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卷四 法律教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卷四 法律教育

资源简介

综合卷四 法律教育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的行为底线是( )
A.不违法 B.不说谎
C.不犯罪 D.不失信
2.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区别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前者是国家根本大法,后者是普通法律
②前者不具有强制性,后者具有强制性
③前者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全部问题,后者只规定义务教育方面的问题
④前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后者只对适龄儿童及其监护人具有约束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欣赏漫画。据此回答3-4小题,
3.漫画中主人公收到法院传票是因为他( )
A.没有积极去做法律鼓励做的行为
B.没有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
C.没有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
D.没有去做法律要求必须做的行为
4.他的遭遇充分说明( )
A.法律靠国冢强制力保证买施 B.违法行为可能发展成为犯罪
C.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下列行为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 )
①班主任点名批评听课不认真的同学 ②网吧为青少年上网提供包食宿服务
③法院成立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少年法庭 ④父亲因儿子成绩不佳,经常实施棍棒教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D县政府先后投入2 000多万元购置“美式标准”校车接送全县5 000多名小学生的上下学。D县的这一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诉讼又叫打官司,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据此回答7~8小题。
7.在我国,俗称“民告官”的诉讼是( )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公诉
8.中学生小峰被同村吴某的摩托车撞伤,对方拒绝赔偿医药费,多方调解无效,小峰决定打官司讨回公道,面对家境贫寒、与残疾母亲相依为命的他,你会建议他去( )
A.律师事务所聘请律师 B.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C.公证处请求公证 D.仲裁委员会要求仲裁
9.“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下列有关“自由”的名言与毕达哥拉斯这一名言所蕴含的法律观点一致的是( )
①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罗曼·罗兰
②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科学,没有真理。——勒南
③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孟德斯鸠
④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有一条格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这句格言启示我们( )
①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②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充满梦想的过程
③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④社会越发展,选择的机会越多,选择难度越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国家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显著特征是( )
①公益性 ②自觉性 ③统一性 ④强制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按照我国法律,下列属于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是( )
A.小乔在学校天天使用的课桌椅
B.小蔓在大街上捡回的他人走丢的宠物狗
C.老张在平整土地时挖到的一尊精美的玉佛
D.未成年学生小林在过年时收到亲戚送的压岁钱
张三购买福利彩票喜获特等奖500万元。为回报社会,兑奖当日,张三当场捐出20万元给希望工程。据此回答13-15小题。
13.张三捐款20万的行为行使了自己的( )
A.财产使用权 B.财产占有权
C.财产收益权 D.财产处分权
14.张三的行为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这是因为他( )
①发扬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名誉权
③做到了法律规定公民必须要做的行为 ④积极履行了公民的道德义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无业青年李四得悉张三中奖,三番五次敲诈张家,共计人民币2000元。张三报警,李四被抓捕归案,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本案中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手段属于( )
A.民事法律手段 B.刑事法律手段
C.行政法律手段 D.行政诉讼手段
16.以下行为属于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有( )
①小王将好友小陈的秘密偷偷在同学中传播
②网络管理者将网友的注册信息出售给他人
③书店老板在店内安装监视摄像头用于防盗
④媒体将“知心姐姐”热线电话公之于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人肉搜索”的特点是网民通过各种途径对同一个人进行地毯式搜索,被搜索人的个人信息如肖像、家庭住址、电话号码、银行账号、工作单位、家庭成员情况等很快会在网上一览无遗。“人肉搜索”中随意搜索、公布他人信息的做法( )
①违背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②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利
③充分行使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 ④体现了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消费者对商品房广告的投诉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语言表述和图标上缩短房产项目与市中心的实际距离;二是以“低起价”做诱饵;三是配套设施宣传严重失实。房地产商的这类行为直接侵害了消费者( )
A.对商品真实情况的知悉权 B.自主选择权
C.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D.监督权
欣赏漫画。据此回答19-20小题。
19.漫画中网吧老板之所以被处罚,是因为他违反了( )
A.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合同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环境保护法
D.产品质量法和义务教育法
20.漫画告诉我们,我国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 )
①强制作用 ②规范作用
③刑罚作用 ④保护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某市进行旧城拆迁改造,张大伯因拆迁补偿事宜未与开发商达成协议,不同意拆迁,开发商以耽误施工进度为由,派来铲车欲强行拆房。张大伯手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你们这样做是违法的!”拆迁负责人拿出该市的旧城拆迁条例说:“宪法也不管用!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依法办事的。”张大伯一时语塞……
(1) 请你用学过的宪法知识指点一下张大伯,该如何回应?(5分)
(2) 拆迁负责人的言行说明他缺乏一种什么意识?这给我们什么启示?(5分)
22.欣赏右面反映醉驾者结局的漫画,回答问题。(10分)
(1) 漫画警示我们醉酒驾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它具有什么特征?(5分)
(2) 明星醉驾者的下场,体现了哪些法律观点?(3分)
(3) 青少年如果发现身边亲朋好友欲酒后驾车,应主动劝导。请根据漫画从法律角度创作一句劝导语。(2分)
2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初三学生小A课余时间发明了一项电子科技作品。A的表叔B是当地一家私营企业的法人。B见A的发明对自己企业有利,就未经小A许可,将其发明用于了自己的企业生产。之后,小A的发明在市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上获特等奖,小A和父亲决定先将该作品申请专利,却被告知B已经将该发明申请了专利。小A找B理论,B以“你是未成年人,没有专利权,无法申请专利”为由搪塞……
(1) 小A的科技发明作品属于公民财产的哪一形式?其表现有哪些?(3分)
(2) B认为“小A是未成年人,没有专利权,也无法申请专利”。请运用有关法律知识帮助小A驳斥他的观点。(4分)
(3) 针对B的行为,你认为小A应怎么办?(3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为了让同学们学会紧急避险,提高自救自护能力,某校开展了特殊的一课——《___ _》活动。
(1) 这一活动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5分)
(2) 火灾是常见的安全事故。请你依据“阅读卡”,指出漫画中的逃生行为有哪些不当之处?(3分)
(3) 这特殊一课,将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珍惜生命健康权。请你为本节课拟定一个标题。(2分)
25.阅读漫画,回答问题。(10分)
(1) 从消费者权益的角度,简要评析漫画一中消费者的行为。(4分)
(2) 漫画二中反映的问题损害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2分)
(3) 请从消费者或国家的角度谈谈如何保障消费安全。(4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小明交作业时,不小心把小林的“派克”钢笔带落在地上,一脚踏破了钢笔。小林大骂:“猪,不长眼睛!”并对着小明的后背猛打一拳,导致小明背部肋骨轻微骨裂。事后,班主任找小林谈话。
班主任:小林,你为什么打小明?
小林:他踏破我的钢笔,侵犯了我的财产所有权,所以我才打的。
班主任:那么,你可以用“辱骂”“拳头”的方式来维权吗?
小林:(无语)
班主任:小林,你想一想,如果你在无意之中踏破了别人的钢笔,别人用“骂声”“拳头”对待你,你会乐意吗?
小林:不乐意!
……
(1) 运用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小林用“辱骂”“拳头”维权的错误性。(6分)
(2) 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体会班主任的教育语言包含的做人道理。(4分)
参 考 答 案
综合卷四 法律教育
一、1.A 2.B 3.D 4.A 5.C 6.C 7.C 8.B 9.C 10.C 11.D 12.D 13.D 14.B 15.B 16.A 17.A 18.A 19.B 20.D
二、21.(1)张大伯可以这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如果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的有关条款同宪法相抵触,应当视为无效。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你无视宪法的最高地位是错误的。
(2)拆迁负责人缺乏宪法意识或宪法观念。启示: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22.(1)醉酒驾车是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其特征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2)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如:为了您的自由和权利,千万不要酒后驾车!(劝导语必须围绕法律角度)
23.(1)属于智力成果(无形的财产)。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2)公民创造智力成果没有年龄限制,享有知识产权也不受年龄限制。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
(3)小A应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收集证据,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B承担法律责任。
24.(1)学校保护。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然而,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因此,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
(2)危险时刻仍不舍财物;没有匍匐前进;没有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知识守护生命、智慧保护自我。(提示:标题围绕“关爱生命”或“自救自护”角度设计,体现用知识、智慧维护生命健康主题。)
25.(1)消费者在商品交易的过程中缺乏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贪图小便宜而没有索要发票,结果损害了自己的依法求偿权。
(2)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公平交易权。
(3)消费者:增强权利意识,努力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尽量到信誉好的商场或超市去消费;购买产品时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和商品相关标识;要索要相关票据等;不公平交易发生之后,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要敢于举报。国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经营者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律;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26.(1)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享有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小林享有财产所有权,但他应该依法维护财产所有权。“辱骂”“拳头”的维权方式侵犯了小明的人格尊严权和生命健康权,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
(2)法律: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维护自己的权利(或: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做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道德: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