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四)(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0·台州模拟)读“秘鲁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1)关于秘鲁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多北少 B.西多东少C.东北多西南少 D.西北多东南少(2)被印加人称为“粮食之母”的藜麦原产于秘鲁等国海拔3000~4000米、年降水量300~600mm的高原或山地。其原产地最有可能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2020·台州模拟)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各不相同,但人们都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营造出美好的生活图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马赛人坚持因地制宜,实行耕海牧渔B.印第安人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处种植水稻C.阿拉伯人利用先进的技术,发展畜牧业D.以色列人用石油换来的财富,发展绿洲农业3.(2020·台州模拟)海南瓜农选择让西瓜在春季前后集中成熟的主要原因是( )A.海南冬半年气温比夏半年高 B.海南冬半年降水比夏半年多C.有利于外省西瓜在海南销售 D.希望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4.(2016八上·桐乡期中)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古代希腊,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与苏格拉底在街上辩论 ②在街上看扛着“法西斯”的扈从③和查理大帝讨论国家大事 ④欣赏奥林匹克运动会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5.(2020·台州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A.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B.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6.(2020·台州模拟)有学者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当时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化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该学者旨在说明( )A.中国不具备近代化的客观条件 B.中体西用完全脱离了中国实际C.政治体制改革是近代化的前提 D.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7.(2020·台州模拟)“比较”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张三同学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时,列出了以下四点内容,其中唯一的相同点是( )A.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C.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 D.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8.(2020·台州模拟)7月27日,周恩来赶到南昌,组成包括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在内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目的是( )A.指导武昌起义 B.创办黄埔军校C.领导南昌起义 D.创建工农红军9.(2020·台州模拟)下列黄河流域开发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A.全流域投放营养物质,提高鱼类产量B.扩大流域周边围网养殖规模C.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D.大量引黄灌溉,种植水稻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10.(2020·台州模拟)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左图为法国地形、河流、资源分布图,右图为法国气候分布图。材料二法国环境优美,风光风情、美食时装、文化艺术、历史古迹,无不吸引着天下的游人,尤其喜欢夏季到地中海沿岸享受阳光沙滩。材料三法国铀(核电的主要原料)、铁、铝土资源丰富,煤和石油严重不足;工农业发达,核电占总发电量的70%以上。(1)读左图,描述法国的地形地势特征。(2)结合材料一,从水位和结冰期两方面归纳塞纳河的水文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3)结合两地气候差异,分析欧洲西部的人们夏季喜欢到地中海沿岸享受阳光沙滩的原因。(4)结合材料三简析法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11.(2020·台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二是从一元走向多元;三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鸦片战争时期非常有限度的开放,到洋务运动时期开放的扩大,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最后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全面开放,这就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全过程。…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郑大华《<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1)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2)近代以来儒家学说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儒家思想的地位是如何遭到挑战的。12.(2020·台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民国取代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国家不属于皇帝,而属于每一个中国人;既然2000多年来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思想上的土偶,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落后的观念不可以被推翻呢 一一《复兴之路》(上)材料二我觉得毛泽东在1949年秋天总结得非常好,他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悲剧是处于混乱状态,没有能力去维护领土,保持国家完整,所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伟大成就就是在幅员辽、人口众多的中国重建行政制度,成立了统一政府,恢复了主权。一一《复兴之路》(上)材料三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伟大的历史性巨变,由此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一一《正道沧桑》材料四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政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由沿海到沿江沿边,由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人们把改革开放视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一《正道沧桑》(1)依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的表现。(2)依据材料二,指出“1949年秋天”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并概括该事件的历史意义。(3)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综合四则材料,指出20世纪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从百年巨变中总结出一个历史结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C(2)B【知识点】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解析】【分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东北部的降水量可以达到2000毫米以上,西南地区的降水量不到200毫米。因此,秘鲁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特点是东北多西南少。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2)、被印加人称为“粮食之母”的藜麦原产于秘鲁等国海拔3000~4000米、年降水量300~600mm的高原或山地。根据题意,甲地的降水量太少,丙地和丁地的降水太多,只有乙地的降水是在300-6000毫米之间。由此可以推断,其原产地最有可能在乙地。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秘鲁,全称为秘鲁共和国,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抄濒太平洋,是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2.【答案】B【知识点】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色列人利用先进技术,发展了绿洲农业;因纽特人因地制宜,实行耕海牧鱼;阿拉伯人利用石油换来财富,发展发展工业、农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并在茫茫沙海中建造了美丽的都市,使这一地区步入了现代化;马赛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安第斯山区居民在高海拔地区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给自足。3.【答案】D【知识点】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热量充足,全年均可农业生产。春节前后,市场需求量大,别的地方西瓜还没有成熟,供小于求,价格较高。 海南瓜农选择让西瓜在春节前后集中成熟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优势和不足。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千差万别,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可以使人们充分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从而提高当地的经济。4.【答案】C【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成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是古罗马文明的内容,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查理大帝,后人称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罗马帝国的奠基人,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成就的识记。5.【答案】A【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以其主要是对社会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争”的目的是为了实践自己的理论,对社会发展有着自己学派所持有的观点。A项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掌握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6.【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据题干“学者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当时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化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从中可以获取到,该学者旨在说明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所以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是题干学者旨在说明的问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7.【答案】D【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美国独立战争是为了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国家独立,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存在奴隶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19世纪中期两种制度水火不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战争结果是北方取得了胜利,经过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AC两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B项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是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不符合题意;D项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是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相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相同点。识记与灵活掌握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影响。8.【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到达南昌。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在江西大旅社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谭平山等组成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为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接着,前委会详细研讨了有关起义的事项,进行了周密部署,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故7月27日,周恩来赶到南昌,组成包括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在内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目的是领导南昌起义。ABD三项都不是7月27日,周恩来赶到南昌,组成包括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在内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目的,不符合题意;C项领导南昌起义是7月27日,周恩来赶到南昌,组成包括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在内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9.【答案】C【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解析】【分析】A项全流域投放营养物质,提高鱼类产量不合理,在黄河全流域投放营养物质会造成河流中的营养过盛,不一定会提高鱼类产量,不符合题意;B项扩大流域周边围网养殖规模不合理,流域周边围网养殖的扩大,使大量的残饵,代谢物排及药物等的大量排放,造成水污染严重,不符合题意;C项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合理,在黄河的开发利用中,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内,符合题意;D项大量引黄灌溉,种植水稻不合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黄河流域的开发利用。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要依照流域内地形、气候、水系、矿产、植被覆盖等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人文环境特征综合分析,扬长避短,既要合理开发利用河流,又要注重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到二者协调发展。10.【答案】(1)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2)塞纳河水位较高,无结冰期;该河流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3)欧洲西部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阳光灿烂。(4)法国铀(核电的主要原料)、铁、铝土资源丰富,煤和石油严重不足;法国经济发达,经济水平高。【知识点】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法国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2)、结合材料一可知,塞纳河水位较高,无结冰期;该河流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3)、欧洲西部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阳光灿烂。(4)、法国铀(核电的主要原料)、铁、铝土资源丰富,煤和石油严重不足;法国经济发达,经济水平高。【点评】描述一个地方的地形特征,主要从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高低起伏怎么样,地势特点是什么,主要的地形分布在什么地方,海岸线是否平直等方面进行描述。11.【答案】(1)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挽教封建统治,直接冲击了儒学的历史地位;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改变中国的政体、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反封建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及其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儒家学说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根据材料“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利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2)本题考查近代以来儒家思想的地位是如何遭到挑战的,结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进行分析即可,注意一定要体现出儒家思想受到的挑战性。故答案为:(1)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挽教封建统治,直接冲击了儒学的历史地位;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改变中国的政体、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反封建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及其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儒家学说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近代以来儒家思想的地位遭到的挑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2.【答案】(1)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2)新中国成立。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3)逐步展开;不断扩大。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解析】【分析】(1)由“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民国取代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国家不属于皇帝,而属于每一个中国人;既然2000多年来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思想上的土偶,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落后的观念不可以被推翻呢?”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的表现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以看出,材料二中“1949年秋天”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的胜利;标着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3)由“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由沿海到沿江沿边,由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可以看出,中国对内改革的特点是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对外开放进程的特点是由沿海到沿江沿边,由东部到中西部。综合四则材料,可以看出,20世纪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是由站起来到强起来。从百年巨变中总结出的历史结论是没有共产党就新中国,改革开放是强国之道。故答案为:(1)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2)新中国成立。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3)逐步展开;不断扩大。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四则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 / 1浙江省台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四)(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0·台州模拟)读“秘鲁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1)关于秘鲁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多北少 B.西多东少C.东北多西南少 D.西北多东南少(2)被印加人称为“粮食之母”的藜麦原产于秘鲁等国海拔3000~4000米、年降水量300~600mm的高原或山地。其原产地最有可能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答案】(1)C(2)B【知识点】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解析】【分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东北部的降水量可以达到2000毫米以上,西南地区的降水量不到200毫米。因此,秘鲁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特点是东北多西南少。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2)、被印加人称为“粮食之母”的藜麦原产于秘鲁等国海拔3000~4000米、年降水量300~600mm的高原或山地。根据题意,甲地的降水量太少,丙地和丁地的降水太多,只有乙地的降水是在300-6000毫米之间。由此可以推断,其原产地最有可能在乙地。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秘鲁,全称为秘鲁共和国,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抄濒太平洋,是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2.(2020·台州模拟)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各不相同,但人们都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营造出美好的生活图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马赛人坚持因地制宜,实行耕海牧渔B.印第安人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处种植水稻C.阿拉伯人利用先进的技术,发展畜牧业D.以色列人用石油换来的财富,发展绿洲农业【答案】B【知识点】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色列人利用先进技术,发展了绿洲农业;因纽特人因地制宜,实行耕海牧鱼;阿拉伯人利用石油换来财富,发展发展工业、农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并在茫茫沙海中建造了美丽的都市,使这一地区步入了现代化;马赛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安第斯山区居民在高海拔地区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给自足。3.(2020·台州模拟)海南瓜农选择让西瓜在春季前后集中成熟的主要原因是( )A.海南冬半年气温比夏半年高 B.海南冬半年降水比夏半年多C.有利于外省西瓜在海南销售 D.希望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答案】D【知识点】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热量充足,全年均可农业生产。春节前后,市场需求量大,别的地方西瓜还没有成熟,供小于求,价格较高。 海南瓜农选择让西瓜在春节前后集中成熟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优势和不足。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千差万别,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可以使人们充分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从而提高当地的经济。4.(2016八上·桐乡期中)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古代希腊,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与苏格拉底在街上辩论 ②在街上看扛着“法西斯”的扈从③和查理大帝讨论国家大事 ④欣赏奥林匹克运动会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答案】C【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成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是古罗马文明的内容,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查理大帝,后人称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罗马帝国的奠基人,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成就的识记。5.(2020·台州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A.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B.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答案】A【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以其主要是对社会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争”的目的是为了实践自己的理论,对社会发展有着自己学派所持有的观点。A项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掌握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6.(2020·台州模拟)有学者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当时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化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该学者旨在说明( )A.中国不具备近代化的客观条件 B.中体西用完全脱离了中国实际C.政治体制改革是近代化的前提 D.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据题干“学者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当时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化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从中可以获取到,该学者旨在说明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所以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是题干学者旨在说明的问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7.(2020·台州模拟)“比较”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张三同学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时,列出了以下四点内容,其中唯一的相同点是( )A.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C.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 D.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答案】D【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美国独立战争是为了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国家独立,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存在奴隶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19世纪中期两种制度水火不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战争结果是北方取得了胜利,经过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AC两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B项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是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不符合题意;D项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是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相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相同点。识记与灵活掌握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影响。8.(2020·台州模拟)7月27日,周恩来赶到南昌,组成包括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在内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目的是( )A.指导武昌起义 B.创办黄埔军校C.领导南昌起义 D.创建工农红军【答案】C【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到达南昌。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在江西大旅社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谭平山等组成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为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接着,前委会详细研讨了有关起义的事项,进行了周密部署,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故7月27日,周恩来赶到南昌,组成包括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在内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目的是领导南昌起义。ABD三项都不是7月27日,周恩来赶到南昌,组成包括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在内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目的,不符合题意;C项领导南昌起义是7月27日,周恩来赶到南昌,组成包括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在内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9.(2020·台州模拟)下列黄河流域开发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A.全流域投放营养物质,提高鱼类产量B.扩大流域周边围网养殖规模C.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D.大量引黄灌溉,种植水稻【答案】C【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解析】【分析】A项全流域投放营养物质,提高鱼类产量不合理,在黄河全流域投放营养物质会造成河流中的营养过盛,不一定会提高鱼类产量,不符合题意;B项扩大流域周边围网养殖规模不合理,流域周边围网养殖的扩大,使大量的残饵,代谢物排及药物等的大量排放,造成水污染严重,不符合题意;C项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合理,在黄河的开发利用中,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内,符合题意;D项大量引黄灌溉,种植水稻不合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黄河流域的开发利用。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要依照流域内地形、气候、水系、矿产、植被覆盖等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人文环境特征综合分析,扬长避短,既要合理开发利用河流,又要注重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到二者协调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10.(2020·台州模拟)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左图为法国地形、河流、资源分布图,右图为法国气候分布图。材料二法国环境优美,风光风情、美食时装、文化艺术、历史古迹,无不吸引着天下的游人,尤其喜欢夏季到地中海沿岸享受阳光沙滩。材料三法国铀(核电的主要原料)、铁、铝土资源丰富,煤和石油严重不足;工农业发达,核电占总发电量的70%以上。(1)读左图,描述法国的地形地势特征。(2)结合材料一,从水位和结冰期两方面归纳塞纳河的水文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3)结合两地气候差异,分析欧洲西部的人们夏季喜欢到地中海沿岸享受阳光沙滩的原因。(4)结合材料三简析法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答案】(1)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2)塞纳河水位较高,无结冰期;该河流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3)欧洲西部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阳光灿烂。(4)法国铀(核电的主要原料)、铁、铝土资源丰富,煤和石油严重不足;法国经济发达,经济水平高。【知识点】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法国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2)、结合材料一可知,塞纳河水位较高,无结冰期;该河流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3)、欧洲西部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阳光灿烂。(4)、法国铀(核电的主要原料)、铁、铝土资源丰富,煤和石油严重不足;法国经济发达,经济水平高。【点评】描述一个地方的地形特征,主要从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高低起伏怎么样,地势特点是什么,主要的地形分布在什么地方,海岸线是否平直等方面进行描述。11.(2020·台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二是从一元走向多元;三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鸦片战争时期非常有限度的开放,到洋务运动时期开放的扩大,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最后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全面开放,这就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全过程。…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郑大华《<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1)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2)近代以来儒家学说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儒家思想的地位是如何遭到挑战的。【答案】(1)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挽教封建统治,直接冲击了儒学的历史地位;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改变中国的政体、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反封建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及其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儒家学说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根据材料“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利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2)本题考查近代以来儒家思想的地位是如何遭到挑战的,结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进行分析即可,注意一定要体现出儒家思想受到的挑战性。故答案为:(1)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挽教封建统治,直接冲击了儒学的历史地位;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改变中国的政体、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反封建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及其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儒家学说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近代以来儒家思想的地位遭到的挑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2.(2020·台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民国取代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国家不属于皇帝,而属于每一个中国人;既然2000多年来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思想上的土偶,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落后的观念不可以被推翻呢 一一《复兴之路》(上)材料二我觉得毛泽东在1949年秋天总结得非常好,他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悲剧是处于混乱状态,没有能力去维护领土,保持国家完整,所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伟大成就就是在幅员辽、人口众多的中国重建行政制度,成立了统一政府,恢复了主权。一一《复兴之路》(上)材料三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伟大的历史性巨变,由此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一一《正道沧桑》材料四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政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由沿海到沿江沿边,由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人们把改革开放视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一《正道沧桑》(1)依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的表现。(2)依据材料二,指出“1949年秋天”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并概括该事件的历史意义。(3)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综合四则材料,指出20世纪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从百年巨变中总结出一个历史结论。【答案】(1)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2)新中国成立。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3)逐步展开;不断扩大。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解析】【分析】(1)由“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民国取代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国家不属于皇帝,而属于每一个中国人;既然2000多年来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思想上的土偶,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落后的观念不可以被推翻呢?”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的表现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以看出,材料二中“1949年秋天”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的胜利;标着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3)由“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由沿海到沿江沿边,由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可以看出,中国对内改革的特点是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对外开放进程的特点是由沿海到沿江沿边,由东部到中西部。综合四则材料,可以看出,20世纪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是由站起来到强起来。从百年巨变中总结出的历史结论是没有共产党就新中国,改革开放是强国之道。故答案为:(1)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2)新中国成立。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3)逐步展开;不断扩大。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四则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台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四)(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四)(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