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七下·衢州期末)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深居亚洲腹地,与世界各国联系不便B.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四个省级行政区C.我国大部分处在热带,热量条件不好D.我国跨纬度近50°,南北气候差异大【答案】D【知识点】我国的疆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位于亚洲东部,与世界各国联系方便;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四个省级行政区;我国大部分处在北温带,热量条件较好;我国跨纬度近50°,南北气候差异大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2.关于图中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曾母暗沙位于该省B.②省是我国西南边疆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壮族C.③省是我国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是武汉市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相邻【答案】C【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省是广东省,但不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曾母暗沙位于海南省;②省是云南省,是我国西南边疆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傣族;③省是我国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是武汉市;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同俄罗斯和朝鲜两国相邻;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每一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3.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A.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 B.北方人口多,南方人口少C.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D.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答案】D【知识点】我国的人口特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人口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识记。4.(2020七下·衢州期末)我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活动对应的是( )A.清明节——踏青扫墓 B.端午节——闹花灯C.元宵节——团圆赏月 D.中秋节——赛龙舟【答案】A【知识点】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活动对应关系,清明节——踏青扫墓;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中秋节—— 团圆赏月;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5.我国沿36°N的地形剖面图中A、B、C三点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A.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B.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答案】C【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沿36°N的地形剖面图中A、B、C三点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6.下面是有关我国四大高原主要特征的“顺口溜”,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巍巍苍苍,冰峰千丈;百里悬河,山川相间——云贵高原B.秃山荒丘,川梁相间;沟谷纵横,地表破残——青藏高原C.洼地罗列,山川相间;岩溶地表,结构奇巧——黄土高原D.地坦荡荡,平沙无际;风吹草低,牛羊成群——内蒙古高原【答案】D【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四大高原的有关知识。云贵高原的特点是崎岖不平,石林广布,所以A符合要求;黄土高原的特点是黄土覆盖,沟壑纵横,层层梯田,所以C不符合要求;青藏高原的特点是海拔最高,种植耐寒植物青稞,所以B不符合要求;内蒙古高原的特点是地势平坦,草原辽阔,牧人天堂,所以D符合要求。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四大高原特点的理解能力。7.一次小丽看到一副对联。上联是“长夏无冬海南岛”,下联是“冬长夏短黑龙江”。请你给这副对联加一个合适的横批( )A.四季如春 B.历史悠久 C.幅员辽阔 D.源远流长【答案】C【知识点】我国的疆域;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对我国气候分布的影响。“长夏无冬海南岛”指海南岛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冬长夏短黑龙江”为温带季风气候,且冬季漫长,这是受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影响,故最合适横批为幅员辽阔。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气候分布特点原因的理解。8.(2020七下·衢州期末)下列有关我国主要河流与其主要特征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黑龙江——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B.黄河——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C.珠江——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D.长江——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答案】C【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及“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由于南方的雨季长,珠江成为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长江全长6 300多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千米2,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随着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的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很大.9.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部地区,又产生巨大水能,这主要是由于( )A.地形复杂多样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山区面积广大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分布【答案】B【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同时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①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陆,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②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同时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③地势对交通的影响: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10.(2020七下·衢州期末)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问题。(1)与①②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A.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2)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②地区相比,①地区煤炭、水能资源更为丰富B.②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农业适于发展旱作农业C.③地区严重缺水,适于发展河谷农业D.④地区因特殊的自然环境发展畜牧业【答案】(1)D(2)D【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解析】【分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是我国的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为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①②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是我国的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地区。①②地区相比,①地区煤炭丰富,但水能资源不丰富;②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农业适于发展水田农业;③地区严重缺水,适于发展绿洲农业;④地区因特殊的自然环境发展畜牧业。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11.(2020七下·衢州期末)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B.夏季易受台风影响,多暴雨C.盛产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D.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答案】A【知识点】台湾【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地形多山,不利于人口居住。其余说法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 台湾岛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12.(2020七下·衢州期末)下列关于北京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②全年温和湿润,气候适宜③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④北京故宫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D【知识点】北京【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①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故正确;②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北京年平均气温10~1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七八月常有暴雨。故错误;③北京市场广阔,技术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故错误;④北京胡同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故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缘,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北京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或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等,均属海河水系,大多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渤海 。13.(2020七下·衢州期末)成都平原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其农业发达的原因正确的有( )①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裕,降水丰沛 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③耕种历史悠久,有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④地形平坦,适宜耕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知识点】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都平原就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内部,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②③④ 说法都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成都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一般海拔600米左右,土壤肥沃。又有自古闻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水渠纵横,农业发达,物产富饶,人口稠密,是中国重要的水稻、甘蔗、蚕丝、油菜籽产区,自古有 “天府之国” 的美誉。14.(2020七下·衢州期末)以下能让我们感受到区域的历史变化的有 ( )①人口的迁移 ②历史的变化 ③交通的发展 ④人们的方言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D【知识点】区域的变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可以从人口的迁移, 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发展等方面感受到区域的变化。人们的方言是长期传承和演化的结果,一般不变。 ①②③ ,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他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各方言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形成汉语方言的要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移,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要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15.(2020七下·衢州期末)李教授前往伊拉克进行考古,他在这里不可能看到的历史遗迹是( )A.城墙 B.象形文字 C.公共设施 D.宫殿【答案】B【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文字主要有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石刻文 ,这些都不可能出现在伊拉克地区。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石刻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16.(2016七下·海宁期末)孕育了古代西亚文明的大河是( )A.印度河 B.长江和黄河C.尼罗河 D.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答案】D【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西亚国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代西亚文明。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西亚国家的识记。17.(2016七下·海宁期末)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属于(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 50年代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答案】C【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纪纪年法和年代纪年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属于20世纪40年代。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纪纪年法和年代纪年法的换算。18.(2020七下·衢州期末)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小明同学的描述,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A.十几个男女老幼坐在一起吃着米饭和烤肉B.几个人围坐在火堆旁烧烤捕到的野猪C.吃完晚饭,大家在洞中休息,洞口燃着火堆来照明和驱赶野兽D.一大群男女在呐喊着追逐一只野猪,将它赶到预先设定好的陷阱中【答案】A【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的生活主要靠打击野兽和采集野果等为主。 那时候只有狩猎、采摘植物根茎和野果,还谈不上大家都吃米饭吧 。并且,水稻主要在南方地区种植。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这里常有动物出没,如梅花鹿,野马等,也有丰美的水草。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北京人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他们用火烤着东西吃,晚上睡火边,这样可以取暖,还可以赶走野兽,因为野兽怕火。二、非选择题19.(2020七下·衢州期末)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读下图,回答问题。(1)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AB是我国人口分界线。该线从A 市到B 市,其中AB线以东,人口 (填“稠密”或“稀疏”)(2)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E是 族聚居区, 省少数民族种类最多,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 、 、 ”的特点。(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分别是对 、 (填字母)地少数民族聚居的描述。【答案】(1)黑河;腾冲;稠密(2)藏;云南;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3)C;D【知识点】我国的人口特点;我国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1)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AB是我国人口分界线。该线从A是黑龙江的黑河市到B是云南省的腾冲市,其中AB线以东,人口稠密(填“稠密”或“稀疏”)。(2)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E是藏族聚居区,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最多,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分别是对C、D(填字母)地少数民族聚居的描述。【点评】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这样的民族分布格局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20.(2020七下·衢州期末)读《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回答问题。(1)从剖面图分析,归纳我国30°N附近地势的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2)据图分析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存在差异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A、B两地人文差异,完成下表。区域农业类型主食传统民居文化特色A畜牧业喜食②帐篷,便于拆卸雪域文化B①喜食米饭③ ④【答案】(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状分布。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2)地形因素:由图可见,东部为平原,地势地平,而西部为高原;海陆位置:东部濒临海洋,西部远离海洋;季风:东部易受夏季风影响,形成降水,西部受夏季风影响较小(3)种植业|牛羊肉,奶制品|屋顶坡度较大,注意通风、防潮|巴蜀文化【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四川盆地;青藏牧区【解析】【分析】(1)从剖面图分析,归纳我国30°N附近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状分布。这样的地势使得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2)据图分析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存在差异的原因与地形,海陆位置,气候等有关。具体来说,地形因素:由图可见,东部为平原,地势地平,而西部为高原;海陆位置:东部濒临海洋,西部远离海洋;季风:东部易受夏季风影响,形成降水,西部受夏季风影响较小(3)结合所学知识,区域A是我国的青藏地区,当地人们的农业类型是畜牧业,主食是喜食牛羊肉,奶制品,传统民居是帐篷,便于拆卸,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雪域文化。区域B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主要的农业类型是发展种植业,主食是喜食米饭,传统民居特点是屋顶坡度较大,注意通风、防潮,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点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①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陆,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②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同时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③地势对交通的影响: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21.(2020七下·衢州期末)义金衢上高速计划2022年通车,届时将为沿线居民打造更加快捷高速的交通圈。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衢州的气候类型(2)分析图1、图2,指出在义金衢上高速(金衢段)建设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并说明成因。(3)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义金衢上高速的建成会给沿线地区带来哪些积极影响。【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2)洪涝灾害成因:降水量大,且集中;位于金衢盆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势中间低,南北高,冲刷力度大)(3)有利于缓解衢州地区就业压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衢州与金华、义乌等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带动衢州旅游、商贸、文化等相关产业,促进衢州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缩短出行时间,缓解交通压力。【知识点】描述气候的两大特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解析】【分析】(1)根据衢州年降水量分布图,可以推测出衢州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析图1、图2,指出在义金衢上高速(金衢段)建设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其主要成因:降水量大,且集中;位于金衢盆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势中间低,南北高,冲刷力度大)(3)联系所学知识,义金衢上高速的建成会给沿线地区带来积极影响是有利于缓解衢州地区就业压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衢州与金华、义乌等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带动衢州旅游、商贸、文化等相关产业,促进衢州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缩短出行时间,缓解交通压力。【点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的大陆东岸,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但无明显干季。22.(2020七下·衢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所示,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流域:A 流域;C 流域(2)材料一所示A、B、C、D四地能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它们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3)文明的曙光并不只眷顾大河流域,爱琴海地区和中美洲地区也有文明的诞生。请你分别列举一例。(4)材料二中图一是哪一远古居民房屋?这种房屋有哪些好处?【答案】(1)尼罗河;印度河和恒河(2)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3)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4)①河姆渡遗址;有较好的通风、防潮功能,可以防御猛兽虫蛇的侵害【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所示,A是尼罗河流域;C是印度河和恒河流域(2)材料一所示A、B、C、D四地能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人类居住。(3)文明的曙光并不只眷顾大河流域,爱琴海地区和中美洲地区也有文明的诞生。例如: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4)材料二中图一是①河姆渡遗址;有较好的通风、防潮功能,可以防御猛兽虫蛇的侵害 。【点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1 / 1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七下·衢州期末)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深居亚洲腹地,与世界各国联系不便B.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四个省级行政区C.我国大部分处在热带,热量条件不好D.我国跨纬度近50°,南北气候差异大2.关于图中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曾母暗沙位于该省B.②省是我国西南边疆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壮族C.③省是我国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是武汉市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相邻3.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A.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 B.北方人口多,南方人口少C.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D.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4.(2020七下·衢州期末)我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活动对应的是( )A.清明节——踏青扫墓 B.端午节——闹花灯C.元宵节——团圆赏月 D.中秋节——赛龙舟5.我国沿36°N的地形剖面图中A、B、C三点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A.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B.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6.下面是有关我国四大高原主要特征的“顺口溜”,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巍巍苍苍,冰峰千丈;百里悬河,山川相间——云贵高原B.秃山荒丘,川梁相间;沟谷纵横,地表破残——青藏高原C.洼地罗列,山川相间;岩溶地表,结构奇巧——黄土高原D.地坦荡荡,平沙无际;风吹草低,牛羊成群——内蒙古高原7.一次小丽看到一副对联。上联是“长夏无冬海南岛”,下联是“冬长夏短黑龙江”。请你给这副对联加一个合适的横批( )A.四季如春 B.历史悠久 C.幅员辽阔 D.源远流长8.(2020七下·衢州期末)下列有关我国主要河流与其主要特征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黑龙江——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B.黄河——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C.珠江——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D.长江——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9.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部地区,又产生巨大水能,这主要是由于( )A.地形复杂多样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山区面积广大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分布10.(2020七下·衢州期末)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问题。(1)与①②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A.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2)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②地区相比,①地区煤炭、水能资源更为丰富B.②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农业适于发展旱作农业C.③地区严重缺水,适于发展河谷农业D.④地区因特殊的自然环境发展畜牧业11.(2020七下·衢州期末)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B.夏季易受台风影响,多暴雨C.盛产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D.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12.(2020七下·衢州期末)下列关于北京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②全年温和湿润,气候适宜③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④北京故宫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3.(2020七下·衢州期末)成都平原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其农业发达的原因正确的有( )①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裕,降水丰沛 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③耕种历史悠久,有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④地形平坦,适宜耕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4.(2020七下·衢州期末)以下能让我们感受到区域的历史变化的有 ( )①人口的迁移 ②历史的变化 ③交通的发展 ④人们的方言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5.(2020七下·衢州期末)李教授前往伊拉克进行考古,他在这里不可能看到的历史遗迹是( )A.城墙 B.象形文字 C.公共设施 D.宫殿16.(2016七下·海宁期末)孕育了古代西亚文明的大河是( )A.印度河 B.长江和黄河C.尼罗河 D.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17.(2016七下·海宁期末)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属于(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 50年代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18.(2020七下·衢州期末)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小明同学的描述,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A.十几个男女老幼坐在一起吃着米饭和烤肉B.几个人围坐在火堆旁烧烤捕到的野猪C.吃完晚饭,大家在洞中休息,洞口燃着火堆来照明和驱赶野兽D.一大群男女在呐喊着追逐一只野猪,将它赶到预先设定好的陷阱中二、非选择题19.(2020七下·衢州期末)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读下图,回答问题。(1)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AB是我国人口分界线。该线从A 市到B 市,其中AB线以东,人口 (填“稠密”或“稀疏”)(2)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E是 族聚居区, 省少数民族种类最多,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 、 、 ”的特点。(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分别是对 、 (填字母)地少数民族聚居的描述。20.(2020七下·衢州期末)读《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回答问题。(1)从剖面图分析,归纳我国30°N附近地势的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2)据图分析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存在差异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A、B两地人文差异,完成下表。区域农业类型主食传统民居文化特色A畜牧业喜食②帐篷,便于拆卸雪域文化B①喜食米饭③ ④21.(2020七下·衢州期末)义金衢上高速计划2022年通车,届时将为沿线居民打造更加快捷高速的交通圈。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衢州的气候类型(2)分析图1、图2,指出在义金衢上高速(金衢段)建设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并说明成因。(3)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义金衢上高速的建成会给沿线地区带来哪些积极影响。22.(2020七下·衢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所示,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流域:A 流域;C 流域(2)材料一所示A、B、C、D四地能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它们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3)文明的曙光并不只眷顾大河流域,爱琴海地区和中美洲地区也有文明的诞生。请你分别列举一例。(4)材料二中图一是哪一远古居民房屋?这种房屋有哪些好处?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我国的疆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位于亚洲东部,与世界各国联系方便;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四个省级行政区;我国大部分处在北温带,热量条件较好;我国跨纬度近50°,南北气候差异大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2.【答案】C【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省是广东省,但不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曾母暗沙位于海南省;②省是云南省,是我国西南边疆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傣族;③省是我国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是武汉市;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同俄罗斯和朝鲜两国相邻;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每一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3.【答案】D【知识点】我国的人口特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人口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识记。4.【答案】A【知识点】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活动对应关系,清明节——踏青扫墓;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中秋节—— 团圆赏月;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5.【答案】C【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沿36°N的地形剖面图中A、B、C三点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6.【答案】D【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四大高原的有关知识。云贵高原的特点是崎岖不平,石林广布,所以A符合要求;黄土高原的特点是黄土覆盖,沟壑纵横,层层梯田,所以C不符合要求;青藏高原的特点是海拔最高,种植耐寒植物青稞,所以B不符合要求;内蒙古高原的特点是地势平坦,草原辽阔,牧人天堂,所以D符合要求。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四大高原特点的理解能力。7.【答案】C【知识点】我国的疆域;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对我国气候分布的影响。“长夏无冬海南岛”指海南岛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冬长夏短黑龙江”为温带季风气候,且冬季漫长,这是受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影响,故最合适横批为幅员辽阔。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气候分布特点原因的理解。8.【答案】C【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及“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由于南方的雨季长,珠江成为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长江全长6 300多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千米2,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随着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的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很大.9.【答案】B【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同时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①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陆,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②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同时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③地势对交通的影响: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10.【答案】(1)D(2)D【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解析】【分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是我国的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为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①②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是我国的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地区。①②地区相比,①地区煤炭丰富,但水能资源不丰富;②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农业适于发展水田农业;③地区严重缺水,适于发展绿洲农业;④地区因特殊的自然环境发展畜牧业。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11.【答案】A【知识点】台湾【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地形多山,不利于人口居住。其余说法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 台湾岛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12.【答案】D【知识点】北京【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①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故正确;②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北京年平均气温10~1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七八月常有暴雨。故错误;③北京市场广阔,技术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故错误;④北京胡同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故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缘,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北京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或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等,均属海河水系,大多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渤海 。13.【答案】B【知识点】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都平原就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内部,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②③④ 说法都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成都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一般海拔600米左右,土壤肥沃。又有自古闻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水渠纵横,农业发达,物产富饶,人口稠密,是中国重要的水稻、甘蔗、蚕丝、油菜籽产区,自古有 “天府之国” 的美誉。14.【答案】D【知识点】区域的变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可以从人口的迁移, 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发展等方面感受到区域的变化。人们的方言是长期传承和演化的结果,一般不变。 ①②③ ,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他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各方言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形成汉语方言的要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移,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要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15.【答案】B【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文字主要有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石刻文 ,这些都不可能出现在伊拉克地区。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石刻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16.【答案】D【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西亚国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代西亚文明。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西亚国家的识记。17.【答案】C【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纪纪年法和年代纪年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属于20世纪40年代。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纪纪年法和年代纪年法的换算。18.【答案】A【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的生活主要靠打击野兽和采集野果等为主。 那时候只有狩猎、采摘植物根茎和野果,还谈不上大家都吃米饭吧 。并且,水稻主要在南方地区种植。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这里常有动物出没,如梅花鹿,野马等,也有丰美的水草。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北京人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他们用火烤着东西吃,晚上睡火边,这样可以取暖,还可以赶走野兽,因为野兽怕火。19.【答案】(1)黑河;腾冲;稠密(2)藏;云南;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3)C;D【知识点】我国的人口特点;我国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1)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AB是我国人口分界线。该线从A是黑龙江的黑河市到B是云南省的腾冲市,其中AB线以东,人口稠密(填“稠密”或“稀疏”)。(2)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E是藏族聚居区,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最多,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分别是对C、D(填字母)地少数民族聚居的描述。【点评】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这样的民族分布格局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20.【答案】(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状分布。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2)地形因素:由图可见,东部为平原,地势地平,而西部为高原;海陆位置:东部濒临海洋,西部远离海洋;季风:东部易受夏季风影响,形成降水,西部受夏季风影响较小(3)种植业|牛羊肉,奶制品|屋顶坡度较大,注意通风、防潮|巴蜀文化【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四川盆地;青藏牧区【解析】【分析】(1)从剖面图分析,归纳我国30°N附近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状分布。这样的地势使得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2)据图分析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存在差异的原因与地形,海陆位置,气候等有关。具体来说,地形因素:由图可见,东部为平原,地势地平,而西部为高原;海陆位置:东部濒临海洋,西部远离海洋;季风:东部易受夏季风影响,形成降水,西部受夏季风影响较小(3)结合所学知识,区域A是我国的青藏地区,当地人们的农业类型是畜牧业,主食是喜食牛羊肉,奶制品,传统民居是帐篷,便于拆卸,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雪域文化。区域B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主要的农业类型是发展种植业,主食是喜食米饭,传统民居特点是屋顶坡度较大,注意通风、防潮,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点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①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陆,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②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同时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③地势对交通的影响: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21.【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2)洪涝灾害成因:降水量大,且集中;位于金衢盆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势中间低,南北高,冲刷力度大)(3)有利于缓解衢州地区就业压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衢州与金华、义乌等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带动衢州旅游、商贸、文化等相关产业,促进衢州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缩短出行时间,缓解交通压力。【知识点】描述气候的两大特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解析】【分析】(1)根据衢州年降水量分布图,可以推测出衢州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析图1、图2,指出在义金衢上高速(金衢段)建设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其主要成因:降水量大,且集中;位于金衢盆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势中间低,南北高,冲刷力度大)(3)联系所学知识,义金衢上高速的建成会给沿线地区带来积极影响是有利于缓解衢州地区就业压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衢州与金华、义乌等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带动衢州旅游、商贸、文化等相关产业,促进衢州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缩短出行时间,缓解交通压力。【点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的大陆东岸,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但无明显干季。22.【答案】(1)尼罗河;印度河和恒河(2)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3)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4)①河姆渡遗址;有较好的通风、防潮功能,可以防御猛兽虫蛇的侵害【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所示,A是尼罗河流域;C是印度河和恒河流域(2)材料一所示A、B、C、D四地能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人类居住。(3)文明的曙光并不只眷顾大河流域,爱琴海地区和中美洲地区也有文明的诞生。例如: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4)材料二中图一是①河姆渡遗址;有较好的通风、防潮功能,可以防御猛兽虫蛇的侵害 。【点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