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重难点知识诠释感悟中考要点梳理赢在起点【内容概述】本单元有三个课题,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主要内容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了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这是本单元的中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学习目标】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质量守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4.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5.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能正确计算出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4.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中考解读】中考常考考点难度常考题型1.质量守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选择题、填空题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计算★★★选择题、填空题4.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5.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计算题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1.测定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胀大后缩小【实验原理】:4P+5O22P2O5【结果】:天平平衡【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测定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实验【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实验原理】:Fe+CuSO4=FeSO4+Cu【结果】:天平平衡【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测定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实验【现象】:固体粉末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实验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结果】:天平不平衡【分析】:该反应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天平指针偏右(变轻),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到空气中。4.测定镁条燃烧反应前后的质量实验【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粉末【实验原理】:2Mg+O22MgO【结果】:天平不平衡【分析】:该反应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天平指针偏左(变重),原因是: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或增加了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小结】:有气体参与或者有气体生成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一定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一、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注意事项】:①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②没有参加反应(或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原子的三不变)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归纳】: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物质种类五个不变原子的质量两个一定改变??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元素的质量课题2化学方程式【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含义】:以C+O2CO2为例。【C-12;O-16】质:⑴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量:⑵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粒子:⑶表示反应物中碳原子、氧分子和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1:1【书写步骤】:①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用短线相连.并注明反应条件②配:配平化学方程式,配平后将短线改成等号“=”③标:标出生成物状态“↑”或“↓”一、【配平方法】:用最小公倍数法二、“↑”“↓”符号的使用①只有生成物中有气体时需加“↑”。如:2Al+3H2SO4=Al2(SO4)3+3H2↑【注】:有气体参与反应不需加“↑”。如:CH4+2O2CO2+2H2O②只有生成物中有难溶的固体物质时需加“↓”。如:CO2+Ca(OH)2=CaCO3↓+H2O课题3化学方程式计算【计算类型】:1.知一物,求其它物;2.涉及体积;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4.含杂质计算含杂质计算公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简称“纯度”)是指纯净物占混合物的质量分数。【公式】:【公式变形】纯净物=混合物×纯度【纯净物=混合物×(1-杂质%)】混合物=纯净物÷纯度互动课堂要点透视触类旁通【例1】.(2020?株洲)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P、Q、R、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D)物质PQRW反应前的质量(g)521418反应后的质量(g)20x413A.参加化学反应的P和W的质量比为3:2B.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P+Q=2R+WC.反应后容器中R与Q的质量比为1:2D.Q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解析】A、P增加了15g,W减少了5g,所以参与反应的质量比=15g:5g=3:1,选项A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g+2g+14g+18g=20g+x+4g+13g,x=2g,说明Q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参与反应,选项B错误;C、反应后R质量为4g,Q质量为2g,两者质量比=4g:2g=2:1,选项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Q的质量未发生改变,符合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特点,但是其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无法判断,因此只能推断可能为催化剂,选项D正确。【例2】.(2020?阳泉)在高压锅炉水处理时,肼(N2H4)用于脱除氧气以防锅炉腐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O2=N2+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A)A.H2OB.NOC.H2D.HNO3【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反应前有2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氮原子,还剩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X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A。【例3】.(2020?宜昌)下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据图作答:(1)一个氯分子是由_____2个氯原子_____构成的;在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氢原子和氯原子___(填微粒的名称)。(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H2+Cl2====2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一个氯分子是由2个氯原子构成的;由图示可知,在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氯原子。(2)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例4】(2020?东莞)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可读作( C )A.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B.2个镁加1个氧气等于2个氯化镁C.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D.镁加氧气点燃等于氧化镁【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所以正确选择为C;【例5】(2020·荆门)将12.5g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7.7g。(1)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4.8 g。(2)计算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解析】(1)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2.5g﹣7.7g=4.8g。(2)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2KClO32KCl+3O2↑,24596x4.8g=,x=12.25g,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100%=2%,答: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2%。中考名题循题渐进提升能力1.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物质MNPQ反应前的质量/g16241520反应后的质量/gxy010A.参加反应的P与Q的质量比为3∶2B.x+y=65C.当x≤16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y的最大值为752.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D )A.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D.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很容易发生3.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8:1B.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丁一定是化合物4.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实验探究)(1)甲小组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4P+5O2======2P2O5____________________。(2)乙组和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如图所示。①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___不平衡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此反应_____遵守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②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等于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催化__作用。(实验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ACD_,所以参与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A原子种类B分子种类C原子数目D原子质量(反思与交流)(3)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应该在___密闭___容器中进行。5.巴中某超市卖的纯碱(Na2CO3)产品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他们取1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盐酸100g,烧杯中没有残留不溶物,称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07.6g。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4.4g。(2)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2g﹣107.6g=4.4g;(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2HCl+Na2CO3=2NaCl+H2O+CO2↑10644x4.4g=x=10.6g所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是×100%=88.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