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地势变化示意图中,最符合我国实际的是( )A. B.C. D.2.(2020七下·吴兴期末)5月29日,云南省推出“百日总攻·抖来助力”直播带货活动。据此回答问题。(1)(1)记者李丽来到云南参与活动,下列车牌号属于当地的是( )A. B.C. D.(2)(2)下列诗句中能表达在云南看到的景象是( )A.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B.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C.青藏高原吻碧天,风光秀丽慑心尖。D.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3)(3)再过两个月,云南会受哪一方向的季风影响(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3.(2020七下·吴兴期末)关于下图中四大地理区域民族风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地区婚嫁时“过三桥”②乙地区端午节“赛龙舟”③丙地区迎宾客“献哈达”④丁地区有“国际大巴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0七下·吴兴期末)关于下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①中山脉是我国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图②中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图③中我国1月均温0℃等温线经过该山脉图④中山脉是我国北方与南方的分界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2020七下·吴兴期末)下图区域的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逐渐减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海陆 C.气温 D.政策6.(2020七下·吴兴期末)读下图,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图中( )A.点A处 B.点B处 C.点C处 D.点D处7.(2020七下·吴兴期末)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8.(2020七下·吴兴期末)下列考古发现,可以说明人类开始迈入文明时代的是( )① ② ③ 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9.(2020七下·吴兴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赣南脐橙,江西省赣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市把脐橙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张特色牌。图1 江西省地理简图 图2 赣州气温降水量图(1)根据图1、图2、资料卡,分析赣州盛产脐橙的自然原因。(2)根据材料,简述赣州发展脐橙产业的人文环境优势。10.(2020七下·吴兴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0年,沙漠蝗虫在肯尼亚蔓延,中国企业承建的内马(内罗毕-马拉巴)、蒙内(蒙巴萨—内罗毕)铁路在救灾、抗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根据图1、图2描述肯尼亚的地理位置。(2)蒙内、内马铁路沿途多处采用高架桥形式修建,请根据图2分析原因。(3)综合上图,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中国企业修通从蒙巴萨至马拉巴的铁路需要克服哪些困难?11.(2020七下·吴兴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学生小亮对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湖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A、图中没有显示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B、我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符合题意;CD、图中地势东高西低,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我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2.【答案】(1)D(2)D(3)B【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解析】【分析】 (1)根据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来回答即可。A是浙江省,B是广东省,C是海南省,D是云南省。因此,记者李丽来到云南参与活动,下列车牌号属于当地的是D项。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2)根据诗中的意识分析,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反映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反映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景观;青藏高原吻碧天,风光秀丽慑心尖,是指青藏高原;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指云南昆明四季如春景观。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3)、5月份,再过两个月是七月,云南处于夏季,云南会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此时,吹西南风。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每一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3.【答案】D【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区是我国的北方地区,婚嫁时没有走三桥的说法;乙地区是我国的南方地区,端午节有赛龙舟的说法;丙地区是我国西藏地区,藏族人民迎宾客“献哈达”;丁地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主要是新疆维吾尔族,主要有“国际大巴扎”;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中国古代以各种各样的礼教对妇女进行身心的束缚,但在元宵节这天,均暂时解脱对妇女的种种限制和束缚,允许其离开闺房外出参与娱乐活动。就这样在元宵节妇女结伴来到郊外或村外走三座桥,来回路线也重复,据说可治病强身,抖去晦气,祈免灾咎等,所以叫“走百病”或“走三桥”。4.【答案】B【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图①中山脉是雪峰山,它是我国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图②中山脉是贺兰山,它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图③中的山脉是巴颜克拉山,它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我国1月均温0℃等温线经过了秦岭,说法错误;图④中山脉是秦岭,它是我国北方与南方的分界线;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5.【答案】B【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该区域的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逐渐减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越往西部走,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减少。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从东到西(从呼和浩特至乌鲁木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6.【答案】C【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分析,A处是我国的东北地区的松花江,B是黄河,我国的第二长河,C是长江,是我国的第一长河,D是珠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7.【答案】A【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 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8.【答案】A【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是器物,②是文字,③的建筑物,④是狩猎。下列考古发现,人类开始迈入文明时代的是①②③。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有文字的发明,国家的产生。人类的文明史,开始于文字的发明,在时间上最早不过七八千年,这几千年只占人类史的百分之一而已。一般科学界将文字的出现作为界定文明的重要标志,通常人们把文字出现以后的历史称之为人类文明史,而把文字出现以前的历史算为史前史。9.【答案】(1)赣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沛; 赣州周边有河流,灌溉便利;赣州位于低山丘陵地带,光照充足。这些都适合脐橙的成长,所以赣州盛产脐橙。(2)政策支持;品牌优势;交通便利;毗邻中国东部地区,市场广阔等【知识点】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赣州盛产脐橙的自然原因:赣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沛; 赣州周边有河流,灌溉便利;赣州位于低山丘陵地带,光照充足。这些都适合脐橙的成长,所以赣州盛产脐橙。(2)根据材料可知,赣州发展脐橙产业的人文环境优势:政策支持;品牌优势;交通便利;毗邻中国东部地区,市场广阔等。【点评】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文,资源等方面回答。一个地区适宜发展某种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是政策,交通,市场,劳动力,科技。10.【答案】(1)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印度洋西岸(东临印度洋);东经34~42度,北纬4~南纬5度左右。 (允许2度的误差)(2)沿途经过马赛人的迁移路线、穿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穿越湿地,需要架设高架桥梁。(3)地处赤道附近(或纬度低),天气炎热(终年高温);部分路段海拔在2000米左右,地势较高,而且全线不同路段之间落差较大;【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印度洋西岸(东临印度洋);东经34~42度,北纬4~南纬5度左右。 (允许2度的误差)(2)根据图2可知,蒙内铁路沿途经过马赛人的迁移路线、穿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穿越湿地,需要架设高架桥梁。(3)综合上图,从自然环境角度,中国企业修通从蒙巴萨至马拉巴的铁路需要克服困难有:地处赤道附近(或纬度低),天气炎热(终年高温);部分路段海拔在2000米左右,地势较高,而且全线不同路段之间落差较大。【点评】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进行回答。 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即确定一个区域范围或具体地点,在地球表面具有唯一性;相对位置,主要看与周边事物的相对关系;海陆位置主要从海陆角度看,是否沿海,大陆的东西岸;半球位置是看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1.【答案】水平1 有资料选择,未阐述理由或阐述完全错误。 0分水平2 选B或C,能从对应的单个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阐述理由,并能指出该史料类型。 1-2分水平3 选B、C,能从对应得两个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阐述理由,能对史料的类型有区分。 3-4分水平4 选B、C,能从三个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阐述理由,并能指出不选资料B的理由,能区分史料的类型与价值。 5-6分示例 选B.C。理由:资料B属于文献资料,反映的是宋、元时期,北方战乱,宣城制笔逐渐衰落,却为湖州带来了大量优秀的笔工,提高了湖州制笔技术;同时资料C属于文献资料,元冯应科制笔绝妙天下,反映了元代湖笔闻名天下;两则材料共同印证了“元以后,宣城笔逐渐被湖笔所取代”;资料A属于口述资料,反映的是毛笔的起源,与论证“元代湖笔取代宣笔闻名天下”无关。 6分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解释历史现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树立证据意识,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知识点】如何开展社会调查【解析】【分析】(1)小亮选择的历史资料可以是B和C,根据资料能从对应的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阐述理由, 并能指出不选资料B的理由,能区分史料的类型与价值。(2)小亮这种研究性学习对我们学习历史的启示: 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解释历史现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树立证据意识,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点评】史由证来”,首先涉及到的就是“证”,即“史料”问题。研究历史、学习历史都离不开史料,但史料并不就是历史。“史料”种类繁多,来源广泛,这不但意味着要弄清史料的真伪、优劣,进行正本清源的辨析工作,而且还要整理、储存、统计,研究。1 / 1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地势变化示意图中,最符合我国实际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A、图中没有显示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B、我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符合题意;CD、图中地势东高西低,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我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2.(2020七下·吴兴期末)5月29日,云南省推出“百日总攻·抖来助力”直播带货活动。据此回答问题。(1)(1)记者李丽来到云南参与活动,下列车牌号属于当地的是( )A. B.C. D.(2)(2)下列诗句中能表达在云南看到的景象是( )A.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B.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C.青藏高原吻碧天,风光秀丽慑心尖。D.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3)(3)再过两个月,云南会受哪一方向的季风影响(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答案】(1)D(2)D(3)B【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解析】【分析】 (1)根据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来回答即可。A是浙江省,B是广东省,C是海南省,D是云南省。因此,记者李丽来到云南参与活动,下列车牌号属于当地的是D项。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2)根据诗中的意识分析,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反映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反映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景观;青藏高原吻碧天,风光秀丽慑心尖,是指青藏高原;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指云南昆明四季如春景观。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3)、5月份,再过两个月是七月,云南处于夏季,云南会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此时,吹西南风。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每一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3.(2020七下·吴兴期末)关于下图中四大地理区域民族风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地区婚嫁时“过三桥”②乙地区端午节“赛龙舟”③丙地区迎宾客“献哈达”④丁地区有“国际大巴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区是我国的北方地区,婚嫁时没有走三桥的说法;乙地区是我国的南方地区,端午节有赛龙舟的说法;丙地区是我国西藏地区,藏族人民迎宾客“献哈达”;丁地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主要是新疆维吾尔族,主要有“国际大巴扎”;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中国古代以各种各样的礼教对妇女进行身心的束缚,但在元宵节这天,均暂时解脱对妇女的种种限制和束缚,允许其离开闺房外出参与娱乐活动。就这样在元宵节妇女结伴来到郊外或村外走三座桥,来回路线也重复,据说可治病强身,抖去晦气,祈免灾咎等,所以叫“走百病”或“走三桥”。4.(2020七下·吴兴期末)关于下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①中山脉是我国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图②中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图③中我国1月均温0℃等温线经过该山脉图④中山脉是我国北方与南方的分界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图①中山脉是雪峰山,它是我国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图②中山脉是贺兰山,它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图③中的山脉是巴颜克拉山,它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我国1月均温0℃等温线经过了秦岭,说法错误;图④中山脉是秦岭,它是我国北方与南方的分界线;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5.(2020七下·吴兴期末)下图区域的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逐渐减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海陆 C.气温 D.政策【答案】B【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该区域的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逐渐减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越往西部走,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减少。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从东到西(从呼和浩特至乌鲁木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6.(2020七下·吴兴期末)读下图,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图中( )A.点A处 B.点B处 C.点C处 D.点D处【答案】C【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分析,A处是我国的东北地区的松花江,B是黄河,我国的第二长河,C是长江,是我国的第一长河,D是珠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7.(2020七下·吴兴期末)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答案】A【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 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8.(2020七下·吴兴期末)下列考古发现,可以说明人类开始迈入文明时代的是( )① ② ③ 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是器物,②是文字,③的建筑物,④是狩猎。下列考古发现,人类开始迈入文明时代的是①②③。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有文字的发明,国家的产生。人类的文明史,开始于文字的发明,在时间上最早不过七八千年,这几千年只占人类史的百分之一而已。一般科学界将文字的出现作为界定文明的重要标志,通常人们把文字出现以后的历史称之为人类文明史,而把文字出现以前的历史算为史前史。二、非选择题9.(2020七下·吴兴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赣南脐橙,江西省赣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市把脐橙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张特色牌。图1 江西省地理简图 图2 赣州气温降水量图(1)根据图1、图2、资料卡,分析赣州盛产脐橙的自然原因。(2)根据材料,简述赣州发展脐橙产业的人文环境优势。【答案】(1)赣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沛; 赣州周边有河流,灌溉便利;赣州位于低山丘陵地带,光照充足。这些都适合脐橙的成长,所以赣州盛产脐橙。(2)政策支持;品牌优势;交通便利;毗邻中国东部地区,市场广阔等【知识点】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赣州盛产脐橙的自然原因:赣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沛; 赣州周边有河流,灌溉便利;赣州位于低山丘陵地带,光照充足。这些都适合脐橙的成长,所以赣州盛产脐橙。(2)根据材料可知,赣州发展脐橙产业的人文环境优势:政策支持;品牌优势;交通便利;毗邻中国东部地区,市场广阔等。【点评】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文,资源等方面回答。一个地区适宜发展某种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是政策,交通,市场,劳动力,科技。10.(2020七下·吴兴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0年,沙漠蝗虫在肯尼亚蔓延,中国企业承建的内马(内罗毕-马拉巴)、蒙内(蒙巴萨—内罗毕)铁路在救灾、抗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根据图1、图2描述肯尼亚的地理位置。(2)蒙内、内马铁路沿途多处采用高架桥形式修建,请根据图2分析原因。(3)综合上图,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中国企业修通从蒙巴萨至马拉巴的铁路需要克服哪些困难?【答案】(1)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印度洋西岸(东临印度洋);东经34~42度,北纬4~南纬5度左右。 (允许2度的误差)(2)沿途经过马赛人的迁移路线、穿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穿越湿地,需要架设高架桥梁。(3)地处赤道附近(或纬度低),天气炎热(终年高温);部分路段海拔在2000米左右,地势较高,而且全线不同路段之间落差较大;【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印度洋西岸(东临印度洋);东经34~42度,北纬4~南纬5度左右。 (允许2度的误差)(2)根据图2可知,蒙内铁路沿途经过马赛人的迁移路线、穿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穿越湿地,需要架设高架桥梁。(3)综合上图,从自然环境角度,中国企业修通从蒙巴萨至马拉巴的铁路需要克服困难有:地处赤道附近(或纬度低),天气炎热(终年高温);部分路段海拔在2000米左右,地势较高,而且全线不同路段之间落差较大。【点评】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进行回答。 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即确定一个区域范围或具体地点,在地球表面具有唯一性;相对位置,主要看与周边事物的相对关系;海陆位置主要从海陆角度看,是否沿海,大陆的东西岸;半球位置是看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1.(2020七下·吴兴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学生小亮对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湖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答案】水平1 有资料选择,未阐述理由或阐述完全错误。 0分水平2 选B或C,能从对应的单个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阐述理由,并能指出该史料类型。 1-2分水平3 选B、C,能从对应得两个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阐述理由,能对史料的类型有区分。 3-4分水平4 选B、C,能从三个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阐述理由,并能指出不选资料B的理由,能区分史料的类型与价值。 5-6分示例 选B.C。理由:资料B属于文献资料,反映的是宋、元时期,北方战乱,宣城制笔逐渐衰落,却为湖州带来了大量优秀的笔工,提高了湖州制笔技术;同时资料C属于文献资料,元冯应科制笔绝妙天下,反映了元代湖笔闻名天下;两则材料共同印证了“元以后,宣城笔逐渐被湖笔所取代”;资料A属于口述资料,反映的是毛笔的起源,与论证“元代湖笔取代宣笔闻名天下”无关。 6分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解释历史现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树立证据意识,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知识点】如何开展社会调查【解析】【分析】(1)小亮选择的历史资料可以是B和C,根据资料能从对应的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阐述理由, 并能指出不选资料B的理由,能区分史料的类型与价值。(2)小亮这种研究性学习对我们学习历史的启示: 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解释历史现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树立证据意识,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点评】史由证来”,首先涉及到的就是“证”,即“史料”问题。研究历史、学习历史都离不开史料,但史料并不就是历史。“史料”种类繁多,来源广泛,这不但意味着要弄清史料的真伪、优劣,进行正本清源的辨析工作,而且还要整理、储存、统计,研究。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