动参战,表明了其成为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的愿望,并恢复了部分国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恢复部分国权,中国在一战参战并成为战胜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提出了废弃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大战中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正当要求。在外交失败后,国内掀起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最终取得胜利,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3)本题考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巴黎和会无视中国的主权和战胜国的地位,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由此可见中国是一个毫无地位受列强支配的弱国;关键材料三中的“……二战中国则从世界政治舞台的边缘跃入中心地带……并在其中获得了重要地位。”可见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付出了重大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故答案为:(1)A: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从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2)一战后: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收回在一战中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多项正当要求;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正当要求被拒绝,国内掀起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3)中国从一个毫无地位受列强支配的弱国转变成初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
11.(2019九下·永康月考)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2016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率团访问大陆。11月1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
材料四:在不久前进行的香港特区第六届立法会议员就职宣誓仪式上,少数候任议员故意违反宣誓要求,公开宣扬“港独”,侮辱国家和民族,被裁定宣誓无效后,仍然强闯立法会,致使立法会无法正常开会。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草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写出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件后发表的,并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岸问题是怎样产生的?现今国共两党召开和平论坛基于哪一共同政治基础?
(4)综合材料三、四分析,习洪会共同反对“台独”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港独”进行释法的共同目的是什么?我们青少年在两岸三地问题上应持怎样的责任和义务?
【答案】(1)北伐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2)七七事变;共同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
(3)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取胜,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围绕维护国家和平统一作答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海峡两岸交往;“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国民革命战争。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北伐战争对内推翻封建割据军阀;对外打倒列强,统一中国。
(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据材料“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国共两党宣言(谈话)是在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后发表的;据材料二可知,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
(3)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习洪会共同反对“台独”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港独”进行释法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围绕维护国家和平统一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1)北伐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2)七七事变;共同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
(3)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取胜,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围绕维护国家和平统一作答。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海峡两岸关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1 / 1浙江省永康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道法月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九下·永康月考)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实现了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理想
2.(2019九下·永康月考)口号、民谣、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民谣、 诗词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振兴中华”
③“打到列强,除军阀” ④“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④①③
3.(2018九上·金华月考)1921年胡适的诗歌《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因其平易、通俗而广为传唱。这诗与新文化运动内容有直接联系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2019九下·永康月考)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
图一 黄埔军校 图二 南昌起义 图三 重庆谈判 图四 大决战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国共关系的变化
C.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D.毛泽东思想形成
5.(2019九上·宁波月考)史学家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以下中国参与的行动能体现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有(  )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诺曼底登陆 ③开罗会议 ④赴缅远征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9九下·永康月考)历史是基于时空坐标上的人类活动,历史事件彼此关联、相互影响。按逻辑关系推导,下列与二战有关的历史事件,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雅尔塔会议召开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③日军偷袭珍珠港 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A.①④②③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7.(2019九下·永康月考)“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军事行动依次是 (  )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8.(2019九下·永康月考)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  )
A.反帝反封建 B.强国富民 C.共同富裕 D.改革创新
二、非选择题
9.(2019九下·永康月考)为了探究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901班学习小组绘制了如下年代尺。
(1)说说与“新面貌”、“ 新道路”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影响。
(2)分别说明“新纪元”和“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并说说你对新纪元的理解。
(3)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本世纪中叶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
10.(2019九下·永康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抗日战争重大事件年代尺
材料二:抗日战争简表
消灭日军 军民伤亡 经济损失(按 1937 年比值折算)
150 多万人
3500 多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1000 多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5000 多亿美元
材料三:……20 世纪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建中,中国逐渐主动参与,成为新的世界秩序的受益者。一战中国主动参战,表明了其成为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的愿望,并恢复了部分国权;二战中国则从世界政治舞台的边缘跃入中心地带,抓住了机遇,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并在其中获得了重要地位。 ——摘编自王建朗《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
(1)依据年代尺,请写出相关字母中有“揭开序幕”之说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并说说分别揭开了什么序幕?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一战后中国为“恢复部分国权”做了怎样的努力,其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分析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变化,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原因。
11.(2019九下·永康月考)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2016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率团访问大陆。11月1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
材料四:在不久前进行的香港特区第六届立法会议员就职宣誓仪式上,少数候任议员故意违反宣誓要求,公开宣扬“港独”,侮辱国家和民族,被裁定宣誓无效后,仍然强闯立法会,致使立法会无法正常开会。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草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写出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件后发表的,并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岸问题是怎样产生的?现今国共两党召开和平论坛基于哪一共同政治基础?
(4)综合材料三、四分析,习洪会共同反对“台独”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港独”进行释法的共同目的是什么?我们青少年在两岸三地问题上应持怎样的责任和义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A项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项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不符合题意,同盟会是在辛亥革命发生之前成立的;
C项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题干材料中“胜利”所指的主要内容,符合题意;
D项实现了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理想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2.【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发生在1934--1936年的长征中;“振兴中华”最早是孙中山先生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提出来的;“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26年北伐战争的口号;在1911年保路运动中提出“路存与存,路亡与亡”,口号、民谣、诗词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③①。
B项②④③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口号、民谣、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口号、民谣、诗词按其先后顺序的正确排列。理解并识记口号、民谣、诗词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分析此材料内容,是属于文学方面的,所以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有直接联系的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与题干中诗歌没有直接联系,不符合题意;
B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题干中诗歌有直接联系,符合题意;
C项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与题干中诗歌没有直接联系,不符合题意;
D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与题干中诗歌没有直接联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成果,图二南昌起义反映的是国共两党十年对峙局面的开始,图三重庆谈判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共谋和平建国,图四大决战反映的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军事斗争。四幅图反映了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AC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国共关系的变化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学习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分析能力。重点掌握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5.【答案】C
【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中国参与的行动能体现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有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开罗会议、赴缅远征军。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中国并未参与行动。故②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要求掌握诺曼底登录、开罗会议、赴缅远征军的相关内容,及《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时间和作用
6.【答案】C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①雅尔塔会议召开是在1945年2月;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在1943年;③日军偷袭珍珠港是在1941年12月;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是在1942年1月。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④②①。
C项③④②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注意准确识记相关史实发生的时间。排序型题目需要准确识记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7.【答案】D
【知识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是指辽沈战役;“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是指平津战役;“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是指渡江战役。
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依次是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军事行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决战、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8.【答案】B
【知识点】改革新阶段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等原因,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ACD三项都不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不符合题意;
B项强国富民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识记即可。
9.【答案】(1)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10月,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找到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新纪元: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新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根据年代尺中“新面貌”、“ 新道路”对应的时间,联系所学知识,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的情况下,他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于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开辟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根据年代尺中“新纪元”和“新时期”对应的时间,联系所学知识,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做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故答案为:(1)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10月,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找到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新纪元: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新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年代尺为依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1)A: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从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2)一战后: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收回在一战中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多项正当要求;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正当要求被拒绝,国内掀起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3)中国从一个毫无地位受列强支配的弱国转变成初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点】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具备题干信息准确解读与知识运用的能力。紧扣“中国抗日战争重大事件年代尺”中的时间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AC分别反映的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和平符合“揭开序幕”的题意,故联系所学说明作答。
(2)本题考查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战中国主动参战,表明了其成为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的愿望,并恢复了部分国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恢复部分国权,中国在一战参战并成为战胜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提出了废弃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大战中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正当要求。在外交失败后,国内掀起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最终取得胜利,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3)本题考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巴黎和会无视中国的主权和战胜国的地位,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由此可见中国是一个毫无地位受列强支配的弱国;关键材料三中的“……二战中国则从世界政治舞台的边缘跃入中心地带……并在其中获得了重要地位。”可见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付出了重大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故答案为:(1)A: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从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2)一战后: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收回在一战中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多项正当要求;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正当要求被拒绝,国内掀起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3)中国从一个毫无地位受列强支配的弱国转变成初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
11.【答案】(1)北伐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2)七七事变;共同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
(3)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取胜,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围绕维护国家和平统一作答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海峡两岸交往;“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国民革命战争。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北伐战争对内推翻封建割据军阀;对外打倒列强,统一中国。
(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据材料“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国共两党宣言(谈话)是在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后发表的;据材料二可知,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
(3)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习洪会共同反对“台独”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港独”进行释法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围绕维护国家和平统一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1)北伐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2)七七事变;共同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
(3)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取胜,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围绕维护国家和平统一作答。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海峡两岸关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