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八下·奉化期末)“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2.(2020八下·奉化期末)现在穿越剧盛行,假设电视剧女主角穿越到清朝雍正时期。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在避暑山庄,看到了回归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②在新疆,平定天山南路回部贵族的叛乱③在西南,改土归流开始大规模推行 ④在中央,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3.(2020八下·奉化期末)清朝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其主要措施有( )①设立驻藏大臣 ②改土归流 ③册封制度 ④平定叛乱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2020八下·奉化期末)下列有关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A.民间有谚语:“苏湖熟,天下足”B.到松江可采购大量棉布回北京C.形成了一些人商帮,如徽商、晋商等D.中国丝绸、茶叶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5.(2020八下·奉化期末)金砖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几个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最早开辟印非航线的航海家是( )A.麦哲伦 B.达·伽马 C.迪亚士 D.哥伦布6.(2020八下·奉化期末)依法治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法美等国在社会巨变中制定了许多法律文件,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其中最早为君主立宪制奠定法律基础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人权宣言》C.美国《独立宣言》 D.美国1787年宪法7.喜好穿越剧的莉莉同学坐上了从株洲到北京的高铁,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美景,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来到了1825年的英国,坐上了当时最新式的交通工具( )A. B.C. D.8.(2020八下·奉化期末)巴黎公社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政权 B.无产阶级政权C.封建君主政权 D.封建割据政权9.(2020八下·衢州期末)读“美国崛起之路”折线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共和政体B.②——召开制宪会议,首届联邦政府成立C.③——内战宣告结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④——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10.(2020八下·奉化期末) 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的以徽、汉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的新剧种是( )A.京剧 B.昆曲C.越剧 D.黄梅戏11.(2020八下·奉化期末)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12.(2020八下·衢州期末)照片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如图照片可以用于考证( )A.“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 B.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C.大生纱厂的兴衰 D.黄埔军校的创建13.(2020八下·奉化期末)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一一林则徐虎门销烟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一中国丧欠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C.甲午中日战争一一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4.(2020八下·奉化期末)洋务派一位代表人物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上文反映了( )A.洋务派主张维新变法思想 B.洋务派主张设立新式学堂C.洋务派主张与外国争夺市场 D.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15.(2020八下·奉化期末)纵观中日两国的近代历史,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A.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B.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C.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都改变了落后而貌,走上扩张道路二、非选择题16.(2020八下·衢州期末)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 戚继光 图二 荷兰军队投降图 图三 沙俄侵略者侵入我国黑龙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 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摘编自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哪两次反击战?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4)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至少两点)17.(2020八下·奉化期末)思想解放、科技进步、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形成新的视角和理念,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更大进步。科技进步引领时代的潮流: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大国崛起·工业先声》(1)小明对近代西方思想发展的历程作了如下图示,请你补充完整。(2)工业革命的发展,引起了三大社会进步潮流(a.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b.国际工人运动;c.民族解放运动),请各举一例。(3)制度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4)综合上述探究过程,你认为思想解放、科技进步、制度创新之间有什么关系?18.(2020八下·奉化期末)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公元5世纪到12世纪,基督教会在西欧确立了统治地位,对建制度下的西欧分裂割据严 重,与这段时间相对应的是中国的隋唐宋时期,中国科学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摘编自史仲文《世界中世纪科技史》材料二:工业革命期间的部分科技成果材料三:西方大事年表(部分)时间 事件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16世纪 科学革命开始17—18世纪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根据材料一,列举一项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业科技发明。(2)分别简述材料二中两项科技成果的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科技水平超越中国的原因。19.(2020八下·奉化期末)阅读漫画,回答问题。法国漫画:联军要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 中国漫画《洋人的玩偶》(1)这两幅漫画均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法国漫画中分裂中国巨人的阴谋是否得逞?请联系所学知识予以说明。(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中国漫画《洋人的玩偶》的理解。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不许立丞相”,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ABC三项都不是题干材料中的“我朝”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D项明朝是题干材料中的“我朝”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答案】C【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1771年,乾隆帝时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归祖国。清朝乾隆帝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叛乱。①②在清朝雍正时期不可能看到。C项③④清朝雍正时期可能看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雍正时期的重大事件,要求识记基础史实。3.【答案】C【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清朝时,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清政府确立了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①③正确。②改土归流和④平定叛乱属于清政府加强对西南和新疆的管辖的措施。C项①③是清朝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的主要措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的识记,识记清政府在西藏采取的两项巩固统一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4.【答案】A【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苏湖熟,天下足”是两宋时期的谚语,明清时期已经演变成为“湖广熟,天下足”。A项民间有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表述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明清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5.【答案】C【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487年,迪亚士率船队从葡萄牙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绕过非洲大陆,进入印度洋。A项麦哲伦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不符合题意;B项达·伽马到达印度等地,不符合题意;C项迪亚士最早开辟印非航线,符合题意;D项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准确识记新航路的开辟的史实。6.【答案】A【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A项英国《权利法案》最早为君主立宪制奠定法律基础,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权利法案》影响的准确记忆。应把握君主立宪制的确立。7.【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交通行业从马车时代迈向了铁路时代,所以C蒸汽机车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了解。8.【答案】B【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巴黎公社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权,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项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的性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识记与灵活掌握国际共运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作用。9.【答案】C【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权。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1865年内战宣告结束。林肯领导的1861年-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的军事基地珍珠港,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①赢得国家独立是在1783年,确立共和政体是在1787年。②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是大陆会议,不是制宪会议。③内战宣告结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表述正确。④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是在1945年。ABD三项表述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③——内战宣告结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的崛起之路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识图和理解美国的历史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答案】A【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考点的掌握。以徽、汉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点评】要我学生掌握京剧的形成。11.【答案】D【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应星的科技成就。宋应星是明朝杰出的科学家,他编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故答案选D。【点评】知道《天工开物》的内容。12.【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由图片“大学堂”,可推断是京师大学堂。结合教材可知,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成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建表明中国教育的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新式教育得到发展。A项“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是鸦片战争后魏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B项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符合题意;C项大生纱厂的兴衰属于民族工业,不符合题意;D项黄埔军校的创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老照片考查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识记清末民初教育的发展的相关史实。13.【答案】A【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林则徐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线。A项第一次鸦片战争一一林则徐虎门销烟因果关系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因果关系都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列强的侵略的重大事件。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4.【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收入来源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所以应该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70年代,洋务派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先后创办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等企业。A项洋务派主张维新变法思想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B项洋务派主张设立新式学堂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洋务派主张与外国争夺市场表述与题意无关;D项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5.【答案】A【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使日本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A项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表述最恰当,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分别发生在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末期,其时中日两国都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的形势,因此都是为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符合题意;B项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表述不恰当,明治维新后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戊戌变法没有颁布任何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不符合题意;C项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表述不恰当,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向西方学习,但戊戌变法并没有因此确立君主立宪制,中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不符合题意;D项都改变了落后而貌,走上扩张道路表述不恰当,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使日本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但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因而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变法和明治维新的相似点;掌握维新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史实。16.【答案】(1)戚继光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2)康熙皇帝;两次雅克萨反击战;《尼布楚条约》。(3)观点: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史实: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等。【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台湾府的设置的相关内容。戚继光是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其重要贡献是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通过图二荷兰军队投降,我们可判断出该重大事件是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统一。所以本题答案为: 荡平东南沿海倭寇,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2)本题考查的是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内容。图三反映的是清朝时沙俄侵略者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面对沙皇的侵略,清朝康熙帝组织中国军民打败了沙俄侵略者,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并且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了我国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所以本题答案为:康熙,雅克萨反击战,《尼布楚条约》。(3)本题考查的是雅克萨之战和清朝加强对新疆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的史实。第一问考查的是两个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中的对外抗击外敌入侵这一观点;清朝统治者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有:“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通过题干中的主题:“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我们可以发现主要围绕着国家统一这一主题展开,所以围绕钓鱼岛问题,给我们的现实意义,要围绕着维护国家统一而展开,所以该题的答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等。故答案为:(1)戚继光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2)康熙皇帝;两次雅克萨反击战;《尼布楚条约》。(3)观点: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史实: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掌握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两次雅克萨之战并能灵活运用。17.【答案】(1)A.文艺复兴 B.法国大革命 C.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a: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b:19世纪3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c: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玻利瓦尔领导的拉美独立运动(3)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的颁布(4)思想解放、科技进步推动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促进思想解放、科技进步【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的扩张;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A对应的是提倡将人性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高举民主和理性的旗杆,以启蒙思想作为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因此B对应的是法国大革命。C对应的是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基础——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2)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发展,引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如德国统一、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工业革命的发展,引起了国际工人运动,资产阶级与劳动者代表的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19世纪30、4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工业革命的发展,引起了民族解放运动,如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3)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为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这样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4)本题考查分析归纳能力。结合上述材料经济发展推动了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最终为政治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思想基础,随着政治制度的改革,代表的阶级利益需要发生了变化,反作用于思想文化和技术革新,说明思想解放、科技进步推动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促进思想解放、科技进步。故答案为:(1)A.文艺复兴;B.法国大革命;C.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a: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b:19世纪3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c: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玻利瓦尔领导的拉美独立运动。(3)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的颁布。(4)思想解放、科技进步推动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促进思想解放、科技进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18.【答案】(1)曲辕犁、简车(2)①改良的蒸汽机,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蒸汽机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3)①新航路开辟后,海外市场急剧扩大,促使人们改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②科学革命诞生了近代科学,科学知识得到普及,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③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科学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唐朝在农业方面,兴修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2)分析图片可知,图片①是蒸汽机;图片②是蒸汽机车。改良的蒸汽机,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3)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新航路开辟后,海外市场急剧扩大,促使人们改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科学革命诞生了近代科学,科学知识得到普及,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故答案为:(1)曲辕犁、筒车。(2)①改良的蒸汽机,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蒸汽机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3)①新航路开辟后,海外市场急剧扩大,促使人们改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②科学革命诞生了近代科学,科学知识得到普及,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③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资产阶级革命有关内容。19.【答案】(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原因: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军事指挥失当(2)没有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使帝国主义不得不改变瓜分中国的政策。(3)漫画说明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因为《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1)通过第一幅漫画,列强侵华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原因: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军事指挥失当等。(2)第二幅漫画说明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3)《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故答案为:(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原因: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军事指挥失当。(2)没有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使帝国主义不得不改变瓜分中国的政策。(3)漫画说明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因为《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并要求学生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原因。本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说明能力。既要直接说明,也要通过思考迁移,得出结论。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主干体系的梳理,强化思维。体现能力考核要求。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原因。1 / 1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八下·奉化期末)“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答案】D【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不许立丞相”,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ABC三项都不是题干材料中的“我朝”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D项明朝是题干材料中的“我朝”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2020八下·奉化期末)现在穿越剧盛行,假设电视剧女主角穿越到清朝雍正时期。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在避暑山庄,看到了回归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②在新疆,平定天山南路回部贵族的叛乱③在西南,改土归流开始大规模推行 ④在中央,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答案】C【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1771年,乾隆帝时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归祖国。清朝乾隆帝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叛乱。①②在清朝雍正时期不可能看到。C项③④清朝雍正时期可能看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雍正时期的重大事件,要求识记基础史实。3.(2020八下·奉化期末)清朝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其主要措施有( )①设立驻藏大臣 ②改土归流 ③册封制度 ④平定叛乱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清朝时,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清政府确立了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①③正确。②改土归流和④平定叛乱属于清政府加强对西南和新疆的管辖的措施。C项①③是清朝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的主要措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的识记,识记清政府在西藏采取的两项巩固统一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4.(2020八下·奉化期末)下列有关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A.民间有谚语:“苏湖熟,天下足”B.到松江可采购大量棉布回北京C.形成了一些人商帮,如徽商、晋商等D.中国丝绸、茶叶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答案】A【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苏湖熟,天下足”是两宋时期的谚语,明清时期已经演变成为“湖广熟,天下足”。A项民间有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表述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明清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5.(2020八下·奉化期末)金砖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几个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最早开辟印非航线的航海家是( )A.麦哲伦 B.达·伽马 C.迪亚士 D.哥伦布【答案】C【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487年,迪亚士率船队从葡萄牙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绕过非洲大陆,进入印度洋。A项麦哲伦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不符合题意;B项达·伽马到达印度等地,不符合题意;C项迪亚士最早开辟印非航线,符合题意;D项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准确识记新航路的开辟的史实。6.(2020八下·奉化期末)依法治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法美等国在社会巨变中制定了许多法律文件,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其中最早为君主立宪制奠定法律基础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人权宣言》C.美国《独立宣言》 D.美国1787年宪法【答案】A【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A项英国《权利法案》最早为君主立宪制奠定法律基础,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权利法案》影响的准确记忆。应把握君主立宪制的确立。7.喜好穿越剧的莉莉同学坐上了从株洲到北京的高铁,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美景,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来到了1825年的英国,坐上了当时最新式的交通工具( )A. B.C. D.【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交通行业从马车时代迈向了铁路时代,所以C蒸汽机车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了解。8.(2020八下·奉化期末)巴黎公社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政权 B.无产阶级政权C.封建君主政权 D.封建割据政权【答案】B【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巴黎公社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权,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项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的性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识记与灵活掌握国际共运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作用。9.(2020八下·衢州期末)读“美国崛起之路”折线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共和政体B.②——召开制宪会议,首届联邦政府成立C.③——内战宣告结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④——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答案】C【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权。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1865年内战宣告结束。林肯领导的1861年-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的军事基地珍珠港,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①赢得国家独立是在1783年,确立共和政体是在1787年。②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是大陆会议,不是制宪会议。③内战宣告结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表述正确。④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是在1945年。ABD三项表述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③——内战宣告结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的崛起之路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识图和理解美国的历史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2020八下·奉化期末) 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的以徽、汉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的新剧种是( )A.京剧 B.昆曲C.越剧 D.黄梅戏【答案】A【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考点的掌握。以徽、汉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点评】要我学生掌握京剧的形成。11.(2020八下·奉化期末)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答案】D【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应星的科技成就。宋应星是明朝杰出的科学家,他编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故答案选D。【点评】知道《天工开物》的内容。12.(2020八下·衢州期末)照片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如图照片可以用于考证( )A.“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 B.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C.大生纱厂的兴衰 D.黄埔军校的创建【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由图片“大学堂”,可推断是京师大学堂。结合教材可知,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成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建表明中国教育的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新式教育得到发展。A项“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是鸦片战争后魏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B项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符合题意;C项大生纱厂的兴衰属于民族工业,不符合题意;D项黄埔军校的创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老照片考查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识记清末民初教育的发展的相关史实。13.(2020八下·奉化期末)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一一林则徐虎门销烟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一中国丧欠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C.甲午中日战争一一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A【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林则徐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线。A项第一次鸦片战争一一林则徐虎门销烟因果关系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因果关系都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列强的侵略的重大事件。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4.(2020八下·奉化期末)洋务派一位代表人物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上文反映了( )A.洋务派主张维新变法思想 B.洋务派主张设立新式学堂C.洋务派主张与外国争夺市场 D.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收入来源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所以应该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70年代,洋务派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先后创办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等企业。A项洋务派主张维新变法思想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B项洋务派主张设立新式学堂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洋务派主张与外国争夺市场表述与题意无关;D项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5.(2020八下·奉化期末)纵观中日两国的近代历史,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A.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B.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C.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都改变了落后而貌,走上扩张道路【答案】A【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使日本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A项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表述最恰当,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分别发生在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末期,其时中日两国都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的形势,因此都是为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符合题意;B项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表述不恰当,明治维新后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戊戌变法没有颁布任何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不符合题意;C项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表述不恰当,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向西方学习,但戊戌变法并没有因此确立君主立宪制,中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不符合题意;D项都改变了落后而貌,走上扩张道路表述不恰当,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使日本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但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因而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变法和明治维新的相似点;掌握维新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史实。二、非选择题16.(2020八下·衢州期末)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 戚继光 图二 荷兰军队投降图 图三 沙俄侵略者侵入我国黑龙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 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摘编自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哪两次反击战?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4)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至少两点)【答案】(1)戚继光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2)康熙皇帝;两次雅克萨反击战;《尼布楚条约》。(3)观点: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史实: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等。【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台湾府的设置的相关内容。戚继光是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其重要贡献是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通过图二荷兰军队投降,我们可判断出该重大事件是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统一。所以本题答案为: 荡平东南沿海倭寇,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2)本题考查的是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内容。图三反映的是清朝时沙俄侵略者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面对沙皇的侵略,清朝康熙帝组织中国军民打败了沙俄侵略者,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并且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了我国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所以本题答案为:康熙,雅克萨反击战,《尼布楚条约》。(3)本题考查的是雅克萨之战和清朝加强对新疆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的史实。第一问考查的是两个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中的对外抗击外敌入侵这一观点;清朝统治者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有:“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通过题干中的主题:“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我们可以发现主要围绕着国家统一这一主题展开,所以围绕钓鱼岛问题,给我们的现实意义,要围绕着维护国家统一而展开,所以该题的答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等。故答案为:(1)戚继光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2)康熙皇帝;两次雅克萨反击战;《尼布楚条约》。(3)观点: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史实: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掌握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两次雅克萨之战并能灵活运用。17.(2020八下·奉化期末)思想解放、科技进步、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形成新的视角和理念,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更大进步。科技进步引领时代的潮流: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大国崛起·工业先声》(1)小明对近代西方思想发展的历程作了如下图示,请你补充完整。(2)工业革命的发展,引起了三大社会进步潮流(a.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b.国际工人运动;c.民族解放运动),请各举一例。(3)制度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4)综合上述探究过程,你认为思想解放、科技进步、制度创新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1)A.文艺复兴 B.法国大革命 C.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a: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b:19世纪3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c: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玻利瓦尔领导的拉美独立运动(3)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的颁布(4)思想解放、科技进步推动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促进思想解放、科技进步【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的扩张;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A对应的是提倡将人性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高举民主和理性的旗杆,以启蒙思想作为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因此B对应的是法国大革命。C对应的是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基础——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2)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发展,引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如德国统一、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工业革命的发展,引起了国际工人运动,资产阶级与劳动者代表的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19世纪30、4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工业革命的发展,引起了民族解放运动,如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3)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为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这样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4)本题考查分析归纳能力。结合上述材料经济发展推动了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最终为政治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思想基础,随着政治制度的改革,代表的阶级利益需要发生了变化,反作用于思想文化和技术革新,说明思想解放、科技进步推动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促进思想解放、科技进步。故答案为:(1)A.文艺复兴;B.法国大革命;C.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a: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b:19世纪3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c: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玻利瓦尔领导的拉美独立运动。(3)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的颁布。(4)思想解放、科技进步推动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促进思想解放、科技进步。【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18.(2020八下·奉化期末)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公元5世纪到12世纪,基督教会在西欧确立了统治地位,对建制度下的西欧分裂割据严 重,与这段时间相对应的是中国的隋唐宋时期,中国科学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摘编自史仲文《世界中世纪科技史》材料二:工业革命期间的部分科技成果材料三:西方大事年表(部分)时间 事件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16世纪 科学革命开始17—18世纪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根据材料一,列举一项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业科技发明。(2)分别简述材料二中两项科技成果的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科技水平超越中国的原因。【答案】(1)曲辕犁、简车(2)①改良的蒸汽机,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蒸汽机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3)①新航路开辟后,海外市场急剧扩大,促使人们改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②科学革命诞生了近代科学,科学知识得到普及,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③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科学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唐朝在农业方面,兴修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2)分析图片可知,图片①是蒸汽机;图片②是蒸汽机车。改良的蒸汽机,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3)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新航路开辟后,海外市场急剧扩大,促使人们改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科学革命诞生了近代科学,科学知识得到普及,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故答案为:(1)曲辕犁、筒车。(2)①改良的蒸汽机,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蒸汽机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3)①新航路开辟后,海外市场急剧扩大,促使人们改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②科学革命诞生了近代科学,科学知识得到普及,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③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资产阶级革命有关内容。19.(2020八下·奉化期末)阅读漫画,回答问题。法国漫画:联军要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 中国漫画《洋人的玩偶》(1)这两幅漫画均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法国漫画中分裂中国巨人的阴谋是否得逞?请联系所学知识予以说明。(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中国漫画《洋人的玩偶》的理解。【答案】(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原因: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军事指挥失当(2)没有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使帝国主义不得不改变瓜分中国的政策。(3)漫画说明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因为《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1)通过第一幅漫画,列强侵华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原因: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军事指挥失当等。(2)第二幅漫画说明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3)《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故答案为:(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原因: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军事指挥失当。(2)没有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使帝国主义不得不改变瓜分中国的政策。(3)漫画说明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因为《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并要求学生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原因。本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说明能力。既要直接说明,也要通过思考迁移,得出结论。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主干体系的梳理,强化思维。体现能力考核要求。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原因。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