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理解电阻的定义,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 2.知道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掌握电阻定律。 鸟儿落在110 kV的高压输电线上,虽然通电的高压线是裸露导线,但鸟儿仍然安然无恙,这是为什么? 电流、电压、电阻是电学的三大基础物理量,它们之间存在着联系吗? 一、电阻(阅读教材P57) 1.定义:导体两端的 与通过导体的 大小之比,用R表示。 2.定义式:R=。 3.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还有kΩ、MΩ,且1 Ω=10-3 kΩ=10-6 MΩ。 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阅读教材P57~P58) 1.探究思路 为探究导体电阻是否与导体横截面积、长度和材料有关,我们采用 法进行实验探究。 2.探究方案 (1) 探究;(2) 探究。 3.探究结果:导体的电阻与长度、 有关,与导体的 也有关。 三、导体的电阻率(阅读教材P58~P60) 1.电阻定律的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 ,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 ,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表达式:R= 。 3.电阻率 (1)物理意义:表征导体材料的 特性。 (2)相关因素:导体的材料和导体的 。 (3)超导现象:一些金属在温度特别低时电阻可以降到____的现象。 1.欧姆不仅发现了欧姆定律,还研究了电阻定律。有一个长方体金属电阻,材料分布均匀,边长分别为a、b、c,且a>b>c。电流沿以下方向流过该金属电阻,其中电阻的阻值最小的是( ) 2.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有电流通过时,才具有电阻 B.由R=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D.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是热力学温度零度 1.(对导体电阻的理解)(多选)关于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 C.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D.比值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 2.(对电阻率的理解)关于材料的电阻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一根长导线截成等长的三段,则每段的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三分之一 B.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合金的电阻率大于构成该合金的任一纯金属的电阻率 D.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3.(导体电阻的计算)某金属导体两端所加电压为8 V时,10 s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为0.16 C,求: (1)导体的电阻; (2)若导体两端电压为10 V,求通过导体的电流。 知识回顾: 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阅读教材P57~P58) 【答案】1.控制变量 2.实验 逻辑推理 3.横截面积 材料 三、导体的电阻率(阅读教材P58~P60) 【答案】1.正比 反比 2.ρ 3.导电 温度 0 1.【解析】长方体的体积V=Sl不变,根据电阻定律R=ρ,电阻的阻值最小的应该是横截面积最大、长度最短的,由于a>b>c,故A符合题意。 【答案】A 2.【解析】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它只与导体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质有关,与导体是否通电以及通电电流的大小均无关。电阻率的大小和导体几何形状无关,只与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一般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变小,当温度降低到某一转变温度(大于0 K)时,某些金属、合金、化合物的电阻率会突然减小为零,呈超导电现象。 【答案】D 先学后练: 1.【答案】CD 【解析】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A、B错误,C正确;比值为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D正确。 2.【答案】C 【解析】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一种电学特性,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无关,A错误;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半导体材料则相反,B错误;合金的电阻率比构成该合金的任一纯金属的电阻率大,C正确;电阻率大表明材料的导电性能差,不能表明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一定大,因为电阻才是反映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而电阻还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D错误。 3.【解析】(1)电压U1=8 V,10 s内 通过的电荷量Q=0.16 C, 则电流I1== A=0.016 A, 电阻R== Ω=500 Ω。 (2)若导体两端电压为U2=10 V, 则电流I2== A=0.02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