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7科8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7科8份】

资源简介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微博在中国媒介生态中,其意义不同寻常,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微博释放的“微动力”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公共与私人交往方式。这一被中国网民热捧的新媒介甚至成为穿越信息黑洞的牵引力量。
其实,小小的微博承受了不少不能承受之重,承载了过多的光荣与梦想。在微博八面风光的背后,我们需要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媒介形态的宽度与限度。
尼尔·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体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波兹曼看来,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波兹曼曾认为,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他甚至顽固地认为,400年来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印刷术利大于弊。我们现代人对于智力的理解大多数来自于印刷文字,我们对于教育﹑知识﹑真理和信息的看法也是一样的。印刷时代成就了思维的系统性和深度,而电视媒介则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的形式。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题的超意识形成。波兹曼的这种观点,不无偏激,但有一定道理。
微博催生我们的公共生活,但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宽度为代价的。与波兹曼一样,我认为,印刷媒介成就了思想的深度以及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系统性。阅读和写作成熟于印象时代。
微博视野中的阅读,是典型的“泛读”。在技术上,微博给书写者的空间十分有限,被限定在140字以内。在140个字符内传递一定的信息是可以的,但要表达像样的思想则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读者而言,在微博世界浸淫日久,注意力也被严重碎片化,喜欢追逐一个个信息碎片以及思想的边角料,体验的是点点滴滴短暂的快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感觉似乎是丰盈的,但这种阅读多是视觉层面上的愉悦,属于刺激大脑皮层的浅性观赏。微博世界中的阅读是典型的走马观花,很难有思维的深度潜入。在微博所目击的风景,“神马都是浮云”。读者享受的只是视觉的漫游,而对于思想和思维的深度操练,微博的效果往往是有限的。如果不适当控制自己的时间,微博会让你浪费很多时间,毕竟,碎片信息﹑碎片思考还是有其局限性,它不能提供系统性思想。微博视野的阅读,是典型的浅尝辄止的阅读。人生苦短,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是稀缺资源,在微博上投注了过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必然会挤占了总的读写时间。关键的是,微博改变了我们的读写方式。习惯于微博读写的人,思维方式也被微博化,即被碎片化﹑颗粒化﹑浅表化,缺乏对问题的深度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1.下列对“微博”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可见微博在中国媒介生态中,意义非同寻常
B.改变中国社会公共与私人交往方式是微博释放的"微动力".
C.在某种程度上微博是以牺牲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宽度为代价的.
D.微博改变人类的读写方式,但并未改变人类总的读写时间.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波兹曼认为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体对于文化精神重心的形成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因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并且最终能控制文化。
B.印刷时代成就了思维的系统性和深度,娱乐则是电视上所有话题的超意识形成。
C.阅读和写作成熟于印刷时代,印刷媒介成就了思想的深度以及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系统性.
D.微博最大的不足是微博给书写者的空间极其有限,无法表达像样的思想。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追问和思考微博这一新兴媒介形态的宽度与限度迫在眉睫。
B.在作者看来,微博容易使读者的注意力严重碎片化。
C.微博世界中的阅读是视觉层面上的阅读,难有思维的深度潜入。
D.作者主张适当控制微博阅读,避免被碎片化,颗粒化,浅表化。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武承嗣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
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
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索及骑射,每陷阵,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狄仁杰曰:“楷固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奏请赦之。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言,赦之。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太后欲造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①,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遂罢其役。
太后信重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辛丑,甍,太后泣曰:“朝堂空矣!”
注:①伽蓝:梵语,译为佛教寺院 (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三》有删记)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朕家事,卿勿预知。预:预先 B.今之伽蓝,制过宫阙 制:规模
C.遂罢其役 罢:取消,停止 D.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名:称呼名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王者以四海为家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B.①武者,陛下之姓 ②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C.①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 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D.①苟利于国,岂为身谋 ②余不忍为此态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立子”,还是“立侄”问题上,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从母子亲情,君王与国家的关系、君臣关系、释梦等多方面劝说太后“立子”,最终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
B.狄仁杰担任宰相时,太后让他荐举人才,他直接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结果太后很满意。
C.狄仁杰要上奏请求赦免契丹的降将李楷固,狄人杰的亲属友好都劝阻他,狄仁杰却“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听了他这句话,赦免了李楷固。
D.狄仁杰在世时,武太后十分信任倚重他,常常采纳他的建议,即使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时也是如此;狄仁杰去世后,武太后很悲伤,感叹朝堂空了,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 (5分)
2)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唐代诗人秦韬玉,男,生卒年不详,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先为一宦官做幕僚,后从唐僖宗避难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著有《投知小录》三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十六首。
8.全诗以“贫女”的口吻述说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 请结合诗歌各联内容加以概括。(5分)
9.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说出其中的两种,并结合诗句进行简析。(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
(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论语》
(3)谨庠序之教,申之于孝悌之义,            。《孟子》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5)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
(6)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
第Ⅰ卷 表达题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翻 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 ”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司机说:“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外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只见他狠踩一脚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弯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说:“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雅”动作。我又去看看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看他还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的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
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
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以“翻浆”为题,开篇扣题,但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到“翻浆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见后文与“翻浆”无关,篇末也未点题。
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主要是因为这个青年在夜晚拦车,而且竟然不怕戈壁滩的春寒,愿意“蹲大厢板”,司机担心他有不良企图。
C.文中对司机的语言和行为的描写与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对司机的刻画.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先锋派小说的荒诞性特点。
D.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
“贪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见出我的鄙夷和厌恶。
E.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视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明: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
(2)小说塑造了“青年”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6分)
(3)请结合作品,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 (6分)
(4)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树欲静而风不止
心 远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作为西晋时的文学家、哲学家与音乐家,其诗其文其人,历代多有评说。或曰:诗“含其润”“多俊语”“实开晋人之先”;或曰:文亦“情真语真”“奇丽超逸,览之跃然而醒”;或曰:“嵇康性不偶俗”“至是非邪正,绝不含糊恇怯”云云,亦不胜枚举。不过,我读其作品及传时,最为惊叹之处却是他的安静!当然,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安静了。
那是一种充满着诗意的安静:“轻车迅迈,息彼长林。春木载荣,布叶垂阴。习习谷风,吹我素琴……”多么静谧的春天!多么澄澈的心境!“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多么清隽的氛围!多么萧散的的神情!即便是蒙冤入狱后的绝命之作《幽愤诗》里,也没有忘记表达自己“志在守朴,养素全真”以及“与世无营,神气晏如”的本志。
那是一种蕴涵着哲理的安静:且不说《养生论》的“清虚静泰,少私寡欲”,也不说《释私论》的“气静神虚”“体亮心达”;便是令人震撼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一样透示着“游心于寂莫,以无为为贵”的老子之旨。
那么,现实生活中的嵇康呢?真可谓是心如止水,淡如明月。“竹林七贤”之一的玉戎便感慨说:“和嵇康相处二十年,从未见过他喜悦或恼怒的表情。”“心寂情泯”,静气迎人,二十年如一日,该是何等的“静笃”!素日里,他所心仪的生活不是“抱琴行吟、弋钓草野”,便是在竹林里和友人一道饮酒做诗,超然自适。总之,一派清静雅洁,玄思玄智的名士风范!可是,他却又不同于一般的名士。他尚有蕴藏于内的慎独和责任,及至“刚肠疾恶”。他最孤寂时,确乎还有一种大海一样的表面汹涌而底里晏定的动中之静!山涛便曾说过:“嵇叔夜的样子,高峻如孤松昂然独立。”实际上,在嵇康心目中青葱独立的山松一直是静定的象征。正如他的诗句吧:“遥望山上松,隆谷郁青葱。”
只可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因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与古时旧说相反对”又因其坚决不仕,与举荐他的山涛绝交,将自己与“今之贤能”公然对立;还因其好友吕安被其兄诬陷入狱后,仍然义不负心而牵连入狱;再加之权臣钟会乘机进谗,一代英才竟至被杀。
然而,面临死亡,嵇康从容,安详,在刑场上神色不变,并索琴弹奏《广陵散》。曲终且说:“袁孝尼曾请求学习这支琴曲,我因珍爱一直没有教他,《广陵散》从今以后绝传了!”那一刻,一定是绝调回响,清气环绕吧!
近读牟宗三先生所著《玄理与才性》一节,读至“王弼、嵇康、向秀、郭象,皆极高之哲学心灵也。嵇康被害,司马昭之罪大矣”时,仍不觉得有哀哉、痛惜之感。可是转念又想:嵇康的素雅与独立千古的安静,不也是为历史及后人留下的永恒吗?当着他的心性“虚一而静”的那个早晨,或者晚上,一个伟大的生命已经诞生了。
(选自《中外文摘》)
(1)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题目“树欲静而风不止”采用的是比喻命题法,既扼要地概括了本文的主旨,又形象生动地表明了作者对嵇康的评价。
B.从全文内容来看,“树欲静”喻嵇康骨子里想清静无为,而“风不止”则比喻司马氏政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嵇康的逼迫。
C.文本开头第一段先简介嵇康,并概述历史对他的评说,再道出自己对他的评价。这样写只是为了彰显作者观点与众不同。
D.这篇传奇既概述了嵇康的籍贯及其一生的主要经历,还独到地抓住嵇康的特征进行详细的评说,这是人物传记的传统写法。
E.从全文看,一代英才嵇康落得个被杀的悲剧下场,有权臣进谗,昏君当道等社会原因,但本质上还是个人过于狂傲。
(2)第一段说嵇康的安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安静”,结合全文,简析此话的含义。(6分)
(3)请简要分析本篇传记的写作特色。(6分)
(4)文末,作者既痛惜似乎又有点“庆幸”,作者痛惜的是什么?“庆幸”的又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对作者的想法进行评析。(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世界各地观众对影片《阿凡达》趋之若鹜,这加快了3D电视机研发、生产、上市的进程。
B.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心中有数,绝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藩篱,从而成为强势文化的附庸。
C.为刺激消费,各大商场纷纷举行大幅降价促销活动。许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
D.互联网上激愤的言论不少,如果没有更多媒体的兴风作浪,一般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考试作文要求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对“我晕”、“我倒”、“酷毙了”、“帅呆了”等新词酷语能否在考场作文中使用,会不会影响得分,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B.实行阶梯式电价,一方面是调节用电量,起到节能减排合理用电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要保证低收入群体用电价格不提高。
C.据1月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启动对台出售“爱国者”防空导弹,允许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向台湾出售具体数字不详的爱国者导弹。
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舰艇编队于亚丁湾当地时间6日凌晨抵达预定海域,开始执行护航任务,保护我国商船,使其免受海盗袭击。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沿着主校道缓缓前行, , , ; , , ,正是这平淡的桂花奉献给人们诱人的芬芳。
①桂树如同一把撑起的伞,在细细绿叶中隐藏着一簇簇米黄色的小桂花
②沿着鹅卵石铺成的甬道踏入桂园,香味更加浓烈
③校道两边的法国梧桐像欢迎首长的士兵一样挺立着,高大雄伟
④迎面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奇香,循香寻找其源,方知有桂园
⑤树干粗壮,孔武有力,树叶迎风起舞
⑥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遮天蔽日
A.④①②③⑤⑥ B.③⑤⑥④②① C.③④②①⑤⑥ D.④②③①⑥⑤
16.请依照划线的句子仿写。(5分)
有人说现在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知道“QQ”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阿Q”的人越来越少。
仿写:有人说现在 , ;
, 。
1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成都茶文化的特点(不超过35字)。(6分)
成都是泡在荼缸里的城市。早在公元前59年,资中人王褒的《僮约》里就记载了在西蜀人家里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壹行酤。烹茶尽具,已而盖藏。”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四季生意兴隆。茶倌掺茶有许多绝活,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得风车斗转,表演的花样有“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观音”……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具来喝。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您说多有讲究。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的时代需要一种共向的精神来支撑,我们的生活需要一种同向的精神来丰富,我们的文明需要一种众向的精神来传承。历时一年有余,几次三番地进行筛选,县委政府终于提炼出了最能代表会泽人形象,最能展现会泽人风貌的“泽世担当,汇智图强”的会泽精神。这虽然只有简单的八个字,可它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泽世,不仅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一种无私奉献、克己奉公的精神;担当,不仅是一种勇于负责的精神,还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汇智,不仅是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还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与吸取精神;图强,不仅是一种坚定自信、力争上游的精神,还是一种锐意进取、务实创新的精神。“泽世担当,汇智图强”的会泽精神,不仅是会泽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和升华,更是会泽人现在和未来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认知取向。
作为一名有远大理想的会泽茚旺青年学子,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想法?请选择会泽精神中的一点或几点按相关要求作文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D(在微博上投注了过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必然会挤占了总的读写时间。)
2.D(要表达像样的思想比较困难。不是“无法表达”。)
3.C(大多是视觉层面的愉悦。)
4.A ( 预:参与,干预。)
7.(共10分,得分点:注意句意、句式、活用现象、重要实词、 虚词等)
(1)(5分)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陛下。陛下现在却想将国家移交给外姓,这不是不符合上天的意思吗 况且姑侄与母子相比哪种关系更亲
(2)(5分)既然能为他的主上尽力,也一定能为我们尽力,如果用恩德安抚他,就能为我们所用。”
8.首联,自伤身世贫;颔联,自诩格调高;颈联,自夸手艺巧;尾联,自恨命运差。
10.默写
(1)于我如浮云 (2)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风萧萧兮易水寒 (5)羁鸟恋旧林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11、 (1)AC (A项,文章后半部分与“翻浆”也有密切关系,“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猛烈地震击,并为自己的狭隘和残忍感到愧疚与不安,内心深处亦如翻浆一般的不平与疼痛。C项,本文不属于先锋派小说,并未体现荒诞性特点。)
(2)文中的“青年”是一个纯朴善良、知恩图报、不怕辛苦、执着、尽孝的贫苦农民。①纯朴善良,以“善”意解恶意:“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②热心助人、知恩图报:“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③不怕辛苦、孝顺父母:“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蹲大厢板就行” “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④执着、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那个人抱住车灯”“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4)《翻浆》通过“我”后悔自己的多疑与太过戒备,歌颂普通劳动者的人性,是对当今社会“泛恶论”“人心惟危论’’的嘲讽,强调社会呼唤信任,相信善良,懂得感恩。作品昭示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以己度人。否则,你的不理智行为可能会伤害善待你的人。当今社会的确积弊较多,但这些绝对只是社会支流,社会主流还是好的。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应该肯定“世上还是好人多”。(社会问题2分,结合现实2分,谈感悟4分)
12 (1) A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能力层级为E级。A项对题目的分析符合文意。B项具体阐释题中两个比喻的含义,也符合文意。C项对首段层次及内容的概括,是正确的,但对其作用和意图的分析错误。 这样写不是要“彰显观点与众不同”,而主要是引出自己的观点。D项错在对文体及写法的判定。本文是散文,而非传奇。详评人物特征也并非“人物传记的传统写法”。 E项,嵇康的悲剧主要是社会原因造成的,而非“个人性格狂傲”。
13、B项正确。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用在此处恰当。A项,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有贬义。C项,“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语境不存在帮助别人的意思。D项,“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而语境所显示的是一种促使事情向坏的方面发展的作用,可以改为“推波助澜”。
14、D项正确。A项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B项搭配不当,“起到”和“目的”不能搭配,应将“起到”改为“达到”,或将“目的”改为“作用”; C项“启动”后缺宾语中心词。
15.B
16.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
17. 23. (1)历史悠久(2)茶馆众多(3)档次多样(4)茶技高超(5)茶具讲究
本题目基本无审题障碍,建议参照高考标准,按45分的平均分进行评阅
文言文译文:
武承嗣谋求充当太子.多次指使人劝太后说:“自古以来的天子没有以外姓人为继承人的。”太后还拿不定主意.狄仁杰常从容不迫地对太后说。“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陛下。陛下现在却想将国家移交给外姓,这不是不符合上天的意思吗?(或”恐怕是……吧?)况且姑侄与母子相比谁更亲?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太后命令宰相各荐举尚书郎一人。狄仁杰荐举自己的儿子司府丞狄光嗣,被任命为地官更外郎,后来他很胜任这个职务,太后高兴地说:“你可以继承古代荐举自已儿子的祁奚了。”
当初.契丹的将领李楷固,善于使用套绳和骑射.每次进入战阵。就好像骛鸟进入乌鸦群中,所向无敌。孙万荣死后,李楷固投降唐朝。有关部门指责他没有及早投降,上奏请求将他灭族。狄仁杰说:“李楷固勇猛无比,既然能为他的主上尽力,也一定能为我们尽力,如果用恩德安抚他,就能为我所用。”于是上奏请求赦免他。他的亲属友好都劝他不要这样做。狄仁杰说:“如果有利于国家,难道还要为自己打算!”太后采纳他的意见,赦免了李楷固。他又请求授给他们官职,太后任命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派他领兵进击契丹余党,结果将契丹全部平定。
武则天要建造一尊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阻,奏疏的大意是,“当今的佛教寺院,在建筑规模上已经超过皇帝的宫殿。营建这些寺院无法借助鬼神之助.只能依靠百姓出力,物资不会从天而降,终究来自地里。不靠损害百姓。那么又怎能得到这些东西呢 ”他又说:“如来佛创立佛教,以大慈大悲为宗旨,哪里要劳民伤财,来设置浮华无实用的装饰!”又说:“近年来水旱灾害时有发生,边境又不安宁,如果为修建大佛像而耗费国库资财,又用尽民力,那么万一哪一个角落有灾难,陛下将用什么去救援呢?”武则天说:“您劝导我行善,我又怎么能违背您的意愿呢?”于是停止了修建大佛像的工程。
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没有哪一个大臣能比得上。她常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杰习惯于在朝堂上当面直言规谏,武则天划常常采纳他的建议,即使这样做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时也是如此。辛丑年,狄仁杰去世,武则天流着眼泪说:“朝堂上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http://www./wxt/list.aspx ClassID=3060
错误!未定义书签。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89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少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
1. 有一电学元件,温度升高时电阻却大幅度减小,则这种元件可能是( )
A.金属导体 B.绝缘体 C.半导体 D.超导体
2. 两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A=1 kg,mB=2 kg,vA=6 m/s,vB=2 m/s。当A追上B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B速度的可能值是( )
A.vA′=5 m/s, vB′=2.5 m/s B.vA′=2 m/s, vB′=4 m/s
C.vA′=-4 m/s,vB′=7 m/s D.vA′=7 m/s, vB′=1.5 m/s
3. 在某交流电电路中,有一个正在工作的变压器,它的原线圈匝数n1= 600匝,电源电压为U1= 220V,原线圈串联一个0.2A的保险丝,副线圈n2 = 120匝,为保证保险丝不被烧断,则( )
A、负载功率不能超过44W
B、副线圈电流最大值不能超过1A
C、副线圈电流有效值不能超过1A
D、副线圈电流有效值不能超过0.2A
4.用均匀导线做成的正方形线框边长为0.2 m,正方形的一半放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如图1所示.当磁场以10 T/s的变化率增强时,线框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  )
A.Uab=0.1 V B.Uab=-0.1 V
C.Uab=0.2 V D.Uab=-0.2 V
5. 篮球运动员接传来的篮球时,通常要先伸出两臂迎接,手接触到球后,两臂随球迅速引至胸前.这样做可以(   )
A.减小球对手的冲量 B.减小球的动能变化量
C.减小球的动量变化量 D.减小球的动量变化率
6.质量M=100 kg的小船静止在水面上,船首站着质量m甲=40 kg的游泳者甲,船尾站着质量m乙=60 kg的游泳者乙,船首指向左方,若甲、乙两游泳者同时在同一水平线上甲朝左、乙朝右以3 m/s的速率跃入水中,则( )
A.小船向左运动,速率为1 m/s
B.小船向左运动,速率为0.6 m/s
C.小船向右运动,速率大于1 m/s
D.小船仍静止
7.如图2所示,匀强磁场中固定的金属框架ABC,导线棒DE在框架ABC上沿图示方向匀速平移,框架和导体材料相同,接触电阻不计,则( )
A、电路中感应电流保持一定
B、电路中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一定
C、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一定
D、DE棒受到的拉力一定
8.电容式传感器是用来将各种非电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由于电容器的电容C取 决于极板正对面积S、极板间距离d以及极板间的电介质这几个因素,当某一物理量发生变化时就能引起上述某个因素的变化,从而又可推出另一个物理量的值,如图是四种电容式传感器的示意图,关于这四个传感器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角度
B.乙图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液面的高度
C.丙图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压力
D.丁图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速度
9. 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稳定的交流电源,副线圈通过输电线接两个相同的灯泡L1和L2,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开始时,开关S是断开的,如图4所示,在S接通后,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灯泡L1两端的电压减小
B. 通过灯泡L1的电流增大
C. 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
D.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
10.如图5所示,竖直平面内的虚线上方是一匀强磁场B,从虚线下方竖直上抛一正方形线圈,线圈越过虚线进入磁场,最后又落回原处,运动过程中线圈平面保持在竖直平面内,不计空气阻力,则 (   )
A.上升过程克服磁场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克服磁场力做的功
B.上升过程克服磁场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克服磁场力做的功
C.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
D.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
11.将一物体从某一高度以初速度0水平抛出,已知它落地时速度为,则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 )
A. B. C. D. 一矩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场并位于线圈平面内的固定轴转动.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6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B.t2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绝对值最大
C.t3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的绝对值最大
D.每当e变换方向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绝对值都为最大
12.如图7所示,足够长的U型光滑金属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0<θ<90°),其中MN与PQ平行且间距为L,导轨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导轨电阻不计.金属棒ab由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并与两导轨始终保持垂直且良好接触,ab棒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当流过ab棒某一横截面的电量为q时,棒的速度大小为v,则金属棒ab在这一过程中(   )
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B.下滑的位移大小为
C.产生的焦耳热为qBLv
D.受到的最大安培力大小为sin θ 图7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212分,每空2分每空3分)
13.气垫导轨(如图8“甲”)工作时,空气从导轨表面的小孔喷出,在导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使滑块不与导轨表面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滑块运动时的阻力。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质量均为a的滑块,每个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两个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均为b.气垫导轨正常工作后,接通两个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并让两滑块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两滑块相碰后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图乙为某次实验打出的、点迹清晰的纸带的一部分,在纸带上以同间的6个连续点为一段划分纸带,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其长度s1、s2和s3.若题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那么,碰撞前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_;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_。重复上述实验,多做几次。若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则动量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图8
14. 如图9所示的器材可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1)在给出的实物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仪器连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2)连好电路后,若将线圈L1插入线圈L2中,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若要使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可采取的实验操作是 . 图9
A.插入铁芯F B.拔出线圈L1
C.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 D.断开电键S瞬间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56题8分,第167题8分,第178题12分,第189题12分,共40分)
156.如图10所示,AB是两个同心圆,半径之比RA∶RB=2∶1,A、B是由相同材料,粗细一样的导体做成的,小圆B外无磁场,B内磁场的变化如图所示,求A、B中电流大小之比(不计两圆中电流形成磁场的相互作用).
16. 一小型发电站输出电压为250V, 输出功率为50kW,若输电线电阻为80Ω,输电线电热损耗功率为电站输出功率的4%,
(1)求电站所用升压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
(2)若用户所用的降压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为40:1,用户得到的电压为多少伏
飞机以恒定的速度俯冲飞行,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37°,水平分速度大小为200km/h,(sin37°= 0.6, cos37°= 0.8)求:
(1)飞机的飞行速度;
(2)飞机在1分钟内下降的高度。177.如图11所示,冰车和小孩的总质量为40 kg,木箱的质量为10 kg,它们静止在水平冰面上。某时刻,小孩将木箱以v=4 m/s的水平速度推出。(不计冰车、木箱与冰面之间的摩擦)求:
(1)木箱推出后冰车与小孩的速度。
(2)小孩推木箱过程中对木箱做的功。
(3)冰车、小孩和木箱系统的机械能增加量。
188.如图12所示,两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竖直放置,相距为L, 一理想电流表与两导轨相连,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一质量为m、有效电阻为R的导体棒在距磁场上边界h处静止释放。导体棒进入磁场后,流经电流表的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稳定为I。整个运动过程中,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始终保持水平,不计导轨的电阻。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
(2)电流稳定后,导体棒运动速度的大小v;
(3)流经电流表电流的最大值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答题卡
物 理 总分 :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189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少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
(2) BD 。
图1
图2
图4
图5
图6
图10
图11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个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设全集,集合,则( )
A. B. C. D.
2、复数=( )
A.-3 -4i B.-3+4i C.3-4i D.3+4i
3、曲线在点(0,1)处的切线方程为
A. B. C. D.
4、已知是两个向量,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要得到函数的图像,只需将函数的图像( )
A.左移个单位 B.左移个单位 C.右移个单位 D.右移个单位
6、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7、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考察下列命题,其中真命题是
A. B.∥,∥
C.∥ D.
8. 某同学设计右面的程序框图用以计算和式的值,
则在判断框中应填写 ( )
A. B.
C. D.
9、已知地铁列车每10 min一班,在车站停1 min.
则乘客到达站台立即乘上车的概率是( )
A. B. C. D.
10、已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体积是,则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
A. B. C. D.
11、已知P是椭圆上的一点,是该椭圆的两个焦点,若的内切圆的半径为,则( )
A. B. C. D.
12.、函数f(x)=|x-2|-ln x在定义域内零点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
14、直线与圆交于A、B两点,且,则 。
15、一个体积为的正三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
这个三棱柱的侧视图的面积为 。
16、已知且,则的值是 .
三、解答题:解答题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设的前n项和为Sn,
(Ⅰ)求证:为等差数列;
(Ⅱ)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Tn,求.
18.(本小题满分12分)
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四名同学的植树棵数.乙组记录中有一个数据模糊,无法确认,在图中以X表示.
(Ⅰ)如果X=8,求乙组同学植树棵数的平均数和方差;
(Ⅱ)如果X=9,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求这两名同学的植树总棵数为19的概率.
(注:方差其中为的平均数)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梯形和正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其中 ,且为中点.
(Ⅰ) 求证:平面;
(Ⅱ)求证:.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为,A,B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端点,M为AB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且.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过的直线与椭圆交于P、Q两点,求POQ的面积的最大时直线的方程。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
(Ⅰ)当时,求的最大值;
(Ⅱ)令,(),其图象上任意一点处切线的斜率≤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0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 它与曲线C:交于A、B两点。
(Ⅰ)求|AB|的长
(Ⅱ)在以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点P的极坐标为,求点P到线段AB中点M的距离。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A C A B D B C B A B C
二、填空题
13. 4 ; 14. 2 ;   15. ; 16.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2分)
(Ⅱ)由(I)得
…………12分
(理)在中,,,.
(Ⅰ)求的值;
(Ⅱ)求的值.
解:(Ⅰ)在中,由,得…………………………2分
又由正弦定理 ………………………………………3分
得……………………………………………………………………6分
(Ⅱ)由余弦定理:得:……6分
即,解得或(舍去),所以………………7分
所以,……………8分
,即……………… ……12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
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四名同学的植树棵树.乙组记录中有一个数据模糊,无法确认,在图中以X表示.
(Ⅰ)如果X=8,求乙组同学植树棵树的平均数和方差;
(Ⅱ)如果X=9,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求这两名同学的植树总棵数为19的概率.
(注:方差其中为的平均数)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梯形和正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其中 ,且为中点.
(Ⅰ) 求证:平面;
(Ⅱ)(文)求证:.  
(理)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证明: (Ⅰ)因为为中点,
所以 ………1分
又,
所以有 …………………2分
所以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3分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 ………5分
(理)取AD的中点E,连接OE、PE,设,则
又,
,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9分
在中,,,
11分
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2分
(其它解法酌情给分)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为,A,B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端点,M为AB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且.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过(-1,0)的直线与椭圆交于P、Q两点,求POQ的面积的最大时直线的方程。解:(Ⅰ)设椭圆的半焦距为,则,解得,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4分
方法二:设交点,,
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的方程为,
则易得. ----------6分
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联立椭圆方程,得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
(Ⅰ)当时,求的最大值;
(Ⅱ)令,(),其图象上任意一点处切线的斜率≤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析】(Ⅰ)依题意,知的定义域为(0,+∞),
当时,,
(2′)令=0,
解得.(∵)
因为有唯一解,所以,当时,
,此时单调递增;
当时,,此时单调递减。
所以的极大值为,此即为最大值………6分
(Ⅱ),,
则有≤,在上恒成立,8分
所以≥, 10分
当时,取得最大值,
所以≥………12分
22.(本小题满分10分)
(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 它与曲线C:交于A、B两点。
(Ⅰ)求|AB|的长
(Ⅱ)在以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点P的极坐标为,求点P到线段AB中点M的距离。
(理)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为正整数).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记.若对任意正整数,恒成立,求实数的最大值.
(理)[解] (Ⅰ), ①
当时,. ②
由 ① - ②,得.
. …… 3分
又 ,,解得 . …… 4分
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为正整数). …… 5分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9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l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Mg 24 Al 27 Br 79.9 Cu 63.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因素是( )
A.温度和压强 B.反应物的浓度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性质 D.催化剂的加入
2. 实验中要快速制取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
A.纯锌和稀硫酸反应 B.纯锌和浓硫酸反应
C.粗锌和浓硫酸反应 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3. 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化学平衡
移动的是( )
A.反应混合物的浓度 B.反应体系的压强
C.正、逆反应的速率 D.反应物的转化率
4.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① K+、Cl-、NO3-、S2- ② K+、Fe2+、I-、SO42- ③ Na+、Cl-、NO3-、SO42-
④Na+、Ca2+、Cl-、HCO3- ⑤ K+、Ba2+、Cl-、NO3-
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5.某探究小组在某温度下测定溶液的pH值时发现,0.01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10-22(mol·L-1)2,则该小组在该温度下测得0.1mol·L-1的NaOH溶液pH值应为( )
A.13 B.12 C.11 D.10
6.在同浓度、同体积的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恰好呈中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盐酸和醋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B. 醋酸的pH值小于盐酸
C. 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盐酸 D. 醋酸的pH值等于盐酸
7.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υ(A)= 0.5 mol/(L·s) B.υ(B)= 0.3 mol/(L·s)
C.υ(C)= 0.8 mol/(L·s) D.υ(D)= 1 mol/(L·s)
8.对于C+CO22COΔH<0,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ΔH<0,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与V2的变化情况为 ( )
A.都增大 B.都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9.在一密闭容器,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D.a>b
10. 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
A.明矾溶液加热 B.CH3COONa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
11.关于溶液的酸碱性说法正确的是( )
A. C(H+)很小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 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C. C(OH-)= C(H+)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D. 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12.反应2A(g)2B(g)+E(g)△H>0,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压 B.减压 C.减小E的浓度 D.降温
13.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④
14.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再通入少量氯气,c(H+)/c(ClO-)减小
B. 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
C. 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
D. 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5.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1411.0kJ·mol-1和-1366.8kJ·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
A.-44.2kJ·mol-1 B.+44.2kJ·mlo-1 C.-330kJ·mol-1 D.+330kJ·mlo-1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95 ℃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 pH = 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 = 4
C. 0.2 mol·L-1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 = 1
D. pH = 3的醋酸溶液,与pH = 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 = 7
1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溶液反应的溶液中,pH最大的是( )
A. Na2CO3溶液 B. NH4HCO3溶液 C. NaHCO3溶液 D. NaHSO4溶液
18.下列溶液中,c(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0.1mol/LHCl溶液②0.1mol/LH2SO4溶液③0.1mol/LNaOH溶液④0.1mol/LCH3COOH溶液 (   )
A.③②④①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19.在医院中,为酸中毒病人输液不应采用( )
A.0.9%氯化钠溶液 B.0.9%氯化铵溶液 C.1.25%碳酸氢钠溶液 D.5%葡萄糖溶液 20. 在25℃时,浓度均为1 mol/L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三种溶液中,测得
其中c(NH4+)分别为a mol/L、b mol/L、c 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 b > c B. a > c > b C. b > a > c D. c > a > b
21.关于氯化铵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水稀释时,c(NH4+)/c(Cl-)的值减小
B.再加入少量氯化铵晶体时,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增大
C.离子浓度大小比较:c(NH4+)>c(Cl-)>c(H+)>c(OH-)
D.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呈中性时,c(NH4+)=c(Cl-)
22.下列变化过程中,熵在减小(即△SA. B.══
C.══ D.══
23.已知反应:
①101kpa时,2C(s)+O2(g)=2CO(g) △H =-221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 =-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 ①的反应热为221 kJ
C. 稀硫酸与氨水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 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24.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进行如下操作,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
A. 恒温、恒压时,充入NH3 B. 恒温、恒容时,充入N2
C. 恒温、恒压时,充入He D. 恒温、恒容时,充入He
25.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kJ/mol,N—H键的键能为391kJ/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3H2=2NH3 △H =- 92.4 kJ/mol可得N≡N键的键能是( )
A. 431 kJ/mol B. 945.6 KJ/mol C. 649 kJ/mol D. 869 kJ/mol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共4分)在25℃时,现有NH4Cl和NH3·H2O组成的混合溶液,若其pH=7,则该溶液中c(NH4+)___c(Cl-);若pH>7,则该溶液中c(NH4+)______c(Cl-)。(填“>”、“<”、“=”).
(2)(共6分)0.1mol/L的NaHCO3溶液中
① 按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该溶液中各种微粒(水分子除外,用微粒符合表示下同)
② c(Na+)+c(H+)=_______________ ,c(Na+)=_______________ 。
27.(14分)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O2 2SO3;△H<0。下图是某一时段内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_
(2)t1、t3、t4时刻,体系中改变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3)下列时间段中,SO3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
A.0~t1 B.t2~t3 C.t3~t4 D.t5~t6
(4)上述平衡状态时间段内,SO2转化率相等的是____________
28.(14分)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1/3Fe2O3(s) + CO(g) 2/3Fe(s) + CO2(g)
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H________0(填“>”、“<”或“=”)。
(2)在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1000℃恒温,加入Fe、Fe2O3、CO、CO2各1.0 mol,反应经过l0 min后达到平衡。
①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d.c(CO2)=c(CO) e.v正(CO)= v逆(CO 2)
②求l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υ(CO2)= ,C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 。
(3)欲提高(2)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A.增加高炉高度 B.增加Fe2O3的量 C.移出部分CO2
D.提高反应温度 E.减小容器的容积 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4)若在与(2)中完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起始时加入a mol Fe2O3和2.0 molCO,反应经过t min后达到平衡,且CO的平衡浓度与(2)中CO的平衡浓度相同。则a的最小值应大于 ;若不考虑固体反应物总表面积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判断t应 10(填“>”、“<”或“=”)。
29.(12分)常温下,某水溶液M中存在的离子有:Na+、A2-、HA-、H+、OH-,存在的分子有H2O、H2A。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酸H2A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溶液M由10 mL 2 mol·L-1NaHA溶液与2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得,则溶液M的pH________7(填“>”、“<”或“=”),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Ksp(BaA)=1.8×10-10,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0 mL 1 mol·L-1BaCl2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Ba2+浓度为__________ mol·L-1。
(3)若溶液M由下列三种情况:①0.01 mol·L-1的H2A溶液;②0.01 mol·L-1的NaHA溶液;③0.02 mol·L-1的HCl与0.04 mol·L-1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则三种情况的溶液中H2A分子浓度最大的为________;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高温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个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等于1的积分是 ( )
A. B. C. D.
2、若复数为纯虚数(为虚数单位),则实数的值是( )
A. B.或 C. 或 D.
3、曲线在点(0,1)处的切线方程为
A. B. C. D.
4、已知是两个向量,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要得到函数的图像,只需将函数的图像( )
A.左移个单位 B.左移个单位 C.右移个单位 D.右移个单位
6、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7、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考察下列命题,其中真命题是
A. B.∥,∥
C.∥ D.
8. 某同学设计右面的程序框图用以计算和式的值,
则在判断框中应填写 ( )
A. B.
C. D.
9、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 )
A. B. 220 C. D. 1320
10、已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体积是,则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
A. B. C. D.
11、已知P是椭圆上的一点,是该椭圆的两个焦点,若的内切圆的半径为,则( )
A. B. C. D.
12.、已知a是函数的零点,若0A.f(x0)=0 B.f(x0)>0 C. f(x0)<0 D.f(x0)的符号不确定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
14、直线与圆交于A、B两点,且,则 。
15、一个体积为的正三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
这个三棱柱的侧视图的面积为 。
16、已知且,则的值是 .
三、解答题:解答题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在中,,,.
(Ⅰ)求的值;
(Ⅱ)求的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
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四名同学的植树棵数.乙组记录中有一个数据模糊,无法确认,在图中以X表示.
(Ⅰ)如果X=8,求乙组同学植树棵数的平均数和方差;
(Ⅱ)如果X=9,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求这两名同学的植树总棵数为19的概率.
(注:方差其中为的平均数)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梯形和正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其中 ,且为中点.
(Ⅰ) 求证:平面;
(Ⅱ)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为,A,B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端点,M为AB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且.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过的直线与椭圆交于P、Q两点,求POQ的面积的最大时直线的方程。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
(Ⅰ)当时,求的最大值;
(Ⅱ)令,(),其图象上任意一点处切线的斜率≤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为正整数).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记.若对任意正整数,恒成立,求实数的最大值.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3. 4 ; 14. 2 ;   15. ; 16.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2分)
(Ⅱ)由(I)得
…………12分
(理)在中,,,.
(Ⅰ)求的值;
(Ⅱ)求的值.
解:(Ⅰ)在中,由,得…………………………2分
又由正弦定理 ………………………………………3分
得……………………………………………………………………6分
(Ⅱ)由余弦定理:得:……6分
即,解得或(舍去),所以………………7分
所以,……………8分
,即……………… ……12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
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四名同学的植树棵树.乙组记录中有一个数据模糊,无法确认,在图中以X表示.
(Ⅰ)如果X=8,求乙组同学植树棵树的平均数和方差;
(Ⅱ)如果X=9,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求这两名同学的植树总棵数为19的概率.
(注:方差其中为的平均数)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梯形和正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其中 ,且为中点.
(Ⅰ) 求证:平面;
(Ⅱ)(文)求证:.  
(理)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证明: (Ⅰ)因为为中点,
所以 ………1分
又,
所以有 …………………2分
所以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3分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 ………5分
(理)取AD的中点E,连接OE、PE,设,则
又,
,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9分
在中,,,
11分
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2分
(其它解法酌情给分)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为,A,B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端点,M为AB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且.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过(-1,0)的直线与椭圆交于P、Q两点,求POQ的面积的最大时直线的方程。解:(Ⅰ)设椭圆的半焦距为,则,解得,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4分
方法二:设交点,,
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的方程为,
则易得. ----------6分
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联立椭圆方程,得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
(Ⅰ)当时,求的最大值;
(Ⅱ)令,(),其图象上任意一点处切线的斜率≤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析】(Ⅰ)依题意,知的定义域为(0,+∞),
当时,,
(2′)令=0,
解得.(∵)
因为有唯一解,所以,当时,
,此时单调递增;
当时,,此时单调递减。
所以的极大值为,此即为最大值………6分
(Ⅱ),,
则有≤,在上恒成立,8分
所以≥, 10分
当时,取得最大值,
所以≥………12分
22.(本小题满分10分)
(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 它与曲线C:交于A、B两点。
(Ⅰ)求|AB|的长
(Ⅱ)在以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点P的极坐标为,求点P到线段AB中点M的距离。
(理)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为正整数).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记.若对任意正整数,恒成立,求实数的最大值.
(理)[解] (Ⅰ), ①
当时,. ②
由 ① - ②,得.
. …… 3分
又 ,,解得 . …… 4分
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为正整数). …… 5分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9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2分,满分50分)
2011年12月19日,由于红海海底火山爆发,在也门西岸祖拜尔群岛(Zubair Group)附近,形成了一座新岛屿。读火山喷发图(图1)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完成1~2题。
1.能够正确表示新岛屿形成过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伴随岛屿诞生的新岩石类型的特点叙述正确是( )
A.具有层理构造 B.含有古代生物化石
C.具有流纹和气孔 D.质地坚硬致密
读①、②、③、④四地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3—5题。
3.自转线速度最小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 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咸蛋超人住在P地(20 S、70 W),地球另一端Q地住着面包超人。回答6~7题。
6.有一天咸蛋超人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当他钻出地球另一端Q地时,最可能看到下面四地景观图中的何种景观?( )
A.甲 B.乙 C.丙 D.丁
7. 咸蛋超人住地P和面包超人住地Q两地始终相同的是( )
A.地方时 B.正午太阳高度 C.昼夜长短 D.自转线速度
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回答8~10题。
8.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建水库的理想坝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某种农作物三大优势产区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该农作物最可能是( )
A.玉米 B.小麦
C.大豆 D.棉花
12.与其他两地区相比,该农作物在优势区I质量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土质疏松
B.水源丰富
C.晴天多,光照强
D.气温年较差大
相关部门对转移到同一地区的某一工业部门吸引因素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9所示。
读图回答13~14题。
13.这类工业部门可能是( )
A.服装企业 B.电子工业 C.汽车工业 D.制糖工业
14.这类工业部门进行产业转移的方向最有可能是( )
A.从河南到山东 B.从上海到安徽
C.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 D.从辽中南工业基地到京津唐工业基地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 (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6.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③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D.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在20世纪20年代首先发现,是热带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它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信风到达西太平洋时,受到较暖洋面的影响而上升再向东运行,如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流。据此回答17—19题。
17.在沃克环流示意图中( )
A.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高于西部
B.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为低压,西部为高压
C.丙地大陆沿岸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
D.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18.当“沃克环流”异常后可能形成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厄尔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图中甲点为“4℃”,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甲地海面水温为4℃
B.甲地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
C.甲地海面水温比海底高4℃
D.甲地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
19.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关于赤道附近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降水增加,气候更加湿润 ②B地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
③A地上升气流较正常年分减弱 ④B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分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阅读以下四幅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下列关于四图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图和丁图所示地区在东半球,甲图和丙图所示地区在西半球
B.当甲图大部分地区日出时,丁图大部分地区日落
C.四图所示地区都有世界重要的棉花产区分布
D.四图所示地区都有热带气候类型分布
21.四图中均有世界著名的大河,河流径流季节变化最小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通,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电从空中走”。据此回答22~23题。
22.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23.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城市化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专家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归纳,如图所示。读图回答24~25题。
24.该图反映了 (  )
A.与城市相比,农村产生径流少
B.城市化水平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C.城市下水道普及率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D.城市化水平越高,对水体污染越严重15.依25.据该模式推断,某地区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为20%,下水道普及率为40%;2010年城市化程度为90%,下水道普及率为80%,若年降水量不变,则2010年产生的径流量相当于1970年的 (  )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两倍 D.三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4分)盐是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下图为某国略图,图中a地区地势低平广阔,海盐产量占该国海盐产量的70%。据材料,回答问题。
(1)描述该国南部地区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2)分析b地年降水量较多的原因。(6分)
(3)分析说明a地区较b地区海盐生产的优势条件。(4分)
27.(16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欧洲经济发展中内河航运起了很大作用。下图(图一)是以莱茵河为主干的西欧航道网图。
材料二 我国东部地区局部水网略图(图二)。
(1)说明甲、乙两河的航运效益差异,并简述差异产生的原因。(6分)
(2)通过甲河由下游逆水运往欧洲最大工业区的主要矿产运量巨大,在该工业区综合整治中,其工业布局调整可采取什么措施?(4分)
(3)据图分析,乙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6分)
28.(10分)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读以上图文资料,分析西溪湿地公园吸引众多市内外游客的原因。
29.(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材料一: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近年来滇池的污染十分严重,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水质污染从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材料二:滇池的相关信息
试分析滇池水体污染的原因。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6个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1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 (共5 小题;每小题 1. 5 分,满分 7. 5 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 Cook dinner for the man.
[B] Invite the man to dinner.
[C] Have a discussion with the man.
2. When will the man meet his uncle
[A] 10 minutes later. [B] 15 minutes later [C] 20 minutes later
3.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A] A ball game [B] A TV play. [C] TV advertisements.
4.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man was very busy.
[B] The weather is great.
[C] The woman has a day off.
5. What does the woman advise the man to do
[A] To call a doctor. [B] To put in a drink machine. [C] To talk to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 1. 5 分,满分 22. 5 分)
听下面5 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What happened to the woman
[A] She lost her car. [B] Her car was damaged [C] She drove her car into a tree
7.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teenagers
[A] They were badly injured. [B] They were put into prison. [C] They were sent back to school.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study. [B]A newspaper [C] A sports game.
9. What do most people like doing
[A] Watching TV. [B] Playing sports. [C] Going to the movies.
1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errible
[A] Few people go to the movies
[B] Few people do exercise.
[C] Few people read book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probably
[A] In cafe. [B] In a restaurant. [C] In an office.
12.What doesn`t the man order
[A] A salad. [B] A piece of pie. [C] Cakes.
13.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in the end
[A] The man should buy more food. [B] The man should eat in the cafe.
[C] The man orders too much food.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题。
14.When will the visitors come
[A] At the end of March. [B] In the middle of April.
[C] At the beginning of May.
15.How many days will the visitors stay there
[A] 3 days. [B] 4 days. [C] 5 days..
16.What will the visitors probably do on the last day
[A]Go sightseeing in Scotland. [B]Walk along the coast. [C]Listen to a talk.
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第17至 20 题。
17.Who is the man speaker
[A] A manager. [B] An organizer. [C] A teacher.
18.On which day can they play sports in the gym
[A] On Wednesday . [B] On Friday . [C] On Sunday .
19.What will they do on Sunday
[A] Go on a walking tour. [B] Watch a film. [C] Go to visit Oxford .
20.When will they leave for London
[A] 8:00 am , Saturday. [B] 8:30am, Sunday. [C]8:00 am, Sunday.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Last night, an accident happened at ________ crossroad a few meters away from ______ supermarket.
A./; a B.a ; a C./ ; the D.the; /
22._________ she forgets to bring a health certificate
A.What if B.How about C.What for D.So what
23.It is difficult for a teacher to give __________ attention to children in a large class.We should reform the situation in order to meet each child’s needs.
A.private B.personal C.individual D.single
24.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done everything it can __________ the buried miners.
A.save B.saving C.to save D.be saved
25.______ you eat the correct foods _______ be able to keep fit and stay healthy.
A.Only if ; will you B.Only if; you will
C.Unless ; will you D.Unless; you will
26.If newton lived today ,he would be surprised by wha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had discovered B.has discovered
C.had been discovered D.has been discovered
27.Scientists are convinced _______ the positive effect of laughter _______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of ;at B.by; in C.of ; on D.on ;at
28.The disk, digitally ________ in the studio, sounded fantastic at the party that night.
A.recording B.recorded C.to be recorded D.having recorded
29.The head of the company promised to deal with matters of this sort _____he returned to his office.
A.until B.while C.by the time D.the moment
30.When he heard the news , he stared at me ________.
A.in amazement B.in disguise C.in brief D.in particular
31._______in the mountains for a week, the two students were finally saved by the local police.
A.Having lost B.Lost C.Being lost D.Losing
32.---Do you need any help, Lucy
----Yes.The job is ______ I could do myself .
A.less than B.more than C.no more than D.not more than
33.Many Chinese universities provide scholarships for students _______ financial aid.
A.in favor of B.in honor of C.in face of D.in need of
34.Every pupil has his own potential so it is not proper to _______ them _______ two kinds.
A.classify; into B.put ;off C.lead ; into D.betray ; from
35.---I have got a headache.
----No wonder. You _______in front of that computer too long .
A.work B.are working C.have been working D.worked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What a busy day The three boys were fed,bathed and changed into their nightclothes. Mary had 36 them a story and finally they were asleep.” Babysitting (照看)the three boys aged eight, six and four is extremely 37 , she thought.
“Sleep,” she considered, "if only I could!" But she had difficult homework to complete. Leaning back, she 38 her feet onto the sofa to get comfortable. Whoever said babysitting was a(n) 39 way to make money obviously hadn’t met the three boys, she thought. The television was on, the room was warm, and the lights were dim. Mary’s 40 felt heavier and heavier. I mustn’t sleep, she thought--which was 41 what she did, of course.
Strangely enough, she soon 42 that she was a world-famous chef (主厨). She made a 43 and wore diamonds and designer clothes. Most days she relaxed by the pool, meeting the rich and famous or 44 --- her favorite hobby. She 45 took the leading role in her own TV show.
That is, until she became too 46 . "I am definitely the best in the world", she thought, as she prepared a tasty chicken dish. But 47 seemed to go right. She spilt the flour, she dropped an egg and she cut her finger. Despite all the troubles, she 48 to get the chicken into the stove. Soon, smoke blanketed the room.The children was on fire. 49 set in, but Mary could not run---- She was__50___ to the spot. She tried hard to move , but could not, 51 a sharp sound awoke her.
She got shocked and confused--- 52 was pouring from the kitchen. Rushing to investigate, she was met by three 53 little faces and some very burnt bread.” Sorry, we were hungry and you were 54 , so we tried to make some bread.”explained a boy. Relieved, Mary made them a snack and sent them back to bed. She 55 them never to fall asleep on the job again!
36. A.given B.written C. told D.taught
37. A.successful B.helpful C. tiring D. surprising
38. A.shook B.put C. bent D. kept
39. A. difficult B.boring C. important D. easy
40. A.eyes B.mind C. heart D. legs
41. A.nicely B.exactly C.curiously D. carelessly
42. A.realized B.reminded C. learned D. dreamt
43. A.decision B.fortune C. business D. plan
44. A.cooking B.babysitting C. running D. reading
45. A.just B.ever C. even D. only
46. A.selfish B.proud C. stubborn D. sensitive
47. A.everything B.something C. anything D. nothing
48. A.tired B.arranged C. managed D. prepared
49. A.Panic B.Pain C. .Noise D. Stress
50. A.frozen B.dragged C. pushed D. brought
51. A.because B.until C. as D. unless
52. A.smoke B.light C. water D. fire
53. A.cheerful B.strange C. guilty D. confident
54. A.busy B.hungry C. worried D. asleep
55. A.promised B.allowed C. expected D. persuade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共两节,满分40分)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改选项涂黑。
A
A young woman carrying a three-year-old child got on a bus. The conductor hurried to give her a warm welcome and then kindly asked the other passengers to make more room for the woman and her child. On seeing this, people began to talk. "You know this conductor used to be very rude. Now suddenly he has changed his bad behavior , "said a middle-aged man.
"Yes, he should be praised and we must write a letter to the company," said a second passenger. "That's right," another lady said, "I wish a newspaper reporter were here so that more people could learn from this conductor. "
Just then a gentleman who looked like a teacher turned to the conductor and said , "Excuse me, but can I know your name, please Your excellent service must be praised..."
Before he could open his mouth, the three-year-old child sitting on the young woman's lap interrupted, "I know his name. I call him Dad."
56. One passenger suggested writing a letter to the company to ______ .
A. make a demand for more buses
B. invite a newspaper reporter to write about the conductor
C. criticize the conductor for his rude behavior
D. thank the conductor for his good service
57. What was the gentleman
A. A teacher. B. The conductor's friend from his company.
C. Not known from the story . D. A newspaper reporter.
58. The word "him" in the last paragraph refers to _______.
A. the gentleman B. the conductor
C. the middle-aged man D. the three-year-old child
59. It is clear from the story that the conductor _______.
A. has not changed his rude behavior to passengers
B. has now been kind and polite to all passengers
C. has changed his attitude towards his work
D. has now been kind and polite to women with children
B
Will it matter if you don't take your breakfast Recently a test was give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ose tested included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from 12 to 83. During the experiment, these people were given all kinds of breakfasts, and sometimes they got no breakfast at all. Special tests were set up to see how well their bodies worked when they had eaten a certain kind of breakfa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f a person eats a proper breakfast, he or she will work with better effect than if he or she has no breakfast. This fact appears to be especially true if a person works with his brains. If a student eats fruit, eggs, bread and milk before going to school, he will learn more quickly and listen with more attention to class.
Opposite to what many people believe, if you don't eat breakfast, you will not lose weight. This is because people become so hungry at noon that they eat too much for lunch, and end up gaining weight instead of losing. You will probably lose more weight if you reduce your other meals.
60. During the test, those who were tested were given ________.
A. no breakfast at all B. different breakfast or none
C. little food for breakfast D. very rich breakfast
61.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show that ________.
A. a person will work better if he has a simple breakfast
B. breakfast has little to do with a person’ s work
C. breakfast has great effect on work and studies
D. those working with brains should have much for breakfast
62. The passage mentions that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if you don't eat breakfast, you will______.
A. not lose weight B. gain a lot of weight
C. be healthier D. lose weight
6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if a student does not eat breakfast, ___________.
A. he will fall ill B. his mind will work more slowly
C. he will not make progress in his study D. he will fail to listen to his teacher
C
Everybody has one of those days when everything goes wrong. This is what happened to Harry.
He got up one morning very late because he had forgotten to wind up(旋) his alarm clock. He tried to shave(刮脸) quickly and cut himself. When he got dressed he got blood all over his clean shirt, so he had to find another one. The only other shirt that was clean needed ironing, so he ironed it. While he was ironing it, there was a knock at the door. It was the man to read the electricity meter(表). He showed him where the meter was, said good-bye and found that the iron had burnt a hole in his shirt. So he had to wear the one with the blood on it after all. By this time it was very late, so he decided he couldn't go to work by bus. He telephoned for a taxi to take him to work. The taxi arrived and Harry got in and began to read the newspaper.
In another part of the town, a man had killed a woman with a knife and was seen to run away in a taxi. When Harry's taxi stopped outside his office, a policeman happened to be standing there. He saw the blood on Harry's shirt, and took him to the police station. He was kept till 3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before the police were sure that he was not the man they wanted. When he finally arrived at the office at about four, his boss took a look at him and told him to go away and find another job.
64.Put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orrect order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man who read the electricity meter came.
b. Harry ironed his shirt.
c. Harry got blood all over his clean shirt.
d. There was a knock at the door.
e. Harry wore the shirt with blood on it.
A. a, b, c, d, e B. c, b, d, a, e C. b, a, c, d, e D. b, a, d, c, e
65. Why did Harry wear the shirt with blood on it
A. The iron had burnt a hole in his clean shirt.
B. The only other needed ironing.
C. He had only one shirt
D. He cut himself and got blood all over his shirt.
66.Harry was taken to the police station because_______.
A. a man killed a woman with a knife
B. the murderer(杀人犯) was seen to run away in a taxi
C. his taxi stopped outside his office and a policeman happened to be there
D. there was blood on his shirt and he was in a taxi
67 His boss told him to go away and find another job because_______.
A. he was late for work B. there was blood on his shirt
C. he had been kept by the police D. he had killed a woman
D
The United States covers a large part of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Its neighbors are Canada to the north and Mexico to the south. 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is a big country, it is not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In 1964, its population was over 185,000,000.
When this land first became a nation, after winning its independence from England, it had thirteen states. Each of the states was represented(代表) on the American flag by a star. All these states were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ontinent. As the nation grew toward the west, new states were added and new stars appeared on the flag. For a long time, there were 48 stars. In 1959, however, two more stars were added to the flag, representing the new states of Alaska and Hawaii.
Indians were the first people of the land which is now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still many thousands of Indians now living in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Sometimes it is said that the Indians are "the only real Americans". Most Americans com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hose who came first in greatest numbers to make their homes on the eastern coast of North America were mostly from England. It is for that reason that the langu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English and that its culture and customs are more like those of England than those of any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
68. The United States didn't have ___ states until _____.
A. thirteen; 1959 B. fifty;1964
C. fifty; this land first became a nation D. fifty; 1959
69. Why is English the language of America
A. Most of the people who first settled in America were from England
B. Most Americans com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 English is the Indian's native language.
D. Canada is America's nearest neighbor.
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The States of America B. The Language of America
C.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D. The Culture and Customs of America
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A major source of teen stress is school exams,and test anxiety is not uncommon. When you recognize your teen is under stress,how can parents help your teen stay calm before an exam
Be involved. Parents need to be involved in their teen’s work. 71 _ What they look for is your presence—to talk, to cry, or simply to sit with them quietly. Communicate openly with your teen. Encourage your teen to express her worries and fears,but don’ t let them focus on those fears.
Help them get organized. 72 Together,you and your teen can work out a time-table in which she can study for what she knows will be on the test.
Provide a calm setting. Help your teen set up a quiet place to study and protect his privacy. Give them a nutritious diet. It is important for your teen to eat a healthy,balanced diet during exam times to focus and do her best. 73 If this happens,encourage your teen to eat light meals or sandwiches. A healthy diet,rather than junk food,is best for reducing stress.
74 Persuade your teenager to get some sleep and/or do something active when she needs a real break from studying. Making time for relaxation,fun, and exercise are all important in reducing stress. Help your teen balance her time so that she will feel comfortable taking time out from studying to spend time with friends or rest.
Show a positive attitude. 75 Your panic,anxiety and blame contribute to your teen’ s pressure. Make your teen feel accepted and valued for her efforts. Most importantly,reassure your teen that things will be all right,no matter what the results are.
A. A parent’s attitude will dictate their teen’s emotions.
B. Exam stress can make some teens lose their appetite.
C. They will only make the situation worse.
D. Encourage your teen to relax.
E. The best thing is simply to listen.
F. Help your teen think about what she has to study and plan accordingly.
G. Your teen may also make negative comments about themselves.
第II卷 (非选择题,满分35分)
注意: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四部分 写作 (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画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Dear Sir,
My name is Li Hua. I’d like take the chance for the Two-week Eco-travel Round Australia. I’m a senior two student of 17 in Yunnan. I have a great many of hobbies, such as music, drawing or playing chess. Especially I’m fond of sports and travel. That’s because I’m quite strong and healthy. Australia has long been my dream countries to visit. There’re plenty of interesting plants and animals in that magic country, which were what I want to learn personal. The travel will for sure help increase my knowledge of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broaden your horizons. It maybe very tired, but I still apply for the travel.
Yours,
Li Hua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如你叫李华,报名参加了今年暑假中英交流学校的夏令营。在去之前,你想了解一下英方给你安排的寄宿家庭的有关情况。请你根据下列信息向英方负责人Mr. Black 写封信进行咨询。
是否给自己准备了独立的房间;
寄宿地方离学校大约多远,交通是否便捷;
房东是否懂汉语,是否乐于交流。
注意:
词数100左右;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参考答案
71—75 EFBDA
第二部分: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Dear Sir,
My name is Li Hua. I’d like∧take the chance for the Two-week Eco-travel
to
Round Australia. I’m a senior two student of 17 in Xi’an. I have a great many of
hobbies, such as music, drawing or playing chess. Especially I’m fond of sports and
and
travel. That’s because I’m quite strong and healthy. Australia has long been my dream
why生 物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4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1.5分/小题,共60分)
1、细胞中蛋白质的生理作用可以是 ( )
①构成染色体 ②构成“膜结构” ③主要的能源物质 ④组成多数酶
⑤组成各种激素 ⑥调节细胞代谢 ⑦组成维生素 ⑧储存能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⑧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肝脏研磨液中是否有过氧化氢酶
C.用苏丹Ⅲ试剂可将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
D.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为了验证口腔的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37℃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实验② B.实验① 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 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
4、在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
B、C是生物大分子。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和C是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B.人体细胞中,单体a的种类有4种
C.图中仅①②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A具有多样性
5、下列根据各概念图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可以表示植物细胞内储能物质b和糖原a的关系
B.若乙中a和b分别代表DNA和RNA,乙图可以代表原核细胞内的核酸
C.丙图可体现出细胞生物膜系统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
D.丁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核糖核酸b的关系
6、如右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依次代表细菌、衣藻、木耳、蓝藻,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下列哪项不属于这种物质或结构 ( )
A.核糖体 B.染色体
C.DNA D.RNA
7、下列与元素和化合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耐旱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生物体内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有机物一定不含S元素
C.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低,但是却不可缺少,如叶绿素的组成就离不开Mg元素
D.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骨骼、牙齿
8、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细胞中的DNA解旋成脱氧核苷酸单链
B.使细胞中蛋白质全部水解,DNA能游离出来
C.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9、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神经细胞、造血干细胞、精细胞不是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却不断更新
B.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DNA和核糖体
C.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叶绿体,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进行有机物的合成
D.抑制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10、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较多,与细胞消耗能量较多有关
B.成熟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与液泡、细胞膜等结构有关
C.核膜上的核孔便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交流大分子物质
D.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但没有核膜和细胞器
11、下列有关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乳酸菌都是细菌,都只能通过无丝分裂增殖
B.酵母菌、蓝藻都有细胞壁,遗传物质都是DNA
C.噬菌体、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是自养生物
D.烟草、家猫都是真核生物,都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12、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植物根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B. 性激素容易通过细胞膜,是因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 细胞器膜和核膜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
D.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是因为B细胞膜上只具有结合特定抗原的受体
13、对绿色植物根尖细胞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如右下表所示,则下列有关该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器仅存在于植物根尖细胞中
B.该细胞器中合成蛋白质
C.该细胞器中不含有P元素
D.该细胞器中碱基序列构成密码子
14、细胞核是细胞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是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B.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
C.植物根尖细胞也可能出现无细胞核的时期
D.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一切性状,但受细胞质的调节
15、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是( )
A.光合作用过程中ATP、[H]和O2都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
B.所有的酶都附着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代谢活动
C.动物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植物体细胞杂交都涉及细胞膜的流动性
D.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体现了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16、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时 ( )
A.用10倍物镜观察组织时镜头与玻片的距离比用40倍物镜观察时近
B.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中呈现p字母
C.若将玻片标本向右移动,一污点不动,则污点可能在反光镜上
D.换上高倍物镜后一定要用凹面镜和放大光圈
17、“细胞学说”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创立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
A.揭示了形形色色生物界中各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揭示了一切细胞都是具有生命活力的
C.使动植物结构统一于细胞水平,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D.揭示了组成动植物细胞的具体结构
18、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需氧型生物细胞均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均有色素
B.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两膜都有选择透过性功能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
D.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19、制作显微装片时,有些需要将细胞杀死,有些需要继续保持细胞活性,下列实验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仍是活细胞的是 ( )
A.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显色的洋葱鳞片叶细胞
B.用健那绿显示线粒体的人口腔上皮细胞
C.置于清水中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观察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装片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20、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是生物学的观点之一。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退化,可为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B.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核大、体积小,且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C.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使其表面积加大,易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D.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彼此间黏着性显著降低
21、以下关于细胞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提取色素的实验中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在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中,着色最明显的是染色体(或染色质)
C.一般情况下,外界溶液浓度越高,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越快
D.细胞体积越大,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越强
22、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项数是( )
①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③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③有细胞壁的细胞一定不是动物细胞 ④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⑤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⑥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能进行呼吸作用
A.2 B.3 C.4 D.5
23、下图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四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箭头表示的是O2进出细胞的过程
B.e、f箭头表示的是CO2进出细胞的过程
C.以C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光合速率大于呼速率时,测得含l8O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d
D.以H218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时,测得18O的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b
2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下列关于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 ②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③都具有内质网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④遗传信息均储存在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中
⑤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基本相同 ⑥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
A. ①②⑤⑥ B. ①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25、右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内的部分细胞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是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和④都存在碱基A和T的互补配对
26、右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②所示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物质
C.需要消耗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的过程是①②③
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27、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通称为生物膜,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①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②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了条件 ③细胞膜在细胞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④生物膜把细胞质分割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 ⑤各种细胞器膜在结构上都是各自独立的
A.②④ B.②③ C.③⑤ D.①⑤
28、实验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细胞结构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图中曲线所指代的细胞结构相同的是( )

A.c和f B.c和d C.a和e D.a和d
29、为探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甲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植物A细胞液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
浓度(mol/L) 0.15 0.2 0.25 0.3
质壁分离状态 不分离 刚分离 显著分离 显著分离
A.≤0.15 mol/L B.≤0.2 mol/L C.≥0.2 mol/L D.≥0.3 mol/L
30、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B.酶不一定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酶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
D.人体内的酶也在不断地更新
31、图①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②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图中乙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B.①图中甲酶可能是核酶
C.②图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
D.②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已经失活
32、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B.菠菜叶肉细胞ATP的形成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C.在平静和剧烈运动状态,细胞内ATP的含量都能保持动态平衡
D.一分子ATP中含有的化学能比一分子葡萄糖多
33、下列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B.无氧时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C.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D.叶绿体中的ATP总是由类囊体薄膜向基质移动
3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C.线粒体是进行细胞呼吸的唯一场所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不进行呼吸作用
35、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3mol,释放二氧化碳12mol。则下列正确的( )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一样多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一样多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一样多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合成ATP一样多
36、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 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 绿藻细胞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D. 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37、下列处理(见图及图注),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 )
38、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钟罩内,在某一光照强度下,测得密闭钟罩内CO2变化量为零(不考虑微生物的呼吸)。由此不能说明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相等
B.同一叶肉细胞内线粒体消耗的O2与叶绿体释放的O2量相等
C.若是农田中的作物处于该光照强度下不能正常生长
D.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从密闭钟罩内吸收了一部分CO2
39、图中表示将某植物放在不同CO2浓度环境条件下,其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a、b、c三点所对应的叶肉细胞中C3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a>b>c B.aC.a>b=c D.a=b40、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施肥与CO2吸收量无关
B.与B点相比,A点条件下限制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C.与D点相比,限制C点玉米吸收CO2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D.与C点相比,A点施肥过少,限制了CO2吸收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每空1分,共8分)下图表示人体内几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相互关系,其中a、b表示有机小分子物质,A、B、X代表有机高分子物质,虚线表示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
(1)b的分子结构简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可分为B1、B2、B3等,其原因是:从b分析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A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2在催化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时所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
和 。
(3)与合成B3有关的A片段在人体的肝细胞中是否存在?
_____________,原因是每一个体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3是由574个氨基酸、4条肽链组成的,在形成1分子B3的过程中,共脱去______ 个水分子。
42、(每空1分,共12分)下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后的去向和定位,其中①~⑦表示细胞结构,甲~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①~⑦中,具有双层膜的是 (填序号),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结构是 (填序号),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图中结构 (填序号)的化学组成最相似
(2)结构⑥⑦中,能增加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 、 。
(3)若该细胞表示高等动物胰岛细胞,则图中缺少的细胞器有 ,不应有的细胞器是[ ] 。
(4)结构①中进行的过程是 ,甲表示的物质是 ,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有 (填标号)
(5)若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该图细胞,该细胞在合成分泌蛋白过程中出现18O的部位依次为 (填序号),该过程体现了细胞内生物膜在 上紧密联系。
43、(每空1分,共10分)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是 ,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运输过程物质未穿过膜的是 。 (填字母)
(2)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_______
(3)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_______ ,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上合成的。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________ (填名称)方式进行,该种运输方式也体现出细胞膜________ 的特点。
(5)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__ (填字母)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6)影响B方式运输速度的因素为________ 。
44、(每空1分,共10分)图1表示一个水稻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物质, a、b代表细胞器)。图2表示在温度、水分都最适宜时,水稻O2释放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3为甲、乙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结构a、b的名称依次是 、 ,物质④的名称是
(2)图2中若A点突然停止光照,水稻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 (填“增加”或“减少”)。当光照强度达到B点后,限制水稻增产的主要因素是 。
(3)某同学想探究温度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应选择图2中 点的光照强度。
(4)图3中,甲、乙两种植物呼吸作用较强的是 植物。在D、F点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
(5)图3中,当平均光照强度在E和G之间,光照和黑暗的时间各为12h。实验前后,甲植物中有机物总量将 ,乙植物中有机物总量将 。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分/小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每空1分,共8分)
(1)  (2)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 DNA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高效性 专一性  (3)存在 都有控制该生物生长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 (4)570
43、(每空1分,共10分)
(1) A、B  C  D (2)葡萄糖 (3)载体蛋白 核糖体 (4)胞吐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C、D(答不全不给分) (6) 浓度差和载体数量 
蛋白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