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全科

资源简介

[高二]年级 [物理文科]试题卷
答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周红卫] 校对人:[陈定密]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基本概念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 1、4、7、10、14
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1、3、5、8、9、11、12、15、17、18、19
物理与社会生活 物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2、6、13、16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56分)
1 真空中放置两个点电荷,电量各为q1与q2,它们相距r 时静电力大小为F,若将它们的电量分别减为q1/2和q2/2,距离也减为r/2,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是 ( )
A.F/2 B.F C.2F D.4F
2 防止静电危害最基本的方法是:尽快把静电导走,避免过多地积累,下列属于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
A 静电除尘 B 静电感应 C 避雷针 D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
3 如图是电场中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图,a、b是电场中的两点。这两点相比,有( )
A.b点的场强较大
B.a点的场强较大
C.同一个检验点电荷放在a点所受的电场力比放在b点时所受电场力大
D.同一个检验点电荷放在b点所受的电场力比放在a点时所受电场力大
4 真空中有一个电场,在这个电场中的某一点放入电量为5.0×10-9C的点电荷,它受到的电场力为3.0×10-4N,那么这一点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 ( )
A.8.0×10-5N/C B.6.0×104N/C
C.1.7×10-5N/C D.2.0×10-5N/C
5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1Ω,R2=2Ω,R3=3Ω,那么通过电阻R1、R2、R3的电流强度之比I1∶I2∶I3为 ( )
A.1∶2∶3 B.3∶2∶1 C.2∶1∶3 D.3∶1∶2
6 下列装置中,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 电热毯 B 白炽灯 C 电烙铁 D 干电池
7 有一正弦交流电,它的电流瞬时值的表达式为i=102sin314t A。那么它的电流有效值是( )
A. A B.102A C.314A D.50A
8 一个白炽灯泡上标“220V 40W”,那么为了使它正常发光,所使用的正弦交流电应是( )
A.电压最大值为220V,电流最大值约为0.18A
B.电压最大值为311V,电流最大值约为0.26A
C.电压有效值为220V,电流有效值约为0.26A
D.电压有效值为311V,电流有效值约为0.18A
9 如图所示,均匀绕制的螺线管水平放置,在其正中心的上方附近用绝缘线水平吊起通电直导线A。A与螺线管垂直,“×”表示导线中电流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电键S闭合后,A受到通电螺线管磁场的作用力的方向是( )
A.水平向左 B.水平向右 C.竖直向下 D.竖直向上
10 如图所示,在垂直于纸面的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矩形线圈abcd,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O1O2和O3O4都是线圈的对称轴,应使线圈怎样运动才能使其中产生感生电流( )
A.向左或向右平动 B.向上或向下平动
C.绕O1O2转动
D.绕过O1O2和O3O4的交点,与abcd平面垂直的轴顺时针转动
11 在图中,标出了磁场B的方向、通电直导线中电流I的方向,以及通电直导线所受磁场力F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12 在恒定电流的电路中,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流强度( )
A 跟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成正比 B 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C 跟该横截面积成正比 D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13 某一发电机组的发电电压为10KV,为了便于远距离输送,要把它变为110KV,采用的变压器应该是( )
A 升压变压器,原线圈匝数比副线圈多 B降压变压器,原线圈匝数比副线圈多
C 升压变压器,原线圈匝数比副线圈少 D降压变压器,原线圈匝数比副线圈少
14 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感应强度只是描述磁场的强弱的物理量
B.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为零,该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
C.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为零,该处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
D.放置在磁场中lm的导线,通过lA的电流,受到的力为1N时,该处磁感应强度就是1T
二 填空题(每题8分,共16分)
15 依照电路图,请根据探究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实验完成下表
包含线圈A的电路变化情况 线圈B中磁通量的变化情况(填“变大、变小、不变”) 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填“是”或“否”)
开关闭合的瞬间
开关断开的瞬间
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不动
开关闭合变阻器电阻变小
16 如图所示电路中,接通电路,待灯泡A正常发光。然后断开电路,观察到的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电路中的自感线圈起着 (填“阻止”或“阻碍”)电流的变化。
三 解答题(共25分)
17 用两根导线组成输电线路,输电的功率为4400kW。当输电电压为2200V时,输电线上的电流是多少 如果输电电压提高到原来的50倍,输电线上的电源又是多少
18 赤道上的地磁场可以看成沿南北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50×10-4T。如果赤道上有一根沿东西方向的直导线,长为20m,载有从东到西的电流30A,地磁场对这根导线的作用力有多大?方向如何?
19 如图所示,有一U形金属导轨MNPQ,处在与它垂直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导体棒ab在导轨上向右匀速运动,经过0.1s,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这个过程中,穿过由导轨和导体棒组成的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从0.05Wb增加到0.15Wb。求:
(1)这段时间内通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量;
(2)这段时间内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物理文科]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二 填空题
包含线圈A的电路变化情况 线圈B中磁通量的变化情况(填“变大、变小、不变”) 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填“是”或“否”)
开关闭合的瞬间 变大 有
开关断开的瞬间 变小 有
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不动 不变 无
开关闭合变阻器电阻变小 变大 有
15
16 灯A过一会熄灭 , 阻碍
三 解答题(共25分)
S
a
b
c
d
O3
O4
O1
O2
P
N
a
M
Q
b
1
2[高二]年级 [地理]试题卷
答卷时间:[90] 满分:[100] 命题人:[邹小云] 校对人:[裘冠群]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析图绘图能力 能读懂地图的图例和注记能进行简单的图文转化 2、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
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其成因,提出解决方案 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1、2、3、7、15、16、19、21、25、26、41
联系社会热点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能用相关的地理原理解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9、10、14、18、41、42、45、46
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赏黄山中的“猴子观海”、“梦笔生花”等景点时要( )
A.把握时机 B.发挥想象 C.移情于景 D.了解构景手法
观察图中的自然景观。回答2-3
2.得四处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自左向右依次为( )
A.选择特定地点、雨过天晴、乘船、仰观 B.远眺、仰观、低临水面、俯瞰
C.选择特定地点、远眺、雨过天晴、仰观
D.仰观、远眺、乘船、选择特定地点
3.形成“女神司春”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侵蚀、沉积 B.溶蚀、搬运 C.搬运、沉积 D.风化、侵蚀
4.黄山“四绝”中属于天象与气候景观的是( )
A.奇松 B.怪石 C.云海 D.温泉
5.下列不属于旅游规划基本内容的是( )
A.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活动 B.旅游者 C.旅游设施和服务 D.旅游交通条件
6.影响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因素是( )
①旅游资源的审美价值 ②旅游资源的种类 ③交通条件 ④经济发展状况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 )
①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②增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 ③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
④彻底避免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山上“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
吼”,兼具雄、奇、灵、秀等特征。据此回答8~9题。
8.天柱山景区人烟稀少,其原因可能是( )
A.天柱山的美学价值不高 B.天柱山景区的环境承载量小
C.天柱山的交通不便 D.天柱山的基础设施较差
9.近年来,天柱山景区的游客又可大大增加,其原因可能是( )
A.天柱山的景色更加秀美 B.天柱山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提高
C.人们对天柱山的评价提高 D.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开通使交通条件改善
10.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分类,下列旅游资源中与众不同的是( )
A.清真寺 B.埃及金字塔 C.黄山云海 D.傣族泼水节
11.下列均属于自然景观的是( )
A.秦皇兵马俑 台湾阿里山 武陵源 B.长白山天池 黄果树瀑布 四川九寨沟
C.八达岭长城 布达拉宫 青岛海滨 D.四川都江堰 福建武夷山 深圳“锦绣中华”
12.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 )
A.峨眉天下秀 B.桂林“碧莲玉笋世界”
C.白头山在池湖水碧蓝、白色群峰倒映风光 D.挺拔险峻、登之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13.就连人迹罕至的南极洲也留下了旅游者的足迹,形成这种旅游现象的特点是(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性
14.旅游空间扩大化主要是由于( )
A.旅游资源的价值不断提高 B.人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C.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 D.新景点不断被开发
15.现代人们既有乘飞机、汽车、火车、轮船旅游,也有自己驾车、徒步旅游;既有随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旅游,也有单人或全家一起外出旅游,这反映出( )
A.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B.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C.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D.旅游内容的多样性
瑞典北部边睡有个小镇叫洛布尔,由于纬度高,冬天天寒地冻且地广人稀。当地人们用一块块冰砌成圆形的小屋,名日“冰砌旅馆”,吸引大量年轻人投宿。据此回答16~17题。
16.青年人到“冰砌旅馆”旅游的目的是( )
A.增长知识 B.科学研究 C.探险寻古 D娱乐消遣
17.洛布尔小镇是通过下列哪一要素吸引游客的?( )
A.民俗活动 B.名胜古迹 C.旅游纪念品 D.住宿
18.北京的雍和宫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到北京的游客中,很少有人到雍和宫游览,是因为雍和宫 ( )
A.交通不便 B.接待能力不足 C.旅游环境承载量不足 D.游览价值相对不高
19.西安碑林和华山的游客相比( )
A.年龄较大 B.文化程度高 C.好奇心强 D.喜欢清静
右图中虚线是晨昏线,①点以西是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之间在纬线上的距离是1110 km。据此回答20—21题。
20.图中④点的经度是
A.140°E B.150°E
C.160°E D.170°E
21.若此时⑤地为10时,除日界线外,地球上另一日期的分界线是
A.0°经线 B.30°E C.180°E D.40°E
五·一节放了七天长假,北京某中学上高中的小明想约本班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王浩和李晖提出去昆明,郭亮提出最好去海南,陈敏想去武夷山,小华提出去泰山和曲阜。但他们每人只有不足一千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回答判断22~24题。
22.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是 ( )
A.昆明 B.海南 C.武夷山 D.泰山和曲阜
23.选择的主要理由是 ( )
A.旅游费用 B.交通条件 C.身体状况 D.旅游观光地
24.这次旅游活动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 ( )
A.娱乐消遣 B.参观学习 C.市场购物 D.接受教育
25.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东北一西南向 B.东西向 C..西北一东南向 D.南北向
26.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A.上、下部均陡峭 B. 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 上、下部均平缓 D. 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图8为某日光照图,图示半球为东半球,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该日前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读图回答27~28题。
27. 该日的日期为
A. 12月22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3月21日
28.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
A. 80 W B.100 E C.120 E D. 160 E
下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29~31题。
29.图中断崖m的高度
A.等于山峰K与山峰J的高差
B.小于山峰K与山峰J的高差
C.大于山峰K与山峰J的高差
D.是山峰K与山峰J的高差的3倍
30.一般来说,图中居民点P与K山峰的气温相比
A.K山峰的气温比P地高4℃多
B.K山峰的气温比P地低4℃多
C.K山峰的气温比P地高2℃多
D.K山峰的气温比P地低2℃多
31.若仅考虑地形条件,图中适宜种植果树的是
A.K山的东北坡 B.K山的东南坡
C.J山的南坡 D.K山的南坡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判断32~33题。
32.当该地区普降暴雨时,水位上涨最猛的是
A.①河段 B.②河
C.③河 D.④湖
33.图中虚线是居民点a和b,b和d之间公路选线方案, 其中合理的是
A.e和g B.e和h
C.f和g D.f和h
34.右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为
不同纬度四点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图中四个地点
按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A.b-c-d-a B.a-d-c-b
C.a-b-d-c D.c-d-b-a
下图分别表示世界4个经济发达国家局部地区,读图回答下题。
35.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读冬季某区域等压线图,据此回答36~37题.
36.此时a点盛行风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37.造成该季节群岛上降雪集中于h沿线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 C.气压 D.海陆位置
38.关于各洲分界线的正确叙述是:
A.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麦哲伦海峡
B.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C.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波斯湾、苏伊士运河
D.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曼德海峡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39~40题。
39.对巴厘岛区域特征的描述可信的是( )
A.5月到9月比较凉爽,为旅游旺季
B.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森林覆盖率高
C.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D.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40.在图中克拉地峡开凿一条运河的计划酝酿已久,此计划一旦实施,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  )
A.泰国 B.缅甸
C.新加坡 D.马来西亚
二、综合题(共4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 世界地质公园之一—黄山
黄山属花岗岩峰林景观。在距今约1.4亿年前,地下炽热岩浆在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在距今6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又发生了较强烈的隆升。
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这里的花岗岩体遭受风化、剥蚀,奇峰耸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怪石千姿百态,由此而成了黄山雄峻瑰奇的美景。
黄山多云海,每当雨过天晴,或在日出前后,山谷中就从雾云腾,铺天盖地而来。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以“四绝”名扬天下。
(1)黄山雄踞于我国的 省南部山区,构成黄山秀丽风光的物质基础—花岗岩,按成因分类属于 。
(2)请从水汽凝结条件的角度,简要分析黄山云雾多出现的在雨过天晴之时或日出前后的原因。
42.下图为华北平原某城市平面图,读图回答:(7分)
(1)该城市吸引游客的主要旅游资源有: 、 、

(2)请你评价该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若在该城市建一所疗养院,你认为宜建于 处,理由是:
43、读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D在E的______方,F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米。
(2)C悬崖的相对高度最多不会超过________米。
(3)假设图中城市的海拔高度为 400米,当城市温度为32℃时,山峰E的温度不会高于___ _。
(4)请画出图中另外两条河流。
(5)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筑坝修水库,请画出图中筑坝处
44、读图(17—5),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岛屿 A______ __;B___ ____;
(2)日本的著名海港是___ ____ (写出字母)
(3)日本的最高峰是____________
(4)岛屿B和岛屿C 之间是__________海。
45、读某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6分)
(1)该气候类型是____ __气候。
(2)试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分析该气候形成的原因。
(3)下图中的四幅气候资料图中,与乙地的气候特征相符的是图______。这表明乙地的气候特征与甲、丙相比有细微的差别,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46、下图为“东南亚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A、B、C及其附近地区的气候特征与D半岛有何不同?试说明原因。
(2)C岛所在国为多火山国家,但C岛的人们却搬到火山口附近居住,为什么?
(3)D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分布,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
41.(6分)(1)安徽(1分) 岩浆岩(侵人岩)(1分) (2)雨过天晴,空气中水汽充足,(1分)遇山地抬升作用,水汽上升遇冷凝结,易形成云雾;(1分)日出前后,由于地面辐
射降温,(1分)气温低,水汽易凝结,形成云雾。(1分)
42.(7分)(1)国家森林公园 古代大型园林 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3)
(2)游览价值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 交通便利,邻近经济发达的京津唐地区;
地区接待能力较强; 环境承载量较大(2分任意2点)
(3)B 接近森林公园和水域,环境清幽 (2分)
43.(7分)
(1)东南方 900米
(2)800米 (3)26.6℃
(4)请画出图中另外两条河流 (2分) (5)B处
44.(6分)(1)A北海道、B本州
(2)F G (3)富士山 (4)濑户内海
图8
N
S

h高二年级 物理试题卷
答卷时间:90分钟 满分:(97+卷面3)分 命题人:陈定密 校对人:周红卫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概念辨析 掌握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1-6、10-12、19
规律应用 掌握基本规律和相关知识点 7-9、13-17、20-22
理解推理 具备理解推理能力 18、23、24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9分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选对得3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关于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
C.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2. A、B两个点电荷间距离恒定,当其它电荷移到A、B附近时,A、B之间的库仑力将
  A.可能变大 B.可能变小   C.一定不变 D.不能确定
3. 电场中有一点P,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若放在P点的电荷的电荷量减半,则P点的场强减半
B. 若P点没有试探电荷,则P点场强为零
C. P点的场强越大,则同一电荷在P点受到的电场力越大
D. P点的场强方向为就是放在该点的电荷受电场力的方向
4. 将一带电量为 -q的检验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电场中的A点,该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W,则检验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及电场中A点的电势分别为
A.EP = -W,φA = B.EP = W,φA = - C.EP = W,φA = D.EP = -W,φA = -
5. 关于电势差和电场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势差是矢量,电场力做的功是标量
B.在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则两点间的电势差为零
C.在两点间被移动的电荷的电荷量越少,则两点间的电势差越大
D.在两点间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正功,则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零
6. 如图所示,在场强为E的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有A、B两点,AB连线长为L,连线与电场线夹角为α,则A、B两点的电势差UAB等于
  A.零 B.EL C.Elsinα D.ELcosα
7. 如图所示,把一个架在绝缘支架上的枕形导体放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下叙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点场强相等,但不为零
B.A、B两点的场强不相等
D.当电键K闭合时,电子从大地沿导线向导体移动.
8.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与静电计金属球和外壳分别连接,对电容器充电,使静电计指针张开某一角度,撤去电源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两板间距离,静电计指针张开角度变大
B. 减少两板间距离,静电计指针张开角度变大
C. 将两板平行错开一些,静电计指针张开角度变小
D. 将某电介质插入两板间,静电计指针张开角度将变大
9. 如图所示在一匀强电场中,有两个平行的电势不同的等势面A和C,在它们的正中间放入一个金属网B,B接地(即电势为零)。现有一正电荷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垂直于等势面方向运动,经过A时动能为20J,穿过B到达C时动能减为零,那么在该正电荷运动过程中,当它的电势能为5J时,它的动能为
A.20J B.15J C.10J D.5J
10. 一架半导体收音机,电池供电的电流是8mA,也就是说
A.1h电池供给1C的电量 B.1000s电池供给8C的电量
C.1s电池供给8C的电量 D.1min电池供给8C的电量
11. 两电阻R1、R2中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可知两电阻的大小之比R1:R2等于
A.1:3 B.3:1 C.1: D.:1
12. 如图所示,电源和电压表都是好的,当滑片由a滑到b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都为U,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处接线断开 B.触头P开路
  C.a、b间电阻丝开路 D.b处接线开路
13. 有长度相同,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金属导线A、B各一根。已知A的密度比B的大,A的电阻率比B的小,则A、B两根导线的电阻为
  A.RA>RB B.RA<RB   C.RA= RB D.无法判断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4. 日常生活用的电吹风中有电动机和电热丝,电动机带动风叶转动,电热丝给空气加热,得到热风可将头发吹干。设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R1,它与电热丝的电阻R2相串联,接到直流电源上,电吹风机两端电压为U,通过的电流为I,消耗的电功率为P,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IU﹥P B.IU=P C.P﹥ I2(R1+R2) D.P=I2(R1+R2)
15. 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一个电池组和一只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组的内阻是1Ω B.电阻的阻值为0.33Ω
C.将该电阻接在该电池组两端,电池组的输出功率将是4W
D.改变外电阻的阻值时,该电池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W
16.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已知定值电阻R1=10Ω,R2=8Ω。当单刀双掷开关S置于位置1时,电压表读数为2V。则当S置于位置2时,电压表读数的可能值为
A.2.2V B.1.9V C.1.6V D.1.3V
17. 如图所示的电路,将两个相同的电流表分别改装成A1(0—3A)和A2(0—0.6A)的电流表,把两个电流表并联接入电路中测量电流强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的指针半偏时,A2的指针也半偏
B.A1的指针还没半偏时,A2的指针已经半偏
C.A1的读数为1A时,A2的读数为0.6A
D.A1的读数为1A时,干路的电流I为1.2A
18. 真空中相距为3a的两个点电荷M、N,分别固定于x轴上x1=0和x2=3a的两点上,在它们连线上各点场强随x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点电荷M、N一定为同种电荷 B.点电荷M、N一定为异种电荷
C.点电荷M、N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之比为4∶1
D. x=2a处的电势一定为零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8分)
三.实验题(本题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的要求作答。)
19. 如图所示,是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图线,则该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Ω,电流为0.5A 时外电阻为 Ω。
20. 用伏安法测电阻,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接法。如所用电压表内阻约为5000Ω,电流表内阻约为0.5Ω。
(1)当测量100Ω左右的电阻时,宜采用
电路;
(2)现采用乙电路测量某电阻的阻值时,两电表的读数分别为10 V、0.5 A,则此电阻的测量值为 Ω,且 (填“>”、“=”或“<”)真实值。
21. (1)用多用表的欧姆挡测量阻值约为几十千欧的电阻Rx,以下给出的是可能的实验操作步骤,其中S为选择开关,P为欧姆挡调零旋钮。把你认为正确的步骤前的字母按合理的顺序填写在横线上_____ ___。
a.将两表笔短接,调节P使指针对准刻度盘上欧姆挡的零刻度,断开两表笔
b.将两表笔分别连接到被测电阻的两端,读出Rx的阻值后,断开两表笔
c.旋转S使其尖端对准欧姆挡×1k
d.旋转S使其尖端对准欧姆挡×100
e.旋转S使其尖端对准交流500 V挡,并拔出两表笔
根据右图所示指针位置,此被测电阻的阻值约为________Ω。
(2)下述关于用多用表欧姆挡测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电阻时如果指针向右偏转过大,应将选择开关S拨至倍率较小的挡位,重新调零后测量
B.测量电阻时,如果红、黑表笔分别插在负、正插孔,则会影响测量结果
C.测量电路中的某个电阻,应该把该电阻与电路断开
D.测量阻值不同的电阻时都必须重新调零
四.计算题(本大题3小题,共20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若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22. 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10V,内阻r=1Ω,电容器的电容C=40μF,电阻R1=R2=4Ω,R3=5Ω。接通电键S,待电路稳定后,求:
(1)理想电压表V的读数; (2)电容器的带电量。
23. 如图所示,在绝缘的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个点电荷,A带正电,B带负电,电荷量都是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为使两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都处于静止状态,必须在水平方向加一个匀强电场。求:两电荷都处于静止状态时,AB连线的中点处场强大小和方向。(已知静电力常数为k)
24. 如图所示,真空中水平放置的两个相同极板Y和Y'长为L,相距d,足够大的竖直屏与两板右侧相距b.在两板间加上可调偏转电压U,一束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从两板左侧中点A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射入电场且能穿出.(1)证明:粒子飞出电场后的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两板间的中心O点;(2)求:两板间所加偏转电压U的范围;(3)求:粒子可能到达屏上区域的长度。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物理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题3分,共39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选错不得分)
题号 14 15 16 17 18
答案
三.实验题(本题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19.           20.(1)    (2)       
21.(1)      (2)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若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22.
23.
24.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物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题3分,共39分)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选错不得分)
题号 14 15 16 17 18
答案 BC AD B AD AC
三.实验题(本题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19. 1.5 0.83 2.17 20.(1)甲 (2)20 <
21.(1)cabe 28k (2)AC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若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23. 解:设点电荷在AB连线中点处产生的场强为E1,所加的匀强电场的场强为E0,AB连线中点处的合场强为E.根据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公式:
A点电荷在AB连线中点处产生的场强为: EA=k=4k,方向由A指向B。
B点电荷在AB连线中点处产生的场强为: EB=k=4k,方向由A指向B。
根据电场叠加原理: E1=EA+EB=8k,方向由A指向B。
根据电荷受力平衡和库仑定律有: E0q=k,得E0=k,方向由B指向A。
根据电场叠加原理: E=E1-E0=7k,方向由A指向B。
(3)当时,粒子在屏上侧向偏移的距离最大(设为y0),则
而 解得 则粒子可能到达屏上区域的长度为
E
A
B
α
U/V
I/A
4
2
O
1 2 3 4
a
b
E r K
A1
A2
I/A
U/V
0
1.0
1.1
1.2
0.2
0.4
0.6
1.3
1.4
1.5
V
S
Rx
E
A
R1

V
S
Rx
E
A
R1

座位号高二年级 数学试题卷
答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命题人:刘官茂 校对人:李明凯
选择题(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果过点和的直线的斜率等于,那么的值为( )
A.4 B. C.或 D.或
2.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 )
A.外切 B.内切 C.外离 D.内含
3.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部分数据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B.
C. D.
4. 设,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且,则.
D.若,且,则.
5.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全面积与侧面积的比是( )
A. B. C. D.
6.圆关于直线对称,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0,] C.(-,0) D.(-∞,)
7. 如图组合体 中,为正方形
且边长为,面面,又,
,,,
则该组合体的体积为( )
A. B. C. D.
8.在长方体中,.
若分别为线段,的中点,则直线与
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9.由直线上的点向圆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 ( )
A. B. C. D.
10.过点作圆的弦,其中弦长为整数的共有( )
A.条 B.条 C.条 D.条
二、填空题(7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已知直线过点且直线的倾斜角为则直线的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
12.与圆: 关于直线: 对称的圆的方程为_________.
13.考察下列三个命题,在“________”都缺少同一个条件,补上这个条件使其构成真命题(其中为不同直线,为不同平面),则此条件为______________.
① ; ② ; ③
14.如下图,在正方体中,
是中点,是的中点,则直线
与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
15.已知直线和直线平行,则________.
16.圆上有四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
17.如图,在正四面体中,
分别是, ,的中心,
则在该正四面体各个面上的射影
所有可能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三.解答题
18.已知圆的圆心在直线上,且经过原点及点,求圆的方程.
19.在等腰中,,顶点为直线与轴交点且平分,
若,求 (1)直线的方程; (2)计算的面积.
20.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为的中点.
(1)求证:AC⊥平面BDD1.
(2)求三棱锥的体积;
21、如图,已知三棱锥,,为中点,为中点,且是正三角形,.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平面;
22.已知圆:
(1)平面上有两点,求过点两点的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
(2)已知过点的直线平分圆的周长,是直线上的动点,
并且,求的最小值.
(3) 若是轴上的动点,分别切圆于两点.
试问:直线是否恒过定点?如是,求出定点坐标,如不是,说明理由.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参考答案
选择题:
填空题:
11、 12、
13、 14、
15、 16、
17、③④
三、解答题:
18、解: 根据题意,设圆的方程为:
因为圆经过原点和,故此有:
…… ①
…… ②
两式联立,解得: ,
所以,所求的园的方程为:
19、解:根据题意知,又因为,平分,
所以两点关于直线对称,设
利用方程组我们容易得到
进而直线方程为:
(2)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得到到直线的距离为,又
所以,有
20.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为的中点.
(1)求证:AC⊥平面BDD1.
(2)求三棱锥的体积;
略;
21、如图,已知三棱锥,,为中点,为中点,且是正三角形,.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平面;
略;
关键点就是证明
22.已知圆:
(1)平面上有两点,求过点两点的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
(2)已知过点的直线平分圆的周长,是直线上的动点,
并且,求的最小值.
(3) 若是轴上的动点,分别切圆于两点.
试问:直线是否恒过定点?如是,求出定点坐标,如不是,说明理由.
解:(1)因为直线经过两点,从而直线的方程为
进而令中的得或
故此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 …… 3分
(2) 因为圆的圆心为, 又直线过点,
所以直线的方程是:
而在直线上, 所以有: 也即有
, 进而有:
故当,即时,又,
从而时取得最小值
即直线恒过定点……………12分
D
P
M
C
B
A
座位号
D
P
M
C
B
A高二年级 英语试题卷
答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 命题人:王华艳 校对人:刘爱荣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目
语言基本技能 听力达到会考要求 第一部分
语言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基本词汇和语法 第二部分;第Ⅱ卷第一节
语言基本能力 正确使用所学基本词汇和语法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Ⅱ卷第一节
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综合运用读写能力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第Ⅱ卷第二节
第I卷 (共90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When should Jane go to see Professor White
A. At 11:00 B. At 10:00 C. At 9:00
2. What did Eva do this afternoon
A. She had a history class
B. She had an English class
C. She didn’t have any class
3.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The woman would go to the library..
B. The woman would stay at home.
C. The woman should tell her neighbor to stop making noise.
4. Which T-shirt would the woman like to buy
A. The white one B. The red one C. The green one
5. Where is the woman now
A. In California B. In Chicago C. In New York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各个小题,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6至7题.
6. What is wrong with the man
A. He overslept again
B. He failed the exam.
C. He couldn’t tell the truth to the woman.
7. Why didn’t the man pass the exam
A. He didn’t make full preparations.
B. He overslept.
C. He helped someone cheat in the exam.
听第7段材料,回答8至9题.
8.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 To find out the best way to New York.
B. To find out information on travelling by bus.
C. To find out the cheapest way to get to New York.
9. Is the woman going to take the bus
A. No. B. Yes. C. She hasn’t decided yet.
听第8段材料,回答10至12题.
10. Where did the boy paint his pictures
A. At home B. At school C. In the kitchen
11. What are in the sky in the boy’s pictures
A. A tree B. A plane C. His mother and the trees
12. What does the women think of the boy’s pictures
A. She thinks the pictures are beautiful.
B. She can hardly understand them.
C. She thinks the pictures are ugly.
听第9段材料,回答13至16题
13. What’s the proper job of the man
A. A policeman B. A bodyguard C. A firefighter
14. What had happened to the man
A. He had been burnt B. He got his leg hurt C. He had been wounded.
15.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man and the man
A. Friends B. Wife and husband C. Mother and son
16. What did the man think of the job
A. He had no interest in this job. B. He disliked the job. C. He loved his job.
听第10段材料,回答17至20题
17. Who do you think the speaker is
A. guide from the touring party.
B. A clerk of the Park Service.
C. A visitor to the park.
18. When did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begin
A. In the 1700’s B. in the early 1800’s. C. In the late 1800’s.
19. What does the speaker say about the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A. It was the first national park.
B. It is not managed by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C. The government hasn’t declared it’s position in the world.
20. What is one of the duties of the speaker
A. To build fires B. To train animals C. To guild nature walks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10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各题,从题中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I’ve drunk 2 cups of coffee, but it’s so delicious that I would like to have _______ cup.
A. the third B. a third C. the three D. a three
22. The teacher as well as the students _____fond of playing football.
A. are B. is C. will D. can
23. Our school will move to the south of the city, and the new school is _______ the old one.
A. twice the size of B. twice times as big as
C. twice the size as D. twice times larger than
24. Although the teacher didn’t mention any name, everybody knew who he was _______.
A. speaking to B. turning to C. referring to D. belonging to
25. Is this the company _______ you visited last month
A. where B. that C. whose D. why
26. Nowadays more and more chemicals are used to grow plants, ___ cancer or other illnesses.
A. resulting from B. lying in C. bringing in D. leading to
27. This kind of book _______ very useful, but books of that kind ______ useless.
A. is; are B. is; is C. are; is D. are; are
28. ------May I open the window to let in some fresh air
------ _______!
A. Come on B. Take care C. Go ahead D. Hold on
29. ____ the government, we are living a much better life than before..
A. As to B. Thanks to C. According to D. Ought to
30. Kunming is really a fascinating city and we’ve decided to stay for _______two weeks.
A. other B. the other C. other’s D. another.
31. Lin Qiaozhi is an specialist in women’s diseases and successfully _______ many babies.
A. supporting B. delivering C. exporting D. expending
32. The railway_____ at present is designed by a group of young men.
A. being built B. having been built C. to complete D. to be built
33. ------I’d like to go to the museum but my car broke down yesterday.
------You______ mine.
A. should have used B. must have used C. could have used D. can have used
34. -----Shall we have a get-together this weekend
----- ________! That’s what I really like to.
A. Why not B. It’s up to you C. How come D. That depends
35. Our teacher looks here and there on the playground _________ looking for something.
A. even though B. even if C. as though D. so that
36. Most of us are in favor of ________ he came up with at the meeting.
A. which B. what C. that D. whose
37. The seventy-year old man said he was happy and _______with what he had.
A. convince B. comment C. campaign D. content
38. In order to live and study better , we should _________ our school rules.
A. behave B. refer C. expend D. observe
39.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 ___________ Great Wall is the most famous ..
A. for which B. for that C. of which D. of those
40. Mary is looking for another job, because she feels nothing she does ________ her boss.
A. satisfies B. serves C. supports D. slides
第二节: 完形填空 (共小20题,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Yesterday I was fortunate enough to find one more person in our world who is kind and caring. It was about 11:00 p.m. 41 my telephone rang. The caller ID showed the number of a Best Western Hotel. 42 , I would ignore this type of call. For some reason, 43 , I went ahead and answered.
The man on the other end asked if I knew Samual K. I 44 , as he is my 91 – year – old grandfather. Still not 45 why I was the one that had been called, the caller went on to tell me that I was the only 46 listed in the phone book. He said his name was Mason and that he was the 47 at the Best Western Hotel. The 48 was that grandpa had no money with him, and that he couldn’t 49 any phone numbers, so Mason called all over the state trying to get help.
Grandpa told me that he just wanted me to tell Mason that he is a (n) 50 guy and would pay the money once he got home. But the man in charge there was 51 because my grandfather seemed to be 52 . He had been going somewhere else when he got on the wrong bus and 53 100 miles from home.
Not wanting to turn him away and not wanting the police to 54 him to the police station, Mason, 55 any normal duty, not only took the time to 56 me, but also charged just $ 39 so that grandpa could 57 safely and comfortably overnight. (The rooms normally rent for about $ 140!) Besides, he had the staff of that hotel all 58 him until my uncle was able to drive the 100 miles to pick him up!
So, it’s just one more piece of 59 that proves that there are still good people out there; wherever you go, there is always one who 60 .
41.A.while B.when C.after D.before
42.A.Obviously B.Personally C.Actually D.Generally
43.A.however B.besides C.otherwise D.therefore
44.A.was B.did C.had D.would
45.A.admitting B.accepting C.understanding D.recognizing
46.A.neighbor B.relative C.colleague D.friend
47.A.manager B.waiter C.leader D.guest
48.A.disadvantage B.question C.problem D.pity
49.A.write B.remember C.repeat D.keep
50.A.easy – going B.generous C.forgettable D.okay
51.A.concerned B.disappointed C.convinced D.surprised
52.A.hurt B.moved C.annoyed D.lost
53.A.went up B.added up C.ended up D.sent up
54.A.take B.bring C.invite D.carry
55.A.except B.against C.beyond D.from
56.A.contact B.persuade C.warn D.approach
57.A.leave B.live C.adapt D.stay
58.A.look for B.watch over C.come across D.account for
59.A.news B.information C.advice D.evidence
60.A.minds B.cares C.sees D.matters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第一节15小题,第二节5小题, 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That cold January night, I was growing sick of my life in San Francisco. There I was, walking home at one in the morning after a tiring practice at the theatre. With show-opening night only a week away, I was still learning my lines. I was having trouble dealing with my part-time job at the bank and my acting at night at the same time. As I walked, I thought seriously about giving up both acting and San Francisco. City life had become too much for me.
  As I walked down empty streets under tall buildings, I felt very small and cold. I began running, both to keep warm and to keep away from any possible robbers. Very few people were still out except a few sad-looking homeless people under blankets.
  About a block from my apartment, I heard a sound behind me. I turned quickly, half expecting to see someone with a knife or a gun. The street was empty. All I saw was a shining streetlight. Still, the noise had made me nervous, so I started to run faster. Not until I reached my apartment building and unlocked the door did I realize what the noise had been. It had been my wallet falling to the sidewalk.
  Suddenly I wasn’t cold or tired anymore. I ran out of the door and back to where I’d heard the noise. Although I searched the sidewalk anxiously for fifteen minutes, my wallet was nowhere to be found.
  Just as I was about to give up the search, I heard the garbage truck (垃圾车) pull up to the sidewalk next to me. When a voice called from the inside, “ Alisa Camacho ” I thought I was dreaming. How could this man know my name The door opened, and out jumped a small red-haired man with an amused look in his eye. “Is this what you’re looking for ” he asked, holding up a small square shape.
  It was nearly 3 A.M. by the time I got into bed. I wouldn’t get much sleep that night, but I had gotten my wallet back. I also had gotten back some enjoyment of city life. I realized that the city couldn’t be a bad place as long as people were willing to help each other.
61. How did the writer feel when she was walking home after work
  A. Cold and sick B. Fortunate and helpful
  C. Satisfied and cheerful D. Disappointed and helpless
62. From the first paragraph, we learn that the writer was busy ______.
A. solving her problem at the bank
B. taking part in various city activities
C. learning acting in an evening school
D. preparing for the first night show
63. On her way home the writer _______.
A. lost her wallet unknowingly
B. was stopped by a garbage truck driver
C. was robbed of her wallet by an armed man
D. found some homeless people following her
64. In the fifth paragraph, why did the writer say she was dreaming
A. Someone offered to take her back home.
B. A red-haired man came to see her.
C. She heard someone call her name
D. Her wallet was found in a garbage truck.
65. From the text, we can infer that the writer _________.
  A. would stop working at night
  B. would stay on in San Francisco
C. would leave San Francisco for home
D. would look for another job
(B)
U.S.President Barack Obama said on Friday he can make the case for a second term, and voters will come to see him as the candidate best prepared to serve as president by next year’s elections, according to an interview he gave to the U.S. media.
In an interview he gave the Associated Press, Obama admitted that 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could be his biggest obstacle to win reelection(连任).
“I think the economy’s going to continue to improve, and I think I’m going to be able to make an effective case that… I am the person who is best prepared to finish the job so that we are on track to succeed in the 21st century.” Obama said in the video interview conducted in Chicago, where he attended money-raising events the previous night.
“I think I can make that case, and I think that, in the debates that take place over the next 18 months, the American people will feel that I deserve(值得)a second term,” he said.
He made the reelection announcement on April 4. According to a survey on Friday, Only 41 percent of people support him, lower than his competitor. Someone said the figure was influenced by economic dissatisfaction.
6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article
A. Obama Says He Deserves a Second Term
B. Obama Becomes the American President Again
C. Obama Has Planned to Leave the White House
D. There are Lots of Obstacles in Obama’s Way
67. What’s the main message from the interview
A. Obama is determined to win his reelection.
B. Obama plays an active part in raising money for the poor.
C. The economy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taken a turn for the better.
D. It’s almost impossible for Obama to be president for a second term.
68. The underlined word “obstacle” in 2nd paragraph most probably means“ ”.
A. shortcoming B. advantage C. difficulty D. effort
69. The biggest problem that Obama might meet with in his reelection is that .
A. all the people are against him
B. the economy remains weak
C. his competitor is stronger than him
D. he didn’t do well at his last post
70. What is Barack Obama’s attitude towards his reelection
A. Worried B. Disappointed. C. Confident. D. Sad.
(C)
How often do you travel by plane
How much electricity do you use These days everyone is worried about the size of their carbon footprint (碳足迹—指个人、家庭或每家公司日常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 In order to reduce global warming we need to make our carbon footprints smaller. But how much CO2 are we responsible for
A new book by Mike Berners Lee (a leading expert in carbon footprint) might be able to help. How Bad are Bananas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Everything looks at the different things we do and buy, and calculates the amount of CO2 all of the following created: the ingredients(配料;原材料), the electricity used in the brewery, the equipment, the travel and commuting of the beer, and the packaging. It’s amazing how many different things need to be included in each calculation. And it’s frightening how much carbon dioxide everything produces.
But all of this can help us decide which beer to drink. From Berners-Lee’s calculations, it’s clear that a pint (568ml) of locally-brewed beer has a smaller carbon footprint than a bottle of imported beer. This is because the imported beer has been transported from far away, and it uses more packaging. The local beer only produces 300g of CO2, but the imported beer produces 900g! So, one pint of local beer is better for the environment than three cans of cheap foreign lager from the supermarket.
Berners-Lee has even calculated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cycling to work. Nothing is more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than riding a bike, surely Well, it depends on what you’ve had to eat before. To ride a bike we need energy and for energy we need food. So if we eat a banana and then ride a kilometer and a half, our footprint is 65g of CO2. However, if we eat bacon before the bike ride, it’s 200g. In fact, bananas are good in general because they don’t need much packaging, they can be transported by boat and they grow in natural sunlight.
So, does this mean that cycling is bad for the environment Absolutely not, for a start, if you cycle, you don’t use your car, and the fewer cars on the road, the fewer traffic jams. And cars in traffic jams produce three times more CO2 than cars traveling at speed. Cycling also makes you healthy and less likely to go to a hospital. And hospitals have very big carbon footprints!
So maybe it’s time for us all to start making some changes. Pass me a banana and a pint of local beer, please.
71. According to Berners-Le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duces the most carbon dioxide?
A. A pint of local beer we drink.
B. A pint of imported beer we drink.
C. A banana we eat before a bike ride.
D. The bacon we eat before a bike ride.
72. Why are bananas good for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y grow naturally.
B. They produces less CO2.
C. They don’t need much packaging.
D. They provide energy for cycling.
73. The underlined word “brewery” in Paragraph 3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______”.
A. a factory where beer is made
B. a machine which makes beer
C. a container where beer is stored
D. one of the things from which beer is made
74. To make our carbon footprints smaller, we should often ___________.
A. cycle to work
B. drink more local beer
C. calculate the amount of CO2
D. buy cheap things from the supermarkets
75. What’s the most suitable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Bikes, Beer and Bananas
B. Ways to Make Carbon Footprint Smaller
C. How Big Is Your Carbon Footprint
D.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Everything
第二节:信息匹配(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请阅读下列应用文及相关信息,并按照要求匹配信息。请将答案填写在标号为75--80的相应位置上。
BAIDU (www.) is a daily miracle to millions of people. It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earch engines on the web, a challenging competitor to Google! Type words, names of pictures or videos into the space given and in a second it can comp up with hundreds of related resources. Baidu leads to the entrance to the entrance to vast information.
In 1993, “the father of NetEase” ( www. )—Ding Lei wanted to make Internet-surfing easy for Chinese. At that time, most websites are run in English and only few in Chinese at a low speed but high price. To enable Chinese people remember this new website name, instead of English letter, he chose Arabia Number---“”, which provides users with the largest e-mail and network hard disk.
YAHOO( www.) was the first wonder of the web. It started in January 1994 by two students, but before the end of the year, it had become famous as Yahoo we know today.
Taobao(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which deals with companies online trading services, is one of the largest Internet companies where people buy and sell goods and services worldwide. It has opened up a global marker=place where the online service allows sellers or buyers to bargain.
Gamedom (www.) started out as a fun world, offering a variety of games which suits people in different ages. It also does some business like selling popular computer games. Software. Or download hot music at a certain price.
To meet the worldwide common belief-saving energy, news provided in electronic form is becoming necessary. News center (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can update the latest news daily and store old news. Pictures, comments, videos are offered as well.
76.______ Zhang Lin is always proud of being a Chinese and he never buys anything made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 net world set up by Chinese certainly is his favorite choice. Can you guess what will be his “e-mail address”
77. _______Everybody knows that “Rome is not built in one day”, but what surprised Sam is that a famous website is setup by two students and become world=known within one year. Which web will he really admired most
78._______ Li Lei has got an assignment from his teacher to write an essay. He’d like to surf the Internet to search for rich information. A search engine with fast speed and various resources will be of great help to him. Which web will he refer to
79. ______Safeguard TianJun is lying in bed because of his brave fighting against several robbers. Being bored of reading books or sleeping, he borrowed a laptop to play computer games to relax himself and kill time. Which website suits his taste
80. ______As a busy white-collar girl, Susan hardly has much time to go window shopping. But it no longer upsets her because during her working break, she can search for different goods online and even bargain. Where can she do this
第Ⅱ卷(共30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下列句子的含义及所给单词的首字母,写出各单词的正确拼写形式。(每空仅限一词)。
81. Our government are working hard to r___________ our country of poverty.
82. What f___________ it is to watch Mr. Ben’s acting!.
83. Chang Yimou is famous for d___________ many wonderful movies.
84.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people in America are more l___________ to get closer and even touch them.
85. The rich should be generous to help those who are b___________ off.
86. He always wants to be the f____________ of attention.
87. Charlie Chaplin was popular with everyone for his sense of h___________.
88. In order to s_________ his family of six, he used to take two jobs and work late into the night.
89. Children are more curious about everything than a___________.
90. His first speech as president i____________ his audience deeply.
第二节: 写作 (满分20分, 其中3分为卷面分)
假如你在英国举办的主题为“Protect Our Earth”作文竞赛中获了一等奖。现在请你用英语写一篇大约100字的获奖感言。内容包括:
获奖后的心情;
对这次活动的看法(如:让民众更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
你今后的打算。
开头和结尾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参考词汇:有意义的主题:meaningful theme
倡导环境保护:advoc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_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英语科答题卷
1 A B C D 21 A B C D 41 A B C D 61 A B C D
2 A B C D 22 A B C D 42 A B C D 62 A B C D
3 A B C D 23 A B C D 43 A B C D 63 A B C D
4 A B C D 24 A B C D 44 A B C D 64 A B C D
5 A B C D 25 A B C D 45 A B C D 65 A B C D
6 A B C D 26 A B C D 46 A B C D 66 A B C D
7 A B C D 27 A B C D 47 A B C D 67 A B C D
8 A B C D 28 A B C D 48 A B C D 68 A B C D
9 A B C D 29 A B C D 49 A B C D 69 A B C D
10 A B C D 30 A B C D 50 A B C D 70 A B C D
11 A B C D 31 A B C D 51 A B C D 71 A B C D
12 A B C D 32 A B C D 52 A B C D 72 A B C D
13 A B C D 33 A B C D 53 A B C D 73 A B C D
14 A B C D 34 A B C D 54 A B C D 74 A B C D
15 A B C D 35 A B C D 55 A B C D 75 A B C D
16 A B C D 36 A B C D 56 A B C D 76 A B C D E F
17 A B C D 37 A B C D 57 A B C D 77 A B C D E F
18 A B C D 38 A B C D 58 A B C D 78 A B C D E F
19 A B C D 39 A B C D 59 A B C D 79 A B C D E F
20 A B C D 40 A B C D 60 A B C D 80 A B C D E F
单词拼写:(满分10分)
81.____________________ 82.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____________________ 84.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____________________ 86.______________________
87.____________________ 88.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____________________ 90.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面表达:(满分17+3 分)
Ladies and gentlem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nk you again!
参考答案
单词拼写:
81. rid 82. fun 83. directing 84. likely 85. badly
86. focus 87. humour 88. support 89. adults 90. impressed
座位号高二年级化学(文科)试卷
答卷时间:90min 满分:100 命题人:张晓爽 校对人:腾瑛巧
说明:1.考试范围:《化学1》;《化学与生活》专题一、专题二。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Cl-35.5 Mn-55
3.导试简表
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 相关题号
教材使用 在老师指导下,对教材重点知识眉批、钩画和掌握。 1,2,10,16,21,27,35,36,37
化学用语 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30,37,38
科学思维 能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 32,33,34,38,39
化学计算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计算 40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34小题,每小题2分,共68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当光束通过豆浆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表明豆浆是
A.胶体 B.溶液 C. 悬浊液 D.乳浊液
2.欲配制浓度为1.00mol·L-1的氯化钠溶液100mL,用不到的仪器是
A.容量瓶 B.分液漏斗 C.玻璃棒 D.烧杯
3.下列金属元素的单质中还原性最强的是
A.K B.Na C.Al D.Mg
4.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HCl B.NH3·H2O C.(NH4)2SO4 D.CH3COOH
5.下列物质与水反应可生成强电解质的是
A.Na2O2 B.SO2 C.CO2 D.NH3
6.下列气体中无色无味的是
A.SO2 B.Cl2 C.HBr D.N2
7.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含磷洗衣粉 B.葡萄糖 C.氟氯烃制冷剂 D.铅蓄电池
8.在入住新装修的新房之前,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保持恒温,防止装修面干裂或变质
B.适度开窗通风,充分进行室内外空气对流
C.用高浓度的甲醛对室内进行环境消毒
D.在各个房间均匀地适量放置吊兰、芦荟等
9.要使浑浊的水变澄清,你认为可以加入的物质是
A.明矾 B.漂白粉 C.氯气 D.臭氧
10.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中不包括
A.二氧化硫(SO2) B.二氧化碳(CO2)
C.二氧化氮(NO2) D.总悬浮颗粒物(TSP)
11.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拉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拉圾分类投放的方法,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12.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主要原因是
A.CO2增多使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增多
B.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CO2
C.CO2能放出能量,使地球变暖
D.CO2、CH4等温室气体会吸收地球表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减少地球的热量散失
13.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可再生能源——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①温室效应 ②酸雨的产生 ③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浓度 ④白色污染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酸雨及臭氧层空洞造成危害的共同点是
A.都会造成温室效应 B.都会使土壤酸化
C.都会对植被造成危害 D.对建筑物都有腐蚀作用
15.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16.下列试剂或方法不能将硬水软化的是
A.明矾 B.磺化酶 C.加热煮沸法 D.离子交换法
17.大多数水生生物只能在一定的pH范围内的水中生存,你认为这pH范围是
A.1~5    B. 5~6.5    C. 6.5~9.5   D. 9~14
18.综合治理“白色污染”的各种措施中,最有前景的是
A.填埋或向海里倾倒处理 B.热分解或熔融再生利用
C.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 D.开发研制降解塑料
19.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A. 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 B. 降低汽油的成本
C. 避免铅污染大气 D. 铅资源短缺
20.下列物质中,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
A.橡胶 B.蛋白质 C.尼龙 D.纤维素
21.下列不属于人体微量元素的是
A. 铜 B. 锌 C. 氯 D. 铁
22.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等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的“钙、镁、锌、硒”是指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23.医疗上葡萄糖被大量用于病人输液的原因是
A.葡萄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B.葡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在人体内能直接进行新陈代谢 D.葡萄糖易溶于水
24.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鲜榨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氧化性 B.还原性 C.碱性 D.酸性
25.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豆腐  B.馒头  C.西红柿  D.油脂
26.脂肪酸平衡是保证营养平衡的条件之一,食用油提供了人所需要的大部分脂肪酸,因此注意食用油的摄入是保持人体中脂肪酸均衡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选购食用油时,最便捷的保证脂肪酸平衡的方法是
A. 更换不同的食用油 B.将不同的油混合后食用
C. 食用按一定比例配比的调和油 D.食用喜欢吃的油
27.光导纤维已成为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高技术材料。下列物质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是
A.金刚石 B.大理石 C.铝合金 D.二氧化硅
28.五彩缤纷的焰火与元素的焰色反应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K2SO4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B.Na与NaCl在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可以用焰色反应来区别NaCl和KCl
D.焰色反应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9.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K+、CO32—,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H+ B.Ca2+ C.NH4+ D.SO42—
30.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钙的化学式 CaClO B.HCl分子的电子式
C.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D.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1.常用于测定动植物标本的年龄。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 B.质子数为14
C.核外电子数为14 D.质量数为14
3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22.4L H2中含有氢分子的个数为2NA
B.24g Mg变为Mg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C.32g O2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为2NA
D.1L 1 mol·L-1 NaCl溶液中含有钠离子的个数为NA
33.某些火箭和飞船升空所需的巨大能量可由下列化学反应提供:
C2H8N2 + 2N2O4 == 2CO2↑ + 3N2↑ + 4H2O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氧化剂是N2O4 D.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4.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C.Z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D.X与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
试卷Ⅱ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有4小题,共20分)
35.(4分)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肥有氮肥、___▲___、钾肥及___▲___。
常见的染发剂有___▲___、无机染发剂和___▲___等三大类。
36.(3分)现有下列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碘元素、铁元素、锌元素;糖类、淀粉、油脂。请选择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1)人体缺乏某种维生素会引起干眼症、夜盲症,这种维生素是_____▲_____。
(2)人体摄入某种微量元素过量,可能引发甲状腺机能亢进,这种微量元素是__▲__。
(3)既能为人体提供热量,又能提供必需脂肪酸的物质是_____▲_____。
37.(5分)了解一些用药常识,有利于自我保健。现有下列药物:碳酸镁、青霉素、阿司匹林、氢氧化铝。
(1)其中属于解热镇痛的药物是_____▲_____。
(2)青霉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
(3)药片常用淀粉作为黏合剂,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
(4)碳酸镁可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是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8.(8分)下图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常温常压下,D、F、K均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A是由单质C在D中燃烧生成的淡黄色固体。(反应中生成的部分物质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化合物E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3)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有1小题,共6分)
39.(6分)实验室有下列仪器
请从A~G中选择适当的装置填空(填字母),并指出其名称。
(1)蒸馏实验中要用到的是 ▲ ,它的名称为___▲___。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要用到、需要垫上石棉网才可以加热的是 ▲ , 它的名称为___▲___。
(3)常盛放固体干燥剂,用以干燥气体的是___▲___,它的名称为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有1小题,共6分)
40.(6分)在加热条件下,用二氧化锰与足量浓盐酸反应,制得氯气0.56L(标准状况)。问:
(1)理论上需要消耗MnO2多少克?
(2)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3)在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大约是多少?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文科)答题卷
选择题 填空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34小题,每小题2分,共68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题号 31 32 33 34
选项
目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有4小题,共20分)
三、实验题
四、计算题
40.(6分)解: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文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34小题,每小题2分,共6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A B A C A D B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B D D C B A C D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C D C B A C D D D B
题号 31 32 33 34
选项 D A C B
二、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共20分)
三、实验题
39.(6分)
(1)E,锥形瓶; (2)B,烧杯; (3)F,干燥管。
四、计算题
40.(6分)(1)2.18g;(2)0.050mol;(3)3.011022
A B C D E F G
35.(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3分)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
37.(5分)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高二年级 化学试题卷
答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曾延平 校对人:李玉合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认识有机化合物 了解有机物的发展与应用及科学家如何研究有机物 1、3、4、12、18、19、21
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 掌握有机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5、6、7、14、16、21
常见的烃及烃的衍生物 掌握常见的烃及烃的衍生物 8、9、10、11、13、15、17、2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Mg:24
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有机物都是从有机体中分离出来的物质 ②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共价化合物 ③有机物都不溶于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 ④有机物都不具备无机物的性质,都属于非电解质
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高考资源网
2.下列哪一个分子模型不属于比例模型:( )
A、苯分子B、乙醇分子 C、甲烷分子D、乙烯分子
3.下列属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的方法是:( )
①李比希法 ②钠融法 ③铜丝燃烧法 ④元素分析仪法
⑤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法 ⑥质谱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某化合物6.4克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克CO2和7.2克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仅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C、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该化合物是否含有氧无素
5.下列化合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
A、 CH2=CH-CH=CH2 1,3-二丁烯
B、
3-丁醇
C、 甲基苯酚
CH3
D、 CH3-CH-CH3
CH2-CH3 2-甲基丁烷
6.下列烷烃发生一氯取代后,(不考虑立体异构)能得到二种异构体的是:( )
A、CH3-CH(CH3)-CH(CH3)-CH3 B、CH3-C(CH3)2-CH2-CH3
C、(CH3CH2)3C-CH3 D、(CH3)3C-C(CH3)3
7.下列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
A、CH3CH2CH=CH2 B、CH2=CH-CH=CH2
C、C6H5-C≡CH D、CH3CH=CH2
8.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着混合烃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混合烃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一定有C2H4 ②一定有CH4 ③一定有C3H8
④一定没有C2H6 ⑤可能有C2H2 ⑥可能有C2H2
A、②⑤⑥ B、②④ C、②④⑥ D、②③
9.下列卤代烃在KOH醇溶液中加热不反应的是:( )
①C6H5Cl ②(CH3)2CHCH2Cl ③(CH3)3CCH2Cl ④CHCl2-CHBr2 ⑤
⑥CH2Cl2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 D、①②⑤⑥
10.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右图)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滋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可以和溴水反应
B、跟FeCl3反应,使溶液呈紫色
C、分子中有三个苯环
D、1mol维生素P可以和4molNaOH反应
11.下列各组混合物总物质的量均为a mol,当每组物质以任意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完全燃烧时,消耗O2 的量不变的是:( )
A、甲烷 甲醇 B、乙炔 苯 C、乙烷 丙三醇 D、乙烯 乙二醇
12.2003年9月,全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围剿“毒鼠强”的行动,
已知毒鼠强的结构式如图,有关“毒鼠强”(化学名:甲亚甲
基二砜四胺)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毒鼠强属于有机物 B、毒鼠强属于烃
C、四个氮原子构成正四面体
D、毒鼠强的分子式为C4H3S2O4
13.下列四种物质能被氧化生成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醛或酮的是:( )
①CH3OH ② (CH3)3CCH2OH ③(CH3)3CCH2CH2OH ④(CH3)3COH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14.下列各组物质,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NH4CNO和CO(NH2)2 B、CuSO4·3H2O和CuSO4·5H2O
D、H2O和D2O(重水)
15.某饱和一元醇14.8 g和足量的金属Na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为2.24 L,该醇可氧化成醛,则其结构可能有几种 (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6.下列芳香烃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最多是( )
A、连二苯 B、菲
C、蒽 D、连三苯
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共30分)
17.(10分)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环己烷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溴取代产物
②2-甲基-1,3-丁二烯发生加聚反应
③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酸在100~110℃时发生取代反应
④1-溴丙烷与氢氧化钾的醇溶液共热
⑤浓硝酸与甘油反应生成硝化甘油的反应
18.(10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有机物分子的三维结构的研究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在有机物分子中,不同氢原子的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也不同,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二乙醚的结构简式为:
CH3—CH2—O—CH2—CH3
其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有两个,如图所示:
(1) 下列物质中,其核磁共振氢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只有一个的是 。
A.CH3CH3 B. CH3COOH C. CH3COOCH3 D. CH3OCH3
(2) 化合物A和B的分子式都是C2H4Br2, A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右图所示,则A的结构简式为: ,请预测B的核磁共振氢谱上有 个峰(信号)。
(3)(4分)用核磁共振氢谱的方法来研究C2H6O的结构,
简要说明根据核磁共振氢谱的结果来确定C2H6O分子结构的方法是

19.(10分)敌草胺是一种除草剂。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空气中久置,A由无色转变为棕色,其原因是 。
(2)C分子中有2个含氧官能团,分别为 和 填官能团名称)。
(3)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①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②是萘()的衍生物,且取代基都在同一个苯环上;③可发生水解反应,其中一种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另一种水解产物分子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4)写出B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10分)
20.实验室用图3-9装置制取少量溴苯,试填写下列空白。
①向三颈烧瓶中加入苯和液溴的混合物,
观察到三颈烧瓶和锥形瓶中出现的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三颈烧瓶底部出现: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锥形瓶内导管没有伸入水面以下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_____________ 。
四、计算题(共12分)
21.某同学为测定维生素C中碳、氢的质量分数,取维生素C样品研碎,称取该试样0.352克置于铂舟并放入燃烧管中,不断通入氧气流。用酒精喷灯持续加热样品,将生成物先后通过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0.144克和0.528克,生成物完全被吸收。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通过计算确定维生素C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②如果需要你确定维生素C的分子式,你还需要哪些信息?
③维生素A也是一类重要的维生素,它的结构简式可写为,式中以线示键,线的交点与端点处代表碳原子,并用氢原子数补足4价,但C、H原子未标记出来。维生素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1 mol维生素A在催化剂作用下最多可与_________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化学答题卷
工业部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选项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项
二、填空题(共30分)
17.(10分)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0分)
(1)
(2)则A的结构简式为: ,有 个峰(信号)。
(3)(4分)方法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0分)
(1)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为 ____和 ____(填官能团名称)。
(3)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10分)
20.①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三颈烧瓶底部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目的:_________________ ④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计算题(共12分)
21.①通过计算确定维生素C中是否含有氧元素?(6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最多可与_________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4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二、填空题(共30分)17.(10分)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略)
18.(10分)(1)AD(2分); (2)BrCH2CH2Br(2分), 2(2分);
(3)若图谱中给出了3个吸收峰(信号),则说明C2H6O的结构是CH3CH2OH(2分);
若图谱中给出了1个吸收峰(信号),则说明C2H6O的结构是CH3OCH3 (2分)。
19.(10分)(1)其原因是:。(2) 羧基 和 醚键
(3)结构简式:。
(4)方程式: + CO2 + H2O + NaHCO3
三、实验题(共10分)
四、(共12分)21.① m(C)=0.144g m(H)=0.016g m(C)+ m(H)<0.352g 所以有氧元素
②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2分)
③ C20H30O 5 (4分)
CH3-CH2- CH-CH3
OH
—OH
20070409
座位号[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卷
答卷时间:[120分] 满分:[120分] 命题人:[于靖萱] 校对人:[于靖萱]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默写积累(10分) 熟背教材规定背诵篇目2、校本背诵经典诗词 16
基础知识(18分) 掌握字音字形词语病句文学常识 1、2、3、4、5、6
现代文阅读理解(22分) 1、把握文意2、理清思路3、概括要点4、提取精华 8、9、10、18、19、20、21
古诗文阅读理解(22分) 1、古诗欣赏2、古文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3、翻译 11、12、13、14、15、17
口语运用(5分) 语言运用 7
写作(40分) 写作 22
书写(3分) 卷面分
第Ⅰ卷(共4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龟(jūn)裂 口占(zhān)一绝 栏楯(shǔn) 濒临(bīn)
B 船坞(wū) 面带愠(yùn)色 作(zuō)坊 汲(jí)取
C 筵(yán)席 岁在癸丑(kuí) 骄横 (hènɡ) 掺和(chān)
D 蓬蒿(hāo) 长歌当(dàng)哭 倔(juè)强 凝眸(mó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淡烟暮蔼 青睐 谍血 厮守 B 皇天后土 震撼 抱歉 文身
C 珊珊来迟 萌孽 笑靥 俯瞰 D 桀骜不训 慰藉 寥落 气慨
3.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假如是现在,老师 没有见过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2)岐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 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 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唱歌。
(3)场地里有许多古榕树,集中_______在石子河沿岸,是原场地最动人的风景线。
A.纵然 漠不关心/湮没 分散 B.虽然 熟视无睹/淹没 分散
C.纵然 熟视无睹/湮没 分布 D.虽然 漠不关心/淹没 分布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诗文常常在篇名上反映出文体特点,如《短歌行》、《师说》、《岳阳楼记》、《谏太宗十思疏》、《兰亭集序》、《赤壁赋》、《陈情表》等。《陈情表》中的“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B.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明代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作家。有人把归有光与欧阳修比较,推崇他为明代第一散文家。
C.元曲是元代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分为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杂剧剧本体例一般为每本四折一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
D.《长亭送别》的作者是王实甫,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大都(今北京)人。《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体现了作者“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理想。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B.像他那种身份的人,在哪种场合说哪种话,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C.这些方格绿网在切割直线道路后,增强了空间的进深感,与中国传统园林的障景法异曲同工。
D.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这个芸芸众生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B.大型肉食动物往往灵敏又胆怯,弱小的食草动物闲散而沉着,这是生存的必然要求。
C.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D.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前者在人文上远远超过了后者)的原因,就是出于这样的忧虑。
7.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一个量词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分析。(5分)
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像。
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是那样的充盈而明亮。他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丰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一“挂”飞瀑 一“叶”扁舟 一“缕”笛声 一“轮”明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每小题3分)
人类基因组研究
有关人士认为,“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例如“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医学信息的空白又顽固地拒绝“泄露各自的秘密”。除了最先完成的22号染色体长臂中有3%被证明无法解读外,从那时以来完成的4号染色体也留有很多空白。此外,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据国外有关杂志报道,即使“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而蛋白质作为生命分子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又是迄今为止的研究中最难攻克的堡垒。
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目前,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体来跟踪人体基因的变异,并藉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人类的大部分DNA都是“垃圾”,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的“大杂烩”。事实上,大量在维系细胞基本功能,如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有什么两样。
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例如一种古怪地取名为“声波刺猬”的基因,它对昆虫在成熟中的翅膀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相同的基因,在人的胚胎中则起着协调手臂生长和发育的作用。所以,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也就不足为怪了。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它的基因组一直被描述为探明人类基因组的“罗塞塔石碑”(即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的石碑)。此外,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因而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看来,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正是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所以,有专家将基因比作砖块,“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
8.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A.“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即使“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研究工作仍然存在漏洞,某些基因被忽略不计。
B.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体来控制人体基因的变异,并藉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C.人类的大部分DNA根本不起什么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这说明“万物之灵”的人类的起源实际上也是很“卑微”的。
D.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十分接近,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所以分析哺乳动物的DNA,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9.下列对“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
B.人与老鼠的基因极为相似,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就在于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
C.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
D.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正是生物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佐证。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科技发展到可以使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漏各自的秘密”,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
B.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有什么两样,但重要的是各自的改良和组合,从而产生了复杂的人。
C.由“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同一个基因既可能构成低等动物,也可能构成人类。
D.人体解剖学使人们从宏观上了解自己,人类基因组计划则将使人们从微观上也就是说从根本上了解自己。

三、 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2分 每小题3分)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时则:时或
B.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特:很。
C.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匹:比
D.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效:效力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儿之成,则可待乎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1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彼且奚适也
A.赵尝五战于秦 B.圣人不凝滞于物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恐年岁之不吾与

第Ⅱ卷(共73分)
四 (20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名句默写。(10分)
(1)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
(2)屈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5)夜闻归雁生乡思, 。
(6) ,鸿飞那复计东西。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溕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什么特点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使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3分)
读 秋
①我还是小学生时,读到过这样的句子:“稻子笑弯了腰,高粱笑红了脸。”那是小时候我对秋天的印象。在小小心灵里,秋天是喜滋滋的,有点暖烘烘的甜味,连空气里都流动着作物成熟的气息。后来我才知道“春耕秋收”,这是我们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因了成熟与收获的期许,我们觉得秋天是一个有内涵的季节。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礼赞,更是对生命完满的向往,一个生命在春天的萌发和夏天的绽放后一定要在秋天结出果实,才不会失于轻飘,才不会虚于此行。
②长大以后,我开始看到秋天的美,这样的美逐渐清晰起来。
③其实,漫长的少年时代,我也隐约感觉到了秋天的美丽,我时常在暮色四起的田野里游荡,收割后的田野空空荡荡的,夕阳像薄纱一样。那时,能闻见一种稻禾的气味,混着空气里衰草的香。那样的气息总是让心变得空落起来,变得忧伤起来,像一个山谷,里面储满了寂静。我知道这是秋天的况味,许多年后,这样的味道被我封存在记忆里了,看到“秋天”这个词语,或者一阵阵微凉的风开始在大地上跑动,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现在,听过春天华丽的喧响,看过夏天盛大的热情,我能深切体会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是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的,像一个艺术家,有宽广的内心,却在眉眼问藏着那么些让人琢磨不透的忧郁。
④如果你有时间凝视一棵树,你会看到我说的静美,它在秋天里呈现出一种历经风雨和青涩后的祥和,它的叶慢慢变黄,那些叶很从容地落下来,没有一丝慌乱的感觉。同样,这样的祥和经了秋天的传达,呈现在许多事物上面。天空突然高远,夕阳变得彤红,像枝头丰盈的柿子,仿佛随时都流出香甜的汁来。岸边的苇丛,此刻有了花白的芦花,在秋风里摇曳,它们也是不急不躁的,一茎芦苇,就是一个悄然独立的思想者。河水不再暴涨了,一条河度过夏天就恢复了冷静,它有了一种舒缓的节奏,有了处变不惊的阅历,像柴可夫斯基琴键下流淌出来的音乐,像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曲。
⑤这是时间上的秋天,她以一个季节的形式出现,从九月的眸光里开始。
⑥秋天有更多内涵。有时她在一张古琴的弦上荡漾,像夕阳下的水波那样,有着一圈又一圈丝绸般的涟漪;有时,她又以几朵白菊的形象落到一盏茶里,那是一个白瓷杯,在一张原木的茶几上独自入定。这么说秋天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现在我更倾向于认为“秋天”是一个关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真正的秋天,在时间的远方,在古老的典籍里,在脆薄的纸页间。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从庾信写下“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开始,从马致远写下那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开始,秋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形式。她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⑦现在,在我看来秋天已是一种气象了,像一条流到开阔处的大河,像一座到了深秋的寒山,白云生处有人家。秋天也是一个放下成见的人,不再愤怒不再计较不再轻易害怕未知的人生。在秋天里,我愿意将心安放下来,将那些生命里的烦扰理清。我要只留下爱和深思,秋天到来的时候,我愿意是一棵落尽繁花的树。
(选自徐海蛟的作品)
18.第一二段和第五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分)
19.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2分)
(2)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2分)
20.联系全文,指出作者所说的“秋天的内涵”具体指哪些内容。(4分)
21.文章最后两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六、作文(4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上帝待人是公平的:它给了拿破仑一米五的小个子,却给了他非凡的才智;它让梵高一生困苦,却赋予他绘画的热情和天才;它给史铁生残缺的肢体,却赠予他一支生花妙笔。所以,我们不能抱怨上帝,抱怨生活,应多从自身找原因。
请以“上帝公平待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主题不限,不少于800字。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语文]答题卷
第Ⅰ卷(共4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7.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一个量词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分析。(5分)
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像。
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是那样的充盈而明亮。他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丰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一“挂”飞瀑 一“叶”扁舟 一“缕”笛声 一“轮”明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每小题3分)
题号 8 9 10
答案
三、 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2分 每小题3分)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第Ⅱ卷(共73分)
四 (20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
(2)屈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5)夜闻归雁生乡思, 。
(6) ,鸿飞那复计东西。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1)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什么特点 (3分)
答:

(2)后两句使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 (2分)
答: 。
五 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3分)
18.第一二段和第五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
19.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
答:

(2)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答:

20.联系全文,指出作者所说的“秋天的内涵”具体指哪些内容。(4分)
答:

21.文章最后两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3分)
答:

六、作文(40分)
22、附作文纸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A(B船坞wùC癸丑(guǐ)D倔(jué)强
B (A中“暮蔼”应为“暮霭”,“谍血”应为“喋血”C中“珊珊来迟”应为“姗姗来迟”,“萌孽”应为“萌蘖”D中“桀骜不训”应为“桀骜不驯”,“气慨”应为“气概”。
C
D“王实甫,元曲四大家之一”说法错误。
C(骇人听闻应为耸人听闻,无可厚非应为无可非议,“我”不能是“芸芸众生”
C(A句式杂糅,“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B搭配不当,应为“大型肉食动物往往闲散而沉着,弱小的食草动物灵敏而又胆怯” D成分赘余,去掉“的原因”,因为括号里已标明原因。
参考答案:“挂”:一挂飞瀑。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挂”字形象地写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 “叶”,一叶扁舟。用“叶”字不仅写出了船的小而轻,而且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潇洒与悠闲。一只小船自由自在地飘荡在茫无边际的水面上,任意东西,多么惬意!(5分)
A (B是“跟踪”不是“控制”,C“人类的大部分DNA根本不起什么作用”错误,D“所以分析哺乳动物的DNA,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说法错误。
D(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人类属于同一物种。)
A(“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推断无根据。)
B特:独特
C 13.C 14.D
15.(1)再说,世上的人都夸赞他,他并不感到劝勉;世上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感到沮丧。
(2)至于顺应天地的法则,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遨游的人,他们还有什么要依赖呢?(3分)
22.作文 略
座位号[高二]年级 [历史]试题卷
答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鄢秋平] 校对人:陈湘龙]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学科基础知识(48分) 再认再现历史知识 1、7、8、21、23、25、26、27、28
学科能力与基本方法(47分) 获取有效信息对史料的比较、甄别驾驭信息解决问题 2、4、6、9、10、11、12、13、15、16、17、18、19、20、22、24、29、30
情感目标(2分) 情感认知,责任意识 5、14
人类在诞生以来就存在着矛盾和竞争,直至演化成战争,但是到了20世纪初才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在二十世纪初德国的外交家曾说“我们也要阳光下的地盘”,这突出的表明了
A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殖民地
B德国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C德国和英国的矛盾已经成了世界主要矛盾
D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
2.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大陆上的主要矛盾不包括
A英德矛盾 B 德奥矛盾 C法德矛盾 D俄奥矛盾
3.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人类追求和平,但是政治家们热心于战场上树立自己的丰功伟绩,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但是人类却再次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泥潭,根据所学知识回答4-20题
4.一战后,列强在操纵国际联盟问题上的争夺实质上反映了
A.英美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B.英法坚决反对美国实现全球霸权的企图www.
C.美国具有攫取世界霸权的野心
D.英法与美国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5、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6.电影《我的1919》出现了一些有关巴黎和会的镜头,你认为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 B.威尔逊在会上出尽风头,带头在合约上签字C.会议开得一团和气 D.日本代表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的讨论
7.下列条约,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是①《凡尔赛和约》②《九国公约》③《四国条约》④《五国条约》①②③④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些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该条约是
A.1907《英俄协约》 B.1918《布列斯特和约》
C.1919年《对德和约》 D.193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9.关于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挑战,逐步崩溃
B.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
C.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   
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0.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高涨 B.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
C.德、俄基本退出争夺 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11.右图中黑色粗线指的是
A.一战时德军东线推进线
B.一战前俄国的边界线
C.苏联的“东方战线”
D.莫斯科战役后苏德分界线
12.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D.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13.有关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的局部侵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九一八事变是世界上最早的法西斯侵略 B.国联成为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C.西班牙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D.法西斯的侵略野心越来越大
14.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性错误?
1939 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确定了对德作战的方针;会后英美联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5年5月,美军攻占柏林,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A. 1处错误 B. 2处错误 C. 3处错误 D. 4处错误
15.在巨舰大炮时代,海军主力舰艇是战列舰,一战后航空母舰出现,但只是海上辅助的作战舰艇,下列哪一次战役说明航空母舰开始对海上作战起主导作用
A.珍珠港事件 B.中途岛海战
C.瓜岛战役 D.西西里登陆作战
16.右图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左边床上的人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 右边床上依次是: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下列各项是对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图反映的时间可能在二战前夕或二战初期
B.左边床上的人说的话反映了美国当时的心态
C.此图反映了当时欧洲危机重重
D.此图揭示了美国对当时形势发展的正确判断
17.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独裁与民主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18.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于世界人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迟到的祝福,而对于当时法西斯侵略的形势来说,它的来到又可谓是姗姗来迟。下列有关这一同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法西斯的侵略已严重威胁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B.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其形成起了催化剂作用
C.美苏英中是四大核心国家
D.它的形成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从而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19.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6周年,下列关于二战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⑤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0.美国学者贝尼斯在《外国外交史》中曾说“雅尔塔实际上等于另一次慕尼黑”,下列史实符合的是
A.国联主张以“国际合作”的方式管理东北三省
B.强行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C.对部分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
D.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
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基础知识的扎实。据此回答下面21-30题。
21、凡尔赛和约中关于德国军备的限制开始被打破是在
A1933年 B1935年 C1939年 D1942年
22、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到二战前,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对外扩张,德国和意大利进行了两次大的结盟活动,中间相隔了
A35年 B54年 C43年 D34年
23、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C德国与奥地利合并 D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
24、在研究人们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因素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是:①英法的绥靖政策②苏联的自保政策③国际联盟的软弱性④德国人们的盲目性⑤共产国际的号召力
A①②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5、强大的英法军队未能摆脱失败厄运的根本原因是
A、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B、军事思想的落后
C、希特勒军队的闪电战 D、荷兰比利时的投降
26、日本一直想做亚洲的领袖,他们很早就有过"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该计划出现在
A、1933年 B、1940年 C、1937年 D、1931年
27、二战时期闪电战成了时髦的事情,德军闪电战破产是在
A、莫斯科保卫战 B、大不列颠之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中途岛之战
28、日本狂热分子把台海战事纳入"周边事态"加以对待,实际上早在国际公约中明确日本必须归还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最早的条约是.
A、《雅尔塔协定》 B、《德黑兰协定》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29.《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
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30.在“十月战争”中,由于西方大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尤其是美国情报的帮助,形势向着以色列方面发展。为此阿拉伯人作出的反映是
A.武力对抗以色列     B.向联合国发出援助请求
C.向以色列妥协      D.向支持以色列的国家进行石油禁运
二、非选择题(其中31题12分,32题13分,33题12分,共37分)
31.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中欧洲政治格局有何特点?造成这一格局的基本矛盾有哪些?(3分)
(2)比较图一、图二指出同盟国内部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3)据图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3分)
(4)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不利条件是什么?有何影响?(3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 年9 月慕尼黑会议后,张伯伦回英国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材料二 1939年7月24日,英日双方签署了《有田—克莱琪协定》,规定:英国“完全承认”日本造成的“中国之实际局势”;承认日本在其占领区内享有“特殊之要求”;允诺“凡有阻止日军或有利于日军之敌人之行动与因素”,英国“均无意加以赞助”。
……1941年3~12月美、日进行秘密谈判,谈判中美国承认伪满政权,同意日本延缓从中国撤军等。
材料三 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我们与希特勒或他们的匪帮永不会谈永不斡旋,我们将在陆地上,海洋上,天空中与他们战斗” ——《丘吉尔回忆录》
(1)对于慕尼黑会议毛泽东说,张伯伦是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请用1938年到1940年的史实来证明毛泽东的评价。(4分)
(2)《有田—克莱琪协定》又被称为远东慕尼黑,请分析其实质。(2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对比,英国的政策发生什么变化?各举一个战例说明英国在“陆地上、天空中”与德国作战。(3分)
(4)材料二中美国的做法显然不利于中国,但中国的抗战却对其他反法西斯国家起积极作用。试分析1941年的中国战场对苏德战场与太平洋战场所起的作用。(4分)
33.20世纪的奥运会在很大程度上见证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申办1916年第6届奥运会的城市有柏林、布达佩斯和亚力山大。1912年,欧洲战云笼罩,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然而“奥林匹克之父” 顾拜旦却相信,如果把奥运会举办地设在柏林,德国人的注意力就会转到运动会上去了,可能消弥一场大战。因此,第6届奥运会决定在柏林召开。
(1)顾拜旦善良的愿望是否实现了?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材料二 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会徽和海报
(钟的中间是普鲁士鹰和奥运五环) (海报的中间是纳粹标志)
(2)你能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会徽和海报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在本质上说明了什么?(4分)
材料三
纽伦堡审判
(3)一个国家要承办奥运会,必须具备很多条件,“爱好和平,维护和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德国的慕尼黑非常想申办1972年夏季奥运会。假如你是德国奥申委的一名工作人员,你会如何说服国际奥委会,德国完全具备“和平”方面的条件。要求以材料三为依据。(3分)
材料四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始前,联合国大会主席亨特向各成员国呼吁,在奥运会期间停止一切的敌对行动,遵守奥林匹克停战的协议。参加雅典奥运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府都纷纷宣布尊重奥运停战精神。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回答,奥运会与战争、和平之间的关系。(2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历史参考答案
31.(1)特点:形成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
基本矛盾:法德矛盾;德奥矛盾;英德矛盾。
(2)变化: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作战。
说明: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一切以其国家利益为转移。
(3)特点:①遍及欧亚非地区,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且有东西两条主要战线;
②战争同时在陆上海上进行;
③战争主要是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进行。
(4)不利条件:腹背受敌,两线作战。
影响:导致同盟国集团最终失败。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跪倒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向600万犹太人亡灵谢罪
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宿敌”法国真诚道歉。高二年级政治试题卷
答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刘拥军 校对人:蔡承德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书写习惯 字迹清晰,格式规范,卷面整洁 卷面分 3分
应试能力 准确掌握文化生活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有试题
规范使用政治术语 能用完整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社会文化现象 非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古代四大发明 ④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⑤受保护的千年古树 ⑥园林雕塑
A ①③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2.中国的象形文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仍在流行、通用并充满生机和
活力的古老文字。这启示我们:
A 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 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 文化就是语言文字
3.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
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
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A 不同的区域、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4.燃放爆竹是春节的一个传统。据调查,41.7%的被访者及其家庭有燃放爆竹的习俗,29.1%的被访者偶尔燃放烟花爆竹。这表明:
A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5.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A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灵感
D 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6.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① 孟母三迁 ② 耳濡目染
③ 东施效颦 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10年2月11日,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揭晓。回答7—8题。
7.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引起了人们精神的净化和升华,有利于提升中国人民的整体文化素养。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是:
A 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 B 为人民服务
C 爱国主义精神 D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8.每一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晚会,都催人上进,给人以持久的力量。这说明:① 优秀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
② 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③ 文化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都不尽相同
④ 文化能促进人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9.近年来,韩剧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韩国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电视剧展现在世人面前。无论精美的服饰,还是可口的菜肴,一切都具有鲜明的朝鲜民族特色。这种“韩流”现象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也同时存在。这一文化现象说明:
A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共同的规律
B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世界的意义
C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D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10.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受到尊重,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体现了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 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 B 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 各国文化互相交融的原则 D 各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原则
11.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还聘请华文教育志愿者担负汉语教学工作。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样做:
① 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② 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③ 有利于把其他国家的文化融合到中国文化之中
④ 有利于取长补短,实现文化的创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12.日本电影《追捕》,俄国电影《列宁在十月》,印度电影《流浪者》,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法国电影《红》、《白》、《蓝》,意大利电影《天堂电影院》、西班牙电影《对她说》、韩国电影《八月照相馆》……这些电影译制片是深受中国观众欢迎的影片。通过这些电影,我们感受到不同国家人们的喜怒哀乐,欣赏不同背景下的文化。这说明:
① 电影是传播文化的一种手段
② 电影属于大众传媒
③ 电影能够跨越时空的局限,传递不同的文化
④ 传播文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电影是其中的一种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
13.“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交朋友,逛附近的商场,向远方的亲戚展示照片。"这是比尔 盖茨对信息时代的形象描述。这种描述表明:
①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
② 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③ 网络技术成为“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④ 网络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③④
14. 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 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15.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它们的共同错误在于:
A 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 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C 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 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6.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 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时下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电影充斥着古代格格、皇帝、皇太子秘史等;书法则推崇颜体、柳体等;教育思想也崇尚孔孟之道。很多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 据此完成17~18题。
17.下列对传统文艺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
B 中华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对传统文艺要坚决抛弃
D 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很难突破的
18.有的观众反映,同一历史内容,被改编成两个或三个版本的电视剧后,故事情节、历史事实却大相径庭,使人无所适从。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严肃的态度,电视文学创作也不例外。这说明:
A 在运用同一历史事实进行电视文学创作时,必须和历史吻合,不准进行演义
B 文化创新当然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创新创作要尊重基本历史事实
C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D 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2009年10月2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认可他为世界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做出的巨大贡献。回答19—20题。
19.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与传承,使儒家学说千百年来为中国历朝所广泛尊崇。这告诉我们:
① 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 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特定功能
③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A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B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
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发挥“主心骨”作用
2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之根、强盛之魂。回望历史长河,一些古代文明先后消亡了,而中华文明犹如浩荡的长江之水绵延至今,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依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A 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B 是促进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决定因素
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
D 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22.一首千百年来为无数海内外游子所传唱、凝聚了无数中华儿女心声的乐府《游子吟》,牵出了中华游子文化节。2006年4月28日至30日以“弘扬民族精神,宣传游子文化”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华游子文化节在唐朝著名诗人孟郊故里浙江德清举行。这体现了:
A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B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传统
C 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D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
2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这主要是因为:
A 民族精神不具有时代性,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B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C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24.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段话告诉我们:
A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
B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C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特征
D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25.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①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
② 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③ 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中
④ 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各个时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7分)
26.人类社会财富的生产大致可归结为三种方式:用手工工具生产,用机器生产,用高科技生产。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财富的形式与结构日益呈现多样性,形成当今物质生产、服务生产和知识及精神生产三大部门组成的现代产业结构,以及由物质产品、服务产品、知识及精神产品三大类产品构成的现代财富结构。
从文化生活知识的角度看,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何启示 (9分)
27.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总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6分)
2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七大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0分)
29.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的繁荣极大推动了经济增长、民族进步与社会和谐。2008年的国际期刊大会宣言:期刊作为传统的文化传播载体,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传承科学文化、传播实用信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同时也可以深刻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折射出了一个多样性、多元化、丰富多彩的世界。
从文化生活知识的角度谈谈:各国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认识。(10分)
30.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赞赏。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的艰苦岁月中,他身居沦陷区,不怕威胁利诱,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梅兰芳艺术道路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他开始演戏到1915年前后,是以继承传统为主。第二阶段:从1915年到抗日战争前夕,他完成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上的重大革新。他还排演了一些歌舞成分较重的剧目,丰富了京剧的表演。并对舞台美术、布景、化妆和音乐进行了重大的有突破性的改革,一直为后人所继承。第三阶段:从抗日战争胜利重返舞台到逝世,是他艺术生涯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他的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梅兰芳先生的“艺术和品德”会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赞赏。(12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含3分卷面分)
29.①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和重要基础;③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百花争艳、五彩缤纷的原因;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