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道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道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道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八下·长兴期中)明朝时期,苏州出现了“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的行业是(  )
A.制瓷业 B.造船业
C.冶铸业 D.纺织业
【答案】D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农耕文明的繁盛考点的掌握。根据八下《历史与社会》书本第9页,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拥有了大量资金、几台甚至几十台织机,他们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这样,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的行业。
2.为加强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明成祖时,改革土司制度,开始从中央派遣官员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直接管理。这就是(  )
A.土司制 B.行省制 C.金瓶掣签制 D.改土归流
【答案】D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土归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土归流”即中央派“流官”代替少数民族的“土司”、“土官”,实行与中原地区一样的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与题意相符。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土归流的识记。
3.(2017八下·鄞州期中)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刘明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  )
A.浅议“焚书坑儒” B.叙说清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 D.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
【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君主加强专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反映了清朝的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军机处的设立、大兴文字狱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皇权,加强君主专制。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君主加强专制的了解。
4.(2019八下·长兴期中)“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出自清朝学者徐大椿的《道情》,材料中的“烂时文”指的是八股文,“三名承题,两句破题”指的是八股文的格式,讽刺明清的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读书人脱离现实,国家也无法真正选拔人才。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八股取士是题干材料主要讽刺批判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股取士相关知识,理解题干材料是解题关键。
5.(2019八下·长兴期中)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百艺百科全书”,它是(  )
A.《齐名要术》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我国手工业的生产面貌,被外国学习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项《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不符合题意;
B项《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不符合题意;
C项《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不符合题意;
D项《天工开物》是题干描述的著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6.(2019八下·长兴期中)《复兴之路·千年变局》中记载: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荒谬认识的产生源于(  )
A.重农抑商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天朝上国思想 D.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B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反映了人们认识的局限性。联系知识可知,当时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ACD三项属于对内的政策或思想,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
B项闭关锁国政策是题干荒谬认识产生的根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闭关政策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切入,结合闭关锁国进行思考。
7.(2019八下·长兴期中)王同学在维基百科上查到如下历史词条定义。该历史词条反映的是(  )
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后扩展至欧洲各国。……这场文化运动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
A.文艺复兴 B.科学革命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文化运动”“发源于佛罗伦萨......”等信息可知,这指的是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A项文艺复兴是题干历史词条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C项启蒙运动是17世纪开始,首先在英国,高潮在法国,不符合题意;
D项工业革命是1765年开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运动,要求具备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8.(2019八下·长兴期中)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答案】B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广为流传。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注意理解各时期主要文学形式出现的原因。注意理解和把握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形式不同的原因。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9.(2019八下·长兴期中)法国大革命期间,国王路易十六被囚禁。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路易十六的话揭示了启蒙思想(  )
A.讴歌了人性,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B.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C.阻碍了法国社会的发展
D.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
【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中路易十六之所以说:“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主要是因为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之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了共和国。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禁锢。
ACD三项与启蒙思想没有关联,不符合题意;
B项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是路易十六的话揭示的实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启蒙思想的影响。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实际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对法国的影响。注意识记相关史实。
10.(2019八下·长兴期中)美国有许多航空母舰的名字都与该国的独立战争有关,如“萨拉托加”号、“来克星顿”号、“邦克山”号等。其中“萨拉托加”号与战争中的哪一事件有关(  )
A.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B.独立战争的开始
C.独立战争的转折 D.独立战争的结束
【答案】C
【知识点】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777年,大陆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从而扭转了战争的局面,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故题干中其中“萨拉托加”号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有关。
A项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是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不符合题意;
B项独立战争的开始是1775年4月19日来克星顿的枪声,不符合题意;
C项独立战争的转折是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符合题意;
D项独立战争的结束是1783年英美代表在巴黎签署的《巴黎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萨拉托加”号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理解并识记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
11.(2019八下·长兴期中)拿破仑晚年说过:“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这“不会被人们忘却”并让他引以为豪的是(  )
A.颁布《权利法案》 B.发表《人权宣言》
C.发表《独立宣言》 D.制定《民法典》
【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拿破仑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很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A项颁布《权利法案》的是英国议会,不符合题意;
B项发表《人权宣言》的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制宪会议,不符合题意;
C项发表《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不符合题意;
D项制定《民法典》“不会被人们忘却”并让拿破仑引以为豪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拿破仑法典》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很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12.(2019八下·长兴期中)下列杰出人物中,属于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是(  )
A.伏尔泰、卢梭 B.孟德斯鸠、培根
C.伽利略、伏尔泰 D.哥白尼、布鲁诺、牛顿
【答案】A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启蒙运动时期最著名的三位思想家分别是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A项伏尔泰、卢梭属于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启蒙思想家的记忆能力。要求识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二、非选择题
13.(2019八下·长兴期中)世界历史潮流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伴随政治文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国民议会在主宰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人与公民的权利: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对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人权宣言》(1789年)
(1)据材料一,举出近代欧洲影响“人心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
(2)据材料二,英国“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哪一纲领性文件确立了这种新的政治制度。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成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
【答案】(1)史实: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2)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3)因素:思想解放;制度创新;法律保障(民主法制)。
【知识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人心的改变”,结合材料的出处《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可知,“人心的改变”是指人们的思想解放。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欧洲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2)依据材料二“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明确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促成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是:材料一体现思想解放;材料二体现制度创新;材料三体现法律保障(民主法制)。
故答案为:(1)史实: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2)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3)因素:思想解放;制度创新;法律保障(民主法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知识迁移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4.(2019八下·长兴期中)阅读下列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东方的航海之路】(图1)
【西方的认知之旅】(图2)
(1)图1和图2分别是哪两个历史事件?
(2)根据以下两段史料,分别说明上述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
(图1)史料:“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殊域周咨录》
史论1:    
(图2)史料: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东南亚某地一部落首领)在此击溃西班牙侵略者,击毙其统帅麦哲伦。
史论2:   
(3)综上所述,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答案】(1)1郑和下西洋;2新航路的开辟。
(2)郑和下西洋采取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麦哲伦航海的目的是为了殖民掠夺,给当地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要用全面的视角、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事件;要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评价。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分析能力。根据图一中的“西洋”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间,郑和带领船队从刘家航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图二是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2)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及学生概括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一“所费白银约为600万两”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朝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主要以宣扬国威为目的,不计得失,故史论1为郑和下西洋耗费大量财力,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根据材料二“开始了对当地人民的血腥统治和疯狂掠夺”可知,材料反映的哥伦布等人对印第安人的掠夺,是殖民者在美洲掠夺财富和资源,野蛮屠杀、奴役当地居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的体现,结论以此做答即可。
(3)本题考查历史事件的评价及学生概括分析能力。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我们评价历史事件要用全面的视角,一分为二地观点来评价;要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
(2)郑和下西洋采取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麦哲伦航海的目的是为了殖民掠夺,给当地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要用全面的视角、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事件;要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评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2019八下·长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二:201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境内一片欢腾,在城市,在乡村,人们尽情地欢唱和舞蹈,以最热烈的方式和最真挚的情感庆祝首个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材料三:2008年12月31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和谐、昌盛。
(1)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请你说说明朝统治者大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意义?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7世纪它曾经被哪个外国殖民者进行殖民统治?
【答案】(1)为了防范北方民族南下侵扰。
(2)确立达赖和班禅需经中央册封;设置驻藏大臣;设立噶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设立多瓶掣签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荷兰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1)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
(2)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有: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雍正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乾隆金瓶掣签制度、乾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区行政体制和法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意义是: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维护了祖国统一。
(3)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故答案为:(1)为了防范北方民族南下侵扰。
(2)确立达赖和班禅需经中央册封;设置驻藏大臣;设立噶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设立金瓶掣签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荷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掌握我国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相关史实。
1 /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道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八下·长兴期中)明朝时期,苏州出现了“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的行业是(  )
A.制瓷业 B.造船业
C.冶铸业 D.纺织业
2.为加强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明成祖时,改革土司制度,开始从中央派遣官员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直接管理。这就是(  )
A.土司制 B.行省制 C.金瓶掣签制 D.改土归流
3.(2017八下·鄞州期中)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刘明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  )
A.浅议“焚书坑儒” B.叙说清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 D.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
4.(2019八下·长兴期中)“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5.(2019八下·长兴期中)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百艺百科全书”,它是(  )
A.《齐名要术》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6.(2019八下·长兴期中)《复兴之路·千年变局》中记载: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荒谬认识的产生源于(  )
A.重农抑商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天朝上国思想 D.君主专制统治
7.(2019八下·长兴期中)王同学在维基百科上查到如下历史词条定义。该历史词条反映的是(  )
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后扩展至欧洲各国。……这场文化运动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
A.文艺复兴 B.科学革命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8.(2019八下·长兴期中)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9.(2019八下·长兴期中)法国大革命期间,国王路易十六被囚禁。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路易十六的话揭示了启蒙思想(  )
A.讴歌了人性,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B.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C.阻碍了法国社会的发展
D.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
10.(2019八下·长兴期中)美国有许多航空母舰的名字都与该国的独立战争有关,如“萨拉托加”号、“来克星顿”号、“邦克山”号等。其中“萨拉托加”号与战争中的哪一事件有关(  )
A.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B.独立战争的开始
C.独立战争的转折 D.独立战争的结束
11.(2019八下·长兴期中)拿破仑晚年说过:“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这“不会被人们忘却”并让他引以为豪的是(  )
A.颁布《权利法案》 B.发表《人权宣言》
C.发表《独立宣言》 D.制定《民法典》
12.(2019八下·长兴期中)下列杰出人物中,属于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是(  )
A.伏尔泰、卢梭 B.孟德斯鸠、培根
C.伽利略、伏尔泰 D.哥白尼、布鲁诺、牛顿
二、非选择题
13.(2019八下·长兴期中)世界历史潮流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伴随政治文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国民议会在主宰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人与公民的权利: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对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人权宣言》(1789年)
(1)据材料一,举出近代欧洲影响“人心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
(2)据材料二,英国“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哪一纲领性文件确立了这种新的政治制度。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成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
14.(2019八下·长兴期中)阅读下列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东方的航海之路】(图1)
【西方的认知之旅】(图2)
(1)图1和图2分别是哪两个历史事件?
(2)根据以下两段史料,分别说明上述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
(图1)史料:“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殊域周咨录》
史论1:    
(图2)史料: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东南亚某地一部落首领)在此击溃西班牙侵略者,击毙其统帅麦哲伦。
史论2:   
(3)综上所述,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15.(2019八下·长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二:201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境内一片欢腾,在城市,在乡村,人们尽情地欢唱和舞蹈,以最热烈的方式和最真挚的情感庆祝首个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材料三:2008年12月31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和谐、昌盛。
(1)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请你说说明朝统治者大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意义?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7世纪它曾经被哪个外国殖民者进行殖民统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农耕文明的繁盛考点的掌握。根据八下《历史与社会》书本第9页,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拥有了大量资金、几台甚至几十台织机,他们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这样,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的行业。
2.【答案】D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土归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土归流”即中央派“流官”代替少数民族的“土司”、“土官”,实行与中原地区一样的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与题意相符。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土归流的识记。
3.【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君主加强专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反映了清朝的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军机处的设立、大兴文字狱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皇权,加强君主专制。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君主加强专制的了解。
4.【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出自清朝学者徐大椿的《道情》,材料中的“烂时文”指的是八股文,“三名承题,两句破题”指的是八股文的格式,讽刺明清的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读书人脱离现实,国家也无法真正选拔人才。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八股取士是题干材料主要讽刺批判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股取士相关知识,理解题干材料是解题关键。
5.【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我国手工业的生产面貌,被外国学习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项《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不符合题意;
B项《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不符合题意;
C项《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不符合题意;
D项《天工开物》是题干描述的著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6.【答案】B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反映了人们认识的局限性。联系知识可知,当时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ACD三项属于对内的政策或思想,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
B项闭关锁国政策是题干荒谬认识产生的根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闭关政策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切入,结合闭关锁国进行思考。
7.【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文化运动”“发源于佛罗伦萨......”等信息可知,这指的是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A项文艺复兴是题干历史词条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C项启蒙运动是17世纪开始,首先在英国,高潮在法国,不符合题意;
D项工业革命是1765年开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运动,要求具备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8.【答案】B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广为流传。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注意理解各时期主要文学形式出现的原因。注意理解和把握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形式不同的原因。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9.【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中路易十六之所以说:“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主要是因为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之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了共和国。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禁锢。
ACD三项与启蒙思想没有关联,不符合题意;
B项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是路易十六的话揭示的实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启蒙思想的影响。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实际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对法国的影响。注意识记相关史实。
10.【答案】C
【知识点】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777年,大陆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从而扭转了战争的局面,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故题干中其中“萨拉托加”号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有关。
A项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是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不符合题意;
B项独立战争的开始是1775年4月19日来克星顿的枪声,不符合题意;
C项独立战争的转折是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符合题意;
D项独立战争的结束是1783年英美代表在巴黎签署的《巴黎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萨拉托加”号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理解并识记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
11.【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拿破仑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很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A项颁布《权利法案》的是英国议会,不符合题意;
B项发表《人权宣言》的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制宪会议,不符合题意;
C项发表《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不符合题意;
D项制定《民法典》“不会被人们忘却”并让拿破仑引以为豪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拿破仑法典》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很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12.【答案】A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启蒙运动时期最著名的三位思想家分别是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A项伏尔泰、卢梭属于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启蒙思想家的记忆能力。要求识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13.【答案】(1)史实: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2)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3)因素:思想解放;制度创新;法律保障(民主法制)。
【知识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人心的改变”,结合材料的出处《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可知,“人心的改变”是指人们的思想解放。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欧洲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2)依据材料二“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明确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促成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是:材料一体现思想解放;材料二体现制度创新;材料三体现法律保障(民主法制)。
故答案为:(1)史实: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2)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3)因素:思想解放;制度创新;法律保障(民主法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知识迁移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4.【答案】(1)1郑和下西洋;2新航路的开辟。
(2)郑和下西洋采取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麦哲伦航海的目的是为了殖民掠夺,给当地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要用全面的视角、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事件;要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评价。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分析能力。根据图一中的“西洋”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间,郑和带领船队从刘家航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图二是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2)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及学生概括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一“所费白银约为600万两”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朝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主要以宣扬国威为目的,不计得失,故史论1为郑和下西洋耗费大量财力,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根据材料二“开始了对当地人民的血腥统治和疯狂掠夺”可知,材料反映的哥伦布等人对印第安人的掠夺,是殖民者在美洲掠夺财富和资源,野蛮屠杀、奴役当地居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的体现,结论以此做答即可。
(3)本题考查历史事件的评价及学生概括分析能力。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我们评价历史事件要用全面的视角,一分为二地观点来评价;要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
(2)郑和下西洋采取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麦哲伦航海的目的是为了殖民掠夺,给当地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要用全面的视角、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事件;要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评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1)为了防范北方民族南下侵扰。
(2)确立达赖和班禅需经中央册封;设置驻藏大臣;设立噶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设立多瓶掣签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荷兰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1)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
(2)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有: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雍正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乾隆金瓶掣签制度、乾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区行政体制和法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意义是: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维护了祖国统一。
(3)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故答案为:(1)为了防范北方民族南下侵扰。
(2)确立达赖和班禅需经中央册封;设置驻藏大臣;设立噶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设立金瓶掣签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荷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掌握我国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相关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