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可伸缩的橡皮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特征,分清物体的形变是弹性形变还是塑性形变。2、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学重点:弹性形变的特征教学难点:弹性形变特征的归纳总结学具准备:橡皮筋、海绵、塑料直尺、弹簧、铁丝、曲别针、A4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改变物体的形状,谁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上节课所讲的几个例子,看看在力的作用下:平直的塑料直尺变成弯曲的,纸张变成纸团,直的铁丝变成我们想要的形状。想一想: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可以发生改变,那么,如果去掉力,改变形状后的物体,它们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可伸缩的橡皮筋。(板书:可伸缩的橡皮筋)二、新课(一)情境与问题1、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橡皮筋?(小组快速讨论一下,再指名回答)2、教师总结并课件出示,课本上给出的、几种常见的用到的橡皮筋。既然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橡皮筋,那橡皮筋有什么特点呢?(二)探究与发现1、玩橡皮筋课件出示玩橡皮筋的要求,各小组部分同学按要求操作,(提醒注意安全)部分同学观察,然后分组说一说橡皮筋的形状的前后变化,再回答下面的问题:①拉伸后的橡皮筋和没有伸长的比一比,形状有什么变化?②停止用力会怎么样?课件展示橡皮筋拉伸的动画。让学生反复操作,用心观察,各小组讨论总结出橡皮筋的特点。分小组汇报,教师演示操作、总结并板书:可变形,可恢复形状。2、不同物体的形状变化看看桌子上的仪器盘内的哪些物体像橡皮筋一样,形状改变后还能恢复?各小组自己操作找出,分组说一说,并给同学们演示。各小组讨论并逐一完成下表:物体名称原来的样子受到外力时的样子去掉外力后的样子海绵弹簧皮筋塑料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有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改变,去掉力后形状还能恢复。给学生强调:是有些而不是全部。3、盘中其它的物体在去掉力后,形状还能恢复吗?自己动手试试,分小组说一说并展示。小组讨论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教师演示操作、总结并板书:可变形,不可恢复形状。4、如果让你给盘中的物体进行分类,你怎么分?各小组动手把盘中的物体进行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三、应用与拓展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可以恢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恢复形状的物体,课件展示可恢复形状的物体。四、本课小结有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改变,去掉力后形状还能恢复。如橡皮筋、海绵、弹簧、塑料直尺……有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改变,去掉力后形状不能恢复。如铁丝、曲别针、A4纸……板书设计可伸缩的橡皮筋(铁丝A4纸……)(不可恢复形状)(可变形)(可恢复形状)(可变形)(塑料直尺弹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