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20年初中社会法治毕业升学模拟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0·天台模拟)我国水稻种植纬度世界最高,其原因是我国( )A.地形土壤条件优越 B.农业科技水平高C.机械化程度高 D.雨热同期的气候【答案】D【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发展水稻生产的优越条件是雨热同期的气候。其他条件不是最主要的。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方面,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方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方面,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2.(2020·天台模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总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以下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人参适宜种植在气温较低的东北地区B.阿尔卑斯山河谷平原狭小C.为抵御寒冷,蒙口袍是游牧民族首选的服装D.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的波斯湾地区,多炼油厂【答案】B【知识点】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总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人参适宜种植在气温较低的东北地区;为抵御寒冷,蒙古袍是游牧民族首选的服装; 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的波斯湾地区,多炼油厂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3.(2020·天台模拟)2020年,蝗虫灾害在北非、中东、南亚地区迅速蔓延,导致多国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明朝时,我国的科学家系统总结了对付蝗灾的方法。据此,提供防治蝗灾的著作有( )A.祖冲之的《缀术》 B.李时珍的《本草纲目》C.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D.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答案】D【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末年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悲天悯人,关注农事,对蝗灾高度重视,在《治蝗疏》一文中,他不仅总结了前人的蝗灾研究成果,还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他论述了蝗灾的特点、蝗虫的生活习性等问题,并系统地总结了对付蝗灾的方法。ABC三项都不是提供防治蝗灾的著作,不符合题意;D项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提供防治蝗灾的著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知道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集我国古代农业之大成的农学名著。4.(2020·天台模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能促进国家发展,社会稳定,民族进步。体现上述观点史实的有( )①元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②清朝雍正期间,改土归流制度大规模实施,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③承德避暑山庄有加强民族感情,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的作用④明政府设置茶马司,促进了内地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C【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世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协同达赖、班禅管理西藏,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①说法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C项②③④体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能促进国家发展,社会稳定,民族进步”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对西藏的管辖,知道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清朝设置驻藏大臣。5.(2020·天台模拟)下图为小华爸爸收藏的一张票证,此票证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A.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B.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C.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D.二十世纪末期【答案】B【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票证中的“人民公社食堂饭票”,联系所学知识,1958年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1958年属于20世纪50年代。B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应该是题干票证反映的历史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6.(2020·天台模拟)下图是某学生的部分社会摘记,选出与该摘记最合适的单元主题( )A.侵略与反抗B.近代化探索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19年的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具体事件包括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红军长征等。因此,本题图中所示内容最适合的单元主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ABD三项和题干摘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是最合适的单元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题干内容的理解,识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内容。7.(2020·天台模拟)下列国家与政治体制对应不正确的是( )A.美国——共和制B.古希腊——先实行帝制,后被共和制所取代C.法国——先实行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了共和制D.日本——君主立宪制【答案】B【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古希腊的民主制一度被称为西方的民主之光,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是公民有权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他们通过抽签的方式担任各级官职;特别是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ACD三项对应都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古希腊——先实行帝制,后被共和制所取代对应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家与政治体制的对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2020·天台模拟)下列表格中由史实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有( ) 史实 结论① 杜鲁门主义出台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② 新中国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③ 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④ 军备竞赛日趋严重 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对世界和平危害凸显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冷战的开始,①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②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③错误。军备竞赛日趋严重说明传统的安全问题对世界和平危害凸显,④错误。A项①②由史实推出的结论合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和结论的关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2020·天台模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中国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④中国基本建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A项①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史实。10.(2020·天台模拟)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开源和节流是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②以色列绿洲农业中的滴灌技术体现了科学的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③西气东输工程能合理开发西部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能成为工业基地,得益于它们有丰富的矿产资源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珠江三角洲【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开源和节流是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②以色列绿洲农业中的滴灌技术体现了科学的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③西气东输工程能合理开发西部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能成为工业基地,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家政策。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是存在于大自然的,未经人类加工的物质和能量,如森林资源、阳光、土地等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11.(2020·天台模拟)经考古学家从新郑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枣核化石,证明枣在中国已有8000多年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若羌县有着“中国红枣之乡”美誉,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县,也是古代“丝绸之路”重镇所在。若羌气候基本情况表(2012——2018年资料统计)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平均最高温℃ -0.5 6.0 15.0 24.3 29.9 33.7 35.6 34.7 29.5 20.9 10.0 1.0平均最低温度℃ -13.0 -8.3 -0.9 6.9 12.4 16.6 19.2 17.2 11.2 3.0 -4.1 -10.6平均降水量(毫米) 0.8 0.4 1.1 0.9 1.9 5.2 11.5 5.4 0.4 0.2 0.4 0.8降水天数(日) 1.1 0.5 0.5 0.8 1.2 2.8 3.0 1.8 0.5 0.2 0.2 0.8注:红枣生长习性:喜光性强,耐干旱,抗风力较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材料三:若羌县位于新疆东南部,辖区面积约相当于2个浙江省,人口5.2万人,地广人稀。若羌红枣9月中下旬基本成熟,但直到10月中旬完全成熟自然风干后开始采摘,干枣畅销国内外。(1)请从四大地理区域角度描述红枣在我国的主要分布情况。(2)若羌红枣产量大、皮薄肉厚,甜润细腻,请根据材料二, 请分析其中的自然原因。(3)请根据材料分析若羌红枣树上挂干采摘的人文原因。【答案】(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2)①若羌地区温差较大,有利于红枣糖分的积累,品质更好。②若羌降水较少,比较干旱,光照充足,有利于红枣的生长。(3)①自然挂干,减少工序,节省劳动力成本;②干枣易保存,适合长距离运输,便于销售。【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红枣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2)根据材料可知,①若羌地区温差较大,有利于红枣糖分的积累,品质更好。②若羌降水较少,比较干旱,光照充足,有利于红枣的生长。(3)根据材料可知,若羌红枣在树上挂干采摘的人文原因是 :①自然挂干,减少工序,节省劳动力成本;②干枣易保存,适合长距离运输,便于销售。【点评】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12.(2020·天台模拟)武汉(包括武昌、汉口、汉阳)是湖北的省会城市,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武汉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变迁。一部武汉城市史,也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0月10日晚,武昌的新军工程营士兵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此后,失去民心的清朝统治迅速崩溃……打倒了清政府,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在湖北战场,国民革命军击溃了军阀吴佩孚的主力……叶挺领导的以中国共产党员为主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屡战屡胜,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引自《钱江晚报·直面武昌战役》(2015.11.7)材料三:(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革命的总方针后,开始着手发动群众,开展革命,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在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依靠党的领导、依靠科技、依靠人民,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1)“打倒了清政府,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2)根据材料二,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国民革命军在湖北战场胜利的原因(3)结合史实分析,为什么说汉口会议使中国共产党踏上了“新”的征途?(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说说谁在创造历史、社会变革、传承文明中起到了主体的作用?【答案】(1)片面的。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也宣告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国共合作;北伐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支持。(3)汉口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会议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各地共产党人先后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4)人民群众。【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2)国民革命军进行的北伐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国共合作,共同反对军阀统治;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提供了大量人才;战略方针的正确;北伐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支持等。(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9月9日,毛泽东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4)综合四则材料,不难看出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社会变革、传承文明中起到了主体的作用。故答案为:(1)片面的。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也宣告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国共合作;北伐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支持。(3)汉口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会议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各地共产党人先后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4)人民群众。【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2020·天台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众不同的条件]东南亚洞里萨湖水文图(图一)与气候图(图二):材料二: [饱经磨难的历史]1940年,法西斯的大炮和坦克开进了包括洞里萨(湖)河沿岸的东南亚地区。1941年12月,法西斯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名,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大米、石油、橡胶、黄金等物资成为法西斯掠夺的首选。40年代期间,被掠夺的物资计百万亿美元,使数百万人饿死。残酷的掠夺是近代东南亚地区走向贫穷的一个噩梦。材料三:[安居乐业的生活]洞里萨湖地区的稻米远销世界各地。每年水稻播种之时,政府会举办“御耕节”,使全民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农耕生产中;为了保证稻米品质,当地人们维持一年一熟的生长机制,使产品绿色、有机健康;原生态生长链,完全回归自然的本色,对自然友好,自然也会回馈你丰饶的物产。(1)据图分析洞里萨湖旱雨两季水文各有什么特征。(2)根据所学的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法西斯侵略者”指哪个国家?根据材料,请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角度谈谈对法西斯侵略者行为的认识。(3)结合材料三,说说洞里萨湖地区的生产方式对我们的启示。【答案】(1)旱季时,流量少,含沙量大。雨季时,流量大,含沙量少。(2)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邪恶与正义的战争,日本侵略者掠夺财富、造成人员伤亡,这种法西斯侵略者的行为是邪恶的,非正义的。(3)“御耕节”由政府承办,使全民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农耕生产中,说明政府重视粮食生产,充分调动民众生产积极性;一年一熟的生长机制,产品绿色、有机健康,使稻米品质优良;原生态生长链说明因地制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可知,洞里萨湖靠大气降水补给。旱季时,流量少,含沙量大。雨季时,流量大,含沙量少。(2)根据所学的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法西斯侵略者”指的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邪恶与正义的战争,日本侵略者掠夺财富、造成人员伤亡,这种法西斯侵略者的行为是邪恶的,非正义的。(3)结合材料三可知,说说洞里萨湖地区的生产方式对我们的启示:“御耕节”由政府承办,使全民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农耕生产中,说明政府重视粮食生产,充分调动民众生产积极性;一年一熟的生长机制,产品绿色、有机健康,使稻米品质优良;原生态生长链说明因地制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点评】洞里萨湖主要补给水源是降水,旱季时湖泊水位低,部分湖床裸露,湖面风较大,将沙尘吹入湖中,使得含沙量变大;雨季时,湖泊受降水的影响,水位上涨,湖泊面积变大,风无法将沙子吹起,使得含沙量变小。1 / 1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20年初中社会法治毕业升学模拟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0·天台模拟)我国水稻种植纬度世界最高,其原因是我国( )A.地形土壤条件优越 B.农业科技水平高C.机械化程度高 D.雨热同期的气候2.(2020·天台模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总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以下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人参适宜种植在气温较低的东北地区B.阿尔卑斯山河谷平原狭小C.为抵御寒冷,蒙口袍是游牧民族首选的服装D.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的波斯湾地区,多炼油厂3.(2020·天台模拟)2020年,蝗虫灾害在北非、中东、南亚地区迅速蔓延,导致多国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明朝时,我国的科学家系统总结了对付蝗灾的方法。据此,提供防治蝗灾的著作有( )A.祖冲之的《缀术》 B.李时珍的《本草纲目》C.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D.徐光启的《农政全书》4.(2020·天台模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能促进国家发展,社会稳定,民族进步。体现上述观点史实的有( )①元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②清朝雍正期间,改土归流制度大规模实施,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③承德避暑山庄有加强民族感情,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的作用④明政府设置茶马司,促进了内地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5.(2020·天台模拟)下图为小华爸爸收藏的一张票证,此票证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A.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B.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C.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D.二十世纪末期6.(2020·天台模拟)下图是某学生的部分社会摘记,选出与该摘记最合适的单元主题( )A.侵略与反抗B.近代化探索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7.(2020·天台模拟)下列国家与政治体制对应不正确的是( )A.美国——共和制B.古希腊——先实行帝制,后被共和制所取代C.法国——先实行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了共和制D.日本——君主立宪制8.(2020·天台模拟)下列表格中由史实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有( ) 史实 结论① 杜鲁门主义出台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② 新中国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③ 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④ 军备竞赛日趋严重 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对世界和平危害凸显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9.(2020·天台模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中国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④中国基本建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10.(2020·天台模拟)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开源和节流是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②以色列绿洲农业中的滴灌技术体现了科学的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③西气东输工程能合理开发西部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能成为工业基地,得益于它们有丰富的矿产资源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11.(2020·天台模拟)经考古学家从新郑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枣核化石,证明枣在中国已有8000多年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若羌县有着“中国红枣之乡”美誉,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县,也是古代“丝绸之路”重镇所在。若羌气候基本情况表(2012——2018年资料统计)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平均最高温℃ -0.5 6.0 15.0 24.3 29.9 33.7 35.6 34.7 29.5 20.9 10.0 1.0平均最低温度℃ -13.0 -8.3 -0.9 6.9 12.4 16.6 19.2 17.2 11.2 3.0 -4.1 -10.6平均降水量(毫米) 0.8 0.4 1.1 0.9 1.9 5.2 11.5 5.4 0.4 0.2 0.4 0.8降水天数(日) 1.1 0.5 0.5 0.8 1.2 2.8 3.0 1.8 0.5 0.2 0.2 0.8注:红枣生长习性:喜光性强,耐干旱,抗风力较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材料三:若羌县位于新疆东南部,辖区面积约相当于2个浙江省,人口5.2万人,地广人稀。若羌红枣9月中下旬基本成熟,但直到10月中旬完全成熟自然风干后开始采摘,干枣畅销国内外。(1)请从四大地理区域角度描述红枣在我国的主要分布情况。(2)若羌红枣产量大、皮薄肉厚,甜润细腻,请根据材料二, 请分析其中的自然原因。(3)请根据材料分析若羌红枣树上挂干采摘的人文原因。12.(2020·天台模拟)武汉(包括武昌、汉口、汉阳)是湖北的省会城市,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武汉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变迁。一部武汉城市史,也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0月10日晚,武昌的新军工程营士兵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此后,失去民心的清朝统治迅速崩溃……打倒了清政府,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在湖北战场,国民革命军击溃了军阀吴佩孚的主力……叶挺领导的以中国共产党员为主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屡战屡胜,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引自《钱江晚报·直面武昌战役》(2015.11.7)材料三:(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革命的总方针后,开始着手发动群众,开展革命,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在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依靠党的领导、依靠科技、依靠人民,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1)“打倒了清政府,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2)根据材料二,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国民革命军在湖北战场胜利的原因(3)结合史实分析,为什么说汉口会议使中国共产党踏上了“新”的征途?(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说说谁在创造历史、社会变革、传承文明中起到了主体的作用?13.(2020·天台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众不同的条件]东南亚洞里萨湖水文图(图一)与气候图(图二):材料二: [饱经磨难的历史]1940年,法西斯的大炮和坦克开进了包括洞里萨(湖)河沿岸的东南亚地区。1941年12月,法西斯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名,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大米、石油、橡胶、黄金等物资成为法西斯掠夺的首选。40年代期间,被掠夺的物资计百万亿美元,使数百万人饿死。残酷的掠夺是近代东南亚地区走向贫穷的一个噩梦。材料三:[安居乐业的生活]洞里萨湖地区的稻米远销世界各地。每年水稻播种之时,政府会举办“御耕节”,使全民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农耕生产中;为了保证稻米品质,当地人们维持一年一熟的生长机制,使产品绿色、有机健康;原生态生长链,完全回归自然的本色,对自然友好,自然也会回馈你丰饶的物产。(1)据图分析洞里萨湖旱雨两季水文各有什么特征。(2)根据所学的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法西斯侵略者”指哪个国家?根据材料,请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角度谈谈对法西斯侵略者行为的认识。(3)结合材料三,说说洞里萨湖地区的生产方式对我们的启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发展水稻生产的优越条件是雨热同期的气候。其他条件不是最主要的。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方面,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方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方面,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2.【答案】B【知识点】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总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人参适宜种植在气温较低的东北地区;为抵御寒冷,蒙古袍是游牧民族首选的服装; 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的波斯湾地区,多炼油厂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3.【答案】D【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末年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悲天悯人,关注农事,对蝗灾高度重视,在《治蝗疏》一文中,他不仅总结了前人的蝗灾研究成果,还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他论述了蝗灾的特点、蝗虫的生活习性等问题,并系统地总结了对付蝗灾的方法。ABC三项都不是提供防治蝗灾的著作,不符合题意;D项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提供防治蝗灾的著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知道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集我国古代农业之大成的农学名著。4.【答案】C【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世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协同达赖、班禅管理西藏,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①说法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C项②③④体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能促进国家发展,社会稳定,民族进步”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对西藏的管辖,知道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清朝设置驻藏大臣。5.【答案】B【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票证中的“人民公社食堂饭票”,联系所学知识,1958年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1958年属于20世纪50年代。B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应该是题干票证反映的历史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6.【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19年的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具体事件包括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红军长征等。因此,本题图中所示内容最适合的单元主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ABD三项和题干摘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是最合适的单元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题干内容的理解,识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内容。7.【答案】B【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古希腊的民主制一度被称为西方的民主之光,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是公民有权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他们通过抽签的方式担任各级官职;特别是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ACD三项对应都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古希腊——先实行帝制,后被共和制所取代对应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家与政治体制的对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答案】A【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冷战的开始,①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②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③错误。军备竞赛日趋严重说明传统的安全问题对世界和平危害凸显,④错误。A项①②由史实推出的结论合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和结论的关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答案】A【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A项①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史实。10.【答案】C【知识点】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珠江三角洲【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开源和节流是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②以色列绿洲农业中的滴灌技术体现了科学的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③西气东输工程能合理开发西部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能成为工业基地,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家政策。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是存在于大自然的,未经人类加工的物质和能量,如森林资源、阳光、土地等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11.【答案】(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2)①若羌地区温差较大,有利于红枣糖分的积累,品质更好。②若羌降水较少,比较干旱,光照充足,有利于红枣的生长。(3)①自然挂干,减少工序,节省劳动力成本;②干枣易保存,适合长距离运输,便于销售。【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红枣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2)根据材料可知,①若羌地区温差较大,有利于红枣糖分的积累,品质更好。②若羌降水较少,比较干旱,光照充足,有利于红枣的生长。(3)根据材料可知,若羌红枣在树上挂干采摘的人文原因是 :①自然挂干,减少工序,节省劳动力成本;②干枣易保存,适合长距离运输,便于销售。【点评】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12.【答案】(1)片面的。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也宣告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国共合作;北伐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支持。(3)汉口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会议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各地共产党人先后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4)人民群众。【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2)国民革命军进行的北伐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国共合作,共同反对军阀统治;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提供了大量人才;战略方针的正确;北伐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支持等。(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9月9日,毛泽东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4)综合四则材料,不难看出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社会变革、传承文明中起到了主体的作用。故答案为:(1)片面的。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也宣告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国共合作;北伐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支持。(3)汉口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会议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各地共产党人先后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4)人民群众。【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答案】(1)旱季时,流量少,含沙量大。雨季时,流量大,含沙量少。(2)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邪恶与正义的战争,日本侵略者掠夺财富、造成人员伤亡,这种法西斯侵略者的行为是邪恶的,非正义的。(3)“御耕节”由政府承办,使全民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农耕生产中,说明政府重视粮食生产,充分调动民众生产积极性;一年一熟的生长机制,产品绿色、有机健康,使稻米品质优良;原生态生长链说明因地制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可知,洞里萨湖靠大气降水补给。旱季时,流量少,含沙量大。雨季时,流量大,含沙量少。(2)根据所学的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法西斯侵略者”指的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邪恶与正义的战争,日本侵略者掠夺财富、造成人员伤亡,这种法西斯侵略者的行为是邪恶的,非正义的。(3)结合材料三可知,说说洞里萨湖地区的生产方式对我们的启示:“御耕节”由政府承办,使全民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农耕生产中,说明政府重视粮食生产,充分调动民众生产积极性;一年一熟的生长机制,产品绿色、有机健康,使稻米品质优良;原生态生长链说明因地制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点评】洞里萨湖主要补给水源是降水,旱季时湖泊水位低,部分湖床裸露,湖面风较大,将沙尘吹入湖中,使得含沙量变大;雨季时,湖泊受降水的影响,水位上涨,湖泊面积变大,风无法将沙子吹起,使得含沙量变小。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20年初中社会法治毕业升学模拟考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20年初中社会法治毕业升学模拟考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