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水县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二次竞赛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吉水县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二次竞赛试卷

资源简介

江西省吉水县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二次竞赛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内江)如图中的曲线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Ⅰ代表淀粉的消化程度
B.a、c分别代表的器官是口腔和胃
C.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位是b
D.脂肪在器官d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2.(2016七上·山东期中)小肠的下列结构特点中,哪一项不是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是的(  )
A.有环形皱襞 B.小肠壁内有小肠腺
C.有小肠绒毛 D.小肠很长
3.(2019七下·贵池期末)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的重要意义是(  )
A.将食物彻底消化 B.进一步释放食物营养
C.有助于对食物的吸收 D.减轻胃肠的负担
4.(2019九上·吉水竞赛)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的产物依次是(  )
A.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B.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C.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
D.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葡萄糖
5.(2019九上·吉水竞赛)在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时,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表的设计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试管①和试管④可作为对照
B.滴加碘液后不变的是试管②
C.试管②和试管③可以证明温度影响馒头的消化
D.实验证明,部分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为葡萄糖
6.(2019九上·吉水竞赛)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入37℃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
A.胰液、肠液、胆汁 B.胃液、胆汁
C.唾液、胃液、肠液 D.肠液、胃液
7.(2019九上·吉水竞赛)下面对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C.胃可以吸收所有的营养物质
D.肠液和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8.(2019九上·吉水竞赛)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完成,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肺 B.肺泡 C.气管 D.鼻
9.(2019·岳阳)呼吸道不具有的功能是(  )
A.温暖气体 B.湿润气体 C.清洁气体 D.交换气体
10.(2019·郴州)胸廓容积的扩大和缩小引起吸气和呼气,与肋间肌和膈的运动有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膈肌收缩,膈顶上升,吸入气体
B.膈肌舒张,膈顶上升,吸入气体
C.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呼出气体
D.膈肌舒张,膈顶上升,呼出气体
11.(2019·娄底)能正确反映吸气时膈肌和肺活动情况的是(  )
A.膈肌收缩,肺容积缩小 B.膈肌舒张,肺容积扩大
C.膈肌舒张,肺容积缩小 D.膈肌收缩,肺容积扩大
12.(2019九上·吉水竞赛)如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b时: 胸廓容积扩大 B.b→c时: 吸气,膈肌收缩
C.c→d时: 呼气,膈顶下降 D.c→d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
13.(2019·东营)如图为呼吸时膈肌位置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乙时,吸气
B.从甲到乙时,呼气
C.吸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D.呼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14.(2019九上·吉水竞赛)如图表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Ⅰ可能为运动状态 B.曲线Ⅱ可能为平静状态
C.曲线Ⅰ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慢 D.曲线Ⅱ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
15.(2017·邵阳)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16.(2019九上·吉水竞赛)人体的摄食与呼吸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细胞提供(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营养物质 D.能量
17.(2019·北京)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
B.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
C.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气含量增加
D.胸廓容积变小时,肺收缩,气体从肺内排出
18.(2019九上·吉水竞赛)图一、图二是呼吸运动模拟图和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①模拟的结构对吸入人体的空气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B.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
C.图一甲中,③处于扩张状态,引起呼气
D.若图二中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则A表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二、非选择题
19.(2019·赤峰)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米粉糊 适量 适量 适量 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保温时间 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为了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   进行对照实验。
(2)选用1号、3号和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对米粉在口腔中变化的影响。
(3)保温10分钟后,向4支试管内滴加碘液预计不变蓝的是   号试管,原因是   。
(4)米粉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不利于食物的消化
B.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利于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C.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利于小肠消化营养物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消化道中,口腔里只有消化淀粉的酶,故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因此曲线Ⅰ表示淀粉的消化,胃里只有消化蛋白质的酶,从小肠里才有消化脂肪的酶,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曲线Ⅱ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Ⅲ表示脂肪的消化,A不符合题意;
B、a口腔,淀粉被起始消化的部位,c胃,蛋白质起始被消化的部位,B不符合题意。
C、食物的消化分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情况,物理性消化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把食物与消化液混合的过程,化学性消化指在消化酶的作用下物质被分解的过程。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位是c胃,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变成多肽,C符合题意;
D、脂肪在器官d小肠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2.【答案】B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解: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小肠腺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系。
故答案为:B
【分析】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据此答题。
1、小肠长(全长5-7米),小肠内壁上有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2、小肠壁内有小肠腺,分泌的肠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只与消化有关)
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解:在人的唾液中有消化淀粉的酶,食物咀嚼的时间越长,食物就会被研磨得越小越细,食物中的淀粉与唾液混合的时间就越长,就越能使食物中更多的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就餐时如果狼吞虎咽,食物没有与唾液充分混合,严重影响食物中淀粉的消化.此外由于食物在口腔内没有得到充分咀嚼和搅拌,还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因此吃饭时,要充分咀嚼的重要意义是减轻胃肠负担.
故选:D.
【分析】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吃饭时要对食物细嚼慢咽,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内有充足的时间被消化;如果狼吞虎咽,则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就随食物一起进入胃中,据此解答.
4.【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淀粉、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淀粉首先在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再小肠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蛋白质是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先经过胆汁的乳化作用,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所以淀粉、蛋白质、脂肪依次被分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B正确。
【分析】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是大分子的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无机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
5.【答案】B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试管①和试管④有两个变量是唾液和温度,不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不能作为对照,A错误;。
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试管②中唾液淀粉酶能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B正确。
试管②和试管③有两个变量是唾液和温度,不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不能作为对照,C错误。
实验证明,在适宜的条件下淀粉能在口腔内被分解,但是不能证明被分解成葡萄糖,D错误。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②与①、②与④,变量分别是唾液、温度。
6.【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分析】植物油属于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才能被消化,首先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变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而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故C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稍有一定的难度,难度一般,可根据各种消化液的消化作用进行分析回答。
7.【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A正确;
B、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B正确;
C、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胃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C错误;
D、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肠液和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D正确。
【分析】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2、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8.【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鼻腔是呼吸系统的起点,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也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如图:
9.【答案】D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为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10.【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肺的容积及肺内气压变化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肺扩张,容积变大,气压变小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肺回缩,容积变小,气压变大 排出
11.【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廓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导致胸廓体积变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体积变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吸气时,膈肌收缩,肺容积扩大。
故答案为:D
【分析】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12.【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曲线a→b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膈顶舒张上升,胸廓的容积变小,故A错误;曲线b→c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膈肌收缩,故B正确;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胸廓容积缩小,膈顶上升,故C错误;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肺内气压>外界气压,故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段和cd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13.【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A、膈肌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是吸气,A符合题意;
B、膈肌从甲到乙时,胸廓变大,肋间肌、膈肌均收缩,是吸气过程,B不符合题意;
C、吸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C不符合题意;
D、呼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肺的容积及肺内气压变化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肺扩张,容积变大,气压变小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肺回缩,容积变小,气压变大 排出
14.【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从曲线Ⅰ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了近6次,1分钟为60秒,故此人每分钟呼吸了小于18次,故此人的呼吸频率小于18次/分,呼吸深度在2~3之间,小于1;从曲Ⅱ可以看出,此人20秒呼吸了9次,但是为了减少误差,平均每5秒呼吸了2次,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每个时间段5秒内基本上都是2次,因此此人20秒内呼吸了8次.故此人的呼吸频率为24次/分,呼吸深度在1~5之间,约等于4。
A.据分析可见:曲线Ⅰ是平静时的呼吸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曲线Ⅱ是运动时的呼吸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曲线Ⅰ的呼吸频率比曲线Ⅱ慢,故C符合题意;
D.曲线Ⅰ的呼吸深度比曲线Ⅱ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每分钟呼吸频率约12-18次,呼吸深度较小;剧烈的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 。
15.【答案】B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二氧化碳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二层细胞.如图所示:
故选:B
【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由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
16.【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意义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产生二氧化碳,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可见D符合题意。
【分析】在生物体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中。ATP中的能量用于维持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肌肉的收缩、胃肠运动、唾液分泌、植物开花、矿质元素的吸收等。
17.【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A不符合题意;
B.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充分的进行气体交换,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B不符合题意;
C.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肺泡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符合题意;
D.呼气时,呼吸肌舒张,胸廓容积变小,肺收缩,气体从肺内排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图示如下:
18.【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人的呼吸系统包括肺和呼吸道,呼吸道由图中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得到温暖,湿润和清洁,A正确;②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血液流到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B错误;图一甲示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③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C错误;图二中,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图二中显示血液流经血管A时二氧化碳减少,因此血管A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D错误。
【分析】图一甲示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图乙示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①是气管,②是肺,③是胸廓,④是膈肌。
19.【答案】(1)1、2
(2)温度
(3)1;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
(4)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解:(1)1、2的变量是唾液的有无,所以为了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1、2进行对照实验。(2)1号和3号、4号试管不同的是温度,所以选用1号、3号和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米粉在口腔中变化的影响。(3)保温10分钟后,向4支试管内滴加碘液预计不变蓝的是1号试管,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有消化作用。所以B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初步消化作用。各种酶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酶活性最强。不同生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不同。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常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
3、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①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小肠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②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1 / 1江西省吉水县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二次竞赛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内江)如图中的曲线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Ⅰ代表淀粉的消化程度
B.a、c分别代表的器官是口腔和胃
C.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位是b
D.脂肪在器官d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消化道中,口腔里只有消化淀粉的酶,故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因此曲线Ⅰ表示淀粉的消化,胃里只有消化蛋白质的酶,从小肠里才有消化脂肪的酶,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曲线Ⅱ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Ⅲ表示脂肪的消化,A不符合题意;
B、a口腔,淀粉被起始消化的部位,c胃,蛋白质起始被消化的部位,B不符合题意。
C、食物的消化分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情况,物理性消化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把食物与消化液混合的过程,化学性消化指在消化酶的作用下物质被分解的过程。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位是c胃,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变成多肽,C符合题意;
D、脂肪在器官d小肠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2.(2016七上·山东期中)小肠的下列结构特点中,哪一项不是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是的(  )
A.有环形皱襞 B.小肠壁内有小肠腺
C.有小肠绒毛 D.小肠很长
【答案】B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解: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小肠腺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系。
故答案为:B
【分析】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据此答题。
1、小肠长(全长5-7米),小肠内壁上有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2、小肠壁内有小肠腺,分泌的肠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只与消化有关)
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2019七下·贵池期末)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的重要意义是(  )
A.将食物彻底消化 B.进一步释放食物营养
C.有助于对食物的吸收 D.减轻胃肠的负担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解:在人的唾液中有消化淀粉的酶,食物咀嚼的时间越长,食物就会被研磨得越小越细,食物中的淀粉与唾液混合的时间就越长,就越能使食物中更多的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就餐时如果狼吞虎咽,食物没有与唾液充分混合,严重影响食物中淀粉的消化.此外由于食物在口腔内没有得到充分咀嚼和搅拌,还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因此吃饭时,要充分咀嚼的重要意义是减轻胃肠负担.
故选:D.
【分析】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吃饭时要对食物细嚼慢咽,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内有充足的时间被消化;如果狼吞虎咽,则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就随食物一起进入胃中,据此解答.
4.(2019九上·吉水竞赛)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的产物依次是(  )
A.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B.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C.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
D.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葡萄糖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淀粉、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淀粉首先在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再小肠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蛋白质是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先经过胆汁的乳化作用,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所以淀粉、蛋白质、脂肪依次被分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B正确。
【分析】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是大分子的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无机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
5.(2019九上·吉水竞赛)在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时,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表的设计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试管①和试管④可作为对照
B.滴加碘液后不变的是试管②
C.试管②和试管③可以证明温度影响馒头的消化
D.实验证明,部分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为葡萄糖
【答案】B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试管①和试管④有两个变量是唾液和温度,不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不能作为对照,A错误;。
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试管②中唾液淀粉酶能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B正确。
试管②和试管③有两个变量是唾液和温度,不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不能作为对照,C错误。
实验证明,在适宜的条件下淀粉能在口腔内被分解,但是不能证明被分解成葡萄糖,D错误。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②与①、②与④,变量分别是唾液、温度。
6.(2019九上·吉水竞赛)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入37℃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
A.胰液、肠液、胆汁 B.胃液、胆汁
C.唾液、胃液、肠液 D.肠液、胃液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分析】植物油属于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才能被消化,首先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变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而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故C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稍有一定的难度,难度一般,可根据各种消化液的消化作用进行分析回答。
7.(2019九上·吉水竞赛)下面对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C.胃可以吸收所有的营养物质
D.肠液和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A正确;
B、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B正确;
C、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胃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C错误;
D、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肠液和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D正确。
【分析】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2、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8.(2019九上·吉水竞赛)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完成,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肺 B.肺泡 C.气管 D.鼻
【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鼻腔是呼吸系统的起点,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也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如图:
9.(2019·岳阳)呼吸道不具有的功能是(  )
A.温暖气体 B.湿润气体 C.清洁气体 D.交换气体
【答案】D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为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10.(2019·郴州)胸廓容积的扩大和缩小引起吸气和呼气,与肋间肌和膈的运动有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膈肌收缩,膈顶上升,吸入气体
B.膈肌舒张,膈顶上升,吸入气体
C.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呼出气体
D.膈肌舒张,膈顶上升,呼出气体
【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肺的容积及肺内气压变化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肺扩张,容积变大,气压变小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肺回缩,容积变小,气压变大 排出
11.(2019·娄底)能正确反映吸气时膈肌和肺活动情况的是(  )
A.膈肌收缩,肺容积缩小 B.膈肌舒张,肺容积扩大
C.膈肌舒张,肺容积缩小 D.膈肌收缩,肺容积扩大
【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廓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导致胸廓体积变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体积变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吸气时,膈肌收缩,肺容积扩大。
故答案为:D
【分析】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12.(2019九上·吉水竞赛)如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b时: 胸廓容积扩大 B.b→c时: 吸气,膈肌收缩
C.c→d时: 呼气,膈顶下降 D.c→d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曲线a→b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膈顶舒张上升,胸廓的容积变小,故A错误;曲线b→c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膈肌收缩,故B正确;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胸廓容积缩小,膈顶上升,故C错误;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肺内气压>外界气压,故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段和cd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13.(2019·东营)如图为呼吸时膈肌位置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乙时,吸气
B.从甲到乙时,呼气
C.吸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D.呼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A、膈肌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是吸气,A符合题意;
B、膈肌从甲到乙时,胸廓变大,肋间肌、膈肌均收缩,是吸气过程,B不符合题意;
C、吸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C不符合题意;
D、呼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肺的容积及肺内气压变化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肺扩张,容积变大,气压变小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肺回缩,容积变小,气压变大 排出
14.(2019九上·吉水竞赛)如图表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Ⅰ可能为运动状态 B.曲线Ⅱ可能为平静状态
C.曲线Ⅰ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慢 D.曲线Ⅱ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从曲线Ⅰ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了近6次,1分钟为60秒,故此人每分钟呼吸了小于18次,故此人的呼吸频率小于18次/分,呼吸深度在2~3之间,小于1;从曲Ⅱ可以看出,此人20秒呼吸了9次,但是为了减少误差,平均每5秒呼吸了2次,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每个时间段5秒内基本上都是2次,因此此人20秒内呼吸了8次.故此人的呼吸频率为24次/分,呼吸深度在1~5之间,约等于4。
A.据分析可见:曲线Ⅰ是平静时的呼吸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曲线Ⅱ是运动时的呼吸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曲线Ⅰ的呼吸频率比曲线Ⅱ慢,故C符合题意;
D.曲线Ⅰ的呼吸深度比曲线Ⅱ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每分钟呼吸频率约12-18次,呼吸深度较小;剧烈的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 。
15.(2017·邵阳)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答案】B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二氧化碳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二层细胞.如图所示:
故选:B
【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由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
16.(2019九上·吉水竞赛)人体的摄食与呼吸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细胞提供(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营养物质 D.能量
【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意义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产生二氧化碳,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可见D符合题意。
【分析】在生物体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中。ATP中的能量用于维持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肌肉的收缩、胃肠运动、唾液分泌、植物开花、矿质元素的吸收等。
17.(2019·北京)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
B.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
C.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气含量增加
D.胸廓容积变小时,肺收缩,气体从肺内排出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A不符合题意;
B.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充分的进行气体交换,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B不符合题意;
C.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肺泡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符合题意;
D.呼气时,呼吸肌舒张,胸廓容积变小,肺收缩,气体从肺内排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图示如下:
18.(2019九上·吉水竞赛)图一、图二是呼吸运动模拟图和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①模拟的结构对吸入人体的空气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B.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
C.图一甲中,③处于扩张状态,引起呼气
D.若图二中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则A表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人的呼吸系统包括肺和呼吸道,呼吸道由图中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得到温暖,湿润和清洁,A正确;②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血液流到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B错误;图一甲示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③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C错误;图二中,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图二中显示血液流经血管A时二氧化碳减少,因此血管A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D错误。
【分析】图一甲示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图乙示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①是气管,②是肺,③是胸廓,④是膈肌。
二、非选择题
19.(2019·赤峰)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米粉糊 适量 适量 适量 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保温时间 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为了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   进行对照实验。
(2)选用1号、3号和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对米粉在口腔中变化的影响。
(3)保温10分钟后,向4支试管内滴加碘液预计不变蓝的是   号试管,原因是   。
(4)米粉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不利于食物的消化
B.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利于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C.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利于小肠消化营养物质
【答案】(1)1、2
(2)温度
(3)1;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
(4)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解:(1)1、2的变量是唾液的有无,所以为了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1、2进行对照实验。(2)1号和3号、4号试管不同的是温度,所以选用1号、3号和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米粉在口腔中变化的影响。(3)保温10分钟后,向4支试管内滴加碘液预计不变蓝的是1号试管,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有消化作用。所以B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初步消化作用。各种酶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酶活性最强。不同生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不同。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常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
3、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①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小肠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②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