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八下·仙居期末)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明清时期,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有(  )
①设立驻藏大臣 ②实行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
③金瓶掣签制度 ④取消土司制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批准;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D项①②③是明清时期,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对西藏的管辖,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2.(2019八下·仙居期末)对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的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3.(2019八下·仙居期末)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伏尔泰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B.但丁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
C.两次运动的中心都在意大利 D.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D
【知识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A项伏尔泰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说法错误,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巨匠,不符合题意;
B项但丁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说法错误,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先驱,不符合题意;
C项两次运动的中心都在意大利说法错误,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在意大利,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不符合题意;
D项都是思想解放运动说法正确,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基督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4.(2019八下·仙居期末)小敏同学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意大利航海家、探险家哥伦布,一生从事航海活动,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人;他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在西班牙女皇鼎力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人类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
AB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哥伦布完成环球航行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要求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史实。
5.(2019八下·仙居期末)历史人物往往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以下历史人物与其历史功绩组合正确的是(  )
①俾斯麦——促成德国完成统一
②林肯——领导取得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③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俄国的农奴制
④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分析】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期间,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并取得胜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了法军。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联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①正确;
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取得胜利, ②错误;
1789年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时,拿破仑没有在巴黎,而且只是一个炮兵少尉,③错误;
玻利瓦尔是19世纪解放南美大陆的英雄人物,是美洲独立战争先驱,先后领导军队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了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被称为“美洲解放者”、“委内瑞拉国父”。④正确。
A项①③④组合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相关历史人物与其历史功绩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2019八下·仙居期末)1848年后,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里的“科学理论”是指(  )
A.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 B.《共产党宣言》
C.《人民宪章》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B
【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
【解析】【分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ACD三项都不是题干里的“科学理论”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共产党宣言》是题干里的“科学理论”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要求具备对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7.(2019八下·仙居期末)科技创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以下成果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
ACD三项分别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B项图片中的 “‘飞行者’1号”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要求准确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史实。
8.(2019八下·仙居期末)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镇压过农民起义,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这表现在他曾(  )
A.兴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D.担任钦差大臣期间开展禁烟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兴办新式军事工业 和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项兴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是李鸿章值得肯定之处,符合题意;
B项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的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不符合题意;
C项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魏源,不符合题意;
D项担任钦差大臣期间开展禁烟运动的是林则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19八下·仙居期末)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正确的是(  )
A.美国南北战争——美国获得独立
B.《拿破仑法典》——维护了英国资产革命的成果
C.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的长江下游地区
D.《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A项美国南北战争——美国获得独立搭配错误,华盛顿领导了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不符合题意;
B项《拿破仑法典》——维护了英国资产革命的成果搭配错误,拿破仑执政时期,制定和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清除封建法规,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C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的长江下游地区搭配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不符合题意;
D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搭配正确,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充分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已沦为了“洋人的朝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019八下·仙居期末)在1908年的北京,下列景象你认为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王某来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②北京市民何某家住在东交民巷
③学生李某在京师大学堂上学 ④张某在闲暇之余阅读《申报》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从此不存在了,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因此,“①王某来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与史实不符。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因此,“②北京市民何某家住在东交民巷”与史实不符。
C项③④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晚清历史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灵活运用能力。
二、非选择题:
11.(2019八下·仙居期末)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明清历史”专题学习班会。请你参与:
【政治体制】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图一),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抗击侵略】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外交往】明朝时期国力强盛,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1)图一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2)明朝和清朝为抗击外国侵略进行了哪些战争?(请各举一例)
(3)图二反映明朝中外关系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壮举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军机处;目的是使我国封建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2)明朝: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率军抗击沙饿(克萨之战》。
(3)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发好关系。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图一“偏房”是指地处偏室的军机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
(2)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明末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1661年,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1662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神圣领土台湾。17世纪中叶,沙俄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尼布楚、雅克萨等地,筑城盘踞。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派出军队,对沙俄侵略军发起自卫反击战,两次在雅克萨大败侵略军,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使东北边疆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 。
(3)根据图二中的“明”“西洋”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故答案为:(1)军机处;目的是使我国封建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2)明朝: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率军抗击沙饿(雅克萨之战》。
(3)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发好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军机处、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郑和下西洋等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军机处、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12.(2019八下·仙居期末)【大国崛起】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对“英、美、法等欧美大国的兴衰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小组:制作了欧美确立资产阶级统治过程的简表。
国家 时间 领导人 主要文件 结果
英国 1640年 克伦威尔 A 都建立起D制度
美国 1775年 B 《独立宣言》
法国 1789年 罗伯斯庇尔 C
(1)请填出表格中A、B、C、D处相应的内容。
(2)材料一“厂房轰鸣”的景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一个什么时代?
(3)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引起材料二中美国工业生产量排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上所述,谈谈欧美国家的崛起之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什么启示?
【答案】(1)A:《权利法案》:B:华盛顿:C:《人权宣言》:D:资本主义
第二小组:探究了欧美在经济领域的变革。
材料一: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欧美各国工业生产排序变化表
时间 英国 德国 美国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位次 1 4 3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位次 3 2 1
(2)英国;“蒸汽时代”。
(3)第二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人类历史进步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建立适合本国发展的制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大力发展生产力。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拉丁美洲和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1789年8月,法国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英法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2)据材料“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屡屡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最著名的成就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为机器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来源,也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美德更多地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19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1%,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20世纪初,德国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二。
第二问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A:《权利法案》:B:华盛顿:C:《人权宣言》:D:资本主义
(2)英国;“蒸汽时代”。
(3)第二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人类历史进步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建立适合本国发展的制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大力发展生产力。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13.(2019八下·仙居期末)【屈辱与抗争】19世纪中期开始,列强的侵略让大清王朝开始风雨飘摇。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走向觉醒。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材料三:维新派以西方现代文明的产儿——日本明治维新为参照,变革传统政治体制,先设制度局,再开国会。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根据不同主题,填入材料一中相对应的序号。
屈辱史:   
探索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写出材料一中④⑤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派主张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
【答案】(1)①②④⑥;③⑤
(2)心理变化:对中华文化由赞赏到蔑视(日本国民心理从劣等感到优越感;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引发“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①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②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④1894——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⑥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和探索史:③洋务派建立京师同文馆,是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经济,来救中国,维护清朝统治;⑤甲午战后,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
(2)据所学知,“日清战争”又称甲午中日战争,由材料二“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使日本国民对中华文化由赞赏到蔑视,日本国民心理从劣等感到优越感。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维新派要求改变政治体制,变封建专制为君主立宪制。
故答案为:(1)①②④⑥;③⑤。
(2)心理变化:对中华文化由赞赏到蔑视(日本国民心理从劣等感到优越感);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引发“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 / 1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19八下·仙居期末)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明清时期,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有(  )
①设立驻藏大臣 ②实行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
③金瓶掣签制度 ④取消土司制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2019八下·仙居期末)对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3.(2019八下·仙居期末)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伏尔泰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B.但丁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
C.两次运动的中心都在意大利 D.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4.(2019八下·仙居期末)小敏同学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5.(2019八下·仙居期末)历史人物往往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以下历史人物与其历史功绩组合正确的是(  )
①俾斯麦——促成德国完成统一
②林肯——领导取得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③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俄国的农奴制
④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2019八下·仙居期末)1848年后,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里的“科学理论”是指(  )
A.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 B.《共产党宣言》
C.《人民宪章》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7.(2019八下·仙居期末)科技创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以下成果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是(  )
A. B.
C. D.
8.(2019八下·仙居期末)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镇压过农民起义,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这表现在他曾(  )
A.兴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D.担任钦差大臣期间开展禁烟运动
9.(2019八下·仙居期末)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正确的是(  )
A.美国南北战争——美国获得独立
B.《拿破仑法典》——维护了英国资产革命的成果
C.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的长江下游地区
D.《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0.(2019八下·仙居期末)在1908年的北京,下列景象你认为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王某来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②北京市民何某家住在东交民巷
③学生李某在京师大学堂上学 ④张某在闲暇之余阅读《申报》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11.(2019八下·仙居期末)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明清历史”专题学习班会。请你参与:
【政治体制】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图一),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抗击侵略】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外交往】明朝时期国力强盛,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1)图一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2)明朝和清朝为抗击外国侵略进行了哪些战争?(请各举一例)
(3)图二反映明朝中外关系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壮举有何重要意义?
12.(2019八下·仙居期末)【大国崛起】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对“英、美、法等欧美大国的兴衰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小组:制作了欧美确立资产阶级统治过程的简表。
国家 时间 领导人 主要文件 结果
英国 1640年 克伦威尔 A 都建立起D制度
美国 1775年 B 《独立宣言》
法国 1789年 罗伯斯庇尔 C
(1)请填出表格中A、B、C、D处相应的内容。
(2)材料一“厂房轰鸣”的景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一个什么时代?
(3)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引起材料二中美国工业生产量排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上所述,谈谈欧美国家的崛起之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什么启示?
13.(2019八下·仙居期末)【屈辱与抗争】19世纪中期开始,列强的侵略让大清王朝开始风雨飘摇。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走向觉醒。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材料三:维新派以西方现代文明的产儿——日本明治维新为参照,变革传统政治体制,先设制度局,再开国会。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根据不同主题,填入材料一中相对应的序号。
屈辱史:   
探索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写出材料一中④⑤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派主张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批准;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D项①②③是明清时期,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对西藏的管辖,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的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3.【答案】D
【知识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A项伏尔泰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说法错误,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巨匠,不符合题意;
B项但丁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说法错误,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先驱,不符合题意;
C项两次运动的中心都在意大利说法错误,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在意大利,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不符合题意;
D项都是思想解放运动说法正确,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基督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意大利航海家、探险家哥伦布,一生从事航海活动,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人;他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在西班牙女皇鼎力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人类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
AB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哥伦布完成环球航行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要求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史实。
5.【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分析】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期间,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并取得胜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了法军。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联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①正确;
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取得胜利, ②错误;
1789年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时,拿破仑没有在巴黎,而且只是一个炮兵少尉,③错误;
玻利瓦尔是19世纪解放南美大陆的英雄人物,是美洲独立战争先驱,先后领导军队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了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被称为“美洲解放者”、“委内瑞拉国父”。④正确。
A项①③④组合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相关历史人物与其历史功绩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B
【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
【解析】【分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ACD三项都不是题干里的“科学理论”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共产党宣言》是题干里的“科学理论”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要求具备对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7.【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
ACD三项分别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B项图片中的 “‘飞行者’1号”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要求准确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史实。
8.【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兴办新式军事工业 和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项兴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是李鸿章值得肯定之处,符合题意;
B项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的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不符合题意;
C项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魏源,不符合题意;
D项担任钦差大臣期间开展禁烟运动的是林则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A项美国南北战争——美国获得独立搭配错误,华盛顿领导了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不符合题意;
B项《拿破仑法典》——维护了英国资产革命的成果搭配错误,拿破仑执政时期,制定和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清除封建法规,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C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的长江下游地区搭配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不符合题意;
D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搭配正确,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充分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已沦为了“洋人的朝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从此不存在了,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因此,“①王某来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与史实不符。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因此,“②北京市民何某家住在东交民巷”与史实不符。
C项③④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晚清历史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灵活运用能力。
11.【答案】(1)军机处;目的是使我国封建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2)明朝: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率军抗击沙饿(克萨之战》。
(3)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发好关系。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图一“偏房”是指地处偏室的军机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
(2)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明末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1661年,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1662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神圣领土台湾。17世纪中叶,沙俄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尼布楚、雅克萨等地,筑城盘踞。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派出军队,对沙俄侵略军发起自卫反击战,两次在雅克萨大败侵略军,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使东北边疆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 。
(3)根据图二中的“明”“西洋”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故答案为:(1)军机处;目的是使我国封建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2)明朝: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率军抗击沙饿(雅克萨之战》。
(3)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发好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军机处、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郑和下西洋等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军机处、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12.【答案】(1)A:《权利法案》:B:华盛顿:C:《人权宣言》:D:资本主义
第二小组:探究了欧美在经济领域的变革。
材料一: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欧美各国工业生产排序变化表
时间 英国 德国 美国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位次 1 4 3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位次 3 2 1
(2)英国;“蒸汽时代”。
(3)第二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人类历史进步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建立适合本国发展的制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大力发展生产力。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拉丁美洲和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1789年8月,法国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英法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2)据材料“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屡屡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最著名的成就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为机器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来源,也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美德更多地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19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1%,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20世纪初,德国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二。
第二问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A:《权利法案》:B:华盛顿:C:《人权宣言》:D:资本主义
(2)英国;“蒸汽时代”。
(3)第二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人类历史进步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建立适合本国发展的制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大力发展生产力。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13.【答案】(1)①②④⑥;③⑤
(2)心理变化:对中华文化由赞赏到蔑视(日本国民心理从劣等感到优越感;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引发“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①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②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④1894——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⑥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和探索史:③洋务派建立京师同文馆,是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经济,来救中国,维护清朝统治;⑤甲午战后,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
(2)据所学知,“日清战争”又称甲午中日战争,由材料二“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使日本国民对中华文化由赞赏到蔑视,日本国民心理从劣等感到优越感。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维新派要求改变政治体制,变封建专制为君主立宪制。
故答案为:(1)①②④⑥;③⑤。
(2)心理变化:对中华文化由赞赏到蔑视(日本国民心理从劣等感到优越感);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引发“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