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余姚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2020八下·余姚期末)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发展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机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民族仇杀列强侵略导致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答案】B【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明清时期,对内巩固统治,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册封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等措施,都加强了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外:抗击倭寇;收复台湾,抗击沙俄等维护了祖国的主权和统一。ACD三项都不是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主流,不符合题意;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机是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主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清朝历史特点的有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2020八下·余姚期末)文物承载着历史。下图是《清朝开荒执照》、清政府规定各地无主荒地、任由流民和官兵开垦。它反映了清朝( )A.鼓励农村集市 B.边境贸易繁荣C.重视农业生产 D.商业市镇兴盛【答案】C【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文物承载着历史,清朝开荒执照(如图)是清政府将州县卫所荒地无主者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有官府给以印信执照,它说明清朝重视农业的发展。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重视农业生产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3.(2020八下·余姚期末)清朝对皇权进一步加强的重要事件是( )A.废除丞相 B.实行科举制C.建立厂卫制度 D.设立军机处【答案】D【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执行。军机处的设立表明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A项废除丞相的是明朝,不符合题意;B项实行科举制不是是清朝对皇权进一步加强的重要事件,不符合题意;C项建立厂卫制度是在明朝,不符合题意;D项设立军机处是清朝对皇权进一步加强的重要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军机处的设立。识记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4.(2019八下·嘉兴期中)下列图示是我国历代政府管辖某边疆地区的行政或军事机构,这一地区是( )A.西藏 B.蒙古 C.新疆 D.台湾【答案】C【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唐朝时,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唐太宗时期设立了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立了北庭都护府.清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为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设立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点评】本题以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历代政府对新疆的管理措施,有一定的难度。5.(2018八下·三门期末)清朝大兴文字狱,反映了清王朝( )①专制集权的强化 ②在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分化政策③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皇权,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民族分化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并非是民族分化政策,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C项①③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文化专制的有关知识。6.(2020八下·余姚期末)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冲击【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7.(2020八下·余姚期末)它被誉为“百戏之祖”,有着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将诗词歌赋等糅合一起,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它是( )A.京剧 B.黄梅戏 C.昆曲 D.越剧【答案】C【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昆曲诞生在明代,流行于江苏昆山带,被称为“百戏之祖”。有着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将诗词歌赋等糅合一起,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有着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昆曲的准确识记能力。识记昆曲的相关史实,知道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8.(2020八下·余姚期末)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我国迅速蔓延。2009年,甲型H1N1等疫病也在我国快速传播。以下哪部著作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 )A.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李时珍的《本草纲目》C.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D.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答案】B【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题干选项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A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不符合题意;B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符合题意;C项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不符合题意;D项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知道《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9.(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选项不是下图中两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的是( )A.反抗外国侵略 B.东南沿海抗倭C.是民族英雄 D.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ACD三项都是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B项东南沿海抗倭的是戚继光,和郑成功无关,不是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点及学生的比较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10.(2020八下·余姚期末)在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牛顿【答案】A【知识点】启蒙运动【解析】【分析】孟德斯鸠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倡导天赋人权学说。A项孟德斯鸠在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符合题意;B项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他激烈抨击天主教会的罪恶行径,指出教皇的势力是建立在“成见和无知”基础上的他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针对天主教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提出“打倒卑鄙无耻的东西”“消灭败类”的战斗口号,不符合题意;C项卢梭否定封建王权,认为人民有权推翻违反民意、侵犯人权的政府。主张每个人生而自由、平等,从而进一步提出了“人民主权说”;为了探讨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又提出了“社会契约论”,不符合题意;D项牛顿不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创立了微积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孟德斯鸠思想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1.(2020八下·余姚期末)老师在复习课上与学生一起作了一幅思维导图,该图反映的主题是( )A.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B.新体制的创立C.工业文明的浪潮 D.民族复兴的新道路【答案】B【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法国通过法国大革命确立了共和制;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法律文献,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之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图片中的事件都与新体制的创立有关。ACD三项都不是题干思维导图反映的主题,不符合题意;B项新体制的创立是题干思维导图反映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把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文献联系起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重点掌握英国、英国和美国通过的文献和政治制度。12.(2020八下·余姚期末)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B.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C.殖民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D.“君权神授”学说同议会矛盾的激化【答案】B【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ACD三项都不是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是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的史实。13.(2020八下·余姚期末)2020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245周年,某团体欲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地举行纪念活动,最适合举办这次活动的地点是( )A.莱克星顿 B.萨拉托加 C.约克镇 D.华盛顿【答案】A【知识点】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第一枪,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故某团体欲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地举行纪念活动,最适合举办这次活动的地点是莱克星顿。A项莱克星顿最适合举办这次活动,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的识记能力。识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的相关史实。14.(2020八下·余姚期末)2019年12月1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两项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条款,并启动把弹劾案移交参议院审理的程序。这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实行的原则是( )A.国会至上 B.联邦至上 C.分权与制约 D.民主集中制【答案】C【知识点】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众议院可以通过两项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说明美国国家机构实行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美国国会有弹劾总统的权力。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分权与制约是题干材料体现的美国政治体制实行的原则,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正确把握《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15.(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事件与拿破仑无关的是( )A.多次打败反法联盟 B.1812年远征俄国C.主持制定了民法典 D.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答案】D【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建立帝国后,对内颁布《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对外多次打败反法联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沉重反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1812年,拿破仑率领军队远征俄罗斯失利,拿破仑于1814年和1815年两度战败并被流放。遭遇过滑铁卢战役,改变了他及帝国的命运,1821年,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ABC三项都是拿破仑的事迹,不符合题意;D项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与拿破仑无关,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建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拿破仑的识记能力。熟练掌握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6.(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郑和第一次下西洋②英国“光荣革命”③美国诞生④法国大革命爆发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答案】A【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①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1405年,②英国“光荣革命”发生在1689年,③美国诞生于1776年,④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按照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项①②③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重大事件的准确识记。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17.(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图是“英国经济发展图”,这一时期,经济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A.垄断组织的出现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黑奴贸易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英国经济发展图”反映的是1800年~1870年之间的经济发展,这一时期处于英国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是经济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A项垄断组织的出现有利于生产发展,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君主立宪制的确定是政治前提,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黑奴贸易为英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题干不符合,不符合题意;D项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是英国1800——1870年经济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柱状图信息。18.(2020八下·余姚期末)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痛苦”指的是( )A.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社会地位提高C.工业革命后,城市规模越来越大D.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西方各国先后成为发达的工业国,伴随着工业化,社会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欧洲大众教育的兴起;城镇化加快;阶级矛盾尖锐;环境污染严重等。这些变化,人口增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欧洲大众教育的兴起、城镇化加快促进了人类发展,阶级矛盾尖锐,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避害趋利,扬长避短。ABC三项属于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使“人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不符合题意;D项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是“痛苦”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重点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19.(2020八下·余姚期末)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其内容包括( )①空想社会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④科学社会主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的。B项②③④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20.(2020八下·余姚期末)以下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宣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的伟大号召B.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C.是第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D.其发表标志着巴黎公社的建立【答案】D【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分析】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ABC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其发表标志着巴黎公社的建立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识记《共产党宣言》的起草者、内容和意义。21.(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属于“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重大历史贡献是( )A.阻止奥地利回归 B.开展工业革命C.抗击法兰西的入侵 D.完成德意志的统一【答案】D【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德国统一,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ABC三项都不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重大历史贡献,不符合题意;D项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属于“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重大历史贡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俾斯麦的重大历史贡献的识记能力。准确识记俾斯麦的重大历史贡献。22.(2020八下·余姚期末)如下图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②处航程中运输的主要是( )A.黑人奴隶 B.黄金白银 C.火器、物品 D.蔗糖、烟草【答案】A【知识点】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解析】【分析】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他们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然后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带着满船的金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题干图片“三角贸易”示意图中②处航程中运输的主要是黑人奴隶。A项黑人奴隶是②处航程中运输的主要内容,符合题意;B项黄金白银是③处航程中运输的主要内容,不符合题意;CD两项是①处航程中运输的主要内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角贸易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三角贸易的相关史实。23.(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发明,按照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电灯 ②蒸汽机车 ③飞机 ④有线电话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②①④③【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①电灯是1854年,移民美国的德国钟表匠亨利·戈贝尔制成的,这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电灯,②蒸汽机车是1814年发明的,③飞机是1903年发明的,④有线电话是1876年发明的,按照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④③。D项②①④③排序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要求识记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24.(2020八下·余姚期末)圆明园马首铜像在火烧圆明园时流失,2019年11月由香港爱国人士捐赠给国家文物局。马首铜像流失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B【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马首铜像等流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需要准确识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间。25.(2020八下·余姚期末)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为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A.战后南京被迫开放成通商口岸B.中国开始丧失领土主权C.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C【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由图中“平壤、旅顺、威海卫、黄海”等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引发了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AB两项是《南京条约》的影响,不符合题意;C项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与甲午战争相关,符合题意;D项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及学生的识图能力。识读历史地图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6.(2020八下·余姚期末)2019年12月17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三亚入列,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进入双航母时代。下列历史人物中,曾为中国的海军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或牺牲的有( )①李鸿章 ②邓世昌 ③容闳 ④张謇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李鸿章从事洋务活动三十余年,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建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为中国的海军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住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在弹尽的关头,他下令朝日舰撞去,最后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A项①②曾为中国的海军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或牺牲,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为中国的海军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或牺牲的人物。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27.(2020八下·余姚期末)同学们学习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发现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有许多相似处,下面哪项是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 )①赔款 ②割地 ③开放通商口岸 ④允许开设工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后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①②③是《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相似之处,④允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不是《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相似之处。A项①②③是《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相似之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比较能力。28.(2020八下·余姚期末)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对中国输出资本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被迫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激发了民间兴办实业的热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ABC三项都不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D项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建议学生全面认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状况。29.(2020八下·余姚期末)一位学者认为:“教育近代化是整个社会近代化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关键部分。”下列能够体现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史实是( )①废除科举制度 ②创办京师大学堂③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④成立江南制造总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在辛亥革命以后改名为北京大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京师大学堂开办后,科举制度仍然存在,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科举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A项①②③能够体现中国教育近代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教育近代化的相关史实。识记废除科举制度、创办京师大学堂等的相关史实。30.(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属于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镇压农民运动D.推动维新变法【答案】A【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都对中国的前途充满 忧患意识,都有世界眼光,希望借助西方的先进技术、 优势发展中国,使中国富强。A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民族危亡属于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共40分。)31.(2020八下·余姚期末)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能从不同的学习方法中汲取智慧,丰富知识。请你运用所掌握的历史方法和技能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任务一:【运用年代尺-构建时空观念】任务二:【材料研读-解释历史现象】材料一: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自序中说:该书“卷分前后”,是根据“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编排的。任务三:【赏析图片--感受文化创新】任务四:【绘制简图--梦回航海时代】(1)下面历史朝代年代尺上①处的朝代是 ,该朝代的建立者是 。(2)材料一中的著作历史地位如何?这部书中,作者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这说明了什么?(3)以上图片是哪一历史时期作品?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4)图中D航线的开辟者是 (填人名);图中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线是 (填航线字母)【答案】(1)明朝;朱元璋。(2)历史地位:《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说明他有着浓厚的重农思想;或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价值观使然等。(3)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人文主义;(4)麦哲伦;A航线【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新航路开辟;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文艺复兴【解析】【分析】(1)由年代尺上的“1368年”可知,①处的朝代是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定都应天。(2)材料一中的著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这部书中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朱玉类置于最后,这说明了说明他有着浓厚的重农思想;或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价值观使然等。(3)《神曲》《蒙娜丽莎》《哈姆雷特》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它们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潮。(4)1519年到1522年,麦哲伦从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实现了首次环球航行,因此D航线的开辟者是麦哲伦。1492年,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故答案为:(1)明朝;朱元璋。(2)历史地位:《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说明他有着浓厚的重农思想;或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价值观使然等。(3)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人文主义。(4)麦哲伦;A航线。【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综合考查明朝的建立、《天工开物》、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明朝的建立、《天工开物》、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32.(2020八下·余姚期末)革命或改革是推动大国崛起的两种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机械化生产开始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大工厂把小作坊远远抛在后面,铁路与轮船取代马车和帆船”、这一巨变彻底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19世纪70年代的革命更是照亮了人类前进的路。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受工业文明浪潮的推动,一些国家发生了重大变革、成为后起的现代化国家。但大国崛起之路是各不相同的。(具体见下表)领导人物重大变革名称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① ②(1)材料一中的“巨变”和“革命”分别是以什么为标志的?(2)补充完成材料二的表格。(3)上述大国的崛起之路有何不同?给当时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4)大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和启示?【答案】(1)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或:蒸汽机);电力的广泛应用(或:电气)。(2)①美国南北战争;②日本明治维新;(3)不同:俄国和日本是通过改革的方式实现崛起,而美国则通过革命(或战争)的方式实现崛起。影响:①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②使一些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沉重的苦难(4)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发展科技;坚持改革开放,顺应历史潮流;要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完善国家管理制度等。【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18世纪60年代”“机械化生产开始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铁路与轮船取代马车和帆船”可知是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及应用是工业革命的标志,由于蒸汽做动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关键材料一中的“19世纪70年代的革命”可知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2)林肯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统一。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了诏书,实行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日本历史的转折点。(3)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而美国内战则是资产阶级革命,所以俄国和日本是通过改革的方式实现崛起,而美国则通过革命(或战争)的方式实现崛起。影响从正反两方面全面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或:蒸汽机);电力的广泛应用(或:电气)。(2)①美国南北战争;②日本明治维新。(3)不同:俄国和日本是通过改革的方式实现崛起,而美国则通过革命(或战争)的方式实现崛起。影响:①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②使一些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沉重的苦难。(4)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发展科技;坚持改革开放,顺应历史潮流;要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完善国家管理制度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工业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的史实。33.(2020八下·余姚期末)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与探索,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沉沦】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一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稿》材料二:【抗争】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断抗争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面对民族危亡,以农民阶级为主体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前者颁布了纲领性的文件,后者提出了鲜明的口号。——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稿》材料三:【探索】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而梁启超则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滴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1)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一,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2)材料二中提到的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分别是什么?材料所指“纲领性文件”和“口号”分别是什么?(3)概括材料三洋务派和维新派的主要观点。简要说明这两个派别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挽救民族危亡?【答案】(1)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开始“沉沦”:鸦片战争;沉沦到“谷底”;《辛丑条约》的签订。(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天朝田亩制度》;扶清、灭洋(3)观点: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则认为变法的根本在于改变官制(或政治制度)因为洋务派没有根本上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最终失败;而维新派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不够强大,在顽固派的镇压下失败。【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学者所谓“沉沦”的真实含义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材料二中提到的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太平天国运动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提到的纲领性文件和口号分别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义和团的口号为扶清、灭洋。(3)据材料“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可知,李鸿章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为此他们掀起了洋务运动。梁启超认为,变法的根本在于培育人才,人才的培育在于创办学校,学校的创立在于改变科举制度,而这一切要办成功,在于改变封建官制,“官制”即政治制度。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因为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最终破产了,戊戌变法最终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失败了。故答案为:(1)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开始“沉沦”:鸦片战争;沉沦到“谷底”:《辛丑条约》的签订。(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天朝田亩制度》;扶清、灭洋。(3)观点: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则认为变法的根本在于改变官制(或政治制度)因为洋务派没有根本上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最终失败;而维新派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不够强大,在顽固派的镇压下失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材料考查了《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 / 1浙江省余姚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2020八下·余姚期末)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发展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机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民族仇杀列强侵略导致社会政治动荡不安2.(2020八下·余姚期末)文物承载着历史。下图是《清朝开荒执照》、清政府规定各地无主荒地、任由流民和官兵开垦。它反映了清朝( )A.鼓励农村集市 B.边境贸易繁荣C.重视农业生产 D.商业市镇兴盛3.(2020八下·余姚期末)清朝对皇权进一步加强的重要事件是( )A.废除丞相 B.实行科举制C.建立厂卫制度 D.设立军机处4.(2019八下·嘉兴期中)下列图示是我国历代政府管辖某边疆地区的行政或军事机构,这一地区是( )A.西藏 B.蒙古 C.新疆 D.台湾5.(2018八下·三门期末)清朝大兴文字狱,反映了清王朝( )①专制集权的强化 ②在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分化政策③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2020八下·余姚期末)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冲击7.(2020八下·余姚期末)它被誉为“百戏之祖”,有着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将诗词歌赋等糅合一起,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它是( )A.京剧 B.黄梅戏 C.昆曲 D.越剧8.(2020八下·余姚期末)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我国迅速蔓延。2009年,甲型H1N1等疫病也在我国快速传播。以下哪部著作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 )A.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李时珍的《本草纲目》C.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D.徐光启的《农政全书》9.(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选项不是下图中两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的是( )A.反抗外国侵略 B.东南沿海抗倭C.是民族英雄 D.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10.(2020八下·余姚期末)在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牛顿11.(2020八下·余姚期末)老师在复习课上与学生一起作了一幅思维导图,该图反映的主题是( )A.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B.新体制的创立C.工业文明的浪潮 D.民族复兴的新道路12.(2020八下·余姚期末)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B.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C.殖民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D.“君权神授”学说同议会矛盾的激化13.(2020八下·余姚期末)2020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245周年,某团体欲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地举行纪念活动,最适合举办这次活动的地点是( )A.莱克星顿 B.萨拉托加 C.约克镇 D.华盛顿14.(2020八下·余姚期末)2019年12月1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两项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条款,并启动把弹劾案移交参议院审理的程序。这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实行的原则是( )A.国会至上 B.联邦至上 C.分权与制约 D.民主集中制15.(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事件与拿破仑无关的是( )A.多次打败反法联盟 B.1812年远征俄国C.主持制定了民法典 D.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6.(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郑和第一次下西洋②英国“光荣革命”③美国诞生④法国大革命爆发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17.(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图是“英国经济发展图”,这一时期,经济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A.垄断组织的出现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黑奴贸易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18.(2020八下·余姚期末)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痛苦”指的是( )A.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社会地位提高C.工业革命后,城市规模越来越大D.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19.(2020八下·余姚期末)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其内容包括( )①空想社会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④科学社会主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2020八下·余姚期末)以下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宣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的伟大号召B.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C.是第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D.其发表标志着巴黎公社的建立21.(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属于“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重大历史贡献是( )A.阻止奥地利回归 B.开展工业革命C.抗击法兰西的入侵 D.完成德意志的统一22.(2020八下·余姚期末)如下图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②处航程中运输的主要是( )A.黑人奴隶 B.黄金白银 C.火器、物品 D.蔗糖、烟草23.(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发明,按照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电灯 ②蒸汽机车 ③飞机 ④有线电话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②①④③24.(2020八下·余姚期末)圆明园马首铜像在火烧圆明园时流失,2019年11月由香港爱国人士捐赠给国家文物局。马首铜像流失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25.(2020八下·余姚期末)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为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A.战后南京被迫开放成通商口岸B.中国开始丧失领土主权C.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26.(2020八下·余姚期末)2019年12月17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三亚入列,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进入双航母时代。下列历史人物中,曾为中国的海军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或牺牲的有( )①李鸿章 ②邓世昌 ③容闳 ④张謇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7.(2020八下·余姚期末)同学们学习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发现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有许多相似处,下面哪项是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 )①赔款 ②割地 ③开放通商口岸 ④允许开设工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8.(2020八下·余姚期末)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对中国输出资本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9.(2020八下·余姚期末)一位学者认为:“教育近代化是整个社会近代化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关键部分。”下列能够体现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史实是( )①废除科举制度 ②创办京师大学堂③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④成立江南制造总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0.(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属于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镇压农民运动D.推动维新变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共40分。)31.(2020八下·余姚期末)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能从不同的学习方法中汲取智慧,丰富知识。请你运用所掌握的历史方法和技能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任务一:【运用年代尺-构建时空观念】任务二:【材料研读-解释历史现象】材料一: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自序中说:该书“卷分前后”,是根据“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编排的。任务三:【赏析图片--感受文化创新】任务四:【绘制简图--梦回航海时代】(1)下面历史朝代年代尺上①处的朝代是 ,该朝代的建立者是 。(2)材料一中的著作历史地位如何?这部书中,作者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这说明了什么?(3)以上图片是哪一历史时期作品?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4)图中D航线的开辟者是 (填人名);图中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线是 (填航线字母)32.(2020八下·余姚期末)革命或改革是推动大国崛起的两种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机械化生产开始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大工厂把小作坊远远抛在后面,铁路与轮船取代马车和帆船”、这一巨变彻底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19世纪70年代的革命更是照亮了人类前进的路。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受工业文明浪潮的推动,一些国家发生了重大变革、成为后起的现代化国家。但大国崛起之路是各不相同的。(具体见下表)领导人物重大变革名称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① ②(1)材料一中的“巨变”和“革命”分别是以什么为标志的?(2)补充完成材料二的表格。(3)上述大国的崛起之路有何不同?给当时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4)大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和启示?33.(2020八下·余姚期末)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与探索,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沉沦】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一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稿》材料二:【抗争】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断抗争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面对民族危亡,以农民阶级为主体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前者颁布了纲领性的文件,后者提出了鲜明的口号。——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稿》材料三:【探索】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而梁启超则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滴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1)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一,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2)材料二中提到的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分别是什么?材料所指“纲领性文件”和“口号”分别是什么?(3)概括材料三洋务派和维新派的主要观点。简要说明这两个派别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挽救民族危亡?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明清时期,对内巩固统治,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册封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等措施,都加强了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外:抗击倭寇;收复台湾,抗击沙俄等维护了祖国的主权和统一。ACD三项都不是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主流,不符合题意;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机是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主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清朝历史特点的有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答案】C【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文物承载着历史,清朝开荒执照(如图)是清政府将州县卫所荒地无主者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有官府给以印信执照,它说明清朝重视农业的发展。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重视农业生产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3.【答案】D【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执行。军机处的设立表明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A项废除丞相的是明朝,不符合题意;B项实行科举制不是是清朝对皇权进一步加强的重要事件,不符合题意;C项建立厂卫制度是在明朝,不符合题意;D项设立军机处是清朝对皇权进一步加强的重要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军机处的设立。识记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4.【答案】C【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唐朝时,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唐太宗时期设立了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立了北庭都护府.清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为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设立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点评】本题以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历代政府对新疆的管理措施,有一定的难度。5.【答案】C【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皇权,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民族分化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并非是民族分化政策,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C项①③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文化专制的有关知识。6.【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7.【答案】C【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昆曲诞生在明代,流行于江苏昆山带,被称为“百戏之祖”。有着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将诗词歌赋等糅合一起,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有着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昆曲的准确识记能力。识记昆曲的相关史实,知道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8.【答案】B【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题干选项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A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不符合题意;B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符合题意;C项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不符合题意;D项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知道《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9.【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ACD三项都是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B项东南沿海抗倭的是戚继光,和郑成功无关,不是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点及学生的比较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10.【答案】A【知识点】启蒙运动【解析】【分析】孟德斯鸠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倡导天赋人权学说。A项孟德斯鸠在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符合题意;B项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他激烈抨击天主教会的罪恶行径,指出教皇的势力是建立在“成见和无知”基础上的他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针对天主教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提出“打倒卑鄙无耻的东西”“消灭败类”的战斗口号,不符合题意;C项卢梭否定封建王权,认为人民有权推翻违反民意、侵犯人权的政府。主张每个人生而自由、平等,从而进一步提出了“人民主权说”;为了探讨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又提出了“社会契约论”,不符合题意;D项牛顿不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创立了微积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孟德斯鸠思想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1.【答案】B【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法国通过法国大革命确立了共和制;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法律文献,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之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图片中的事件都与新体制的创立有关。ACD三项都不是题干思维导图反映的主题,不符合题意;B项新体制的创立是题干思维导图反映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把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文献联系起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重点掌握英国、英国和美国通过的文献和政治制度。12.【答案】B【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ACD三项都不是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是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的史实。13.【答案】A【知识点】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第一枪,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故某团体欲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地举行纪念活动,最适合举办这次活动的地点是莱克星顿。A项莱克星顿最适合举办这次活动,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的识记能力。识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的相关史实。14.【答案】C【知识点】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众议院可以通过两项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说明美国国家机构实行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美国国会有弹劾总统的权力。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分权与制约是题干材料体现的美国政治体制实行的原则,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正确把握《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15.【答案】D【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建立帝国后,对内颁布《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对外多次打败反法联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沉重反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1812年,拿破仑率领军队远征俄罗斯失利,拿破仑于1814年和1815年两度战败并被流放。遭遇过滑铁卢战役,改变了他及帝国的命运,1821年,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ABC三项都是拿破仑的事迹,不符合题意;D项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与拿破仑无关,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建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拿破仑的识记能力。熟练掌握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6.【答案】A【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①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1405年,②英国“光荣革命”发生在1689年,③美国诞生于1776年,④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按照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项①②③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重大事件的准确识记。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17.【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英国经济发展图”反映的是1800年~1870年之间的经济发展,这一时期处于英国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是经济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A项垄断组织的出现有利于生产发展,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君主立宪制的确定是政治前提,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黑奴贸易为英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题干不符合,不符合题意;D项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是英国1800——1870年经济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柱状图信息。18.【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西方各国先后成为发达的工业国,伴随着工业化,社会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欧洲大众教育的兴起;城镇化加快;阶级矛盾尖锐;环境污染严重等。这些变化,人口增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欧洲大众教育的兴起、城镇化加快促进了人类发展,阶级矛盾尖锐,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避害趋利,扬长避短。ABC三项属于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使“人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不符合题意;D项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是“痛苦”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重点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19.【答案】B【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的。B项②③④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20.【答案】D【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分析】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ABC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其发表标志着巴黎公社的建立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识记《共产党宣言》的起草者、内容和意义。21.【答案】D【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德国统一,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ABC三项都不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重大历史贡献,不符合题意;D项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属于“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重大历史贡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俾斯麦的重大历史贡献的识记能力。准确识记俾斯麦的重大历史贡献。22.【答案】A【知识点】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解析】【分析】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他们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然后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带着满船的金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题干图片“三角贸易”示意图中②处航程中运输的主要是黑人奴隶。A项黑人奴隶是②处航程中运输的主要内容,符合题意;B项黄金白银是③处航程中运输的主要内容,不符合题意;CD两项是①处航程中运输的主要内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角贸易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三角贸易的相关史实。23.【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①电灯是1854年,移民美国的德国钟表匠亨利·戈贝尔制成的,这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电灯,②蒸汽机车是1814年发明的,③飞机是1903年发明的,④有线电话是1876年发明的,按照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④③。D项②①④③排序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要求识记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24.【答案】B【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马首铜像等流失,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需要准确识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间。25.【答案】C【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由图中“平壤、旅顺、威海卫、黄海”等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引发了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AB两项是《南京条约》的影响,不符合题意;C项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与甲午战争相关,符合题意;D项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及学生的识图能力。识读历史地图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6.【答案】A【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李鸿章从事洋务活动三十余年,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建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为中国的海军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住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在弹尽的关头,他下令朝日舰撞去,最后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A项①②曾为中国的海军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或牺牲,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为中国的海军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或牺牲的人物。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27.【答案】A【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后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①②③是《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相似之处,④允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不是《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相似之处。A项①②③是《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相似之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比较能力。28.【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被迫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激发了民间兴办实业的热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ABC三项都不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D项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建议学生全面认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状况。29.【答案】A【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在辛亥革命以后改名为北京大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京师大学堂开办后,科举制度仍然存在,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科举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A项①②③能够体现中国教育近代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教育近代化的相关史实。识记废除科举制度、创办京师大学堂等的相关史实。30.【答案】A【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都对中国的前途充满 忧患意识,都有世界眼光,希望借助西方的先进技术、 优势发展中国,使中国富强。A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民族危亡属于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1.【答案】(1)明朝;朱元璋。(2)历史地位:《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说明他有着浓厚的重农思想;或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价值观使然等。(3)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人文主义;(4)麦哲伦;A航线【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新航路开辟;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文艺复兴【解析】【分析】(1)由年代尺上的“1368年”可知,①处的朝代是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定都应天。(2)材料一中的著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这部书中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朱玉类置于最后,这说明了说明他有着浓厚的重农思想;或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价值观使然等。(3)《神曲》《蒙娜丽莎》《哈姆雷特》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它们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潮。(4)1519年到1522年,麦哲伦从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实现了首次环球航行,因此D航线的开辟者是麦哲伦。1492年,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故答案为:(1)明朝;朱元璋。(2)历史地位:《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说明他有着浓厚的重农思想;或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价值观使然等。(3)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人文主义。(4)麦哲伦;A航线。【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综合考查明朝的建立、《天工开物》、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明朝的建立、《天工开物》、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32.【答案】(1)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或:蒸汽机);电力的广泛应用(或:电气)。(2)①美国南北战争;②日本明治维新;(3)不同:俄国和日本是通过改革的方式实现崛起,而美国则通过革命(或战争)的方式实现崛起。影响:①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②使一些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沉重的苦难(4)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发展科技;坚持改革开放,顺应历史潮流;要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完善国家管理制度等。【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18世纪60年代”“机械化生产开始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铁路与轮船取代马车和帆船”可知是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及应用是工业革命的标志,由于蒸汽做动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关键材料一中的“19世纪70年代的革命”可知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2)林肯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统一。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了诏书,实行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日本历史的转折点。(3)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而美国内战则是资产阶级革命,所以俄国和日本是通过改革的方式实现崛起,而美国则通过革命(或战争)的方式实现崛起。影响从正反两方面全面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或:蒸汽机);电力的广泛应用(或:电气)。(2)①美国南北战争;②日本明治维新。(3)不同:俄国和日本是通过改革的方式实现崛起,而美国则通过革命(或战争)的方式实现崛起。影响:①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②使一些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沉重的苦难。(4)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发展科技;坚持改革开放,顺应历史潮流;要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完善国家管理制度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工业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的史实。33.【答案】(1)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开始“沉沦”:鸦片战争;沉沦到“谷底”;《辛丑条约》的签订。(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天朝田亩制度》;扶清、灭洋(3)观点: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则认为变法的根本在于改变官制(或政治制度)因为洋务派没有根本上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最终失败;而维新派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不够强大,在顽固派的镇压下失败。【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学者所谓“沉沦”的真实含义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材料二中提到的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太平天国运动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提到的纲领性文件和口号分别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义和团的口号为扶清、灭洋。(3)据材料“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可知,李鸿章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为此他们掀起了洋务运动。梁启超认为,变法的根本在于培育人才,人才的培育在于创办学校,学校的创立在于改变科举制度,而这一切要办成功,在于改变封建官制,“官制”即政治制度。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因为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最终破产了,戊戌变法最终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失败了。故答案为:(1)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开始“沉沦”:鸦片战争;沉沦到“谷底”:《辛丑条约》的签订。(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天朝田亩制度》;扶清、灭洋。(3)观点: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则认为变法的根本在于改变官制(或政治制度)因为洋务派没有根本上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最终失败;而维新派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不够强大,在顽固派的镇压下失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材料考查了《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余姚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余姚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