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8科8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8科8份)

资源简介

[高一]年级 [语文]试题卷
答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与教材相关的基础知识 掌握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文学常识及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
默写教材规定背诵篇目 熟背默写教材规定背诵篇目;所有必背篇目列入考试范围。默写满分人数达80%为达标。 四、识记与积累
对现代文语段和课内文言文语段的阅读理解和鉴赏 理解能力:能够分析、归纳、概括文段;鉴赏能力: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和艺术技巧。 二、阅读
写作和卷面书写 能在60分钟内完成800字的较复杂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卷面整洁,语言清通,结构完整,主旨明确,层次分明。 四、写作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伛偻(gōu) 罡风(gāng) 庇护(pì) 茕茕孑立(jié)
B.攻讦(jié) 脑髓(suǐ) 缱绻(qián) 应运而生(yìng)
C.鬈曲(quán) 孱头(càn) 自诩(yǔ) 残羹冷炙(zhì)
D.趿拉(jí) 烙印(lào) 对峙(shì) 玲珑剔透(t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匮乏 噩梦 礼上往来 经世至用
B.脉搏 坐落 漫不经心 峨冠博带
C.国粹 威慑 凋虫小技 斑驳陆离
D.吝啬 掳掠 消声匿迹 层峦迭嶂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 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着人们的行为习俗, 着人们的情感抒发, 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A、控制 左右 制约 支配
B、左右 控制 支配 制约
C、支配 制约 左右 控制
D、制约 支配 控制 左右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和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要说那些都是他做得不合脚而被退回来的靴子,那似乎是不可想像的。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作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理喻。
B.人们设立了愚人节,希望用善意的谎言,告诫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不要由于轻信,干出被人贻笑大方的蠢事。
C.舞蹈“蝶恋花”的舞台色彩设计颇具匠心,穿着一袭白衣裳的舞者
在满场艳红中分外抢眼,她舒展身体,茕茕孑立,显得高雅脱俗。
D.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到春天,祖国的土地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的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
B.如“阿Q”、“WTO”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仅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类媒体上。
C.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
D.为了提高这次大型舞会的档次和规模,举办方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乐团现场演奏。
6.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内容最切合语境的一项是( )
还有黄果树瀑布。远离瀑布还好几里,就先听到丘壑雷鸣,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近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影射下, ① ,珠花迸发, ② ;水冲到潭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 ③ ,浸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摘自黄药眠《祖国山川颂》)
A.①像是悬空的彩练 ②如烟如雾,如雨如尘 ③有如巨龙吐沫
B.①如烟如雾,如雨如尘 ②有如巨龙吐沫 ③像是悬空的彩练
C.①像是悬空的彩练 ②有如巨龙吐沫 ③如烟如雾,如雨如尘
D.①有如巨龙吐沫 ②像是悬空的彩练 ③如烟如雾,如雨如尘
7.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B.《楚辞》是由西汉刘向所编的收录了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以楚地民歌为基础、多用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句末多用“兮”字,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所以又称为“骚体”。
C.惠特曼,美国诗人。作品有《草叶集》等。《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是为悼念为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而献身的林肯总统而写的。
D.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集中《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
二.阅读。
阅读《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的部分原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全球化与本土化是近年来人类学研究的热门话题。由华琛主持的“麦当劳在东亚”的研究,就是这一热门话题的一例。根据上述研究,华琛编著了题为《金双拱门东进:麦当劳在东亚》一书。美国加州大学人类学系阎云翔的《麦当劳在北京:美国文化的地方化》的论文便是该书的第一章。论文讲述了麦当劳的经营管理者及其员工是如何在互动中将这一原本“地道”的美国饮食文化赋予了中国文化的意义。北京的麦当劳成为被地方化的、中国版的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
作为美国便捷快餐店象征的麦当劳,在其北京的许多顾客眼里是悠闲消遣的好场所。被美国大众视为出售廉价餐食的麦当劳,在北京则成为正在形成的中产阶级群体常常可以就餐的地方,而对收入不高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是偶尔可以光顾。对中国老百姓来说,麦当劳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意义比它作为快餐符号意义更为重要。麦当劳也同时成为中国百姓心目中的“现代化幸福生活”的象征之一。很多顾客把在麦当劳吃东西看成是很有意义的一种饮食和文化经验。对那些有着高收入并希望多接触外边世界的年轻的中国人来说,光顾麦当劳成为他们新生活的方式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他们参与跨国文化体系的一个途径。中国人在接受麦当劳快餐的同时,也逐步接受伴随而来的外国餐桌行为文化。
麦当劳在北京的经营管理者虽然在饮食品种、服务和管理上仍保持其美国式,但为了扩大营销,他们加促适应中国文化环境。他们努力在中国百姓面前把北京麦当劳塑造成中国的麦当劳公司,即地方企业的形象。如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学校和地方建立特殊联系等等。
总之,在中国消费者、麦当劳的经营管理者和店员的互动中,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
其实,麦当劳地方化过程,何尝不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球化”是九十年代最时髦的词之一,指的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是指世界上各种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相互撞触和冲撞,并且是多向的、多层次的文化互动和吸纳。人类不同文化的接触和互动与人类社会有着同样长的历史。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趋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不同文化的冲撞和互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非有哪一个是完全被动的。由此可见,“全盘西化”之说,不论对反对者或者提倡者来说,都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作为生物体的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被克隆,但作为人创造的文化则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
8.对下列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土化”就是“地方化”。
B、“中国版”与“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相同。
C、“全球化”也就是“全盘西化”。
D、“美国式”即“美国文化”。
9.下列不属于“麦当劳地方化的过程”的内容一项是( )
A、 北京的许多顾客把麦当劳当作悠闲消遣的好场所。
B、北京的麦当劳成为中产阶级群体常常出入的地方。
C、很多顾客把在麦当劳吃东西看成是很有意义的一种饮食和文化经验。
D、 麦当劳在北京的经营管理者在饮食品种、服务和管理上保持美国文化特色。
10.下面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全球化”是九十年代最时髦的词之一,也是一种新生事物。
B、为了扩大营销,麦当劳的经营管理者完全被动地适应中国文化环境。
C、高收入的年轻的中国人通过麦当劳参与跨国文化体系。
D、“全盘西化”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事实,没有一个人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历史事实。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2题。(选择题每题3分,共20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是时从沛公( 听从 )
B亡去不义( 逃走 )
C籍吏民,封府库( 户籍 )
D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 感谢 )
1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乃: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良乃入,具告沛公
D.为: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臣为韩王送沛公
1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B.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14.下列加点字的特殊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5.翻译下列句子。(8分,每小题4分)
①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译文: 。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遥远的岛
(芬兰)别卡宁
在天气晴和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他们就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每当风暴大作,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一个谜。
“真有意思,在近处它像什么样呢 ”两个孩子多次互相询问。
他们竭力想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决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而且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怎么去呢 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禁令。那么怎么办呢 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旁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两个孩子用由于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
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千百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那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在他们那少年人的心里带回了一个可怕的生活的秘密。他们的思想里再没有任何关于奇遇的想法。他们的心里再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已经不再向小岛眺望了,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
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16.请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能概括文中两个小孩的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3分)
□□—→□□—→□□
17.联系全文,理解“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的含义。(3分)
18.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遥远的岛”的理解。(3分)
19.指出第二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20.有人认为孩子们的探险活动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也有人认为这是颇有意义、很有价值的。请结合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读王维《山居秋暝》,回答第21—22题。(共7分)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 诗;从题材看,这是一首 诗。
22.宋代大诗人苏轼把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联)誉为王维“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请你就苏轼的评价进行具体的赏析。

三. 识记与积累。
23.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①惟草木之零落兮, 。(《离骚》)
② ,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③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怨不在大,可畏唯人, ,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⑤故余与同社诸君子, ,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
⑥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
⑦人生代代无穷已, 。(《春江花月夜》)
⑧ ,千斤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四.作文
24.作文。(63分,包括书写3分)
还记得多年前,哭天喊地的你在妈妈的目送中被老师抱进幼儿园;还记得多年前,蹦蹦跳跳的你在爸爸的目送中走进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现在,你长大了,你也曾目送好友的分别,目送亲人的离去。而且,你也渐渐明白,在你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你还将无数次地目送……
请以《目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语文]答题卷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基础知识 小现代文 文言文阅读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翻译。(8分,每小题4分)
①译文: 。
②译文: 。
现代文阅读。(共20分)
16.(3分)
□□—→□□—→□□
17.(3分)答:

18.(3分)答:

19.(5分)答:

20.(6分)答:

古诗欣赏。(7分)
21.(2分) 诗; 诗。
22.(5分)答:

23.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① (《离骚》)
② (《离骚》)
③ ……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 (《谏太宗十思疏》)
⑤ …… (《五人墓碑记》)
⑥ (《登幽州台歌》)
⑦ (《春江花月夜》)
⑧ (《将进酒》)
24.作文。(63分,包括书写3分)
还记得多年前,哭天喊地的你在妈妈的目送中被老师抱进幼儿园;还记得多年前,蹦蹦跳跳的你在爸爸的目送中走进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现在,你长大了,你也曾目送好友的分别,目送亲人的离去。而且,你也渐渐明白,在你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你还将无数次地目送……
请以《目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写背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A庇护(pì)应为(bì);C自诩(yǔ)应为(xǔ);D趿拉(jí)应为(tā),对峙(shì)应为(zhì)
2.B.A“礼上往来”应为“礼尚往来”,“经世至用”应为“经世致用”;C “凋虫小技”应为“雕虫小技”;D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层峦迭嶂”应为“层峦叠嶂”。
3.D.见课本p67页。
4.D 。明日黄花:比喻已经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A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应为“不可思议”。B贻笑大方:被大方之家耻笑,应删去前面的“被人”。 C茕茕孑立:形容孤单,无依无靠。
15. ①秦朝时,项伯和我交往,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项伯”省略1分,“游”1分,“使动”1分,整体1分)
②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与意外的变故。(“所以”1分,“出入”1分,“非常”1分,整体1分)
16.好奇(憧憬)——兴奋(激动)——失望(痛苦)。(3分)
17.孩子们从小岛回来后极度的失望与痛苦,(1分)因害怕受家长责骂和可能成为笑柄而不愿将它们表露出来。(2分)
18.字面意思是指水面上那座孤独的小岛。(1分)实质上寓意孩子遥远的并未实现的梦想。(2分)
19.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2分)形象地描绘出了小岛景色的迷人、神奇,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1分)同时为下文两个小孩急切地想登上小岛的行为作铺垫,(1分)又与文末小岛的真实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1分)
20.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6分)
参考示例:要真正认识一个地方单靠远远的观望是不够的,还要到实地去走走。
或:我们有很多梦想,当我们真的涉足其间,却突然大失所望。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
或:遥远的岛是一种象征,一种美丽的未来、美好的理想的象征,这启迪我们要像孩子一样积极地追求,不断地努力,但又不能像孩子一样遭遇失败而垂头丧气。
或:我们所有的美丽的追求就像文中的小岛一样,即使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景,而人生的乐趣和意义已经隐含在执着的追求之中了。
座位号[高一]年级 [历史]试题卷
答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图表得出历史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答题要求。 6,8, 18、 24、26、28
基本线索整理 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 3、4、5,9,11、13、16.35
历史能力提高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和概括历史人物的活动 1.2.7.22, 27, , 31,32.34
试 卷 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为
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里“统一”的主要方式是
A.正常的文化 交流 B.西方的殖民掠夺 C.工业革命的推广 D.东方的借鉴学习
2.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珍妮(手摇)纺纱机 早期机车 早期汽车
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孙 卡尔·本茨
B.人工动力 蒸汽动力 燃油动力
C.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初 19世纪60年代
D.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3.从经济近代化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
A.牛耕 B.蒸汽机 C.内燃机 D.互联网
4.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活动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
主要表现在
①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③为西欧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在 19 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 (steam, 即蒸汽机) 是英国人” 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6.工业革命期间,有利于减少人类对风力、水力等自然力的依赖,使生产摆脱了地域限制的关键性发明是
7.“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工业革命的需求
8.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经济盛会,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性建筑。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铁塔上有可能会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
式进行联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图片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其中能起到改善失业者状况的是
(一) 蓝鹰标志 (二) 美国田纳西河水利工程
A.(一)(二)都能 B. (一)能(二)不能 C. (一)不能(二)能 D. 两个都不能
10.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C.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D.私人经济受到限制
11.“经济发展不能完全靠各个部门、企业自行其是,这就好比城市的交通一样,如果没有红绿灯和警察指挥,就会导致互相撞车和塞车。” 二战后,日本政府为发挥“红绿灯和警察指挥”的作用而实行了
A.社会市场经济 B.计划指导型经济 C.混合市场经济 D.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12.20世纪20~30年代,面对困境,美、俄两国分别实行“新政”,进行了重大制度的创新,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均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C.都符合了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13.《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农业集体化
14.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中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王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有自己的地,可辛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赵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人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1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①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②确立了战后美国始终如一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③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④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当今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解决各成员国贸易争端的主要机构是
A.国际金融公司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关贸总协定
17.欧洲联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大成果。欧洲一体化进程首先开始于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军事领域 D.文化领域
18.以下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我国许多城市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外国饮食营养价值高
C.人们日益追求生活质量 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19.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的是
A. 孔子创立儒学 B.“百家争鸣”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理学的出现
20.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元曲        B.唐诗、宋词、楚辞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2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中,最不同于前代思想家的主张,而且反映了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
A.李贽的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B.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天下之大害”
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23.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①印刷术、造纸术 ②罗盘针 ③火药 ④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古典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的标识标识以汉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这种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的书法字体为
A.篆书        
B.楷书     
C.草书
D.行书
25.吴倩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
A.人物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山水画
26.你一定参观过历史文物吧,文物是历史工作者从事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请你仔细观察下列文物,其中对研究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有着重要作用的是
A.陶片放逐 B.甲骨文 C.查士丁尼法典 D.红楼梦
27.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的西方“长技”,指的是
A.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B.西方的政治制度
C.西方的思想文化 D.了解外国历史地理知识
28.Science(科学)被提升到思想解放的高度是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下列图片与之直接有关的是:
A B C D
29.2009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下列关于近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表述正确的是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②李大钊、陈独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③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
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0.有人说辛亥革命之所以被称为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是因为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并以之为指导思想。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B. 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D. 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31.最早从理论上提出、 最早从理论上否定、 最早在实践上开创、 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①韩非子 ②秦始皇 ③黄宗羲 ④康有为 ⑤孙中山 ⑥毛泽东
A. ①③②⑤ B. ①④②⑤ C. ①③⑤⑥ D. ①③②⑥
32.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
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上 B.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C.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满足了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33.阿尔及利亚《人民报》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1949年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这项科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C.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34.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杂交水稻的成功培植  B.“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 D.“神舟”号飞船发射成果
35.杨利伟是我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的胜利回归反映了中国已经迈进世界
哪些先进科技领域?
①航天技术 ②运载火箭技术 ③生命科学技术 ④医疗技术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试 卷 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36题8分,第37题4分,第38题6分,第39题12分,共30分。
36.(8分)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工业文明兴起并向全球扩展,世界市场日益扩大,世界最终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
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依据材料一,分析引起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发明成果是什么 (1分)这项发明成果首先出现在哪一个国家 (1分) 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1分)
材料三
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电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1分)第
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是什么?(3分)
37.(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元是当前欧洲许多国家的新货币,下图是面额50的欧元。它的发行与流通,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欧元的发行者是目前世界上哪一经济实体?它正式问世于哪一年?(2分)
材料二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1分)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前期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有20%是在国内进行。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1分)
38.(6分)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1)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3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6分)
(2)依据材料二观点,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3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3分)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答题卷
题号 选择题70分 36(8分) 37(4分) 38(6分) 39(12分) 总分100分
得分
I卷 选择题
选择题涂卡区(涂黑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否则不予计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卷II  非选择题
36、(8分)(1)依据材料一,分析引起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发明成果是什么 (1分)这项发明成果首先出现在哪一个国家 (1分) 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是什么?(3分)
37、(4分)(1)欧元的发行者是目前世界上哪一经济实体?它正式问世于哪一年?(2分)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1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1分)
38、(6分)(1)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39、(12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6分)
(2)依据材料二观点,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3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3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6题、
(1)市场的不断扩大。(1分)
(2)改良蒸汽机(1分)英国(1分) 影响: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分)
(3)“电气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本;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每点1分,共4分)
瓦特和他的改良蒸汽机
班级 姓名 学号 .
◎◎◎◎◎◎◎◎◎◎◎◎◎◎◎◎◎◎◎◎◎◎◎◎◎◎◎◎◎◎◎◎◎◎◎◎◎◎◎◎◎◎◎◎◎◎◎◎◎◎◎◎◎◎◎◎◎◎◎◎◎◎◎◎◎◎◎◎◎◎◎◎◎◎◎◎◎◎◎◎◎◎◎◎◎◎◎◎◎◎◎◎◎◎◎◎◎◎◎◎◎◎◎◎◎◎◎◎◎◎◎◎◎◎◎◎◎◎◎◎◎◎◎◎◎◎◎◎◎◎
…………………………… 密 ……………………………………… 封 …………………………………… 线 ………………………………………………
座位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得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得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高一]年级 [英语]试题卷
答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听力理解 听懂与教材难度相当的语言材料,并按照要求熟练做题,听懂与高考题目相关的听力材料。 1-20小题
课本基础知识 熟悉教材内容,根据设置的语境,熟练运用课本所学语言知识。 21-35小题76-85小题
语言基础知识 综合运用语言知识 阅读一篇280字左右的记叙文,完成完形填空;阅读100字左右短文,改正其中错误 36-55小题第五部分第一节
阅读理解 选择不同题材和体裁的约为1300词的四个篇章,做与高考相适应的阅读理解题,考查学生的各种阅读基本能力。 56-75小题
书面表达 就亲身经历,用所学词汇书写100字左右的书面表达。 第五部分第二节
本试卷分第I卷(听力部分)、第II卷(选择题)和第Ⅲ卷(非选择题)三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 听力部分 (共30分)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1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the class
A. He can understand the class. B. He wishes the teacher would talk more.
C. He doesn’t always understand the teacher.
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bookstore. B. In the woman’s study. C. In a library.
3. What does the factory make
A .Orange lines. B. Copying machines. C. MP3s.
4. Why does the man want to take a bus
A. The bus is cheap. B.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 taxi. C. The taxi isn’t cheap.
5.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A. Do some washing. B. Go to the supermarket. C. Buy some sugar.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Teacher and student. B. Father and daughter. C. Mother and son.
7. What did the boy do an hour ago
A. Wrote his diary. B. Did his homework. C. Did some cleaning.
8. 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boy
A. He has lost his pen at school. B. He has found his pen.
C. His mother has found his pen.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 When will the speakers meet Susan
A. At 3:20. B. At 5:30. C. At 7:30.
10. What birthday gift will they give Tom
A. A tape. B. A jacket. C. A book.
11. What’s Tom’s hobby
A. Sports. B. Music. C. Reading.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14题。
1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an airport. B. In a railway station. C. In a restaurant.
13. What’s the color of the man’s bag
A. Blue. B. Black. C. Pink.
14. What’s the man’s baggage number
A. 703-9962 B. 703-9926. C. 703-1926.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Boss and secretary. B. Father and daughter C. Headmaster and teacher.
16. Why does the woman feel bad
A. She has a stomach. B. She has a fever. C. She has a headache.
17. How does the man solve the problem
A. He makes copies of the report himself. B. He let the woman go home to have a rest.
C. He asks somebody else for help.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at is the speaker
A. An English teacher. B. The headmaster. C. A student.
19. How long did Miss Elizabeth stay in the school
A. One year. B. Two years. C. Three years
20. What do you think of Miss Elizabeth’s teaching
A. Difficult but understanding. B. Lively and interesting. C. Exciting and active.
第II卷 选择题(共75分)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May I look at the menu for a little while
— Of course, ____, sir.
A. don’t worry B. it doesn’t matter C. enjoy yourself D. take your time.
22.The doctor suggested _____ any longer.
A. him not smoke B. him not to smoke C. he not smoke D. he didn’t smoke
23. The police _____ mountain for the murderer _____ ID card was found at the scene (现场)
A. is hunting, who B. are hunting, whose C. is hunting, whom D. are hunting, that
24. It’s helpful to put children in a situation _____ they can see themselves differently.
A. that B. when   C. which D. where
25. The joke the naughty boy _____ old people made many people angry.
A. played on B. made on C. played to D. made to
26. New York is famous for its skyscrapers, _____ has more than 100 storeys.
A. the higher of them B. the highest of which C. the highest of them D. some of which
27. I’d like to buy a house --- modern, comfortable, and _____ in a quiet neighbourhood.
A. in all B. after all C. above all D. at all
28. Her glasses, _____ she was like a blind man, fell to the ground and broke.
A. which B. with which C. without that D. without which
29.The company was named Gates Hall _____ a man named James Gates.
A. in need of B. in search of C. in charge of D. in memory of
30. I’m sorry, but I didn’t mean to keep you waiting here for a long time. Can you _____ me
A. forgive B. satisfy C. apologize D. wipe
31.— Who _____ it be that is standing under the tree
— It ____ be the headmaster in our school, but I’m not sure.
A. can; must B. can; may C. must; can D. may; must
32. The reason for his success in the English study is ____ he has been working very hard.
A. why B. whether C. that D. how
33. —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marriage
— ____, if I were Kate, I would not marry such a man.
A. Generally speaking B. I have no idea C. On the contrary D. To be honest
34. I have many friends, ____ some are businessmen.
A. of the B. from which C. who of D. of whom
35. Whether he will succeed in his study depends on ____ he will keep on working hard at it.
A. whether B. that C. if D. which
第二节: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 – 55 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 C, 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It was before Christmas. The spirit of the season had not yet caught up with me. Quickly, I filled my shopping cart with some things and went to the long checkout lines. I picked the 36____ one, but it looked as if it would be 37____ a 20-minute wait.
In front of me were 38____ small children --- a boy of five and a younger girl. The girl 39____ a beautiful pair of shiny, golden shoes and 40_____ them as though they were a treasure.
The clerk showed them the 41_____. “That will be $6.09,” she said. The boy 42____ some bills on the stand while he 43_____ his pockets. He finally came up with $3.12. “I guess we will come back some 44_____ time, maybe tomorrow.” With that 45____ the little girl began to cry. “But Jesus would have loved these 46____,” she cried. “Well, we’ll go home and work some more. Don’t cry. We’ll come 47____.” he told her.
Quickly I handed $3 to the 48____. These children had waited in line for a long time and, 49____ all, it was Christmas. Suddenly a pair of arms came around me and a small 50____ said,” Thank you, lady.” The girl said. “My Sunday teacher said that the streets in the heaven were made of shiny 51____, just like these shoes. Our mommy is sick and she is going to 52____. Daddy said that she might go before Christmas, to be with Jesus. I think my mom will be beautiful 53____ on those streets to 54____ these shoes.”
My eyes filled with tears. Silently I thanked God for using these children to remind me of the true 55____ of giving.
36. A. shortest B. longest C. biggest D. smallest
37. A . at most B. at least C. more than D. less than
38. A. few B. five C. two D. some
39. A. took B. carried C. brought D. caught
40. A. watched B. looked C. thought D. treated
41. A. price B. card C. money D. expense
42. A. picked B. left C. laid D. let
43. A. found B. searched C. searched for D. looked for
44. A. another B. more C. others D. other
45. A. statement B. saying C. words D. announcement
46. A. goods B. gifts C. presents D. shoes
47. A. back B. home C. there D. over
48. A. children B. girl C. clerk D. boy
49. A. at B. after C. in D. of
50. A. boy B. girl C. voice D. sound
51. A. silver B. gold C. stones D. bricks
52. A. hospital B. sky C. heaven D. clinic
53. A. walking B. standing C. running D. staying
54. A. serve B. fit C. suit D. match
55. A. spirit B. love C. meaning D. thinking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February has long been a month of romance. With the sweet smell of roses in the air, romantic films hit cinemas and love stories fill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On the 14th day, it is a custom for a boy to take his girlfriend out to dinner, buy her flowers and chocolates, write poems, sing to her or even spell out her name with rose petals (花瓣)! This is what you see on Valentine’s Day, a day named after Valentine who was a priest in the third century Rome. When the emperor (皇帝) decided that single men could become better soldiers than those with wives, he didn’t allow marriage.
But Valentine continued to perform marriage ceremonies for young lovers in secret. When his actions were discovered, the emperor sentenced him to death. While in prison, it is said that Valentine fell in love with the daughter of his prison guard. Before his death, he wrote her a letter, which he signed “From your Valentine”, an expression that is still in use today. Valentine died for what he believed in and so he was made a Saint (圣徒), as well as becoming one of history’s most romantic characters.
Nowadays, Valentine’s Day is also popular among Chinese young people. Some students are planning to make Valentine’s cards for parents, teachers and friends. Others want to hold parties at which they will exchange small gifts and eat heart-shaped cakes. The idea is to have fun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share in the spirit of St. Valentine.
56. Why did the emperor in Rome not allow marriage in his country
A. Because there were few women in his country at that time.
B. Because he thought men without wives could be better soldiers.
C. Because there wasn’t enough food for the men with wives.
D. Because he thought it was easy to control the men without wives.
57. Valentine was put into prison because ______.
A. he killed one of the soldiers B. he stole a lot of food
C. he didn’t obey (服从) the emperor’s order D. he didn’t want to be a soldier
58. The last paragraph mainly tells us ______.
A. students in China send cards to their teachers
B. it is a good idea to celebrate Valentine’s Day in China
C. it is interesting to celebrate Valentine’s Day in China
D. Valentine’s Day is also popular in China now
59.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should be ______.
A. Valentine’s Day B. A Brave Priest C. Valentine’s Day in China D. A Romantic Man
60. The reading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____.
A. what people do on Valentine’s Day B. why Valentine was put into prison
C. How Valentine’s Day came into being D. what day Valentine’s Day falls on
B
Tea drinking was common in China for nearly one thousand years before anyone in Europe had ever heard about tea. People in Britain were much slower in finding out what tea was like, mainly because tea was very expensive. It could not be bought in shops and even those people who could afford to have it sent from Holland did so only because it was a fashionable curiosity. Some of them were not sure how to use it. They thought it was a vegetable and tried cooking the leaves. Then they served them mixed with butter and salt. They soon discovered their mistake but many people used to spread the used tea leaves on bread and give them to their children as sandwiches.
Tea remained scarce and very expensive in England until the ships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began to bring it direct from China early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During the next few years so much tea came into the country that the price fell and many people could afford to buy it.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on the Continent we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ond of tea. Until then tea had been drunk without milk in it, but one day a famous French lady named Madame de Sevigne decided to see what tea tasted like when milk was added. She found it so pleasant that she would never again drink it without milk. Because she was such a great lady her friends thought they must copy everything she did, so they also drank their tea with milk in it. Slowly this habit spread until it reached England and today only very few Britons drink tea without milk.
At first, tea was usually drunk after dinner in the evening. No one ever thought of drinking tea in the afternoon until a duchess (公爵夫人) found that a cup of tea and a piece of cake at three or four o’clock stopped her getting “a sinking feeling” as she called it. She invited her friends to have this new meal with her and so, tea-time was born.
6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ea into Britain
A. The Britons got expensive tea from India.
B. Tea reached Britain from Holland.
C. The Britons were the first people in Europe who drank tea.
D. It was not until the 17th century that the Britons had tea.
62. This passage mainly discusses ______.
A. the history of tea drinking in Britain
B. how tea became a popular drink in Britain
C. how the Britons got the habit of drinking tea
D. how tea-time was born
63. Tea became a popular drink in Britain______.
A.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B.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C.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D. in the late seventeenth century
64. We may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habit of drinking tea in Britain was mostly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______.
A. a famous French lady B. the ancient Chinese
C. the upper social class D. people in Holland
65. Which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People in Europe ate tea just like eating sandwiches at the beginning.
B. There was much tea early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in Europe.
C. British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drinking tea without milk.
D. Tea was usually drunk in the evening before tea-time was born.
C
When we can see well, we do not think about our eyes often. It is only when we can not see perfectly that we come to see how important our eyes are.
People who are nearsighted can only see things that are very close to their eyes. Many people who do a lot of close work, such as writing and reading, become nearsighted. Then they have to wear glasses in order to see distant things clearly.
People who are farsighted face just the opposite problem. They can see things that are far away, but they have difficulty reading a book unless they hold it at arm’s length. If they want to do much reading, they must get glasses too.
Other people do not see clearly because their eyes are not exactly the right shape. This, too, can be corrected by glasses. Some people’s eyes become cloudy because of cataracts. Long ago these people often became blind. Now, however, it is possible to operate on the cataracts and remove them.
When night falls, colors become fainter to the eyes and finally disappear. After your eyes have grown used to the dark, you can see better if you use the side of your eyes rather than the centers. Sometimes, after dark, you see a small thing to one side of you, which seems to disappear if you turn your head in its direction. This is because when you turn your head, you are looking at the thing too directly. Men on guard duty sometimes think they see something moving to one side of them. When they turn to look straight at it, they can not see it any more, and they believe they were mistaken. However, this mistake happens because the center of the eye, which is very sensitive in daylight, is not as sensitive as the sides of the eye after dark.
66. We don’t know that our ey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until _______.
A. we think about our eyes B. we cannot see clearly
C. we wear glasses D. we have to do much reading
67. People who are farsighted _______.
A. cannot do a lot of close work without glasses
B. can only see things that are very close to their eyes
C. have difficulty reading a book if they hold it at arm’s length
D. have the same problem as the nearsighted people
68. “Cataracts” may be means _______
A. 白内障 B 糖尿病 C 白血病 D 心脏病
69.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_______ is more likely to be nearsighted.
A. tailor B. worker C. guard D. painter
70. To see a small thing at night, it is better to look _______.
A. with wide open eyes B. with half shut or narrowed eyes
C. straight at it D. in a slightly different direction
第二节:阅读下列应用文及相关信息,并按照要求匹配信息。
某网站推出一个栏目Who is Angel Nancy, Molly, Lucy, Sara和Tina分别当选为 Angel并发表了获奖感言(71-75题),阅读下面该栏目获奖者家人的邮件(A、B、C、D、E和F), 选出与获奖感言对应的邮件。选项中有一项是多余选项。
71. Nancy: I am very happy to get the gift and I should thank my little brother who loves me so much.
72. Molly: I am so proud of my son to “buy” me the valuable gift when he is so young.
73. Lucy: I am very happy to have the honor and I should thank my children, my relatives, my friends and so on.
74. Sara: I’m very happy that my daughter-in-law gives me so high a prize.
75. Tina: I never imagined that my favorite star would give me such a high and special honor.
A B
We have been blessed with an angel in our family. I don’t even know if she knows the number of lives she has touched. She just goes on with her everyday tasks and never even realizes the wonderful love that flows from her every move. She is known by so many different titles, like mom, aunt, sister, friend, neighbor, etc. Whether I am having a good day or in more cases a really bad day, she never seems to fail me, no matter what the circumstances are. Moreover, she’s by far one of my biggest fans. Mom is a really good-hearted person with a beautiful spirit that always shines through even during my darkest days. She definitely earns her angel wings.
C D
My special angel is my mother. She is there whenever I need her. In my opinion, she deserves the gift. This gift would surely brighten up her day. She is the one who I can count on to help me or have a hot meal ready for dinner. Moms do that but no one really appreciates them as much as they should be. I just want to make her feel special. There may be a lot of special angels out there, but I think my mom is the only special angel in my heart. Hi, I’m 7 years old and my special angel is my mommy. She takes care of me and our house, works with troublesome teens as a volunteer, takes me to gymnastics every week, and works two jobs. My mommy is my best friend and we are angels for each other. She always thinks of others first. I think she should be the Angel Among Us winner. Please pick my mommy. It would be a great Christmas gift for her since I can’t buy her a present.
E F
My special angel is my sister. She is tall and beautiful. And I’m proud of her to be my sister. She loves me very much. She is always there for me. She takes care of me when mommy and daddy are not at home, and when I am ill or hurt. She often tells me stories and rides bicycles with me at the weekends. Whatever question I ask her, she will always tell me the answer. She is the best sister in the world. I love her very much. I met my special angel 32 years ago when starting my first job. She trained me as a friend. She introduced me to one of her sons to whom I’ve been married for 20 years. She lovingly raised seven children, and after retiring helped to raise a grandchild who is now in college. Living next door she was always there to help with our two sons, babysitting, fixing them snacks, or teaching them how to make peanut butter and banana sandwiches.
第Ⅲ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第四部分:课本知识运用(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所给的首写字母和上下文进行课文内容填空
Henry was an American (76) b_______. One day he had an accident in a (77)b______. Luckily he was (78)s_______ by a ship for London. He arrived in London by earning his (79) p_______ without pay. He was (80) l______ in the street in (81) r______. To his surprise an (82) u_______ thing happened. Two rich brothers gave him a million pound bank-note because they had made a (83) b______. One believes that a man cannot survive in the city for a month with only a million pound bank-note. The other believes he can.
They asked Henry several questions. They found that Henry had been at sea and landed in England by(84)a_______, and he worked for a mining company in San Francisco. Now he only wanted to get an(85)h_______ job. The brothers gave Henry a letter with a bank-note in it and asked him not to open it until 2 o’clock.
第五部分:写作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下面短文中有10处语言错误。请在有错误的地方增加.删除或修改某个单词。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上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上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at is one important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 falls in August 15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every year. It was celebrated both in China and many Asian country. People believe that a full of moon is the symbol of reunion and good luck. This is also a custom to express best wishes to their beloved ones at this particularly time. On that day they usually go back home to have a family get-together, so they appreciate the beautiful full moon, enjoyed the typical food—the moon cake. All Chinese have wonderful time at the festival.
第二节:书面表达(22分 + 3分卷面分)
3月25日是一个明丽的春日,高一全体师生进行了环东钱湖20公里(kilometres)远足活动。同学们放飞了心情,亲近了大自然,克服疲劳,互相帮助和鼓励,锻炼了意志力和团队精神。中途休息时部分同学还表演了节目做了游戏。请以“Our Spring Hiking”为题,叙述这次活动经历,并谈论自己的感受和对这次活动的看法。
参考词汇 意志力:will-power 团队精神;team spirit
字数:100-120字
可适当发挥,请勿使用真实姓名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英语答题卷
第I、II卷
1 A B C D 21 A B C D 36 A B C D 56 A B C D
2 A B C D 22 A B C D 37 A B C D 57 A B C D
3 A B C D 23 A B C D 38 A B C D 58 A B C D
4 A B C D 24 A B C D 39 A B C D 59 A B C D
5 A B C D 25 A B C D 40 A B C D 60 A B C D
6 A B C D 26 A B C D 41 A B C D 61 A B C D
7 A B C D 27 A B C D 42 A B C D 62 A B C D
8 A B C D 28 A B C D 43 A B C D 63 A B C D
9 A B C D 29 A B C D 44 A B C D 64 A B C D
10 A B C D 30 A B C D 45 A B C D 65 A B C D
11 A B C D 31 A B C D 46 A B C D 66 A B C D
12 A B C D 32 A B C D 47 A B C D 67 A B C D
13 A B C D 33 A B C D 48 A B C D 68 A B C D
14 A B C D 34 A B C D 49 A B C D 69 A B C D
15 A B C D 35 A B C D 50 A B C D 70 A B C D
16 A B C D 51 A B C D
17 A B C D 52 A B C D
18 A B C D 53 A B C D
19 A B C D 54 A B C D
20 A B C D 55 A B C D
71. _______ 72. _______ 73. _______ 74. _______ 75. ________
第Ⅲ卷
第四部分:课本知识运用(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76._________ 77._________ 78._________ 79._________ 80.__________
81._________ 82._________ 83._________ 84._________ 85. ________
第五部分:写作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at is one important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 falls in August 15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every year. It was celebrated both in China and many Asian country. People believe that a full of moon is the symbol of reunion and good luck. This is also a custom to express best wishes to their beloved ones at this particularly time. On that day they usually go back home to have a family get-together, so they appreciate the beautiful full moon, enjoyed the typical food—the moon cake. All Chinese have wonderful time at the festival.
第二节:书面表达(22分 + 3分卷面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英语答案
第五部分:写作
短文改错:10分
第一行that---which ; in---on 第二行was---is
第三行country---countries 去掉of 第四行 this---it
第五行particularly---particular 第六行so---and;enjoyed---enjoying
第七行have和wonder之间加上a
第二节:书面表达(22分 + 3分卷面分)
座位号[高一年级]年级 [化学]试题卷
参考数据: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双 基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2、3、4、5、6、7、8、12、13、26、28
能 力 化学语言、思维能力 9、10、11、14、15、16、17、18、23、27
应用与计算 创新、实验、计算能力 20、21、22、24、25、29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随着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
B.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也越大
3.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 ( )
A.制催化剂的材料 B.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C.制农药的材料 D.半导体材料
4.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是( )
A. 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B. 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C. NO与O2反应生成NO2
D. 由NH3制碳铵或硫铵
5. 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错误的是(  )
A.CH3CH2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B.干冰和冰为同一种物质
C.CH3CH3和CH3CH2CH3互为同系物
D.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
6.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蔗糖中加入浓H2SO4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
B.浓H2SO4和浓HCl混合可制得氯化氢,说明浓H2SO4是一种难挥发的酸。
C.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H2SO4不反应。
D.反应CuSO4+H2S = CuS↓+H2SO4能进行,说明CuS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硫酸。
7. 对于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气体反应,下列可以说明A(g)+B(g) C(g)+D(g) 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
A.容器中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C.A、B、C、D四种气体共存 D.反应混和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8.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 NaH2S>PH3
C.酸性强弱 H2SiO3Na>CO2
9.下列性质可以证明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
A.可溶于水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10. NO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而奇妙的作用也使其成为“明星分子”。如可用于制HNO3、肥料、炸药、促进血管扩张、促进免疫功能、增强记忆等。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生成NO的是( )
A. Cu + HNO3(稀) B. N2 + O2 C. NH4Cl + O2    D. NO2 + H2O
11.将等物质的量的SO2气体和Cl2同时作用于湿润的红色布条,则布条的颜色(   )
A.变白色    B.变无色 C.不褪色    D.先褪色后又复原
12.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 )
A.H2S和Na2O2 B.H2O2和CaF2 C.NH3和N2 D.HNO3和HClO3
13.在10L的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2 + 3H2 = 2NH3,3s后,NH3的物质的量增加0.12mol,用H2浓度的变化表示3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 0.003mol (L s)-1 B. 0.045 mol (L s)-1
C.0.006 mol (L s)-1 D.0.009 mol (L s)-1
14. 下列物质呈固态时必定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
A.非金属氧化物  B.金属氧化物 C.非金属单质 D.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
15. 灼烧绿矾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2(FeSO4·7H2O) == Fe2O3+SO2↑+ SO3↑+ 14H2O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BaSO4生成 B.有BaSO3生成
C.同时有BaSO4和BaSO3生成 D.有SO3逸出
二 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6. 已知0.1mol某单质与足量的硫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6g,则该单质可能是( )
A.钙   B.铜 C.铁 D.铝
17. 有a、b、c、d四种主族元素,已知a、b的阳离子和c、d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而且原子半径a>b,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c>d,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关系是( )
A.a>b>c>d B.b>a>d>c C.c>b>a>d D.b>a>c>d
18.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金属A肯定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      (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电子层数多
C.1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molB从酸中置换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稀盐酸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
1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中,一定都含有非金属元素
B.某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跟卤素可能形成离子键也可能形成共价键
C.离子化合物如果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
D.共价化合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而离子化合物中一般不存在单个分子
20. 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里,产生H2的
速率可由右图表示。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Cl-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
A. 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21.X与X+的两种微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
B.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C.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同
D.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22.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沸点:NH3>PH3>AsH3
B.熔点:SiO2>NaCl>SiI4
C.酸性:HClO4>H2SO4>H3PO4
D.碱性:NaOH>Mg(OH) 2>Al(OH)3
23.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Z>W
D.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沸点最高
24.由硝酸尾气的处理原理:3NO2+H2O = 2HNO3+NO,NO2+NO+2NaOH =2 NaNO2+ H2O,下列气体中,不可能被过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的是(   )
A.V(NO2): V(O2)= 4 : 1
B.V(NO2): V(NO)= 1 : 0
C.V(NO2): V(NO)= 1 : 2
D.V(NO2): V(NO): V(O2)= 1 : 1 : 1
25. 在2A + B = 3C + 4D 的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s)-1
B.vB=0.3 mol·(L·s)-1
C.vC=0.6 mol·(L·s)-1
D.vD=1 mol·(L·s)-1
三 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计26分)
26. 现有①Ar ②金刚石 ③NH4Cl ④SiO2 ⑤干冰 ⑥K2S六种物质,按下列要求回答:(填序号)
(1)只存在共价键的是__ ___,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
(2)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_______,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 。
27.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的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可形成常见化合物BA4,一个BA4分子中电子总数为10;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D与C同一主族,E-比C2-多一个电子层。试回答:
(1)D与E两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填元素名称),请你自选试剂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说明试剂、简单操作、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D间可形成甲、乙两种微粒,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且甲有18个电子,乙有10个电子,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和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写出它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4)A和C也可形成一种18电子分子,写出该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8.用纯净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
(1)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分析判断:
________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
_______段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最多。
(2)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速率,欲向溶液
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
A.蒸馏水 B.氯化钠固体
C.氯化钠溶液 D.浓盐酸
(3)除了上述方法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缓化学反应速率? 。
四.实验题(12分)
29. 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到600℃便开始分解,分解产物是硫化钠和另外一种固体。某学生将无水亚硫酸钠受热后的试样溶于水制成浓溶液,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他向试样溶液中缓缓地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固体试样含有什么成分?
(1)如果加热温度在600℃以上,再向所得固体的试样溶液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观察到品红溶液不褪色,CuSO4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试分析试样溶液中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 _________,解释这种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_ _;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现象推断无水亚硫酸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加入了足量的稀盐酸后,品红溶液和CuSO4溶液中都无明显的现象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化学]答题卷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 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三 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计26分)
26.
(1)__ ___, 。
(2)___ ____, 。
27.
(1)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
28.
(1)_____ ___,___ ____。
(2)
(3) 。
四.实验题(12分)
29.
(1)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 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年级][学科]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二 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D D C C A D C B
三 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计26分)
四.实验题(12分)
29. (1)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并有气泡冒出
SO32- + 2S2- + 6H+ == 3S + 3H2O S2- + 2H+ == H2S↑
加热后固体中所含的Na2SO3和Na2S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1:2,在酸性溶液中
强热
V(CO2)/mL
座位号高一年级 物理试题卷
答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概念辨析 掌握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1、2、3、4、7、8、10、16
规律应用 掌握基本规律和相关知识点 6、9、11、14、19、12、21
理解分析 具备理解能力 5、13、17、18、20
推理能力 具备推理能力 15、22、23、2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选对得3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首次比较精确地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分别是( )
A. 开普勒、卡文迪许 B. 牛顿、伽利略
C. 牛顿、卡文迪许 D. 开普勒、伽利略
2.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为零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一定做曲线运动
C.物体有可能在恒力的作用下做曲线运动
D.物体只可能在变力的作用下做曲线运动
3. 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抛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 B.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
C.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速度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4. 一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在其运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线速度 B.角速度 C.向心加速度 D.合外力
5.陨石落向地球是因为( )
A.陨石对地球的吸引力远小于地球对陨石的吸引力,所以陨石落向地球
B.陨石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陨石的引力大小相等,但陨石质量小,惯性小,加速度大,所以改变运动方向落向地球
C. 太阳不再吸引陨石,所以陨石落向地球
D. 陨石受到其他星球的斥力落向地球
6. 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经过无数人的协作和努力,在2007年10月24日晚6点多发射升空。如图所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由地球飞向月球时,沿曲线从M点向N点飞行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探月卫星所受合力方向可能的是下列图中( )
7. 关于同步通信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步通信卫星的运行轨道可以是椭圆
B. 同步通信卫星可沿与赤道平面成一定角度的轨道运行
C. 同步通信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是一确定的值
D. 如果需要,同步通信卫星可以定点在北京上空
8.火车轨道在转弯处外轨高于内轨,其高度差由转弯半径与火车速度确定。若在某转弯处规定行驶的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 当以v的速度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与轨道面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② 当以v的速度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轨道面支持力和外轨对轮缘弹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③ 当速度大于v时,轮缘挤压外轨
④ 当速度小于v时,轮缘挤压外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A的受力情况是( )
A.绳的拉力大于A的重力
B.绳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
C.绳的拉力小于A的重力
D.绳的拉力先大于A的重力,后变为小于重力
10.宇宙飞船要与环绕地球匀速运动的轨道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轨道空间站( )
A.只能从与空间站同一高度轨道上加速
B.只能从较低轨道上加速
C.只能从较高轨道上加速
D.无论在什么轨道上,只要加速都行
11.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的大圆环,半径为R,被一轻杆固定后悬挂在O点,有两个质量为m的小环(可视为质点),同时从大环两侧的对称位置由静止滑下。两小环同时滑到大环底部时,速度都为v,则此时大环对轻杆的拉力大小为( )
A.(2m+2M)g
B.Mg-2mv2/R
C.2m(g+v2/R)+Mg
D.2m(v2/R-g)+Mg
12. 如图所示,在一次空地演习中,离地H高处的飞机以水平速度v1发射一颗炮弹欲轰炸地面目标P,反应灵敏的地面拦截系统同时以速度v2竖直向上发射炮弹拦截.设拦截系统与飞机的水平距离为s,若拦截成功,不计空气阻力,则v1、v2 的关系应满足( )
A、v1 = v2 B、v1 = v2 C、v1 = v2 D、v1 = v2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3.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B、它是近地圆形轨道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
C、它是能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
D、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近地点的速度
14.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入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飞船变轨前后的速度相等
B.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
C.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度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
D.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
15.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月球的质量为m,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等于( )
A. B. C.G D.
16. 图中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径为2r, 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A.a点与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 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 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 a点与d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17.在高h处以初速度将物体水平抛出,它们落地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s,落地时速度为,则此物体从抛出到落地所经历的时间是(不计空气阻力)(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4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3小题共计10分,18题4分;19、20题每空1分,共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的要求作答。)
18.“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前应( )
A.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
B.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 面平行
C.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
D.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
19.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取g=l0m/s2,那么:
(1)闪光频率是 Hz.
(2)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 m/s.
(3)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 m/s.
20.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支持面几乎没有压力,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已无法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假设某同学在这种环境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图中O为光滑的小孔)来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给待测物体一个初速度,使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设航天器中具有基本测量工具。
(1)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原因是 ;
(2)实验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3)待测物体质量的表达式为m= 。
四.计算题(本大题4小题,共31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若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21.一宇航员为了估测一星球的质量,他在该星球的表面做自由落体实验:让小球在离地面h高处自由下落,他测出经时间t小球落地,又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试估算该星球的质量。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
22. 如图所示,在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盘面上,离轴心r=20cm处放置一小物块A,其质量为m=2kg,A与盘面间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为其重力的k倍(k=0.5),试求:
⑴当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2rad/s时,物块与圆盘间的摩擦力大小多大?方向如何?
⑵欲使A与盘面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圆盘转动的最大角速度多大?(取g=10m/s2)
23. 某人站在一平台上,用长L=0.6m的轻细线拴一个质量为m=0.6kg的小球,让它在竖直平面内以O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当小球转到最高点A时,人突然撒手。经0.8s小球落地,落地点B与A点的水平距离BC=4.8m,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
⑴ A点距地面高度。
⑵ 小球离开最高点时的线速度及角速度大小。
⑶ 人撒手前小球运动到A点时,绳对球的拉力大小。
24. 如图所示,A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另一卫星B的圆形轨道位于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O为地球中心。求:
(1)求卫星B的运行周期。
(2)如卫星B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 最近(O、B、A在同一直线上),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它们再一次相距最近?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物理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选对得3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 号 13 14 15 16 17
答 案
三.填空题(本大题3小题共计10分,18题4分;19、20题每空1分,共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的要求作答。)
18. 。 19.(1) 、(2) 、(3) 。
20. (1) 、
(2) 、
(3) 。
四.计算题(本大题4小题,共31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若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21、(6分)
22.(7分)
23.(9分)
24.(9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物理学科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选对得3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 号 13 14 15 16 17
答 案 BC BC BD CD ABD
三.填空题(本大题3小题共计10分,18题4分,19、20题每空1分,共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的要求作答。)
四.计算题(本大题4小题,共31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若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21、(6分)
由h=1/2gt2得g=2h/t2---------(1)2 分
再由mg=GMm/R2得M=R2g/G------(2)2分
解(1)、(2)可得
22、(7分)
解析:⑴……… ①2分
方向为指向圆心。       ……………… ②1分
⑵        ………………③
       …………………④4分
答案:(1)1.6N (2)5rad/s
(2)设A、B两卫星经时间再次相距最近,由题意得,又有
  解得(5分)
A
v
(第10题)
(第11题)
C B
A
v0
O
座位号高一年级 数学试题卷
答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三角函数 理解三角函数定义、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2,6,10,11,12,17,18,21
三角恒等变换 掌握两角和差公式及二倍角公式运算。 3,4,5,16,17,19,20
解三角形 掌握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 7,8,9,13,14,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A. B. C. D.
2. 已知,且为第二象限角,那么的值等于
A. B. - C. D. -
3.若的值是
A.2 B.-2 C. D.
4.如果
A. B. C. D.
5.如果
A. B. C. D.
6. 函数y=sin(2x + )的一条对称轴为
A.x= B.x= 0 C.x=- D.x =
7. 在中,a=15,b=10,A=60°,则=
A. - B. C. - D.
8.已知△ABC中,AB=6,∠A=30°,∠B=120°,则△ABC的面积为
A.9 B.18   C.9 D.18
9.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
,则A=
A. B. C. D.
10.设,函数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后
与原图像重合,则的最小值是
A. 3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已知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_________
12. 已知函数y=2cosx(0≤x≤2π)的图象和直线y=2围成一个封闭的平面图形,
则其面积为_____________.
13. 已知a,b,c分别是△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若a=1,b=,
A+C=2B,则sinC= .
14.在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若,,,则角C的大小为 .
15.函数的最大值等于 .
16.函数的值域是
17.若,则方程的解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9分)
18.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19.已知 ,求 β的值
20.已知函数。
(1)求的值;
(2)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1.已知函数在时取得
最大值4. 
(1) 求的最小正周期;
(2) 求的解析式;
(3) 若(α +)=,求sinα的值.
22.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设S为△ABC的面积,
满足。
(1)求角C的大小;
(2)求的最大值。
(3)若,求△ABC的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ABC的内切圆的半径.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数学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 分
答 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______ ______;12._________;13.__ ______14.
15._________ ____;16._____ _______;17.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9分)
18.
19. 20.
21.
22.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数学参考答案

(3)
22.⑴C=60°


座位号高一年级 地理试题卷
答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导试简表
本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析图绘图能力 能读懂地图的图例和注记能进行简单的图文转化 3、4、5、6、9、10、11、12、20、21、25、26、28
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其成因,提出解决方案 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18、19、28、29、3031、32
联系社会热点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能用相关的地理原理解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1、2、25、26、27、33、34、3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回答1~3题:
1.若a、b、c分别代表农业区位因素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因素,则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稻作农业 D.原始迁移农业
2.若a、b、C分别代表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能源和市场,
则图示工业部门是
A.炼铝工业 B.航天工业 C.制糖工业 D.服装加工业
3.若该图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区位因素构成,则a代表的是
A.交通 B.市场 C.教育水平 D.环境状况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的产业。据此回答4~5题:
4.动漫产业属于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动力导向型产业 D.技术导向型产业
5.现阶段,下列地区中比较适合发展动漫产业的是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塔里木盆地
6. 下列企业中,对空气环境质量要求特别严格的是
A.重化工企业 B. 特种钢冶炼厂 C.轻纺企业 D. 精密仪表厂
7. 下列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 加快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 B. 减少或停止使用非可再生资源
C.研制高效、清洁的资源 D. 发展清洁燃煤技术
8. 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区域类型多样,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C.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9.下面对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B.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C.区域发展的内部差异逐渐扩大,区域的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D.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10. 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电力资源丰富,参与西电东送的省(区)是
A.山西 B. 青海 C. 广西 D.四川
11. 从煤炭产地来看,大量输出煤炭资源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 ②地面沉降 ③产业层次偏低 ④废渣处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回答12题。
1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生产经验 C.市场需求 D.国家政策
读下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四地发展农业生产,分别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水分、土壤、地形 B.光照、地形、土壤、水源
C.热量、水分、地形、土壤 D.温度、水源、地形、水分
14.丙地土地利用方式对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A.改良土壤结构 B.减少水土流失 C.发展立体农业 D.保护生物多样性
读我国某区域1970年和1998年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5—17题。
15. 图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 土地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16. 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A. 过度砍伐森林
B. 城市化过度发展
C. 过量引水灌溉
D. 过度开发沼泽
17. 图示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A.保护耕地 B.涵养水源 C.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读“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表(单位:km2)”,回答18--19题。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8.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 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塘
C.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19.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C.水鸟栖息地减少 D.湿地面积减少
美国独立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19世纪中叶开挖修建连接伊利湖与安大略湖间的人工运河;并且开通匹兹堡与苏必利尔湖间的铁路运输,东北部工业区崛起。图6为美国东北部区域图。完成20~21题。21世纪教育网
20.19世纪中叶前,匹兹堡主要工业部门及主导区位因素组合,最有可能的是
A.汽车工业----科技发达
B.煤炭工业----煤炭资源丰富
C.钢铁工业----煤铁资源丰富
D.机械工业----市场需求量大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区域缩小
钢铁工业生产规模的原因不可能是
A.人口外迁,劳动力缺乏
B.环境日趋恶化
C.铁矿资源面临枯竭
D.区域产业升级
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图,完成下列22~23题。
22.湖泊b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23.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a时的破坏还依然
存在,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的
A.生态系统非常稳定 B.内力作用大于外力作用
C.生态系统不易破坏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极差
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24~25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24.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25.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任务是
A.开发丰富的水能资源,在干流沿线建设梯级电站
B.拓宽挖深河道,发展内河航运
C.加强水利建设,扩大流域农业灌溉面积
D.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位于德国西北部的鲁尔区,面积4593平方千米,人口近600万,是德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有“欧洲工业心脏”之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6~27题。
26.鲁尔区没有铁矿,但钢铁工业发达,其最主要原因是
A.生产技术先进 B.水陆交通便利 C.钢材大量出口 D.劳动力资源丰富
27.德国鲁尔区在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过程中的有效做法是
A.不断增加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的企业数量,重建昔日辉煌
B.大力引进和发展电子、通信技术、环境保护等新兴工业及服务业
C.不断缩小企业生产规模,减少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消耗
D.发挥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巨大的优势,发展来料加工装配企业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①长江三角洲、②珠江三角洲、③京津唐、④辽中南等四地区l953—1 999年期间城市数量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8~29题。
28.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期间四个地区城市数量增长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9.要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A.占用耕地,减少农业人口,扩大城区范围
B.关停企业,收缩城市规模、减少城市人口 ’
C.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城市三废对周边地区的污染
D.建设城市对外联系通道,使国道、交通干线穿城而过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下面两幅图,结合相关知识回下题。
1990—2002年东北三省有效灌溉面积变化图 1990—2002年东北三省灌溉用水量变化图
30.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B.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0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C.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D.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二、综合题(37分)
31.读美国某农场相关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7分)
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1)分析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发展“玉米带”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2)图②③表明,该农场的经营模式属于 (1分)(农业地域类型)
(3)该农场年收入主要是来自 ( )(1分)。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水产业 D.林业
(4)美国实行“处方农业”的最大好处是 (2分)
32.读图 “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示意”,回答: (8分)
(1)图中拟新建一个化工厂,在①、②、③三处中选择,较适宜的是 ,理由是 。(3分)
(2)在图示范围内,要选建一座硫酸厂,拟靠近 厂布置;选建一座建筑材料厂,拟建在 厂附近。(2分)
(3)图中甲、乙、丙三处中,绿化带宜建在 处,理由是 。(3分)
33.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
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
具有重大意义。读右侧“我国四大工程
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
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
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2分)
2)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
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能源的地区差异。(1分)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
3)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5分)
4)据《北京晨报》报道:“丹江口调水2014年进京,水源优质可直接饮用”。“丹江口调水”即图中A、B两线中的 线,其水质较另一线优质的主要原因是 。(2分)
34.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4分)
(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2分)
35.读有关材料回答,完成下面问题:(4分)

(1)读示意图,试概括全球纺织工业空间迁移的地理特点。(2分)

(2)结合图,试分析我国纺织工业从沿海转移到新疆等地区发展的原因。(2分)

三.卷面分(3分)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地理答题卷
一、选择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37分)
31、(7分)
(1)(3分)
(2)(1分)
(3)(1分)
(4)(2分)
32、(8分)
(1)(3分)
(2) (2)(2分)
(3)(3分)
33、(10分)
(1)(2分)
(2)(1分)
(3)(5分)
(4)(2分)
34.(8分)
(1) (4分)
(2) (2分)
(3)(2分)
35.(4分)
(1)(2分)
(2)(2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二、综合题(37分)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3分)
(4) A(1分) 取水口所在的地区人口和经济规模较小,水质受污染小。(1分)
34.(8分)
(1)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1分) 洞庭湖调蓄功能降低,洪涝灾害严重;影响航运;破坏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能力下降等(3分)(答出3项即可)
(2)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使入湖泥沙增多,湖底抬高;②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底缩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2分)(3)①长江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2分)(答出两项即可)
图1
图6
座位号[高一年级]年级 [政治]试题卷
答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书写习惯 字迹清晰,格式规范,卷面整洁,做到无错别字 31、32、33
规范使用政治术语 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能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政治学术语 31、32、33
开拓视野,内化时政知识 侧重掌握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并对其本质有一定水平的分析 试卷涉及的所有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
A.我国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 B.没有专政
C.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D.全民的民主
2.第十届全国人大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重大原则写入宪法,这个保障是国家根本大法的保障,是最高形式和效力的保障。这体现了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法律性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D.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代表性
3.2011年7月23日晚8时,温州发生动车追尾事故后,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第一任务是救人。有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赶赴温州,驻军、武警紧急出动,各个单位、各级组织自觉行动,与时间赛跑,为生命开路。在争分夺秒、不惜代价的救援行动中体现了
A.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保障人权
B.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物质保障
C.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D.我国的民主是全民民主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角度看,其政治保证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③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  ④打击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为学习《政治权利和义务》这一节课,小李在网上搜索到以下素材并分别按权利和义务对这些素材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是
①某中学生通过写信给本地政府就网吧治理工作提出意见 ②重庆居民协助当地公安人员抓捕黑社会成员 ③市民为“宁波轨道交通”规划建言献策 ④武汉3人拒服兵役受行政处罚
A.①②为一类,③④为一类 B.①②③为一类,④为一类
C.①④为一类,②③为一类 D.①③为一类,②④为一类
6.下列对公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认识正确的是: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不能放弃
C.我国公民有权选举国家领导人,是行使选举权的表现
D.某人被选举为公司的董事长是享有被选举权的表现
7.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的是
①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②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③言论、出版、结社自由 ④批评、建议权和信访权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8.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2011年5月9日醉驾英菲尼迪,造成四车追尾的事故。根据刑法第八修正案,“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高晓松危险驾驶罪罪名成立,法庭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成为酒驾入刑来被判刑的第一人,对高晓松法庭判决体现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是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9.网民在一些词前加上“被”字,如被自杀、被就业、被增长、被代表、被自愿等,用来表达没有话语权的弱势一方的无奈,“被××”实质上描述的是一种“受人摆布”的不自由状态。“被××”现象的出现表明
①公民权利没有得到充分尊重  ②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③公民必须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  ④国家必须加强对权力的规范和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西安的张姓大爷,因为在自己的三轮车上贴着“你酒驾 爷担忧”的标语,顿时在网络上引来疯狂的追随者,迷倒粉丝一片,被网友称为“担忧爷”。“担忧爷”用幽默时尚的方式告诫人们
①在社会生活中,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②自由是相对的,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③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④生活中离不开参与社会自我管理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近期,浙江省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大会同步进行的换届选举中,不少县区组织各选区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让每位候选人“登台亮相”,发表“竞选演说”,与选民进行近距离交流。可见,县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
①是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②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提高选举积极性 
③是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④有利于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12.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专程到网络访谈室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舆论的放大器。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因为这一新兴媒体
①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②有利于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③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④有利于保证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大迁徙。“春运”期间,中国大陆交通承受了巨大压力。2012年初,某地出台了“春运”措施,并举行“我为‘春运’献计”活动。作为公民,你认为下列参与方式恰当的有
①投票表达自己对“春运”措施的态度,行使表决权 ②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对“春运”措施的不完善、不合理之处提出批评、建议,行使监督权 ④要求召开居民会议,讨论“春运”事宜,参与民主管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全球知名媒体共同发起的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在会上指出: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媒体发展,鼓励和支持中国媒体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回答14——15题。
14.在上述材料中,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方式是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C.舆论监督制度 D.听证会制度
15.上述材料表明
①媒体的报道是打击违法犯罪的主要依据
②舆论监督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国家的利益
③新闻媒体的监督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④民主监督能够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下列对农村村民委员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村民委员会是村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B.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
C.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D.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的
17.某镇的村民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该镇一所中学的社会实践小组为此次选举工作拟定了宣传标语,其中最恰当的应该是
A.履行政治义务,投下神圣一票 B.珍惜民主权利,共创幸福生活
C.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 D.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选好当家人
18.村民自治的主要途径是
A.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
B.村民自己选举当家人
C.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形式监督村委会工作
D.村民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干部的行为
19.目前,我国已经根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选择适当选项完成
下图
①监察监督  ②人大监督  ③政协监督  ④审计监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0.下列属于行使政府职能的是
①消费者协会组织开展“安全消费”系列讲座
②国务院在京召开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
③公安部展开严打活动,维护社会治安
④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稳定房价、违法拆迁、农民进城、医疗改革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了详尽的说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和广泛支持。该份《政府工作报告》从根本上说明
A.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政府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D.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2.公安部副部长在部署实施《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电视电话会议时表示,公民消防安全意识不强,一直是消防安全工作的一个短板。从火灾原因看,80%的火灾由人为因素造成;从重特大火灾人员伤亡看,多数是因公众缺乏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自救能力所致。为此,政府部门必须
①把检查消防安全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加强民主监督,严格执法 
③切实履行文化职能,提高公民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政府能办很多事情,但有事情会不会找政府则体现出我们政治素养的高低。遇到下列问题需要找政府的是
①某大型超市存在价格欺诈行为  ②某股民选股失误,损失严重 
③某公司制作食品使用有害添加剂  ④购买商品房要办理产权登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读右面漫画《乘凉收费》。要改变漫画中将公共资源变为牟利工具的现象,政府必须
①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②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③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乘凉收费
25.作为公民,在了解我们政府的性质和职能以后,就应该正确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要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②要支持政府的工作
③有困难要寻求政府的帮助 ④要自觉接受政府的管理
⑤要积极监督政府的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6.右图《新拆迁条例》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文明”的期待。它要求地方政府要
A.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权威
B.广集民智决策,重视专家咨询
C.坚持科学管理,履行政府职能
D.提高行政水平,审慎行使权力 新拆迁条
27.一个城管执法人员,发现几名小摊贩占道贩卖日用品,不仅影响附近商店的正常营业,还造成了交通阻塞。城管执法人员依照《城市综合治理管理条例》,没收这些小摊贩的商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合理合法的,因为是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B.合法行政,但欠合理,应先对小贩讲清道理劝其离开
C.体现了政府的高效便民和诚实守信
D.不合法,侵害了小商贩的合法权益
28.政府实施“阳光工程”有利于:
①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②有利于群众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③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一切权益 ④增强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9.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是
A.政府的权威是否有国家性质决定的
B.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C.政府的活动是否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
D.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能力水平有无影响力
30.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不是自省和改正,而是动用各种权力对记者进行打击和报复,久而久之,会损害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从根本上削弱政府的权威。由此可见,要树立政府的权威政府必须
①实行科学决策、公正司法  ②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④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
31.在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政治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下情景。
情景一 2011年11月,广州市法制办向社会公开征求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和建议,社会公众可于11月21日之前向广州市政府法制办反映或提交。
情景二 市民张某因为商铺经营问题对当地城管执法部门的一些做法不满,在网上发贴对一些官员进行人身攻击的同时,还准备请人“教训”他们。
(1)情景一中,你想对决策部门提出建议,你会通过哪些具体途径?(3分)
(2)情景二中,张某的做法对于我们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有何启示?(7分)
32.2011年5月13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出席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他指出,今年要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力度,重典治乱必须重拳出击。一是严肃依法进行整治。要完善和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让犯罪者承担应有的刑事责任,使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对违法行为给予最大震慑,使其不敢以身试法。二是强化企业责任。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健全诚信体系,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都要建立安全信用档案。严格执行市场退出机制,严重违法者不允许在涉足食品行业。三是落实政府监管职责。要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构建广覆盖的监管格局,消除死角盲点。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增强监管合力。
各级政府在贯彻落实上述三点要求过程中应履行哪些职能 (8分)
33.材料一:2011年3月25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一方面总结了2010年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目前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呈易发多发之势,根本原因在于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
材料二:2011年2月10日下午,宁波市召开“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简称为“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宁波市委书记在会上指出:“在这次作风专题调研中,基层有群众反映,一些干部对工作无所用心,对事业无所追求。”“大局意识仍是一个突出问题。”“下一步,要把治理庸懒散作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使宁波这座城市因激情焕发而更加生动精彩。”
(1)材料一中提到“目前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呈易发多发之势,根本原因在于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请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2分)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工作原则的 (9分)
(3)政府加强治庸反腐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8分)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年级 [政治]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相应的空格内,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31题10分、32题8分、33题19分)
31、(1)
(2)
32、
33、(1)
(2)
(3)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一、非选择题
33.(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必须依靠民主和法制,二者缺一不可。(2分)
(2)①政府加强干部队伍作风,提高大局意识,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政府把治理庸懒散作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突破口,提高行政水平,更好地为宁波建设服务,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政府进行作风专题调研,听取基层群众反映,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每点3分)
(4)①有利于政府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的失误。②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③有利于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④有利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⑤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⑥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意答出4个要点即可,每点2分)
行政机关
新闻舆论与公众监督
司法监督
纪委监督
政府系统内部监督
座位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