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0届中考社会法治模拟统考试卷(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0届中考社会法治模拟统考试卷(一)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0届中考社会法治模拟统考试卷(一)
一、卷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020·金东模拟)图幅相同的金华市地图和浙江省地图相比(  )
A.两幅地图比例尺一样大
B.金华市地图范围小,但比例尺大
C.浙江省地图范围大,比例尺也大
D.金华市地图的比例尺比浙江省地图小
2.(2020·金东模拟)读下图,A点地处(  )
A.东半球、北温带 B.西半球、中纬度
C.西半球、北温带 D.东半球、高纬度
3.(2020·金东模拟)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8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③一月0℃等温线分界线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20·金东模拟)读下边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野外攀岩活动是指攀爬坡度很陡的天然岩石峭壁,图中 处适合开展此活动。(  )
A.甲 B.乙 C.丙 D.丁
(2)正常情况下,A处气温比B处(  )
A.高4.2℃ B.高5.4℃ C.低4.2℃ D.低5.4℃
5.(2020·金东模拟)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
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20·金东模拟)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该主题的是(  )
①北魏孝文帝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②宋朝时党项族吸收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
③元朝时黄道婆把黎族棉纺织技术传入松江 ④l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0·金东模拟)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超过10亿两。期间,因国际局势变化,中国于1917年和1937年分别停止了对德国和日本的赔款。据此回答问题。
(1)该条约的签订使(  )
①中国再次被迫割让了大片领土 ②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材料中的国际局势变化分别是指(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世界性经济危机 ③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2020·金东模拟)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9.(2020·金东模拟)一位学者对发生在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的“文化”。这一重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0.(2020·金东模拟)某同学用比较的方法整理了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②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2020·金东模拟)“这一史诗般的逃亡,面临极端险恶的情势,行程约6000英里,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翻越十几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几条河流。历史上很少有意志征服环境的伟绩能与之相比。”“这一史诗般的逃亡”面临的“极端险恶的情势”是指(  )
①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②党内的“左”倾错误 ③侵华日军的飞机轰炸 ④险恶的自然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2020·金东模拟)某班同学开展以“新中国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B.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使农民走上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
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由集体所有变为农民所有
13.(2020·金东模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14.(2020·金东模拟)1997年,海尔集团在菲律宾建立海外第一家工厂,尔后迅速在中东、北非等地区设厂,1999年进入美国……现在,海尔成了我国跨国公司的“领头羊”。海尔公司的发展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B.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有利无弊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D.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均等
15.(2020·金东模拟)2019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系统阐述了“九个坚持”,发出了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 ④教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性抉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6.(2020·金东模拟)如图体现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是(  )
A.民主决策 B.民主选举 C.民主监督 D.民主参与
17.(2020·金东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归根到底,这条“正确道路”指的是(  )
A.依法治国的必由之路 B.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C.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8.(2020·金东模拟)2019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除壮族外,该自治区还有汉、瑶、侗、彝等多个世居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相互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新篇章。这表明(  )
①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少数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②我国各民族呈现小杂居、大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
③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诣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9.(2020·金东模拟)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双季稻(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主要种植分布图及种植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二:我国东北平原示意图及该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三:伊春市有“祖国林都”“红松之乡”之称,依托木材采运和木材加工业迅速发展,是我国最大的专业化林业资源城市。由于伊春的经济高度依赖于林木资源,森工企业以原材料为主的粗加工产品多……目前伊春面临“林竭城衰”的态势。
(1)材料一、二中的图片显示它们分别属于我国哪一地理区域?材料二中的东北平原也盛产水稻,但只能一年一季,请分析两地耕作制度不同的原因。
(2)造成材料三中伊春市“林竭城衰”的因素有哪些?
(3)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2020·金东模拟)材料一:当满清皇族还沉浸在自己的大国美梦中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到西方人用枪炮打开了国门才有所发觉。
材料二: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材料一中外面的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指的是什么?西方人用枪炮打开中国国门的目的是什么?
(2)你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3)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标志着我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1.(2020·金东模拟)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的风雨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共两党走过的风雨历程图示:
材料二:国共两党关系的歌谣: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要和平,陪都谈判展大义。庆解放,南京城头悬凯旗;盼统一,伟人构想定大计。
(1)材料一中的图示反映了国共关系先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材料运用史实论证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观点。
(3)材料二中“盼统一,伟人构想定大计”指的是什么?谈谈你对“盼统一”的认识。
22.(2020·金东模拟)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关于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及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20年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材料二:(如图)
(1)结合图文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出台《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的必要性。
(2)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人人有责,为此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23.(2020·金东模拟)材料一:在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中,中国力量、中国效率、中国速度受到赞誉;中国以携手抗击疫情为契机,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共同呵护人类赖以居住的星球,共同建设荣损与共的地球村。
材料二:疫情发生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决策、精心部署;广大医护人员、党员干部、志愿者挺身而出,奋战在疫情一线;科技工作者与病毒赛跑,跑出了加速度,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就在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群众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材料三:2020年3月5日《人民日报》文章指出: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体人民万众一心,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1)从材料一中你看出哪些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浙江省和金华市相比,金华市的面积范围小,浙江省大,因此,金华市地图的范围小,但比例尺较大。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2.【答案】A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可以判断出本图A点纬度是北纬度,经度是西经度。北纬度可以确定阴影部分是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本图的经度是西经5度至西经15度,可见是在东半球。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3.【答案】D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由东北向西南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故 ② 与题意不符。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综合地理界线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包括南北方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限,旱作水田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等。
4.【答案】(1)B
(2)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野外攀岩活动是指攀爬坡度很陡的天然岩石峭壁,图中乙处适合开展此活动。因为乙处等高线重叠,说明是陡崖,甲处是山坡,丁处是鞍部,丙处是山谷。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2)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通常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图中A处的海拔是900米以上,B处的海拔是200米,两地的海拔相差700米以上。正常情况下,A处气温比B处低7*0.6=4.2℃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1)B。(2)C。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5.【答案】B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是汉武帝的措施,不是唐太宗的,排除含①的选项。
B项②③④有助于形成“贞观之治”这一局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解答这道题要熟记“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另外,此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6.【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④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属于对外交往,不属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①②③都属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知识。
A项①②③符合题干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及学生的理解。解题时注意关键词“民族融合”,注意区分民族融合与对外交往。
7.【答案】(1)B
(2)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项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中国于1917年停止了对德国的赔款”是因为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1937年停止了对日本的赔款”是因为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C项①④材料中的国际局势变化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相关历史事件的了解。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据“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可知,这一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它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绝对肯定的偏向。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新文化运动是题干描述的重大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以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在重大历史关头挽救了党,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①③符合题意;②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
C项①③是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1.【答案】D
【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有环境问题,雪山与草地的环境就不用细说了;粮食,那时谈不上是粮食,就是能吃的草都难找;医疗,生病只能采草药,没有西药,尤其是消炎药,一般情况下得感帽都会要人命的;衣服,过雪山时大部人都是冻死的,还有党内的“左”倾错误。①侵华日军的飞机轰炸,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①②④是“这一史诗般的逃亡”面临的“极端险恶的情势”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
12.【答案】B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据题干“某班同学开展以‘新中国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使农民走上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土地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13.【答案】C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题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这里”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ABD三项都不是材料中的“这里”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材料中的“这里”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影响。
14.【答案】A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
【解析】【分析】A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理解正确,题干中给出的是海尔集团在全球的扩展情况,反应的是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加强,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益明显,符合题意;
B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有利无弊理解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利弊,不符合题意;
C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理解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多极化,不符合题意;
D项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均等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把握材料信息和识记相关史实,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5.【答案】A
【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国家重视教育, ①③符合题意,正确。
②错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错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性抉择。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16.【答案】A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题文中的漫画体现的是听证会,所以漫画体现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是民主决策,A符合题意,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7.【答案】D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的独特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D符合题意,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道路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
18.【答案】B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题文中说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 成立60周年, 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相互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新篇章,这表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诣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④符合题意,正确。
①错误,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
②观点错误, 我国各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民族关系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19.【答案】(1)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因为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的气温比东北平原高,降水也比东北平原丰沛。
(2)对森林长期过量开采;经济结构单一;科技水平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等。
(3)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我们要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图片显示属于我国的南方地区,材料二中的图片显示属于我国北方地区。材料二中的东北平原也盛产水稻,但只能一年一季,两地耕作制度不同的原因是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的气温比东北平原高,降水也比东北平原丰沛。
(2)造成材料三中伊春市“林竭城衰”的因素对森林长期过量开采;经济结构单一;科技水平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等。
(3)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是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我们要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点评】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0.【答案】(1)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找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2)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17——18世纪,英法美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完成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英国等国家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推销商品,获取高额利润,1840年,英国率先发动了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3)“自救之路”指的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之路”指的是戊戌变法;“共和之路”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标着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故答案为:(1)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找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2)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中国的鸦片战争、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知识。本题把中外历史综合起来考查,对学生的答题要求较高。
21.【答案】(1)合作──分裂──合作──分裂。
(2)合则两利: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北伐战争,加速了革命的进程,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分则两伤: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结果东北三省沦陷;解放战争期间,1949年,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至此,海峡两岸“骨肉分离”,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3)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子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1)国共关系变化:由合作到分裂,再到合作,再到分裂。
(2)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发动了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他们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国共两党的分裂一次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一次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国共分裂对峙,给日本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四十年代国共分裂导致全面内战,台湾至今与大陆分离。
(3)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当时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后来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践。
故答案为:(1)合作──分裂──合作──分裂。
(2)合则两利: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北伐战争,加速了革命的进程,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分则两伤: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结果东北三省沦陷;解放战争期间,1949年,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至此,海峡两岸“骨肉分离”,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3)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子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两党关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识记国共两党关系发展的相关史实,特别是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2.【答案】(1)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会造成重大危害:侵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痛苦;滋长了病毒的传播,危害了公共卫生安全;破坏生态平衡,危及生态安全及人类自身的生命安全;出台相关法律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等。
(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积极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不食用野生动物;积极举报猎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参加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相关活动等。
【知识点】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珍爱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1) 我国出台《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的必要性。 可以从 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会造成重大危害性,及出台相关法律有利于 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等方面回答即可。
(2)青少年的做法可以从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积极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不食用野生动物;积极举报猎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参加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相关活动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生命健康权,敬畏生命,保护环境,建设法治中国,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
23.【答案】(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的责任担当;中国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彰显中国政府提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各国要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等
(2)示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精心部署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保证;科技工作者与病毒赛跑,跑出了加速度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引领社会的第一动力,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智力支持;人民群众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为我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精神动力。
综上所述,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体人民万众一心,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知识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1) 中国以携手抗击疫情为契机,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共同呵护人类赖以居住的星球,共同建设荣损与共的地球村。这说明 中国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彰显中国政府提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各国要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等。
(2)分析材料可知,体现的观点可以从党的领导, 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引领社会的第一动力, 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为我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精神动力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在国际上的担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领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及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
1 / 1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0届中考社会法治模拟统考试卷(一)
一、卷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020·金东模拟)图幅相同的金华市地图和浙江省地图相比(  )
A.两幅地图比例尺一样大
B.金华市地图范围小,但比例尺大
C.浙江省地图范围大,比例尺也大
D.金华市地图的比例尺比浙江省地图小
【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浙江省和金华市相比,金华市的面积范围小,浙江省大,因此,金华市地图的范围小,但比例尺较大。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2.(2020·金东模拟)读下图,A点地处(  )
A.东半球、北温带 B.西半球、中纬度
C.西半球、北温带 D.东半球、高纬度
【答案】A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可以判断出本图A点纬度是北纬度,经度是西经度。北纬度可以确定阴影部分是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本图的经度是西经5度至西经15度,可见是在东半球。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是以30度和60度为界,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3.(2020·金东模拟)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8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③一月0℃等温线分界线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由东北向西南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故 ② 与题意不符。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综合地理界线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包括南北方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限,旱作水田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等。
4.(2020·金东模拟)读下边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野外攀岩活动是指攀爬坡度很陡的天然岩石峭壁,图中 处适合开展此活动。(  )
A.甲 B.乙 C.丙 D.丁
(2)正常情况下,A处气温比B处(  )
A.高4.2℃ B.高5.4℃ C.低4.2℃ D.低5.4℃
【答案】(1)B
(2)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野外攀岩活动是指攀爬坡度很陡的天然岩石峭壁,图中乙处适合开展此活动。因为乙处等高线重叠,说明是陡崖,甲处是山坡,丁处是鞍部,丙处是山谷。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2)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通常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图中A处的海拔是900米以上,B处的海拔是200米,两地的海拔相差700米以上。正常情况下,A处气温比B处低7*0.6=4.2℃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1)B。(2)C。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5.(2020·金东模拟)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
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是汉武帝的措施,不是唐太宗的,排除含①的选项。
B项②③④有助于形成“贞观之治”这一局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解答这道题要熟记“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另外,此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6.(2020·金东模拟)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该主题的是(  )
①北魏孝文帝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②宋朝时党项族吸收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
③元朝时黄道婆把黎族棉纺织技术传入松江 ④l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④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属于对外交往,不属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①②③都属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知识。
A项①②③符合题干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及学生的理解。解题时注意关键词“民族融合”,注意区分民族融合与对外交往。
7.(2020·金东模拟)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超过10亿两。期间,因国际局势变化,中国于1917年和1937年分别停止了对德国和日本的赔款。据此回答问题。
(1)该条约的签订使(  )
①中国再次被迫割让了大片领土 ②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材料中的国际局势变化分别是指(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世界性经济危机 ③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B
(2)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项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中国于1917年停止了对德国的赔款”是因为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1937年停止了对日本的赔款”是因为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C项①④材料中的国际局势变化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相关历史事件的了解。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2020·金东模拟)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9.(2020·金东模拟)一位学者对发生在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的“文化”。这一重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据“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可知,这一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它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绝对肯定的偏向。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新文化运动是题干描述的重大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以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10.(2020·金东模拟)某同学用比较的方法整理了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②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在重大历史关头挽救了党,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①③符合题意;②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
C项①③是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1.(2020·金东模拟)“这一史诗般的逃亡,面临极端险恶的情势,行程约6000英里,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翻越十几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几条河流。历史上很少有意志征服环境的伟绩能与之相比。”“这一史诗般的逃亡”面临的“极端险恶的情势”是指(  )
①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②党内的“左”倾错误 ③侵华日军的飞机轰炸 ④险恶的自然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有环境问题,雪山与草地的环境就不用细说了;粮食,那时谈不上是粮食,就是能吃的草都难找;医疗,生病只能采草药,没有西药,尤其是消炎药,一般情况下得感帽都会要人命的;衣服,过雪山时大部人都是冻死的,还有党内的“左”倾错误。①侵华日军的飞机轰炸,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①②④是“这一史诗般的逃亡”面临的“极端险恶的情势”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
12.(2020·金东模拟)某班同学开展以“新中国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B.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使农民走上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
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由集体所有变为农民所有
【答案】B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据题干“某班同学开展以‘新中国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使农民走上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土地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13.(2020·金东模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答案】C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题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这里”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ABD三项都不是材料中的“这里”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材料中的“这里”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影响。
14.(2020·金东模拟)1997年,海尔集团在菲律宾建立海外第一家工厂,尔后迅速在中东、北非等地区设厂,1999年进入美国……现在,海尔成了我国跨国公司的“领头羊”。海尔公司的发展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B.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有利无弊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D.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均等
【答案】A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
【解析】【分析】A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理解正确,题干中给出的是海尔集团在全球的扩展情况,反应的是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加强,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益明显,符合题意;
B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有利无弊理解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利弊,不符合题意;
C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理解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多极化,不符合题意;
D项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均等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把握材料信息和识记相关史实,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5.(2020·金东模拟)2019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系统阐述了“九个坚持”,发出了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 ④教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性抉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国家重视教育, ①③符合题意,正确。
②错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错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性抉择。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16.(2020·金东模拟)如图体现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是(  )
A.民主决策 B.民主选举 C.民主监督 D.民主参与
【答案】A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题文中的漫画体现的是听证会,所以漫画体现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是民主决策,A符合题意,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7.(2020·金东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归根到底,这条“正确道路”指的是(  )
A.依法治国的必由之路 B.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C.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D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的独特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D符合题意,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道路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
18.(2020·金东模拟)2019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除壮族外,该自治区还有汉、瑶、侗、彝等多个世居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相互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新篇章。这表明(  )
①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少数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②我国各民族呈现小杂居、大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
③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诣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题文中说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 成立60周年, 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相互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新篇章,这表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诣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④符合题意,正确。
①错误,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
②观点错误, 我国各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民族关系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二、非选择题
19.(2020·金东模拟)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双季稻(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主要种植分布图及种植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二:我国东北平原示意图及该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三:伊春市有“祖国林都”“红松之乡”之称,依托木材采运和木材加工业迅速发展,是我国最大的专业化林业资源城市。由于伊春的经济高度依赖于林木资源,森工企业以原材料为主的粗加工产品多……目前伊春面临“林竭城衰”的态势。
(1)材料一、二中的图片显示它们分别属于我国哪一地理区域?材料二中的东北平原也盛产水稻,但只能一年一季,请分析两地耕作制度不同的原因。
(2)造成材料三中伊春市“林竭城衰”的因素有哪些?
(3)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因为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的气温比东北平原高,降水也比东北平原丰沛。
(2)对森林长期过量开采;经济结构单一;科技水平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等。
(3)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我们要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图片显示属于我国的南方地区,材料二中的图片显示属于我国北方地区。材料二中的东北平原也盛产水稻,但只能一年一季,两地耕作制度不同的原因是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的气温比东北平原高,降水也比东北平原丰沛。
(2)造成材料三中伊春市“林竭城衰”的因素对森林长期过量开采;经济结构单一;科技水平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等。
(3)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是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我们要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点评】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0.(2020·金东模拟)材料一:当满清皇族还沉浸在自己的大国美梦中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到西方人用枪炮打开了国门才有所发觉。
材料二: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材料一中外面的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指的是什么?西方人用枪炮打开中国国门的目的是什么?
(2)你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3)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标志着我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答案】(1)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找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2)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17——18世纪,英法美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完成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英国等国家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推销商品,获取高额利润,1840年,英国率先发动了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3)“自救之路”指的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之路”指的是戊戌变法;“共和之路”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标着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故答案为:(1)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找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2)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中国的鸦片战争、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知识。本题把中外历史综合起来考查,对学生的答题要求较高。
21.(2020·金东模拟)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的风雨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共两党走过的风雨历程图示:
材料二:国共两党关系的歌谣: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要和平,陪都谈判展大义。庆解放,南京城头悬凯旗;盼统一,伟人构想定大计。
(1)材料一中的图示反映了国共关系先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材料运用史实论证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观点。
(3)材料二中“盼统一,伟人构想定大计”指的是什么?谈谈你对“盼统一”的认识。
【答案】(1)合作──分裂──合作──分裂。
(2)合则两利: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北伐战争,加速了革命的进程,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分则两伤: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结果东北三省沦陷;解放战争期间,1949年,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至此,海峡两岸“骨肉分离”,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3)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子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1)国共关系变化:由合作到分裂,再到合作,再到分裂。
(2)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发动了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他们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国共两党的分裂一次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一次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国共分裂对峙,给日本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四十年代国共分裂导致全面内战,台湾至今与大陆分离。
(3)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当时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后来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践。
故答案为:(1)合作──分裂──合作──分裂。
(2)合则两利: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北伐战争,加速了革命的进程,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分则两伤: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结果东北三省沦陷;解放战争期间,1949年,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至此,海峡两岸“骨肉分离”,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3)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子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两党关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识记国共两党关系发展的相关史实,特别是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2.(2020·金东模拟)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关于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及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20年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材料二:(如图)
(1)结合图文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出台《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的必要性。
(2)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人人有责,为此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答案】(1)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会造成重大危害:侵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痛苦;滋长了病毒的传播,危害了公共卫生安全;破坏生态平衡,危及生态安全及人类自身的生命安全;出台相关法律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等。
(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积极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不食用野生动物;积极举报猎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参加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相关活动等。
【知识点】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珍爱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1) 我国出台《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的必要性。 可以从 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会造成重大危害性,及出台相关法律有利于 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等方面回答即可。
(2)青少年的做法可以从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积极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不食用野生动物;积极举报猎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参加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相关活动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生命健康权,敬畏生命,保护环境,建设法治中国,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
23.(2020·金东模拟)材料一:在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中,中国力量、中国效率、中国速度受到赞誉;中国以携手抗击疫情为契机,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共同呵护人类赖以居住的星球,共同建设荣损与共的地球村。
材料二:疫情发生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决策、精心部署;广大医护人员、党员干部、志愿者挺身而出,奋战在疫情一线;科技工作者与病毒赛跑,跑出了加速度,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就在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群众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材料三:2020年3月5日《人民日报》文章指出: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体人民万众一心,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1)从材料一中你看出哪些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答案】(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的责任担当;中国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彰显中国政府提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各国要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等
(2)示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精心部署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保证;科技工作者与病毒赛跑,跑出了加速度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引领社会的第一动力,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智力支持;人民群众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为我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精神动力。
综上所述,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体人民万众一心,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知识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1) 中国以携手抗击疫情为契机,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共同呵护人类赖以居住的星球,共同建设荣损与共的地球村。这说明 中国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彰显中国政府提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各国要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等。
(2)分析材料可知,体现的观点可以从党的领导, 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引领社会的第一动力, 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为我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精神动力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在国际上的担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领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及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