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天台县赤城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3月第一次线上阶段统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天台县赤城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3月第一次线上阶段统练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天台县赤城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3月第一次线上阶段统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
1.(2020八下·天台月考)明、清两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皇权不断强化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7八下·柯桥期中)大胆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学者是(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羲之 D.朱熹
3.(2020八下·天台月考)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小胡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  )
A.浅议“焚书坑儒” B.叙说清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清朝民族政策 D.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
4.(2020八下·天台月考)读《清代中叶的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表》,可知清朝中后期的危机之一是 (  )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 1.84 735.22 4.00
1784 2.86 760.57 2.66
1822 3.73 756.21 2.03
A.人多地少问题突出 B.皇室铺张浪费严重 B.
C.官员贪污之风盛行 D.农民起义频繁爆发
5.(2020八下·天台月考)苏州地区“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
A.隋唐时期 B.两宋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6.(2020八下·天台月考)梁启超认为“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以下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有误的是(  )
A.明末的腐败统治——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
B.明朝废除了丞相——大大加强皇帝权威和中央集权
C.清派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欧国家的交流
D.清调整野蛮弊政——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7.(2020八下·天台月考)阅读下列图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上述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天工开物》,该著作的作者是(  )
A.李时珍 B.徐光启 C.宋应星 D.徐霞客
(2)该著作在世界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变的潮流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国外称它为(  )
A.“东方医学巨典”
B.“东方工艺巨典”
C.“中国17世纪的农业百科全书”
D.“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8.(2020八下·天台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成书于明末清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罗贯中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D.《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用武力反抗强权的精神
9.(2020八下·天台月考)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
A.达·芬奇 B.米开朗琪罗 C.但丁 D.莎士比亚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30分)
10.(2020八下·天台月考)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一)【图片赏析】
图一 明代抗倭图 图二 收复台湾图 图三 雅克萨之战图
(二)【史料分析】
材料一:丁丑,率师驻狼居胥山麓,官兵分道进。噶尔丹计穷自毙,子女就获,余党悉平。方今中外恬熙,边境生灵咸得宴然安堵。
——内蒙古博物馆的圣祖御制崇福寺碑文
材料二:
达赖五世金印 驻藏大臣令牌 金瓶
【历史感悟】
(1)以上三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反抗哪些国家的外来侵略?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实 材料二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哪一地区的管理?
(3)综上所述和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一例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加强边疆管理的方式。
11.(2020八下·天台月考)明清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有温情;明清那些事儿,让我们起敬,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回味。――《百家讲坛》
国策 相关史料
① 雍正帝多次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② 清代讽刺诗:“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③ “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清世祖实录》
(1)【说辉煌】:根据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的辉煌。
(2)【话凄惨】:根据历史资料卡片,指出明清时期官员、知识分子“凄惨”度日的原因。
(3)【论心痛】:阅读下列史料,你认为明清时期有哪些让你“心痛”的政策?选择其中一个评论其后果?
(4)【谈回味】:根据上述历史经验,谈谈这些历史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12.(2017八下·柯桥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意大利媒体2011年5月14日报道,考古学家在佛罗伦萨市中心的圣乌苏拉修道院遗址发现了两个墓穴,并判定其中一个墓穴中一定有名画《蒙娜丽莎》的原型人物丽莎·盖拉尔迪尼的遗骸。
——摘编自2011年5月20日《中国日报》网站
材料二: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运动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
——伏尔泰
(1)以丽莎·盖拉尔迪尼为原型创作《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画家是谁?请列举出他的另外一幅代表作。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思想主张的核心内容。
(3)根据所学,指出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在核心思想上的不同之处和性质上的相同之处。并分别说明这两次运动与17世纪科学革命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明朝是汉族建立的,元朝和清朝是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④的B、D两个选项。此外,清朝之前的明朝就是统一王朝,清朝不属于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含有③的C选项不符合题意,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②皇权不断加强是它们的相似之处。
A项①②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相似之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的相似之处。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本题需要经过两次排除。
2.【答案】A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思想文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他大胆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批判君主专制。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思想文化发展的识记。
3.【答案】D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清朝康雍乾三朝不断加强君主专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到达顶峰,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加强君主专制,还不断兴起文字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最符合刘锐同学想法的是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ABC三项和题干三本书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最符合小胡同学的想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为依托,考查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4.【答案】A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读《清代中叶的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表》,可知清朝中后期的危机之一是人多地少问题突出。
A项人多地少问题突出是题干表格反映的清朝中后期的危机之一,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明清时期的经济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5.【答案】D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本题主要阐述机户与机工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两宋元时期机户与机工还未出现,故排除ABC。机户与机工的出现是在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农业的发展,棉纺织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盛产生的,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
D项明清时期最早出现题干现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农耕文明的繁盛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机户与机工的出现时间。
6.【答案】C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郑和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最受外国人欢迎的物品:丝绸、瓷器、茶叶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做出了贡献。
ABD三项因果关系对应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清派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欧国家的交流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1)C
(2)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图片内容涉及农业和手工业,正是《天工开物》记载的内容。
故答案为(1)C;(2)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图片为依托,考查《天工开物》。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8.【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A项成书于明末清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说法错误,《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不是成书于明末清初,不符合题意;
B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说法正确,《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在书中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符合题意;
C项罗贯中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说法错误,《西游记》出现于明代中期,作者是吴承恩,不符合题意;
D项《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用武力反抗强权的精神说法错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的作者、内容与地位。
9.【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其核心。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诗《神曲》,提倡人性,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ABD三项和题干说法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但丁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但丁的准确识记。识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10.【答案】(1)日本、荷兰、沙俄
(2)平定准格尔部葛尔丹的叛乱西藏
(3)主要方式: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制度、武力平叛等、修建寺庙等。(列举一个即可)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我国反抗外来侵略有关史实的识记,要求具备对识图能力。明代抗倭——反抗日本侵略;收复台湾——反抗荷兰对我国台湾的侵略;雅克萨之战——反抗俄国侵略。
(2)本题考查清朝对新疆地区和西藏地区的管理措施,要求具备对史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一中的关键词“噶尔丹”说明的史实是平定准噶尔部葛尔丹的叛乱。材料二图片分别反映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这些制度保证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3)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加强边疆管理的方式,要求具备分析与归纳能力。归纳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加强边疆管理方式:材料一:武力平叛;材料二: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制度等。
故答案为:(1)日本、荷兰、沙俄。
(2)平定准格尔部葛尔丹的叛乱西藏。
(3)主要方式: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制度、武力平叛等、修建寺庙等。(列举一个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我国反抗外来侵略有关史实及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1)16世纪(明朝),中国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茶叶、生丝、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欧洲人为了购买这些商品,支付了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2)明清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实行“文字狱”。
(3)重农抑商、八股取士、闭关锁国后果(三选一):如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
(4)①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②要解放思想,提倡百花齐放;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写出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农耕文明的繁盛;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6世纪,中国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出口大宗商品有茶叶、生丝、土布、瓷器,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2)为加强思想文化专制,明清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文化专制政策。
(3)可选择重农抑商、八股取士、闭关锁国任一评论其后果。
(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16世纪(明朝),中国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茶叶、生丝、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欧洲人为了购买这些商品,支付了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2)明清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实行“文字狱”。
(3)重农抑商、八股取士、闭关锁国后果(三选一):如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
(4)①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②要解放思想,提倡百花齐放;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写出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的历史。需要准确掌握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12.【答案】(1)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2)“天赋人权”
(3)不同之处: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宣扬人文主义,强调人性解放;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理性(或高举理性旗帜,宣扬自由平等)。
相同之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促进了科学革命的到来;17世纪的科学革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知识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科学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达·芬奇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的代表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2)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克制,伏尔泰思想主张的核心内容是天赋人权。
(3)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宣扬人文主义,强调人性解放;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理性(或高举理性旗帜,宣扬自由平等)。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促进了科学革命的到来;17世纪的科学革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识记。
1 / 1浙江省天台县赤城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3月第一次线上阶段统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
1.(2020八下·天台月考)明、清两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皇权不断强化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明朝是汉族建立的,元朝和清朝是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④的B、D两个选项。此外,清朝之前的明朝就是统一王朝,清朝不属于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含有③的C选项不符合题意,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②皇权不断加强是它们的相似之处。
A项①②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相似之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的相似之处。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本题需要经过两次排除。
2.(2017八下·柯桥期中)大胆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学者是(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羲之 D.朱熹
【答案】A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思想文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他大胆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批判君主专制。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思想文化发展的识记。
3.(2020八下·天台月考)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小胡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  )
A.浅议“焚书坑儒” B.叙说清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清朝民族政策 D.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
【答案】D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清朝康雍乾三朝不断加强君主专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到达顶峰,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加强君主专制,还不断兴起文字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最符合刘锐同学想法的是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ABC三项和题干三本书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最符合小胡同学的想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为依托,考查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4.(2020八下·天台月考)读《清代中叶的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表》,可知清朝中后期的危机之一是 (  )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 1.84 735.22 4.00
1784 2.86 760.57 2.66
1822 3.73 756.21 2.03
A.人多地少问题突出 B.皇室铺张浪费严重 B.
C.官员贪污之风盛行 D.农民起义频繁爆发
【答案】A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读《清代中叶的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表》,可知清朝中后期的危机之一是人多地少问题突出。
A项人多地少问题突出是题干表格反映的清朝中后期的危机之一,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明清时期的经济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5.(2020八下·天台月考)苏州地区“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
A.隋唐时期 B.两宋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D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本题主要阐述机户与机工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两宋元时期机户与机工还未出现,故排除ABC。机户与机工的出现是在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农业的发展,棉纺织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盛产生的,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
D项明清时期最早出现题干现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农耕文明的繁盛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机户与机工的出现时间。
6.(2020八下·天台月考)梁启超认为“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以下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有误的是(  )
A.明末的腐败统治——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
B.明朝废除了丞相——大大加强皇帝权威和中央集权
C.清派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欧国家的交流
D.清调整野蛮弊政——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答案】C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郑和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最受外国人欢迎的物品:丝绸、瓷器、茶叶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做出了贡献。
ABD三项因果关系对应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清派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欧国家的交流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2020八下·天台月考)阅读下列图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上述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天工开物》,该著作的作者是(  )
A.李时珍 B.徐光启 C.宋应星 D.徐霞客
(2)该著作在世界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变的潮流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国外称它为(  )
A.“东方医学巨典”
B.“东方工艺巨典”
C.“中国17世纪的农业百科全书”
D.“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答案】(1)C
(2)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图片内容涉及农业和手工业,正是《天工开物》记载的内容。
故答案为(1)C;(2)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图片为依托,考查《天工开物》。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8.(2020八下·天台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成书于明末清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罗贯中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D.《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用武力反抗强权的精神
【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A项成书于明末清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说法错误,《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不是成书于明末清初,不符合题意;
B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说法正确,《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在书中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符合题意;
C项罗贯中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说法错误,《西游记》出现于明代中期,作者是吴承恩,不符合题意;
D项《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用武力反抗强权的精神说法错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的作者、内容与地位。
9.(2020八下·天台月考)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
A.达·芬奇 B.米开朗琪罗 C.但丁 D.莎士比亚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其核心。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诗《神曲》,提倡人性,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ABD三项和题干说法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但丁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但丁的准确识记。识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30分)
10.(2020八下·天台月考)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一)【图片赏析】
图一 明代抗倭图 图二 收复台湾图 图三 雅克萨之战图
(二)【史料分析】
材料一:丁丑,率师驻狼居胥山麓,官兵分道进。噶尔丹计穷自毙,子女就获,余党悉平。方今中外恬熙,边境生灵咸得宴然安堵。
——内蒙古博物馆的圣祖御制崇福寺碑文
材料二:
达赖五世金印 驻藏大臣令牌 金瓶
【历史感悟】
(1)以上三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反抗哪些国家的外来侵略?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实 材料二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哪一地区的管理?
(3)综上所述和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一例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加强边疆管理的方式。
【答案】(1)日本、荷兰、沙俄
(2)平定准格尔部葛尔丹的叛乱西藏
(3)主要方式: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制度、武力平叛等、修建寺庙等。(列举一个即可)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我国反抗外来侵略有关史实的识记,要求具备对识图能力。明代抗倭——反抗日本侵略;收复台湾——反抗荷兰对我国台湾的侵略;雅克萨之战——反抗俄国侵略。
(2)本题考查清朝对新疆地区和西藏地区的管理措施,要求具备对史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一中的关键词“噶尔丹”说明的史实是平定准噶尔部葛尔丹的叛乱。材料二图片分别反映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这些制度保证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3)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加强边疆管理的方式,要求具备分析与归纳能力。归纳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加强边疆管理方式:材料一:武力平叛;材料二: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制度等。
故答案为:(1)日本、荷兰、沙俄。
(2)平定准格尔部葛尔丹的叛乱西藏。
(3)主要方式: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制度、武力平叛等、修建寺庙等。(列举一个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我国反抗外来侵略有关史实及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20八下·天台月考)明清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有温情;明清那些事儿,让我们起敬,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回味。――《百家讲坛》
国策 相关史料
① 雍正帝多次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② 清代讽刺诗:“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③ “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清世祖实录》
(1)【说辉煌】:根据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的辉煌。
(2)【话凄惨】:根据历史资料卡片,指出明清时期官员、知识分子“凄惨”度日的原因。
(3)【论心痛】:阅读下列史料,你认为明清时期有哪些让你“心痛”的政策?选择其中一个评论其后果?
(4)【谈回味】:根据上述历史经验,谈谈这些历史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答案】(1)16世纪(明朝),中国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茶叶、生丝、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欧洲人为了购买这些商品,支付了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2)明清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实行“文字狱”。
(3)重农抑商、八股取士、闭关锁国后果(三选一):如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
(4)①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②要解放思想,提倡百花齐放;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写出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农耕文明的繁盛;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6世纪,中国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出口大宗商品有茶叶、生丝、土布、瓷器,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2)为加强思想文化专制,明清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文化专制政策。
(3)可选择重农抑商、八股取士、闭关锁国任一评论其后果。
(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16世纪(明朝),中国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茶叶、生丝、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欧洲人为了购买这些商品,支付了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2)明清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实行“文字狱”。
(3)重农抑商、八股取士、闭关锁国后果(三选一):如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
(4)①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②要解放思想,提倡百花齐放;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写出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的历史。需要准确掌握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12.(2017八下·柯桥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意大利媒体2011年5月14日报道,考古学家在佛罗伦萨市中心的圣乌苏拉修道院遗址发现了两个墓穴,并判定其中一个墓穴中一定有名画《蒙娜丽莎》的原型人物丽莎·盖拉尔迪尼的遗骸。
——摘编自2011年5月20日《中国日报》网站
材料二: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运动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
——伏尔泰
(1)以丽莎·盖拉尔迪尼为原型创作《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画家是谁?请列举出他的另外一幅代表作。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思想主张的核心内容。
(3)根据所学,指出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在核心思想上的不同之处和性质上的相同之处。并分别说明这两次运动与17世纪科学革命之间的关系?
【答案】(1)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2)“天赋人权”
(3)不同之处: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宣扬人文主义,强调人性解放;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理性(或高举理性旗帜,宣扬自由平等)。
相同之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促进了科学革命的到来;17世纪的科学革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知识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科学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达·芬奇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的代表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2)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克制,伏尔泰思想主张的核心内容是天赋人权。
(3)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宣扬人文主义,强调人性解放;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理性(或高举理性旗帜,宣扬自由平等)。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促进了科学革命的到来;17世纪的科学革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识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