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八下·温州期中)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A.社会动荡与民族政权并立
B.开放革新的时代
C.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危机
2.(2020八下·温州期中)我国历史上政治体制经历了从图示一到图示二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与明太祖的一项治国措施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
B.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C.设置殿阁大学士
D.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3.(2020八下·温州期中)上题中这种政治体制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是(  )
A.民主程度加深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C.皇权不断加强
D.贵族政治不断强化
4.(2020八下·温州期中)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举措。下列属于清朝的举措有(  )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设立宣政院 ③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0八下·温州期中)史学家布克哈特评价一场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他评价的是(  )
A.文艺复兴 B.罗马帝国的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 D.启蒙运动
6.(2020八下·温州期中)“这一运动的领袖们将理性应用于经济、宗教和政治等领域,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使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猛烈的抨击。”下列人物中,属于这场运动的领袖的是(  )
A.达·芬奇 B.哥白尼 C.伏尔泰 D.拿破仑
7.(2020八下·温州期中)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部重要文献。下列有关它们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②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
③都为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而颁布 ④都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8.(2020八下·温州期中)“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的舞台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显得突出许多”是因为法国大革命(  )
①首创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颁布了1787年联邦宪法
③受启蒙思想影响更深远 ④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0八下·温州期中)1868年,日本某官员说:“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下列属于“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有(  )
①确立君主立宪制 ②实行三权分立 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④学习欧美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0八下·温州期中)某校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下列情节中,不合理的是(  )
A.瓦特制造出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B.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C.卡尔·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D.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二、非选择题
11.(2020八下·温州期中)下列是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中国时的情况的日记,摘自该书的一些片段。
[片段一]中国人首次看见欧洲船只至今已有250年,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无知祖先的笨拙方法。[片段二]“狮子”号首先抵达舟山群岛的边缘。一名中国领航员和他的几名同胞上船前来参观。当他们在英使会客室里看见他们的皇帝画像时立即跪下,十分崇敬地叩了好几个头。
阅读以上片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段三]英船航速之快,且又是在中国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这使朝廷大为吃惊。一位中国官员在报告里表示不明白为什么英国船能有如此水平。
[片段四]英国人在这次旅行中对中国从热情到蔑视,马嘎尔尼的伙伴们回国时发现了自己强大的动力。
(1)阅读片段一和片段二,思考中国人做出当时行为的原因,完成下表。
行为 原因
“从未模仿”
 
“立即跪下”、 “叩了好几个头”
 
(2)片段三中描述的英国船能“在中国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片段四里英国人对“中国从热情转到蔑视”的原因。
12.(2020八下·温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航线图,见图。
【材料三】东南亚某一岛屿的一块墓碑上刻着: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当一部落首领)在此击溃西班牙侵略者,击毙其统帅麦哲伦。同样在东南亚,为了纪念郑和,出现了很多以“三宝”(郑和也称三宝太监)命名的寺庙、港口和城市。
(1)材料一叙述的是哪一航海事件?对应材料二图中哪一航线?(写字母)
(2)有学者认为,真正的世界历史应该从1500年前后开始。请结合材料二中的相关史实对此观点进行分析。
(3)请分析材料三中东南亚人民对麦哲伦与郑和的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
13.(2020八下·温州期中)近代大国崛起,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今天,影响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征收租税;除议会同意外,在国内招收常备军,均属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必须自由。
————《权利法案》
【材料二】拿破仑执政期间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旧制度,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的既得利益集团坐立不安,但变革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南北战争结束后30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国王和议会是何关系?根据法案的基本原则,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依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的变革得到支持的原因。
(3)美国南北战争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它为美国的“开始腾飞”创造了什么条件?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近代大国的崛起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通过民族政策维护了民族的团结,通过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等对外政策维护了国家主权,共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随着皇权不断地膨胀,天朝上国的思想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等因素,也出现了社会危机,这奠定了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大幅度落后于西方的格局。
ABC三项都不是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不符合题意;
D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危机是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的时代特征。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典型的历史特征的相关史实,知道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革新的时代;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2.【答案】B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通过题干中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图二是明朝六部制。朱元璋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加强了中央集权。
ACD三项与题干图示一到图示二的发展变化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与题干图示一到图示二的发展变化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与明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识记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和明朝建立六部制的史实,掌握我国古代君权加强的过程和影响。
3.【答案】C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从图示一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到图示二明朝的六部制,反映出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日益加强。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皇权不断加强是上题中这种政治体制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皇权与相权之争的认识,要求学生具备认知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清朝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册封达赖和班禅,①正确;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②错误;
清朝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③正确;
清朝还在西藏设立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管辖,④正确,故属于清朝的举措是①③④。
C项①③④属于清朝的举措,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要求具备识记史实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识记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
5.【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从题干看出,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说明神学受到文艺复兴的冲击,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所以“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评价的是文艺复兴。
A项文艺复兴是题干材料评价的事件,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需要把握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知识,知道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
6.【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猛烈的抨击”,联系所学可知,发生于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抨击封建制度,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
ABD三项与启蒙运动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伏尔泰属于这场运动的领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认识。注意扎实掌握启蒙运动的主要史实,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猛烈的抨击”。
7.【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独立宣言》是英国的文献,《人权宣言》是法国的文献,因此②选项对应错误。《独立宣言》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而做的,因此③表述错误。
B项①④评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的舞台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显得突出许多。”是因为法国大革命受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的影响更深远,巴黎人民先后几次推翻专制复辟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故③④符合题意。 首创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是英国;颁布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的是美国,故排除①②。
D项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国大革命,要求具备掌握基础知识并分析理解题干的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引进西方的主要有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在政治方面,保留天皇制,通过1889 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成为亚洲第一部成文宪法,并确立君主立宪制,故②说法与所学知识不符,若日本实行三权分立政体,天皇将得不到保留,但是日本却是一个保留了封建残余浓厚的天皇制国家。
C项①③④属于“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准确掌握明治维新内容及历史意义。
10.【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9年10月21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斯蒂芬森不可能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ACD三项都合理,不符合题意;
B项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不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某校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
11.【答案】(1)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实行封建君主专制
(2)新航路的开辟为英国人到中国提供了路线条件;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利用蒸汽机车作为动力。
(3)因为他们发现了中国人的愚昧无知并感受到了中国社会正在逐渐走向落伍。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由片段一中的“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无知祖先的笨拙方法。”联系所学知识,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观念,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片段二中的“......看见他们的皇帝画像时立即跪下,十分崇敬地叩了好几个头。”主要是因为中国当时实行封建君主专制。
(2)英船之所以能”在中国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联成了一个整体,为英国人到中国提供了路线条件。 “英船航速之快......高速航行......”是因为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利用蒸汽机车作为动力,提高了航船的速度。
(3)中国由于愚昧无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所以英国人对“中国从热情转到蔑视”。
故答案为:(1)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实行封建君主专制。
(2)新航路的开辟为英国人到中国提供了路线条件;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利用蒸汽机车作为动力。
(3)因为他们发现了中国人的愚昧无知并感受到了中国社会正在逐渐走向落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闭关锁国政策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1)指哥伦布航海(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
(2)1500年左右,迪亚士来到了好望角,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达·伽马到达了印度,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等。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3)因为麦哲伦航海的目的是为了殖民掠夺,给当地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是和平交往,他带去了大量中国的货物,促进了中国与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1492年”,联系所学知识,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材料二图中B航线即是哥伦布航海路线。
(2)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航海家们开辟了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使世界开始整体。
(3)麦哲伦航海的目的是为了殖民掠夺,给当地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弘扬国威,他带去了大量中国的货物,促进了中国与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1)指哥伦布航海(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
(2)1500年左右,迪亚士来到了好望角,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达·伽马到达了印度,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等。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3)因为麦哲伦航海的目的是为了殖民掠夺,给当地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是和平交往,他带去了大量中国的货物,促进了中国与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史实。
13.【答案】(1)议会高于王权(王权受议会限制),君主立宪制。
(2)清除封建制度和法规,承认所有公民平等;采用《拿破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国家的统一问题。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坚持制度创新;积极变革,破除旧法规,推动民主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等。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的“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征收租税,除议会同意外,在国内招收常备军,均属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必须自由:信息可知,议会高于王权,王权受议会限制,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根据材料二中的“拿破仑......废除旧制度,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可见拿破仑的变革得到支持的原因有:清除封建制度和法规,承认所有公民平等;采用《拿破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近代大国的崛起给我们的启示是:重视科技;发展实业;积极改革;重视教育和人才;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坚持制度创新,坚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制度,发展本国的经济等。
故答案为:(1)议会高于王权(王权受议会限制),君主立宪制。
(2)清除封建制度和法规,承认所有公民平等;采用《拿破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国家的统一问题。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坚持制度创新;积极变革,破除旧法规,推动民主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八下·温州期中)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A.社会动荡与民族政权并立
B.开放革新的时代
C.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危机
【答案】D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通过民族政策维护了民族的团结,通过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等对外政策维护了国家主权,共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随着皇权不断地膨胀,天朝上国的思想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等因素,也出现了社会危机,这奠定了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大幅度落后于西方的格局。
ABC三项都不是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不符合题意;
D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危机是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的时代特征。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典型的历史特征的相关史实,知道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革新的时代;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2.(2020八下·温州期中)我国历史上政治体制经历了从图示一到图示二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与明太祖的一项治国措施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
B.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C.设置殿阁大学士
D.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答案】B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通过题干中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图二是明朝六部制。朱元璋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加强了中央集权。
ACD三项与题干图示一到图示二的发展变化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与题干图示一到图示二的发展变化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与明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识记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和明朝建立六部制的史实,掌握我国古代君权加强的过程和影响。
3.(2020八下·温州期中)上题中这种政治体制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是(  )
A.民主程度加深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C.皇权不断加强
D.贵族政治不断强化
【答案】C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从图示一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到图示二明朝的六部制,反映出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日益加强。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皇权不断加强是上题中这种政治体制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皇权与相权之争的认识,要求学生具备认知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4.(2020八下·温州期中)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举措。下列属于清朝的举措有(  )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设立宣政院 ③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清朝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册封达赖和班禅,①正确;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②错误;
清朝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③正确;
清朝还在西藏设立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管辖,④正确,故属于清朝的举措是①③④。
C项①③④属于清朝的举措,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要求具备识记史实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识记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
5.(2020八下·温州期中)史学家布克哈特评价一场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他评价的是(  )
A.文艺复兴 B.罗马帝国的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 D.启蒙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从题干看出,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说明神学受到文艺复兴的冲击,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所以“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评价的是文艺复兴。
A项文艺复兴是题干材料评价的事件,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需要把握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知识,知道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
6.(2020八下·温州期中)“这一运动的领袖们将理性应用于经济、宗教和政治等领域,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使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猛烈的抨击。”下列人物中,属于这场运动的领袖的是(  )
A.达·芬奇 B.哥白尼 C.伏尔泰 D.拿破仑
【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猛烈的抨击”,联系所学可知,发生于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抨击封建制度,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
ABD三项与启蒙运动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伏尔泰属于这场运动的领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认识。注意扎实掌握启蒙运动的主要史实,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猛烈的抨击”。
7.(2020八下·温州期中)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部重要文献。下列有关它们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②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
③都为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而颁布 ④都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独立宣言》是英国的文献,《人权宣言》是法国的文献,因此②选项对应错误。《独立宣言》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而做的,因此③表述错误。
B项①④评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8.(2020八下·温州期中)“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的舞台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显得突出许多”是因为法国大革命(  )
①首创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颁布了1787年联邦宪法
③受启蒙思想影响更深远 ④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的舞台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显得突出许多。”是因为法国大革命受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的影响更深远,巴黎人民先后几次推翻专制复辟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故③④符合题意。 首创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是英国;颁布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的是美国,故排除①②。
D项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国大革命,要求具备掌握基础知识并分析理解题干的能力。
9.(2020八下·温州期中)1868年,日本某官员说:“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下列属于“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有(  )
①确立君主立宪制 ②实行三权分立 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④学习欧美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引进西方的主要有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在政治方面,保留天皇制,通过1889 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成为亚洲第一部成文宪法,并确立君主立宪制,故②说法与所学知识不符,若日本实行三权分立政体,天皇将得不到保留,但是日本却是一个保留了封建残余浓厚的天皇制国家。
C项①③④属于“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准确掌握明治维新内容及历史意义。
10.(2020八下·温州期中)某校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下列情节中,不合理的是(  )
A.瓦特制造出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B.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C.卡尔·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D.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9年10月21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斯蒂芬森不可能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ACD三项都合理,不符合题意;
B项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不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某校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
二、非选择题
11.(2020八下·温州期中)下列是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中国时的情况的日记,摘自该书的一些片段。
[片段一]中国人首次看见欧洲船只至今已有250年,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无知祖先的笨拙方法。[片段二]“狮子”号首先抵达舟山群岛的边缘。一名中国领航员和他的几名同胞上船前来参观。当他们在英使会客室里看见他们的皇帝画像时立即跪下,十分崇敬地叩了好几个头。
阅读以上片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段三]英船航速之快,且又是在中国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这使朝廷大为吃惊。一位中国官员在报告里表示不明白为什么英国船能有如此水平。
[片段四]英国人在这次旅行中对中国从热情到蔑视,马嘎尔尼的伙伴们回国时发现了自己强大的动力。
(1)阅读片段一和片段二,思考中国人做出当时行为的原因,完成下表。
行为 原因
“从未模仿”
 
“立即跪下”、 “叩了好几个头”
 
(2)片段三中描述的英国船能“在中国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片段四里英国人对“中国从热情转到蔑视”的原因。
【答案】(1)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实行封建君主专制
(2)新航路的开辟为英国人到中国提供了路线条件;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利用蒸汽机车作为动力。
(3)因为他们发现了中国人的愚昧无知并感受到了中国社会正在逐渐走向落伍。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由片段一中的“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无知祖先的笨拙方法。”联系所学知识,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观念,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片段二中的“......看见他们的皇帝画像时立即跪下,十分崇敬地叩了好几个头。”主要是因为中国当时实行封建君主专制。
(2)英船之所以能”在中国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联成了一个整体,为英国人到中国提供了路线条件。 “英船航速之快......高速航行......”是因为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利用蒸汽机车作为动力,提高了航船的速度。
(3)中国由于愚昧无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所以英国人对“中国从热情转到蔑视”。
故答案为:(1)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实行封建君主专制。
(2)新航路的开辟为英国人到中国提供了路线条件;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利用蒸汽机车作为动力。
(3)因为他们发现了中国人的愚昧无知并感受到了中国社会正在逐渐走向落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闭关锁国政策是解题的关键。
12.(2020八下·温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航线图,见图。
【材料三】东南亚某一岛屿的一块墓碑上刻着: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当一部落首领)在此击溃西班牙侵略者,击毙其统帅麦哲伦。同样在东南亚,为了纪念郑和,出现了很多以“三宝”(郑和也称三宝太监)命名的寺庙、港口和城市。
(1)材料一叙述的是哪一航海事件?对应材料二图中哪一航线?(写字母)
(2)有学者认为,真正的世界历史应该从1500年前后开始。请结合材料二中的相关史实对此观点进行分析。
(3)请分析材料三中东南亚人民对麦哲伦与郑和的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
【答案】(1)指哥伦布航海(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
(2)1500年左右,迪亚士来到了好望角,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达·伽马到达了印度,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等。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3)因为麦哲伦航海的目的是为了殖民掠夺,给当地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是和平交往,他带去了大量中国的货物,促进了中国与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1492年”,联系所学知识,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材料二图中B航线即是哥伦布航海路线。
(2)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航海家们开辟了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使世界开始整体。
(3)麦哲伦航海的目的是为了殖民掠夺,给当地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弘扬国威,他带去了大量中国的货物,促进了中国与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1)指哥伦布航海(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
(2)1500年左右,迪亚士来到了好望角,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达·伽马到达了印度,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等。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3)因为麦哲伦航海的目的是为了殖民掠夺,给当地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是和平交往,他带去了大量中国的货物,促进了中国与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史实。
13.(2020八下·温州期中)近代大国崛起,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今天,影响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征收租税;除议会同意外,在国内招收常备军,均属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必须自由。
————《权利法案》
【材料二】拿破仑执政期间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旧制度,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的既得利益集团坐立不安,但变革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南北战争结束后30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国王和议会是何关系?根据法案的基本原则,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依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的变革得到支持的原因。
(3)美国南北战争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它为美国的“开始腾飞”创造了什么条件?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近代大国的崛起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1)议会高于王权(王权受议会限制),君主立宪制。
(2)清除封建制度和法规,承认所有公民平等;采用《拿破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国家的统一问题。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坚持制度创新;积极变革,破除旧法规,推动民主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等。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的“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征收租税,除议会同意外,在国内招收常备军,均属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必须自由:信息可知,议会高于王权,王权受议会限制,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根据材料二中的“拿破仑......废除旧制度,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可见拿破仑的变革得到支持的原因有:清除封建制度和法规,承认所有公民平等;采用《拿破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近代大国的崛起给我们的启示是:重视科技;发展实业;积极改革;重视教育和人才;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坚持制度创新,坚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制度,发展本国的经济等。
故答案为:(1)议会高于王权(王权受议会限制),君主立宪制。
(2)清除封建制度和法规,承认所有公民平等;采用《拿破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国家的统一问题。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坚持制度创新;积极变革,破除旧法规,推动民主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