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三)(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三)(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三)(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2020·台州模拟)中国地形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的是(  )
A.秦岭—淮河一线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答案】C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地形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秦岭—淮河一线 是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是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2020·台州模拟)西班牙是是世界著名旅游岛。下图为西班牙位置示意图,由图可知(  )
A.西班牙位于欧洲南部,西北邻法国
B.西班牙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C.西班牙位于热带、中纬度
D.西班牙西临大西洋,南接直布罗陀海峡
【答案】D
【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位于欧洲南部,东北邻法国;西班牙位于北半球、东半球;西班牙位于亚热带、中纬度;西班牙西临大西洋,南接直布罗陀海峡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进行回答。 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即确定一个区域范围或具体地点,在地球表面具有唯一性;相对位置,主要看与周边事物的相对关系;海陆位置主要从海陆角度看,是否沿海,大陆的东西岸;半球位置是看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3.(2020·台州模拟)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描述地理知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描的是我国西北地区
②“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的原因是天山海拔高,气温低
③“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 反映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了我国地势东高西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形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景色.其他说法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地理,能使我们进一步熟悉生存的环境,学会辨认方位,知道天气的变化,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民情,进而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4.(2020·台州模拟)当欧洲地中海沿岸的阳光、大海、沙滩为特色的旅游度假区游客寥寥无几时,下列现象最不可能会出现的是(  )
A.我国北方的人正在冰面上玩耍
B.我国塔里木河正值一年中水量最少时期
C.登山爱好者前往瑞士山区
D.马赛人在水草丰美的南方游走放牧
【答案】C
【知识点】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中出现的现象发生在北半球的冬季。此时,我国的北方人正在冰面上玩耍;塔里木河正值一年中水量最少的时期,甚至是断流期;马赛人在水草丰美的南方游走放牧。瑞士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但在冬季山区被冰雪覆盖,不利于登山活动。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欧洲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该地区夏季游客多. 冬季游客较少。
5.(2020·台州模拟)“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这首诗赞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关天培 D.邓世昌
【答案】B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题目中关键信息是“荷夷”,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中,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并对台湾的开发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A项戚继光抗击的是日本侵略者,不符合题意;
B项郑成功是题干诗歌赞颂的民族英雄,符合题意;
C项关天培抗击的是英军,不符合题意;
D项邓世昌抗击日军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6.(2020·台州模拟)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关联,下列历史人物和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B.成吉思汗——统一中国,建立元朝
C.耶律阿保机——建立金国,灭亡辽国
D.康熙帝——领导雅克萨之战
【答案】D
【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A项唐太宗——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搭配不正确,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加以完善,隋炀帝创立科举制,不符合题意;
B项成吉思汗——统一中国,建立元朝搭配不正确,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不符合题意;
C项耶律阿保机——建立金国,灭亡辽国搭配不正确,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后来改称辽,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政权,不符合题意;
D项康熙帝——领导雅克萨之战搭配正确,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清朝前期,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搭配。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020·台州模拟)船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一段段兴衰荣辱。下列关于“船”的评述不合理是(  )
①“郑和宝船”:航海壮举,加强中国和欧亚各国的友好关系
②“示威南京的英舰”:签订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嘉兴南湖红船”:开天辟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④“哥伦布船队”:发现了美洲,也带去了灾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鸦片战争;中国共产党成立;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郑和宝船”,代表郑和下西洋,其意义:是航海壮举,加强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②“示威南京的英舰”,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嘉兴南湖红船”,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意义: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④“哥伦布船队”,其影响:发现了美洲,也带去了灾难。故④正确,①②③错误。
A项①②③评述不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与船有关的我国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
8.(2020·台州模拟)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演讲中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19世纪60年代,美国所进行的一次重大“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
A.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B.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C.发展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驱逐英国殖民者,建立独立国家
【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围绕着奴隶制的废存问题,美国北方和南方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1861年3月,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方一些州借此宣布独立,并挑起了内战,林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领导人民进行南北战争并取得胜利。
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B项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是19世纪60年代,美国所进行的一次重大“改变”的主要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的南北战争的主要目的,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20·台州模拟)对下列各政治制度示意图解读错误的是(  )
A.图1是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秦始皇最早建立县制
B.图2是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主要受到卢梭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
C.图3是西欧封建制度,使得西欧国家管理井井有条,少有战争
D.图4反映的皇帝直接管辖六部的政治体制从明朝开始
【答案】D
【知识点】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唐朝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无事不总”,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均称尚书,六部分领各种政治事务。
ABC三项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图4反映的皇帝直接管辖六部的政治体制从明朝开始解读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020·台州模拟)下列示意图告诉我们(  )
①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会自食恶果 ②要保护水资源这一非可再生资源
③人类活动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恶化 ④人类活动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我国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题干示意图告诉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会自食恶果,人类活动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①④理解正确。②要保护水资源这一非可再生资源题干示意图不能体现,③人类活动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恶化说法错误,②③不符合题意。
D项①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的环境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示意图。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0分)
11.(2020·台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支援疫情防控,保证当地市场供应,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从内蒙古紧急采购130吨马铃薯,发往武汉。内蒙古的乌兰察布是我国马铃薯的主要产区,被誉为“中国薯都”。
材料一:
材料二:
(1)描述乌兰察布的地理位置特征。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环境对乌兰察布生产马铃薯的有利影响。
(3)结合材料,分析乌兰察布成为我国马铃薯主产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①41°N——43.2°N,111°E——114°E(误差不超过0.3°)②位于中国北方,内蒙古中部。
(2)①图中乌兰察布位于我国北部内蒙古,地处温带,满足马铃薯喜凉爽的特点。②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日照充足,满足马铃薯耐干旱、喜光照的特点,适合种植马铃薯。
(3)① 中该市铁路交通发达,便于向外运输马铃薯;②该市马铃薯历史悠久,说明种植经验丰富;③1994年实现“进退还”战略开始,种植面积扩大,说明国家政策的支持。
【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乌兰察布的位于①41°N——43.2°N,111°E——114°E(误差不超过0.3°)②位于中国北方,内蒙古中部。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图中乌兰察布位于我国北部内蒙古,地处温带,满足马铃薯喜凉爽的特点。②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日照充足,满足马铃薯耐干旱、喜光照的特点,适合种植马铃薯。
(3)、结合材料可知,①图中该市铁路交通发达,便于向外运输马铃薯;②该市马铃薯历史悠久,说明种植经验丰富;③1994年实现“进退还”战略开始,种植面积扩大,说明国家政策的支持。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12.(2020·台州模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图说历史】
图1 图2 图3
【文汇历史】
材料二: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在10年中,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大屠杀下积累的创痛和仇恨是很难淡忘的……中国要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确实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掌握着全国政权、主要军事力量受到国际承认的最大政治力量。
(注:以上材料均整理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尺析历史】
(1)以上图片分别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节点。任选一张图片说说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史实对此进行论证。
(3)归纳年代尺中这些理论成果的共同地位,并思考这些理论成果的发展历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① 图1反映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②图2反映的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③图3反映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2)①民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② 1937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具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启示:要立足国情;要有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精神等。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图1反映的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图2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图3反映的是土地改革,使解放区的地主阶级被消灭了,农民被充分地发动起来,从而极大地巩固了解放区,援助了人民解放战争。
(2)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后,面临国民党血腥屠杀,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 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于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 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① 图1反映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②图2反映的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③图3反映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2)①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② 1937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具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启示:要立足国情;要有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精神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围绕“中国共产党”,考查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改革、国共合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2020·台州模拟)古老的建筑映射了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临海古长城,始建于东晋,历史上曾多次拆毁、重建及修缮,元朝时期台州府城墙以其____、____的重要功能免于拆除。
2012年11月,由台州府城墙等组成的“中国明清城墙”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曾被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赞誉为北京八达岭等处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材料二:台州府城墙示意图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从地理角度分析该城墙有何功能?完成材料一填空并说明理由。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明朝台州府城墙防御外敌最可能的人物实例及其对当时的影响。
(3)材料三中建筑物被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见证者”,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1)①防御:北靠北固山,西南两面临灵江,易守难攻,有利于防御敌人进攻。②防洪:西南面临灵江,有利于夏季防洪。
(2)戚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保护了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3)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天安门前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五四运动;新中国的诞生;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江南八达岭,全长6000余米,现存5000余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视大江,易守难攻,有利于防御敌人进攻。台州府城墙始建于东晋,历史上曾多次拆毁、重建及修缮,元朝时期台州府城墙以其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免于拆除,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瓮城,是一座具有军事防御与防洪双重功能的府城城墙。(2)明朝中后期,因为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政府任用了戚继光等人抗倭,最终肃清了倭患,保护了沿海地区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3)1919年5月4日爆发于北京天安门的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1949年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故答案为:(1)①防御:北靠北固山,西南两面临灵江,易守难攻,有利于防御敌人进攻。②防洪:西南面临灵江,有利于夏季防洪。
(2)戚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保护了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3)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天安门前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围绕“建筑”,考查长城、戚继光抗倭、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相关知识。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 / 1浙江省台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三)(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2020·台州模拟)中国地形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的是(  )
A.秦岭—淮河一线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2020·台州模拟)西班牙是是世界著名旅游岛。下图为西班牙位置示意图,由图可知(  )
A.西班牙位于欧洲南部,西北邻法国
B.西班牙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C.西班牙位于热带、中纬度
D.西班牙西临大西洋,南接直布罗陀海峡
3.(2020·台州模拟)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描述地理知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描的是我国西北地区
②“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的原因是天山海拔高,气温低
③“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 反映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了我国地势东高西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2020·台州模拟)当欧洲地中海沿岸的阳光、大海、沙滩为特色的旅游度假区游客寥寥无几时,下列现象最不可能会出现的是(  )
A.我国北方的人正在冰面上玩耍
B.我国塔里木河正值一年中水量最少时期
C.登山爱好者前往瑞士山区
D.马赛人在水草丰美的南方游走放牧
5.(2020·台州模拟)“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这首诗赞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关天培 D.邓世昌
6.(2020·台州模拟)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关联,下列历史人物和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B.成吉思汗——统一中国,建立元朝
C.耶律阿保机——建立金国,灭亡辽国
D.康熙帝——领导雅克萨之战
7.(2020·台州模拟)船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一段段兴衰荣辱。下列关于“船”的评述不合理是(  )
①“郑和宝船”:航海壮举,加强中国和欧亚各国的友好关系
②“示威南京的英舰”:签订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嘉兴南湖红船”:开天辟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④“哥伦布船队”:发现了美洲,也带去了灾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2020·台州模拟)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演讲中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19世纪60年代,美国所进行的一次重大“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
A.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B.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C.发展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驱逐英国殖民者,建立独立国家
9.(2020·台州模拟)对下列各政治制度示意图解读错误的是(  )
A.图1是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秦始皇最早建立县制
B.图2是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主要受到卢梭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
C.图3是西欧封建制度,使得西欧国家管理井井有条,少有战争
D.图4反映的皇帝直接管辖六部的政治体制从明朝开始
10.(2020·台州模拟)下列示意图告诉我们(  )
①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会自食恶果 ②要保护水资源这一非可再生资源
③人类活动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恶化 ④人类活动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0分)
11.(2020·台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支援疫情防控,保证当地市场供应,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从内蒙古紧急采购130吨马铃薯,发往武汉。内蒙古的乌兰察布是我国马铃薯的主要产区,被誉为“中国薯都”。
材料一:
材料二:
(1)描述乌兰察布的地理位置特征。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环境对乌兰察布生产马铃薯的有利影响。
(3)结合材料,分析乌兰察布成为我国马铃薯主产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12.(2020·台州模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图说历史】
图1 图2 图3
【文汇历史】
材料二: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在10年中,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大屠杀下积累的创痛和仇恨是很难淡忘的……中国要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确实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掌握着全国政权、主要军事力量受到国际承认的最大政治力量。
(注:以上材料均整理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尺析历史】
(1)以上图片分别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节点。任选一张图片说说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史实对此进行论证。
(3)归纳年代尺中这些理论成果的共同地位,并思考这些理论成果的发展历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3.(2020·台州模拟)古老的建筑映射了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临海古长城,始建于东晋,历史上曾多次拆毁、重建及修缮,元朝时期台州府城墙以其____、____的重要功能免于拆除。
2012年11月,由台州府城墙等组成的“中国明清城墙”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曾被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赞誉为北京八达岭等处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材料二:台州府城墙示意图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从地理角度分析该城墙有何功能?完成材料一填空并说明理由。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明朝台州府城墙防御外敌最可能的人物实例及其对当时的影响。
(3)材料三中建筑物被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见证者”,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地形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秦岭—淮河一线 是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是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答案】D
【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位于欧洲南部,东北邻法国;西班牙位于北半球、东半球;西班牙位于亚热带、中纬度;西班牙西临大西洋,南接直布罗陀海峡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进行回答。 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即确定一个区域范围或具体地点,在地球表面具有唯一性;相对位置,主要看与周边事物的相对关系;海陆位置主要从海陆角度看,是否沿海,大陆的东西岸;半球位置是看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3.【答案】A
【知识点】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形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景色.其他说法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地理,能使我们进一步熟悉生存的环境,学会辨认方位,知道天气的变化,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民情,进而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中出现的现象发生在北半球的冬季。此时,我国的北方人正在冰面上玩耍;塔里木河正值一年中水量最少的时期,甚至是断流期;马赛人在水草丰美的南方游走放牧。瑞士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但在冬季山区被冰雪覆盖,不利于登山活动。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欧洲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该地区夏季游客多. 冬季游客较少。
5.【答案】B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题目中关键信息是“荷夷”,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中,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并对台湾的开发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A项戚继光抗击的是日本侵略者,不符合题意;
B项郑成功是题干诗歌赞颂的民族英雄,符合题意;
C项关天培抗击的是英军,不符合题意;
D项邓世昌抗击日军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6.【答案】D
【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A项唐太宗——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搭配不正确,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加以完善,隋炀帝创立科举制,不符合题意;
B项成吉思汗——统一中国,建立元朝搭配不正确,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不符合题意;
C项耶律阿保机——建立金国,灭亡辽国搭配不正确,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后来改称辽,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政权,不符合题意;
D项康熙帝——领导雅克萨之战搭配正确,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清朝前期,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搭配。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鸦片战争;中国共产党成立;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郑和宝船”,代表郑和下西洋,其意义:是航海壮举,加强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②“示威南京的英舰”,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嘉兴南湖红船”,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意义: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④“哥伦布船队”,其影响:发现了美洲,也带去了灾难。故④正确,①②③错误。
A项①②③评述不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与船有关的我国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
8.【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围绕着奴隶制的废存问题,美国北方和南方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1861年3月,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方一些州借此宣布独立,并挑起了内战,林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领导人民进行南北战争并取得胜利。
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B项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是19世纪60年代,美国所进行的一次重大“改变”的主要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的南北战争的主要目的,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知识点】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唐朝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无事不总”,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均称尚书,六部分领各种政治事务。
ABC三项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图4反映的皇帝直接管辖六部的政治体制从明朝开始解读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D
【知识点】我国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题干示意图告诉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会自食恶果,人类活动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①④理解正确。②要保护水资源这一非可再生资源题干示意图不能体现,③人类活动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恶化说法错误,②③不符合题意。
D项①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的环境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示意图。
11.【答案】(1)①41°N——43.2°N,111°E——114°E(误差不超过0.3°)②位于中国北方,内蒙古中部。
(2)①图中乌兰察布位于我国北部内蒙古,地处温带,满足马铃薯喜凉爽的特点。②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日照充足,满足马铃薯耐干旱、喜光照的特点,适合种植马铃薯。
(3)① 中该市铁路交通发达,便于向外运输马铃薯;②该市马铃薯历史悠久,说明种植经验丰富;③1994年实现“进退还”战略开始,种植面积扩大,说明国家政策的支持。
【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乌兰察布的位于①41°N——43.2°N,111°E——114°E(误差不超过0.3°)②位于中国北方,内蒙古中部。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图中乌兰察布位于我国北部内蒙古,地处温带,满足马铃薯喜凉爽的特点。②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日照充足,满足马铃薯耐干旱、喜光照的特点,适合种植马铃薯。
(3)、结合材料可知,①图中该市铁路交通发达,便于向外运输马铃薯;②该市马铃薯历史悠久,说明种植经验丰富;③1994年实现“进退还”战略开始,种植面积扩大,说明国家政策的支持。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12.【答案】(1)① 图1反映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②图2反映的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③图3反映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2)①民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② 1937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具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启示:要立足国情;要有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精神等。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图1反映的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图2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图3反映的是土地改革,使解放区的地主阶级被消灭了,农民被充分地发动起来,从而极大地巩固了解放区,援助了人民解放战争。
(2)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后,面临国民党血腥屠杀,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 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于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 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① 图1反映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②图2反映的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③图3反映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2)①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② 1937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具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启示:要立足国情;要有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精神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围绕“中国共产党”,考查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改革、国共合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1)①防御:北靠北固山,西南两面临灵江,易守难攻,有利于防御敌人进攻。②防洪:西南面临灵江,有利于夏季防洪。
(2)戚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保护了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3)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天安门前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五四运动;新中国的诞生;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江南八达岭,全长6000余米,现存5000余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视大江,易守难攻,有利于防御敌人进攻。台州府城墙始建于东晋,历史上曾多次拆毁、重建及修缮,元朝时期台州府城墙以其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免于拆除,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瓮城,是一座具有军事防御与防洪双重功能的府城城墙。(2)明朝中后期,因为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政府任用了戚继光等人抗倭,最终肃清了倭患,保护了沿海地区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3)1919年5月4日爆发于北京天安门的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1949年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故答案为:(1)①防御:北靠北固山,西南两面临灵江,易守难攻,有利于防御敌人进攻。②防洪:西南面临灵江,有利于夏季防洪。
(2)戚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保护了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3)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天安门前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围绕“建筑”,考查长城、戚继光抗倭、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相关知识。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