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阶段性测试卷二(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阶段性测试卷二(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阶段性测试卷二(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2020八下·秀洲月考)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旧传统的新变化。在经济领域的新变化表现为(  )
A.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B.甘肃、四川等地区出现茶马贸易
C.东南沿海实行严厉海禁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D.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
2.(2020八下·秀洲月考)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下列史实与上海有关的是(  )
①中国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 ②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地
③最早官办新式学堂诞生地 ④洋务派最大军工企业的诞生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0八下·秀洲月考)“开杭州、苏州为商埠,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嘉兴。光绪二十一年九月某日,曾有日本船只七八艘驶来嘉兴,数名日人进城察看并到南湖游玩,似担负某种勘察任务,清官员不敢过问。”与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2020八下·秀洲月考)下列学说或著作与其作者对应正确的有(  )
①日心说——哥白尼 ②《海国图志》——林则徐
③三权分立——孟德斯鸠 ④《使西纪程》——郭嵩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0八下·秀洲月考)对历史事件的评析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斗争初期,南部会占优势,.......最后当然将由北方获胜,因为它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打出最后一张牌——奴隶革命。”这段话是在评述(  )
A.德国统一 B.美国内战 C.俄国改革 D.明治维新
6.(2020八下·秀洲月考)下面是某节社会课上老师出示的一张学习幻灯片。该堂课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访华时被要求磕头以谢皇恩,经争取后改为单膝下跪叩头三次。在颐和园等待接见时因天气炎热要求稍事休息,官员认为不能让皇帝久等而将其斥骂。
A.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B.探讨近代前夜的危机
C.冲破思想的牢笼 D.资本主义的扩展
7.(2020八下·秀洲月考)王同学在维基百科上查到如下历史词条定义。该历史词条是(  )
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后扩展至欧洲各国。.........这场文化运动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
A.文艺复兴 B.科学革命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8.(2020八下·秀洲月考)下表为19世纪末中国重要商办企业情况。这些信息可以印证(  )
时间 重要企业
1895年 楼景辉在浙江萧山县创办合义和丝厂; 张振勋在山东烟台创办张裕酒厂
1896年 严信厚在宁波创办通久源纱厂
1898年 祝大椿在上海创办源昌碾米厂; 朱幼鸿在上海创办裕通纱厂
1899年 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②近代民族工业已受到清政府保护
③近代民族工业主要是日用轻工业
④当时商办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0八下·秀洲月考)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有这样一段分析:“先在英格兰发生,很快就席卷整个欧洲的棉纺织革命,事实上首先是对印度工业的模仿,然后作为一种报复,赶上并超过印度”。使英国棉纺织业赶超印度的直接推动力是(  )
A.英国在棉纺织业运用机器生产
B.英国对印度发动了侵略战争
C.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贸易据点
D.将印度的棉纺织品挤出英国
10.(2020八下·秀洲月考)下图形象地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民主制度。下列历史文献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1787年宪法》
11.(2020八下·秀洲月考)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2020八下·秀洲月考)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蒸汽时代的来临”、“清帝国的没落”、“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此著作研究的主要最有可能是(  )
A.中国卷入瓜分中国狂潮 B.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13.(2020八下·秀洲月考)历史人物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下表是某学习小组整理出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中重要人物的资料,其中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人物 身份 贡献
A. 克伦威尔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领导人 他率领议会军英勇作战,取得战争胜利,被称为“光荣革命”。
B. 华盛顿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 在他的领导下,美国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C. 拿破仑 法国大革命时期领导人 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打退外国军队的进攻,把发过大革命推向高潮
D. 明治天皇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领导人 他参与倒幕运动,并主持改革,使日本改变落后的面貌,确立了共和政体。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14.(2020八下·秀洲月考)读史鉴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年代尺
詹天佑生平事迹年代尺
材料二:一百年后的今天,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京张高铁要在这条历史之路上开世界智能铁路之先河,届时将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的高寒、大风沙高速铁路。
材料三:梁启超批评说: …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譬之有千岁老屋,瓦墁毁坏,梁栋崩析,将就倾圮(qīng pǐ,倒塌),而室中之人……或则补苴(bǔ jū,补缀)罅漏(xià lòu,裂缝和漏穴,比喻事物的漏洞),弥缝蚁穴,以冀支持。补苴弥缝者,则李鸿章、张之洞之流是也……”
材料四:戊戌年再思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融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化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康有为等人主张的“快变、全变”被光绪帝采纳,呈现出有组织、大规模、“一刀切”的特点,背离了社会变革的客现发展规律。
——《戊戌变法真相》
◆变法失败不久,梁启超回顾整个过程说,康有为最先提倡民权,“然,其言实施政策,则注重君权”,理由是中国数千年的陋习未改,民智未开,骤然给予权利,难以行通。
(1)促成詹天佑11岁赴美留学源于哪一历史事件的什么举措?
(2)结合年代尺并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詹天佑修筑关汉铁路历程坎坷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梁启超的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你的理由。
(4)依据材料四,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5.(2020八下·秀洲月考)从美国崛起看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美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变化
时间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位次 1 4 3 2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位次 3 2 1 4
材料二:林肯的两次演讲
◆1858年,林肯说:“‘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锡,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1862年,林肯说:“我利用我的职权,正式命令并宣告……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致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自由。”
材料三:美国在崛起过程中走出一条自己道路,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1)请说出材料一中引起美国工业发展变化的非政治变革的历史事件。
(2)“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这种状态为什么结束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出美国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中国的封建社会出现之初就形成了“ 重农抑商”的传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朝时期在经济领域不断出现冲击“重农抑商”传统的新形式,这种新形式表现在手工工场出现。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些“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工人,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手工工场的出现冲击了“重农抑商”传统。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在经济领域出现的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在经济领域出现手工工场。
2.【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上海是中国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故①正确。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签订地是南京,故②错误。最早官办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在北京,故③错误。洋务派最大军工企业是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故④正确。
B项①④与上海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与上海有关的史实,要求具备识记史实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识记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
3.【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开杭州、苏州为商埠......”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外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马关条约》与出现题干历史现象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内容、影响。
4.【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科学革命
【解析】【分析】《海国图志》是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的代表作,该书初刊于1842年,共50卷,后扩编至100卷。这部书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之下,根据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及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编著而成的。②对应错误,排除含②的选项。
C项①③④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说或著作与作者的对应关系,要求识记基础史实。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5.【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据材料“在斗争初期,南部会占优势,……最后当然将由北方获胜,因为它在需求的时候可以打出最后一张牌一一奴隶革命”,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初期,南方奴隶主势力一度占优势,为扭转战局,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革命措施,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最终北方的资产阶级取得了胜利。
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不符合题意;
B项美国内战是题干材料评述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及知识的识记应用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觐见礼仪可以看出,中国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要求外国使臣下跪叩头,联系所学知识,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在推行闭关政策,镇压人民、钳制思想、遏制近代化因素成长,阻碍社会变革等方面带来严重恶果,至近代前夜的清中期,陷入深刻危机。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探讨近代前夜的危机最有可能是该堂课学习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的君主专制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7.【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文化运动”“发源于佛罗伦萨......”等信息可知,这指的是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A项文艺复兴是该历史词条,符合题意;
B项科学革命与材料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C项启蒙运动是17世纪开始,首先在英国,高潮在法国,不符合题意;
D项工业革命1765年开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文艺复兴运动,要求具备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题干表格中的“合义和丝厂”“ 张裕酒厂”“ 通久源纱厂”“ 源昌碾米厂”“ 裕通纱厂” “大生纱厂”表明近代民族工业主要是日用轻工业;题干表格中的“浙江萧山县”“ 山东烟台”“ 宁波”“ 上海”“ 南通”表明当时商办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D项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表格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率先采用机器生产,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促使使英国棉纺织业赶超印度。
A项英国在棉纺织业运用机器生产使英国棉纺织业赶超印度,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英国棉纺织业赶超印度的直接推动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知道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
10.【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示意图中“国王、议会和首相”及相关职权可知图示反映的是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与它直接相关的是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A项《权利法案》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题干信息明显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权利法案》,要求具备读图与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11.【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①火车和②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25年英国的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机车;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发明了汽船。③汽车和④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85年德国的卡尔 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A项①②是1872年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交通工具。重点区别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注意题干给出的时间。
12.【答案】D
【知识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体现的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动力的运用,把人类社会推进蒸汽时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使大大的缩短了世界的距离;西方急需打开落后国家或地区市场(包含没落的清帝国),导致了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A项中国卷入瓜分中国狂潮是指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不符合题意;
B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偏概全,不符合题意;
C项新航路的开辟是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不符合题意;
D项工业文明下的世界最有可能是此著作研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文明下的世界,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3.【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代表,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因此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克伦威尔这一时期已经去世,A选项排除;雅各宾派执政时期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C选项排除;日本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杰出人物及其成就,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1)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
(2)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3)赞同。理由:洋务运动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其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4)全面认识评价改革的作用:虽然失败了,但客观上推动社会发展; 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与国情结合;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改革的首要条件;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坚定改革信心。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1872年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学习,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外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根据年代尺上“1894-1901年参与修建关汉铁路遭遇两次停工”,联系所学知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1900年爆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八国联军在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都是詹天佑修筑关汉铁路历程坎坷的原因。
(3)联系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他们仅仅局限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认识到清朝落后是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落后,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最终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4)本题考查对改革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全面认识评价改革的作用:虽然失败了,但客观上推动社会发展; 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与国情结合;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改革的首要条件;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坚定改革信心。
故答案为:(1)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
(2)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3)赞同。理由:洋务运动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其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4)全面认识评价改革的作用:虽然失败了,但客观上推动社会发展; 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与国情结合;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改革的首要条件;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坚定改革信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5.【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半奴隶:南方实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半自由:北方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
原因:①林肯从限制奴隶制到废除奴隶制,从温和的态度到强硬的态度;(发表《解
放黑人奴隶宣言》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起了广大黑人的参战热情,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3)科学技术的推动; 资产阶级革命; 国家统一。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英国和法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缓慢下来,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发展超过了英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分别指当时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南北战争后期,林肯从温和的“限制奴隶制”派,变成激进的“废除奴隶制”派,坚决和分裂行为作斗争,1862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3)材料一说明美国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科学技术的推动;材料二说明美国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产阶级革命、 国家统一。
故答案为:(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半奴隶:南方实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半自由:北方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
原因:①林肯从限制奴隶制到废除奴隶制,从温和的态度到强硬的态度;(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起了广大黑人的参战热情,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3)科学技术的推动; 资产阶级革命; 国家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 / 1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阶段性测试卷二(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2020八下·秀洲月考)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旧传统的新变化。在经济领域的新变化表现为(  )
A.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B.甘肃、四川等地区出现茶马贸易
C.东南沿海实行严厉海禁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D.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
【答案】D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中国的封建社会出现之初就形成了“ 重农抑商”的传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朝时期在经济领域不断出现冲击“重农抑商”传统的新形式,这种新形式表现在手工工场出现。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些“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工人,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手工工场的出现冲击了“重农抑商”传统。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在经济领域出现的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在经济领域出现手工工场。
2.(2020八下·秀洲月考)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下列史实与上海有关的是(  )
①中国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 ②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地
③最早官办新式学堂诞生地 ④洋务派最大军工企业的诞生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上海是中国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故①正确。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签订地是南京,故②错误。最早官办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在北京,故③错误。洋务派最大军工企业是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故④正确。
B项①④与上海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与上海有关的史实,要求具备识记史实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识记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
3.(2020八下·秀洲月考)“开杭州、苏州为商埠,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嘉兴。光绪二十一年九月某日,曾有日本船只七八艘驶来嘉兴,数名日人进城察看并到南湖游玩,似担负某种勘察任务,清官员不敢过问。”与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开杭州、苏州为商埠......”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外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马关条约》与出现题干历史现象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内容、影响。
4.(2020八下·秀洲月考)下列学说或著作与其作者对应正确的有(  )
①日心说——哥白尼 ②《海国图志》——林则徐
③三权分立——孟德斯鸠 ④《使西纪程》——郭嵩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科学革命
【解析】【分析】《海国图志》是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的代表作,该书初刊于1842年,共50卷,后扩编至100卷。这部书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之下,根据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及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编著而成的。②对应错误,排除含②的选项。
C项①③④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说或著作与作者的对应关系,要求识记基础史实。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5.(2020八下·秀洲月考)对历史事件的评析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斗争初期,南部会占优势,.......最后当然将由北方获胜,因为它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打出最后一张牌——奴隶革命。”这段话是在评述(  )
A.德国统一 B.美国内战 C.俄国改革 D.明治维新
【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据材料“在斗争初期,南部会占优势,……最后当然将由北方获胜,因为它在需求的时候可以打出最后一张牌一一奴隶革命”,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初期,南方奴隶主势力一度占优势,为扭转战局,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革命措施,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最终北方的资产阶级取得了胜利。
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不符合题意;
B项美国内战是题干材料评述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及知识的识记应用能力。
6.(2020八下·秀洲月考)下面是某节社会课上老师出示的一张学习幻灯片。该堂课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访华时被要求磕头以谢皇恩,经争取后改为单膝下跪叩头三次。在颐和园等待接见时因天气炎热要求稍事休息,官员认为不能让皇帝久等而将其斥骂。
A.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B.探讨近代前夜的危机
C.冲破思想的牢笼 D.资本主义的扩展
【答案】B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觐见礼仪可以看出,中国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要求外国使臣下跪叩头,联系所学知识,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在推行闭关政策,镇压人民、钳制思想、遏制近代化因素成长,阻碍社会变革等方面带来严重恶果,至近代前夜的清中期,陷入深刻危机。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探讨近代前夜的危机最有可能是该堂课学习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的君主专制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7.(2020八下·秀洲月考)王同学在维基百科上查到如下历史词条定义。该历史词条是(  )
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后扩展至欧洲各国。.........这场文化运动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
A.文艺复兴 B.科学革命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文化运动”“发源于佛罗伦萨......”等信息可知,这指的是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A项文艺复兴是该历史词条,符合题意;
B项科学革命与材料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C项启蒙运动是17世纪开始,首先在英国,高潮在法国,不符合题意;
D项工业革命1765年开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文艺复兴运动,要求具备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8.(2020八下·秀洲月考)下表为19世纪末中国重要商办企业情况。这些信息可以印证(  )
时间 重要企业
1895年 楼景辉在浙江萧山县创办合义和丝厂; 张振勋在山东烟台创办张裕酒厂
1896年 严信厚在宁波创办通久源纱厂
1898年 祝大椿在上海创办源昌碾米厂; 朱幼鸿在上海创办裕通纱厂
1899年 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②近代民族工业已受到清政府保护
③近代民族工业主要是日用轻工业
④当时商办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题干表格中的“合义和丝厂”“ 张裕酒厂”“ 通久源纱厂”“ 源昌碾米厂”“ 裕通纱厂” “大生纱厂”表明近代民族工业主要是日用轻工业;题干表格中的“浙江萧山县”“ 山东烟台”“ 宁波”“ 上海”“ 南通”表明当时商办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D项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表格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2020八下·秀洲月考)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有这样一段分析:“先在英格兰发生,很快就席卷整个欧洲的棉纺织革命,事实上首先是对印度工业的模仿,然后作为一种报复,赶上并超过印度”。使英国棉纺织业赶超印度的直接推动力是(  )
A.英国在棉纺织业运用机器生产
B.英国对印度发动了侵略战争
C.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贸易据点
D.将印度的棉纺织品挤出英国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率先采用机器生产,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促使使英国棉纺织业赶超印度。
A项英国在棉纺织业运用机器生产使英国棉纺织业赶超印度,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英国棉纺织业赶超印度的直接推动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知道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
10.(2020八下·秀洲月考)下图形象地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民主制度。下列历史文献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1787年宪法》
【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示意图中“国王、议会和首相”及相关职权可知图示反映的是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与它直接相关的是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A项《权利法案》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题干信息明显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权利法案》,要求具备读图与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11.(2020八下·秀洲月考)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①火车和②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25年英国的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机车;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发明了汽船。③汽车和④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85年德国的卡尔 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A项①②是1872年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交通工具。重点区别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注意题干给出的时间。
12.(2020八下·秀洲月考)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蒸汽时代的来临”、“清帝国的没落”、“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此著作研究的主要最有可能是(  )
A.中国卷入瓜分中国狂潮 B.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答案】D
【知识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体现的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动力的运用,把人类社会推进蒸汽时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使大大的缩短了世界的距离;西方急需打开落后国家或地区市场(包含没落的清帝国),导致了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A项中国卷入瓜分中国狂潮是指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不符合题意;
B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偏概全,不符合题意;
C项新航路的开辟是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不符合题意;
D项工业文明下的世界最有可能是此著作研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文明下的世界,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3.(2020八下·秀洲月考)历史人物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下表是某学习小组整理出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中重要人物的资料,其中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人物 身份 贡献
A. 克伦威尔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领导人 他率领议会军英勇作战,取得战争胜利,被称为“光荣革命”。
B. 华盛顿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 在他的领导下,美国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C. 拿破仑 法国大革命时期领导人 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打退外国军队的进攻,把发过大革命推向高潮
D. 明治天皇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领导人 他参与倒幕运动,并主持改革,使日本改变落后的面貌,确立了共和政体。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代表,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因此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克伦威尔这一时期已经去世,A选项排除;雅各宾派执政时期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C选项排除;日本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杰出人物及其成就,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二、非选择题
14.(2020八下·秀洲月考)读史鉴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年代尺
詹天佑生平事迹年代尺
材料二:一百年后的今天,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京张高铁要在这条历史之路上开世界智能铁路之先河,届时将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的高寒、大风沙高速铁路。
材料三:梁启超批评说: …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譬之有千岁老屋,瓦墁毁坏,梁栋崩析,将就倾圮(qīng pǐ,倒塌),而室中之人……或则补苴(bǔ jū,补缀)罅漏(xià lòu,裂缝和漏穴,比喻事物的漏洞),弥缝蚁穴,以冀支持。补苴弥缝者,则李鸿章、张之洞之流是也……”
材料四:戊戌年再思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融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化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康有为等人主张的“快变、全变”被光绪帝采纳,呈现出有组织、大规模、“一刀切”的特点,背离了社会变革的客现发展规律。
——《戊戌变法真相》
◆变法失败不久,梁启超回顾整个过程说,康有为最先提倡民权,“然,其言实施政策,则注重君权”,理由是中国数千年的陋习未改,民智未开,骤然给予权利,难以行通。
(1)促成詹天佑11岁赴美留学源于哪一历史事件的什么举措?
(2)结合年代尺并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詹天佑修筑关汉铁路历程坎坷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梁启超的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你的理由。
(4)依据材料四,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1)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
(2)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3)赞同。理由:洋务运动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其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4)全面认识评价改革的作用:虽然失败了,但客观上推动社会发展; 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与国情结合;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改革的首要条件;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坚定改革信心。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1872年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学习,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外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根据年代尺上“1894-1901年参与修建关汉铁路遭遇两次停工”,联系所学知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1900年爆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八国联军在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都是詹天佑修筑关汉铁路历程坎坷的原因。
(3)联系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他们仅仅局限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认识到清朝落后是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落后,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最终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4)本题考查对改革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全面认识评价改革的作用:虽然失败了,但客观上推动社会发展; 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与国情结合;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改革的首要条件;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坚定改革信心。
故答案为:(1)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
(2)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3)赞同。理由:洋务运动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其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4)全面认识评价改革的作用:虽然失败了,但客观上推动社会发展; 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与国情结合;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改革的首要条件;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坚定改革信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5.(2020八下·秀洲月考)从美国崛起看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美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变化
时间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位次 1 4 3 2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位次 3 2 1 4
材料二:林肯的两次演讲
◆1858年,林肯说:“‘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锡,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1862年,林肯说:“我利用我的职权,正式命令并宣告……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致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自由。”
材料三:美国在崛起过程中走出一条自己道路,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1)请说出材料一中引起美国工业发展变化的非政治变革的历史事件。
(2)“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这种状态为什么结束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出美国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半奴隶:南方实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半自由:北方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
原因:①林肯从限制奴隶制到废除奴隶制,从温和的态度到强硬的态度;(发表《解
放黑人奴隶宣言》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起了广大黑人的参战热情,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3)科学技术的推动; 资产阶级革命; 国家统一。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英国和法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缓慢下来,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发展超过了英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分别指当时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南北战争后期,林肯从温和的“限制奴隶制”派,变成激进的“废除奴隶制”派,坚决和分裂行为作斗争,1862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3)材料一说明美国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科学技术的推动;材料二说明美国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产阶级革命、 国家统一。
故答案为:(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半奴隶:南方实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半自由:北方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
原因:①林肯从限制奴隶制到废除奴隶制,从温和的态度到强硬的态度;(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起了广大黑人的参战热情,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3)科学技术的推动; 资产阶级革命; 国家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