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三单]2012年中考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原子的构成 元素 离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案三单]2012年中考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原子的构成 元素 离子

资源简介

《原子的构成 元素 离子》问题导读—评价单
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并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了解原子序数、周期和族的含义,可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4、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从组成上区分识别氧化物。
【学习重点】原子的构成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离子的形成
【学习难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
【课 型】复习课
【本课关键词】原子的构成 元素 元素周期表 离子
【导读过程】
一、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 (即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根据元素性质的不同,可把元素分为 、 和 三大类。
3.含量:⑴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⑵在空气中, 元素最多,其次是 元素。
⑶人体中水占70%左右,组成身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元素,其次是碳、氢、氮。
⑷太阳上含量最丰富的是 ,其次是氦,还有碳、氮、氧和多种金属元素。
二、元素周期表
4.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 ( )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 ————
(核电荷数) ————
————
(1)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个 周期。
(2)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 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四、原子的构成
5.⑴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 和核外带负电的 构成的。原子核由 和 两种粒子构成。构成原子的各微粒之间的关系:核电荷数= =
⑵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即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决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
6.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质子质量≈ + 。
五、核外电子的排布。
7.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 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8.原子结构简图各部分的意义:
9.化学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 稳定
金属元素 一般 4个 易 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 个 易 电子 不稳定
六、离子的形成。
10.带电的 或 叫做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做 ,带负电的离子叫做 。
11.离子符号及其意义,如:2Fe2+
nCO2 , 2Cl 5SO42-
答案:
1.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2.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3.⑴O Al ⑵氮 氧 ⑶氧 ⑷氢
4.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7 16
5.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6.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 质子数中子数
7.2 8 8
9.不超过 失去 4~8 得到
10.原子 原子团 阳离子 阴离子
11.2个亚铁离子,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n个二氧化碳分子,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2个氯原子 5个硫酸根离子,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8 O

16.00《原子的构成 元素 离子》问题训练—评价单
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1.(2011沈阳)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中的粒子数:
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钾 19 20 19
分析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 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原子只有质子和电子构成 D.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2.(2011湖州)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已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3.(2011湘潭)今年3月,地震引发了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为中国核电站的快速扩张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应该思考如何安全利用原子能。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于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D.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
4.(2011贵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物质都由原子直接构成
C. Mg2+表示两个镁离子 D.2H表示两个氢分子
5.(2011永州)原于是由多种微粒构成的,而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A.核外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质子数 D.中子数
6.(2011南京)8. 2011年3月,日本近海强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导致环境出现碘131超标,碘131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131 B. 127 C. 78 D. 53
7.(2011福州)根据图3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B.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8.(2011济宁)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
B.都属于阴离子
C.属于一种原子
D.属于一种元素
9.(2011桂林)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
(1)锶属于 元素(填 “金属”或“非金属”)。
(2)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 。
(3)图2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
10.(2011滨州)科学是一把双刃剑。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对碘有了新的认识:
(1)自然界中的碘(127)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该元素在人体中为一种 (填“常 量”或“微量”)元素,如果人体缺乏碘元素就会导致 。
(2)我们食用的加碘盐中的碘主要以KIO3的形式存在,KIO3中碘的化合价是 ,KIO3受热易分解,因此做菜时应注意 。
(3)日本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内发生的核裂变可产生放射性碘l31和铯l37,其中碘131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和 个中子。科学证明,每人日服用含碘100 mg的碘片能有效阻止碘131的辐射。曾一度被抢购的加碘盐每500 g中含碘20 mg,按上述标准,即使这些碘都转化成能防止辐射的碘,每人每天应吃 g加碘盐才起作用,这远远超出了人体正常摄入食盐量,显然是不科学的!
(4)这次核泄漏事故,使新能源的开发和安全使用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除了开发和利用核能之外,人类还可以利用的新能源有 等。
11.(2011玉溪)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 ,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u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 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参考答案:
1.D
2.A
3.B
4.A
5.B
6.D
7.D
8.D
9.(1)金属;(2)38;87.62;(3)Sr2+
10.(1)微量;甲状腺肿大(或大脖子病);(2)+5;菜快要出锅时再加盐;(3)78;2500;(4)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氢能、潮汐能(答任一合理答案即可)
11.(1)不会,原子核(2)B (3)C《原子的构成 元素 离子》问题生成—评价单
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教师生成的问题】
1.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你可以推测出蜡烛中肯定含有哪些元素?
2.如何认识原子可分又不可分?
3.请你仿照检验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实验方法,设计实验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生成的问题】
参考答案:
1.蜡烛燃烧,其实质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在生成物中,共有碳、氢、氧三种元素。那么在反应物中也有这三种元素。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没有碳元素和氢元素,那碳元素和氢元素只能来自于蜡烛中,对于蜡烛中是否含有氧,不能确定。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素和氢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将原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3.点燃甲烷;把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将烧杯迅速倒过来,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有水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4.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只有1个电子层,其电子数为2),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原子都有形成稳定结构的趋势,有的是通过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有的是通过失电子形成稳定结构。2012年中考一轮化学复习学案:原子的构成 元素 离子
【复习目标】
1、知道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并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了解原子序数、周期和族的含义,可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4、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从组成上区分识别氧化物。
【知识梳理】
一、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 (即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根据元素性质的不同,可把元素分为 、 和 三大类。
3.含量:⑴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⑵在空气中, 元素最多,其次是 元素。
⑶人体中水占70%左右,组成身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元素,其次是碳、氢、氮。
⑷太阳上含量最丰富的是 ,其次是氦,还有碳、氮、氧和多种金属元素。
二、元素周期表
4.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 ( )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 ————
(核电荷数) ————
————
(1)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个 周期。
(2)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 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四、原子的构成
5.⑴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 和核外带负电的 构成的。原子核由 和 两种粒子构成。构成原子的各微粒之间的关系:核电荷数= =
⑵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即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决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
6.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质子质量≈ + 。
五、核外电子的排布。
7.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 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8.原子结构简图各部分的意义:
9.化学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 稳定
金属元素 一般 4个 易 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 个 易 电子 不稳定
六、离子的形成。
10.带电的 或 叫做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做 ,带负电的离子叫做 。
11.离子符号及其意义,如:2Fe2+
nCO2 , 2Cl 5SO42-
【典题精析】
考点1:原子的构成
命题分析:预测今后的中考中,关于原子的结构考查,主要与粒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性质等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1:(2011·河北)碘-131(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具有放射性,对人体有害。而生活中的碘盐、碘酒所含的碘-127对人体无害。碘一127和碘-131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核电荷数均为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是一种金属元素 B.碘-127原子核外有74个电子
C.碘-131原子核内有78个质子 D.碘-127和碘-131核内中子数不同
【解题思路】碘-131和碘-127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核电荷数为53,在原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碘-127和碘-131的核外电子数都是53,质子数也都是53,相对原子质量等=质子数+中子数,所以碘-131和碘-127核内的中子数不同。
【答案】D
【点评】该题考查了原子中各量间的关系,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
触类旁通1:(2011·娄底市)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气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通过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中子数为88 B.核外电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触类旁通2:
考点2:微粒结构示意图
命题分析:对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不要求会画,但要求会看各部分的意义。命题时常给出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考查学生对结构示意图的理解。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例2:(2011··山东济宁)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
B.都属于阴离子
C.属于一种原子
D.属于一种元素
【解题思路】根据核电核数与核外电子数判断微粒种类。A①为原子,②为离子;B①为阴离子,②为原子;C核电核数不同,不属于一种原子;D核电核数相同,为同一种元素。
【答案】D
【点评】此题考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粒子的种类。解决此类题一要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二要会根据核电核数与核外电子数判断微粒种类。阴阳离子的判断出错较多。试题难度中等。
触类旁通2:(2011·滨州市)溴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试回答:
(1)X的值为 。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填序号)。
考点3:元素周期表
命题分析: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中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命题时常给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或其中一格,考查对元素周期表中各信息的理解。
例3:(2011·大连)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
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
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思路解析】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所以A、B、C说法错误,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故答案选D。
【答案】D
【点评】该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试题难度较小。
触类旁通3:(2011·佛山市)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13号元素的符号是 ;11号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9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中x为 。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画出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3)由1号元素和8号元素组成的阴离子符号为 ;由1、6、7和8号元素组成的盐的化学式为 。
【当堂检测】
1.(2011·广州市)右图是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l2
B.该原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C.X属于非金属元素
D.x与Cl形成的化台物为XCl
2.(2011·鸡西市)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了核泄漏事故,核电站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铯—137,过量摄入铯—137会使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 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g
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 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
3.(2011·重庆市)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释放出放射性碘131。碘131原子和碘127原子都属于碘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C. 它们的核电荷数不同 D.碘131不能加入食盐中
4.( 2011·陕西省)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B. 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 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5.(2011·桂林市)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
(1)锶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 。
(3)图2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
6.(2011·泸州市)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空:
3Li锂 4Be铍 5B硼 ① 7N氮 ② 9F氟 10Ne氖
③ 12Mg镁 ④ 14Si硅 ⑤ 16S硫 17Cl氯 18Ar氩
(1)由⑤元素组成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①②③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为 。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 。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1.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2.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3.⑴O Al ⑵氮 氧 ⑶氧 ⑷氢
4.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7 16
5.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6.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 质子数中子数
7.2 8 8
9.不超过 失去 4~8 得到
10.原子 原子团 阳离子 阴离子
11.2个亚铁离子,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n个二氧化碳分子,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2个氯原子 5个硫酸根离子,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触类旁通:
1.B
2.(1)35 (2)B
3.(1)A1 金属 (2) (3)OH- NH4HCO3(或(NH4)2CO3)
当堂检测
1.A 2.C 3.C 4.D
5.(1)金属 (2)38 87.62 (3)Sr2+
6.(1)(4P+5O2=2P2O5) (2) Na2CO3 (3)由1至8逐渐增大
8 O

16.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