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2020年中考社会与法治真题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0·绍兴)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指导该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C.闽南三角地区 D.珠江三角洲【答案】B【知识点】2019年时事【解析】【分析】根据时事,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指导该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B符合题意,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时事内容,解答该题需要多留心、多识记时政知识,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2020·绍兴)2019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接近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 大关。( )A.5000美元 B.8000美元 C.1万美元 D.2万美元【答案】C【知识点】2019年时事【解析】【分析】根据时事, 2019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接近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 1万美元大关。C符合题意,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时事内容,解答该题需要多留心、多识记时政知识,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3.(2020·绍兴)当地时间2020年1月31日, 正式“脱欧”,结束其欧盟成员国身份。( )A.法国 B.德国 C.意大利 D.英国【答案】D【知识点】2020年时事【解析】【分析】根据时事, 当地时间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结束其欧盟成员国身份。D符合题意,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时事内容,解答该题需要多留心、多识记时政知识,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4.(2020·绍兴)读下边区域示意图,下列对陕西省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位于黄河下游 B.秦岭山脉横贯其南部C.大部分地处我国南方地区 D.年降水量大多在400mm以下【答案】B【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陕西省大部分地区属于黄河的中游地区,秦岭山脉横贯其南部;陕西省大部分地区位于秦岭以北,属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800mm以下;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陕西,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总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5.(2020·绍兴)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虽然昙花一现,但它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融汇。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正处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两晋南北朝时期【答案】B【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我国历史处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我国进入战国时期,因此公元前4世纪,中华文明的发展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A项西周时期指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不符合题意;B项春秋战国时期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符合题意;C项秦汉时期指公元前221年~220年,不符合题意;D项两晋南北朝时期指265年~589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间的横向比较。需要准确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6.(2020·绍兴)“以民为本”的思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下列统治者在治国理政中体现这一思想堪称典范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答案】C【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唐太宗曾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由此可见,唐太宗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为此,他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等。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唐太宗在治国理政中体现“以民为本”这一思想堪称典范,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太宗重视人民力量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7.(2020·绍兴)在外国列强一次次的侵略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1901年,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个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B项《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不符合题意;C项《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不符合题意;D项《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8.(2020·绍兴)毛泽东曾说,由于他们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十月革命的影响C.秋收起义的失败 D.国民党右派的背叛【答案】D【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由于他们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联系所学知识,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国民党右派的背叛是题干材料表明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9.(2020·绍兴)“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体国民要求严惩国贼拒签和约电》)这一电文可以佐证( )①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③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反映了巴黎和会被英、法、美等大国操纵,中国的要求不仅被无理拒绝,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①理解正确。根据题干中的“……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表明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③理解正确。②④说法正确,但在题干电文中不能体现。A项①③可以用题干电文佐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0.(2020·绍兴)梳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边小华同学的课堂笔记中可以概括出的共同主题是( )A.资本主义的扩展 B.工人运动的兴起C.变法图强的尝试 D.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1871年,德国结束了邦国林立的割据状态,完成了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美国南北战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德国统一、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A项资本主义的扩展是从小华同学的课堂笔记中可以概括出的共同主题,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课堂笔记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要求具备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11.(2020·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前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进入该阶段的标志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D【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BC三项都不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不符合题意;D项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的准确识记。要求准确识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12.(2020·绍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一代接着一代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①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③实行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未诞生,①不符合题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从2020年到2035年的目标,不是取得的成就,④不符合题意。C项②③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13.(2020·绍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吸毒,有1000万左右的人因吸毒丧失正常的智力和工作能力。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A.谨慎交友,远离社交 B.依法自律,拒绝毒品C.加强立法,维护公平 D.保护隐私,信守承诺【答案】B【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解析】【分析】题文材料说明的吸毒在当今世界上的影响及危害性,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依法自律,远离毒品,B符合题意,正确。A中远离社交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C错误,青少年没有立法权。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预防犯罪,行己有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我们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14.(2020·绍兴)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下列属于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 )A.政治权利和自由 B.人身自由C.社会经济权利 D.文化教育权利【答案】B【知识点】法律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B符合题意,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人身自由权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15.(2020·绍兴)读下边漫画,你认为图中人物的言行( )①属于民事违法行为②错在追求无边界的自由③会害人害己,是非正义的④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权利和义务;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解析】【分析】漫画中的人物在行使骑车的权利的同时,没有履行遵守交通管制的义务, 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害人害己,是非正义的行为, ②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①错误,漫画中的人物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和正义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任何公民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16.(2020·绍兴)2020年6月1日起,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依法查处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人们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明显减少,这一行动( )①表明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②说明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③杜绝了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④说明法律是靠人们的自觉来保证实施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解析】【分析】 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依法查处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这表明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人们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明显减少,这说明法律不仅有规范人民行为的作用,而且具有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的作用。 ①②符合题意,正确。③错误,选项夸大了这一专项行动的作用。④错误,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建设法治中国和法律特征和作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7.(2020·绍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以助力香港缔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拥护,由此可见( )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维护香港和平稳定是我国当前中心工作③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④维护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解析】【分析】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这体现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以助力香港缔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得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拥护, 这体现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维护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①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②错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权力机关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用排除法比较容易选出正确的答案。18.(2020·绍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出了中国的自信和境界,回答问题。(1)在尚未有特效西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在抗疫中的显著疗效,引起世人对传统中医的高度关注。以下属于中医药瑰宝的有( )A.《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B.《本草纲目》《齐民要术》C.《伤寒杂病论》《天工开物》 D.《天工开物》《黄帝内经》(2)为尽可能多的收治患者,我国在武汉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改建大量方舱医院,期间,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和中国联通等央企协同作战,从保障煤电油气能源供应到维护通信、交通稳定运行,发挥了顶梁柱作用。这说明( )①国有企业在公共服务上为抗疫发挥了关键作用②集体经济控制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③公有制经济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坚实基础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在自身疫情防控仍然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向国际社会捐助抗疫物资,派遣医疗专家组,共同抗疫。中国的做法( )①彰显了大国担当和责任②抓住机遇,主导了国际秩序③秉持了合作共赢的理念④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A(2)A(3)C【知识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分析】(1)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 ,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本草纲目》 明代李时珍著作的中医药著作,A符合题意,正确。B中《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不是中医药著作,应排除。CD不符合题意,《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故答案为:A。(2)在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和中国联通等央企协同作战,发挥了顶梁柱作用。这说明国有企业在公共服务上为抗疫发挥了关键作用,公有制经济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坚实基础, ①③符合题意,正确。②④不符合题意,题文中没有体现选项观点,应排除。故答案为:A。(3) 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力所能及地向国际社会提供援助,这说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彰显了大国担当和责任 秉持了合作共赢和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①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②观点错误,选项夸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和作用,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国有经济和中国在国际上的担当,中国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逐个分析题肢选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二、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19.(2020·绍兴)阅读漫画,回答问题。(1)指尖传递爱心,图中两位主人公的言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哪些价值准则?(2)爱心折射责任。漫画中主人公勇担责任的行为令人敬佩,倡导类似行为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有何现实意义?(3)爱心接力需要你我参与。请举出一个你曾经做过或打算做的爱心传递行动。【答案】(1)爱国、敬业、友善(任答两点)(2)我们每个人勇担责任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能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实现自身价值;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稳定。(3)本题回答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举例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疫情防控期间,有人急于上公交车,因没有口罩被拒绝,我就把备用的新口罩给了他。【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1)图中医护人员关爱病人,教师组织线上教学,保障学生受教育权,这体现敬业,友善,爱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承担责任的意义可以从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能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实现自身价值;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稳定等方面回答即可。(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写出体现正能量的具体行动,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责任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20.(2020·绍兴)听人类理性的声音,看法治前行的足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上述材料出自那一文献?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哪些思想?(2)【材料链接】2015年,我国立法机构又一次启动民法典编纂,通过网络、调研和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该草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以2879票赞成,高票通过,一部历经56年的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正式诞生。民法典共有1260个法条,并把人格权编单独成编,一个人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保证人民有尊严地生活。分析材料链接,列举其中体现的我国宪法原则两条,并任选其中一条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答案】(1)法国《人权宣言》自由、平等、人民主权(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民主集中制原则。(任答两点)本小题后半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任选一条原则作答即可。①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我国立法机构广泛征求意见,不断完善民法典草案,并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通过,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或答“体现了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②一个人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找到答案,民法典把人格权编单独成编,保证人民有尊严地生活,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或答“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题干材料强调自由、平等,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应出自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反映了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人民主权思想。(2)材料链接中的“通过网络、调研和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材料链接中的“该草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以2879票赞成,高票通过”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材料链接中的“把人格权编单独成编,一个人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保证人民有尊严地生活”体现了民法典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任选一条原则作答即可。故答案为:(1)法国《人权宣言》。自由、平等、人民主权。(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民主集中制原则。(任答两点)本小题后半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任选一条原则作答即可。①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我国立法机构广泛征求意见,不断完善民法典草案,并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通过,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或答“体现了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②一个人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找到答案,民法典把人格权编单独成编,保证人民有尊严地生活,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或答“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国的《人权宣言》和我国的民法典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识记基础知识和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21.(2020·绍兴)围绕鉴湖的变迁,某校九(1)班同学搜集了以下资料,进行探究活动,邀你参与。东汉鉴湖(东湖和西湖)示意图(《绍兴市志》) 南宋以后山会水系示意图(《吴越文化论丛》)1011年,会稽、山阴人口共37876户,20-59岁男子共39385人;1201年,会稽、山阴人口共72058户,20-59岁男子共88008人,(摘自《会稽志》)1119年-1125年,王仲嶷担任会稽太守,围湖造田约130平方公里,宋高宗南渡后,政府承认即湖造田的合法性,并以政府的力量推动,鉴湖周回(围)358里全部填平。(摘编自赵冈、陈钟毅《中国农业经济史》)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与南宋时期(1127年-1276年)比较,鉴湖地区水灾与旱突分别增加4倍和11倍。(摘编自周魁一《古鉴湖的兴废及其历史教训》)(1)【寻根】东汉时期,为抵御频发的水旱灾害,动员民众开筑鉴湖的太守是谁?(2)【问因】古代绍兴水旱灾害频发的气候原因是什么?联系上述图文,说明鉴湖建成对抵御水旱灾害的作用。(3)【明理】综合上述图文,请你总结出鉴湖流域变迁中的一个历史教训,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事理结合、逻辑严密)【答案】(1)马臻(2)此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鉴湖的建成能起到蓄水、灌溉和排涝的功能,从而提高了抗灾能力。(3)示例:区域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北宋以来,绍兴鉴湖流域人口快速增长,耕地需求增加,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变小,蓄洪能力和供水能力降低,使水旱灾害频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只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为抵御频发的水旱灾害,动员民众开筑鉴湖的太守马臻。(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鉴湖的建成能起到蓄水、灌溉和排涝的功能,从而提高了抗灾能力。(3)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以得出:区域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北宋以来,绍兴鉴湖流域人口快速增长,耕地需求增加,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变小,蓄洪能力和供水能力降低,使水旱灾害频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只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故答案为:(1) 马臻(2) 此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鉴湖的建成能起到蓄水、灌溉和排涝的功能,从而提高了抗灾能力。(3) 示例:区域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北宋以来,绍兴鉴湖流域人口快速增长,耕地需求增加,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变小,蓄洪能力和供水能力降低,使水旱灾害频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只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点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的大陆东岸,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但无明显干季。22.(2020·绍兴)茶叶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阅读以下摘编自《一杯红茶的世界史》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6世纪,葡萄牙人将中国的茶叶从海上带往葡萄牙,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茶叶带到英国,18世纪末,英国贫困百姓家每天也喝得起茶,1851年,福建制茶工人以及若干茶苗茶种被秘密海运到印度加尔各答。茶苗茶种先后在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引种成功。材料二:英国将以蒸汽为动力的机械化生产推广到茶叶生产中,茶叶的成本迅速下降,产量增大,英国在印度、斯里兰卡和中国等地广设茶叶工厂,后来的发展中,部分具有国际视野的茶企,其生产、销售逐渐遍及全球,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的跨国企业,饮茶习俗进一步风行世界。材料三:英国、斯里兰卡等国的知名茶企都有自己的成功秘决:有的拥有传承百年的调茶工具和调茶师队伍;有的根据顾客需要,创新调配出口味独特的红茶;有的长期与外国茶企保持交流,设计符合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茶叶产品。(1)根据材料一,在下图中完成茶叶贸易和茶树移植的路线绘制。(温馨提示:先在图例空白处设计两条线路的不同图例,再在图中标注线路)(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知识,分析茶叶日渐风行世界的原因,(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材料三中茶企的成功秘诀对更好地弘扬中国茶文化有何启示?【答案】(1)要求线路绘制正确,且表示方法与所设计的图例一致。第一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国。第二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斯里兰卡。两条线路可以采用一个粗线,一个细线。图略。(2)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大陆之间的商业联系,促进了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能力提高,使茶叶消费大众化。经济全球化促使茶叶的生产、销售、贸易进一步发展,(任答两点)(3)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优秀茶文化;推动中华传统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对外开放,促进茶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国。第二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斯里兰卡。(2)据材料一“16世纪,葡萄牙人将中国的茶叶从海上带往葡萄牙。1662年 ,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茶叶带到英国”和材料二“ 英国将以蒸汽为动力的机械化生产推广到茶叶生产中,茶叶的成本迅速下降,产量增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茶叶日渐风行世界的原因,从历史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大陆之间的商业联系,促进了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能力提高,使茶叶消费大众化。触及全球化促使茶叶的生产、销售、贸易进一步发展。(3)根据材料,茶叶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从社会学科角度看,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优秀茶文化;推动中华传统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对外开放,促进茶文化在交流交流互鉴中发展。故答案为:(1)要求线路绘制正确,且表示方法与所设计的图例一致。第一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国。第二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斯里兰卡。两条线路可以采用一个粗线,一个细线。图略。(2)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大陆之间的商业联系,促进了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能力提高,使茶叶消费大众化。经济全球化促使茶叶的生产、销售、贸易进一步发展,(任答两点)(3)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优秀茶文化;推动中华传统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对外开放,促进茶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点评】(1)主要考查海上运输通道,熟悉主要海洋和海峡即可。(2)本题以茶叶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为切入点,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茶叶日渐风行世界的原因,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3)本题考查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于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23.(2020·绍兴)总有一些日子让我们刻骨铭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这些日子留下了伤痛的回忆。列举相关史实,分别说明图3、图4纪念日设立的缘由。(2)这些日子刻下了奋斗的足迹。中华民族在抗战和抗灾中取得伟大胜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这些日子引发了生命的深思。我们该怎样对待生命?请作出你的回答。【答案】(1)①图3: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了侵华战争,不久,侵占了东北三省②图4: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开始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2)共同原因:①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抗灾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了领导核心的作用。②中华儿女发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抗战和抗灾中,中华儿女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中华民族精神为抗战和抗灾胜利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其他回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活出生命的精彩。【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珍爱和尊重生命;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解析】【分析】(1)根据历史知识,9.18的历史知识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了侵华战争,不久,侵占了东北三省。12.13的历史知识是南京大屠杀,史实是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开始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2)共同原因可以从党的正确领导,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力量,人民的团结奋斗等方面回答即可。(3)怎样对待生命可以从 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活出生命的精彩等方面回答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事件,党的领导,中华民族精神,敬畏生命,实现创造生命的价值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1 / 1浙江省绍兴市2020年中考社会与法治真题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0·绍兴)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指导该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C.闽南三角地区 D.珠江三角洲2.(2020·绍兴)2019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接近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 大关。( )A.5000美元 B.8000美元 C.1万美元 D.2万美元3.(2020·绍兴)当地时间2020年1月31日, 正式“脱欧”,结束其欧盟成员国身份。( )A.法国 B.德国 C.意大利 D.英国4.(2020·绍兴)读下边区域示意图,下列对陕西省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位于黄河下游 B.秦岭山脉横贯其南部C.大部分地处我国南方地区 D.年降水量大多在400mm以下5.(2020·绍兴)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虽然昙花一现,但它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融汇。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正处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两晋南北朝时期6.(2020·绍兴)“以民为本”的思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下列统治者在治国理政中体现这一思想堪称典范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7.(2020·绍兴)在外国列强一次次的侵略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2020·绍兴)毛泽东曾说,由于他们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十月革命的影响C.秋收起义的失败 D.国民党右派的背叛9.(2020·绍兴)“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体国民要求严惩国贼拒签和约电》)这一电文可以佐证( )①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③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0·绍兴)梳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边小华同学的课堂笔记中可以概括出的共同主题是( )A.资本主义的扩展 B.工人运动的兴起C.变法图强的尝试 D.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11.(2020·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前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进入该阶段的标志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2.(2020·绍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一代接着一代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①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③实行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0·绍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吸毒,有1000万左右的人因吸毒丧失正常的智力和工作能力。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A.谨慎交友,远离社交 B.依法自律,拒绝毒品C.加强立法,维护公平 D.保护隐私,信守承诺14.(2020·绍兴)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下列属于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 )A.政治权利和自由 B.人身自由C.社会经济权利 D.文化教育权利15.(2020·绍兴)读下边漫画,你认为图中人物的言行( )①属于民事违法行为②错在追求无边界的自由③会害人害己,是非正义的④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2020·绍兴)2020年6月1日起,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依法查处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人们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明显减少,这一行动( )①表明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②说明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③杜绝了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④说明法律是靠人们的自觉来保证实施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0·绍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以助力香港缔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拥护,由此可见( )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维护香港和平稳定是我国当前中心工作③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④维护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2020·绍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出了中国的自信和境界,回答问题。(1)在尚未有特效西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在抗疫中的显著疗效,引起世人对传统中医的高度关注。以下属于中医药瑰宝的有( )A.《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B.《本草纲目》《齐民要术》C.《伤寒杂病论》《天工开物》 D.《天工开物》《黄帝内经》(2)为尽可能多的收治患者,我国在武汉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改建大量方舱医院,期间,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和中国联通等央企协同作战,从保障煤电油气能源供应到维护通信、交通稳定运行,发挥了顶梁柱作用。这说明( )①国有企业在公共服务上为抗疫发挥了关键作用②集体经济控制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③公有制经济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坚实基础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在自身疫情防控仍然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向国际社会捐助抗疫物资,派遣医疗专家组,共同抗疫。中国的做法( )①彰显了大国担当和责任②抓住机遇,主导了国际秩序③秉持了合作共赢的理念④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19.(2020·绍兴)阅读漫画,回答问题。(1)指尖传递爱心,图中两位主人公的言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哪些价值准则?(2)爱心折射责任。漫画中主人公勇担责任的行为令人敬佩,倡导类似行为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有何现实意义?(3)爱心接力需要你我参与。请举出一个你曾经做过或打算做的爱心传递行动。20.(2020·绍兴)听人类理性的声音,看法治前行的足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上述材料出自那一文献?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哪些思想?(2)【材料链接】2015年,我国立法机构又一次启动民法典编纂,通过网络、调研和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该草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以2879票赞成,高票通过,一部历经56年的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正式诞生。民法典共有1260个法条,并把人格权编单独成编,一个人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保证人民有尊严地生活。分析材料链接,列举其中体现的我国宪法原则两条,并任选其中一条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21.(2020·绍兴)围绕鉴湖的变迁,某校九(1)班同学搜集了以下资料,进行探究活动,邀你参与。东汉鉴湖(东湖和西湖)示意图(《绍兴市志》) 南宋以后山会水系示意图(《吴越文化论丛》)1011年,会稽、山阴人口共37876户,20-59岁男子共39385人;1201年,会稽、山阴人口共72058户,20-59岁男子共88008人,(摘自《会稽志》)1119年-1125年,王仲嶷担任会稽太守,围湖造田约130平方公里,宋高宗南渡后,政府承认即湖造田的合法性,并以政府的力量推动,鉴湖周回(围)358里全部填平。(摘编自赵冈、陈钟毅《中国农业经济史》)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与南宋时期(1127年-1276年)比较,鉴湖地区水灾与旱突分别增加4倍和11倍。(摘编自周魁一《古鉴湖的兴废及其历史教训》)(1)【寻根】东汉时期,为抵御频发的水旱灾害,动员民众开筑鉴湖的太守是谁?(2)【问因】古代绍兴水旱灾害频发的气候原因是什么?联系上述图文,说明鉴湖建成对抵御水旱灾害的作用。(3)【明理】综合上述图文,请你总结出鉴湖流域变迁中的一个历史教训,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事理结合、逻辑严密)22.(2020·绍兴)茶叶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阅读以下摘编自《一杯红茶的世界史》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6世纪,葡萄牙人将中国的茶叶从海上带往葡萄牙,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茶叶带到英国,18世纪末,英国贫困百姓家每天也喝得起茶,1851年,福建制茶工人以及若干茶苗茶种被秘密海运到印度加尔各答。茶苗茶种先后在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引种成功。材料二:英国将以蒸汽为动力的机械化生产推广到茶叶生产中,茶叶的成本迅速下降,产量增大,英国在印度、斯里兰卡和中国等地广设茶叶工厂,后来的发展中,部分具有国际视野的茶企,其生产、销售逐渐遍及全球,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的跨国企业,饮茶习俗进一步风行世界。材料三:英国、斯里兰卡等国的知名茶企都有自己的成功秘决:有的拥有传承百年的调茶工具和调茶师队伍;有的根据顾客需要,创新调配出口味独特的红茶;有的长期与外国茶企保持交流,设计符合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茶叶产品。(1)根据材料一,在下图中完成茶叶贸易和茶树移植的路线绘制。(温馨提示:先在图例空白处设计两条线路的不同图例,再在图中标注线路)(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知识,分析茶叶日渐风行世界的原因,(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材料三中茶企的成功秘诀对更好地弘扬中国茶文化有何启示?23.(2020·绍兴)总有一些日子让我们刻骨铭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这些日子留下了伤痛的回忆。列举相关史实,分别说明图3、图4纪念日设立的缘由。(2)这些日子刻下了奋斗的足迹。中华民族在抗战和抗灾中取得伟大胜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这些日子引发了生命的深思。我们该怎样对待生命?请作出你的回答。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2019年时事【解析】【分析】根据时事,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指导该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B符合题意,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时事内容,解答该题需要多留心、多识记时政知识,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答案】C【知识点】2019年时事【解析】【分析】根据时事, 2019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接近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 1万美元大关。C符合题意,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时事内容,解答该题需要多留心、多识记时政知识,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3.【答案】D【知识点】2020年时事【解析】【分析】根据时事, 当地时间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结束其欧盟成员国身份。D符合题意,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时事内容,解答该题需要多留心、多识记时政知识,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4.【答案】B【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陕西省大部分地区属于黄河的中游地区,秦岭山脉横贯其南部;陕西省大部分地区位于秦岭以北,属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800mm以下;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陕西,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总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5.【答案】B【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我国历史处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我国进入战国时期,因此公元前4世纪,中华文明的发展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A项西周时期指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不符合题意;B项春秋战国时期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符合题意;C项秦汉时期指公元前221年~220年,不符合题意;D项两晋南北朝时期指265年~589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间的横向比较。需要准确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6.【答案】C【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唐太宗曾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由此可见,唐太宗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为此,他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等。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唐太宗在治国理政中体现“以民为本”这一思想堪称典范,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太宗重视人民力量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7.【答案】D【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解析】【分析】1901年,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个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B项《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不符合题意;C项《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不符合题意;D项《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8.【答案】D【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由于他们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联系所学知识,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国民党右派的背叛是题干材料表明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9.【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反映了巴黎和会被英、法、美等大国操纵,中国的要求不仅被无理拒绝,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①理解正确。根据题干中的“……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表明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③理解正确。②④说法正确,但在题干电文中不能体现。A项①③可以用题干电文佐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0.【答案】A【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1871年,德国结束了邦国林立的割据状态,完成了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美国南北战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德国统一、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A项资本主义的扩展是从小华同学的课堂笔记中可以概括出的共同主题,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课堂笔记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要求具备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11.【答案】D【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BC三项都不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不符合题意;D项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的准确识记。要求准确识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12.【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未诞生,①不符合题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从2020年到2035年的目标,不是取得的成就,④不符合题意。C项②③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13.【答案】B【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解析】【分析】题文材料说明的吸毒在当今世界上的影响及危害性,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依法自律,远离毒品,B符合题意,正确。A中远离社交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C错误,青少年没有立法权。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预防犯罪,行己有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我们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14.【答案】B【知识点】法律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B符合题意,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人身自由权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15.【答案】D【知识点】权利和义务;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解析】【分析】漫画中的人物在行使骑车的权利的同时,没有履行遵守交通管制的义务, 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害人害己,是非正义的行为, ②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①错误,漫画中的人物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和正义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任何公民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16.【答案】A【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解析】【分析】 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依法查处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这表明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人们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明显减少,这说明法律不仅有规范人民行为的作用,而且具有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的作用。 ①②符合题意,正确。③错误,选项夸大了这一专项行动的作用。④错误,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建设法治中国和法律特征和作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7.【答案】C【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解析】【分析】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这体现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以助力香港缔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得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拥护, 这体现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维护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①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②错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权力机关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用排除法比较容易选出正确的答案。18.【答案】(1)A(2)A(3)C【知识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分析】(1)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 ,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本草纲目》 明代李时珍著作的中医药著作,A符合题意,正确。B中《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不是中医药著作,应排除。CD不符合题意,《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故答案为:A。(2)在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和中国联通等央企协同作战,发挥了顶梁柱作用。这说明国有企业在公共服务上为抗疫发挥了关键作用,公有制经济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坚实基础, ①③符合题意,正确。②④不符合题意,题文中没有体现选项观点,应排除。故答案为:A。(3) 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力所能及地向国际社会提供援助,这说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彰显了大国担当和责任 秉持了合作共赢和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①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②观点错误,选项夸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和作用,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国有经济和中国在国际上的担当,中国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逐个分析题肢选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9.【答案】(1)爱国、敬业、友善(任答两点)(2)我们每个人勇担责任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能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实现自身价值;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稳定。(3)本题回答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举例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疫情防控期间,有人急于上公交车,因没有口罩被拒绝,我就把备用的新口罩给了他。【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1)图中医护人员关爱病人,教师组织线上教学,保障学生受教育权,这体现敬业,友善,爱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承担责任的意义可以从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能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实现自身价值;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稳定等方面回答即可。(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写出体现正能量的具体行动,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责任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20.【答案】(1)法国《人权宣言》自由、平等、人民主权(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民主集中制原则。(任答两点)本小题后半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任选一条原则作答即可。①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我国立法机构广泛征求意见,不断完善民法典草案,并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通过,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或答“体现了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②一个人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找到答案,民法典把人格权编单独成编,保证人民有尊严地生活,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或答“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题干材料强调自由、平等,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应出自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反映了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人民主权思想。(2)材料链接中的“通过网络、调研和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材料链接中的“该草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以2879票赞成,高票通过”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材料链接中的“把人格权编单独成编,一个人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保证人民有尊严地生活”体现了民法典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任选一条原则作答即可。故答案为:(1)法国《人权宣言》。自由、平等、人民主权。(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民主集中制原则。(任答两点)本小题后半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任选一条原则作答即可。①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我国立法机构广泛征求意见,不断完善民法典草案,并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通过,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或答“体现了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②一个人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找到答案,民法典把人格权编单独成编,保证人民有尊严地生活,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或答“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国的《人权宣言》和我国的民法典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识记基础知识和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21.【答案】(1)马臻(2)此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鉴湖的建成能起到蓄水、灌溉和排涝的功能,从而提高了抗灾能力。(3)示例:区域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北宋以来,绍兴鉴湖流域人口快速增长,耕地需求增加,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变小,蓄洪能力和供水能力降低,使水旱灾害频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只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为抵御频发的水旱灾害,动员民众开筑鉴湖的太守马臻。(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鉴湖的建成能起到蓄水、灌溉和排涝的功能,从而提高了抗灾能力。(3)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以得出:区域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北宋以来,绍兴鉴湖流域人口快速增长,耕地需求增加,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变小,蓄洪能力和供水能力降低,使水旱灾害频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只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故答案为:(1) 马臻(2) 此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鉴湖的建成能起到蓄水、灌溉和排涝的功能,从而提高了抗灾能力。(3) 示例:区域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北宋以来,绍兴鉴湖流域人口快速增长,耕地需求增加,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变小,蓄洪能力和供水能力降低,使水旱灾害频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只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点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的大陆东岸,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但无明显干季。22.【答案】(1)要求线路绘制正确,且表示方法与所设计的图例一致。第一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国。第二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斯里兰卡。两条线路可以采用一个粗线,一个细线。图略。(2)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大陆之间的商业联系,促进了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能力提高,使茶叶消费大众化。经济全球化促使茶叶的生产、销售、贸易进一步发展,(任答两点)(3)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优秀茶文化;推动中华传统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对外开放,促进茶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国。第二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斯里兰卡。(2)据材料一“16世纪,葡萄牙人将中国的茶叶从海上带往葡萄牙。1662年 ,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茶叶带到英国”和材料二“ 英国将以蒸汽为动力的机械化生产推广到茶叶生产中,茶叶的成本迅速下降,产量增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茶叶日渐风行世界的原因,从历史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大陆之间的商业联系,促进了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能力提高,使茶叶消费大众化。触及全球化促使茶叶的生产、销售、贸易进一步发展。(3)根据材料,茶叶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从社会学科角度看,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优秀茶文化;推动中华传统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对外开放,促进茶文化在交流交流互鉴中发展。故答案为:(1)要求线路绘制正确,且表示方法与所设计的图例一致。第一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国。第二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斯里兰卡。两条线路可以采用一个粗线,一个细线。图略。(2)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大陆之间的商业联系,促进了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能力提高,使茶叶消费大众化。经济全球化促使茶叶的生产、销售、贸易进一步发展,(任答两点)(3)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优秀茶文化;推动中华传统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对外开放,促进茶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点评】(1)主要考查海上运输通道,熟悉主要海洋和海峡即可。(2)本题以茶叶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为切入点,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茶叶日渐风行世界的原因,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3)本题考查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于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23.【答案】(1)①图3: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了侵华战争,不久,侵占了东北三省②图4: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开始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2)共同原因:①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抗灾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了领导核心的作用。②中华儿女发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抗战和抗灾中,中华儿女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中华民族精神为抗战和抗灾胜利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其他回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活出生命的精彩。【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珍爱和尊重生命;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解析】【分析】(1)根据历史知识,9.18的历史知识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了侵华战争,不久,侵占了东北三省。12.13的历史知识是南京大屠杀,史实是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开始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2)共同原因可以从党的正确领导,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力量,人民的团结奋斗等方面回答即可。(3)怎样对待生命可以从 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活出生命的精彩等方面回答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事件,党的领导,中华民族精神,敬畏生命,实现创造生命的价值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2020年中考社会与法治真题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2020年中考社会与法治真题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