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津市北仓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试卷一、单选题1.(2019八上·天津月考)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电池 B.发电机 C.太阳 D.月亮2.(2019八上·天津月考)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人在太阳光下地面上形成的影子B.小孔成像C.日食和月食的形成D.人能看见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3.(2019八上·天津月考)光照射到下列物体的表面,发生的反射不属于漫反射的是( )A.室内的石灰墙壁上 B.抛光的金属表面上C.白色衣服上 D.投影的幕布上4.(2018八上·路南期中)如图,平面镜上方有一发光点S,SO为入射光线,如图中对于其反射光线OC的作图过程中,正确规范的是 ( )A. B.C. D.5.(2016八上·重庆期中)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6.(2018八上·涡阳月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B. 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C. 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D. 手影7.(2019八上·天津月考)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A.4.2 m B.2.7 m C.4.6 m D.3.8 m8.(2019八上·天津月考)为了让自行车夜晚行驶更加安全,在它的尾部有一个特制的灯,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C. D.9.(2019八上·天津月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10.(2019八上·天津月考)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二、多选题11.(2019八上·天津月考)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池底的鱼变浅B.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C.人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D.鱼民叉鱼时,要对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12.(2019八上·天津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13.(2019八上·天津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3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cm B.6cm C.10cm D.12cm三、填空题14.(2019八上·綦江期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15.(2019八上·天津月考)排纵队时,如果看到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伍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16.(2019八上·天津月考)入射光跟平面镜夹角为25°,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要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成直角,入射角应为 。17.(2019八上·天津月考)一人身高1.7米站在平面镜前,镜离他0.5米,镜中的像高 米,像与人的距离是 米。放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 (填“上”或“下”)偏折了,这是由于发生了 现象。18.(2019八上·天津月考)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矿石的密度.把矿石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g;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计算可得矿石的密度是 kg/m3。19.(2019八上·天津月考)小军同学利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中当光屏距凸透镜18cm时,会在光屏上出现一个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答出一个即可).四、作图题20.(2019八上·天津月考)平面镜前A、B两点,要使A点发出的一条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过B点,试完成光路图.21.(2019八上·天津月考)作出下图中的透镜.22.(2019八上·天津月考)A'B'是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像,CC`是主光轴。在图中准确的位置上画出透镜应该在的位置和其中一个焦点F的位置。五、实验题23.(2019八上·天津月考)小楠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扳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扳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楠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存其所在位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5)小楠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4.(2019八上·天津月考)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烛焰放在凸透镜25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像(3)应用(2)中描述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 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光与光源【解析】【解答】电池、发电机、月亮本身都不能发光,不是光源,太阳本身能够发光,是光源.故答案为:C。【分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太阳是光源。2.【答案】D【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解析】【解答】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瞄准器等.所以A、B、C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人能看见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D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答案为:D.【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会形成日食、月食、影子等;人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反射。3.【答案】B【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解析】【解答】解:室内的石灰墙壁、白色的衣服、以及投影的幕布都是粗糙的表面,所以发生的是漫反射,而抛光的金属表面是光滑的,所以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A、C、D错误。故选B。【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漫反射是反射面粗糙不平发生的发射现象,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4.【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解答】该题用了平面镜成像规律来作图,先作出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像和物的连线应用虚线,再用虚线连接S'O并延长,延长的部分是反射光线,要用实线,并且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箭头方向要远离入射点 .故答案为 : C .【分析】根据物体与它在平面中成的虚像大小相等、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的连线垂直于镜面,作出S在平面镜中在的虚像,虚像与入射点的连线的延长线是反射光线,反射光线的方向要远离平面镜 . 作图时,除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外,其余的线都应为虚线 .5.【答案】D【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解析】【解答】解:成像物体是蜡烛,所以像是蜡烛形.故选D.【分析】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6.【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解答】A图中水中的腿看起来变短,是由于光线通过水、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现象,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B图中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C图中玻璃中的“断笔”是由于光从玻璃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图中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答案为:B。【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7.【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视力表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3m,被测者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0.4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得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2.3m+2.3m=4.6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0.4m=4.2m故答案为:A。【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8.【答案】A【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解答】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光线入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两次反射的光路如图,可以看到,最后的反射光线CD与入射光线AB平行。故答案为:A。【分析】首先知道入射光线射到自行车尾灯上,要经过两次反射;其次,根据自行车尾灯是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完成两次反射的光路图;由作出的光路选出正确的选项.9.【答案】A【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解答】解:由图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焦距为10cm,物体处于凸透镜的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故选A.【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2倍焦距.掌握物距的概念,知道物距是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10.【答案】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解答】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 时,所以f=8cm.A错误.B、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错误.C、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C错误.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正确.故选D.【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11.【答案】A,B,D【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池底的鱼变浅,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符合题意;B.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发生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符合题意;C.人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不符合题意;D.鱼民叉鱼时,要对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是因为由于光的折射造成了鱼的位置变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D【分析】池底的鱼变浅、人看到刚升起的太阳、看到的水中的鱼,光线发现折射了。12.【答案】A,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解答】由图看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这时凸透镜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A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分析】物距大于像距时,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有照相机。13.【答案】C,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解答】当烛焰离透镜13cm时,成放大的实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2f>13cm>f,所以6.5cm<f<13cm;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即8cm<f。综上所述8cm<f<13cm,故答案为:CD。【分析】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可以计算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14.【答案】3.0×108m/s;2m【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m/s,人在穿衣镜前1m时,像到人的距离为2m。故答案为:3.0×108;2m。【分析】真空中的光速是3.0×108m/s,平面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15.【答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解析】【解答】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6.【答案】130°;45°【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解答】入射光跟平面镜夹角为25°,则入射角为90°-25°=65°,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5°,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5°×2=130°;要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成直角,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分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17.【答案】1.7;1;上;折射【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与像大小相等,因此镜中的像高1.7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像与人的距离是0.5m+0.5m=1m;插入水中的筷子,由于筷子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是向上弯折。【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水中的物体变浅,是发生折射的原因。18.【答案】53.4;【知识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量筒的使用【解析】【解答】由图像可知矿石的质量是50g+3.4g=53.4g;由图像可知矿石的体积为60cm3-40cm3=20cm3矿石的密度为: 。【分析】根据天平上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测量质量,利用量筒中液面高度差测量体积,根据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19.【答案】缩小;照相机【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解答】由题意知,f=15cm,当光屏距凸透镜18cm时,像距处于f和2f之间,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会在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故答案为:缩小;照相机.【分析】当像距处于f和2f之间时,物距在二倍焦距之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20.【答案】解:如图所示:【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解答】先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A的对称点A′即为A的像;连接A′A交平面镜于点O,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做像的位置,像和反射经过的点在同一直线上。21.【答案】解:如图所示:【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解析】【解答】将图中的出射光与入射光进行比较,入射光是会聚光,出射光变为平行光,所以,出射光线相对于镜前的入射光线是发散了。所以里面的镜子应该是一个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如图所示:【分析】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22.【答案】解:如图所示:【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解析】【解答】连接物像的端点A、A′并延长与主光轴交于O点,O点为凸透镜的光心,过O点垂直主光轴作出凸透镜;从A点平行于主光轴作一条入射光线,交与凸透镜与E点,连接A′E并延长交于主光轴 F点,F点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EF为入射光线AE的折射光线,在凸透镜的左侧对称的作出另一焦点F,如图所示:【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对应点连线过凸透镜的光心,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过凸透镜的焦点。23.【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到平面镜的距离(3)大小(4)不能(5)不变【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析】【解答】(1)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是不变的.【分析】(1)玻璃板代替镜子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3)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平面镜成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5)平面镜成像时,物体远离,像的大小不变。24.【答案】(1)10(2)缩小(3)照相机(4)完整【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解答】解:(1)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点便为焦点,由图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2)当把烛焰放在凸透镜25cm处时,物距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4)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上半部分仍能够折射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完整.故答案为:(1)10;(2)缩小;(3)照相机;(4)完整【分析】(1)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定义得出凸透镜的焦距.(2)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照相机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4)若将凸透镜的部分挡住,其它部分仍能够折射光线而成像1 / 1天津市北仓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试卷一、单选题1.(2019八上·天津月考)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电池 B.发电机 C.太阳 D.月亮【答案】C【知识点】光与光源【解析】【解答】电池、发电机、月亮本身都不能发光,不是光源,太阳本身能够发光,是光源.故答案为:C。【分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太阳是光源。2.(2019八上·天津月考)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人在太阳光下地面上形成的影子B.小孔成像C.日食和月食的形成D.人能看见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答案】D【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解析】【解答】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瞄准器等.所以A、B、C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人能看见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D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答案为:D.【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会形成日食、月食、影子等;人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反射。3.(2019八上·天津月考)光照射到下列物体的表面,发生的反射不属于漫反射的是( )A.室内的石灰墙壁上 B.抛光的金属表面上C.白色衣服上 D.投影的幕布上【答案】B【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解析】【解答】解:室内的石灰墙壁、白色的衣服、以及投影的幕布都是粗糙的表面,所以发生的是漫反射,而抛光的金属表面是光滑的,所以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A、C、D错误。故选B。【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漫反射是反射面粗糙不平发生的发射现象,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4.(2018八上·路南期中)如图,平面镜上方有一发光点S,SO为入射光线,如图中对于其反射光线OC的作图过程中,正确规范的是 ( )A. B.C. D.【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解答】该题用了平面镜成像规律来作图,先作出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像和物的连线应用虚线,再用虚线连接S'O并延长,延长的部分是反射光线,要用实线,并且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箭头方向要远离入射点 .故答案为 : C .【分析】根据物体与它在平面中成的虚像大小相等、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的连线垂直于镜面,作出S在平面镜中在的虚像,虚像与入射点的连线的延长线是反射光线,反射光线的方向要远离平面镜 . 作图时,除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外,其余的线都应为虚线 .5.(2016八上·重庆期中)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答案】D【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解析】【解答】解:成像物体是蜡烛,所以像是蜡烛形.故选D.【分析】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6.(2018八上·涡阳月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B. 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C. 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D. 手影【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解答】A图中水中的腿看起来变短,是由于光线通过水、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现象,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B图中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C图中玻璃中的“断笔”是由于光从玻璃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图中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答案为:B。【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7.(2019八上·天津月考)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A.4.2 m B.2.7 m C.4.6 m D.3.8 m【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视力表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3m,被测者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0.4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得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2.3m+2.3m=4.6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0.4m=4.2m故答案为:A。【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8.(2019八上·天津月考)为了让自行车夜晚行驶更加安全,在它的尾部有一个特制的灯,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解答】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光线入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两次反射的光路如图,可以看到,最后的反射光线CD与入射光线AB平行。故答案为:A。【分析】首先知道入射光线射到自行车尾灯上,要经过两次反射;其次,根据自行车尾灯是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完成两次反射的光路图;由作出的光路选出正确的选项.9.(2019八上·天津月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答案】A【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解答】解:由图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焦距为10cm,物体处于凸透镜的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故选A.【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2倍焦距.掌握物距的概念,知道物距是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10.(2019八上·天津月考)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答案】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解答】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 时,所以f=8cm.A错误.B、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错误.C、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C错误.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正确.故选D.【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二、多选题11.(2019八上·天津月考)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池底的鱼变浅B.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C.人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D.鱼民叉鱼时,要对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答案】A,B,D【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池底的鱼变浅,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符合题意;B.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发生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符合题意;C.人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不符合题意;D.鱼民叉鱼时,要对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是因为由于光的折射造成了鱼的位置变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D【分析】池底的鱼变浅、人看到刚升起的太阳、看到的水中的鱼,光线发现折射了。12.(2019八上·天津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答案】A,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解答】由图看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这时凸透镜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A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分析】物距大于像距时,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有照相机。13.(2019八上·天津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3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cm B.6cm C.10cm D.12cm【答案】C,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解答】当烛焰离透镜13cm时,成放大的实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2f>13cm>f,所以6.5cm<f<13cm;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即8cm<f。综上所述8cm<f<13cm,故答案为:CD。【分析】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可以计算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三、填空题14.(2019八上·綦江期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答案】3.0×108m/s;2m【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m/s,人在穿衣镜前1m时,像到人的距离为2m。故答案为:3.0×108;2m。【分析】真空中的光速是3.0×108m/s,平面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15.(2019八上·天津月考)排纵队时,如果看到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伍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答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解析】【解答】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6.(2019八上·天津月考)入射光跟平面镜夹角为25°,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要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成直角,入射角应为 。【答案】130°;45°【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解答】入射光跟平面镜夹角为25°,则入射角为90°-25°=65°,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5°,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5°×2=130°;要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成直角,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分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17.(2019八上·天津月考)一人身高1.7米站在平面镜前,镜离他0.5米,镜中的像高 米,像与人的距离是 米。放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 (填“上”或“下”)偏折了,这是由于发生了 现象。【答案】1.7;1;上;折射【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与像大小相等,因此镜中的像高1.7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像与人的距离是0.5m+0.5m=1m;插入水中的筷子,由于筷子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是向上弯折。【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水中的物体变浅,是发生折射的原因。18.(2019八上·天津月考)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矿石的密度.把矿石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g;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计算可得矿石的密度是 kg/m3。【答案】53.4;【知识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量筒的使用【解析】【解答】由图像可知矿石的质量是50g+3.4g=53.4g;由图像可知矿石的体积为60cm3-40cm3=20cm3矿石的密度为: 。【分析】根据天平上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测量质量,利用量筒中液面高度差测量体积,根据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19.(2019八上·天津月考)小军同学利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中当光屏距凸透镜18cm时,会在光屏上出现一个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答出一个即可).【答案】缩小;照相机【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解答】由题意知,f=15cm,当光屏距凸透镜18cm时,像距处于f和2f之间,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会在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故答案为:缩小;照相机.【分析】当像距处于f和2f之间时,物距在二倍焦距之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四、作图题20.(2019八上·天津月考)平面镜前A、B两点,要使A点发出的一条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过B点,试完成光路图.【答案】解:如图所示:【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解答】先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A的对称点A′即为A的像;连接A′A交平面镜于点O,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做像的位置,像和反射经过的点在同一直线上。21.(2019八上·天津月考)作出下图中的透镜.【答案】解:如图所示:【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解析】【解答】将图中的出射光与入射光进行比较,入射光是会聚光,出射光变为平行光,所以,出射光线相对于镜前的入射光线是发散了。所以里面的镜子应该是一个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如图所示:【分析】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22.(2019八上·天津月考)A'B'是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像,CC`是主光轴。在图中准确的位置上画出透镜应该在的位置和其中一个焦点F的位置。【答案】解:如图所示:【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解析】【解答】连接物像的端点A、A′并延长与主光轴交于O点,O点为凸透镜的光心,过O点垂直主光轴作出凸透镜;从A点平行于主光轴作一条入射光线,交与凸透镜与E点,连接A′E并延长交于主光轴 F点,F点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EF为入射光线AE的折射光线,在凸透镜的左侧对称的作出另一焦点F,如图所示:【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对应点连线过凸透镜的光心,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过凸透镜的焦点。五、实验题23.(2019八上·天津月考)小楠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扳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扳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楠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存其所在位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5)小楠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到平面镜的距离(3)大小(4)不能(5)不变【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析】【解答】(1)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是不变的.【分析】(1)玻璃板代替镜子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3)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平面镜成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5)平面镜成像时,物体远离,像的大小不变。24.(2019八上·天津月考)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烛焰放在凸透镜25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像(3)应用(2)中描述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 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答案】(1)10(2)缩小(3)照相机(4)完整【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解答】解:(1)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点便为焦点,由图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2)当把烛焰放在凸透镜25cm处时,物距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4)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上半部分仍能够折射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完整.故答案为:(1)10;(2)缩小;(3)照相机;(4)完整【分析】(1)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定义得出凸透镜的焦距.(2)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照相机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4)若将凸透镜的部分挡住,其它部分仍能够折射光线而成像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天津市北仓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天津市北仓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