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八下·吴兴期中)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下古代政权与其建立民族匹配正确的是(  )
A.元—蒙古 B.清—契丹 C.西夏—女真 D.唐—吐蕃
【答案】A
【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由蒙古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西夏是由少数民族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唐朝由汉族建立的政权。
A项元—蒙古匹配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匹配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政权与其建立的民族。需要准确识记古代政权与其建立的民族。
2.(2020八下·吴兴期中)《竹枝词》中出现“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景象的城市是(  )
A.上海 B.厦门 C.天津 D.广州
【答案】D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只留下广州一处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
ABC三项不符合“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的描述,不符合题意;
D项广州是《竹枝词》中出现“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景象的城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广州十三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实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
3.(2020八下·吴兴期中)徐家汇是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它得名于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下列史实与他相关的是(  )
A.编写《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B.总结了我国古代医药学成就,丰富我国医药学宝库
C.和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部分内容
D.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意大利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中国学者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部分内容。
A项编写《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不符合题意;
B项总结了我国古代医药学成就,丰富我国医药学宝库的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不符合题意;
C项和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部分内容的是徐光启,符合题意;
D项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是思想家黄宗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上海有一个著名的商业区叫徐家汇,那里是著名的农学家徐光启的故乡为依托,考查徐光启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迁移能力。
4.(2020八下·吴兴期中)17、18世纪时,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C.各从所好 各聘所长 D.八股取士
【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由“17、18世纪” “理性之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启蒙思想运动,而17、18世纪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使用八股取士选拔人才,大兴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
ABC三项都不是题干材料中"思想的牢笼"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D项八股取士是题干材料中"思想的牢笼"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与大兴文字狱等内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7、18世纪”。
5.(2020八下·吴兴期中)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
①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④平定准噶尔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1688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所进行的两次围歼战,①符合题意;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③符合题意;康熙年间,噶尔丹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在乌兰布通战役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的胜利,④符合题意。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西北边疆是清乾隆帝,故②不符合题意。
C项①③④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康熙帝的主要历史功绩的掌握,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
6.(2020八下·吴兴期中)明清时期,承古出新。在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是(  )
A.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B.小说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文学主流
C.江南地区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D.沿海实行严厉海禁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答案】C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朝时期在经济领域不断出现冲击“重农抑商”传统的新形式,这种新形式表现在手工工场出现。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些“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工人,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江南地区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是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是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7.(2020八下·吴兴期中)下图为某八年级同学在探究西方近代史时绘制的思维导图,据此判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思想解放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
C.推翻封建制度 D.工业革命浪潮
【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权利法案》、《联邦宪法》、《人权宣言》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出现、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贯穿三者的主题是近代西方民主发展的历程。
ACD三项和题干思维导图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资产阶级革命是八年级同学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20八下·吴兴期中)“中世纪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
A.倾销商品的迫切 B.商业利益的诱惑
C.侵略扩张的野心 D.传播文明的需要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中世纪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追逐商业利益。新航路探索的根本原因是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拓展海外市场。直接原因是到东方追求财富,奥斯曼土耳其兴起阻断了东西方传统的商路。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商业利益的诱惑是题干材料表明的新航路开辟的动力,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新航路探索的根本原因是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拓展海外市场。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2020八下·吴兴期中)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在其作品《神曲》中,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留了一个位置;而最后引导他走出罪恶森林、走向天堂的导师是智者维吉尔。这反映了但丁(  )
①追求知识与美德 ②宣扬理性的力量 ③抨击教会的腐朽 ④宣扬现世的享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反对封建神学,倡导人文主义,在《神曲》中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由材料“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留了一个位置; 而最后引导他走出罪恶森林、走向天堂的导师是智者维吉尔”可知,这反映了但丁①追求知识与美德④抨击教会的腐朽。
B项①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掌握其代表人物有其作品。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但丁的主要思想主张。
10.(2020八下·吴兴期中)读下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航海时间比甲早了近100年
B.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C.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扩张掠夺财富
D.都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文明交流
【答案】D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中的航海路线可知,甲远洋航海是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乙远洋航海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路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追逐黄金的梦想推动欧洲人要到海外去获取黄金等各种财富;而15世纪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使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价格猛涨,欧洲人希望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路。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航行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A项乙的航海时间比甲早了近100年选项错误,因为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相差了半个多世纪,并没有一个多世纪,不符合题意;
B项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错误,因为郑和只是同原本就同中国有来往的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来往,并不能说他的远航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而哥伦布发现美洲,使原本与世隔绝的美洲大陆开始与外界有联系了,不符合题意;
C项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扩张掠夺财富错误,郑和下西洋的航海与哥伦布远航的目的不同,不符合题意;
D项都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文明交流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需要准确识记和区别郑和下西洋及哥伦布航海的内容。
11.(2020八下·吴兴期中)有学者认为,“1500年左右,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来看,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对材料中“灾难”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近代列强的殖民掠夺由此开始 D.各洲之间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对欧洲来说,为其殖民掠夺打通了道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但欧洲殖民者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通过三角贸易赚取了大量的血腥财富,使非洲在300多年的时间里丧失了上亿的精壮劳动力,对殖民地区的人民来说就是灾难。故因而对材料中“灾难”理解正确的是近代列强的殖民掠夺由此开始。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近代列强的殖民掠夺由此开始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二、非选择题
12.(2020八下·吴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1找出明朝统治者在改革中央机构的措施。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2是哪一机构及其最初设立目的。
(3)图3与明清时期的哪一措施有关?综合上述材料,总结明清政治发展趋势。
【答案】(1)下令不再设置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2)军机处;处理西北军务
(3)八股取士;皇权不断强化。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1)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集皇帝、丞相于一身的朱元璋独揽决策、行政大权后设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明成祖登基后,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2)图二是军机处;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成立于雍正时期,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西北军务而设立的,实际是加强皇权。
(3)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因此图3与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有关。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明朝时废除了宰相制度,到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明、清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加强。
故答案为:(1)下令不再设置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2)军机处;处理西北军务。
(3)八股取士;皇权不断强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的相关知识。掌握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13.(2020八下·吴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人拉法耶特被称为“两个世界的英雄”,他20岁时志愿参加了北美独立战争,成为华盛顿的好友;1789年,他在《独立宣言》起草者杰斐逊的帮助下起草了《人权宣言》并制定三色国旗。
材料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
(1)材料一中提及的两部文献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分析拉法耶特被称为“两个世界的英雄”的原因
(3)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
【答案】(1)启蒙运动
(2)因为他“志愿参加了北美独立战争”,战争使美国获得了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进一步传播。“在杰斐逊的帮助下起草了《人权宣言》”它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等基本原则,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3)“不同于美国革命”它推翻的是英国殖民主义,目的是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和英国革命如出一辙”,都要推翻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知识点】启蒙运动;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1)《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两部文献均受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继承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启蒙思想;将启蒙思想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2)被誉为“两个世界的英雄”的法拉耶特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并从美国带回了《独立宣言》,深刻影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整个欧洲反对封建专制的历史浪潮。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颁布了《人权宣言》,自由平等的思想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结合所学的知识,根据材料一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可以得到这里如出一辄讲述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本国的封建专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本国的封建专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美国独立战争既要解决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又要争取民族独立的问题。
故答案为:(1)启蒙运动。
(2)因为他“志愿参加了北美独立战争”,战争使美国获得了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进一步传播。“在杰斐逊的帮助下起草了《人权宣言》”它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等基本原则,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3)“不同于美国革命”它推翻的是英国殖民主义,目的是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和英国革命如出一辙”,都要推翻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
14.(2020八下·吴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石门刻石:“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李斯
材料二:直到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出现很大的相似性,但正是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
——彭慕兰《大分流》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
(2)根据所学知识找出18世纪中叶中国与英国的“相似性”。
(3)结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二中东西方出现大分流的原因。
【答案】(1)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2)相似性:①人口增加迅速,商业市镇大量涌现。②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发达。③商人群体活跃,海内外贸易兴盛。④出现工场手工业经营模式,资本主义萌芽或发展。
(3)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的原因:广州十三行说明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自闭于世界,而西欧海洋意识强烈,不断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争霸,扩大海外市场和资本积累。西欧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宣扬自由、平等;中国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西欧国家资民主制度制度逐步确立;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达到顶峰。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据材料一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特点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
(2)本题考查查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经济发展的“相似性”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知识的迁移、认知与分析能力。依据上述材料信息,联系教材知识,从人口增长、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商人群体与社会分工出发,客观概括命题所需结论即可。
(3)本题考查18世纪中叶中国经济繁荣及其“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的有效信息,结合材料二“ 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迅速崛起。赵鼎新认为西方崛起包含五个交叉重叠的历史进程。军事竞争(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经济竞争推动下的强烈的理性化取向以及积累性发展……政府依赖商人敛财创收,以及维持殖民地的运作;而商人则仰赖政府的保护,以此进行市场扩张”,结合教材,从开放与封闭、民主与专制、资本主义与小农经济、思想启蒙与文化专制出发,逐条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1)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2)相似性:①人口增加迅速,商业市镇大量涌现。②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发达。③商人群体活跃,海内外贸易兴盛。④出现工场手工业经营模式,资本主义萌芽或发展。
(3)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的原因:广州十三行说明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自闭于世界,而西欧海洋意识强烈,不断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争霸,扩大海外市场和资本积累。西欧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宣扬自由、平等;中国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西欧国家资民主制度制度逐步确立;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达到顶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西方的社会状况。考查18世纪中叶中国经济繁荣的原因以及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经济发展的“相似性”;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的原因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掌握18世纪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政治、思想以及对外政策。
1 / 1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八下·吴兴期中)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下古代政权与其建立民族匹配正确的是(  )
A.元—蒙古 B.清—契丹 C.西夏—女真 D.唐—吐蕃
2.(2020八下·吴兴期中)《竹枝词》中出现“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景象的城市是(  )
A.上海 B.厦门 C.天津 D.广州
3.(2020八下·吴兴期中)徐家汇是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它得名于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下列史实与他相关的是(  )
A.编写《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B.总结了我国古代医药学成就,丰富我国医药学宝库
C.和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部分内容
D.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4.(2020八下·吴兴期中)17、18世纪时,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C.各从所好 各聘所长 D.八股取士
5.(2020八下·吴兴期中)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
①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④平定准噶尔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0八下·吴兴期中)明清时期,承古出新。在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是(  )
A.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B.小说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文学主流
C.江南地区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D.沿海实行严厉海禁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7.(2020八下·吴兴期中)下图为某八年级同学在探究西方近代史时绘制的思维导图,据此判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思想解放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
C.推翻封建制度 D.工业革命浪潮
8.(2020八下·吴兴期中)“中世纪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
A.倾销商品的迫切 B.商业利益的诱惑
C.侵略扩张的野心 D.传播文明的需要
9.(2020八下·吴兴期中)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在其作品《神曲》中,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留了一个位置;而最后引导他走出罪恶森林、走向天堂的导师是智者维吉尔。这反映了但丁(  )
①追求知识与美德 ②宣扬理性的力量 ③抨击教会的腐朽 ④宣扬现世的享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2020八下·吴兴期中)读下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航海时间比甲早了近100年
B.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C.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扩张掠夺财富
D.都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文明交流
11.(2020八下·吴兴期中)有学者认为,“1500年左右,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来看,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对材料中“灾难”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近代列强的殖民掠夺由此开始 D.各洲之间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
二、非选择题
12.(2020八下·吴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1找出明朝统治者在改革中央机构的措施。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2是哪一机构及其最初设立目的。
(3)图3与明清时期的哪一措施有关?综合上述材料,总结明清政治发展趋势。
13.(2020八下·吴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人拉法耶特被称为“两个世界的英雄”,他20岁时志愿参加了北美独立战争,成为华盛顿的好友;1789年,他在《独立宣言》起草者杰斐逊的帮助下起草了《人权宣言》并制定三色国旗。
材料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
(1)材料一中提及的两部文献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分析拉法耶特被称为“两个世界的英雄”的原因
(3)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
14.(2020八下·吴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石门刻石:“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李斯
材料二:直到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出现很大的相似性,但正是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
——彭慕兰《大分流》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
(2)根据所学知识找出18世纪中叶中国与英国的“相似性”。
(3)结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二中东西方出现大分流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由蒙古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西夏是由少数民族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唐朝由汉族建立的政权。
A项元—蒙古匹配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匹配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政权与其建立的民族。需要准确识记古代政权与其建立的民族。
2.【答案】D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只留下广州一处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
ABC三项不符合“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的描述,不符合题意;
D项广州是《竹枝词》中出现“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景象的城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广州十三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实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
3.【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意大利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中国学者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部分内容。
A项编写《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不符合题意;
B项总结了我国古代医药学成就,丰富我国医药学宝库的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不符合题意;
C项和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部分内容的是徐光启,符合题意;
D项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是思想家黄宗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上海有一个著名的商业区叫徐家汇,那里是著名的农学家徐光启的故乡为依托,考查徐光启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迁移能力。
4.【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由“17、18世纪” “理性之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启蒙思想运动,而17、18世纪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使用八股取士选拔人才,大兴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
ABC三项都不是题干材料中"思想的牢笼"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D项八股取士是题干材料中"思想的牢笼"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与大兴文字狱等内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7、18世纪”。
5.【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1688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所进行的两次围歼战,①符合题意;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③符合题意;康熙年间,噶尔丹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在乌兰布通战役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的胜利,④符合题意。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西北边疆是清乾隆帝,故②不符合题意。
C项①③④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康熙帝的主要历史功绩的掌握,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朝时期在经济领域不断出现冲击“重农抑商”传统的新形式,这种新形式表现在手工工场出现。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些“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工人,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江南地区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是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是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7.【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权利法案》、《联邦宪法》、《人权宣言》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出现、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贯穿三者的主题是近代西方民主发展的历程。
ACD三项和题干思维导图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资产阶级革命是八年级同学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中世纪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追逐商业利益。新航路探索的根本原因是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拓展海外市场。直接原因是到东方追求财富,奥斯曼土耳其兴起阻断了东西方传统的商路。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商业利益的诱惑是题干材料表明的新航路开辟的动力,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新航路探索的根本原因是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拓展海外市场。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反对封建神学,倡导人文主义,在《神曲》中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由材料“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留了一个位置; 而最后引导他走出罪恶森林、走向天堂的导师是智者维吉尔”可知,这反映了但丁①追求知识与美德④抨击教会的腐朽。
B项①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掌握其代表人物有其作品。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但丁的主要思想主张。
10.【答案】D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中的航海路线可知,甲远洋航海是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乙远洋航海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路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追逐黄金的梦想推动欧洲人要到海外去获取黄金等各种财富;而15世纪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使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价格猛涨,欧洲人希望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路。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航行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A项乙的航海时间比甲早了近100年选项错误,因为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相差了半个多世纪,并没有一个多世纪,不符合题意;
B项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错误,因为郑和只是同原本就同中国有来往的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来往,并不能说他的远航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而哥伦布发现美洲,使原本与世隔绝的美洲大陆开始与外界有联系了,不符合题意;
C项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扩张掠夺财富错误,郑和下西洋的航海与哥伦布远航的目的不同,不符合题意;
D项都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文明交流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需要准确识记和区别郑和下西洋及哥伦布航海的内容。
11.【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对欧洲来说,为其殖民掠夺打通了道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但欧洲殖民者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通过三角贸易赚取了大量的血腥财富,使非洲在300多年的时间里丧失了上亿的精壮劳动力,对殖民地区的人民来说就是灾难。故因而对材料中“灾难”理解正确的是近代列强的殖民掠夺由此开始。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近代列强的殖民掠夺由此开始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1)下令不再设置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2)军机处;处理西北军务
(3)八股取士;皇权不断强化。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1)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集皇帝、丞相于一身的朱元璋独揽决策、行政大权后设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明成祖登基后,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2)图二是军机处;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成立于雍正时期,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西北军务而设立的,实际是加强皇权。
(3)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因此图3与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有关。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明朝时废除了宰相制度,到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明、清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加强。
故答案为:(1)下令不再设置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2)军机处;处理西北军务。
(3)八股取士;皇权不断强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的相关知识。掌握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13.【答案】(1)启蒙运动
(2)因为他“志愿参加了北美独立战争”,战争使美国获得了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进一步传播。“在杰斐逊的帮助下起草了《人权宣言》”它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等基本原则,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3)“不同于美国革命”它推翻的是英国殖民主义,目的是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和英国革命如出一辙”,都要推翻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知识点】启蒙运动;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1)《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两部文献均受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继承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启蒙思想;将启蒙思想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2)被誉为“两个世界的英雄”的法拉耶特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并从美国带回了《独立宣言》,深刻影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整个欧洲反对封建专制的历史浪潮。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颁布了《人权宣言》,自由平等的思想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结合所学的知识,根据材料一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可以得到这里如出一辄讲述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本国的封建专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本国的封建专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美国独立战争既要解决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又要争取民族独立的问题。
故答案为:(1)启蒙运动。
(2)因为他“志愿参加了北美独立战争”,战争使美国获得了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进一步传播。“在杰斐逊的帮助下起草了《人权宣言》”它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等基本原则,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3)“不同于美国革命”它推翻的是英国殖民主义,目的是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和英国革命如出一辙”,都要推翻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
14.【答案】(1)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2)相似性:①人口增加迅速,商业市镇大量涌现。②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发达。③商人群体活跃,海内外贸易兴盛。④出现工场手工业经营模式,资本主义萌芽或发展。
(3)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的原因:广州十三行说明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自闭于世界,而西欧海洋意识强烈,不断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争霸,扩大海外市场和资本积累。西欧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宣扬自由、平等;中国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西欧国家资民主制度制度逐步确立;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达到顶峰。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据材料一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特点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
(2)本题考查查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经济发展的“相似性”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知识的迁移、认知与分析能力。依据上述材料信息,联系教材知识,从人口增长、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商人群体与社会分工出发,客观概括命题所需结论即可。
(3)本题考查18世纪中叶中国经济繁荣及其“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的有效信息,结合材料二“ 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迅速崛起。赵鼎新认为西方崛起包含五个交叉重叠的历史进程。军事竞争(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经济竞争推动下的强烈的理性化取向以及积累性发展……政府依赖商人敛财创收,以及维持殖民地的运作;而商人则仰赖政府的保护,以此进行市场扩张”,结合教材,从开放与封闭、民主与专制、资本主义与小农经济、思想启蒙与文化专制出发,逐条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1)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2)相似性:①人口增加迅速,商业市镇大量涌现。②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发达。③商人群体活跃,海内外贸易兴盛。④出现工场手工业经营模式,资本主义萌芽或发展。
(3)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的原因:广州十三行说明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自闭于世界,而西欧海洋意识强烈,不断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争霸,扩大海外市场和资本积累。西欧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宣扬自由、平等;中国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西欧国家资民主制度制度逐步确立;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达到顶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西方的社会状况。考查18世纪中叶中国经济繁荣的原因以及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经济发展的“相似性”;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的原因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掌握18世纪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政治、思想以及对外政策。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